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研究论文范例

矿业研究论文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1

【关键词】矿业工程;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急切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两个目标下实现平衡发展,而本科毕业设计就是检测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的“试金石”[1]。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检验,其质量是判定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资格、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学校和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规范,认真履行三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

1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办于1958年,2015年成为贵州省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专业之一,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荣誉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21人有长期为地方煤矿企业做技术服务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在贵州煤炭企业或者煤矿设计院挂职。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专业利用教师队伍的优势,立足于贵州地方特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毕业设计题库,这些题目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因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经过这个教学环节,走出校园能直接为用人单位作技术工作。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贵州大学毕业的采矿工程本科生获得较高评价;毕业后的学生也反馈,毕业设计是最有用的一个教学环节。

2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为长期承担毕业设计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工作中发现本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毕业设计大纲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目前,贵州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由十个章节构成,覆盖面广,包含内容较多,涉及地质、采矿、安全、机电、环保、经济等相关专业的诸多内容。虽然采矿工程是龙头专业,学生对相关专业都应该有所了解,但本科的毕业设计重点应该放在采矿部分的开拓开采及采区设计上。首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要完成全部设计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对核心内容做不到深入思考。其次,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偏少,我院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从选题到答辩只有13周的时间。期间学生要完成选题、开题、熟悉资料、方案思考及比选、CAD作图、设备选型、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答辩等一系列活动,时间非常紧张,每个环节都要达到较高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这个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大,参加招聘会也会占用很多时间,使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情绪乱,部分学生只能应付了事,导致拼凑、嫁接、抄袭现象发生,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2师资力量与学生规模难以匹配

近年来,由于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生源激增,而师资与学生培养条件难以匹配。据统计,2020年高校招生1075万人,同期师生比为1∶20,造成教师工作量增加5倍左右。目前,贵州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在60人左右,前几年最多时达到140人,但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出现了“一对多”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面面俱到,对勤学好问的学生就指导多一点,细致一点,对被动学习的学生就只能应付毕业。

2.3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相关专业都非常熟悉,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比如搞矿压的教师对瓦斯治理就不是很清楚,而毕业设计是要求对采矿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教师对指导内容产生分歧,给学生造成困扰。另外,采矿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更新比较频繁,不仅学生不能及时了解,甚至教师都不可能对所有政策都能及时了解。也会出现不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的情况。

2.4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论与实际脱节,难以学以致用。对于该专业来讲,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对某一煤矿进行初步设计,要求根据地质报告,提出相对较优的开拓开采方案,并进行该方案的设备选型、安全配套设施设计。但目前的毕业设计为了给学生降低设计难度,大部分都对复杂地质条件进行了修改。众所周知,一个矿山,地形地质条件都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对于井工开采的煤矿来说,更是如此。一份真实的地勘报告经过大量删减,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相差太大,从而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的东西就会相当局限,不利于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2.5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监管体系

虽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检查制度,题目审核、周进步表、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但还是出现抄袭、拼凑、嫁接等现象,部分教师的责任心、学生的态度堪忧。体现出现有的部分检查制度不适合理工科毕业设计过程。

3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在贵州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指导经验以及认真思考,提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及思路。

3.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培养条件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与指导教师水平以及培养条件的完备休戚相关。首先,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需要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应从多方面着手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导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储备。一是要建立健全导师培训机制[2],并定期组织矿山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掌握前沿理念与方法、熟知煤情和学生情况的导师。二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工作环境、经费等方面,为导师提供有利于指导的氛围,营造出让教师能够指导、愿意指导的激励环境。要建立导师档案库,不断扩充师资储备,让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事业。三是加强指导教师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强化专业知识的拓展。其次,注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遴选。指导教师是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任务外因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格的指导教师应具有比较丰富的现场经验,熟悉贵州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矿井整个开采系统必须熟悉。应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参加毕业设计的年轻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教研室每年应组织毕业设计教师开展一到两次“优秀毕业设计学习与研讨”会,让指导教师间有比较、有学习,激励指导教师自我提升。

3.2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首先,学院应该建立健全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经过严谨的安全培训后,能够多次下井,而不是以往的“走过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现场认知,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设计中开拓开采方案布置的合理性。其次,对于给学生提供的地质报告,应该尽量保证其真实性。例如所提供图纸上的实际地质构造、房屋村寨等,尽量保持其先期开采条件,不做删减。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参与矿井开采设计,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3优化毕业设计大纲内容,做到主次分明,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节点

第一,笔者针对目前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纲具体内容,提出优化建议,使其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教学大纲总共十个章节,其中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二章井田境界及煤炭资源储量、第九章矿井生产系统综述,这些章节从地形地质条件、内外部条件、煤层开采条件以及矿井六大系统等方面对矿井进行了详细介绍,重复较多,导致章节篇幅较大,内容冗长。笔者认为部分章节可以直接进行列表说明,精炼内容,使矿井开采条件一目了然。第四章井田开拓与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是毕业设计中的核心章节,指导教师应多投入精力,加强学生对矿井系统的认识,指导学生结合现场实际,尽可能地多提出几种开拓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佳开拓方案。剩余章节也应该去杂取精,如矿井通风与安全、供电与设备选型、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只需学生掌握基础即可。总之,优化章节结构,使主次分明,减少学生在次要章节所花费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在矿井开拓、采区设计方面的能力,让就业与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第二,对于具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时间安排,笔者认为应在大二、大三就进行毕业设计相关内容的介绍。大二开始上专业课,就要让学生了解每门课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哪些地方要用到,让毕业设计贯穿大学期间所有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在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前要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开题方向,第七学期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完成开题。由指导教师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拿到毕业设计基础资料,经过研究分析后,要按要求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而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对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第八学期前四周,教学上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到现场,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在现场收集毕业设计需要的资料,在现场向工人或技术人员咨询自己不懂的专业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理解透彻。到了毕业设计的集中时间,主要就是完成方案的构思、比选及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这样把原来集中在13周完成的工作,分散到几个学期,把部分前期准备工作放到前面,能有效缓解毕业设计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

