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调查范例

中学教育调查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1

音乐课程一直都是作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的,它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以及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上都有很大作用。此外,音乐课还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锻造方面也能起到推动作用,但尽管如此,目前为止教育界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始终停留在表面的阶段,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影响,还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中小学;现状

多年来,音乐虽然始终贯彻于学生的学习阶段,但是教育界对其的重视程度依然没有进展,几乎是把音乐课程当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相应认真对待的态度,而老师们也没有将音乐课程和其他教学课程放在一个等量齐观的位置进行教学,实际上这是教育界的滞后表现,不仅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育体系来说,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赣州市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国内外音乐教育现状对比

在和我国对音乐方面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相比,国外显然一直都处于比较领先的状态,不管是研究还是已经取得的成果,国外在对学生早期阶段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及音乐能力的培养始终优于我国,音乐教育在国外被看做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利器,不仅能够有助于他们情商的培养,在个人品质和文化环境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在当时,我国只是把音乐看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业,并不存在陶冶情操、提高情商等方面的认知意识,这就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和国外的音乐差距始终没办法被补齐。美国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提出音乐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是比语言对话还要真实的存在的想法;而英国则是明确的将音乐鉴赏、表演和作曲列为中小学生音乐能力的考察要求,因为相比之下,国外始终都是把除了学习能力以外的一切能力看做是衡量学生素质和基本品质的一个标尺,从中不难看出,音乐所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

二、赣州市中学音乐教育的调查现状与分析

1.赣州市中学音乐教育背景。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教育界就已经明确提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的教育方针,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上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而美育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和其他三者并驾齐驱的,该教育方针的存在,不仅给音乐的重要程度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样也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层面取得了不断进展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在齐头并进,而音乐课程和之前相比,被忽视的程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到九十年代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方面已经基本步入小康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精神层面的锻造上,而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我国中小学教育学科在关于音乐研究上不断进行各类深入探讨和交流,每年关于音乐研究的更是达到了数以百计的程度。作为国家大力推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先行者,多年来教育领域上成绩斐然,然而尽管如此,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相对来说就显得相对不容乐观,这实际上也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缩影所在,虽然我国已经在音乐教育方面相较之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这就导致了音乐教育处在一个尴尬而又不受重视的地位,如何尽快改善这种局面,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

2.赣州市音乐教育的开课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赣州市的音乐开课情况良好,每班每周都能保证拥有一节音乐课的时间,这是一不错的现象,然而仔细调查就会发现,虽然在开设课程的设置上没有明显的问题,但是音乐课程却时常出现被其他主课比如语文、数学和英语占用的情况,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班的竞争压力比较大,此外,又存在毕业班的升学压力的影响,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应试教育中对主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音乐教育,这也是为什么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的关键所在。

3.赣州市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

目前为止,赣州市在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程度方面依然和国家所做的硬性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一些重点学校在音乐设备的配备方面比起普通中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但是从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他们的使用率并不高,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大型演出和重要赛事上以及给音乐特长生使用,在平常上音乐课期间,教师一般都是以口头作为宣讲的方式,没有进行其他乐器的辅助教学,而从普通中学中的调查研究情况显示的结果来看,他们甚至连专业的教师都没有配备好,这些现象不得不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大大了打了个折扣,同时也对整个教学进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关于改善赣州市中学音乐教育对策

1.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目前存在的状况来看,首先应该提高公众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同时,还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整个教育界最基础的存在,必须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和关注,除此之外,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最关键的阶段,在此期间音乐的存在能更好的将学生的品质和能力进行好的锻造和培养。

2.加大赣州市音乐设备的投入。

之前所说的赣州市存在音乐设备硬性条件不足的现象,其实这是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缩影,加大音乐设备的硬件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对教学进度也能起到好的推动作用。

3.提高赣州市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导致赣州市在音乐教育的传承方面和其他学校相比处于明显的下风,因此,注重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水平,对于音乐教师资源潜力的开发以及后期师生之间关于音乐方面的互动也有很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的初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为止在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我国和国外相比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同时赣州市又作为相对偏远的城市,在音乐师资和资源配置方面也稍显不足,但只要继续全力构建一个音乐和学科共举的局面,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进步。

