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7篇)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7篇)

第一篇: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探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作为市场化体制的国家,我国的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和竞争。不同的企业发展模式和工作思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关。企业在面对市场挑战时,首先应该解决的是与内部财务相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详细地论述,以便找到相关的对策,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

企业发展 财务风险 市场竞争 管理制度

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内部财务活动对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决策、企业经营状况的整体评估,都离不开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果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使风险转变为损失,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研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投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当前形势的影响下,企业内部财务活动正在面临着很大地挑战。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各种潜在的威胁,任何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企业整个工作计划的失败,从而引发企业内部更大的经济危机。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投资,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找准市场定位的方向,保证战略部署、战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但是,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决策上的失误、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偏低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危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面对市场风险时可以及时地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从而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财务问题频繁地出现。当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方面出现严重的偏差时,也就引起各种各样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财务风险的出现,对于企业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无法及时地消除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及时地解决其中的问题,将会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因此,为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防的相关工作,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危机的突然爆发。开展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人为主观上的工作失误或是市场潜在威胁的影响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战略投资,对于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极其不利。因此。做好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来源的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有:

(一)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企业的整体规模,促进企业整体综合实力的增强,便会采取向社会筹资的方式来实现其战略目标。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也会通过集资的方式来保证产业多元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筹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引发了自身的内部财务风险危机。通过相关的研究,造成筹资过程中风险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其总体的资产及经营活动产生效益的评估出现了重大的偏差,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地增加,最终引发了内部财务风险的危机。这就使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其经济效益也在不断降低。

(二)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国家鼓励企业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投资,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必要的贡献。作为企业,为了自身的经营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大,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促使其综合竞争力始终维持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企业也会通过开展相关的投资活动,为自己战略目标的实现持续地奋斗。企业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信息分析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最新的经济政策没能及时地了解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在市场投资的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造成了自身经济的大量损失。这些投资风险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其内部财务风险现象的出现。造成投资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这也造成了企业应对措施严重不足的现状。

(三)内部控制落实

不到位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风险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影响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无论是筹资还是市场投资,都使企业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整体控制工作能力的强弱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安全。企业工作的完成需要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协调,才能保证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地完成。而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企业各个部门的重要制度,它的落实不到位也会引起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性为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实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客观地体现出了它对企业发展的实际作用。

三、预防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预防意识

财务风险发生将会影响企业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将会使其整体的工作效率明显地下降。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更要对所有工作人员思想上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的产生对其工作的影响。只有当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政策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下去,进而使其战略投资方向更加宽广。比如,当企业由于某项工作的影响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威胁时,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及时地召集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的员工代表共同开会。会议中要求所有的人对这项工作没能达到实际的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从原因方面还是改进建议方面,给每位员工充分的发言权。通过不同人的建议看法,企业的高层领导不仅达到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最终目的,也使更多的员工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不断地增强,进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引进专业人才,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还是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对于业务的不熟练或者是无法完成基本的工作,都可能导致重大工作失误的发生。这些工作失误在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引进更多专业的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使企业的工作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地完成。这就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整个战略部署的科学性,加快了企业产业结构化调整的建设步伐。同时,企业也应该完善必要的评价机制。企业应该对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工作表现给予客观地评价,使他们的自信心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最终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各个组织结构趋于清晰合理化,各个工作部门分工明确,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使整体的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从多面入手。比如,对于员工的奖励朝着丰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财务报告应该趋于公开透明化,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该具备强大的市场投资魄力,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实际的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安排等。通过从这些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同时,内部控制本身的特点是动态的,其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必须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地预防准备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经营活动的好坏影响着内部财务风险的安全。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财务危机现象的出现,必须对造成财务风险频繁出现的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可靠保障。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通过对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企业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作者:王晓娟 单位:白水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08).

[2]孙霞.浅谈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3]樊校明.试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J].才智,2015,(16).

