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论文(6篇)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资金管理是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

资金周转的流畅与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资金流转的不确定性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财务的中心是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则是整个风险控制的核心。

(二)资金管理是控制和调节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手段企业资金管理主要通过价值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及时反映购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资金、成本、费用控制等手段,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资金管理是企业执行财务法规

和财经纪律的有力保证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制度和财经纪律。资金的筹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管理的规定;成本、费用开支必须执行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税金的计算和缴纳、利润的分配都必须严格遵照税法和财务制度规定执行。资金管理在强化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并强化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发挥着作用。

(四)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防范财务风险

资金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密不可分,一般情况资金问题的存在必定伴随其他问题的存在,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控制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以制度的形式相互制衡,从而增加企业的防范作用。

二、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铁路企业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资金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

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的风险意识淡薄,盲目投资,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论证,导致一些投资项目长期没有回报,甚至造成投资损失,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对资金的运用,特别是大额资金的使用,不经过集体研究决策,个人说了算,只讲投入,不讲效益,无预算、超预算支付资金,导致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二)“大资金”的管理理念没有树立

有些单位和部门对资金管理的认识有偏差,仅仅停留在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上,而忽略了“实物资产”的管理。“实物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资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必须纳入“大资金”的管理范畴,统筹规划和考虑,放置资产损失浪费。

(三)制度措施执行不到位

一些单位在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三令五申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开展资金清查的情况下,从小集体利益出发,漏报、瞒报清查情况,导致基础数据严重失真。个别单位和部门对资金管理重制度、轻执行,相关制度仅仅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落不下去,缺乏强有力地手段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没有硬约束、硬程度,有章不循,致使资金管理难以有效落到实处。(四)资金结算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一些单位不落实资金集中管理的要求,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热衷于在结算所之外另立账户,甚至是多头分散开户,致使大量资金游离于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管之外,造成资金管理失控:部门单位对应收款项的清收机制不完善,造成前帐不清,后账又欠,越清越多,越清越难,导致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甚至无法收回造成损失。(五)缺乏严格监督和责任追究个别单位和部门对资金流动各环节监控不力,零食动议现象较多。尽管制定了多项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使监督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特别是发现问题后,落实不了责任,对相关责任人无法进行相应处理。

三、加强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铁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不断推进,“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应对财务风险的主要策略之一,统一调度使用资金,减少资金沉淀,节约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路局直管站段新体制下,要进一步明确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的资金管理权限,对铁路局层面控制的资金,要通过适度的集权,达到“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的目的,要充分发挥结算所监控、服务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调整和评价考核等,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有限控制,建立源头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发挥资金预算的龙头作用,把资金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源头上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为加强成本支出提供有效手段。

(三)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资金风险主要是由于投资论证不科学,决策程序不规范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要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或避免投资损失,必须充分考虑风险与报酬对等性,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办法,规范投资论证、立项、审批和备案程序,形成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分析,对未采取防范措施的投资项目,不得进行投资。财务部门必须参与投资项目的分析论证,重点对所需资金、预期现金流量、投资收益及投资风险等进行预算、分析和评估,提出意见。同时,要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引入风险责任管理机制,明确投资管理责任。

(四)抓好高风险资金的控制

从铁路企业来看,存在的高风险项目主要是“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而产生,具体到资金上,管理存在漏洞、使用疏于防范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相统一”的管理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按规定程序办理业务,严格卡控事前调查、事中审查、事后检查三个关键环节,实现对资金使用的过程动态控制。充分利用资金管理综合信息网对资金使用单位实施动态监控,密切关注其经营状况和经营质量,对资金使用和安全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加强风险预警和控制,确保高风险资金的安全。

(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会计数据加工、分析的效率,加大对资金监控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对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同时,通过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准确把握资金管理状况、正确识别和分析风险,建立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企业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

四、总结

总之,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在狠抓检查落实上下功夫,在责任追究上不放过。全面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安全保障。