3.4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优化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控制

针对理工科毕业设计特点,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的一系列监管措施。现有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是题目申请、题目审核、下达任务书、中期检查、期末检查;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有:开题报告、周进度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针对理工类本科特点,建议将教师的题目申请提前到大三,根据学生生产实习的地点,让设计题目与实习现场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供给学生的设计基础资料应与毕业实习现场类似,并且做到一人一题,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主动并定期(每周1~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应定期辅导学生毕业设计(每周1~2次),并填写《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教师指导记录》,不定期进行答疑和抽查,督促学生执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结语

总之,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院本科教务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鼓励创新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各位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论文写作素养[3],认真履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论文撰写能力训练,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集中精力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4.

[2]李培根.高等教育还需面向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1(1):4-6.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2

关键词:采矿工程;安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

当今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城市规划、人类生产生活等的需求,采矿工程在各国的发展尤为迅速,采矿业年产量、年产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由此可知,采矿工程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极其重要,但由于采矿工程属于高危行业,采矿安全事故在全球各地区仍持续发生,特别是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成为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2]。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在给予采矿工程安全方面极大重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因而采矿工程安全形势一片好转。为了使采矿工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外许多学者逐渐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展开科学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有效的与安全相关的方法和建议,并以文献的方式进行发表,达到业界成果共享的目的,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这些研究文献中包含的理论、信息能较为有效地从侧面折射出采矿工程安全方面的状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少有学者对采矿工程安全研究领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尤其缺乏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热点和趋势分析方面的研究。自2012年5月以来,Google首次将知识图谱应用到其搜索引擎。随后,国内各行业先后兴起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来分析本行业学科研究前沿和知识发展动态的浪潮,并且先后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需首要解决的是知识的建模及知识的表示方法。刘峤等[3]对当前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李秀玲等[4]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知识图谱的异构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模型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孙小兵等[5]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对bug问题进行探索性搜索的方法,王琪[6]利用知识图谱将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国际和国内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上的异同。基于以上总结分析,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分析中国2007—2020年间收录在CNKI(中国知网)上有关“采矿工程安全”主题的核心文献。通过对研究领域的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视化地展现这15a采矿工程安全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更直观、清晰、可见的发展局势图,为相关学者后续的深入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研究选用CNKI为基础数据源,以“采矿工程安全”为主题,对2007—2020年间的数据库文献进行了检索。选取期刊来源均为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和核心,将数据整理后共得到实用文献503篇。该次文献获取方式均为人工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新闻、会议记录、学术报告等形式后得到文献数据,从而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1.2研究方法

主要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V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该软件适用于分析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是新一代的信息可视化技术[6],也是当今大数据时代高效、有效分析信息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软件之一。常用于分析某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等信息。因此,可通过分析文献关键词直观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达到研究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发展趋势的目的。

2国内采矿工程安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1论文产出分析

论文产出是衡量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该领域知识积累量和成熟程度的标志[7]。图1是2007—2020年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研究论文的整体产出图。根据图1中曲线趋势,可将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初步萌芽阶段(2007—2011年)、初步发展阶段(2011—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初步萌芽阶段每年论文数量为个位数,该阶段论文年产出总数为19篇。初步发展阶段,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研究热度开始摆脱低迷的困境,持续升温,发文数量明显上升,采矿工程安全逐渐成为安全领域内的关键问题之一。快速发展阶段,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关注度逐年升高,发文量不断增加,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问题受到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2.2作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文献作者的分析,可清楚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再研究这些作者所写文献里提及的最新成果,不难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8]。同时,这些作者发表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一个作者在该领域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统计高产作者对于研究这一领域的焦点和发展前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9]。根据普莱斯定律,通过计算可知,在2篇的就可以算是高产作者。据统计,2007—2019年高产作者有23位,占作者总数的1.72%,累计46篇,占论文总数的4.57%,远低于50%。因此,中国矿山工程安全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现将2007—2019年发文量为2篇的高产作者统计如表1所示。分析表1可知,最早开始发文的作者是吴超,初始发文年为2007年。高产作者发文量所占比例都偏低,作者数量较多,整体上研究该领域的作者发文量都非常少。因此,中国应加强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加大研究力度,引领各高校、研究机构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形成以政府为指引、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发展的新体系。通过分析可知,高产作者文献中引用频率最高的是陈文伟2015年发表的《采矿工程施工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对策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山工程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是技术因素,如何将这些对策应用于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

