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文化宣传范例

质量文化宣传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1

1、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市区、景区和学校三地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年龄段襄括了18一22、22-30、31一40、41一50、50以上等,涉及的职业有行政管理人员、公务员,学生,离退休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通过匿名的调查方式,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分析:

(1)景区调查分析对景区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三姑路段,因为该地区流动人口较多。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的被调查者主要是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只有2个大学生,不具代表性,故此地调查结果主要围绕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分析。在接受调查的32个本地的居民他们全部表示喝武夷岩茶,只是25个经常喝,7个偶尔喝。经常喝茶的25人表示,他们对武夷岩茶很了解,对武夷岩茶各品种的口感、香气和品质也比较熟悉,在日常中比较多是喝水仙和肉桂,大红袍比较名贵但偶尔也有品尝。对岩茶的总体印象25人全部集中在选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他们认为武夷岩茶的品牌信得过,知名度也不错,特别是品质。他们生活在武夷山内,熟悉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和地理环境,对武夷岩茶有着绝对的信赖度。同时,被调查的32个对象对武夷茶文化的了解也比较深,19个人(近60%)认为武夷茶文化的开发力度很令人满意,8个认为较为满意,只有5个人表示开发一般和不令人满意。他们觉得武夷岩茶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将武夷岩茶的品质文化推广到不同地区,再加上其他茶类的冲击使得武夷岩茶近年来的销量有所下降。此次接受调查的游客有16个。武夷山是闻名的旅游景区,在各地乃至世界旅游界有着很高的声誉。游客都知道武夷山的名胜,但不知道武夷岩茶。来到武夷山后才渐渐地知晓武夷岩茶。16名游客对武夷岩茶的总体评价不错,但是由于他们对武夷岩茶并不是很了解,在他们游玩当中会碰到一些没有道德的人用很劣质的茶叶充当武夷岩茶销售给游客影响了武夷岩茶的声誉。16名游客调查结果,除了4名游客表示喝不习惯武夷岩茶外,12名游客认为武夷岩茶的口感和香气是比较让人满意或很让人满意的,喝起来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16名游客却表示对武夷岩茶的实质内容不很了解,但在旅游过程中加深了对武夷茶文化的了解,对武夷岩茶和武夷茶文化的兴趣有所增高,10个人明确表示旅游完会带回一些武夷岩茶。

(2)市区调查分析在市区路段主要聚集一些年轻人。本区域主要对22一40岁(以22一30为主)的群体做了调查,见表1。20一30岁的被调查者占了一半以上。他们对武夷岩茶了解不深,只知道武夷岩茶并且喝过,但大多是在家里和父母或是朋友一起喝。他们对武夷岩茶的总印象还是不错的,由于是年轻的群体,所以对包装比较注重,口感、香气就不算很了,解但是也会比较注重。他们表示如有购买武夷岩茶主要目的是送人,若是送人他们会选择品质好、包装比较高档、品牌知名度比较高的;在家里喝就选择品质好,价格合理,包装简单的产品。对于武夷岩茶的发展他们认为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规划产品的标准化,加大武夷茶文化的宣传。

(3)校园调查分析校园调查主要是学生为主,调查了43个,还调查了7个教职工。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只有1个是武夷山人,2个是南平市内其他县人,其他40个都是从其他外地来武夷山读书的学生。据调查,40个外地学生表示,没来武夷山之前多数对武夷岩茶的了解几乎为零,只有2个学生表示有些了解。因为多数同学的家乡要么不产茶,要么是其他茶占主导地位。如:有些安溪的同学,以前接触较多的都是安溪铁观音,来武夷山后才开始接触武夷岩茶。学生大多数没有收入或仅有兼职收入不多,对于岩茶的价格定位比较敏感。43个人中有4人表示在放假时通常会购买些武夷岩茶带回家,但希望能够购买到品质较好价格较低的茶叶。

2、调查发现的间题

小结通过此次的市场调查,从中了解到武夷岩茶的发展情况和武夷岩茶形象行销的市场现状。本次调查认为武夷岩茶在武夷山茶叶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地位,但通过调查发现武夷岩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市场细分,宜传力度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武夷岩茶有一些稳定的市场,企业不愁茶叶没有销路。现在武夷岩茶的外销途径主要集中于日本及东南亚,内销的主要市场为福建、广东和和港澳地区,市场范畴很小。随着涌入武夷岩茶产业的生产者在增多,武夷岩茶急需开辟新的市场。但很多岩茶企业没考虑到对新老市场的细分,也就无法对新老市场提出不同的营销宣传策略。而且大多商家把宣传重心放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武夷山茶文化,却忽视对自己经营的茶叶进行个性化的宣传。导致武夷岩茶产业在宣传方面处于尴尬境地,虽然在加大力度开发和宣传茶文化,但推广后所获的效果却很有限。

(2)缺少知名品牌,行梢手段落后武夷山的生产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低,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品牌少,严重影响了武夷岩茶的市场占有率。武夷岩茶种类众多,名优茶也多,多数人对武夷岩茶涉及的种类了解不多,对武夷岩茶企业品牌的了解更少。武夷山茶叶品种较多导致市场较为混乱,又由于近几年武夷茶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不少外地的茶叶流进武夷山市场,冲击着武夷山茶叶市场。同时,还出现了打着“武夷茶”旗号的“野茶”活动在各地的茶叶市场。茶叶价格较为混乱也导致整个市场销售的混乱。这给武夷岩茶的行销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另外,武夷岩茶在行销环节十分落后。产品先生产出来再慢慢去找买家或者是等着买家自己找上门来。这种落后的营销方式己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3)信息不对称,倾向消费低价茶武夷岩茶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武夷山市没有制定武夷岩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管理规划。这使武夷岩茶的质量标准不统一,茶叶质量的优劣全凭生产者个人来掌握,茶叶质量标准难以统一。茶叶质量检测机构也缺乏对成品茶的质量进行监控的经验与方法。生产经营者占据茶叶的质量和价格等信息方面的优势,消费者由于担心道德风险对自己的不利,在逆向选择的指引下,倾向于购买低价茶。大多数本地人和学生选择价位在每市斤100一200元的武夷岩茶,大部分游客选择价位200一300元/市斤的茶。一旦消费者长期选择和消费低价茶,将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不利于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