第二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许多机制尚未发展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财务风险是难以杜绝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倘若不正视财务风险,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的决策不当,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害。基于此种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降低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产生。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控制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也在企业竞争中出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不够完善,企业经营非常有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上,通常仅仅是非常关注在面临财务风险的时候能否防范和规避,但是很容易忽视掉企业运行中的基本财务风险,这样就会导致有很多问题出现,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企业正确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适度合理的承担风险,具备超前预警和一定程度的有效规避能力,以保障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概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受限于某一因素,法律、社会文化与国家宏观经济都会对财务风险管理产生一定影响。正是基于此,使得财务风险难以控制,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财务管理活动。这些因素都是复杂多变的,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可能性逐渐增大。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够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1.风险、收益平衡性。

该项原则就充分说明,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不可一味追求经济收益,忽视其中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需要针对每项财务活动分析其安全性与收益性。从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角度上来判断,采用何种有效的行动方案,以达到避害趋利的目的,进而争取更多的收益。

2.风险限度、适度承担性。

对现代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企业要想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就需要及时、正确控制与识别风险,同时明确可以承担风险的限度,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

3.有效规避与超前性。

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都会存在一定的预示性,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最后,分权管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就需要在企业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分权管理,分权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够保证企业在企日常经营活动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风险管理颁发的有效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种类

1.筹资时遇到的风险

自从我国加入自贸组织以后,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筹资。当企业借入的资金的比重过高时,那么企业就将面临筹资风险。具体包括这几种情形:①企业像外界借的资金成本率过高,甚至还超过了自有的经营资金投资收益率,那么对于自身的资金盈利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降低收益或者出现负收益;贷款者担心借款给企业可能存在无法收回或者不能及时收回资金的情况,为避免这些风险所以需要企业支付更多的报酬来弥补。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两个局面,第一种局面是企业的自有资金的成本率变得更高,导致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也增加了。第二种局面是企业无法支付更高的风险报酬,导致投资人不想乐意将资金借给企业,那么便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甚至出现公司股票价格下降的情况;企业借入的资金过多,导致负债比例过高,一旦资金出现周转困难的情况,那么企业就无法及时的偿还债务,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就会出现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对于企业的信用来说是造成损害的,更坏的局面是导致企业直接破产。

2.投资时遇到的风险

作为现代化企业,日常工作中所作出的投资决策较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背景复杂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投资风险日渐加剧。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之后,却没有得到期望收益,导致企业的收益降低,且可能影响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投资项目是否存在风险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投资项目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投入生产,且没有产出效益,或者虽然按时投入生产,然而却没有产出效益甚至还因各种原因导致蚀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整体的收益;(2)尽管投资项目能够产生效益,但是效益非常少,利润率比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还要少;(3)投资项目能够产生效益,利润率超过了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不过对于企业自身的资金利润率来说是更低的。

3.资金回收时遇到的风险

对于企业财务工作来说,资金回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部分。资金回收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1)由待售的产品以及自制的半成品所占用的资金变成结算资金的流程;(2)由结算资金变成货币资金的流程;在这几个流程之中,存在着许多可变的因素,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完成资金回收,从而产生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于资金回收风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如果国家出台了财政金融双紧缩的政策,那么市场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低迷,企业的产品难以出售,三角债的情况大量出现,资金回收风险大大增加了。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总是要面临财务风险,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必定会有财务风险伴随,并且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行中是一直存在的,不会因为主观上的因素而转移。财务风险问题是企业经营中势必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可是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的决策者中有相当大数量的决策者不是财务工作者出身,缺少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财务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往往只是把日常的运行当作中心,或者只是重视账务结算和资金的管理等工作,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2.财务风险管理缺乏针对性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风险是众多财务风险中几种典型风险。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针对性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财务管理目标性不强,导致企业产生过高的负债率,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同时财务风险管理成本非常大、盲目投资,应收账款较多,资金无法及时收回,收入的确认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并且利益分配与识别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从这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性不强。

