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范例

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1

1、留守儿童现象极为突出。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家庭成为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以笔者所在的年级为例,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9%。在这些家庭中,或是单亲监护型,或是祖辈监护型,或是亲朋监护型,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被弱化。人口流动对留守儿童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家庭成员的变化,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子女,传统的双亲教养模式发生了变化,亲子沟通受阻,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些留守儿童中较为普遍的产生了自卑、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情感冷漠,心理不健康,品行不端等。

2、家庭教育的观念存在偏差。

多数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成长就是身体上的成长发育和学习上成绩的提高。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我行我素,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农闲时期终日沉迷于麻将、酗酒等不良嗜好中;或者动不动就吵架,致使家庭气氛紧张。

3、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简单。

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据初步调查了解,笔者所在的年级学生承认时常被父母或监护人打骂的占到了80%以上,农村家长往往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有顾及到孩子的自尊,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思想普遍存在,不清楚也不注重教育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4、部分农村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不强,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许多农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5、农村家庭教育中缺乏理性。

首先往往是过分看重分数,简单的认为孩子的进步就是孩子的分数的提高;其次在当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还有就是在部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过分的宠溺子女的现象。

二、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的思考

1.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2.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3.加大投入,在农村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4.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

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5.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儿童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儿童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2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卢梭强调自然规律,即教育内容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教育方法来看,他反对说教灌输,主张消极教育法,让学生遵循自然法则而非人为观念地成长。

二、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采取“揠苗助长”式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过度地倾注功利思想,儿童在负担中成长,致使很多青少年问题频频出现。

(一)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仍推行严厉的家长主导的思想。现如今,大多孩子的成长路径乃至步伐都是由家长“精心”选定的,孩子除了在家长的遮风挡雨下苦不堪言走到了家长心目中的“高度”外一无所获,这样的孩子没有承担力、创造力。

(二)教育目的的偏离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目的越来越功利化。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如今教育却成为了就业、升迁的手段。孩子成长在这种功利思想所笼罩的环境中,其影响极可能作用于成年之后的行为取向。试想若人人以他人为手段,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抛弃一切原则、不择手段的话,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三)教育方式的不合理

在中国,面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是根据父辈的经验来操作,很少尝试采取专门的方法。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说教灌输的方式,而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处于逆反期的孩子往往会对此产生排斥阻抗心理,长此以久,一些激进的孩子甚至采取离家出走、自杀等行为。这样,家长的“对孩子的好”就演化成为了一场家庭悲剧。

(四)儿童非规律成长

当代的中国孩子出生在一个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汽车打交道,从未与自然接触过,也没有过自然发展的机会,他们的身心在发展之初就已经背离了应有的发展途径,他们享受了所有已有观念下的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他们的思想也被异化为已有观念的复制品。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尊重儿童

尊重儿童就要把他们作为儿童看待,让他们做每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在一个自然民主的环境下成长,要还天性于儿童。尊重儿童要做到多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很多问题的起源就在于沟通的缺乏,如今的“90后”“00后”表现出怪异的行为特征其实都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尊重儿童还要做到不比较,中国父母习惯于用“邻家的孩子”来比较,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行挫折教育

当今的中国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的他们往往会形成独断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加上一路平坦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的心理品质更趋向于“易脆”。正像卢梭在《爱弥尔》所说的“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育孩子成人后怎样自我保护”,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应该实现转变,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三)发现兴趣与实践

如今很多家长惯于制造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缺乏积极性,这样一来,天赋也就被泯灭了。兴趣和实践结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就像《爱弥儿》中爱弥儿的科学研究一样,把感兴趣的东西付诸于实践,用生活去验证,这样他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而是学会知识的能力。

(四)减少功利思想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3

(一)自信不自卑

听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往往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比健听儿童容易受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应多给予信任和关怀,培养孩子自信心,多找孩子身上闪光点和长处并加以鼓励和赞扬。要让孩子了解,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可爱,一样有志气、有能力,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逐渐增强自信心。