作者:陈和林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段继海.从中师教学新课导入浅谈教学素质教育[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2-43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2

体育课是每所学校不可或缺成分之一,也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发展体育教育的关键部分。学生体质的好坏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同时,体育教学作为身体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尤其在下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对我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质的调查和研究,深入其存在的问题关键,寻找影响体质下降的各种因素,为我校培养体育人才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2.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教师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人员现状简视。

对通过调查显示:年轻教师咱主要部分,而且男轻的年教师偏高,原因是因为学校在招聘是对男女教师有偏见所致。影响体育教师职称的原因:一是体育教师在社会地位,身份,在他人眼里很低微,二是社会和有管部门的不重视。三是体育教师相年龄偏小,没有教学经验。

(2)校方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关注。

通过走访了解到,学校领导把学生学习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严重的阻碍了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在部分领导心目中,只有语、数、外、物、理、化等应试科目是重要的,而体育课在不影响应试科目的前提下,只当成是一种调节学生学习紧张的娱乐学科,还有每年教育主管部门下拨的教学经费也多用于应试科目当中,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无法从教学经费中得到保障,再加上体育课活动规模较大,使得大部分体育项目无从建起。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上级领导监督不到位及学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的高度不重视,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体育设施、器材占到了学校经费的一部分,就将可有可无的体育设施、器材置之度外,重视程度不高,使教师们严抓应试教育,体育课常有被占用的情况较多,体育教师也很无奈,关于体育方面的宣传不到位,使大部分中学生安全成了体育课中最头疼的问题,现在的家长多数没意识到体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体育课上有所磕伤,擦伤就过于心疼孩子,也对体育老师的体育课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村中学安排了体育课外活动,也不一定按计划实施,其他学校每周组织学生参加一节或者两节的体育课外活动,造成这种原因的是;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兼职体育教师的不专业。其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虽然课程表上有课外活动,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检查。

(3)农村中学对国家新颁发的新课标实施情况的与分析。

体育新课标是体育教学的总体方向,从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以些现象,完全按体育新课标的学校占5%,有95%的学校没有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90%的体育领导对该文件一点不了解,还有,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组织比较松懈,放羊式教学占95%,上课是做完准备活动就解散了,没有教材的传授内容。5%是做完准备活动后就直接休息学生们自由活动,很少认真的进行辅导,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到达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首先当地课程与农村课程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行政不能监察不到位,学校领导对新课标认识不足,其次,学校展业体育体育老师不足,最后,学校资金的不充足,所以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教案是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根本,教案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在所调查的10所农村中学中显示;少数体育教师还是有教案准备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校体育领导老师及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计划和课时教案的忽略,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师对写教案的事情不上心,还有的学校对体育教案的编写非常松弛,使得体育教师在写教案方面比较散漫。

(4)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

通过调查显示;体育老师选择项目最多的是第一篮球、第二乒乓球、第三田径、第四羽毛球。原因是这几项体育项目比较好教,便于组织,学生的喜爱程度也较高。这些都是体育教师最常教的内容,从这些上课内容可以发现即使上课内容是篮球和乒乓球也只是体育教师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模式,并不是专业的教学,对于所调查的羽毛球和田径也只是给学生借一些器材让学生们自由活动而已,其他的体育项目由于受各种原因限制所以开展的比较少。由于农村中学体育设施不够好,对于篮、乒、羽、等项目由于受场地和器材等限制,舞蹈和其他运动项目虽然对各种体育设备求不高,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高一些,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大夺舍都是非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开展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些情况上级领导应该加以重视起来。

3.体育教学改善与改进建议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广为接受的共识之一。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思考信息基础设施、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各类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诸多要素。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契合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一国际共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标准》的认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与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研究开展的主要目的。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参照教育部的《标准》,本研究关于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的调查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4)学校的教学资源分布情况,共25题。经过用SPSS21.0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值为0.888,量表信度很好(超过0.7才行)。在2017年8月份,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语数外、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美术音乐)、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共发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是92%,有效126份,有效率为84%。调查对象的情况如下:中学老师59人,占46.8%,小学老师67人,占53.2%;男老师54人,女老师72人;教龄为0-3年有38人,4-10年的有16人,11-20年的有32人,20年以上的有40;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以上10人,本科82人,大专32人,学位进修中1人;学科情况为语数外教师49人,文科(政治历史地理)28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26人,艺术(美术音乐)15人,体育、管理人员和其他8人。