2.3机构分析

机构分析可以使矿业工程安全研究领域主要科研力量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清晰可见,明确得出该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从而方便该行业的学术交流[10]。以2007—2020年的论文为基础,以1a为1个时间点,对整理收集的数据进行机构分析。对2007—2020年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进行整理得到表2。分析表2可得,该领域已形成了以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为代表的较为稳定的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引领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山西、陕西、贵州等省份的建设监理方面工作也不断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研究注入新元素。这些研究机构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地区,说明中国矿山工程安全研究领域受到地理位置的制约,其分布散乱,在研究进展方面,没有充分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能说明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3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3.1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可直观展现文献研究内容,是文献计量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可进一步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国内采矿工程安全领域中出现了15个主要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所反映的都是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这些关键词可以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a)生产安全因素研究。关键词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采矿技术、巷道掘进、问题等都是以生产安全因素为主题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在采矿工程中安全技术是备受关注的话题。b)安全管理研究。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等反映出要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必定离不开安全管理的配合,要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发挥管理的作用,提高、完善管理系统可减少或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c)生产技术研究。关键词中出现的数字模拟、绿色开采,说明随着采矿工程的发展,将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到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并且绿色开采的研发将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3.2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进一步展现各突变词的变化趋势,统计2007—2020年突变词每年出现的频次,整理出排名前15位的突变词,如表3所示。分析表3可知,根据频次及突变持续时间可将这15个突变词分为以下5种类型:a)突现型。例如数字模拟、矿产资源,虽然频次不高,但在最近3年突然出现并保持一定的数量,对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结合数字模拟对矿产资源进行新型的规划和研究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b)上升型。例如安全管理,不仅频次高,而且出现以后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有待提高。c)稳定型。例如,采矿技术、施工安全、巷道掘进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基本保持着一定的频率,持续时间较长,属于该领域中持续受到关注的话题。d)下降型。例如对策,频次从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或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这类主题研究的热度正在逐渐减弱或相对成熟。e)消亡型。例如新模式,在2013年首次被提及,却在短时间内消亡,但并不表明新模式不被学者关注。由表3可知,绿色开采其实是新模式开发的最新成果,新模式的研究只是暂时被绿色开采的新理念所覆盖,并没有淡出该领域的学术视野,是专业术语与研究方向的术语转换替代而已。综上所述,未来利用数字模拟、绿色开采等科学技术发展,完善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并结合开发新模式的思想潮流将成为新时代的研究趋势。同时,采矿技术、安全管理、巷道掘进等将成为该领域持续关注的重点。结合时展需要,在绿色开采等新概念提出后,如何更好地将新工艺、新模式有效运用到采矿工程安全实践中,将成为更多学者共同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4结语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3

关键词:导师制;采矿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

1背景

现阶段,煤炭在我国的主要能源消费比例中依然占据首位,而采矿专业的学生则承担着能源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使命和任务。采矿工程专业特别是煤炭开采方向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对于国家煤炭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考虑大学生常规教育和基础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结合采矿工程专业自身特性,有目的完成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提高专业的针对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高校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的形式,对本科生四年的学习进行全程的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不同的指导,因材施教,导师制的实施加深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2]。对于如何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我国高校老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杨玉亮等人[3]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从教学模式、选题思路、指导团队、过程监管、考核答辩等方面提出优化毕业设计的思路;霍亮等人[4]针对露天开采这门采矿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提出了革新方法;孔德中等人[5]提出通过开设创新实践、专业训练、实验教学、科研竞赛、专业实践作品大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赵红泽等人[6]对比分析了国外和国内高校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差异;潘卫东[7]对采矿工程的实践课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加强专业实习管理规范可有效提升采矿工程管理教学效果;采矿工程专业应充分考虑能源消费、行业发展、专业生源和就业问题,把握当前人才培养方向,应通过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探索专业新方向、优化实践教学、鼓励深造等方面来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毕业设计环节为采矿工程本科生提供了一次全方位应用专业知识的平台,指导老师可及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不足。考虑到毕业设计在采矿工程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本文对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2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整体质量不高。由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对学生的指导方式、实习经费、实习单位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更像是单一课程设计,无法体现自身知识的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缺乏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经验,致使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不合适,无法保障适宜本科生的设计难度水平。在不能得到指导老师正确指导和无法了解工程实践应用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参考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使得所完成的毕业设计缺乏创新,质量难以保证。

2.2导师数量不足,指导流于形式。很多学校虽然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但是因导师数量有限,每位导师需要指导的本科生过多,同时指导本科生的工作是导师在完成自身教学、科研任务外需要完成的。导师本就面临各样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难免会出现不足。但是,考虑到学校和学院的考核等制度规定又不得不同时指导多个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讲,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与老师沟通,规避问题,并非为了解决问题而完成毕业设计。在没有适当平衡机制的条件下,这项工作会出现导师是为了完成考核而学生是为了满足毕业要求才被动开展的情况,导师制下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便成了一种形式。

2.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高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通常安排在第四年的下学期,此时,学生面临找工作、就业实习、考研复试等各类事情,因采矿工程专业找工作的局限性,且时间紧迫导致学生压力相对较大,使其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此外,在这个阶段,导师也面临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与答辩诸多事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和精力投入,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也有限,毕业设计的进度就难以保证,以致到最后草草完成、应付了事。

2.4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不高。部分采矿工程专业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并非煤炭开采,毕业设计过程中会出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指导学生的精力有限、学生对自己缺少规划等因素,易出现毕业选题质量不高的问题。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发展来确定,如继续深造、就业;与历年毕业生选题重复率高;未考虑学生特长和兴趣;不能与企业需求结合;未能体现专业发展热点;专业性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毕业才去完成而不是为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当学生抱着应付了事的心态去做毕业设计时,最终的质量可想而知。

