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学范例

中学舞蹈教学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鉴赏能力;提高

1.中职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现实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舞蹈应当是一门舞台艺术,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唤醒人们对美的体验,从而切身感受艺术魅力,以开朗的态度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乐观开朗的态度感受生活。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针对舞蹈鉴赏课程都进行了一定的创设,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力,从真正意义上体会舞蹈的魅力和精髓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到精神上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艺术审美及思想情操。同时也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全面系统认知,中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充分认知舞蹈鉴赏课程,提高鉴赏能力,才能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分析观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找到作品中的优劣势,不断进行反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及计划进行完善,逐渐实现舞蹈作品的尽善尽美,用心捕捉并体会舞蹈的美感。

2.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2.1在舞蹈鉴赏中有效渗透历史人文背景

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得知,舞蹈的发展及起源主要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文背景,为了对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情景、劳动生产场景进行模拟所创设的一种表达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舞蹈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们的情感交流,将其进行外化。据此,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舞蹈认知,搭建系统健全的知识框架体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历史发展的具体背景,人文环境,政治影响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当时的实际环境充分感受到舞蹈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及思想情感,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年代和环境中,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舞蹈的核心。例如,在汉代,人们进行舞蹈表演所体现出的大多是质朴浑厚的风格,其突出特点在于刚柔并济。在开展这一时期的舞蹈教学时,首先可以通过相应的文化特征引入汉代的舞蹈文化,其次以盘古舞为例,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理解能力,对其进行独立鉴赏,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爱莲说这一古典舞曲进行鉴赏,爱莲说从本质上来讲是由宋朝周敦颐所创造的散文,在学生进行鉴赏之前,首先应当对整篇散文有着系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具体肢体语言进行感知,表演者行云流水的动作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女性的古典美、婉约美,同时表达出君子洁身自好、傲然独立的高尚品质。

2.2在舞蹈鉴赏中进行对不同类型作品的对比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如果将舞蹈作品根据其作用及目的进行有效的划分则可以分为生活性舞蹈和艺术性舞蹈。前者体现出表演者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状态,而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欣赏。如果根据风格特征对其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蝴蝶舞、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等,对于不同的作品其鉴赏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标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当前中职院校在开展舞蹈鉴赏课程中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对于民族舞而言,不同的民族所体现出的出的舞蹈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傣族舞蹈而言,其动作较为丰富,婀娜多姿,整个舞蹈节奏舒缓,但仔细欣赏能够从中感受到外柔内刚的力量。在进行表演时,其注重手、脚、身体所形成的三道弯,能够实现动静结合。而对于维吾尔族舞蹈而言,在舞蹈的开场通常表演者会昂首挺胸,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一种外向高傲的感觉,其整个舞蹈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头部和手腕处。通过对比教学加强学生对舞蹈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之前将傣族舞与维吾尔族舞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概述,其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对雀之灵与掀起你的盖头来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深化自身对舞蹈的感悟。

2.3在舞蹈鉴赏中渗透舞蹈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在开展舞蹈鉴赏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应当是作品的欣赏者,也应当是舞蹈相关技能技巧的学习者。通过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技能的学习,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舞蹈世界的美妙,体会艺术美感,同时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将舞蹈动作进行有效的分解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美感,也掌握如何运用舞蹈动作表达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舞蹈能力及舞蹈鉴赏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在进行欢天喜地秧歌情的舞蹈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对表演者的具体形态特征、动作、手绢花等等进行充分系统的了解,将所有动作进行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由教师进行示范,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动作要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舞蹈鉴赏课应当与舞蹈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将其贯穿于中职院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此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开展舞蹈鉴赏课程教学中应当有效渗透历史人文背景,针对不同类型作品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逐渐渗透舞蹈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唐莉霞.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的策略[J].明日风尚,2017.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2

1.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影响。舞蹈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舞蹈动作和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和复习,同时需要自己制定符合自己时间安排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加强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及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与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适应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出现严重问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只是单纯的跟随老师的节奏,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和扩展,或者是提前的感知,缺少主动性,同时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不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我掌握了这个动作的基础上,对于舞蹈的改编和自编能力没有进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中的学习适应性出现很大的分层。