(二)自强不自弃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他们除了听觉受损之外,其他方面发育是正常的。他们也有一般青少年儿童所具有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等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父母往往认为不过是残疾所致,不加分析与指导,使他们的感受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歧视。这样的情况,最容易造成听障生心理上的自暴自弃,而对于有健康兄弟姐妹的残疾儿童尤其不利———因为他们会将自己的遭遇与兄弟姐妹进行比较。因此,听障生家长应了解听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碰到问题不要简单处理。平时要多带听障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健听儿童的各种学习和游戏,使孩子开阔眼界,多见世面;教会他们撇开残疾的表面因素,发现自身价值和才能,懂得与健全人平等相处的道理。要教会他们热爱生活,不畏艰难,不要趋乐避苦。让他们知道,虽然必须付出比健听人更大的代价,但只要自强不息,不抛弃生活,生活也不会抛弃他们。

(三)自立不自私

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将来要进入社会大集体中,与大家平等劳动和生活,所以培养其自立尤为重要。有些家长认为听障生“喊又听不到,讲又讲不清”,平时很少关注他们如何去参加生活和劳动。这样很容易养成他们懒惰和自私自利的习惯。加上听障生对社会的了解多数依赖视觉,有些事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知就里,因而难辨善恶是非,甚至养成不少陋习。如少数聋生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但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可耻的事,只认为不过是自己想要这个东西,而拿了别人的,不知道“拿”与“偷”的界限。这就需要家长多加以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多劳动和参与社会实践。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多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让他们了解并分辨出“正”与“邪”、“是”和“非”的界限,善辨是非,懂得享受帮助他人的乐趣,进而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陋习,从小养成自立不自私的良好品格。

二、良好的情操与情商

美好的道德情操、处世和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态与技巧,在人生中非常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成功和幸福。如果注重对此培养,将使每个孩子终身受益。而这方面最初的启蒙,即源自家庭教育。对听障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一)德行教育

在这个方面,父母是子女的直接榜样和导师。对于听障儿童来说,由于他们与家庭之外的人接触较少,父母的以身作则和榜样作用尤显重要。这首先要求父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心,诚实待人。父母应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让孩子去感受、领会和学习,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注意正确引导,不仅表现在大问题、大原则上灌输思想观念,而且日常生活小事和细节上也不可忽略。如:儿童在家中任性随意,做事不负责任,父母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二)性情培育

听障儿童性格上往往比健听儿童孤僻、自闭、自卑,与他人难以相处。所以性情培育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对于任何儿童来说性情培育都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情商,即了解他人需要的能力。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情商对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能力和促进社会竞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待人接物亲切有礼,要让他们知道这和在学校学习的成绩以及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一样重要。要让他们学会与同学以及同龄健听孩子交往的技巧,要懂得谦让和善意待人,绝不能认为残疾孩子不好管而任其发展、放任自流。

三、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会孩子判断。只有掌握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使孩子懂得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学习知识和改正自身错误,从而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真正做到自强自立。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伤,视觉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由于听不到各种信息,缺乏语言传递和表达,因此视觉表象较多,往往对事物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与健听儿童相比,辨别是非能力有时更差。有些事情,他们虽然见过、甚至经历过,但往往难知对错。这就需要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对其指导和帮助。对孩子的认识错误,父母不要简单地批评或指责,而应耐心分析现象,帮其了解不良的后果。切不可孩子无知、父母无为。为实现上述教育目标,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笔者通过初步摸索,总结出主要方法有:

(一)与孩子交朋友,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

父母认为工作忙碌,往往只重“要事”,如日常的管教、指导作业等。可是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更盼望与父母一起分享欢乐,在亲情和家庭的融洽气氛中成长。对于听障儿童,家长绝不能因其残疾而歧视,或认为难以沟通而不管不问,使其感受孤独。

(二)循循善诱,把握批评与赞扬的尺度

首先,父母对残疾孩子要有信心,不要因其残疾而放弃或对其失去耐心;其次要知道受到赞美和鼓励对孩子经常起到奇妙的作用,父母不要只认为“听话”、“乖”才是好孩子,孩子天性好动、贪玩,听障儿童有时更甚,不可随意批评责骂这些孩子。要了解孩子,在批评和赞扬上要尽量少抨击、多赞扬。如孩子在外玩了一身泥,回家后自己洗手或清洗衣服,父母不要责怪他,而可以对其自己动手清洁表示赞许。这样慢慢养成卫生习惯。