3改进建议

3.1与工程实践、新技术相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将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以致用。针对教师现场工程经验不足的情况,学校教育可通过与企业教育结合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方式可以多种形式开展,比如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开展系统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和答辩;与企业建立人才合作关系,合理安排学生去现场实习。通过校企对学生的协同培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下新技术在现场的应用。学校可以结合现有资源建立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学生从实验到仿真训练。

3.2多元化指导方式。高校教师资源缺乏,由于资金、制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在短期内又难以引进更多的教师,因此,可以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协助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方式,使本科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学习科研团队中。另外,因为青年教师对于本科生的指导经验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教师来培训青年教师的形式,使其快速掌握培养指导本科生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传-帮-带”多元化的方式可以弥补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同时研究生带本科生,因其年龄相仿,更便于在专业学习上的沟通交流。笔者所在学校的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不管是在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18年采矿工程专业就业率达到98%以上,继续深造率达到57%以上。

3.3调整毕业设计流程安排。为解决毕业设计时间不足的问题,应从毕业流程着手进行完善,将毕业设计的关口提前。可以在大学第四年上学期即第七学期开始安排,首先由指导教师初步拟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报由学院审核,完成选题工作。然后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培训工作,让学生对现场工程实践有一定的了解。接着在学生已理解自己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联系企业等相关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实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步展开毕业设计相关工作。将一系列工作提前且在设计开展前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现场应用情况,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避免盲目,做到有的放矢。笔者所在学校的能源与矿业学院通过制定“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完善“矿业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办法”,在选题、时间安排及进度、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调查、大纲制定及执行、成绩评定办法等各环节实行严格规范管理。建立了“四个阶段(准备、实习、实施、评价)、五个要求(基于学科体系,突出工程实践,体现层次差异,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模式。规范了毕业设计流程,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3.4增强选题的针对性。毕业选题是一项毕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毕业设计的选题,传统的方式是由指导教师来确定。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选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发展意向来针对性地选择,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完成毕业设计。校企协同+目标导向教育的模式中,毕业设计选题应通过与企业进行沟通,结合市场调研,并考虑学生能力水平,最终由指导老师综合确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实践,需要构建学校、企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创新思路,以此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具有针对性。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讲,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有出国计划,导师应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和对未来的规划,并结合学生的特长适当引导,最终确定合适的选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可以根据其毕业后就业单位的性质或者毕业后欲从事的工作,通过与企业沟通,与学生协商后确定有价值的题目,使选题更具有实践意义。而对于未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来讲,则可以根据其特长,结合市场发展,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3.5完善毕业设计检测工作。答辩环节是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考核评定的环节,毕业设计的质量高低与该环节息息相关。为防止毕业设计内容过度复制,应在答辩前对毕业设计的文字进行检测,设置一定的文字复制比,超过该比例时需要返修至检测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同时,可以参考研究生毕业论文考核方法,在答辩前对毕业设计随机抽选,选择部分毕业设计送校外盲审,不通过者不予参加答辩环节。通过加强毕业设计检测来规范毕业设计内容,严格毕业设计答辩条件,可以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3.6建立毕业设计奖励机制。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将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指导老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也可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奖励毕业设计中取得学术与研究成果的毕业生及其指导教师,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通过建立毕业设计奖励机制,奖励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也可以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本科生全程导师的工作中。因此,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措施,并设立专项资金与评选小组,以此保证奖励评选工作顺利展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通过制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成果奖》的评选办法,有效地带动了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近3年,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共指导毕业设计576项,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1项,也得到了毕业生就业单位较高的评价。

4结论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4

【关键词】国外;大学;教育;比较

目前,世界的发展主要靠科技推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才,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学教育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国家的科技实力。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都有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而中美是目前代表东西方不同教育模式的典型国家,对中美大学教育的分析可以取长补短,提升我国大学教育的水平。采矿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和资源都由采矿行业提供,因此采矿专业在各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不同国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无意过量开采本国资源,采矿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人才任何时候对推动采矿行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都是中美两国采矿专业的著名高校,以此两校为例,比较分析东西方教育模式的特点和特色。

一、招生录取

美国大学入学招生相对较为灵活,且偏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入学后也可随时转换专业。美国大学招生一般要求学生提供SAT、GPA成绩外,学校或老师推荐信、论文、获奖、参与社会服务、特长,等等,都作为录取的考量因素。另外,对提供的申请证明材料采取信任的原则,但如果后期发现造假问题零容忍,即使已经毕业也会取消学分和学位。国内目前大学录取还是采用统一的高考制度,高考成绩结合学生志愿进行双向选择。当然最近一些年也改革在优秀的大学采取自主招生制度,类似美国招生制度先进行综合测评然后学校自主选择,但刚开始仍然出现并存在许多问题。高考制度由于缺少面试环节及其它综合能力测评,唯成绩论英雄,导致高中生一心只学习高考文化课程,甚至不少复读生复习好多年,上大学后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硕士、博士招生由于增加了面试环节,招生效果会好很多。此外,美国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期间可以随时换专业,当然也需要提前申请。不同专业之间相同的课程学分可以共享,不同的课程学分需要补修。这种模式自然有利有弊,频繁的更换专业除了需要多学很多课程外,还要为这些课程学分多交相应的费用,加之对毕业的要求较为严格,所以美国大学生按期毕业率并不是很高。国内目前学生一般在大二期间也可以申请换专业,但会有一定的比例限制。中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美国模式往往造成冷门专业学生数量太少,国家资助不够,专业教师转行,专业萎缩,许多院校采矿等相关专业一度停办。

