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辅导范例

中学课堂辅导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游戏式教学

0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关键技术。正因如此,我国现代教育工作中,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1]。目前,在很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改进,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要改善教学方式[2]。

1iTools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1.1备课灵活

代谢技术平台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从网上搜寻关于课程内容的信息和资料,并输入网站,利用该信息平台进行资料的展示,从而打破传统手工备课的不便和繁琐,使得教师的备课更加轻松和灵活。另外,在完成备课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备课内容出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资料进行预习,从而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利用该平台还能够使教师之间进行课程共享,教师在完成备课之后,可以通过课程的功能公布教学资源,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查看教学资源并进行交流,补充备课内容,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3]。

1.2针对性互动

通过该平台,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难,从而开展针对性的互动和帮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传统中学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巡视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方式耗时较长,而且难以取得有效的应用效果,难以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应用大平台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或存在问题[4],就可以点击“申请帮助”按钮,系统会将该求助信息给学生和教师,其他的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操作及时了解到求助学生的位置和信息,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1.3实时评价

该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机房的控制软件提交作品,教师能够及时评价学生提交的作品。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速度和情况,教师可以开展更加及时和迅速的作品评价,从而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统一上交作品给教师评价带来的不便,使得评价工作更加及时和高效。此外,该系统能够支持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给作品打分,并将完成的作品提交并分享,其他的学生也能够看到,这样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他人作品的优点和自己作品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5]。

1.4随堂检测

该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在应用过程中提供了自由组卷的功能,系统能够利用该功能,自动灵活地组成各种试卷,试卷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多样,能够通过测试控制功能控制试卷的完成,并进行自动批改,节约随堂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1.5课堂记录该系统能够准确记录一系列的操作,教师在利用该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都会被记录在系统中,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回顾以往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使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后期的教学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6]。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分层教学

2.1.1教学对象分层

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打字等基本功测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掌握能力进行了解;然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最后根据学生的层次,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素质进行分层,对于初一学生,需要根据其打字基本功和网站素材的能力进行分层;对于初二的学生,需要对其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分层;初三的学生,需要考察其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作,不能仅仅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需要在不同年级中普及,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准确分层。

2.1.2教学任务分层

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备课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备课内容,对课堂任务进行分层。教学任务大致可以分为夯实基础、拓展提高和超越自我三个类别。夯实基础是所有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拓展提高,尖子生可以尝试超越自我,使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1.3授课方式分层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基础素质不同;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授课方式的分层。首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广播,使差生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优等生在过该过程中能够巩固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发不同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最后,需要进行课堂检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1.4辅导方式分层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在该过程中,需要对辅导方式进行分层。通常辅导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优等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教师对拓展、超越知识的讲解。在辅导过程中,让优等生对一些差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和讲解;优等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帮助优等生在该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学习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7]。

2.1.5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的分层,将其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进行科学评价。对于学困生,教师待评价时,需要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对于学困生,只要求其每一节课都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中等学生,需要其进行能力的提升;对于优等生,要求提供出优质的作品。

2.2创新教学方式

2.2.1游戏式教学

游戏式教学是指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初中时期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发展并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力和专注力不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其感到枯燥和无聊;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式教学的方法,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应用。

2.2.2任务式教学

任务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将任务安排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3竞争合作式教学

竞争合作式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不止一个教学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共同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和评价,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竞争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最后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3结语

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系统性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系统性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借助iTools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国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156.

[2]闫红.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183.

[3]刘栋言.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17.

[4]罗建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3(10):235-236.

[5]陈旭.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156-157.

[6]袁裕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6-17.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2

(一)从学生角度入手

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生智力水平与语言学习天赋入手,根据学生因素进行层次化备课,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切实改善我国传统高中英语教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英语教学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摸底与排查,针对学习能力与英语基础,对学生进行小组式划分,以不同英语学习小组的实际需要为准,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活动安排与学习任务布置最优化处理,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驭英语课堂教学。

(二)从教师角度入手

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层次化教学的主旨与实际意义。在备课阶段摒弃传统的应用模式,以学生个体差异辅导为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精确把控。教师应积极查阅教学影像,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安排。层次化教学的应用时间较短,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约束,避免不恰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错误引导,使学生曲解层次化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备课阶段整合英语教材内容,以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为准,合理布置,制定教学形式。