(三)设立短期目标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4

目前家庭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家庭教育不当的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来分析,我国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期望、教育情感、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出现了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分别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及新时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产生。过多的宠爱、纵容造成了孩子懒惰、意志力较差、不善于思考和学习、缺少独立性、过多地依赖父母等不良习惯。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过高,妨碍了子女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制度原因。

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现今中国通过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高考。然而高考的弊端也一目了然,无论说考试的形式还是高考的内容,都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诸如形式单一、呆板、抑制了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及缺乏科学性等。虽然从2014年1月福建省高考开始实行春季高职招考和夏季的普通高考,这对中职学生升入高校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业压力困难重重,结果是无数的家长们开始向名牌大学进军。同时,社会上的管理体制和用人等方面不尽合理,学历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方式,学历、文凭已经成为一个人前进路上的决定性因素。这种不合理的认知和现实最终让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2.家庭原因。

家长素质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源于思想方面。父母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受传统教子观念影响的结果。“棍棒底下出孝子”“、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舍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马”……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二是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很多家长按照自己长辈教育自己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三是知识、观念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人们的观念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前行,但是现实是孩子掌握的知识的能力比家长要更迅速。但是家长还是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却早己被孩子不屑一顾,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和效益。中国经济变革造成了家庭的急剧变化,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说明了这个问题。单亲家长必须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他们不仅仅要照顾子女和父辈们,同时更要努力工作来缓解经济压力,这种匆忙的生活最终导致了孩子缺少关怀和理解的现象,家长和孩子之间疏于沟通,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导致孩子在身心等诸多方面受到创伤,出现了人格不健全或心理扭曲的后果,在缺乏亲情的环境中,孩子容易变得更加自私自利,缺少关心别人的情怀,还很容易走向极端,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3.社会原因。

生活方式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生活被颠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就造成家庭成员忙于自己的事情,缺少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少有互相闲聊的机会;孩子们要学习,去应付各种考试。总而言之,这些巨大的变革最终导致了家庭隔膜的产生。迅猛的信息设备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被这种信息设备所取代,很多孩子成了“手机迷”“、电脑迷”。在家庭中,家长已经不是青少年儿童道德的教育者和熏陶者。孩子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通过网络可以迅速了解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其视野和知识面,他们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感到很反感,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加上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丰富的信息,通过较为灵活、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相比之下更有教育的优势。然而,青少年儿童从电子媒介中也学会了许多他们这个年龄段无需懂得的东西。青少年在网络面前往往会丧失自我约束能力,加上道德、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往往掌控不好自己,容易做出不道德、不合法律的事情。

三、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家庭的各个方面。为教育好下一代,也为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中职教育,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意见。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

提高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力量。家长素质的高低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家庭教育观念的好坏、先进与否,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素质。素质较高的家长会培养子女的自觉性,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素质较高的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更新观念。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每个家长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勇敢地面对外界社会的风雨。不管如何,家长不可能永远为孩子处理一切事情,必须要让他们独立地去生活和学习,提高个人的能力。所以家长们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孩子的特点、特征和未来的理想,必要的时候可以为他们指出未来的道路,但是不能够帮助他们去走。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并健康成长。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们独立地面对一切;还要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提高个人的承受能力。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不让他(她)成为“小皇帝”、“小公主”,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2.全面关心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偏重智育转向德育。社会需要的人才必定是高素质、高能力、适应性较强的人才。因此,片面化的教育必定培养不出真知的人才,对于未来人才的发展和成功是很不利的。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立足于他们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即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如何做事”,使得他们能够以更加美好的姿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说,道德感和知识才华同样重要。因此家长们必须要重视孩子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文明礼貌教育、爱心教育、孝敬父母、劳动教育、明辨是非教育,等等;要教会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竞争,不要过多地关注和强调孩子的学科成绩和分数,让孩子知道中职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照样能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孩子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自己必定会对社会有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不仅仅要向孩子们讲述传统道德精华,更要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如进取意识、竞合作精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同时让孩子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不断地接受社会活动的考验,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要增强他们的道德水平,通过道德而不是法律来约束自我,提升个人的内在能力和潜在素质。再者在家庭思想教育中,加强养成教育,把一向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关心物质生活,更要关心精神生活。人活着要同时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提高。纯粹的物质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缺乏精神需要的生活是一潭死水。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还要格外注重精神水平的提高,学会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另外要学会教导孩子拼搏、奋斗,美好的生活是自己奋斗出来的。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格外地关心孩子的个性成长,注重他们的精神世界。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完善,引领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要有意识地磨炼他们的意志,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磨炼他们,让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只有精神境界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更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的时候才能够不退缩、迎难而上,在人生的大风大浪面前更有勇气去面对,以此来实现人生的突围和飞跃。