3.缺乏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项非常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想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决策控制、预警、信息传递与组织结构完整的系统,以此来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作用。但是实际中的企业财务管理并非如此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比较分散,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与之相应的经验,同时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缺乏相应的体制,难以达到相应的目标。

四、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1.提高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此种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财务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内部宣传,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决策者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讲座与相关讨论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始终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2.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的投资项目,比如对固定资产的改造和更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等项目,为了避免企业财务出现危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控制好财务状况、严格监督,更应该具备相应的防范手段,及时收回各类账款,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要合理,必须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

3.建立全面、实时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应当将全面、实时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尽快的建立起来,以此实时的监督控制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贯穿,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各项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示警于经营管理者。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但要涉及到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等诸多财务指标,但凡有异常症状的发现,必须尽快的采用有效的应变措施,以便于减少或者避免发生财务风险损失。

作者:王会武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郑利伟.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1(24).

[2]李子威.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第三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探析

摘要:

根据现代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财务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着认识不充分,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问题,进而影响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质量,对企业的良好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财务部门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活动越来越多,财务收支项目不断增加,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风险。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影响,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降低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概述

财务风险常常指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活动由于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预期效益与财务收益不一致,使得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与机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任何一部分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进而引发损失与转变,使得企业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降低。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企业财务活动分为这么几类:收益分配活动、资金回收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而财务风险都是由不同的财务活动引起的。收益分配风险就是指由于不确定分配收益给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由此而引发财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则指的是在产品销售出去后,回收货币资金金额与时间的不确定性产生财务风险;投资风险就是因为不确定因素引起投资回报不能与预期目标相一致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借入资金后导致常在能力降低的可能性属于筹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与企业的各个生产活动环节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任何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是其无法避免的一道难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同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有财务活动存在,势必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基于这种情况,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关注企业日常经营中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环节,并予以控制与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发现,大部分企业决策人员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日常运行工作,如财务结算、资金管理等,财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上都较落后,同时其财务机构的设立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思维落后,而且其数据分析方式较为迟缓,因此很难全面的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状况。此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也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责任归属的不明确也造成了财务管理改革的困难重重,完全背离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信息化、知识化理财进程因此而严重受阻。

3.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工作人员不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财务管理无法有条不紊的进行,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根据实际产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建立专门的项目,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得不到真正落实。在进行资金活动情况检查时,无法找到资金项目开销的真正负责人,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财务管理中各种财务漏洞不断出现,导致企业经营最终出现收支平衡失控问题。

4.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企业财务风险不断降低,给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业务技能不强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过于注重当前经济效益,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财务管理与降低控制风险的有效策略

1.提高企业人员风险认识

必须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聘用时,要注重员工个人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考察,从而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提财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由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如更新企业固定资产、扩大生产经营范围等多项高成本,长周期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所得经营活动即使再好,也会造成资金运行非常紧张,进而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实行实时监督控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政策,将款项及时收回,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以此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顺利资金顺利运转与正常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3.加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要不断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不断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将财务风险防范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有效监控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例如:企业遇到应收账款不能完全收回的情况时,要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补偿方式,并采用恰当的追债方式对客户进行追债。

4.增强财务管理制度落地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具有发挥企业融资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不重视不强调财务管理,使其难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导致资产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多样化的盲目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削弱了核心业务,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造成的弊端,要求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制度的落实,促进全面、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5.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注重相关对策的落实

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监控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发挥资金最大经济效益。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财务监控真正落实实处,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安排专门的负责人,确保每一项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注重各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6.调整融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修养

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对市场变化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不断调整融资方式,转变结算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在进行企业融资时,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效控制负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交易完成后,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注重客户信用度,增强客户的付款意识。与此同时,注重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和处理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场经营中客观存在的,并且也是无法消除的,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明确各个部门职责,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注重企业相关管理制定并真正落实,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避免企业经济受损情况出现,从而给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张品 单位:开封京宇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利伟.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1,24(23).

[2]侯文丽.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时代金融,2012,(36).