2.身心健康适应性不强

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判定因素之一。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熟练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和容量还要与学生的承受能力进行协调。在实际舞蹈教学的学生中,身心健康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独立性不够,舞蹈教学需要很强的独立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独立意识和独立承受能力较弱,遇见与别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就选择接受别人的意见;第二心理比较脆弱,许多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例如舞蹈动作不精准,不能很好的发挥舞蹈情感或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应对,有的还会发牢骚,这都是学习适应性不强的表现。

3.高年级学生的适应性较差

许多调查都表明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会比低年级的学生弱。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舞蹈学习时间较长,容易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舞蹈的兴趣容易降低,在学习的时间管理上容易出现散漫、倦怠现象。同时学习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时间长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舞蹈学习。

二、对提高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习舞蹈的过程和经历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舞蹈基础、不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区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舞蹈学习中真正的受益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2.进行多元化的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设计使用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特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动作进行细致认真的教学,在舞蹈教学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舞蹈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舞蹈教学方法,与自身的舞蹈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3.学生要正视差异,理性面对差异

在任何事物的学习中,都不可能出现成绩相同,能力相同的现象,舞蹈学习同样不例外。在舞蹈学习中,由于所受舞蹈教育,自身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学生间会出现很多差异状况。面对差异,学生不能自暴自弃,选择逃避,这样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学生要积极面对,寻求自己的不足,对别人的优点进行借鉴,加强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4.学校要完善舞蹈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完善舞蹈教学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舞蹈教学依赖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学校要逐渐完善自身的舞蹈教学设施建设,添加教学音响、多媒体设备等,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同时开展舞蹈方面的活动,扩充学生的舞蹈知识面,并且要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使其对舞蹈学习有更好的认识,强化学习的适应性。

三、结束语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3

关键词:职业中学;舞蹈教学;鉴赏能力

舞蹈实际上属于一门表演艺术,通过人的形体动作表达情感、反应生活。同时,舞蹈也是一种美育的方式,能够以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感染观众的情感、品质与思想,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情操、心灵均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职业中学而言,应该加大对舞蹈美育的重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便于其进一步感受舞蹈的内涵。

一、通过作品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舞蹈是世界共有的艺术形式,各个地区、民族都具有传统的舞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风格的、常用的舞蹈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还可以结合电视中的舞蹈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欣赏到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种类、不同国度的舞蹈。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舞蹈灯光、音乐、服饰、队形、风格、动作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提升欣赏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文化修养。例如:在学习民族舞的过程中,可以将我国众多的民族舞作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舞蹈,从而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并通过不同舞蹈种类之间的对比,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其中,朝鲜族舞优美,舞姿时而柔婉袅,时而刚劲跌岩,能够将明朗激昂、含蓄深沉、细腻委婉的民族特征反映出来;傣族舞,其种类繁多,流行面也很广,在部分杂居的区域中,还流传着具有祭祀特征的傣族舞,但是“跳柳神”、“贝马舞”已经失传。除此之特点,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升华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1]。

二、通过美感教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一)动作教学

舞蹈动作的美感是增强舞蹈能力、提升鉴赏能力的基础,而对舞蹈的鉴赏又需要依赖于舞蹈动作,更离不开舞蹈美感。在对舞蹈进行鉴赏时,必须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分析感受舞蹈作品的内涵,同时以自己的想象进行更深层次地创造,进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舞蹈教学的课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站姿入手,训练学生对重心、直立感的把握,然后逐渐为学生讲解舞蹈中举手、投足的幅度、力度、节奏等,并讲解呼吸对舞蹈的重要作用。完成这部分知识、技能的讲解以后,则需要为学生讲解舞蹈转身、眼神的技巧,进而引导学生找到跳舞的最佳状态,树立正确的舞蹈鉴赏意识。对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很难准确地掌握舞蹈技巧、眼神情感,甚至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存在误区,不利于正确、深入的对舞蹈进行鉴赏。对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舞蹈动作技能以后,教师需要重点对如何运用眼神传递情感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配合舞蹈教学视频,使学生掌握处理眼神的技巧,从内心身处加深对舞蹈情感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完成每一个舞蹈工作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其中的内在美,逐渐形成对舞蹈鉴赏的习惯,积累更多舞蹈鉴赏的经验,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民族舞教学