二、学生资助

学生,尤其优秀学生是学校的主要资源,学校为保障学生能够安心学好习,都会出台一系列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美国大学对学生尤其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很大,资金来源除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外,主要依靠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助,尤其校友捐助。国内资助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目前也出现了很多企业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资助。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差别比较大,美国研究生补助主要是导师的课题经费,导师的招生数量和课题经费挂钩,无关乎你是什么职称,讲师也可以招博士。而国内主要和职称及导师级别挂钩,研究生补助主要来自国家、学校和导师三方的共同资助。

三、学生培养

1.通识教育。以采矿专业为例,大一大二基本以通识教育为主,更多的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经济、计算机、道德、电气、地质、力学等基础性的课程,采矿专业课程都在大三或大四学习,且只占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国内专业培养大纲改革的方向也是如此,注重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的专业培养大纲采用了2+6或4+4模式,即在大一期末或大二期末,学生在专业范围确定自己的方向或在学院范围确定自己的专业,之前所修通识课程是一样的,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又保障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灵活性,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2.学位管理。美国对毕业的要求较为严格,本科生因修不满学分或者考试不及格而休学或退学的达到20%左右。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流程则更加复杂,拿PennState博士培养为例,要拿到博士学位需要通过四关:Candidacy考试、应用能力考试、综合考试及论文答辩。任何一个环节没通过,将会直接取消其博士生资格,前面努力都付诸东流。国内目前培养流程尽管相似,但在执行上没有美国如此严格。3.课堂教学。美国课堂教学没有教材,以教师讲义为主,从小学教育一直沿袭如此。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师讲授、分组讨论、随时提问解答为主要方式,PPT为辅助方式。教室布置也较为灵活,结合不同的授课方式,课桌摆放有像国内一样的听众式,有围城一圈的讨论式,也有分成几块的分组式。美国课堂教育总体上以学生为中心,国内课堂教育多以教师为中心,统一教材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学生预习复习有一定的固定参考,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同时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发挥。4.课程考核及实习。美国大学课程最终成绩一般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出勤、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评分多以五分制:A/B/C/D/F,学生不需知道自己具体分数,只需关注自己学业水平,避免学生过度看重分数。此外美国学生实习多实行全球实习,学生发挥主观作用,自己找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不限国家,老师也给予一定的推荐支持。此外,学校还资助学生参加行业内的一些大型的会展会议,便于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和认识业内人士。

四、专业评估

专业评估对于推动一个专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任何国家都会定期对各专业进行定期评估。专业评估在全世界范围内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多元主体型。美国属于社会主导型,专业评估的主体是教育中介组织,对于工科来说主要由美国科技工程认证协会(ABET)组织认证,该组织由30多个专业和技术社团组成。我国专业认证工作现阶段主要由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属于政府主导型。评估工作基本都采用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进行同行专家现场评审。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社会主导型偏向社会需求,政府主导型还考虑国家战略需求,以为国家服务为导向。综合来说专业评估应向多元主体型发展,两种主体结合进行评估。

五、结论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5

关键词:湖南省;矿业权;收益分配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已成为国家矿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矿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者、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者以及矿产所在地居民等各利益相关方如何参与到转型时矿业权收益的分配,真正做到让矿业转型的发展惠及到各利益相关方,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研究综述

(一)矿业转型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

陈栋栋在其文章《“黑生绿”的产业蝶变———江西新余矿业成功转型》(2019)[1]中讲述了江西新余矿业的转型发展路径,在面对当地矿产资源枯竭、企业经营惨淡以及国家去产能的外部政策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不得不开展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变革。具体做法为,企业利用现有矿场、工业园和土地转型为光伏发电,利用煤矿开发的副产品煤矸石进行制砖,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最后针对停办闲置的矿场土地进行建林还耕,恢复成本较高的则积极开发房地产、工业园、旅游等多种商业业态,真正做到了传统矿业向现代清洁能源、绿色建材和土地开发的转型。吴芮民等在其文章《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以白银市为例》(2020)[2]中分析当前白银市城市矿产资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白银市当地的产业经济特点,从规划矿业产业结构、加强政府引导企业自主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及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陈丽新等在其文章《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3]中研究和阐述了建设现代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思路:市县级政府做好引导,企业做好从规划、勘查、开采、生产冶炼、废物处理以及矿山修复等全链条的矿业发展绿色理念。政府通过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批准建设树立标杆和导向作用,通过媒体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绿色矿业示范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王党琦等在其文章《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与绿色矿业发展策略》[4]中介绍了甘肃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矿业经济在省内经济所占比重较高,但当前省内绿色矿业发展存在矿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实力有限和支持政策未能落地等情况,需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宣传引导、细化优惠政策及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进行绿色矿山的建设和转型。

(二)矿业权收益分配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

尹国平等在其文章《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探析》[5]中针对矿产资源价格上涨时国家收益不能增加,矿产资源价格下跌时企业的税费负担又不能下降,矿业的税费、收益等不能与矿产市场相适应的现象,结合我国的《矿产资源法》和税费租理论构建了矿产资源定价模型和矿业权评估模型,促进级差矿租在矿业权转让人和受让人间合理分配。王中庆在其论文《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研究》(2020)[6]中详细论述了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改进的措施与原则。李婷等在其文章《基于云重心Shap-ley值法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研究》(2020)[7]中利用夏普利(Shapley)收益分配方法,引入风险分摊系数和生态修复等相关系数,构建了收益分配模型,以使得矿产资源收益在利益相关者中收益分配更加合理。