作者:林红 单位:新疆铁龙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铁路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分析

1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是铁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随着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铁路企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铁路企业正面临着各种风险。一方面,铁路企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特别是法规还不完善、市场信用缺失,缺乏有效监管的资本市场,潜在的风险是毋庸置疑而又难以把握的;另一方面,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机制有待健全,防范、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前些年个别铁路企业以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等形式,将资金投向资本和资金市场,造成了资金风险和损失,说明了铁路企业规避和抵御风险能力是需要加强的。虽然近些年来原铁道部、总公司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和办法,但是铁路企业的资金风险问题仍不能忽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

2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预算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目前资金预算编制主要还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增减调整,资金预算科学性、预见性有待提高,财务预算未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对工作量、消耗定额等核实不准确,对设备运用维护的情况掌握不充分,如果业务部门的预测数据出现偏差,甚至不合理,就会对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产生重大影响,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就无法保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的部门随意变更预算,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债权债务变化等,没有加强考核和动态的分析、监督,对无预算、超预算情况,往往没有做到责任追究,无法确保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使资金预算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资金风险。

2.2铁路内部管理模式不精细

受铁路管理体制限制,虽然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资产的实际管理者和使用者,但并未真正享有资产权益,市场主体地位一直未能有效落实,产权界定不够清晰、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收益分配不够合理,在客观上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积极性,重视运输安全,忽视了资金的效益和风险。由于铁路总公司、铁路运输企业、基层单位实行的是自上而下、逐级分解的预算管理模式,在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前提下,各铁路运输企业、各基层单位不注重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不注重挖掘内部的经营潜力,没有充分开展投入产出分析,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争目标基数、争预算额度、争项目投入上,一方面没有通过精细管理实现内涵挖潜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大量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现象,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资金风险问题得不到重视。

2.3铁路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企业管理层对各资金运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情况,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因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一些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由于监督工作滞后,一出问题就触目惊心。有些单位领导对自身财务家底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这就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2.4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在企业中资金管理多头、分散的现象仍然存在。银行账户开设过多,集中的手段和渠道还达不到管理的要求,有些基层单位若干家银行开立账户,形成利益关系,造成资金分散,不利于铁路局进行资金归集,更不利于发挥集中管理的效益,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进行资金安全管理的难度,也更容易产生资金风险。

3产生资金风险的原因分析

3.1管理理念上有偏差

有些铁路单位对加强资金管理的认识还有较大差异,对上级资金管理规定的具体工作落实上,往往停留在建立几本台账、建立内部管理制度上,发现的一些问题较多地强调客观情况,大局意识不强;对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研究和考虑得不深入,资金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资金日常管理不到位。

3.2资金运用缺乏有效控制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预算编制主要依据简单的资金来源和运用需求,多为历史数据的支持,缺乏综合全面的分析和对未来市场环境变化的预测,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原有预算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由于资金预算不够科学,按预算拨付资金的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各类单位的具体情况,造成部分单位资金紧张。在事前决策时,由于可行性论证不充足、不科学,难以依据准确、有价值的信息作出科学决策。由于生产指挥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与资金结算系统等缺乏有效对接,使资金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3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日常资金管理过程中,往往强调的是资金流的顺畅,而对于整个资金流转的控制存在缺失,内部制衡、外部监督责任尚不十分健全;对发生问题的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处罚难以落实,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资金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削弱了资金管理工作的力度,忽视了资金风险。

4加强资金风险管理的措施

4.1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从源头上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特别是为加强成本支出、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应将各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及资金收支、借贷行为都应该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应确保资金预算、总支出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等各项预算之间、上下级预算之间的平衡衔接关系,单位资金预算还应根据具体业务情况分解编制滚动预算,以便于预算的掌握和控制。预算一经确定,必须在日常的活动中严格执行,各项资金支付和审核都应以预算为依据,凡是预算外支出,必须经过预算调整程序或本单位的应急决策程序进行确认,否则财会和资金结算部门一律不予支付,从预算上对资金风险加以控制。