3.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5

“庚子赔款”之后,中国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人数逐年剧增,留学生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除留学生群体外,传教士也是西学东渐和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主体。来华传教士们在中国创办学校,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课程,加快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速度,传教士举办的学校成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教育的典范,逐步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眼光,中国人逐步从这些学校中学习到了近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民国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考析

1.民国时期家庭教育思想趋向于实用、科学。

民国时期许多社会名流、学者专家结合国外的家庭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状况,对家庭教育进行了许多研究探讨,这些家庭教育传播者的活动及其思想形成了不小的合力,推动了该时期近代意义上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传播和发展。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整个社会对传统的教育思想逐步开展批判,促使更多的人们关注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以此作为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起点。显著的变化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成人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了以“儿童本位”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作为基础,开展了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活动。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家庭教育思想的转变中,国家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立法,《推行家庭教育办法》、《推行家庭教育令》等许多政策法令先后,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强化了家庭教育,将国家意识层面的家庭教育思想通过政策法令获得了有效的贯彻实施。总体而言,在杜威、威韦廉臣等人的影响下,民国时期家庭教育思想在其内容、方法上逐步趋向于实用、科学,而且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大为提高,从而逐步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开放兼容、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新局面,对培养国民良好的品格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2.高度重视父母家庭教育的能力素质。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任何家庭中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素质,对家庭教育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就像一个盲人无法教会别人辨别花花绿绿的颜色,一个聋者无法教会别人美妙的音乐。要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必备的家庭教育思想内涵、教育技巧。民国前期,能够明白家庭教育重要性及其技巧的人较少,大多数均按照个人的成见及其传统的习惯对子女实施所谓的“教育”,此种家庭教育以家长为中心,具有随意性、混乱性,导致家庭教育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西方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理论涌入中国后,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和教育专家学者深刻批判了家庭教育中的各种弊病。基于对传统的借鉴、现实的反思、外国先进理念的汲取,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撰写了《怎样做父母》、《家庭教育》等书籍,力求通过这些书籍的普及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素质。陈鹤琴的著作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让普通民众阅读起来感觉通俗易懂,成为该时期指导父母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素质的重要代表作品。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提出,任何人在做父母之前就应该研究如何教养儿童的问题,在做父母之后也要加强研究,按照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要认真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要不厌其烦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从“成人为中心”向“儿童本位”的转变。

父母在子女教育的过程中逐步从“成人为中心”转向“儿童本位”,是民国时期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转变,是民国时期家庭教育获得进步的重要体现,是近代意义上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引进,以及基于对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的批判,近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儿童本位”的思想,也就是更加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力求让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充满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陈鹤琴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认为,孩子具有喜欢玩游戏、喜欢成功、好模仿、喜欢合群、好奇、喜欢称赞等特点。按照“儿童本位”的理念,结合孩子的特点,陈鹤琴提出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比如,按照孩子“好游戏”的特点,提出了孩子需要有适合的伴侣、应开展游戏式教育法等原则。陈鹤琴提出,父母决不能以命令的方式教育子女,更不能经常打骂孩子,而是应该通过积极的语言暗示和激励孩子,让孩子高兴地、主动地去做好的事情,避免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儿童教育家张天麟的《中国母亲底书》中,对孩子的天赋和后天培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家庭教育补救措施。梁启超等人则提出,应按照孩子的爱好兴趣培养和塑造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4.按照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展家庭教育。