二、高中英语层次化课堂教学

(一)渗透性层次化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积累。英语课堂应灵活多变,更符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说法表达同一层意思,在多方面培养、多角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加深对英语课程内容的理解。渗透性层次化教学在实践应用环节,能有效巩固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层次化、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英语难点探究过程中,逐渐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掌握英语课程内容。

(二)特异性层次化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各不相同,往往会出现差生难以跟上课程学习进度,尖子生难以获得更大提升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课堂反馈与教学模式优化后,通过实施特异性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特异性层次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详略结合,对英语常见知识进行精细讲解,以此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对英语课程中的边缘化内容进行适当讲解,以此满足尖子生的英语学习需要。特异性层次化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独立叙述与思考,只有学生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配合教师施行特异性层次化教学,才能构建优质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

三、高中英语层次化化课后辅导

针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层次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情况,在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过程中开展层次化化课后辅导,在课后辅导环节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点、线、面、体的层次化化模式开展课后辅导工作。2014年3月,我校在层次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课后辅导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实践环节采用层次化化课后辅导模式,帮助我校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完善了我校教学模式与辅导工作体系。在实践工作环节,教师对学生施行针对性管理,对学生在英语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欠缺进行辅导,以层次化的辅导计划为标准,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教师在课后辅导工作开展之前,需要进行周密的安排与调查,以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准,为每位学生制定特殊的学习任务,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锻炼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单词记忆能力,以层次化化的辅导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辅导工作进行情境化布置,使学生在参与课后辅导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层次化教学的乐趣,逐步提升英语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3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一种具体教学实施策略。通常是指教师在开展同一内容的教授中,对同一个班级内具有不同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学生分成三个层级,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和区别对待,最终实现每位学生的进步与提升。笔者主要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A层的学生,他们的拥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思维十分活跃;B层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中等,思维较为活跃;C层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知识较为薄弱,其思维能力较为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分层可以让不一样能力的学生进行衔接,做到互补互助。教师可根据阶段性考核和测试,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分层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应该耐心地向学生与家长讲解分层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目标分层

数学的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把价值观与态度进行融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发展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和学生具体能力相符合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章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时候,应该和基本要求相符,对个体发展进行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应该实现最低的课程标准,而中层次的学生应该展开较为复杂的分析,高层次的学生应该培养自身问题探索与分析的能力。最后,依照分层教学目标展开分层的备课,在一个教案中分出三个层次,并让其展现在练习以及作业等多个方面。

三、教学分层

数学课堂的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所以调动两边的主动性非常重要。教师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对差异性层次的学生进行照顾,保障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对课时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该把B层的学生当做是基准,也应该对A层与C层的学生进行兼顾,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某些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对C层的学生进行讲解。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困难,采用不断上升的原则,但要求也不应该过高,并且层次的落差也不能过大。总之,教师应该保障C层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不进行等待,而A层的学生可以听懂,能够及时进行辅导。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对于x2=9,这样基本的方程所有学生都会,而对于16x2-25=0这样的方程,除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以外,其他都应该可以掌握,但是对于12(x-2)2-9=0这样的方程,则要求大多数学生会做,最后,2x2+x-6=0这样的方程需要优等生进行掌握。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应该把赏识当做是主要内容,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应该使用不一样的标准进行评价。特别是对C层的学生,应该进行表扬,找寻其存在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B层的学生,应该使用激励评价,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激励。如果他们可以回答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就应该加倍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A层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并不断提升自己。

五、作业分层

作业可以对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映,也可以反映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实现知识初步巩固的目的。所以,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应该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一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题型应该是简单到复杂。C层的学生应该做基础作业,B层学生把基础作业当做主要内容,并且增加少量提升的内容,A层学生应该做基础作业以及综合性比较强的作业。

六、辅导分层

数学课堂之外的辅导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续,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应该具备针对性。对A层的学生,应该展开提高型的辅导,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对B层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对C层学生,应该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也应该不断进行提升,让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进行发展。总而言之,根据现阶段中学生的数学水平的良莠不齐,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缩小两极分化,推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菁.刍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J].科技展望,2016(10).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4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逐渐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发现,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课外辅导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信息技术;课外辅导;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多是来自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满足的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和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实践证明,而在学生的课外辅导方面则成为人们容易忽视的地方。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课外学习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高中阶段不仅学生课业繁重,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不轻松的,且代课班级较多,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独立开展课外学生,既能强化学科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为载体,意在说明信息技术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生物课外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也使教师更加重视新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一言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接受的知识也多局限于课本,对外界的科学变化感知不强,造成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信息技术的推广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资源全球化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具有重大的作用。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变现也更加活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压抑的生活使得他们渴望新鲜的事物,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能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更加“合拍”,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有效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时多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复习,而这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时即使教师费尽千辛万苦整理出一套系统的复习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却无法完全吸收,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相关知识,把多而广的高中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针对重点和难点还可以作出相应的解释,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三,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可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用形象可爱的动画讲解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感知学习的乐趣。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强大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信息技术在课外辅导方面又有哪些强大的功能呢?