第四篇:银行会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对策探究

摘要:

会计核算管理是银行内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也是银行核算,银行履行其职责,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化会计核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当今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便对加强银行财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会计核算 管理 内控 风险防范

会计核算是银行核算、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一个前提,对银行的经济效益、资产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第四次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于我国目前的许多商业银行内。互联网的发达为我国银行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以及银行业务的推广都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为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违法犯纪问题,有的甚至构成了金融犯罪。会计核算当中所发生的核算不实、会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会计政策失误等问题,存在的一些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都影响着我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银行会计核算管理,是我国目前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履行各项职责、开展银行业务的重要前提。

一、目前我国银行会计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1.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金融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受到利益的驱动,许多银行都出现超规模贷款、越权承兑等违法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部门监督不力,为我国的银行业埋下了经营隐患。

2.会计核算不实、账目弄虚作假。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责,是对银行资金动向、使用情况、安全性的一个客观反映。会计核算不实,银行领导部门就难以了解银行资金信息以及流动情况,从而做出错误的银行决策,引发金融风险。

3.财务成本的加大。

一些银行盲目拓展银行业务,比如增设网店、擅自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这些不合理的拓展项目,使得投资资金过大,增加银行财务风险。加上目前银行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不熟悉业务、不谨慎操作等原因引起操作失误、账目误差,也会加大财务风险。

二、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财务内控制度薄弱。

财务内控管理是预防银行财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有效前提。财务内控环节薄弱,使得银行财务活动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得不到解决,引发财务风险。

2.会计监督不力。

银行会计监督的职责就是银行会计根据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对银行资金流动跟使用情况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对于银行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使得财务会计人员造成篡改账目、做假账等现象,引发金融风险。

4.银行账户管理比较混乱。

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银行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采用各种手段拉存款、放贷款,由于这种混论的、缺乏统一管理的银行账户开户现象,影响了金融秩序,增加了银行金融风险。

三、强化银行会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完善银行会计核算体制,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银行各项业务之间会计核算不统一,使得银行会计核算管理条块分离、会计秩序也会比较混乱。针对这一点,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将分散的会计核算统一起来,建立起基本的会计核算管理框架。具体来说,银行的财政部门应该对新开展的银行业务制定会计核算规定,银行当下的资金活动和财务核算都交给同级会计部门办理,银行各个业务经营部门的财务都交由统一的会计部门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细致性、谨慎性原则,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立银行利息收入政策。在银行利息收入的问题上,银行应该完善利益收入的确认方法,可以将银行在贷款中所产生的利息作为收入,并纳入当期收益。而对于贷款逾期收益来说,则可以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将其作为收入确定的标准。同时对具有一定风险的贷款业务实行保证金制度,能够减少借出去的信贷变成死账、坏账的问题,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2.加强银行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银行应该对会计当中的各项制度进行梳理,整理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电算化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扼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依据就是真实有效的会计凭证。因此,银行会计主要负责人应该由上级委派,会计信息表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这样才利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纵观目前的情况,不少银行都推行了会计委任制和会计轮班制,通过委派重要营业网点的会计负责人,将他们的待遇跟工资不直接与该网点的业绩挂钩,这就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执行监督能力。同时会计轮班制,使得内控环节更加周密,提高了内控管理水平。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也应该与时俱进,制定合理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严格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监管责任。银行可以将内控管理人员的奖惩情况纳入内控管理当中,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3.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

银行的领导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应该提高会计核算管理对于银行风险的重要性意识,领导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业务技能考核,让会计人员够熟悉跟精通银行各项业务、熟悉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加强会计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减少金融案件的发生。银行领导部门在员工岗位的设立上,要尊重、信任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使其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同时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会计理念、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

4.科学、合理运用电算化信息技术手段,减少业务风险。

信息技术手段是银行实现对业务风险全面掌控跟防范的重要手段。银行会计行业有不同的业务风险,银行应该根据不同风险采用不同办法,银行应该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对业务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对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轻风险为银行带来的恶劣影响,同时银行应该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对各个营业网点进行集中管理,达到会计人员对银行日常业务的全面监控。

