乡村公路面临的难题浅析

乡村公路面临的难题浅析

作者:李万凤 单位:安康市公路管理处

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养护发展1)各级考核机制不健全,尤其市县镇村奖惩措施不得力。2)乡镇养护机构不健全,无经费、无人员、无机构的现象普遍存在。3)农村公路养管未能真正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主体责任,镇村养路积极性不高,村道养护“一事一议”筹资投劳落实困难,多数村道的路政管理仍然存在盲区。4)现在试行的养护公司管养模式不太适宜农村管养工作实际,还需进一步完善。

1提高认识,保障经费,稳定管养队伍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农村公路养管经费严重不足的实际,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农村公路经费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部门业务工作和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共部署,拓宽渠道,整合资源,保障农村公路管养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制约瓶颈问题。1)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采取市县财政补助、乡镇筹措、村委会“一事一议”筹措、社会和个人捐赠、受益企业帮扶等措施,筹集日常养护经费,建立日常养护基金。2)根据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需要,增加市级公路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解决财政供养问题;参照省政府有关规定对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局人员定编定员,以县乡道里程为基数,每100km核定1.25名编制,核定人员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固定乡镇农管所领导和人员编制,按照管养里程核定1名~2名编制具体负责,彻底解决乡镇农管所“三无”问题。3)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经费要专款专用,同时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正常增长机制,按照经济发展增速逐年增加,切实做到建养并重。4)健全完善养老统筹机制。为保障养护道工稳定,县乡道道工可通过推行办理养老统筹、设立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将县乡道道工纳入公益性补贴范畴,并按照养老统筹相关政策落实每人每年养老统筹费用,由县财政统一缴纳。

2明确职责,加强学习,提升管理水平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沟通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明确管养责任主体。严格界定省、市、县、镇、村各级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县道由县(区)农管局管养,乡道由镇政府管养,村道由村委会管养,各负其责。2)调整路网管养结构,落实各条道路管养职责。各县区依据乡镇撤并具体情况,调整县乡村道路网管护结构。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客货运输需要,因地制宜,调整路网管养结构,可将连接县城到镇政府间的公路主干道调整为县道;连接镇政府到2个~3个以上的行政村共用的公路调整为乡道;其余的公路为村道,逐条道路落实管理养护职责。3)强化学习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促进各级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和道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其责任意识、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3规范管理,强化考核,健全长效激励机制要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农村公路养管工作尽快走上正轨,实现规范化。1)完善养护管理专项考核机制。市交通局对县区交通局进行养护专项检查和考核评比,半年和年终检查,并由市财政预算专款用于养护先进县区奖励。2)落实奖惩制度,严格责任追究。3)建立健全用人与财政供养机制。按照养护体制改革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管养人员编制和财政供养问题,固定乡镇农管所领导和人员编制,彻底解决乡镇农管所“三无”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养管队伍。4)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指导意见》。5)根据道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积极探索真正适宜本辖区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可采取专业养护、分段养护、个人承包养护等形式,亦可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从而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

4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寻求村道管养新出路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大胆探索,寻求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1)按照“村道村管”原则,村级道路可推行村道产权证制度,以各县(区)政府名义颁发给村委会,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村道管养方面的作用。2)提高村道养护经费,结合物价上涨等因素,将原来每年1000元/km的标准适当提高为每年1500元/km左右。3)明确村道养护和筹资办法,通过村委会组织一事一议等方式,确定每户每年出2个~4个劳力,用于村道普修和水毁抢修。4)加大乡镇对村道路政管理的权限,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路政案件处置权由县(区)农管局负责,管理权由乡镇负责。5)规范村道两边建筑管理。严格审批村道两边建筑管理,坚决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村道两边建房必须先由乡镇农管所审批通过后再报其他部门审批,否则认定为违法建筑,依法做出相应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农村公路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努力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路子,落实养护资金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考核机制,加强养护管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和通行能力,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