二、湖南省矿业及矿业权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湖南省矿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钨、铋、萤石等多个矿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矿业经济一度在省内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湖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矿产开发总量较大。据《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湖南省已发现矿产121种,中型规模以上矿床占30.42%,探矿权数量759个,采矿权数量3564个,涉及金、锑、铅、铜等,基本形成了铅、锌、锰贵金属冶炼加工、玻璃陶瓷水泥石材生产和地热泉水利用等为主体的格局。

(二)湖南省矿业权发展现状及趋势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我国矿业在近10年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态势[8]。在国家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湖南省矿业发展在近10年与国家矿业发展呈现同步发展态势。2010—2019年间,湖南省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存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其中,探矿权存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为714个,2019年最低值为242个,降幅达66%。采矿权存量在2011年达到峰值为6871个,2019年最低值为3125个,降幅达52%。2019年探矿权发证机关主要为国家自然资源部11个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31个。2019年采矿权数量为3125个,发证机关主要为县级发证的采矿权2062个,占全省采矿权总数的2/3;其次是省级发证660个,市级发证387个和部级发证16个。开采矿种中排在前10位的主要包括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石灰岩、煤等。采矿主要分布在湖南省14个地级市,其中郴州、邵阳、永州、衡阳、娄底等市数量较多,占该省采矿权总数的52.6%[9]。湖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未来需进一步做好矿业权出让工作,规范矿产开发和利用,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践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同时,为全面落实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中的先进制造业如工程机械、航空材料、特种材料和轨道交通等产业链生产的需求,加大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力度,编制战略性矿产清单,依法有序投放一批紧缺型矿种采矿权,满足“三高”项目用矿需求,提供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三、湖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分配模式

(一)矿业权出让方式

矿业权出让方式主要包括竞争性出让和协议审批方式出让。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自然资规〔2019〕7号)中规定,要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和“净矿”出让,限制协议审批方式出让,鼓励市场公平的参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湖南省政府2016年8月的《湖南省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湘政办发〔2016〕65号)结合湖南省内实际情况规范,明确和细化了矿业权的竞争性出让包括招标、拍卖和挂牌的范围、条件和实施程序。

(二)矿业权出让收益及分配

矿业权出让应按照兼顾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与矿产地利益原则,收益实行中央、省、市(州)、县(市、区)按比例分享。具体分配标准则是,依据矿业权登记的单位在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湘财综〔2018〕34号文规定(以下简称湘财综〔2018〕34号文):(1)在中央和省级登记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则是在中央、省和矿产资源所在市(县)三方按照4:3:3比例进行分配;(2)而在市(县)登记的矿业权,其矿业权出让收益是在中央和矿产资源所在市(县)两方按照4:6比例进行分配,省级不参与分配。

四、转型时湖南矿业权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应兼顾各利益主体

矿产资源的利益主体包括有资源所有权人、采矿权人以及当地居民。其中,我国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采矿权人是通过支付矿业权出让费用在一定期限内获得资源开采权的法人;第三个利益主体是矿产资源所在地居民,矿产资源的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所以需要在矿产资源开发收益中预留一部分用于生态环境补偿,包括对生态环境的预防性保护、即时性修复和资源枯竭后的矿区复垦及当地居民的利益补偿。

(二)适当提高矿产资源所在地收益分成

保持现有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收益分配格局总体。同时,伴随着净矿出让的发展趋势,竞得人进场后能直接施工,省去了原来开采前各项准备、沟通和协调工作,这部分工作转移给了矿业权所在地方政府行政部门来完成,增加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量,也会增加行政支出。所以,为了提升地方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补充行政支出,可适当提升矿业权出让收益所在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

(三)矿产资源收益应兼顾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

矿产资源的收益分配从一次分配入手,须克服在一次分配中不公平的因素。在不公平的前提下讲效率是不合理的,所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机制,进一步扩大矿业权竞争性出让的比重,在矿产资源收益一次分配中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矿产资源收益一次分配主要是基于效率因素,也就是按照常规生产要素的贡献支付报酬,主要是用于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10],具体指工资、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润。二次分配是基于资源财富共享的区域间、代际间、当地居民之间的公平分配,矿业收益当前趋势是越来越多地分配给矿业省和矿区。这是因为,矿业省和矿区在提供矿产品的同时,其资源财富逐步减少,矿业省和矿业区成为资源财富的净损失者。所以,在矿业收益二次分配中,在保证中央政府利益的前提下,重点向省级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倾斜。中央政府的矿业收益主要用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勘探、研发等,以及用于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城乡间的协调发展等。省级政府的矿业收益主要用于全省的生态环境修复、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与社会设施改善、贫困区域发展补贴等,其目的是提升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省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矿区留存的矿业收益主要用于矿区的再发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矿区技术投入、矿区转型、矿区居民的福利等。政府收益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再分配,最终是为了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既避免资源型区域的过度繁荣,也避免资源型区域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四)矿山治理与转型成果的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一、安全专业认证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虽然我国各行各业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仍然有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此背景下,安全工程教育需要与工业实际紧密联系,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科学的安全专业认证方法,以助力培养富有创新意识、能够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安全专业人才[1]。实践教学在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有严格的要求:与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实训,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反映工程实际问题,并且有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考核,要求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数不少于总学分的1/5。安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规定如表1所示。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分析