4.2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

各单位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若干意见》和配套的各项管理规定,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在部统一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严格、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抓住源头性问题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岗位责任、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规定。要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要有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对违规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4.3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作用

各级审计部门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一定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一是审计工作要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实事求是、不折不扣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不仅对所属下级单位进行审计,对同级内部的财务、资金中心等有关管理部门也要坚持审计;三是在对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进行审计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并跟踪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情况;四是在各种审计活动中,要把资金安全审计作为重要内容。

4.4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由初步萌芽到程度恶化,都是经历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不断变化上。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则能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危险信息,并立刻发出警情预报,提醒管理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将财务危机和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便有效地控制风险。因此,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范亚聪 单位:郑州铁路局财务处

第三篇:中小型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以及对策

一、中小型企业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

在新的经济政策下。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财务管理的问题,其中资金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产生资金管理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通常有企业内部的原因和社会环境外部原因。

1、外部融资条件限制

近些年来,国内对中小型企业不断的关注重视,也出台相关金融政策以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缓解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问题。但是对于本身就有资金困难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想要获得银行的相当借贷,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会由于要维持自身收益的稳定,在进行融资对象考虑时,通常不会考虑偿还能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考虑时,有十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步骤繁琐,条件苛刻,企业由于融资条件限制,融资困难。融资的周期长也导致了中小型企业需要资金的时间和融资成功的时间上的不对称,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困难,是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出现的外因。

2、企业不对资金管理加以重视

在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为了扩大市场,增大销售规模,盲目投入资金加大生产规模,加之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素质,没有加强资金的管理,导致了企业出现资金管理的问题。还有企业内部由于现金周转较慢,出现资金管理问题,由于现金周转较慢,一旦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之前又没有充足的存余加上融资困难,就没有相应的资金输入,企业原有的资金就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没有重视资金管理,将会出现由于销售不畅,公司企业生产的货物囤积,存货金额增加,导致资金链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对客户的信用没有充分的评估和认识,导致了应收账款收回周期变长,引发的资金管理困难。

3、人员设置需合理,能力有待提高

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管理相对淡薄,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在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通常没有大型企业的任职经验,对中小型企业的运作没有充分的认识,考虑不够全面。管理人员通常是注重于资金的安全使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正常运行和减少资金的占用现象发生,导致对资金结构的忽视,没有统筹安排还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的比例,致使企业流动资金相对不和谐。中小型企业没有忽视流动资金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往往将流动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上,未对生产经营活动给予相当的活力,未能获取一定的收益,造成流动资金的减少,降低了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竞争力,减少了企业的盈利,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二、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提高自身能力,获取融资支持

中小型企业要加强内部的控制,提高企业内部的对财务管理的能力,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了解和认识,这样可以熟悉操作,加快融资的速率,提高效率。中小型企业也需要提高信用评级,获得更大额度的贷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为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活力,满足借贷条件,解决相应的资金管理问题。此外,中小型企业应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的进行融资活动,比如大部分可以利用民间融资借贷等渠道来进行融资,施工企业还可以利用租赁等方式来进行融资,缓解资金流缺失的压力。企业要加强融资管理,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基础,完善融资管理,缓解资金管理问题。

2、培养资金管理观念,做好资金规划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资金管理的观念,努力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现状,解决资金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实现资金的良好循环,提高盈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资金下一步管理发展的规划,要实时掌握资金的流向和收支条件,避免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收益不确定,波动大项目中,缓解资金的紧张状态。企业也应加强财务预算,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测算力度,对资金预算做好良好的控制和监管,对资金运作在每一个环节上做好管理,防止不良资金流动。审计部门做好经营和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发挥监管职能,为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力量。