5.强化银行业务管理,防范业务风险。

银行应该根据经营业务的不同,明确授权要求,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比如对于银行大额现金及资金支付、大额支票的签发情况,银行应该明确审批级别,明确审批权限,严格把握凭证入口关,杜绝假、变造凭证进入银行,遵循双人、双岗、双职原则,对银行同城票据的交换等重要岗位必须加强岗位建设制度,同时还应该设立领导考核制度,对银行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权利应用情况以及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考核。银行内的不同职务、不同环节应该独立完成其工作任务,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监督,防范银行业务风险。

四、结语

会计核算是防范银行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是影响银行经济效益,实现其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围绕着“流动性、安全性、营利性”这三项基本原则展开,实现银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银行各项工作才得以展开,银行自身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强化银行会计核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是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确保其在市场经济中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作者:卢绍江 单位: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翟苡辰.浅论财务核算中心加强内部稽核监督防范[J].经济师,2011,(1):178.

[2]韩丹丹.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管理[J].财经界,2014,(20):148-148,150.

[3]郑瑞琪.信息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2013,(5):148-149.

[4]齐艺萌,张效宾.浅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商,2014,(7):105-105.

第五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摘要】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防范在财务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所以要在意识、管理、制度等层面做好风险防范举措,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由于不可控和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财务收益不同步,企业可能因此遭受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资本的流动过程中形成,并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不管是资本的垫支、回收,还是资本投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以较少的资金投入确保企业财务活动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在意识上对财务风险足够重视,运用有效机制对风险进行规避,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济损失的目的,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之前,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投资水平,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做深入调查,做好相应预算。这就需要决策者对投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防止因错误决策或者盲目扩张投资为企业增加财务风险,遭受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企业为了准求扩张化发展,在对投资项目未进行详尽了解就盲目投入资本,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于破产。

(二)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主要由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两方面组成。在企业的举债经营比率中,负债比率决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盈利能力。如果企业主要依赖于负债筹资将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负债渠道、偿债期限和资金实际的使用情况等方面的不同,使企业承担具有差异性的筹资风险。

(三)运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供应、生产与销售等方面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出现问题,企业价值出现波动。现实生活中企业有时需要囤积大量存货,无法实现资金运转,还要承担保管费用,甚至由于市场的变化导致价值波动,企业需要承担财务风险。在销售环节如果为了市场份额盲目赊账销售,债务无法及时回收时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无法保证资金安全,出现运行风险。

(四)收益分配风险

由于企业融资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负债筹资,所以要对股东进行股利分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决定股利政策,比如支付比率、支付方式等,股利分配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为了持续稳定发展一般采取相对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盈利上,对股价的不重视可能产生收益分配上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企业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和预防的基础。企业外部的宏观经济政策、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经营者,养成风险管理理念,员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合理的企业发展模式需要企业的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又相互合作,企业的决策部门与经营部门和监督部门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的管理。由于监督部门没有实际权力,决策运营部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人负责,导致资金流向难以控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企业管理者“独裁”的现象普遍,直接左右董事会与股东的决策,容易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虚化。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缺乏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职责的不明朗,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权利与职责不清晰,起不到管理效果,职能部门难以发挥管理作用;企业尚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或者不进行利用,使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应对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监控无从做起,对企业财产的安全不能提供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健全