2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外辅导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以“一题多知识点”为主要考查方式,且对学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越加重视,且每年都会保持试题的新颖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学习生物时不仅要学会“看”“、听”“、言”,还要学生“思”“、忆”“、练”“、纠”、“研”,即学生不仅要在生物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要在课下努力钻研。高中课堂教学的任务繁重,教师传授的知识多,学生无法当堂全部“消化”,课外辅导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为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生物教师的课外辅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因材施教原则、民主主动原则、鼓励创新原则等,在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学相长,密切师生关系。但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问题则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成绩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疑惑,甚至有的学生虽然没有疑惑但对知识却一知半解,导致教师的辅导也无从下手。教师在课外辅导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无论是集体辅导还是个别辅导都能有所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运用信息技术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找出他们在知识认知方面的共性和异性,使制作的辅导材料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于同一个生物知识教师需要制作多种辅导材料:首先,针对生物成绩较好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制作的辅导材料中只需包含基础的知识提要,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进行简单提示,涉及的知识点要多且广,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起查漏补缺之作用,练习题的设计难度要中等偏上,以高考真题为主,在材料的结尾还要有对于下节课的预习,即让这类学生在课外辅导中能夯实基础知识、训练解题方法、了解新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不需要在辅导材料中增加不必要的趣味性的东西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针对生物成绩一般但思维灵活、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制作的辅导材料要以心理辅导和方法辅导为主。这类学生多是对基础知识已经掌握,但在心理上或解题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师要承认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协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辅导材料中涉及的知识要全面,对于知识的讲解抛弃传统方式,从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入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和方法,练习题的难度中等,主要以满足学生成功欲望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帮助这类学生稳步前进。再次,针对生物成绩不好但学习的必要却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制作的辅导材料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且知识的安排要呈阶梯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会发现生物知识并不难,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一通则百通”,而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只要自己厘清思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不是难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体会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教师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进行表扬,时刻关注他们的变化,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受老师重视的、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一旦这类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问题所在,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且是明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有可能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试题都不要涉及,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难度,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难度。最后,针对生物成绩不好且没有丝毫学习兴趣的学生,制作的材料要以趣味性为主。这类学生要么不在乎学习成绩,要么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他们对于学习生物动力不足,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加大力度,制作的材料同样以基础知识为主,但重点要放在趣味性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对于生物知识以轻快的文字进行讲解,增加实用性的知识,练习题也多以生活实际为材料,让学生明确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意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辅导资料虽然前期工作量大,但实用性强,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可以让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只需对其中个别不适应的部分稍作修改,一次付出长期收益。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课外辅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效率,随时关注生物前沿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还可以为教师节约出大量时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明确,课外辅导虽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却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获得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的兴趣和生物成绩,切不可轻而视之,同样,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外辅导的利用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让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融合于课外辅导之中。无论是生物课内还是课外,我们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积极乐观、能力突出的学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助力学生高考,迎来精彩人生。

作者:钟陈山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邢斌,董新姣,林国栋.关于高中生物课外辅导答疑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12.28.

[2]马希霞.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06.05.28.

[3]马天云.浅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4.13.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5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省、市、区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实施意见与具体要求。学校作为区属重点初中,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教育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工作中作了初步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晰规划健全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自2006年以来坚持不懈,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1.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明晰。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个性飞扬的学园,智慧润泽的乐园,幸福成长的家园”。时刻注重营造“家”的氛围,让师生在和美温馨的校园氛围之中幸福成长,真正将学校作为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特别强调要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对学生、教师、家长的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创建学校独特的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模式。为了更好的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专门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年发展规划。2.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队伍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每学年均召开2次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与完善,由心理辅导室负责落实,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各自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活动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并在工作中加以渗透[1]。3.规章制度完善。为了保证有效落实,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守则》、《心理教师从业道德规范》、《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心理辅导室值班人员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打造心理专业教师队伍