二、武夷岩茶形象行悄对武夷岩茶未来发展的建议

1、细分市场,精确宣传武夷山大大小小的茶企多达几百家,在武夷山境内的茶叶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应该实施走出去策略。对武夷岩茶市场可以细分为长期消费的老市场和新兴消费的新市场。茶叶是一种嗜好品,对前者市场可以采用传统岩茶在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风味的茶叶来招揽新客户;对后者市场的消费者以中轻焙火的岩茶为主,再搭配一小部分火攻味比较重的岩茶,丰富产品线。在宣传推广上,企业应该更精确地针对细分的目标消费者以岩茶高贵的品质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其购买茶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转变行梢观念,创建良好的品牌形象武夷岩茶要想卖好量、卖好价,企业必须下功夫做好茶,做好行销工作。应当借助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利用“茶博会”等便车减少宣传费用,在宣传武夷岩茶茶文化的同时突出宣传本企业品牌,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宣传文化,做到双赢。优秀的茶叶企业要树立好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茶叶质量保证的各种承诺或创建品牌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号,使消费者对其品牌认识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信任感和诚度,减少对其它品牌的关注。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2

【关键词】宣传管理工作;存在困难;情况分析;管理对策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受众收视规模、收视状态、收视需求、收视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广播电视面临激烈竞争和挑战,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宣传管理工作作为抵制低俗之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如何把握舆论导向,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推进创新创优,提升节目质量;如何强化内容管理,促使宣传效果最大化,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升策略。

一、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管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归纳起来,就是履行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确保导向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等任务,做好宣传管理工作首要任务就是管好导向,引导人们前进方向。做好外宣工作。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广播电视外宣传工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对于推动经济和谐、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播出机构做好外宣工作,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涉华舆论竞争中,增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影响国际舆论,提供有利地位和舆论支持,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也是宣传管理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聚焦主题主线。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指导播出机构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重大宣传活动,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前进的社会本质,是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要义,也是宣传管理工作重要职责。加强正面宣传。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眼睛,历史的记录者,开展典型宣传、事迹报道、热点引导等工作,也是宣传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净化荧屏声屏。强调,提高新闻工作水平,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值得肯定和赞扬,什么必须反对和否定。宣传管理工作就是确保节目内容符合管理规定,没有低俗之风,违规事项,错误言论,给受众一个“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提升创作质量。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宣传思想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指明了宣传思想领域新的工作重心。面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环境,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就要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有品位、有底蕴的精品力作。打造精品节目。不管广播电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内涵外延如何变化,内容仍是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精品化道路已经成为政府、行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共同选择。文化精品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发展水平,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教人的使命,做好宣传管理工作最好方法就是开展创新创优工作,指导播出机构进入优质内容规模化、常态化、多元化、大众化的精品时代。进行人才培养。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目前,广播影视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广播影视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好宣传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广播电视宣传队伍,培养更多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指导监听监看。监听监看作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重要抓手之一,能够发挥引导、监督、预警、纠偏等功能,对于加强行业管理,把握舆论导向,净化声屏形象,提升节目质量,健全监督机制,调整宣传内容,改进报道方式,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具有及时性、倾向性、前瞻性、互动性、指导性等作用。随着网络时代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只有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看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宣传管理工作。

二、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管理方法

(一)存在困难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不断兴起,中央台、卫视频道、专业频道、付费频道上星播出,以及经济下行、行业改革、机构调整、媒体竞争等影响,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宣传管理职能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后,地级市普遍成立了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广播电视职能工作重新整合,设立新的职能处室,不再单设宣传管理部门,缺少了专职处室、专职队伍、专职人员,弱化了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职能。人才队伍流失严重。播出机构具有事业企业双重属性,现行人员多为人事外聘,没有事业编制。近年来,受到媒体冲击、经济下行、同行竞争等影响,广播电视营运收入呈现递减态势,工资待遇相应减少,播出机构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员现象较为突出,传统媒体不再成为高校优秀毕业生首选单位。创作经营产生矛盾。播出机构属于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缺少财政拨款,属于自收自支,即使拨款,也是杯水车薪。部分播出机构强行制定创收任务,挂钩绩效考核,发动员工拉广告、找赞助、搞活动,影响了节目创作质量。缺少多能专业人才。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978974人,其中管理人员占比16.38%、专业人员52.48%、其他人员31.14%,本科及大专学历占比76.1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19%,初级、中级职称人数546386人,占比超过55.81%,高级职称人数50018人,占比约5.11%,专业性人才偏少,事务性人员较多。培训机制不够健全。播出机构业务培训活动不能全局性、广泛性、综合性开展,即使培训,也是部门组织,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情况。近年来,受到制度约束,培训活动不能大面积、全人员、广覆盖,全省性、区域性培训较少。技术设备较为落后。广播电视属于高科技、重装备、高投入行业,地市级、县(市、区)级播出机构作为“四级办台”基层一级,普遍存在体制不健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情况,制播器材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老、陈、旧等现象,制约了节目制作,影响了播出质量,增加了“安播”风险。监管力量需要加强。按照总局《关于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看工作的意见》(广发编字〔1999〕135号)要求,地市级先后成立了监听监看队伍,制定了监听监看职责,拨付了监听监看经费,但普遍存在技术设备短缺、监管手段落后等情况。

(二)管理方法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3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优化

社会化媒体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形态变得多元化,形成了巨大的用户黏性。同时,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存在信息污染、过载、冗余等问题。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不仅关系到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如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紧密联系。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三部分组成。本文从社会化媒体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环境3个构成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出发,将它们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作用看成一个系统并利用仿真实验加以研究。

1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目前较少,且集中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国外关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起始于Nardi与Day对其概念的界定【1】。关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后续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其实际应用【2-4】。而国内关于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较晚一些,期初集中于其概念、构建等基础性研究;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逐渐扩展到数字图书馆【5】、电子商务【6】、行业网站【7】等领域。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模式,降低了用户参与信息创造和传播的门槛,但由此产生的信息质量不高、污染、噪声等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密切关注。刘甲库、杨雪晶从新媒体特点、人的主体性等角度分析了信息异化的原因【8】。施佳烨等人从用户生成内容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受到普通受众、专业媒体等4个主体的影响【9】。冯缨等人从信息源、信息内容等4个方面研究了影响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的因素【10】。已有的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研究较少,且集中于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的研究;大部分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只是针对概念理论的解构及拓展,定量、结构化的分析比较缺乏。因此本文从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出发,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它的影响因素,为其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构成因子分析