由于儿童的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各不相同,为此必须按照其阶段性的不同特征对儿童开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现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传入,生理、心理、教育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思想在我国教育界亦被人们广泛接受,中国学术界、教育界开始对儿童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分期开展教育问题予以重视。当时教育界著名人物张天麟、须养本、张以绳、徐松石等人均通过研究之后,提出了按照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展家庭教育的具体主张。比如,徐松石在其著作《家庭教育与儿童》一书中提出,儿童的体质、情性、智性、社会等方面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徐松石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将儿童分为稚年期、幼年初期、幼年中期、幼年后期、少年前期、少年中期、少年后期七个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及其家庭教育的举措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家长们应按照儿童的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特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改变之前的完全凭借经验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上述这些家庭教育的思想,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同时体现了一种追求科学的精神,认为必须结合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心理差异开展不同内容、不同方法手段的家庭教育,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教育孩子。

5.注重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自近代学制颁行之后,中国传统的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全面破产,家庭教育的许多职能也被新式学校教育取代,而对哪些内容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哪些内容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人们在认识上也较为模糊。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系统化和进一步拓展延伸。民国时期许多具有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已经明确看到了这点,进而提出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加强合作的思想主张,并引起公共层面上的重视,力求推动“家校合作”在政府教育结构之中的重要性,并采取计划予以具体实施。1905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如何实现“家校合作”的问题,众多的社会团体和教育机构也参与进来,在“家校合作”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会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访活动等,加强和家长的日常联系沟通,家长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家校合作”的过程之中,实现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灵活、密切合作。

6.通过政策法令保障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6

1.辉煌下的落寞:颜之推门第之哀。

颜之推,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北朝至隋朝初年的世家大族,官至黄门侍郎。在诗歌创作以及散文创作上均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此人字子介,家世显赫,自幼便有机会接受当时最为严格、正统的入学教育,这为其在成年后拥有优秀的文学修养奠定了十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为其一生倾心于儒学精神传递打好了早期良好的教育基础。在思想取向上,颜之推与普通士大夫出身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忠孝仁义的熏陶,天下大同是所有孔孟学派沿袭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却并不像儒家所宣扬的那样美好、和谐,在颜之推生活的历史时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力量门阀士族正处于整体实力逐步下降的阶段,再加上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一步步地采取相关政策打击其他影响皇帝权威的政治力量。在各方势力不断博弈下,南北两方长期分裂已经逐步走向了尽头,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在这种政治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显贵门阀、世族的优势正一点点地被剥离,他们只能够凭借着昔日显贵的门第、婚媾在社会上装点出令人仰望的虚荣。皇家天子为了制约世族力量,越来越倾向于联合新崛起的寒门势力将政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士族门阀以前可以和天子共同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优势不复存在之外,还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危机。例如,在最高统治者将统治方针确定为消除门阀势力之后,先后有数家世家大族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被皇帝毫不留情面地灭门,广大世族人心惶惶,往日的辉煌再难重现,颜之推有一次曾经亲眼看到自己的好友王氏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落得满门抄斩,这使得他不愿再在官场上“混迹”,产生了隐退之心。

2.消极世风下颜之推专注于家教的钻研。

外部环境不安定,人心惶惶怎样才能够找到内心的救赎之路?中国人向来讲究修身养性,在颜之推的生活年代,同样不免这样的避世思想。佛、道二教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众人膜拜、忠心信奉的精神依托,士族为了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让灵魂得以安稳的信仰,也纷纷将佛教、道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士族出身的颜之推不可避免地将避世“、独善其身”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导致颜之推不热衷于政治,只寄希望于人品修养、学术研究的因素还有很多,最直接的便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历经梁、周、齐、隋四朝的知识分子,他先后成为了三朝的亡国之人,这让他感受到世人看他眼光异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世事无常,要想在乱世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最应当做得就是少一些欲望,待人要谦逊、要知足。因此,尽管历史资料记载颜之推本人天赋极高、拥有善辩的才能,然而在严峻客观环境影响下,颜之推最终收敛了其直接、坚硬的处世态度,而是变得圆滑、思想缜密。这是其在历经劫数之后,经过不断反思,为保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最终能使家门不至于灰飞烟灭的深刻体验。他有责任将自己的认知与感悟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子孙后代能够深刻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基于这种认知,他正式决定撰写《颜氏家训》。