3、加强资金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资金

公司企业要平稳快速发展,在激烈竞争中维持活力,就必须要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首先,企业可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资金管理素质,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予以活力,也可以外派公司职员到大型企业和先进单位考察学习,以增长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认识,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其次,中小型企业要平衡资金的使用,避免不良流动资产的出现,防止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在扩大销售范围和市场的过程中,应对客户多方面的评估信用,与信用良好的客户约定付账,保障应收账款的收回。在计提方面应该做好坏账的准备,准备好相应资金应付。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制定相应的产品计划,投入市场获取稳定的利益。不能盲目的扩张公司的规模,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非流动资产的项目中去,避免大量的资金不能在短期内产生收益,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不良状况,要控制好非流动资产的投入,保持一定的平衡,以规避公司因流动资金不足而非流动资产过多导致公司不得不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的现象,这样既能节约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成本,又能保障企业在项目投资中把握主动权。

三、结语

资金管理处理得好,那么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就会保持一定的活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基力量,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者:黄明佳 单位:广西大学

第四篇: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有效策略研究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作为公司的生命线,资金运作情况的高低不但关系着公司的收益,而且还关系着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大部分公司均十分注重资金的管理,探索如何创新管控模式,构建起大量的资金管理制度,尤其是集中管理制度获得普及。施工公司同样也是如此,大部分公司形成了内部银行,主要是推行资金集中管理与收支两条线,与此同时,推行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集权、分权有机结合的运行模式,上述机制体制在公司前进中收效明显。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施工公司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尽管有的公司制定了预算制度,然而却并未发展成公司控制经营运作的参考,通常并未以施工项目为单元来确切强化资金管理,使得资金的收支未形成统一管控,存在相对较大的盲目性,且使用不科学。

1.公司缺乏足够的自有资金。

因建筑领域存在尤其激烈的竞争,恶性竞争使得广大施工企业得到的项目具有相对偏低的利润率,同时项目款支付比例比较偏低,存在普遍的垫资问题;项目涉及到的各种保证金品种类很多,总额相对较高;竣工后结算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存在很大的不可预知性,使得尾款回收需要很长的时间,拖欠严重;有的部分工程还会由于业主资金不足而造成少付、推迟支付等问题;项目开展的时候人工、物料价格的上涨或者增加工程量等方面,常常不能实现同步收款,必须等到竣工决算后才能够收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造成周转困难。

2.缺乏有效的收付监管机制。

尽管施工企业成立起资金结算中心,以此来控制资金,在实践中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发挥出一定的正面作用。然而,因内控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手段,再加上工程相对分散等现实问题,正是由于上述各种问题的影响,使得公司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施工企业项目资金收付基本上是通过项目部来独立运行,项目款收取到位与否,资金支付科学合法与否,因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这方面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现象,集团乃至下设子公司对项目资金具体运行没有好的把控。

3.管理层级多,多头开立银行账户。

在现实之中,施工企业不单进行着一个项目,而是同时进行着多个项目,并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其下属分支企业有的处于不同的省份,还有的处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平时情况下,分支机构与项目部一般为非常便捷的进行结算,倾向于选择多头开立银行账户,使其集中管理和多级资金分散占用的冲突表现的尤其明显。

二、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1.构建工程资金点对点管理体系。

这种体系也就是通过专业的资金管理软件,对下属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账户根据项目适当加以拆分,构建起工程资金结算子账户。一切资金均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对下属分支机构项目间资金运作进行明确的规定。内部银行的监管作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监管分支机构拓宽至各个项目,可以充分了解资金的动态,分支机构同样可以通过软件终端掌握资金运行动态,开展有效的监管,同时和资金结算中心进行充分的沟通。除此之外,推行资金点对点管理以后,下属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性质有了显著的改变,已经从过去的二级单位管理转变成集团总部与二级单位两者一起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多头开户的现象,并且还能够按照二级单位经营规模状况来对专业银行账户控制余额进行核对,为亟需资金提供有力条件,其余资金一定要通过二级单位按照具体的项目需要,经由相应的审批流程,向总部的结算中心提出申请,同时充分使得专款专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沉淀与闲置现象,令其使用率明显提升。