信息生态系统概念最早被Nardi与Day提出,他们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环境中,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1】;在我国最先被李美娣提出,她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自身与生命体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体【11】。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对信息生态系统有了不同理解:魏辅轶等指出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信息活动与外在信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12】。王云梅认为信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信息空间中由于信息交流关系而形成的人、人类组织、社区与其他信息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与信息循环过程而形成的统一体【13】。总而言之,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信息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三部分组成的有机系统。因此,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由社会化媒体信息、信息主体及信息环境3部分组成。

2.1社会化媒体信息

信息是维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粘合剂。社会化媒体公开、参与等特征使其信息由用户生成,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也可以以非结构化形式呈现。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更新,社会化媒体形式的多样性、使用的便捷性、参与的低门槛,使其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极强的用户黏性,由此产生海量的信息内容。社会化媒体信息大部分反映用户对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某一事件的看法,体现用户的心理。

2.2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

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是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的关键。根据信息生态链理论可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完整的信息生态链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分解者和信息消费者。为了保障信息传播的高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消费者需求,信息监督者或审核者应包括其中。由于社会化媒体自身的特性,这些角色往往集中于一个主体身上。社会化媒体主体根据其在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功能发挥的不同,分为普通用户、专业媒体、社会化媒体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4大主体。

2.3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

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是指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中主体周围一切信息交流要素的综合。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作为开放的社会系统,不仅受到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制度和信息文化等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与外部环境存在紧密联系,受到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信息政策、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3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

3.1社会化媒体信息子系统

社会化媒体信息贯穿于整个系统,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主要体现在信息种类、数量和信息质量2个方面。种类齐全、数量众多,高质量的社会化媒体信息能够大大提高其价值。信息的生产、传播、消费都是基于用户,用户的信息素养越高,其创造的信息价值也就越高。由于用户的受教育水平、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差异,用户生成、传播的信息只有受到政府的监督、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控制审核,才能保证其价值。高价值的社会化媒体信息能够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继而提高了用户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满意度,增加对社会化媒体的关注,间接地扩大其平台的影响力。社会化媒体信息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的健康运行。社会化媒体信息的因果关系见图2。

3.2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子系统

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是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普通用户和专业媒体是社会化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体,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化媒体信息的丰裕度和质量。普通用户信息素养受到其教育水平、信息文化宣传及在政府引导水平的直接影响;专业媒体的专业水平及社会责任感则决定其信息素养的高低。社会化媒体平台只是提供服务的平台,不生产信息,但对平台上的信息有监督审核的义务,它对信息审核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政府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信息的监管,积极参与其中,可极大地改善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保障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的因果关系如图3.

3.3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子系统

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生存、发展的一切事物的综合。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文化等内部环境和经济水平、信息政策等外部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是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开展一切信息活动的前提,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化媒体信息活动的进展速度及影响效果;同时,信息文化贯穿于整个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对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每时每刻都与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联系,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水平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此外,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有序地发展离不开信息政策、法律法规对社会化媒体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的因果关系见图4.

4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1确定边界及基本假设

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是本文研究对象,其3个构成因子在模型中分别用社会化媒体信息、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三个子系统来表示。考虑到模型仿真的科学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作以下基本假设:假设1: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变化由各个子系统中的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子系统之外的因素不作考虑;假设2: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中的专业媒体和政府部门能够引导普通用户的认知;假设3: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都正常发挥功效。

4.2构建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对影响系统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带入相应公式来进行仿真。由因果关系图可知: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流图由社会化媒体信息、信息主体、信息环境3个子系统构成(见图5),包括状态变量、速率变量、隐含变量、常量等32个变量,如表1.(1)常量值和状态变量的初始值。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大部分是主观的,一般通过调查问卷或借鉴相关报告中的相似指标数据获得。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知: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信息文化宣传度和信息制度作为相对指标,取值分别为0.45、0.53和0.39;政府的监管取值为53.5。新浪微博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微博平台,因此选取新浪微博的一些数据对于研究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具有代表性。根据《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专业媒体责任意识的取值为0.157,通过《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政府重视度的取值为0.143。此外,信息技术水平由《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中的相关指标计算得到,为0.728;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16年统计年鉴中的经济增长指数,为0.067。(2)模型中的主要计算公式。社会和化媒体信息=IN⁃TEG(社会化媒体信息变化量,社会化媒体信息初始值),社会化媒体信息变化量=信息种类、数量*信息质量。信息种类、数量=LN(用户关注度),信息质量=普通用户信息素养*W1+专业媒体信息素养*W2+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控制*W3+政府的监管*W4,Wi代表相应因素的比重,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W1,W2,W3,W4)=(0.421,0.308,0.156,0.168)。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INTEG(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变化量,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初始值),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变化量=信息制度*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文化宣传度*经济水平。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INTEG(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变化量,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初始值),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变化量=普通用户信息素养*专业媒体信息素养*LN(政府应对能力)*政府重视度*政府参与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社会化媒体平台影响力。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社会化媒体信息*W1+社会化媒体信息主体*W2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W3,Wi为各个指标的权重,由专家打分得到(W1,W2,W3)=(0.245,0.437,0.318)。