二、《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观

1《.颜氏家训》中早教观念的确定。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就需要重视的教育观念,他坚信,幼儿时期的教育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纵观一个人接受不同时期教育的成效,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家长以及教师等其他进行教育的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该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早教的意识,越早越好,最晚不应当超越儿童可以感悟到现实世界的婴幼儿阶段。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现两岁对儿子进行启蒙,效果远比三岁半要好,因此在他所创作的《教子》一章中就明确的提及“: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由此可见,他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勉学》一章中,颜之推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大力推广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他解释道:人在年龄尚小的阶段,对于事情考虑的并不多,这样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知识研读,一旦年纪不断增长,那么他们的精神便十分容易分散、考虑的事情就会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相应降低,因此必须注重早教,切勿“失机”。作为我国教育的先行者,他还十分赞同胎教的重要性,在教学重要性总结中,他曾经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贤明的君主让妃子怀孕三个月后就要“出居别宫”,对于任何可能干扰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都会一一避让,以免孩子受到不健康的因素干扰。

2《.颜氏家训》中父母行为对子女会产生直接影响的教育观念分析。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承担着最初启蒙者的重要角色,这一点,颜之推很早就意识到了:有一次,家中幼子不小心将颜之推收藏的一幅画给弄破了,他本来可以趁颜之推没发现这件事就偷偷隐瞒过去,但是小儿子还是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件事,颜之推在批评完儿子后,说你为什么没有瞒下来呢,幼子回答“:父亲您曾经告诉过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颜之推深深受到启发,在他的作品《颜氏家训》中的《教子》一章中,就有专门论述家长在教育中所承担相应责任的部分,他将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素为整密”的家庭教育下,子孙后代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他认为家长要能够保证孩子可以收到高质量的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父母应当对孩子平等看待,不应当重此薄彼。颜之推认为人们爱子之心是都有的,然而家长在教育中并不是平等地看待孩子,大都会偏重个别孩子“,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第二,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对孩子严加要求,不应该过分宠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严加要求,能够保障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生活习惯,一旦要求放松孩子到了成年,为祸更加严重,到时候想要管理也来不及了。第三,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应当脱离实际进行教育,他在《序致》一章中就强调自己的父母在教育自己时,就“问所好向,励短引长”,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扬长处,对于自己的缺点可以有效地避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3《.颜氏家训》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观点分析。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颜之推认为引导子女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到的知识最终能够找到用武之地,而不应当空谈,脱离实际让孩子成为口头上的巨人。为了证实他这种思想的重要性,他选择了许多口若悬河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处理事务能力的“空谈家”,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在《颜氏家训》的“涉务”一章中,颜之推明确地说道“: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他坚信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支撑。世事变幻无常,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可以在任何的环境下获得生存的机会。

三、颜之推及《颜氏家训》的影响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7

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二是教育方法上的问题;三是教育环境方面的问题。

(一)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理念,比如说认知错误、虚荣心和情绪心理等。首先,家长在认知方面经常将孩子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其次,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虚荣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吃穿的问题上的无限制的给予,这也是欠妥当的;最后,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有情绪心理,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化是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

(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8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1.关爱“新昆山人”子女的家庭教育

建立“新昆山人”子女家长委员会。昆山重视发挥“新昆山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周市中学首先建立了“新昆山人”子女家长委员会,并在全市推广。“新昆山人”子女70%在公办学校上学,其余的在“新昆山人”子女学校中就读。各所学校都创造条件,让“新昆山人”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建立“新昆山人”子女家校合作研究基地。周市中学从2006年开始,就重点开展“新昆山人”子女家庭与学校合作研究教育课题,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孩子的进步。该校有60多篇“家校教育”研究的论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建立“新昆山人”子女夏令营,开展“小候鸟”圆梦活动。2010年开始,昆山在暑假组织实施“小候鸟”圆梦活动,建立“小候鸟”关爱基金工作室,《昆山日报》开辟“关爱小候鸟”专栏。通过“小候鸟夏令营”活动,对这些“新昆山人”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式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性格孤僻、情感脆弱、自卑自弃的阴霾,悦纳自己,友爱他人,融入昆山,快乐成长。