2.构建项目与二级单位资金预算机制。

利用资金预算来科学决定资金的占用状况,在确保顺利运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资金潜力,着重强化对应收款的管理,降低成本,有效发挥自有资金的作用,严格对融资额度进行控制,保证贷款的科学性;科学调配资金,实现最优化使用。编制资金预算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通常时候,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多是通过项目经理的领导之下,组织财务、材料、核算等有关方面的人一起来进行,主要是按照进度计划、分项工程总量、材料消耗、市场支付状况等方面来进行编制。这一个预算将会随着项目所处条件的改变而适当做出调整,必须认真记录各次调整的具体根由,这样才能够为分析与考核资金运行提供帮助。日常项目部编制的预算一定要通过集团、二级单位进行审定,因此,其参考依据非常关键。月度资金滚动预算主要是对总预算进行的细分与优化,具体能够以3个月为周期来进行编制,相关子目能够更加细致。考虑到月度与总预算两者之间的联系,能够在信息平台设置相关指标,构建起相应的预警机制,为公司财会工作者及时掌握、整理资金提供方便,努力发挥监管与控制功能,使资金收付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之中。融资预算通常是二级单位按照每一个总预算在不同时期的融资状况,充分考虑二级单位的具体运行状况而编制出来的,通常其周期为一年。这一个预算一旦制定并通过,按照原则来说是不能进行更改的,突出预算的严肃性,如果有必要,必须通过有关流程以后才能够做出修改。

3.构建资金支付平台。

即认真贯彻落实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一切的资金收取均一定要通过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支付。施工公司能够按照自己的规模与项目的区域、核算体系的现实特征来构建支付平台,其中的银行账户一定要开通网银,这样能够为总部进行监管查询提供有力条件。一切资金的支付一定要按照预算及其余额进行,然后弄清楚支付单位,认真审核支付依据与有关流程,接着对资金结算中心提出申请,后者尽快将资金调配到支付平台,通过二级单位财务工作者进行支付,禁止挪用这一个账户的资金。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的零星材料购置以及应急方面的资金,应构建起相应的备用金制度,认真根据相关规定来运作。

4.构建财务审计监督机制。

该制度是对项目资金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的保障,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纠正二级单位资金运用的偏差,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且利用巡查可以尽快掌握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将其当做进一步考核的参考依据。切实加强对财务的审计和监督,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审计,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情况,此时应当按照相关制度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资金使用规范合理的单位,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各个二级单位能够规范资金预算,科学合理的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项目资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不断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推行收支两条线的经营模式,同时还应当发挥信息技术方法,在管理中不断实现创新,从而能够使资金信息畅通传导,加强公司的资金流向控制,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

作者:郝根顺 单位:河南矿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

一、电力企业传统资金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监管不力,较易产生经营风险。

当前国内一些电气企业均存在经营资金监管不力的现象:擅自转移、挪用资金。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付诸行动提出了许多监督措施,在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管职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监管者并未完全掌握企业财务信息,因此很难收到实际成效。还有一部分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较为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及时掌握资金的动态走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企业资金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

电力企业内部存在多头账户,没有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企业高层决策者无法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影响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甚至不顾自身的现有能力与发展目标而进行盲目投资,随意决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及恶劣的影响。

3.资金管理界面混乱,使得运营成本提高,资源浪费。

企业内部缺少一个统一的资金管理界面以及资金管理平台。一些下属公司的资金严重沉淀,而另外一些下属公司的贷款高居不下,资金链出现缺口,致使资金周转缓慢、占用失衡,使得运营成本提高,造成资源浪费,导致企业的信用度降低、盈利能力下降。有相当一部分子公司与多家商业银行存在无序合作情况,导致内部交易无限体外循环,内部资金大量闲置,一方面存在闲置资金,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企业负债率高居不下。