4.3仿真分析

在仿真过程中,一般通过对常量的数值进行调整,观察其他变量的相应变化。本文模型中常量的调整都会使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发生变化;本文仅选取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政府重视度和信息文化宣传度这三个常量进行分析。(1)系统初始状态下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如图6中曲线2所示。对信息文化宣传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政府重视度分别提高50%,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的变化趋势见图6中的曲线3、4、5;对信息文化宣传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政府重视度同时提高50%,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和社会危害度的变化趋势由图6中的曲线1表示。政府重视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信息文化宣传度越高,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就越好。政府重视度和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的提高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的影响几乎一致,信息文化宣传度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影响最大。政府重视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和信息文化宣传度三者同时提高对优化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效果高于其单一变量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无论是政府重视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信息文化宣传度的提高还是三者同时提高所引起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的变化在前两天大致相同,在之后的时间段内逐渐产生差异;同时,信息文化宣传度的提高和三者同时提高所引起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的变化相比,在前8天的变化是同样趋势,之后三者同时提高所引起的变化幅度逐渐增加。(2)调整任意两个变量。将政府重视度和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同时提高50%,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和社会危害度的趋势变化如图7、图8中曲线3所示;将政府重视度和信息文化宣传度同时提高50%,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和社会危害度的趋势变化见图7、图8中曲线2;对政府重视度和信息文化宣传度同时提高50%,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和社会危害度的趋势变化由图7、图8中曲线1所示。政府重视度和信息文化宣传度、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和信息文化宣传度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具有正向作用,且较明显,效果几乎相同。政府重视度和社会化媒体平台重视度同时提高虽然对优化社会化媒体信息生态系统的效果不佳,但是其对降低相应社会危害的作用最明显。

5结语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4

1.1扩大宣传途径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发展与宣传也发生巨大的改变。在全球经济领域的模式下,烟草企业已经不能固守一地一区的宣传,否则必然在市场竞争中落后。要让烟草企业的商品走出地区,迈向世界,必须要依靠多渠道、全方位、人性化的宣传才能完成。公共形象管理能宣传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做好企业公共形象管理能使企业产品宣传事半功倍。

1.2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各类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结果参次不齐,使很多消费者对烟草企业本身没有信心。很多消费者担心烟草企业的宣传名不幅实“,挂着羊头卖狗肉”;担心自己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自己一旦失到经济损失无法追回;担心如果有疑问却没有咨询的渠道,他们希望与企业相关部门的人员沟通。

2、烟草企业公共形象管理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烟草企业已经了解到可以通过公共形象管理来实现自己的文化建设,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存在一些文体。目关烟

草企业公共形象宣传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为:

2.1名不幅实,哗众取宠

人们选择一款商品,通常需要了解这款商品的质量、特色、品味,只有准确的了解以上信息,人们才知道在众多烟草产品中该款产品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是部份烟草产品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独树一帜,便在烟草产品中作虚假宣传。比如部分烟草企业宣称自己的产品不含有任何副作用或者该款产品有独特的壮阳功能。人们虽然在短期内会关注这款产品,然而从长远的宣传效果来说,人们会对该品牌的产品不再信任。

2.2急功近利,后继乏力

人们长期消费一款烟草产品,最主要的目的是该款产品的价位满足自己的需求、烟草质量符合自己的品味、外装或其它的服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烟草企业长期只有把宣传销售与烟草产品的质量结合起来,才能让人们对该款烟草产品的宣传产生信赖感。然而部分烟草企业在做企业形象管理时期望一次投入巨大的资金,立刻产生品牌效果,却常常因为宣传缺乏后期的支持,使人们渐渐淡忘该产品。

2.3缺少创意,照猫画虎

烟草企业要做好企业形象管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然后在选定的人群中用适当的渠道宣传。然而部分烟草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的规划出现方向性的错误,他们认为自己的企业只要被越多人知道越好。因此不仅在各类平面媒体中广泛宣传,还将宣传小报等随意张贴。这种企业形象宣传不仅浪费大量的宣传成本,而且反而降低企业的自身形象。

2.4延伸不当,品牌模糊

部分企业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便希望将自己的产品以系列的方式推销出去,可是由于企业形象管理的失误,使人们根本无法联想起烟草企业真正需要推广的品牌。比如部份烟草企业同时推广同品牌的服装、饮料、烟草,宣传的方式不分主次,人们提到该企业的形象感觉很模糊,不明白企业经营的方向。

3、文化建设战略下烟草企业公共形象管理的方法

3.1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

烟草企业在做好企业公共形象管理以前,必须要意识到自己需要在哪些人群范围内树立怎样的公众形象。任何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群、任何一件商品不可能实现所有的功能,企业必须以实际为出发,有针对性的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让该范围内的人群对企业树立的形象、形成的理念、推出的产品产生强烈的印象。

3.2作好企业公共形象的规划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不能依靠一时兴起的投资方式,即使该种宣传方式能一时搏得人们的关注,然而没有足够的宣传与之配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往往会淡忘该次宣传。烟草企业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宣传规划,同时以该宣传规划为目标形成一套宣传机制。该种机制要能彼此呼应,从各个方面建设企业公共形象。

3.3重点推出需要宣传的产品

烟草企业在做公共形象设计时,要清醒的认识到要以哪样商品为核心进行重点宣传。只有做到得点突出,人们才能意识到企业经营的方向、核心价值、重点产品。人们会尝试从烟草企业的重点产品着手尝试了解企业的产品;有们可能会看到与之相关的产品内心反应的却是企业的重点产品。抓好重点产品的宣传,才能作到主次突出,使企业的产品形象更鲜明。

3.4选择企业产品宣传的途径

要作好企业产品的宣传,需要从产品的定位、宣传的文化、产品的价位来决定宣传的途径,使企业选择的消费人群能随时、迅速的了解自己的产品。企业除了使用营销的途径推广自己的产品外,还可以在各种文化领域用文化渗透的方法让人们了解该种文化时能了解自己的产品;烟草企业要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用微博、网站等方式加强人们与企业的沟通。选择适合的宣传途径,企业形象管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总结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5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研究现状;文化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针对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于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应更加注重高质量、高效率。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一)群众文化概念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活动内容,核心内容是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精神和文化的双向满足,这也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群众可以利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情感以及人类劳动的整个流程,让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境界,这也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所在[1]。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特点主要是将分散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第一,整个活动会把分布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基层群众作为主要开展对象,开展地点一般是在广场、公园、区域活动室等场所;第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及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也可以根据不同爱好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参加同一活动项目;第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进行统一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以单个个体形式进行分散式活动。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要素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基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命体为载体而进行的一项精神活动,能够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给基层人民群众带来精神食粮,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提升基层人民群众的品位以及审美能力,凸显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鼓励促进群众参与到活动当中,并针对不同文化需求进行精心组织。无论是政府企业机关单位还是民间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必须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和动机。一般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与动机均由承办方确定,策划人员也需要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确定活动开展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相吻合,并能确保群众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精神文化的提高。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现状

(一)重视度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相继推出了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仍然把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