2.举办各类思想道德建设的特色学校

建设“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家教平台。全市已建有各类家长学校100多所,使95%以上学生及其家长,受到家庭教育新观念、新知识的熏陶。苏州网上家长学校昆山分校,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模式,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举办特色学校传承地方文化学习先贤品德。昆山具有传承中华优秀家教传统文化的软实力。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朱柏庐的《治家格言》都是对师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学校在教育中,特别重视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和鼓励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育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从少年时代就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举办小昆班,用昆曲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昆山邀请江苏省昆曲院数十位昆曲表演艺术家走进69所学校,为学生们奉上传统艺术盛宴。各区镇小学校都设有“小昆班”,让孩子意识到昆曲是国粹艺术,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感到骄傲。建立少年法庭励志学校,进行法制教育。2010年,昆山市人民法院在昆山看守所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年法庭励志学校”,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教育和劳动技能培养。2012年,“少年法庭励志学校”入选昆山市“关爱民生法治行”实事工程项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公益创投活动援助项目,并获得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

3.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开展“党是阳光我是苗”、“学雷锋”等主题教育活动。昆山市关工委从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开始,每年围绕党的重大活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系统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开展“党是阳光我是苗”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青少年中营造一个知党、信党、颂党、爱党、跟党走的浓烈氛围。2012年市关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开展“学雷锋,讲文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由团市委牵头,在全市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促进学校“学雷锋”活动向常态化发展。2013年,根据讲话精神,在青少年中开展“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主题系统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正在形成为振兴中华圆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开展“阳光四好少年”实践活动。几年来,昆山市少工委围绕“与祖国共进,与阳光同行”主题活动,开展“阳光四好少年”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有开展少先队员学习航天英雄费俊龙寄语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开展”分享现代化”摄影比赛,开展“走进爸爸、妈妈工作单位”一日体验活动,开展“雏鹰假日小队”建功现代化行动和“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环保行动,提倡青少年“做义工、送温暖、献爱心”,“阳光伙伴手牵手”,互助帮助,共同进步。

(二)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1.运用社会力量服务家庭教育

建立“阳光工程”实事项目。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每年推出一批“阳光工程”实事项目,开展的项目有:青少年“阳光心灵”行动,关爱外来工子女“共享阳光”,未成年人“阳光上网”工程,校园周边“阳光护蕾”行动,未成年人“阳光”帮困信息平台,“阳光家教”社区行,青少年“阳光一日行”,“共沐阳光”千名小记者校外实践,“我是守法小主人”等。开展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昆山1994年起,每年暑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重点抓5%左右的文化课差生,举办校外辅导小组或上门辅导,深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2009年起,把校外青少年教育活动形式规范化、常态化,建成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区镇、街道建立中心辅导站,并辅以家庭辅导站。至2013年,基本实现了校外教育辅导工作全覆盖。开展“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市关工委、市文广新局联合聘请395名“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授、老专家、老模范)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常年在全市城乡各个角落检查监督。2003年,在昆山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80%是由于迷恋网吧走上犯罪道路。通过“五老”网吧义务监督,近年来没有再发现未成年人因进网吧而走向犯罪。

2.关爱流动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开展流动儿童“公益创投”项目。2012至今,昆山市政府从福利收益中,分别拿出两个500万元作种子基金,用于公益性项目。昆山“社区关爱行—儿童成长伴侣”、“社区四点钟学校”、“快乐娃娃———新昆山儿童关怀”、“关爱流动儿童蒲公英行动”、“动力泵站———单亲母子自立支持服务”等18个项目,申请“公益投入”获得批准,投入项目资金达300万元左右。相关项目针对流动儿童和女性家长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生理心理健康、情感疏导和家庭教育等专业服务。开展“蒲公英圆梦行动”。2013年9月,昆山市妇联举办了“芬芳同行,牵手成长”昆山市关爱流动儿童“蒲公英圆梦行动”。有100名“社会妈妈”与50名流动儿童、50名困难或单亲家庭儿童结对,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市妇联还组建专业化志愿者团队,为外来工子女中的流动儿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公益服务,营造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舒欣家庭心理咨询中心”在关爱流动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行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巾帼服务队”。

二、昆山市家庭教育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经验

(一)领导重视统筹协调是根本

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妇联等七部委联合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等文件精神中,昆山市党、政领导重视,态度积极,将这一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全年工作计划,统筹协调督促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市委书记管爱国亲自过问,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二)制定目标组织实施是关键

有目标,才有动力;切实组织实施,才能实现目标。昆山市在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工作中,既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要求,又结合昆山实际,制定了《昆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工作目标,并切实组织实施。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依托基层妇联组织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阵地,将家庭教育指导站服务功能,向村(社区)延伸,实现全市各村(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全覆盖。