二、电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1.预算驱动拨款模式。

预算驱动拨款模式不仅解决了因资金大量集中结算而带来的工作问题,能够按照资金的不同性质按量、按时自动回拨资金,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预算对决算的控制问题。可以说,预算驱动拨款模式实现了资金结算与资金收支预算的有机结合。预算驱动拨款模式又可以细分为总量管理模式与定额管理模式。

1.1总量管理模式。

总量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便是能够在软件系统的支撑下形成一套自有的预算驱动结算的自动化流程,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总量管理模式在经营范围较为固定、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电力企业运用效果良好,较为适用。总量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按照集团制定的统一预算表格和项目填报具体金额以及详细用途,企业结算中心则运用一定时期内控制资金总量的方式对下属企业的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并在拨款时,根据预算项目的总数直接拨付下属企业,子公司可以在此资金总量内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1.2定额管理模式。

定额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必须根据制定的统一预算项目填报所申请资金的具体额度以及详细用途,而企业结算中心必须根据预算项目逐一审批、拨付或者受托付款,并按照预算项目考核、监督、控制资金的执行情况。固定资产的决策权以及融资券始终掌握在集团手中,下属企业仅有流动资金安排权。

2.构建集约化资金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要想实现资金的集约化管理,必须要构建资金的归集平台、运作平台以及安全监控平台。首先,需要构建资金归集平台。资金归集,顾名思义,就是资金的聚集。从下属企业开始,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已经开办的网银业务实现资金的归集,进而实现集团对下属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目的。运用网银系统将下属企业的超安全备付金的资金存量通过总部开具的集团账户将资金归集总部资金管理中心。其次,需要构建资金的运作平台。在企业内部构建资金交易市场,各企业借助此市场资金供需信息,并交由集团内部资金交易系统展开供需平衡工作,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剂。最后,需要构建安全监控平台。企业总部需要构建资金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与所合作的金融机构总部实现实时联网,及时监控企业账户的资金运作结存情况,加强监管力度,保障资金的集中管控。

3.集中监控模式。

集中监控模式能够让企业总部动态了解下属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实现资金的合理运用,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集团总部要给予下属企业资金使用用途、流动资金总量的安排以及不同流动资金分配比例的自主权,下属企业可以根据资金情况自主选择购买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固定资产,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性。集中监控模式下集团总部要严格控制下属企业的负债比率以及资金借贷规模,下属企业只能从企业借贷或者可以按计划向经集团批准的商业银行借贷,不能私自从企业外部商业银行借贷,以此尽量降低下属企业的金融风险以及负债风险。

4.现金集合库模式。

现金集合库是由一组形成上下级联动关系的银行账户和内部结算系统账户及其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记账规则组成的。下属企业与企业集团作为独立法人均在商业银行开设实际账户,将集团总部账户作为一级结算账户,也即结算业务主账户,交由财务公司或者集团结算中心管理。顺理成章,下属企业开设的账户也便为二级结算账户了。则企业运转的资金则由集团结算中心或者协作的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或者实际需要在开设的两极结算账户之间进行下拨与上划。当下属企业向系统外付款时,资金就会从一级结算账户下拨到二级结算账户,集团结算中心减少该一级结算账户所对应的内部结算账户余额;下属企业从系统外收款时,资金从二级结算账户上划到一级结算账户,集团结算中心增加该二级结算账户所对应的内部结算账户余额;当两个下属企业系统内部转账时,集团结算中心增减涉及交易的两个二级结算账户的余额,而资金始终在外部的一级结算账户中未进行任何移动。企业集团在集团结算中心为参加集中结算的下属企业建立对应的内部结算账户,用以记录一、二级结算账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三、结语