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民族舞已经逐渐成为艺术创造的结晶,同时也是各个民族的标志、象征,能够将本民族中传统的文化、习俗、审美方式充分的反映出来。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民族的舞蹈之间存在律动、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日常的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不需要过度重视动作的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进行初步的了解,并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民族舞的影响[2]。例如:在学习裕固族的舞蹈时,教师可以从历史方面入手,告诉学生该民族世世代代都在草原上生活,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正是在劳动、生活中衍生出了这一民族的舞蹈。在这个民族中,目前还存在特有的习俗,如婚礼、服饰、禁忌等,使他们的舞蹈更具民族特色,并形成了独有的律动感。结合裕固族的舞蹈能够看出,其最为典型的动作就是:挺胸直腰,右手在上或者女性的右手掌心向下,同时中指内收,宛如按压冒顶一样,而舞蹈者的左手掌心向前。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在学习舞蹈动作、鉴赏舞蹈内涵的时,就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舞蹈特点、风格,基于对不同民族舞蹈律动、风格,领略舞蹈的真、善、美,增强学生对不同舞蹈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需要职业中学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加深学生对舞蹈美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教师通过作品欣赏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加大了对动作教学、民族舞教学的重视,实现了舞蹈教学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舞蹈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将文中的方式应用在职业中心的舞蹈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梁红梅.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的策略[J].中国培训,2016,08:187.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学;舞蹈教学;创新能力

所谓艺术家,就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看见别人看过的东西,但是仍然能出这些东西中看到美。同样,舞蹈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创新,使其成为更加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因而,在中职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技能培训,更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使其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舞蹈表演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认识到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增强对舞蹈的直观感受。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其本质就是对生活现象的加工个创造,使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具体的肢体形式表现出来。而创造能力又与学生的想象能力密不可分,在中职教学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想象是人的头脑中一种深加工的过程,其是建立在一定的任务基础上,并在大脑中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具体过程,它与创造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存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舞蹈教学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肢体上的动作,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的创作中,让学生以模仿为基本方法,欣赏为最终目标,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表演体系。试想,若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不到开发,就会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停滞不前,学生也就无法脱离教师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舞蹈者。另外,舞蹈能够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其主要体现在舞蹈者的内部形态变化,如情绪、心理情感因素等,并将内心的这种情感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外部肢体动作表现给他人观看,使观众能够深受感染,体会到舞蹈背后的故事。可想而知,单纯的舞蹈技巧和动作是没有这种表现力的,学生只有在此技术上与一些具体的情节联系起来,加上自身的想象,才能让学生开始将动作与情感联系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联动,在日后的表演中能够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表演风格。比如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让学生在观看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通过舞蹈演员的表达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真实情境,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民族舞蹈种类,使其与书本上呆板的文字作出明显对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舞蹈演员表演视频,使其在课后对其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方法进行深度剖析,提升对舞蹈的理解和对美的感受。

二、改变传统舞蹈教学的观念

从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很多中职教师在舞蹈专业教学中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观念深受束缚。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的时候,大多还是以简单的课本理论知识和舞蹈技巧为主,这与当下提倡的中职教学理念相悖。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注重理论知识和舞蹈技巧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到更多与舞蹈相关的知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端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对舞蹈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很多教师将教学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中,舞蹈虽然是一门十分专业的课程,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恰恰相反,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的学习平台,使其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涉猎到除专业知识外的其他知识学习,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创造舞蹈的时候能够带入更多的元素,提供更加充足的养分。最后,想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需要改变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民族舞的学习时,除了在课堂上用视频播放等方法之外,还应当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通过下乡采风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其在乡野间搜集更多的素材,以此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舞蹈创造背后的文化源泉和当前的现状。