企业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反馈,财务信息不准确等,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达不到企业的发展要求。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监控机构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也是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依据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缺乏大局意识,注重于自身小团体或者个人利益,导致财务信息不实而误导决策层的决策,企业的管理层无法及时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财务决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甚至制定错误的决策,使企业在过高的财务风险下,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树立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的树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首先需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建立完整的风险观。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需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如果企业面临一个投资项目,即使在前期就对投资项目做了多方调查,把有限的资料都考核在内,并做好了详尽预算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可预知和不可控的情况发生,依然存有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应做好投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投资的风险性是客观的,风险程度与投资收益并不一定一致,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把投资风险降到可控的范围内,否则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对于财务人员而言,需要加强对企业运营工程中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所有环节都进行风险监控与判断,确保流动资产正常运行,对已然发生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资金来抵御财务风险带来的危机。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把财务风险控制与员工管理统一进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全员风险意识,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相互配合,用实际行动来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改变内部人员掌控企业管理层,建立合理健康的企业管理机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因而需要调整管理层的人员结构:其一,为管理层引入新鲜血液,引进管理能力强的外部董事,对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行为监督,防止内部人员因为利己主义发生增加财务风险的行为。同时使企业决策层、执行层与监督层相互合作2015年第12期下旬刊(总第610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2,201(CumulativetyNO.610牵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改变监督层的人员结构,把监督部门独立出来,分配实际的权力,以履行监督的职能,使决策层的科学合理性,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督导、规避和解决能力。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与信息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辨识、评估、应对与解决等方面,要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必不可少。这一进程要求做好比如数据库,分析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进行企业财务数据的记录更改,维护信息系统安全地持续运作;还要把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发动起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员工管理实现统一,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样需要自主行使权力,以避免人为主观干涉导致的风险指标不准确引发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预警,需要防患于未然,所以一定要注意财务风险信息的时效性,做到准确、及时、高效,否则该体系的设立便形同虚设,起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涵盖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运营费用支出与利润获取等各个方面,可见只有企业当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了,企业才有能力对多样化和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实现有效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对自身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与发展能力有明确的认识,保证各职能部门的独立性,提高职员的综合能力,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与会计岗位的重要性,职能部门分权制衡又相互统一,把财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保证财务人员在规定内进行财务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将企业的经营运作全过程规范化,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避免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疏忽违规引发的财务风险。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对各种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预测、评估与应对等,以最小的资金投入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使企业高效稳定发展的管理过程。当下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缺乏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与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预测防范,将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王一然 单位:吉林市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涛,袁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2010(5).

[2]王兴俊.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

[3]易卫献.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商贸,2014(18).科学

第六篇:中小企业内控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控制度不标准、内控制度执行不规范以及内控监控成效差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征,并以内部控制为视角,对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旨在为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控 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不断完善,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抓紧机遇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点解决问题。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机构的构建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使其在运行中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或倒闭。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

一、中小企业的内控特征

1.内控制度不标准。

虽然我国对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并还不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认为所谓的控制就是监督,从而在表面上设立了相应的而监管机构,但制度上还是按照企业原有的内部监督管理条例进行制定,使内控制度沦为各种监督制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文件和执行要求,不能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结合,从而脱离了规范化、标准化。

2.内控制度的执行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常常设置的不规范,导致其内控制度配套的执行机构不能规范设置,从而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依据与有力的约束,产生执行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另外,制度的执行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理解内控制度的相关条例,按照以往的习惯或经验去进行监督或管理,从而使内控制度不能按规范要求被执行,削弱了其实施成效。

3.内控监控成效差。

我国现在对大型企业的外部监督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一体化的体系模式,但是该体系在中小型企业中的监督却未发挥多大成效。由于中小型企业中的相关配套体系构建不完善,导致该一体化监督体系的运行缺乏必要的支持与制约,不能起到理想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控制作用。相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体系构建简单,常常出现一人多岗、职责混乱的现象,从而使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流于形式化,不能落实到真正的工作中,导致内动控制的监控成效差。

二、内控视角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以资金的管理为工作重心。

1.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论证制度,并将之落实到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工作中。针对投资组建专门的管理小组,由专业水平较高的研究人员带领,参与到投资决策中,进行全面、合理的论证与咨询,确保决策制定的正确性与先进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损失。其次,要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账款管理相关制度,实行资金管理的责任制,提高企业内资金的回收效率和周转效率。再次,完善企业内对资金存贷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很据市场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存货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避免跟风等原因导致存货过多,占用太多流动资金,影响企业财务的正常调配。另外,要制定完善的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定期、定性地对财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资产贬值或账实不符的现象。最后,还应制定并实施资产管理配套的预警机制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关工作人员预警,最大可能地避免资金沉淀或财务风险。