1.心理辅导室建设进一步规范。为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学校于2015年扩大了心理辅导中心规模,考察采购了先进的“学校心理管理系统”,规范了心理档案管理;制定了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在校园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增建了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自信提升室、团体辅导室,并将心理辅导室升级为心理辅导中心。2.打造心理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2名,国家心理咨询师15名。学校建立了以心理咨询师和德育老师为主要成员的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共22名。学校制定专门计划加强对心育师资的培训,坚持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至少1次培训;加大对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15课时。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等不同教师群体进行自我认识、心理成长、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班主任群体,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接触较多,更为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对班主任简单的心理内容的培训,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初步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并结合所掌握的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将相关信息报至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参考意见,便于心理学教师做出准确判断。让班主任参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教师的局面,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与相关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2]。

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好师生心理辅导工作

1.构建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于2008年将心育课纳入正式课表,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心理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设置上,初一至初二间周一节课;初三至初四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在教材开发上,学校自编的《人生幸福课》心理课程被区域学校学习应用;开发的《自主管理》课程获得山东省中小学优质课程二等奖;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心之旅》获得全国NOC校本课程类一等奖。自2013年,学校开设《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情景剧———心灵舞台》、《绘本心世界》、《沙盘游戏———探索心灵之路》、《自信加油站》、《正能量》、《手绘心灵》系列心理选修课,主题涉及学习心理、社会心理、生命意义,形式有心理测试、活动体验、绘本欣赏、案例分析等。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除了由专职心理教师执教的专题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在学科课堂教学及环境中也渗透心理健康课程。首先是与品德课的渗透。在教研中,将心理活动与品德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品德课堂成为学生欢迎的课堂。我们教研组研发的《心理活动在品德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的教学成果在全区进行了经验介绍并推广。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心理知识的融入,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每班每周一节的主题班会课相融合,广泛融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班会更受学生的欢迎。3.坚持心理辅导,完善工作机制。12年来,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严格执行心理咨询制度。通过师生心理测评,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面询、信件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接待来访者3000余人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入学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情绪调节、青春期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已写成心理咨询手记20余万字。通过长期咨询记录的整理,将心理咨询中的发展性咨询与补救性咨询做了分类梳理与对策研究,为进一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与借鉴[3]。

四、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加强家校合作

1.营造心理健康环境。自2012年起,学校校报开设了“连心桥”———心理老师专栏,至今已刊载心理文章37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电视台也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相应的进行专题访谈节目。学校于2010年成立了学生社团“阳光部落”,每年进行社团纳新,通过团体游戏、校园心理剧、趣味心理测试、体验心理咨询等形式,提升团员的心理素质,并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成为了各班级流动的“小小心理咨询师”[4]。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重视家庭教育,成立了智慧家长提升工程,在各年级每期的家长会上,都由心理辅导室确定培训主题,或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由本校专职心理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特点,能够识别逆反心理的表现,并掌握简单的心理沟通技巧,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了解、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及时做好沟通指导工作。

五、加强科研课题引领,实现区域辐射效应

1.加强科研课题引领。在省、市、县、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中,学校鼓励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题申报,严格督查课题研究过程,对于优秀的心育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并在全校展示推广。针对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心理课堂教学、学校心理辅导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省市级的课题申报与研究,课题成果现已在心理教学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2.实现区域辐射效应。学校心理老师通过出示省市区各级公开课、主持心理工作坊、为全区班主任和部分学校进行心理专题培训、以及参与电台心理访谈等方式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工作、师生身心健康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专兼职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今后学校还将继续保证心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科渗透,心理辅导更加有效。密切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更好地解决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与周边学校、区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所在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东斌.建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的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29.

[2]魏晓燕,王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7)

[3]曲怀英.发展性咨询与补救性咨询相结合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2):60-63.