三、协调教学与实践间的关系

舞蹈作为实践艺术的环节,更需要用实践来凸显它的魅力。对于学习者来说,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远不足对实践技能的锻炼,因而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环节。只有想方设法的给学生创造出具体的实践情境,学生才能摆脱模仿的道路,开辟出自己的途径,真正让舞蹈走入自己的内心,将舞蹈表现的更加完美。作为教师,也应当经常鼓励自己的学敢想敢做,勇于创新,不要一直用模仿的姿态去学习,而是要将基础动作当作自己创新的跳板,在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升对舞蹈的认识,并加以创新。另外,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能力,学校内部还可以展开一些舞蹈创作大赛的形式,让学生单独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创作,在校内评比出最优秀的小组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能够始终对舞蹈表演充满热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创造使舞蹈艺术的灵魂,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更应当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能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凌飞.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2).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专舞蹈教学;表演想象;策略

苏珊•朗格作为世界著名的美学家,她在《艺术问题》一书中写道:“舞蹈的首要行动是创造一个虚幻的力的世界。舞蹈的虚幻之象决定了想象在舞蹈的意境中的创造与欣赏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想象对于舞蹈的重要性。成功的舞蹈表演家总是十分注重舞蹈表演中的想象,只有有所想象,舞蹈表演才会有活的灵魂。通常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通俗地将舞蹈想象称为舞蹈的感觉,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注重事物本身而是关注事物带给人的感觉。在舞蹈表演中,培养学生感觉舞蹈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舞蹈想象力。

1舞蹈想象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对生活的升华,是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进行想象加工而来的。因此,想象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象是人脑对事物表现进行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它是一种心理活动。想象是人类独有的,它是同时高于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一种充满悟性的创造能力。想象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人的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且它们相辅相成。人类实践活动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表演想象,换言之,表演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映。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系列思想感情都要经过想象加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对作品的理解、表演感觉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想象。[1]舞蹈表演是舞蹈动作和表演想象的有机结合,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好的表演作品。因此,表演想象必须贯穿舞蹈表演的全过程。世界上不存在无想象力的表演,舞蹈表演者进行创作、训练、表演的全过程都需要带着想象力进行,只有如此才能称为艺术。

2成功运用表演想象的舞蹈范例

舞蹈作品《丰收时节》是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这部作品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舞蹈的音乐伴奏响起时,舞蹈演员就开始了想象,直到他们登上舞台,从演员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演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每个演员都面带笑容进行欢快的表演,他们营造出的这种欢愉的气氛让观众为之神往,想要对新疆葡萄丰收的场景一探究竟。如果演员没有想象,就无法表现出舞蹈的生命力,也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更加无法调动观众的热情。又如,著名的舞蹈表演作品《雀之恋》,这部舞蹈讲的是一对孔雀恋侣的故事。在舞蹈表演中,女演员完成将自己当作一只雌性孔雀,与另一只雄性孔雀相恋。在舞蹈表演的开场,观众就听到了一连串孔雀叫声,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也模仿了孔雀的叫声,仿佛舞台上真的是两只孔雀,而非两个扮演者。通过想象,舞蹈作品尽可能地还原了真实的场景,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3中专生舞蹈学习中的不足

中专生都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加之中专生年龄普遍较小,社会阅历浅、经验少。同时,他们在舞蹈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对欠佳,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舞蹈知识及与舞蹈相关的阅历少得多。舞蹈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的舞蹈表演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悟性,也就是灵活的想象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本质,从而使表演具有艺术价值。然而,中专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在舞蹈的学习和舞蹈表演的训练方面把握舞蹈的本质,显得比较困难。舞蹈作品除了基本的舞蹈动作之外,要求演员要合理恰当地把握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感情等,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舞蹈作品的内涵。因此,要求演员能够加入合理的想象,表现出舞蹈作品应有的感觉。

4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的策略

4.1语言功能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要通过语言去获得,语言是学生获得技能的最基本途径。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演想象。通过语言的讲述,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释放舞蹈作品的感情。例如,在对基础内容“弹撩腿”进行教学时,教师告诉学生练习的窍门就是把小腿像甩鞭梢一样甩出去,将腿部的所有力量都贯穿到脚尖;“点地翻身”练习时,学生双手甩动的动作必须特别快,就像惊雷一样;“串翻身”的翻动动作就要像滚滚的车轮一样。[2]如果不想象,学生就无法完成。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舞蹈动作元素,就要通过语言引导他们去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熟练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寻找适合学生的方式,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他们明白动作的要求,然后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巩固。