(二)形式单一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并不会给人民以及政府任何直接经济效益,使得很多地区缺乏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策划人员以及艺术骨干,开展活动的技术含量较低,人民群众无法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单一,一般是以传统的歌曲表演、戏剧表演为主,基层群众的参与度较低,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基层群众没有得到实际的获得感,这不仅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效率,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兴趣。

(三)经费不足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活动经费短缺。因为活动经费不仅来源单一,而且数额十分有限,想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社会资金参与较少,导致很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都因资金困难而无法正常开展;还有部分地区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需要群众自掏腰包,虽然进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群众获得文化体验,但是长时间对无经济效益的文化投资失去信心,导致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甚至还会出现较为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影响活动开展的质量与效率[2]。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审美以及文化素养。在长时间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经济差异等因素,针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策划分析,制定符合当地精神文化发展的策略。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才能满足目前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地方政府需要意识到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选配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基层文化工作当中,并配备专职宣传委员,为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综合素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文化建设永葆青春魅力,永远成为基层群众的精神领地。

四、高质量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策略

(一)培养文化骨干,发挥群众的力量

在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质量文化服务工作队伍,为实施高质量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在区域内开展文化骨干选拔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骨干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使文化骨干能够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市级政府可选拔县、乡、村三级文化骨干人员,组建一支熟悉文化建设业务的专业骨干团队,形成一个工作专业、服务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从热心群众当中选择文化骨干力量,让基层群众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组织当中,使活动开展更加符合基层群众的意愿和需求。选拔出优秀骨干队伍之后,还要对骨干人员展开专业培训,采用互动示范等方式让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符合高质量文化工作人员的相关需求,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其日后的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使其能够深入到基层群众当中给群众展开文化辅导。

(二)保护文化传承人,发挥引导帮助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重点保护的内容,各地传统文化传承人是提高文化基层队伍建设的核心力量,政府应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传承者的保护和帮助,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策奖励,让他们能够不断地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培养更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人才。首先,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文化传承人开展相应的传习活动,为其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其次,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宣传活动,为当地传统文化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将传统的文化艺术以及文化内涵展现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学习活动,邀请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人,比如黄梅戏传承人、京剧传承人,参与到当地基层文化宣传活动当中,带领基层群众学习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同时开展传统文化竞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提高基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基层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3]。

(三)建设民间文化组织,发挥社会影响力

随着基层民间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志愿队伍,以此来发挥基层民众的文化宣传组织力量,全面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效率,比如可以组织社区、农村等基层群众自愿参与到民间文化活动队伍当中,并对其进行严格培训,使其符合基层文化组织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的宣传凝聚力量,让更多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文化队伍建设当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精神内涵,推动当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基层群众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组建特色合唱团、特色乐队、特色戏曲团队等,充分满足不同群众个人的兴趣爱好,使其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挥个人力量推动基层群众的文化队伍建设。地方的政府机构需要对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进行审核培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专业能力与技能,对队伍的组织管理人员以及活动开展进行审核,保障志愿者队伍可以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前提下,有序地进行文化活动。可聘请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培训,如特色合唱团可以聘请优秀的歌唱教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专业能力,能够参与到基层文化宣传活动并进行高质量表演;特色戏曲团队可以聘请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为其展开培训教育,让其掌握正确的戏曲表演技巧与方法,全面提高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质量。

(四)引进企业力量,提供经济支持

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问题,要想全面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质量,就必须引进企业为当地的文化宣传提供资金支持,然而要想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宣传服务,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吸引企业投资。以特色旅游乡村为例,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寻求企业赞助,让企业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资金帮助,并通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为企业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又能够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宣传的资金需求;也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表演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企业员工的日常文化生活,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因此,引进企业力量,获得企业提供的经济帮助是提高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关键,也能够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有关部门需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积极合作,推荐企业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宣传,并设立相应的激励政策,为企业提供福利,让企业自愿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当中。

(五)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设施

文化队伍的建设不仅包括人才和资金,同样也需要完善配套设施。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地方政府一方面在不断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支持地方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另一方面,要强化地方基层群众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素养。政府可以将基层文化建设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扶持力度,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使得基层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得到有效协调,并与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机构进行衔接,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质量。此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公益性事业为主,为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还应该吸纳社会各界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公益性捐助,拓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筹资渠道,调动地方文化社团举办社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政府机构也需要组织专业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走访,了解人民群众对目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意见建议,重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与开展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符合本地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高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质量。

(六)引进人才,提高新颖性

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内容、表现形式以及管理手法上进行创新,还要引进优秀的人才,让其对本地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出相关建议,并根据相关建议制定符合本地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使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文化艺术以外,还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的元素,如汉服文化艺术节、漫展、说唱、街舞等活动,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更加符合时展;增加与新媒体的合作者,加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各年龄阶段的基层群众都能够加入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4]。

五、结语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6

招生宣传是提升学校生源质量乃至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目前各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但各高校的招生宣传由于各种客观、主观的原因,难以在招生宣传时及时锁定目标生源,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招生宣传。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并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开展针对学校形象品牌的宣传,并以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品牌植入到考生家长的思维中,可以很好的提升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度。本文对当前高校招生宣传的局限进行分析,对品牌营销的策略、渠道、方法等进行了阐述,为高校开展招生宣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招生宣传;品牌营销;植入

随着新时期多元化的成才渠道使更多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或者走入职业教育学习,生育高峰期的高考适龄学生也逐步减少,这更使高考人数逐年减少,录取率不断攀升。部分以招生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高校已经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解决生源危机,各高校都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拓展生源渠道。但大部分高校仅在渠道建设、中学关系、宣传力度上大做文章,缺少针对自身品牌建设的思考和实践。这给高校打造自身品牌带来了局限,也难以在家长和考生心目中形成“百年老店”的品牌效应。