[4]杜丽萍.如何开展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J].人民教育,2018(12):54-57.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辅导;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而且不与教师交流,对不会的内容放任不管,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在考试成绩下来时,教师才会知道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在哪里,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辅导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初中数学分层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辅导与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相通的,初中数学开展分层辅导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结合每一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辅导。要保证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所获,达到与之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

(二)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在进行分层辅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心急,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增加难度和广度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通过逐步积累进而培养数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阶梯式的设计,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可以充分吸收数学知识,并且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数学任务后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其学习动力,更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隐蔽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辅导当中,要特别注意隐蔽性原则,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对教学任务、作业等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将学生分为高、中、低层次来区别对待,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和提高没有帮助。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层辅导须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只对“教学”进行分层,不针对学生的其他方面。有侧重地注重隐蔽性分层辅导原则,是教学取得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四)反馈性原则

在初中数学分层辅导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也就是要遵循反馈性原则。数学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一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掌握的效果不好,要及时对其进行帮助和辅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掌握不透彻的地方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掌握好的部分加强巩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辅导。

二、初中数学分层辅导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法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一般情况下一层为数学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二层较一层稍逊色,但学习能力也十分强,成绩在班级中处在中等的学生;三层是成绩处在最后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学习能力较弱,教师需深入辅导这些学生。实施分层辅导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应与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做到科学合理。成绩优异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巩固基础知识,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绩中等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基础巩固,培养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成绩较低学生层次的教学目标是找出其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加以改善,加强其基础知识学习,初步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建立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策略分层法

设定教学目标后,要采取相宜的教学策略推动辅导教学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辅导要做到“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让他们自主地去思考和完成数学问题,培养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处在中等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全面,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不足,教师要采取适时鼓励,促进其自主学习。教师要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通过训练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开阔其解题的思路,逐渐缩小其和第一层次学生的差距。对于第三层次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训练。但在此之前先要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让他们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要鼓励第三层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对他们提出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初步获得成就感,然后帮助他们进行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三、初中数学分层辅导的实践应用

(一)实施辅导时对学生进行分层,做到公平、合理

分层辅导教学对学生的分层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为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初步的划分,要保证划分的公平和合理。成绩的划分方法是对全部学生统一进行满分为100分的数学测试,80~100分的学生为第一层,60~80分的为第二层,60分以下的为第三层,这是对学生的初步划分。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深入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发展潜力等适时地进行层次调整,做到优势互补,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二)数学教学辅导时设计分层问题,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1.重视提问策略,对问题进行分层。在教学设计时,要将数学教材作为依据,对教学提问进行划分。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层次分为三层,要让数学能力强、能力中等、能力弱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在课堂当中进行交流时,教师也要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侧重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交流方式。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而言,交流时的侧重点就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从中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侧重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扎实牢固,在基础知识牢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侧重点就是基础知识巩固,教师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要确保他们可以学会当堂课的基础知识。2.重视检验学习效果,对练习题和作业布置进行分层。为了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课后学习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给中等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习题,使其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给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对能力强的和中等的学生继续加大难度,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根据其学习情况做调整。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辅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分层辅导教学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隐蔽性和反馈性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美荣.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9):313-314.

[2]赵广华.实施分层教学追求高效课堂[J].山东教育,2011(11):24-25.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7

关键词:中学数学;微课;翻转课堂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它是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因为各个地区不同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的应用实践研究方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不断的推广和发展,特别是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概念理解、例题解析等方面已逐渐凸显出优势。因此,微课也逐渐成为一种被大家所认可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统筹规划学习任务的优秀平台。

一、数学学科特性

数学需要清晰的逻辑性,数学课堂具有统一连贯性,需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规划好时间,逻辑清晰地完成数学求解过程的推理运算。在这一时间内,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教师的讲解过程,其间学生一个小小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理解不了教师的讲解过程。这也是数学微课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微课的特殊性。

二、微课的优势和趋势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课后辅导这两部分,总会占去很大一部分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对于课前辅导,由于无法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部分学生会流于形式,甚至直接跳过而不去完成,如果放在课堂,却又苦于时间不足。至于课后辅导,更是由于课时原因,常常让老师也感到无可奈何,相互争抢学生时间。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总会有一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后进生跟不上,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却无法同时顾及到这么多的方面,但通过“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网络共享微课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在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路的普及下,学生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下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择微课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发挥网络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学习、辅导、和复习条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中学数学课的微课化过程

(一)微课应用的前期准备

1.微课对学生的要求

微课是均衡学生成绩的“家庭教师”。数学课程理论多于实践,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果也常常是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了。特别是后进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完全理解掌握,数学成绩不理想,有些甚至会对数学的学习形成畏惧感,一提到数学就有“数学很难”的想法,而我们正常的教学又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容易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减少,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微课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利用时间就能完成追赶学习成绩的渠道,“笨鸟”不管先飞还是后飞,只有投入相应的时间,就能跟上学习的进度。这需要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做针对性的强化。