三、调查内容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的现状。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意识,才会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教育技术。通过调查发现,有60.3%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有帮助,但是帮助不大,36.5%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有重要帮助,还有3.2%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没有帮助。87.3%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也有12.7%的中小学老师认为教育技术不是好的教学手段。虽然大部分的中小学老师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育教学,但是总体来说教师教育技术意识水平不高。教师的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由于中小学教师的意识不高,导致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33.3%的中小学老师不常运用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技术的只有66.7%的中小学老师经常运用教育技术。对于这个结果,笔者觉得主要是教育技术的资源比较少,而且分配不均,致使有1/3的教师不经常使用电脑。(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现状。根据《标准》,“知识与技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有关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设计方法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使用的技能、信息检索和加工的技能。中小学教师关于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是:不了解的占4.8%,初步了解的占55.6%,较好掌握的是31.7,完全掌握的是7.9%。教学设计方法的知识相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略好,不了解的为0%,初步了解的为47.6%,较好掌握的占42.9%,完全掌握占9.5%。这说明广大的教师对教育技术还是有所了解和接触的,整体情况良好。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不了解的占1.6%,初步掌握是20.6%,较好掌握是65.1%,完全掌握的是12.7%,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掌握的占到了98.4%,这也是得益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对于信息检索和加工利用不了解的占12.7%,初步掌握是46.0%,较好掌握是36.5%,完全掌握的是4.8%。(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的现状。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的调查设计了9道题目,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技术运用水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基本能够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但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水平不高,只有不到20%的教师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效果一般。因此,教育技术培训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对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对教学活动的掌控力。(四)教学资源调查。关于教师是否安装计算机这个问题,有7.9%的教师没有安装,有23.8%的教师已经安装,但不经常使用,还有68.3%已经安装,经常使用。对于可否连入互联网,有4.7%不能连入,有17.5%能连入,但需要申请,大部分的教师能连入,无需任何限制,占77.8%。第三题是使用计算机是否需要申请,只有4.8%的需要申请,95.2%的教师是不需要申请的。第四题是是否拥有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只占4.8%,有,但是资源很少,使用不便占了49.2%,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占46.0%。从上述可知,中小学的硬件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并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信息化资源建设较城市还很落后,这些都不利于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和培训的顺利开展。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欠缺和信息能力储备不足。在对教育技术知识的认识上,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很模糊,对其真正的价值不甚了解,长久以来,国家和学校都在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但是收效甚微,总体来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进课堂,几乎没有涉及,而且不管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在思想上,一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的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并产生了学习掌握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众多的中小学中,由于教育的教育背景和再学习的能力问题,接触的资源有限,导致很多老师虽然有想法去学习,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教师信息应用能力贫乏。信息技术进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二)建议。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改善教师教育技术不高的现状。第一,制定层次分明的培养机制,教师队伍教育技术能力层次不齐,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从对象上看,应形成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以确保适应每一个教师的增长需求。从培养时期看,培训要有阶段性,要形成系统性、多层次与进阶分明的培养体系,为教师信息能力增长提供健全的培训。此外,基于生态位原理,要实现自我竞争力的增长,中小学教师要明晰自身定位,找准生态位实现错位发展,发展自身特色,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第二,优化培训途径和制度环境,纵观中小学师资队伍培训,形式和渠道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多数教师的现实需求。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平等性和随时性等特征展现出强大的媒介优势,补足了线下培训的缺点。除了培训途径外,营造有利于培训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也是提升培训效益的关键手段。制度环境强调组织行为的合法性和效率机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内容设计和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这两个关键点。第三,健全培训运行的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照常运行,需要健全配套的保障体系。一是培训资金上的支持,为了增强师资教学技术能力增长,设立专项资金以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落实与培训相配的评价制度。为了评估培训达到应有的期望,应对受培训教师进行多主体参与的培训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不仅是为了制约教师违规行为,也起到了激励教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亭.辽源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郑燕林,李卢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4