一、大学品牌营销的概念

品牌的核心在于文化。在于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攒的社会声誉、人才培养、科研实力等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软实力。著名企业文化专家埃德加•沙因(EdgarH.Schein)说,“文化至关重要,因为她是强大的、潜伏的并且经常是无意识的一种力量,他决定了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大学的品牌则由于大学这一具有独特功能的社会机构的存在体现出了其特有的品牌特性。张凤辉认为:“大学品牌是由表象信息(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与深刻内涵(价值、内涵、个性和精神)的有机结合,使之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曲慧敏认为,大学品牌是一所高校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卓越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等办学实力以及长期的办学传统逐渐形成的,并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是高校内在质量和外在特征的综合反映。品牌,作为高校的一项无形资产,是学校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地方高校争夺人才、资源和生源的必然选择。招生宣传即是将大学品牌文化植入给考生和家长的过程。招生宣传不仅是将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分数、录取情况等介绍给学校,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将大学的文化品牌植入到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让家长和考生认知到大学的文化品牌,从而选择该校作为志愿学校。为了将已经成型的或者尚未成型的大学文化很好的植入到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就首先要分析大学招生工作的特点。

二、大学招生宣传工作对象的特点

大学招生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中考生和家长。在当今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的适龄高考学生的情况下,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招生宣传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

1.填报志愿时较为盲目

目前我国的大学选拔制度主体依然以高考为主。在高考指挥棒下,学生的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极少有时间思考学生的性格特点、未来发展等内容。因而大多数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对高校的办学特点、文化氛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等内容是否与自身特点相契合,选择高校时较为盲目。

2.思考时间较短

在多数省份实行出分填报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今天,从考生得知分数到确定院校志愿之间,只有大概4-5天时间。用4-5天时间确定5所左右的院校志愿及每个院校的6个专业志愿,共计30个专业志愿。同时还要参考这几所学校的历史分数、名次、招生计划变化,招生政策、专业安排办法、专业级差等,时间非常紧张。绝大部分考生没有时间深入了解填报高校的办学背景、历史沿革、文化沉淀等。

3.影响因素较多

在选择学校时,影响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信息来源极多:考生家长网络查询的学校情况;学校领导、班主任的建议和本中学填报的院校志愿情况;同学之间对于学校看法;招生工作组老师在进行招生宣传时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都将对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情况产生影响。在众多的影响因素、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中,往往家长的意见可以左右最终的院校志愿情况。但由于角度不同、年龄不同,往往家长意见和考生意见很难统一,造成考生最终难以走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和专业。

三、大学招生宣传工作的局限

当前大学的招生宣传工作主要有宣讲会、咨询会两种模式组成。宣讲会主要由各个高校在填报志愿期间,单独针对自己学校有填报意愿的学生或家长开展的专场宣讲。咨询会则是有高中或社会第三方机构举行的,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学生开展的咨询,众多学校同时在一定场地内,以展台形式针对考生或家长开展咨询。但这两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宣传时间紧张

对于高校而言,由于时间紧张,面向的对象考生人数众多,各个高校很难再短短的4-5天的时间内,把学校的办学情况、招生情况等非常完整的介绍给对象考生。仅仅通过这几天时间的招生宣传,是难以提升学校品牌知名度,难以提升生源质量的。

2.宣传对象层次混乱

在社会第三方机构举办的各类咨询会中,高校经常以展位的形式面向社会咨询。众多家长在众多展位中寻找理想的院校。但这种展位形式的宣传方式,缺少比较明确的针对性,很多考生和家长并未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咨询,这直接导致了高校咨询针对性极差,缺少了对不同关注度考生或家长的特定宣传,严重降低了宣传质量。

3.缺少学校文化品牌的营销植入

囿于宣传时间较少,在较短的时间内,尤其是第三方机构举行的咨询会的形式,宣传对象混乱,招生宣传老师一般仅仅有时间解答招生分数、专业计划等知识性问题。宣传内容中缺少了对学校文化品牌的宣传。而一般向考生或家长散发的招生资料中,往往更多的介绍学校概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招生分数等知识性内容,各个学校的宣传资料也只是版式不同,内容大同小异。文化品牌的软实力难以在招生宣传资料中较好体现。

4.过分依赖中学推荐

部分高校和高中的沟通交流较为深入,可以直接走入中学招生宣传,由中学组织该校对该所学校有兴趣的考生或家长参与招生宣传工作。这使得工作的针对性有所增强,和考生的交流也较为充裕。但这种宣传模式受高中影响较大,高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重点率、或进入重点高校人数的利益最大化,除极少数顶尖高校外,很多高校经常遇到高中“推良不推优”,这与高校获取最优秀生源的目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

四、大学品牌营销的特点

从目前现有高校通行的在高考之后的招生宣传,对于已经知道高考分数的考生而言,肯定是最直接的,但是短时的宣传很难让一个不了解该学校的学生最终选择填报学校。尤其对于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有一定局限性的理工科高校而言,迫切需要拓展品牌实力,让该大学的品牌效应深入到考生高中阶段的思维中。大学核心品牌的特点是独特性、稳定性、积淀性、不易复制性和长效性。在基于招生宣传的考量时,笔者认为大学品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独特性,只有独特的大学文化,才能够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眼球,开展差异化的市场营销,最终确立高校在考生家长心中的地位。

五、大学品牌营销的方法

招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吸引优秀生源,为了提升生源质量,仅仅利用填报志愿期间的招生宣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将大学特有的品牌文化渗透到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必须将功夫下在平时,笔者认为,品牌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植入式的广告宣传

植入广告是目前现行的最为流行的品牌推广手段之一,其特点如下:(1)这种广告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2)将产品或品牌信息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品牌理念策略性融入媒介内容之中。(3)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现给受众(消费者),进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植入的手段不能过于商业化,不仅需要符合大学的学术身份,也要符合品牌文化推广所需要的可推广性和一定的曝光度。我认为,植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利用通讯、专访、消息等,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科研实力植入到社会热点中。媒体追求社会影响,其追求的目的之一是轰动的社会效应。例如,某大学借其下设的科研、教学机构通过本单位的科研、教学成果以新闻、通讯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体现出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在新闻效应形成的同时,也对学校的品牌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利用社会热点,将理工类院校所处行业进行宣传,隐形的扩展学校品牌。社会热点是媒体追逐的首要对象。第三,结合行业发展、利用科普讲座、先修课程等形式推广高校的行业品牌。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说道:“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随着多元化录取机制的陆续实施,高中将更加重视高校在高中培养阶段的作用。“中学科普讲座”、“先修课程”等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从高一、高二入手选拔适合高校特点的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在高中推广高校优势学科,推广文化品牌。