1.2正确选择资金的筹集方式与筹集渠道。

相对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又不影响企业原有的现金流量,因此,内部融资方式常常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对于外部融资的方式,应积极开拓其融资渠道,在银行借贷、吸收投资筹资等传统渠道的基础上,考虑债转股、融资租赁以及投资基金的合理转换等新渠道,这些筹资渠道可以有效降低原来筹集相同资金需耗费的成本,促进外部融资的优化发展。

1.3对现有资产机构进行科学地调整,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

中小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阶段式的发展目标科学地调整其资产结构,保证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确保其结构模式始终符合企业的发展策略。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试行股份合作制,通过租赁或变卖企业的部分资产进行银行贷款的偿还,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

2.以责任的分级管理为工作主线。

首先,应建立责任的分级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地划分,通过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自上而下,分层、分级别的管理制。中小企业在设置其内部机构时应积极参照那些大型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运行需要,对权力、职责进行清晰地划分,建立可行性高的责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每一层次、每一级别的具体权责以及掌控范围,使之能在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下独立、认真地履行职责。其次,要明确各级别业绩,实行责任中心的标准考核制。在对责任进行分级划分后,应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权责大小,选定各级负责人,确保责任分级落实。同时,要制定常规记录制度,对责任标准进行精细化处理,使其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个人,严格按照责任标准对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惩罚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责任人进行恰当地奖励或惩罚。

3.以财务数据的分析为工作依据。

首先,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特定日期的经营状况:当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流动资产的筹集主要靠流动负债,且固定资产的筹集主要靠自有资金及部分负债时,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良好,资产状况正常,只面临很小的财务风险;当资产总额比负债总额稍大,所有者只有很少权益时,说明企业资本状况不是很好,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需提高警惕,进行及时的风险预警,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当资产总额明显小于负债总额时,说明企业有负债出现,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需立即进行有效的筹资,避免最终走向倒闭。其次,要对企业的利润表进行分析。利润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当企业内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并存时,说明企业日常经营状况良好,面临较小的风险;当企业内有营业利润,但利润总额为负时,说明企业经营正常,但企业内部存在一些财务问题,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需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当营业利润为负时,若原因是财务费用超额,说明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中出现了问题,产生了巨额的债务。若为其它原因,则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出现了问题,使其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综上可知,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其监管效果的发挥,使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要以资金的管理为工作重心、以责任的分级管理为工作主线、以财务数据的分析为工作依据,逐渐完善其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程祥松 单位:江苏新生服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蓬.中小企业内控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中国商贸.2012(09):95-96.

[2]米静.中小企业内控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24):76-77.

[3]刘文开.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2):79-81.

[4梅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若干思考[J].交通财会.2015(05):23-28.

[5]赵凤云,苏梅芝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研究[J].商业时代.2010(05):59-60.

[6]李丹.内部控制下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4-31.

第七篇:EPC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浅析

EPC是英文Engineering(工程设计)、Procurement(设备采购)、Construction(主持建设)的缩写。意思是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即EPC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EPC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由于EPC项目不仅实施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使得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而且项目所在国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政策法规、宗教文化和经济形势等社会环境也增加了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EPC项目的风险更大,有效的风险管理将成为EPC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环境下,EPC项目总承包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风险因素和规模都不断增加,这些都要求项目总承包商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但长期以来,项目风险管理往往忽视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一些未加以控制的财务风险给工程承包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针对我国企业在EPC项目中存在的不足,研究EPC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对于我国EPC承包企业防范项目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EPC项目的具体财务风险

1.投标报价风险。

在EPC投标阶段,总承包商常常面对许多不确定的情况,由于项目决策阶段的初步设计不完善,使预估的工程量和实际的工程量相差甚远。总承包商在投标前对工程所在地的现场条件等了解不足导致报价出现疏漏而使预计的成本增加。