2.微课对校方的要求

(1)学校的硬件配置。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接轨融合虽然已经大范围普及,但有些学校的硬件配置并没有达到普及微课教学的要求。学校利用微课教学,需要一系列的教学部门的协同,学校要设立微课的下载平台,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做好日常维护,让使用者随时随地就能下载学校的微课内容。(2)教师的知识储备。微课教学也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普适性教学方式,目前有很多教师对微课还不是太了解,不会制作微课并且不会应用在教学过程。同时,微课的制作过于耗费时间、精力,这使得本身工作量就比较大、时间比较紧的教师很难自主去通过制作微课,将微课教学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要付出时间精力来了解学习,但一旦掌握将是教学巨大的助力,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节约自己的时间。学校也可以成立微课制作组,培养专业的教师来完成这一工作。而对没有条件依靠自身完成微课制作的学校,可先利用其他学校的数学微课资源进行教学。

(二)中学数学微课的内容

1.应用于概念讲解

研究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讲解新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典型例题等,可以从微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前导入、新课讲解、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探索。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真正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顺利。初中生受到知识储备的限制,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掌握概念比较困难。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将其直观地表述出来。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并且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公式,就需要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翻译得通俗易懂,利用引申、类比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搭建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运用微课,就是完成这种转换的方式之一。教师要提前制作好相应的微课,使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图片描述这些概念,然后将微课上传到网络和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直接利用QQ、微信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学生对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在家观看,利用微课进行课后温习,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例如,在讲授“二次根式”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书本中关于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形如√a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0)”,学生很难在这一句话中理解什么是二次根式。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微课,将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利用故事和幽默便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观看微课时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地描述二次根式的特征,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在3~5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概念的讲解,将公式的运用和实践分别制作成微课内容。每个数学教学的微课最好不超过10分钟,让学生在观看单一的微课教学内容时,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并且,在线视频模式,这是学生平时休闲娱乐方式的一种,利用学生娱乐的工具辅助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增高,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用于疑难解答

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把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用微课的形式设计出来,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帮助学生对数学重点、难点的理解,使学生将现有知识纳入已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教学内容,不但节约时间,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典型习题的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典型习题的精髓,触类旁通,学会所有相关习题的解法。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找到或者自己去创设一些典型的例题,在解答该例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解析一道例题,却相当于分解了这一类型的习题。讲授典型例题是非常适合使用微课视频的,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己总结习题的特点。例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这一类型的习题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从最基础的证明做起,在微课中展现这样三个条件:一个等腰三角形、一组平行线、一条角平分线,只要满足其中的两个条件,就能够将另外一个条件作为结论。这个例题的典型特征就是条件简单、图形直观,学生很容易作出证明。但是如果同时出现几个三角形,或者是与圆和弧线等互相交叉的复杂图形时,学生可能就会理不清关系。而将这三个条件放在复杂的图形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观看一遍微课,使大家回忆起该种习题的证明方法,学生明白无论图形中有多少线段,只有具备其中两个基本条件,就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学生在遇到该种习题以后就会首先想到这三个条件,不会再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并且,这是在学生遇到问题回看微课的方式,产生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

3.应用于复习指导

研究微课在课外作业辅导、典型例题解析、知识补充提高等方面的应用。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能够巩固近期学习到的知识,强化知识内容,尤其是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能够温习课堂中学习到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践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对学生的复习指导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课堂中的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做到亲自指导每位学生,再加上学生的基础有所差异,又为复习指导增加了难度。将微课用于复习指导中就能缓解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基础在微课内插入适合的指导习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在家即可学习。逐渐用微课代替家庭作业。让学生从传统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利用新技术形式达成教学效果的反馈。在微课中间和末尾设置习题,学生可在线作答,结果直接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可监督每个学生对教学的理解程度,并且,自动完成批改过程,不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学科特点的阐述以及微课翻转课堂在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如何推进二者紧密结合作了相关分析,以期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逐渐让学生和教师适应并接受微课,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尚玉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案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0.

[2]黄磊,谭义,蔡烛.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17(6):1.

[3]王馨.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以微课“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为例[J].新课程(下),2017(5):28.

[4]刘顺强.微课在对口单招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8):20.