一、关于语文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来说,保持一种谦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是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文学素养的基本条件。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语文学习,端正语文学习的心态,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优秀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二十道题目,其中有8道题目是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查。为了真正贯彻新课改中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科学有效地总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学方法,探究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是为了实现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性,带动各个学科实现综合教育共同发展,所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偏好、外界压力、学生情感等)中,对学生课堂学习影响最大的前三种因素分别是学习爱好、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主动性,三种因素相加超过了总数的半数以上。通过该项调查表明,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被主动学习知识,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程度不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案准备不充分,课件制作粗糙,也是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有大约60%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整体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来自外界的压力也是制约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来自家长的殷切期望和老师的谆谆教导,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高考的恐慌与迷茫,在压力之下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和考试产生了抵触心理,而且年级越高,压力也就越大,越接近高考,学生越显得浮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现阶段制约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个别同学有抵触心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化、科学化和人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师、教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前提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意识。

二、教学设计中体现优化学习方法和高效学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的小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联。其中在针对高一学生的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被动”。在高三的调查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也认为“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围绕高考内容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手法、习惯,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最优化教育,运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其基本前提。此外,在语文课堂上,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为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职欲望,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者才能积极地认真地参与,比如及时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记录,及时反思等,这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参与,一定能够保证个体所学效益的提高。无数个个体都能够达成这一目的,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教学设计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既要考虑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其实效性。科学、有序、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是遵循《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具体的学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制订的,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从理论来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渐进性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形式灵活多样;螺旋式上升原则———前后勾连,铺垫迁移,生成提高;生成性原则———迁移所学,解决新学,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前者或所学的自然生成;灵活性原则———灵活地应用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尊重但不恪守,大胆创新但不失科学原则,一切视具体学情而定。

四、总结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对策

1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1.1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观性

笔者在分析了对于江苏中小学有关教育科研管理状况的问卷后得知,当前中小学内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观性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江苏多数中小学实施教育科研管理的最直接原因是应付领导的日常检查,而非为了整个学校与学生的健康成长,重形式过于真实目的。总的来说在中小学内施展教育方面的科技研究能够很好地强化老师团队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授课的效果,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1.2教育科研团队缺乏必要的技能与素养

据调查剖析得知江苏中小学内尽管有着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团队,但是其技能与素养程度在总体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据统计江苏中小学内有68.9%的老师未把握住大量有用且可行的科技研究手段,更多采取的依旧是最原始的行为、事例探究等方式,而且对于结果剖析上未做到定性与定量的合理结合。部分老师欠缺准确剖析问题的技能,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方式不懂得如何运用等。此外很多中小学老师尤其是科技研究方面的监管者对于教育科研管理有着一种想做却无法做的感受,缺乏大量必需的科研管理理论常识,即便他们有着足够的授课经验,对于教育科研的管理少了体系化的理论培训也是没有任何用途的。故说当前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团队缺乏必要的技能与素养。

1.3教育科研管理的经费不足且来源单一

据问卷统计江苏省有着60.4%的中小学欠缺教育科技研究管理的经费,9.9%的中小学可以说完全无教育科研经费,29.7%的中小学没有出现教育科研费用的问题。此处未出现教育科研管理费用问题的中小学多位于市区位置,也仅有少数的学校是这样。绝大多数中小学在教育科研管理上是缺乏一定的经济资金的。通常情况下地区有关的教育机构会给予当地中小学一定的教育科研管理津贴,这是当前中小学施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随着教育科研事项的逐步拓展,所需的金额数量越来越多,仅靠教育机构的投入费用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受到教育科研费用与来源路径缺乏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有关教育工作者的科研主动性,不利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顺利开展。

2改进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的对策分析

2.1培养更多人的教育科研管理认识

针对当前江苏中小学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观性现状,可通过培养中小学内更多人的教育科研管理认识来处理该问题,使他们明白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作为学校加入到科技研发团队的校长或是老师,都需担负起应尽的职责。总之就是努力强化更多科研人员的管理意念与常识,适当提升其专业技能,鼓励他们尽到自己的全部职责,不再只重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科研真实的涵义。此外学校自身还可采取些措施激发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参与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遵循科研管理的本质内涵更好地尽到本身的职责。