(三)部门合作形成机制是保证

昆山市在实践中,形成了由党政部门领导、妇联牵头、教育部门主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城乡家庭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全市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家庭教育工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总结推广家庭、学校、社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和创新经验,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衔接。

(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是基础

改革开放后,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越来越社会化,越来越需要社会各个组织的积极参与。多年来,昆山市妇联、教育局、文明办、人口计生委、卫生、民政、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大力协同,发挥各单位的职能优势,主动参与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另外,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研究会、昆山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各乡镇“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促进了昆山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五)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是重点

服务于青少年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系统工程。昆山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注重建立“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构成三个很有特色的“链”:一是指导家庭科学教育形成“家教链”。家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全市乡村(社区)建立了具有家教功能的“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校外辅导站”,引导家长掌握科学家教观念和家教知识,把提高家长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学校参与家庭教育形成“家校链”。学校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主体。昆山市各所学校开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教育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教育孩子在学校成为好学生,在家成为好孩子,在社会成为好公民。三是社会参与家庭教育形成“家社链”。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纽带。昆山市文明办、少工委、关工委等部门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拧成一股绳,朝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的目标健康发展,与服务于未成年人道德品质步调一致,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的合力。

(六)青少年教育资金投入是保障

昆山市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全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事业资金投入保障机制。2011年,昆山市每年用于教育的投入,都超过了20亿元。昆山全市已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个,未成年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29个。103个社区和村,已设立未成年人活动室,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定期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成长指导”、“舒欣心理咨询”和文体等活动。

三、昆山市推进家庭教育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一)总结、推广特色办学经验

昆山市重视继承传统文化,创办特色学校。千灯炎武小学、柏庐实验小学和昆山市华东台商子女学校,都开设国学经典课,传授《三字经》、《弟子规》、《菜根谭》等中华优秀家训经典著作,引导学生快乐背诵经典,萌发智慧,学习做人的道理,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做忠厚老实有良知的人。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一是继承传统,古为今用。二是顺应时代,培育民族精神。三是扩大知识面,为通才教育打好基础。四是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瞩目。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中讲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当西方人发出“要向儒家学习东方智慧”的时候,我们必须为中小学生提供了解领会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经典的机会。

(二)深化“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提出,开展青少年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年龄段儿童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昆山市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与先贤顾炎武、朱柏庐、王应麟、李毓秀、洪应明等优秀传统家教理念相结合,充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强调用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塑造现代昆山人,培养少年儿童高尚品德。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进一步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注重提高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调动家长、儿童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着力扩大活动覆盖面,让更多的儿童和家长受益。

(三)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研究

要依托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单位,开展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应用和工作方法的研究,强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决策和实践提供指导服务。近几年来,昆山市妇联、教育局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现有的家教教材,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对《三字经》、《朱柏庐治家格言》、《弟子规》等传统国学教材,应做适当的改编,使它更切合实际地服务于当代未成年人和广大家长。同时,要继续整理、编写适合家长们需要的教材。家庭教育的教材,应由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经费问题,争取免费向家长赠阅。

(四)提高家庭教育与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要全面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把妇女儿童工作放在社会管理的总体工作中去研究、去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其内涵主要体现于“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区别于传统管理。要优化社会管理策略、管理手段、管理途径。探索政府与社会组织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为家长与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要与昆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昆山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相结合。顾炎武的“责任文化”,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精神,属于昆山,也属于中国;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课题组建议,昆山市应设“朱柏庐家庭教育奖”,奖励给取得优秀家教成果的单位或个人,先在昆山实施,逐步创造条件,推荐给国家采用,将其变为国家奖。这对助推全国家庭教育,很有意义。

(五)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昆山家教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仍然不足,而且大多数指导人员又缺乏系统的培训,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重视建设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一要建立主渠道培训机构。利用党校等单位的教学资源,设立家庭教育培训中心。二要明确家庭教育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授课内容。三要根据培训对象确定教学内容。四要编写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五要聘请专兼职家庭教育专家授课。此外,还要发挥妇联系统和民办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强对从事家庭教育人员的培训。

(六)完善组织领导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