4.2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其想象力

好的舞蹈表演单靠舞蹈学习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能是行不通的,还要求演员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积淀。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将舞蹈表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作和表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生活的重要作用,要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场景,对生活的事情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看待,对他人的喜悦与悲伤、离别与思念、高兴、悠然等感情进行品味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感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感受他们的人生意味。

4.3分析具体舞蹈作品,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舞蹈理论知识,还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和说明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细节。在解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发动想象力去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时投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以即兴表演的方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演出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所遇所想,增强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结语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艺术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艺术发展的重要的助推器。因为想象,人才成为人,才能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靠想象来推动的,没有想象,人便会变得麻木;没有想象,舞蹈表演只是机械的动作组合体,无任何美感可言。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表演想象能力,只有加强舞蹈表演想象力的培养,才能展现出舞蹈作品的生命力,舞蹈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舞蹈人才。因此,希望本文能为中专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表演想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苏龙高娃.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12):153.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及审美能力。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其更加注重实践性。传统舞蹈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进行动作讲解、动作演示,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激发,创新意识难以形成。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在展开舞蹈教学时,应该注重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学习和创编过程,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再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要想进入社会,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舞蹈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扮演舞蹈艺术实践者、传播者和教育者的重要角色。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创造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这与今天全面、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背景密切吻合。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在掌握舞蹈的整体定位、舞蹈的肢体动作、舞蹈的造型构思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高校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舞蹈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尤为必要,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在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持续培养和不断提升,向培养创新型舞蹈人才的方向迈进,促进学生在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满足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

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专业的舞蹈技术、扎实的舞蹈编创能力,并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舞蹈人才。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高,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也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有利于促进高校实现从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向注重培养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舞蹈教学模式的转变,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舞蹈人才,促进高校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高校舞蹈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舞蹈创编过程中,舞蹈动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灵魂,通过肢体的灵活表现,表达出思想和情感,如果舞蹈创作者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就不太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但也可以通过后期的科学训练来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效开展舞蹈创编教学,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开展即兴编舞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很多新颖的现代舞蹈艺术动作都是一些编舞者在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中突然得到的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编舞者充分利用自身创新思维,有效进行舞蹈创编。一般来说,在即兴舞蹈创编过程中,应该是先去聆听一段好的音乐,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地品味这段音乐所蕴含的各种情感。听第二遍的时候,根据前面的各种想象,用一些肢体动作进行表达。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道具来进行即兴舞蹈动作创编,即当我们看到一个或多个舞蹈道具时,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出与这些道具相契合的舞蹈动作。即兴舞蹈创编能够促使舞者的肢体反应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样在舞蹈创编过程中就能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即兴动作,很多舞蹈动作便是由此衍生。第二,选择合适的舞蹈素材,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舞蹈创编。舞蹈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只有充分研究挖掘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艺术创作素材,将其组合成各种舞蹈艺术作品,发挥舞蹈作品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才能真正让广大学生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编过程中,需要充分吸取精髓,剔除糟粕,使音乐与舞蹈动作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创作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比如,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经验并非偶然,而是完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把故事情节直接融入传统舞蹈中,再以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引起观众共鸣。所以,舞蹈创编的成功,离不开对素材的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创编中找到灵感的源泉,激发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具备舞蹈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校舞蹈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思考,发展自身创新能力。在课外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广大师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促进广大学生进行舞蹈创新,培养广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积极开展模仿游戏。舞蹈动作与意境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在开展各种舞蹈模仿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模仿各种舞蹈艺术,在模仿中促进学生体会各种舞蹈的动作与情感。如,教师在进行中国民族舞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模仿“百花丛中的蝴蝶”,像蝴蝶一样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学生通过对蝴蝶翩翩起舞的模仿,很快就能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进行模仿的过程中,能积极发散思维,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二是积极开展比赛游戏。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有效组织各类舞蹈比赛,充分激发学生舞蹈兴趣。如,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开展“你说我演”的游戏。首先,教师将学生两两分组,让两个学生分别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你说我演”的游戏,即,一个学生说出舞蹈动作,另一个学生表演这个动作,然后,学生角色互换,哪个学生完成率高则赢得本轮比赛。学生在比赛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身内在潜能,有效思考,发展自身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舞蹈教学