2.2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团队的技能与素养

针对当前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团队缺乏必要的技能与素养这一现状,可采取措施大力强化对于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育训练力度,努力提升中小学内加入教育科研管理团队的技能与素养。首先江苏省教育科技研讨机构需拟制出对教育科研监管团队实施训练的筹划,增强对训练营地的构建,研发训练资源,努力施展出多种教育团队的功能。其次江苏省可组织介于本省内中小学优秀教育科研管理人员评比大赛,将选出的不同学校内的优秀人员联合到一起,构建教育科研管理训练班,使参与人员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养,为本校的科研管理做贡献。最后中小学内部也需重视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育,可聘请科研专家到校内,特地为教育科研管理团队进行培训,可在聘请专家前,确定教育科研管理团队所具备的不足与欠缺之处,令培训更有针对性与高效率。

2.3扩充教育科研费用的投入与途径来源

基于江苏中小学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费用及来源的现状,最有效的策略是及时扩充教育科研费用的投入与途径来源。当地教育机构可适时调整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投入金额,依所需适度给予扩充。中小学内部可设立基金会,会中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像社会募捐、企业扶持、政府津贴等,专门筹集为教育科研贡献的金额,以便在需要时供应一定的帮助为科研管理。

3结语

通过深入调查剖析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缺陷,可经过培养更多人的教育科研管理认识;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团队的技能与素养与扩充教育科研费用的投入与途径来源等策略来改进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当前的状况问题,更好地促使中小学教育科技研究管理事项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梁建华.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管理,2015(01):73~74.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6

1.教学理念上有偏差。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一切都是为了中考。在日常教学中实验教学只是以理论讲解的形式开展,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牢记实验现象和中考常考的实验内容,这些不做或少做实验的做法,直接弱化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根本不符合新课改要求。

2.实验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由于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学历偏低,素养较差,加上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力不足,在实验教学设计方面不愿意下工夫,这样就只能沿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教师没有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而且教师更多时候是采用一手包办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模式老化。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模式老化,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要对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不能把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明列出来,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能力的空间。但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却忽略了这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将实验流程一一讲述清楚,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步骤去操作就可以,这样根本无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新课改标准相背离。

4.教学效果不落实。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练习的图形较多,编排较为困难,解答难度较大,教师讲解时也较为费时、费力,所以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就忽略了对实验练习选编的数量,这样学生就只能熟练背诵实验理论知识,导致解答练习时能力不足,尤其是练习变更形式后,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通过近些年的中考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实验试题难度并不大,但是学生成绩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平时教学时对实验练习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

二、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要摒弃成绩第一的传统观念,要明确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要领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真谛,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要敢于创新,积极投入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要大胆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要加强学生学习观念的培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要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教师要加强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要为学生创造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要明确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悟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自己的感性经验,这将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此外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理论知识,然后加以实践。

3.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简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4.提倡自制教学工具。

在新课标要求中指出:“要尽量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实验,要就地取材,随时随地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要鼓励教师积极发明、创造,学校要对教师的作品进行定期评比,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在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在没有真空铃实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保温瓶做实验,将音乐芯片开关打开,音乐声响起,然后拿起放入空的暖水瓶中,塞紧瓶塞,乐音消失.实验设计用极易寻找的暖水瓶克服了课堂上制造真空的难题,并且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效果不错,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5.增加教学评比机制,促进物理教学发展。