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很难被他人仿照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辅助学生发展未来美好的事业,是学生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动力[2]。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覆盖范围较广的特点,因此,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但在高校自身情况、办学理念、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存在差别。本研究重点分析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及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差异。

(一)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调研分析

由于各高校具有不同的特色及办学理念,因此,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中国矿业大学由于在工矿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突出发展,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侧重于工矿领域;中国计量大学由于在质量监督检测方面存在优势,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偏向于安全监督检测方向;北京理工大学则是将安全防护设计作为其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虽然各高校在安全工程专业方向上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要求学生具备安全工程的基础知识、概念和理论,掌握现代安全科学的基本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调研分析

由于办学理念不同,各高校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大致可分为大安全导向型、行业导向型和专项导向型3种类型。

1.大安全导向型

大安全导向型高校如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这类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属于跨行业的大安全方向,在专业实践能力设计时兼顾了各行业的共通性需求。中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掌握与安全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具备安全工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全方位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重庆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掌握与安全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安全领域工作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妥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才能,能够胜任安全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3]。大安全导向型高校培养的实践能力较为广泛,带有安全学科研究性质。

2.行业导向型

行业导向型高校如中国矿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以工矿领域安全工程为主,并在实践课程、科学试验和实习环节中体现矿业特色。”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将安全工程和土木工程并列为两大主干科目,并在培养计划中提出:“将‘突出特色’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理念,要求安全工程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和其他工科专业一致,增加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以突出专业特色。”这类高校的行业针对性较强,以培养行业所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主。

3.专项导向型

专项导向型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针对军工行业兵器科学与技术特点,选择了安全防护设计(如军工爆破安全防护)作为核心实践能力。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在质量监督检测方面的综合优势,选择了安全监督和质检为核心实践能力。这类高校的核心实践能力比较明显。虽然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但都要求学生具备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能力、安全风险分析与检测能力、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能力、安全工程软件使用能力等。

三、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分析

国内各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通过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参观实习、参加竞赛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4]。但是,由于存在教师资源缺乏、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实践考核标准低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若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解决实践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教授内容分工不明确,导致核心技能的培养方向混乱,专业知识点在教授时无法合理衔接;教师在教学时侧重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弱化了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出现重管理轻技术的现象;安全工程专业是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存在安全基础课和安全专业课抢占学分的状况,造成实践教学课时减少。因此,若要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就必须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措施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构建方面,为确保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利用行业、企业的典型复杂工程案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恰当的分解,将其贯穿于多门课程或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时,设置多个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如毕业设计、防灭火与防爆技术课程设计、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学科竞赛、综合性实验等。以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为期40天的专业实践课程,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上课。安全评价理论与实践课程在教学时将实际安全评价工程案例转化为报告选题,要求学生搜集该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参数和工程评价依据,生产技术装备的特点、参数、能力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绘制相应的图纸和图件。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分析该工程的主要安全风险及危险源辨识,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从而提出合理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课程采用集中培训、课题实做、师生交流、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答辩等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安全评价相关知识。通过教师讲授安全评价方法、考查安全评价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安全评价案例现场操作等环节,逐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安全评价方案的设计、撰写和实施等工作。

五、结语

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不断优化改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发展,构建不同导向的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等措施,加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核心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玉辉,王文才.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2]李维维,唐旭东,吕全忠.应用型工程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3]张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与课程建设[J].科教导刊,2011(27).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7

1.1人才培养目标

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采矿工程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为特色,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材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觉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性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于我国现代采矿技术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矿业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1.2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采矿工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对我国人才培养事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矿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具有国际适应性的人才,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无论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是必要的。

1.3改革的可行性

矿业工程系经过近5年的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师资力量,培养年轻教师,解决了采矿工程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采矿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承担了大量部级基础研究课题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较高,在目前和未来的教学中,力求扩大专业知识面,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经过百年建设和发展,已成为211建设和985建设的重点大学,多年来一直在招生资源方面稳步发展,生源充足。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的龙头专业,发展态势良好。因此,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可行性。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基础与专业特色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

2.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两大部分,我们正是从这两方面着手强化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

2.1.1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要强化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校内实验教学资源。我们采取了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开放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走进实验室,学习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开展实验的兴趣;另外,我们还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动手进行有关创新思想的实验。在这样的创新实验环境中,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的奖励。

2.1.2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保障校外实习效果

采矿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学生实习对现场生产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生产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不是任何一座矿井都能适合进行校外实习,学生校外实习的矿井必需具备必要的规范要求,才能满足校外实习的需要。建设一些设备和设施齐全、制度规范的实习基地是完成校外实习任务,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学校多年来一直努力与煤矿企业联合,建立专门为学生实习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建成了开滦、冀中、晋城等多个现场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现场实践的需要。

2.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环节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原来作为本科生的选修科目,学生覆盖率约为20%~30%。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专门就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针对性修订,增加了创新教学环节的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必修内容包括:科研导论课、科研选题训练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修内容包括:研究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创新与发明等。创新教学环节设置具有以下要求。

2.2.1科研创新训练全覆盖

所有在校本科生全部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完成必修内容和6学分的选修内容。必修内容的安排是:第2学期学习科研导论课,第3学期完成科研选题训练,第4~7学期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分为教育部、北京市和学校三个等级,由学生自由申请,择优安排。选修内容由学生选择参加研究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创新与发明等,在校期间必须完成6学分以上的选修内容。