实际上,高校舞蹈教学内容复杂,很多舞蹈动作是难以直接掌握的,这个时候,教师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舞蹈内容,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舞蹈学习。舞蹈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直观学习舞蹈内容,培养良好的舞蹈思维,发展自身创新能力。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具有实用的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方便,舞蹈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等,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价值。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舞蹈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舞蹈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可控,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观看演示动作,掌握技术要点,进行深刻的舞蹈内容学习。二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纠正错误的舞蹈动作,促进广大学生积极改进。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时,教师有效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进行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广大学生有效参与高校舞蹈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对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进行有效激发,促进广大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7

关键词:舞蹈;综合素质;培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传授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情感教育,都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接受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舞蹈中的艺术美的感染,使其逐渐充实自己的审美素质,并且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水平,增强运动能力,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学习中掌握舞蹈艺术的核心特点。舞蹈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优秀平台,一方面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舞蹈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友善等道德品质。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方法,舞蹈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舞蹈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

在现代的舞蹈教育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以舞蹈技艺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锻炼身体或者提升舞蹈技术,舞蹈教育也要符合时展的需求。在如今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要以价值创作原理作为指导方法,开发更多更活泼生动的舞蹈教学方式,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和水准,逐渐弥补现有教学中各方面的缺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方向。(1)舞蹈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正确认识。在如今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技术和动作等表面功夫上,往往在教育时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由于舞蹈教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舞蹈教育不能够实现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使得舞蹈教育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水平。(2)学生普遍对舞蹈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如今的舞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识,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忽视了舞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普遍对舞蹈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之所以学生普遍对舞蹈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的各阶段教育中学生没有接受过舞蹈教育,也没有接受过与舞蹈有关联的训练,并且舞蹈基础入门课程中的舞蹈功底和基本素质教育部分的内容既辛苦又缺乏乐趣,无法在入门阶段获得学生的喜爱,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反感,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叛逆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接受过系统舞蹈训练的学生,反而会对基础训练的部分三心二意不予以重视。在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舞蹈教育很难发挥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点。(3)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较为落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变革,我们逐渐掌握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且传统模式也在舞蹈教育实用性的理念方面有所欠缺,仅仅将传授舞蹈技艺知识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再加上我国对于舞蹈教育的硬件投入较低,教学条件比较差,不少学生难以使用到专业的舞蹈教学场地,在没有舞蹈教学的基础条件下,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教学目标自然很难实现。