政府教育部门和初中学校要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建立健全物理实验课程评比机制,可以采取听课和讲座的方式,让每个教师都能引起重视,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学校还要为物理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可以建立校园网、学校论坛等,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意见,从而加以改进,促进物理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因素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近年来,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多,竞争激烈,社会对学历水平要求逐步提高。但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面临着学历低、职业技能水平较差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该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就业状况,找出影响就业状况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1.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从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结构、薪资水平和就业满意度等维度,编制了“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其中就业结构包括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技能水平、行业分布和区域流向等。就业满意度包括对工作环境、单位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年终福利等方面的满意度。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328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各地区工作的2013-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且他们均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统计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8份,回收率为97%,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314份,显示就业率为98%。其中,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为283名(即以下所说的“总人数”)。这说明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且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多。从劳动关系方面来看,具有事业编制、长期聘用和临时聘用的人数分别为75人、59人、13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6.5%、20.8%、47.8%。这说明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以临时聘用为主,其次为长期聘用和事业编制关系。(2)毕业生的就业结构。1)从毕业生性别方面来看,女生人数为254人,男生人数为29人。数据显示,男生就业时间早于女生,且就业率高于女生。2)从毕业生生源地来看,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人数分别为254人、9人、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89.8%、3.2%和2.8%。除此之外,有12人来自内蒙古以外的其他省市。3)从毕业生技能水平来看,在毕业生不同种类的技能资格证书中普通话水平证书对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被调查的283名毕业生中,56.5%的毕业生普通话等级是二级乙等,二级甲等和三级甲等分别为41.7%和1.8%。可见,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总体有待提高。4)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在98%的就业率中,有283人就业于学前教育相关行业。其中就业于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为55.5%,就业于民办幼儿园的比例为39.9%,就业于公办和民办早教机构的比例为4.6%。这说明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公办幼儿园,其次为民办幼儿园,而就业于公办和民办早教机构的人数最少。5)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来看,毕业生选择在内蒙古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就业的分别占37%、34%、29%。在生源地与就业区域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内蒙古西部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于内蒙古中部、东部的比例分别占33.6%、25.1%,这说明西部生源地学生流向中部和东部区域就业。6)从毕业生就业地分布状况来看,毕业生就业于镇、城市、农村的比例分别为50.2%、39.2%、10.6%。这说明毕业生以在城镇就业为主,就业于农村地区的人数较少。(3)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的月薪在2000元~3000元和1000元~2000元这两个区间最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5.9%、36%,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占71.9%。其中,57.2%的人数未缴纳任何种类的保险,缴纳“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5%和7.8%。这说明毕业生薪资水平主要集中于2000元左右,且保险缴纳状况堪忧。(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发现,毕业生对工作环境、企事业单位文化持基本满意态度的比例分别占40.6%、31.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占6.7%、2.1%。毕业生对薪资待遇持基本满意态度的比例为37.8%,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占18.7%、4.2%。毕业生对工作单位发展前景持基本满意态度的比例为41%,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分别占8.5%、4.2%。这说明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各维度多持基本满意的态度。毕业生对学校传授的知识与社会实践方面的评价情况显示,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比例为50.2%,认为“学校知识单一”的比例为38.5%,认为“学校知识陈旧落后”和“学校知识过于先进”的比例分别为3.5%、7.8%。这说明一半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离,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单一化。