2.业主资金不到位或拖延支付的风险。

在目前的EPC模式下,业主一般都要求总承包商带资承建,在业主资金不到位,以各种理由拖欠支付,而合同中没有拖延支付如何处理的规定。或虽有业主拖延支付时应支付利息的规定,但利率很低,而且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总承包商还需继续垫资投入工程建设,这都将对总承包商资金产生重大风险。

3.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通货膨胀使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不断上涨,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加。而签订合同时,由于目前业主的强势地位,往往要求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必然使总包商承担了物价上涨的风险,有时虽有价格调整公式,但是包含的因素却不全。

4.分包商故意违约风险。

目前,许多总承包商在总承包之后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专业分包商。有的分包商在项目分包阶段有意报出低价,而在得标之后,他则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寻求涨价和工程变更,甚至以工程质量或工期作为要挟总承包商的手段。如果总承包商对此处理不当,工程就可能出现问题,使得总承包商面临违约风险。

5.工程各级管理人员的违规或违法行为导致的风险。

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都是由总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具体工作来完成,一旦任何一个管理人员对其工作未尽应尽的管理义务,就可能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或是成本造成不利影响,使总承包商面临支付额外费用或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二、控制总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的一些管理措施

1.了解业主资信,防范财务风险。

认真开展EPC项目的财务风险评估,认真研究资格预审文件与投标文件,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支付情况,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税收、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后,对于风险严重的项目,应主动放弃投标;对于潜伏严重风险的EPC项目,除非能找到有效的规避措施,否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

2.精心把好EPC项目的合同谈判关。

EPC合同中应明确工程款的支付、结算、违约索赔的时间及方法,明确业主应承担的各项违约责任及赔偿数额。同时,应将合同的各项通用条款、专用条款与特殊条款加以细化和明确,保护总承包商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合理分包工程,转移财务风险。

以设计为主业的EPC总承包商一般不具备施工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工程所需的设备和项目的施工往往都采取分包的方式来完成。因此,EPC总承包商在确定分包单位时,对分包商的资信、履约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减少分包商可能给总承包商带来风险。同时尽可能将主承包合同中总承包商的责任通过分包合同转移给分包商,在分包合同中应采用与主合同相同的保证条款、责任范围和承担违约责任条款。

4.进行工程保险是总承包商转移和减轻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

购买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分散财务风险。

5.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严格控制分包支付,防范资金风险。

根据总承包合同现金流量表,制定分包合同的现金流量表,并根据总承包合同的现金流量表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分包商的付款现金流量。同时对分包商的付款应迟于业主支付期,以便将由分包商的质量问题或工期延期问题,而导致业主不付款或延期付款及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有效转移给分包商,最大程度把握对分包商的有效追索权。

6.加强对工程进度、质量、费用管理和控制。

首先要加强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管理及分包管理,使其处于可控状态之中;其次要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努力使其在项目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范围之内;再次要加强项目的变更设计管理。

7.建立、健全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建立总承包项目管理统一目标和内部运行模式。

加强现场项目管理部的内部管理,调配合适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搞好内部团结。同时加强对现场项目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

8.加强索赔管理,减免财务风险。

总承包商应加强索赔意识,及时、全面的发现索赔机会,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利的索赔证据,以获得较大的合同利益。同时还可以依据分包合同或采购合同的规定,对于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或服务而给总承包商造成的损失向分包商或供货商进行索赔,最大程度转移总承包商对业主违约责任的风险。

9.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及收款工作。

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而不能按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同时,又延长了工程质保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使得项目成本增加。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风险和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海外EPC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总承包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企业应努力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机制,以提高企业的应变、竞争能力,才有可能规避风险或减轻风险的损失和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

作者:解海洋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唯.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财会研究,2011.

[2]姚明盛.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建筑经济与管理,2013.

[3]史建全,祁小阳.如何做好国际EPC项目风险分析与预防.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