2舞蹈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舞蹈专业素质问题。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其专业方面必须要有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良好的专业素质。首先需要将有关舞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将理论与技能和训练进行结合,理论要为实际使用来服务,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的合理性,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改善和创新。舞蹈是一项需要许多实践联系的艺术,只有多进行练习和表演才能够逐渐具备良好的表演实力和优秀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舞蹈者。(2)思想道德素质问题。舞蹈要进行创新离不开对潮流和时尚艺术的适应和探索,但是许多学生将追随时尚流于模仿,没有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没有体现出时代和社会所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流于模仿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较为浅薄,对舞蹈的学习也难以获得精髓,不能在舞蹈表演时融入内心的感情和思考。学校和课堂是对舞蹈学者进行培养和熏陶的最重要场所,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具备良好技艺和高尚思想的人才。(3)文化素养问题。舞蹈学习需要经过艰苦和持久的训练和摸索,尤其是技艺尚不成熟的初学者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练习,在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产生了欠缺,导致其文化素养成为综合素质的薄弱环节。(4)心理素质问题。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我们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关注的。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重点关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舞蹈学习的有力支撑,因此在教师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需要经常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要即时进行辅导,使学生更加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3在舞蹈教学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及集体主义精神。舞蹈教学的成果是可以直接在学生的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因此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需要学生认真专注,一丝不苟地完成课程内容;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投入到练习中,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刺激,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任何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都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全心投入与精诚合作,每一位表演者都需要做到热情又冷静的表演,这将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精诚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积极进行舞蹈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人类所有的创造都需要有想象力,它是人在形成表象心理的时候通过大脑对已经存在的记忆进行的综合分析加工与改变。人类从古至今众多的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的参与,想象力造就了世界上的一切崭新的东西,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此同时,知识是人类积累和传承的内容,在舞蹈教学中老师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新一代的学生更加的自由和开放,他们敢于表现、富于想象,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思维,他们对新鲜和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要根据当今学生的特点,使用更加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此同时,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表演、动画等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为他们的想象做出启发和引导。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生活的细微处开始,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解放自己的肢体、释放内心的情感,把从各种人生经历中获得的体验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描绘出来,从而展现出舞蹈所蕴含的质朴与美丽。引导学生从漫步、奔驰、惊喜、悲伤、愤怒等不同的心态中提炼出不同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舞蹈动作,充分利用其想象力将普普通通的生活用舞蹈语言表现出来,利用舞蹈的动作,在思维和意识形态中开始,发现肢体表现过程所能展现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在自信和欢乐中进行探索与发现。(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美育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的方式之一。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可以在音乐美、形象美、姿态美、服装美等方面受到熏陶,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审美素质的人,成为美的传播者。舞蹈可以展现美的内涵,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可以了解、感受生活的美好,美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舞蹈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分析

(1)在舞蹈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知能力、舞蹈形象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育。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增强其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德育与美育的结合是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坚持的正确理念,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艺术修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学校要加强教师文化素质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舞蹈人才,就必须重新规划自身的教学活动,树立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的目标。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所以,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与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开展多样的教学质量检验活动,督促教师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建设。另外,可以在校园中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升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3)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和民族保持发展活力的不竭动力。舞蹈是一门对精神与身体都要求较高的艺术活动,学生既要熟练掌握舞蹈的肢体动作,还要擅长发现学习的规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动作高标准、严要求,也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舞蹈动作的规律,使他们具有勤于思考的优良素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高效学习、高水平创新。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易小迪.高校舞蹈教育的方法与目标研究[J].艺术评鉴,2019(10):119-122.

[2]饶莉娜.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艺术评鉴,2018(19):118-119.

中学舞蹈教学范文8

协调性是所有艺术门类和各项肢体运动的基础,协调性和节奏感在学生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好训练。舞蹈艺术对学习者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要求很高,而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点,尤其是在专业舞蹈的初级阶段过多的以技巧和难度训练为主了,这样,不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且对于舞蹈学习和训练也是不科学的,没有遵循学习的规律,以至于学生半途而废,或者到了专业提升阶段出现瓶颈现象还不得而知。

二、学生在学习一个学期之后,应该以地面简单技巧训练和软开度为主

为将来的教学和训练打基础,适当灌输“不怕痛、不怕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软开度要以静态为主,例如,耗腿、耗腰等等,适当结合动态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身体和心理初步适应专业舞蹈训练,这时,可以推进一些难度和强度,例如,让学生感知一下体位倒置时,身体和器官的各种感觉,为今后的技巧训练打好基础;增强动作的幅度等,但都要以专业的标准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就会缩短或者避免出现学生身体伤害事故和心理的恐惧感等现象。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这几点工作:

1.动作讲解准确生动;

2.保护措施完善;

3.思想激励要到位。准确生动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学习进度和训练标准;完善的保护措施可以消除学生畏难的紧张心理;思想上的激励有助于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学生随着深入的学习舞蹈,对舞蹈艺术的规律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时要以舞蹈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方向为主,使学生进一步触摸舞蹈的轮廓,感受舞蹈的内涵。在这个阶段上课时,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舞蹈神韵。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流于表面,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内在品质。舞蹈神韵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教师要在这个阶段适时的渗透舞蹈神韵的意识。

四、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已经在能力和心理方面完全融入到了专业要求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