2.技术营销

很多高校的科技成果虽然已经产业化,但是由于高校的科研特点,很多科技成果以技术形式存在于成型产品中,难以形成社会广泛认知的轰动效应。这使得技术科研型的大学品牌推广面临一定的困难。为此,Intel公司的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另辟蹊径,将自己公司的芯片广告巧妙植入在成品电脑的广告中,使得“In-telinside”成为了一种质量和水平的保证,自此很多PC厂商趋之若鹜,争相购买Intel的芯片产品,也顺利实现了Intel的品牌营销。Intel的技术推广营销可以给高校的品牌营销带来很大的借鉴意义。

3.具有年轻人特点的营销活动

品牌推广离不开各类活动,以招生宣传为目的的活动必须和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契合,开展互动性强、参与性强、开放性强的品牌营销活动。例如:电子信息领域公司可以利用各类自媒体平台活动信息,由陌生网友随机组合、自由组合,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甚至以“漂流瓶”的形式,将半成品“丢出去”,而捡到的小组以此为基础完成某一特定功能。这样的开放性强、互动性强的活动,将得到年轻人的喜爱,今儿推广了学校的文化品牌,也提升了生源质量。

4.自媒体上的广告营销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中心,这给高校的文化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当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终端联系起来的时候,自媒体的信息爆炸就给了高校品牌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可以利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平台,学校动态、招生信息,增加亲和力,在推广学校招生品牌的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生源质量。以微信为例,腾讯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显示,微信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微信已经覆盖90%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中语言。

六、大学品牌营销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源竞争的白热化,部分高校难以把握品牌营销的尺度,大学营销要有度,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1.不能用网络推手来恶意营销

近年来,网络水军成为恶意炒作的重要推手,但是作为高校而言,如果利用网络水军推广学校品牌、制造轰动效应,则彻底违背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是无法被社会公众接受的,自然也不可能达到招生宣传的目的。

2.广告及推送不能超越公众承受度

微博、微信的推送信息是高校品牌传播的重要环节,但是一旦推送信息太多,没有新意,无法成功唤起公众的兴奋点,则成为了无人关注的文字垃圾,多次推送无关的文字垃圾,很容易让受众反感。高校还应该尽力避免利用低俗事件恶意炒作,引发公众反感,也无法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

作者:李翰超 方曼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招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张凤辉.论大学品牌战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04.

[2]曲慧敏.大学品牌战略的实施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6-98.

[3]周雪玉.地方高校品牌营销战略研究[J].家教世界,2013,(18):202.

[4]王恒.我国大学品牌战略构建:从内涵解析到要素组合—基于市场营销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0,(6):11-13.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7

关键词:茶文化;网络舆情;传统融合

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开始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在压力的累积下其很容易出现焦躁、郁闷、抑郁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存在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想要让自己的内心舒适,就需要接受思想精神文化的熏陶。茶文化是众多文化体系中的一种,茶文化在经过长时间的洗礼下具备了丰富多样的内涵。如何更好的传播和弘扬茶文化成为当前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当前茶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借助网络传播媒介积极宣传茶文化进行探究。

1中国茶文化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茶文化的研究成立了多个机构、社团,打造出了《中国茶人》、《茶人之家》等杂志,这些杂志和期刊的为茶文化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支持。近几年,在社会经济的支持下,我国茶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地区政府部门也开始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组织创办了各个形式的茶文化宣传活动。国内不少高校也开设了茶道、茶艺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2新媒体营销的优势分析

第一,营销效果显著。和传统意义上的营销相比,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的营销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产品,并根据人们的反馈情况来制定出有针对性、实践操作性的营销方案,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新媒体营销不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宣传,而是会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融入视频、微博等,从而使得宣传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关注。第二,营销范围广泛。在2016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用户增多,多数用户开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伴随手机用户的增多,新媒体信息传播开始打破以往媒体的限制,依托网络平台能够快速地向外部传递营销信息。第三,单向营销到双向沟通的发展转变。新媒体营销是依托网络技术平台所开展的营销活动。和传统意义上的营销相比,新媒体营销具备鲜明的互动性,在平台上信息的者和信息的接受者能够密切互动交流。

3茶文化宣传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茶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游客和旅游社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严重缺乏,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无法让受众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当前,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较低,虽然五个人里有两个人拥有喝茶的习惯,但是百姓大众普遍不了解茶文化,茶文化没有被推广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尽管有的人花费几百上千元购买了茶叶,但是却不了解几百上千元的茶叶和几十元茶叶的差异。

第二,茶文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一些地区拥有丰沛的茶文化资源,在茶文化的开发利用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用,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产品开发处于落后的状态,缺乏独一无二的发展路线。

第三,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茶文化在宣传过程中会出现曲解茶文化韵味的事件。比如上海某地区出售的“三清茶”涉嫌造假,和原有的宋园茶艺馆所创作的“三清茶”存在较大的差距,最终严重影响了宋园三清茶的良好形象,无法让受众真切感受到茶文化旅游的价值。

第四,茶文化的口味不受欢迎。茶叶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滋养下开始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咖啡、奶茶、可乐这类口感丰富的饮料传入到中国之后,口味清淡的茶无法被人们喜爱和接受。传统意义上的茶文化发展拥有独有的文化氛围,但是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茶,也就无法深刻理解茶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五,人们接触茶文化的机会比较小。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下,茶文化的发展开始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人们想要理解茶文化的内涵,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会,但是受工作、生活的限制,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和感受茶文化。

4媒介融合背景下茶文化的宣传传播措施

4.1树立茶文化传播思想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深入发展下,茶文化的宣传、推广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网络背景下,茶文化的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茶文化推广、宣传的工作效率。在这中情况下,相关人员在宣传茶文化的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的茶文化传播意识,树立积极的原创理念,在茶文化传播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茶文化营销,拓展茶文化信息的传播范围。在茶文化宣传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在深入理解茶文化营销意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形势来组织开展茶文化的宣传营销。