2.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讨论

(1)就业市场因素。1)教师缺口因素。学前教育行业教师缺口较大,男教师缺口尤为突出。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选择用临时聘用或长期聘用的方式,填补教师缺口。2)就业区域流向因素。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主要来自内蒙古西部,而内蒙古西部生源地学生多流向中部和东部地区就业。这说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缺口较大,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就业市场的变化,影响了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向。3)招考条件因素。近些年,学前教育教师招考条件中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多数从中专学历提升至大专学历,部分中专毕业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幼师招聘考试,这限定了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2)职业性别认知因素。在职业选择上,女生人数远高于男生,这与社会、个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性别认识有密切关联。社会上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性别定位是女教师,认为女教师的性别优势使得其在照看幼儿时具有先天禀赋,如温柔善良、富有耐心等,而男教师则往往缺乏这些禀赋。(3)幼儿园资金来源因素。用人单位薪水偏低,尤其是保险缴纳情况较差,这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学前教育资金来源单一有关。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有限的财政拨款导致部分临时聘用或长期聘用的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工资水平主要维持在2000元左右,毕业生对自身的薪资水平多持基本满意的态度。幼儿园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缺少第三方机构或非营利性组织资金方面的扶持,资金来源较为单一。(4)学校课程设置因素。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毕业生最不满意的是部分专业课的课时太少,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法课程教学时间仅为一学期或半学期,且实践活动机会不多,这容易导致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同时,2013-2017届中专毕业生在学校求学期间未学习过就业指导课程。数据显示,中专毕业生主要依赖于网络就业渠道,紧随其后的是实习就业。虽然毕业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但对就业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差,对就业市场缺乏深入了解。此外,学校组织校园招聘的年限较短,相关经验匮乏,因此毕业生选择以校园招聘为就业渠道的比例最低。(5)个人因素。在专业选择方面,部分学生盲目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对专业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访谈中,有毕业生说毕业才意识到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部分毕业生未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在职业规划方面,中专毕业生因年龄较小,在校期间心智未完全成熟,毕业求职意识模糊,在校期间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缺乏职业准备。在就业地选择方面,毕业生多选择就业于城镇,较少选择就业于农村地区。一方面,这与毕业生的个人喜好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园多集中于城镇有关。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主要来自内蒙古西部,这与学生选择就近入学有关,且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就近就业于西部地区。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且以长期聘用和临时聘用居多。2)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并且就业时间早于女生。3)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主要来自内蒙古西部,而内蒙古西部生源地学生多流向中部和东部地区就业。此外,毕业生多就业于城镇,较少选择农村地区。4)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公办幼儿园,其次为民办幼儿园,而选择就业于公办或民办早教机构的毕业生最少。5)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普通话水平以二级乙等为主,并且一半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离,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单一化。6)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各维度多持基本满意的态度。7)学前教育专业中专毕业生薪资水平主要集中于2000元左右,用人单位较少缴纳保险。8)影响学前教育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因素有就业市场因素、职业性别认知因素、学校课程设置因素、幼儿园资金来源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参考文献:

[1]张玉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J].职业教育,2016(04).

[2]张海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

[3]马庆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弟教育与职业[D].湘潭大学,2004.

中学教育调查范文8

1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如实反映我国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以期为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方向。我们期望通过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窥见数学教师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所真正期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研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心目中数学教师的理想形象。

2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考虑到研究的必要性,我们针对部分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下称本科生)、在职中学数学教师(下称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分别设计了三份问卷。这三份问卷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对本科生,我们侧重对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对数学教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所在院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数学教师,我们侧重被调查者的数学教学状况、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母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中学生,我们侧重于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被调查者眼中的数学老师等的调查。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试图通过他们所欣赏和喜爱的数学教师的品质中反映出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同时,我们在这里也同时考虑到三份问卷的关联性,即共同反映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也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关于样本的选取,我们综合考虑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211重点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惠州学院的部分2002级学生开展调查,一年后对西华师范大学2003级学生也进行了调查;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吉林省通化市以及贵州省贵阳市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开展调查;同时选取四川省南充市、贵州省贵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部分中学生开展调查(均为不记名调查)。针对本科生的调查于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对2002级、2003级的学生在各师范院校分别进行。针对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调查于2006年3月-2006年10月在各地分别展开。①同时,我们于2008年7月对参加调查的2002、2003级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回访。针对数学教师和中学生的访谈分别侧重于他们在数学教学或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本科生的访谈主要在于他们在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上的困惑与问题,同时包括让他们回答2-3个关于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小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总共发出本科生调查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18%;发出数学教师调查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44%;发出中学生调查问卷166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31%;总共参加访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的人数为39人。调查问卷总体回收率较高,调查数据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调查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由于问卷所涉及的问题选项都不是易于量化的,因此问卷设计为选择题的形式,部分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在统计分析时,我们主要采取计算百分比的方法。由于涉及问题较多,我们将对主要问题以及三份问卷具有较强关联性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下分4个方面分别阐述。