本文在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运用预算驱动拨款模式与现金集合库模式,构建集约化资金管理体系,并加强集中监控。

作者:吴尚?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六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分析

一、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事业单位资金监督管理存在不足

根据目前的形式分析,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现在监管不足,在各个事业单位中,都没有健全的资金管理方案,也没有健全的资金监督制度,无论从内部的控制额度,还是在外部的运用处理,都没有相关的详细预测评估,在各个部门中的做不到协调管理,导致各个部门都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不能有序的运行,相关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状态,所以资金监管部门要从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监督机构的构建机制。通常内部的资金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监管部门人员对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监督制度也没有准确的理解,对于资金管理与监管的作用不明确,简单的说,就是相关的资金监管部门部分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在资金管理的内部人员对资金意识淡薄,大部分事业单位逐渐建立了资金管理的监管细则制度,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并没有多少,多半趋于形式主义,大多制度的出台都是表面功夫,有些监管制度,只是借鉴其他的成熟的管理制度,并没有结合实际,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成立资金监管部门后,对于资金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这样的资金管理,并没有真正的实际作用。

(二)事业单位不能有效控制资产成本

在多数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资金去向不公开,对于固定的资产管理工作不足,各项成本预测误差较大,事业单位中各项活动的消耗资金成本控制不足等问题,多数事业单位资金浪费的状况屡见不鲜,有的固定资产维护不及时,造成事业单位的资产损失,有的资产成本控制的不够好,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资金流失。

(三)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

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资金预算管理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的不够精细化,预算成本资金不够明确,导致预算管理实用性不能达到实际需求,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需求,制定的时候也没有结合实际需要,导致预算资金与实际使用资金差距较大,影响相关的活动项目不能按照原计划的方案执行,或导致原计划落实遇阻。在事业单位中活动策划预算计划与执行互相之间有出入,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计划时候的章程操作,对于预算策划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经常随意改变计划,造成资金流跟不上实际的执行工作,影响活动的进度,很多的时候预算工作成为一个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的形式。

二、有效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健全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对资金使用有明确的说明,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应详细表明资金申请权限,事业部门在申领资金之前,做出对于资金使用的项目,各部门使用资金去向都应详细记录,确保资金去向清晰。制定健全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对于各事业单位使用资金有明确的导向。在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方面,对于资金的管理制度,一直没有形成完善的措施。所以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计划编制和明确审核,各部门在资金申请的时候严格监控资金动向,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出都具有安全性。

(二)事业单位加强资金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最大的资金支出,就是各项活动的资金成本,和国有资产维护的资金成本。事业单位有效的控制资金成本,加强资金成本管理,可以解决事业单位在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在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过程中,关于活动资金的预算控制成本,应制定出详细的规划,大致分析出活动项目的资金费用,按预估的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对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人员费用等,有合理的分配安排,科学性的规划对活动,能使工程质量和成本都有所保证,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资源的减控,定期还要对已有的设备资源进行维护,减少设备闲置期间的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事业单位各项活动中,资金成本的浪费。

(三)强化事业单位预算工作资金管控

针对前文中所指出的预算成本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在重点项目上的预算,在项目规划的初期,对于项目的细节都要做到细密的预估分析,严格扫除资金上的盲区,掌控好资金用途。其次,就是对预算编制进行考核评比,各部门要对预算费用报表进行汇总,考评出工作中为单位节约成本资金的部门,制定一些竞争减少资金成本的奖惩制度,促进内部资金的节约。最后,就是严格对预算编制的监管执行。特别是重点项目资金,以及专款使用等,如果有所调动,必须经过申请审批。

(四)加强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工作管理

事业单位资金收入应采取正当的方式,获取经济效益,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谋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支出资金的时候要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将资金使用的状况透明化、公开化。对于财政审计要做到上下部门互相协调,事业单位内外和谐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展开教育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水平,提高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的责任意识。

作者:雍渠 单位:四川省粮油中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