4.2整合资源,依托短视频软件、直播平台来实现对茶文化的传播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茶文化传播、推广质量,相关人员需要自己顺应时展变化,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整合新媒体资源,在资源的融合下为受众提供专业、高质量的茶文化信息,切实提升茶文化传播效率。在依托计算机技术宣传茶文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依托网络技术打造出科学的茶文化传播、推广矩阵,拓展茶文化的影响范围。第一,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APP媒体平台,实现茶文化弘扬传播的纵深发展。当前,我国国内宣传短视频的平台包含抖音、快手、斗鱼等,这几个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新鲜、全面的信息,人们能够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基于此,茶文化的宣传可以借助这些网络直播平台,在平台的支持下使得文化传播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将茶文化和民众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来接收、总结归纳受众群体的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数据信息来更全面的了解受众需求、心理意识,强化民众对茶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全面了解。第二,相关部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通茶文化微博、微信公众号,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作用,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微信、微博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软件,人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借助手机、ipad等移动设施设备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心。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还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茶文化的宣传,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融媒体平台的借鉴,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向人们宣传茶文化,借助网络造势力量来促进茶文化的宣传。第三,相关部门借助计算机技术来优化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在搜索引擎上优化关键词,提升茶文化的宣传效果,引导广大民众对茶文化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借助网页浏览是人们普遍的网络行为。为了能够强化茶文化的舆情传播,可以将一些茶文化网站纳入到百度搜索页面中,如在搜索“茶文化网”的时候,网站首页会弹出类似“中国茶文化网”、“茶文化中国茶网”等多个以茶文化为主要宣传内容的网站。在点击进入“中国茶网”之后就会看见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对中国茶发展历史的沉淀,也有对茶艺茶道的讨论。“茶文化网”作为宣传茶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上面汇聚了和茶叶相关的行业咨询、政策解读和统计资料信息,是借助舆情宣传茶文化的重要途径。第四,借助VR技术形式来完成虚拟现实传播。V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简称,这项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发展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让短视频、直播平台播出,打破时间的限制。在以往,茶文化传播都是在茶园、茶道馆、茶研究所里进行的,有一些人受渠道的限制往往无法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借助VR传播技术形式能够帮助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深入把握茶文化。

4.3实现茶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融合

4.3.1加大力度打造网络社区营销发展模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六成的网民会在是否决定做出购买产品之前,通过网络查看其他人对这个产品的评价。茶文化旅游产品属于一种体验性较强的产品,游客在购买这类产品的时候面临一定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人们会在网络上寻找评估产品的标准。新媒体平台是帮助游客获得茶旅游产品评价信息的关键,通过平台上的这些“意见领袖”能够更为深入的关注和了解茶文化。茶文化旅游企业还可以邀请具备社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来亲身体验茶文化旅游产品,并让他们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旅游感受,最终达到理想的文化宣传作用。

4.3.2加快打造出专门的茶文化旅游网站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茶文化旅游网站的打造提供了支持,在茶文化旅游网站的作用下游客能够获得更多信息。在平台的支持下国内外的茶文化旅行社团能够密切合作,进而更好的促进茶文化产品的销售。在网站平台上还需要设置游客留言板块,凝聚民众对茶文化弘扬传播的意见,对游客的这些意见综合整理和凝练,最终达到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的目的。

4.3.3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视频营销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视频是强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其本在传播发展的时候具备生动性、具体化的发展特点。基于此,茶文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经营茶文化旅游茶品,将茶文化旅游信息注入到网络视频平台上,由此来扩大影响力。茶文化旅游企业还可以和各个视频制作网站合作,全面收集广告信息,通过收集这些广告信息来宣传茶文化旅游产品。经过实践证明,茶文化旅游景点视频介绍竞赛能够充分吸引网民关注茶文化的内涵,这种形式会以最少的成本来达到理想的弘扬传播效果。

4.3.4加快打造茶文化网络基地,强化茶文化的学术交流。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内涵和底蕴深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从传统媒体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受众对茶文化的了解途径是十分有限的,且传播主体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差。对于这个情况,相关部门在进行茶文化推广、宣传的时候,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优势加快打造完善的茶文化网络基地,在茶文化网络基地上强化茶文化的学术交流,为茶文化的纵深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茶文化社会影响力。现阶段,我国茶文化网络基地主要包含论坛和网站。对于整个论坛发展来说,其整体的互动性较强,在宣传者和接触者的密切联系下能够进一步深化用户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茶文化宣传过程中,推广人员对信息的内容、形式具有较大的掌握权,在掌握了茶文化的正向宣传方向后能够有效把控外界信息对茶文化宣传的干扰。为此,相关部门在打造茶文化网络基地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茶文化论坛、茶文化网站的内在发展优势,在网站平台的作用下提升茶文化信息的专业性、全面性和生动性,帮助受众更为全面的了解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民众开展一些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茶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会议嘉宾来进行演讲,从而不断提升受众参与茶文化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为茶文化的深入传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质量文化宣传范文8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社会力

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利用广告、新闻等特定的时间与企业的文化相结合,向社会中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加社会中对企业产品和经营理念的了解,增强社会对企业的公信力,从而有兴趣的赶住企业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著名的万向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的品牌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80年鲁冠球将价值43万元的报废品送往报废站,这项人们表明了企业的产品要求质量第一位,并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产品,这样的举措促进了企业的市场开拓,为企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不断的鼓励企业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依靠全体的员工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共同认可得来的,在优秀而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新闻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在当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新闻宣传通过构建一定的新闻事件和案例进行对外的公开褒奖,这样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沟通,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凝聚力。企业外部的新闻宣传有助于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在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外界的新闻宣传,构建企业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主力和推动力。

(三)有利于强化企业宣传教育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爱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企业的经营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凝聚,并通过企业的价值理念不断的完善,通过对新闻的宣传,企业的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从企业文化中学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对企业人员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万向集团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报纸,每个月都会发行一期,报纸的内容是关于企业员工的报道,从各个角度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和精神理念。这种对内的企业宣传能够使员工在发展过程中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的精神内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的鼓励,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引导企业的战略发展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当中,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永不妥协的观念和品质,构建一个具有个性、提升企业全体人员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因素是明确的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坚定的信念。企业通过新闻宣传的方式,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的理念来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宣传,不仅使全体的员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使社会中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增强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于内容和形式,要对企业的我呢花进行建设的,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新闻宣传是最有效地企业文化宣传的方式。企业为了自身的内部的发展,需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必要的宣传,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得发展氛围和内部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给予企业的员工以信念的支撑,更好的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