2.2.2学院为本科生安排指导教师

学生通过了解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来选择指导教师,学院在学生报名的基础上为本科生安排指导教师。专业老师的指导为本科生取得丰富的创新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生们和获得各种奖励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3.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毕业设计总体工作量大,经历的时间长,学生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而在设计中难以主动地去认真做好设计,而是把设计当作一项任务被动地去完成,这样就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我们鼓励学生要把毕业设计当作自己一件心爱的作品去大胆创作,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作品的创作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3.2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我们非常注重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指导作用,经常组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一起学习和交流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找出各自在指导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水平,进而通过教师给学生的指导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2.3.3定期检查设计进度

由于毕业设计持续的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设计进度方面的问题,因此进行设计进度的定期检查非常重要。我们严格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进度要求,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进度检查,对于进度滞后的学生限期完成,并取消其申报优秀毕业设计的资格。

2.3.4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答辩委员会严格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毕业设计坚决不予通过,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

3.1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开放

由于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开放,使1、2年级的本科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充分的认识,使基础理论的学习扎实,并与后续的专业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使3、4年级本科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2强化实习教学环节

加强课堂上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并指派业务精湛的实习教师随学生到现场,保证实习环节的落实。在实习过程中,由生产一线人员带队深入现场,了解生产过程,同时由现场人员开设讲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3创新教学环节全覆盖

所有的本科生都参加创新环节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安排本科生创新指导教师,使得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4提高毕业设计与工程应用的结合程度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仍存在设计观念落后于工程实践的缺陷,通过此次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毕业设计与实践的整体结合水平。

4结语

矿业研究论文范文8

题目出好后,经系相关负责人整理并报学院同意后,将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选题志愿。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某些题目学生扎堆选,某些题目无人问津的情况。此外,在选题过程中也会因某些教师没有给学生授过课,学生对其不了解而不做选择。鉴于此,首先,学院应召开毕业生动员会,一方面介绍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情况,特别是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所授课程;然后,让学生在给定期限内完成选题。选题时,每个学生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选题不能在同一个指导教师名下。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后,相关教师和本届毕业生的班主任一起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确定原则为:1.优先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选题;2.第一志愿不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其第二志愿;3.若两个志愿都未能满足,再考虑选择与其第一志愿教师专业或者题目相近的;4.在题目分配过程中,根据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找工作还是深造)和学生的成绩等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如愿,同时使每个教师有好、中、差搭配的学生。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

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后,立即通知相关教师和毕业生。规定指导教师必须在第七学期末放假前与学生首次见面。师生面谈之后,可以对毕业论文题目做出适当调整。尤其是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的开展思路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相关书籍及参考资料,以便学生可以尽快入门。第八学期开学后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平时的过程监督。

要求每个学生每月至少提交两份活动记录,反映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进展;同时,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月对每个学生至少提交一份指导记录,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

(二)在期中教学检查时重点抽查。

在期中教学检查阶段,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抽查,主要措施有:1.检查学生的活动记录和指导教师记录;2.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展状况;3.举行中期论文进展汇报,要求学生将前期的工作以及后续打算制成PPT,向指导小组答辩,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

(一)规范论文终稿的格式。

学校出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做出统一要求。

(二)设置教师互评小组。

毕业论文的终稿提交前,指导小组原则上让研究方向接近的教师相互评阅毕业论文,建立若干个两人或三人的互评小组,撰写指导教师评阅书和评阅教师评阅书。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分组。

1.答辩小组的学生成员:

为了便于选拔优秀的毕业论文,事先通知打算申报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申请,在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后将其确定为有效候选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申报优秀的学生放在一个答辩小组,便于比较。然后,根据当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剩下的学生根据人数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兼顾指导教师的专业以及所带的学生人数,便于各小组有差不多人数的指导教师,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2.答辩小组的教师成员:

原则上所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师都是答辩小组成员。每小组配小组长一名,答辩秘书一名。分配原则是尽量让指导教师在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同时,兼顾每个答辩小组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数量。

(四)答辩工作。

1.准备工作。

学生在提交终稿后,要制作答辩的PPT。此外,还要确定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秘书,通常是在征询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新进的年轻教师,同时,明确答辩秘书和答辩小组长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的毕业论文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即“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以及“现场答辩成绩”的各自权重。

2.答辩工作。

(1)现场答辩:各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工作,学生根据答辩秘书排好的答辩次序,依次进行答辩。学生报告六分钟,回答问题四分钟。教师就学生论文的创新点、收获、困难等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同时,检查学生的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并提出建议。答辩秘书记录答辩过程中的问题,小组的教师成员现场打分。

(2)成绩评定:

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计算各位教师给学生打分的平均分作为该生的答辩成绩,然后根据权重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小组教师成员召开评议会,进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后期工作。

(1)学生方面:

学生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规定时间内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上交。

(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在审核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上签字,并将材料交给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整理答辩记录、答辩评语,填写答辩成绩,经答辩小组长签字后,按期提交院办。

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一)组织工作。

指导小组成立后,应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制定各种实施细则。比如,起草《本科生毕业答辩秘书工作细则》,明确答辩秘书的具体工作。

(二)鼓励论文题目来源于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项目。

对毕业论文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三)协调答辩秘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