3.1关于被调查者对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看法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针对被调查者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本科生和中学教师关于“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等问题的回答(要求选择最匹配的选项)。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A.热爱数学教育事业B.喜欢数学并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C.只是愿意做老师,教什么无所谓D.一不小心,入错了行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没多少兴趣D.讨厌数学调查结果显示,本科4年级学生和在职数学教师关于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所作回答的各项百分比基本持平,但仍有一些相异之处。对问题1的A选项“热爱数学教育事业”,数学教师(45.6%)比本科生(52.8%)低近7%,是否暗示出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热情反而有所减退呢?同样,对于问题2的C选项“对数学教学(学习)‘没多少兴趣’”,数学教师(11.4%)比本科生(6.5%)高出近5%,这也是否同样意味着随着数学教学的经历反而消减了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呢?当然,这两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值得思考的一个研究取向是纵向研究数学教师的教龄和对数学教学的热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析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我们在让中学生对上述问题2(你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吗?)作答时,同时让他们回答问题3。问题3:你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是()A.没有困难B.有一定困难C.困难很多D.难以补救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发现,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要受数学教师和数学考试的影响,如果数学考试屡遭失败,他们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同时对比本科生(33.0%+57.2%)②和中学生(36.2%+39.2%)对问题2的回答显示出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于中学生,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本科生毕竟是从中学生中择优录取的并且已接受3-4年的大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显示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文献[1]中的数据基本吻合。

3.2关于被调查的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

关于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问题供被调查者选择。问题4: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吗?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也不讨厌D.讨厌问题5: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A.很好B.一般C.较差D.很差问题6: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是()A.照顾全体学生B.因材施教C.总是讲得过快、很深、很难D.照本宣科问题7: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还需要加强下列哪些方面?A.课堂教学基本功B.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C.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D.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问题4、问题5的A、B两项百分比之和显示,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认可率在80%左右。问题6的C项所占百分比为31.5%,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人为加大了教学内容的速度和难度,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并产生厌学情绪。根据3.1中问题3的统计数据,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该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专门研究,笔者将另文阐述。同时,中学生对问题7的回答显示出,中学数学教师主要需要在“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41.5%)、“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28.5%)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p#分页标题#e#

3.3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看法

关于数学教师与本科生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认识和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问题8:你认为你能否胜任中学数学教学?A.完全能够胜任B.能较好胜任C.基本能胜任D.难以胜任问题9: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认为你目前非常欠缺的知识是哪些方面?(可多选)A.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B.教学基本功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C.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D.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E.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F.数学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问题10:你是否学习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A.已经系统学习过B.粗略地阅读过C.略有所知D.仅仅听老师(同事)提起过问题11: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是否经常阅读数学杂志,尤其是数学教育杂志?A.经常阅读B.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C.很少看专业杂志D.从不看专业杂志调查数据显示,对问题8的回答,约36%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有50.8%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但是仍有约1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超过70%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是本科生的2倍),有23.7%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有3.5%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考虑到此次调查并未涉及农村中学,3.5%的数字已经不小了,而且这是数学老师们自我评价的结果。与本科生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已经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但如何使本科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多选题问题9,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310项(累计),人均选择2.918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617项(累计),人均选择2.706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自身最欠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而且,数学教师(44.7%)认为自身欠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百分率比本科生(31.4%)高出约13%,这或许是因为数学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但同时这也说明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中新加入的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选修系列的部分知识不是很熟悉甚至陌生。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本科生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的选择上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约15%和18%,这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本科生出于求职的需要。问题10、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50%左右的本科生和超过90%数学教师学习过“课程标准”,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和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多。通过被调查者对问题11的作答,我们了解到,数学教师和本科生“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但同时也看出,约50%的数学教师和35%的本科生基本上不阅读专业期刊。

3.4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看法

问题12:你认为目前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学?(可多选)A.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B.初等数学研究C.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D.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E.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F.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实践能力G.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问题13: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感受是()A.效果很好B.有一定的效果C.效果一般,泛泛而谈D.效果很差,理论太抽象,缺乏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问题14: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或《数学学习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③A.很有必要B.应该作这方面的努力C.建议作为必修课D.没多大必要对于多选题问题12,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628项(累计),人均选择3.626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776项(累计),人均选择3.404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和“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这意味着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应该大力加强这两方面的教学。而且关于“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数学教师(71.9%)的选择率比本科生(56.3%)高出近15%,这说明数学教师更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而在图1中,有42.5%的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本科生的选择率超过了60%,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14%和17%左右。问题13、问题14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认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数学教师的反应更加强烈。同时,30%以上的本科生和数学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33.2%的本科生和39.0%的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应作为必修课开设。

4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