中学课堂辅导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引,缺少了核心素养,改革就没有了灵魂。[1]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以传递—接受式教学为主,难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变革传统教学实践,建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的自学辅导模式就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理念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知识主导型教学,强调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相关知识的识记与掌握,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对教材文本内容的背诵、记忆和再现,师生之间关于课文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在传递—接受式教学中最终学到的仅是缺乏生机的知识符号,对于知识的内在价值却不甚了解。同时,学生在听、说、读、写技能的运用方面也往往体现为简单地照搬套用,难以做到创新发展和变通运用,譬如写作风格的千篇一律和写作内容的空洞无物。由此不难得出,小学语文传递—接受式教学只能实现学生浅层认知的发展,却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成长,在学生的思想熏陶、情感陶冶、价值观塑造、人格提升和社会性品质培养等方面也多有不足,这就决定了其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存在着天然不足。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既有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能够为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构建提供经验参照,较具代表性的有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等。归纳总结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共同的行动趋势或价值选择:第一,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时空。第二,主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依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把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指导与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全面而深度地理解学习内容,实现对教材内容从符号表征到形成逻辑乃至价值意蕴的深刻体认,进而架构立体多维的知识体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通过对小学语文传递—接受式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不足的理性审视,参考和借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经验,本文尝试建构一种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是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学辅导式教学,实现从知识授受中心向学生发展中心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实践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统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践,关注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教导作用,且对教师教导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调整,将其从课堂的本体、目的调整为促进学生能动、自主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或手段。[2]由此,课堂教学就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教学的有机融合。其中,学生的学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的教则处于学生学的辅助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学并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着力于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课前:学生个体预习与教师导学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形式上表现为预习,预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及其他相关材料。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在“是什么”的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应掌握的技能。同时,学生能够初步判断通过自学可以自行掌握哪些内容,而自己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以及未能理解课文内容的原因,等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课堂学习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增强学习效果。鉴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为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目标导学、方法导学、资源导学和习题导学。目标导学是指教师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预习的针对性。方法导学是指教师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避免学生的盲目预习。资源导学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譬如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习题导学是指教师给学生设置若干关于教材内容的习题,让学生能够自评预习效果,了解预习得失,并在此基础上自主修正与调整预习内容和过程,提高预习效率。通过有教师辅导的自主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学习责任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等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

课堂上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来协同解决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对于课文内容的自我理解。这种学习形式的确定源自教师对学生生活经验、思维发展和认知结构等存在局限性的认识把握。第一,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是发展中的学习主体。这种发展特性决定了学生通过预习很难全面、系统而有深度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甚至有可能产生片面或错误的认知。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经验背景、知识体系、思维发展程度不一,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课堂上学生之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交流互动就会引发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从而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发展特性要求教师在课中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到以问题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方法为指引。教师要在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辅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围绕预习中的疑难困惑、创新见解以及重难点问题等开展组内互学活动和组间共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指导,一方面可保障学生学习的秩序井然,另一方面能确保小组互学和组间共学的方向正确,从而减少和避免虚假合作和表面合作现象的发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理解精神、宽容意识、同情心等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课后: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导学

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体现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反思总结和改进完善。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自我评价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后的自我评价往往欠缺或者流于形式,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是不利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学习特长和不足,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加上教学时间、班级规模、学习内隐性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只能从整体上进行大概的评价,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难以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由于小学生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自我评价能力不足,因此,在课后自我评价目标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方面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后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当前学习的总结,也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具体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反思自己的所得所失,不仅从“是什么”的层面来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是尚未掌握的,还要从“为什么”的视角去思考自己是如何学会了这些内容,而为何没有学会那些内容,并从“怎么办”的角度去探究修正和改进自己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评价目标的过程,亦是教会学生评价方法的过程,因为评价目标的实现过程即是评价方法的运用和体现过程。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自我评价实践,其反思总结能力、学习责任意识、学习规划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的自学辅导模式在改变传统教学时序和流程的同时,也规避了先教后学潜在的诸多弊端。这一模式不仅承认和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彰显了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动自主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而且注重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从而确保学生学习的规范有序,最终让学生在深度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极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面向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不难得出,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构建的旨归在于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自学辅导模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意味着极大的挑战,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在培育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导向的当下,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业已成为共识。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的协同联动,任何一方的欠缺都会掣肘其实践功效,进而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模式的构建背景和缘由形成明晰的理论认知,在实践中将其逐步落实并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