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管理范例

科技计划管理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1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监督;评估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计划项目,陆续颁布了很多与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文件,但是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运行的管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科技计划项目发展并不顺利,所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现状调整管理计划。

1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监督含义

监督一词在现代社会中是指人们按照一定规则参加社会活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行使监督职能也是如此。行使监督职能的目的在于帮助各位工作人员正常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项目完成质量与完成效率。科技监督是指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科技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管,根据监督方向不同,所需要监管的对象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以监督对象为切入点,工作大概包括科技人员、科技机构、科技部门等。以监督性质为切入点,监督与评估工作大概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项工作。以监督方法为切入点,工作内容可分为专项监督、日常监督等。以监督主体为切入点,监督与评估手段有政府监督、公众监督等。

2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监督要点

为了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监督工作的要点,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找到监督主体。即具备监督权力的部门,如科技部、科技管理单位、项目单位、第三方机构等。第二,找到监督客体。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需要完成的监督任务,如项目进度、资金问题、人员调动问题等。第三,制定监督计划。根据实际工作计划,制定监督内容,包括监督形式与监督手段。第四,明确监督目标。明确自身职责,找自己的工作方向。第五,明确监督手段。根据监督目标以及监督计划,选择最适合自己使用的监督方法。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监督工作时[1],最常使用的监督手段是同时开展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3监督与评估工作发展现状

我国十分重视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与评估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将项目资源与计划相结合,不断对现行的监督手段进行完善。自“八五”开始,我国政府部门为鼓励科技计划项目,颁布了很多相关法律。在“十五”期间,我国相关部门针对项目管理工作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范》。在制定项目监督与评估计划时,必须参考《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如果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行为[2],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关法律对工作人员进行处罚。目前,我国各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监督方案,同时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监督计划,有意识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对项目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项目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稳定运行。

4监督与评估运行机制

通过分析可知,科技项目监督与评估工作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4.1行政监控机制。通常情况下,省市级科技厅会选择此运行机制,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会根据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实际监控。比如:在进行资金监管工作时,监管小组会从科技项目组与财政部门中进行选拔。此监控机制的工作内容如下:在进行监督与评估工作时,以全面检查为主,对于非重点项目可以选择抽查方式。检点是项目研发进度与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还要对资金使用情况作出调查,确保资金的正常流转。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科技项目存在的缺陷,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4.2专家监管机制。通常情况下,此监管机制受行政部门管理,监管特点是根据科技计划管理方向[3],成立专家监管小组。在履行监管职能时,小组成员需要考虑相关部门制定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如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想要使用此运行机制,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行政部门、专家小组与管理中心三者之间的沟通,并制定合理的监管计划,让三者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状态,保证监管与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4.3专业机构监管机制。此监管机制是指科技单位委托专业机构完成监管工作。运用此监管机制的好处在于专业机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过硬,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为科技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监管意见。但是专业机构需要定期向科技单位管理人员汇报监管结果,以便于科技单位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项目发展进度。科技单位管理人员在选择专业监管机构时,需要以公平公正为前提,所选择的监管人员在履行监管职能时,必须以端正的态度完成监管任务。比如:运用科学的方法完成资金监管工作,通过合理的手段了解科技计划工作进度。科技单位管理人员应定期派遣员工对监管机构反馈的信息进行核实,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影响科技计划项目。

5监督与评估工作的内容

需要完成的监督与评估工作内容是由科技项目决定的。根据相关规定可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需要完成的监督与评估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根据科技项目实际情况完成各项工作,比如制定管理计划、核算经费、科技项目验收等。另一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监督与评估工作的实际情况反馈给科技单位管理人员,寻求科技单位管理人员的帮助,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去完成监督与评估工作,一切以科技项目实际情况为准,不得捏造虚假信息。

6监督与评估工作完善措施

6.1重视风险控制。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参考标准之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项目,鼓励科研人员加大科研力度,对科技项目的投入资金也呈现出上升趋势[4]。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近年来科技计划项目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但是由于科技计划项目非常复杂,不仅工作内容非常多,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问题从侧面提醒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重视风险控制工作。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在风险评估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工作人员缺少风险意识等。所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提前针对科研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出现风险后可能为科技项目带来的影响,然后制定出应急解决方案。还应定期展开培训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出现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监督与评估工作不受影响。

6.2完善管理计划。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正在使用的管理计划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工作流程过于复杂、环节过多无法掌握细节等,所以应对内部部门做好计划,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在保证各部门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提高151各部门间的配合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由于所增设部门的具体职责不同,所以实际管理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情况如下:战略部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在为战略部门制定管理计划时,要了解目前的科技发展方向,与“兄弟单位”形成合作。根据发展状态对战略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所接到的监督与评估报告调整现行的管理制度,提高监督与评估工作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部门:该部门工作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监督与评估工作的效率,所以工作人员要了解科技单位的人员分布情况,对人员进行合理调动,根据科技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提高科技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监督与评估部门:明确监督与评估工作对象、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方式,确保监督与评估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应定期向管理人员进行反馈,将实际监督结果告知管理人员。根据工作人员反馈的监督与评估报告来完成年度总结计划。

6.3提高执行力。工作人员在进行监督与评估工作时,通常没有提前对科技项目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对各部门的具体职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5],导致监督与评估工作进度不理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掌握的科技项目信息不全面。我国运行的监督与评估方式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应用。所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提高执行力,工作过程中应根据科技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成立监督与评估小组,定期检查监督与评估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比如开展自查、抽查等工作。运用合理的手段记录监督与评估工作过程,如录音、录像等方式。推行考核问责制度,使各位工作人员可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确保监督与评估工作计划得以落实。

6.4推行绩效评估法。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在开展监督与评估工作时可以推行绩效评估法。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发展时间比较短,工作人员可能没有认识到监督与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提供的监督与评估工作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监督与评估方法不合理等。为保证监督与评估工作质量,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使用绩效评估法,加快监督与评估工作进度。

6.5优化管理体系。在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存在一个相同特点,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使用的管理制度包含了各方面内容,如法律、资金、信息、风险等,具有专业的管理体系[6],可以为监督与评估工作提供最基础的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都是由其他部门转型而成的,但是在转型完成后,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案,缺乏专业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无法顺利开展监督与评估工作。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优化现行管理体系是重中之重,应调整现行的工作机制,从内部管理体系与外部管理体系两方面入手,具体如下:内部管理体系。使用分权管理法,分清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免某个部门因权利过大而出现监督与评估报告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外部管理体系。尽可能细化监督与评估工作的工作内容,将工作流程透明化,尽可能降低风险。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2

1德国科技计划体系

长期以来,德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重点科技领域的科技计划实现对科技的引领、指导与宏观管理;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通过资助科学家自由探索研究、特殊领域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及青年人才和团队建设来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社会形势,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第一个全国性、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高技术战略”,以此为抓手,聚焦尖端技术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以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确保在未来重要市场的领先地位。随着气候变化、人口结构转变、疾病传播、原材料紧缺等全球性挑战的日益严峻,联邦政府强调技术变革应为人类利益服务,在2010年将“高技术战略”的重点从原先的17个技术领域的开发调整为面向气候/能源、健康/营养、交通、安全和通信5大需求领域的创新。2014年,联邦政府再次调整“高技术战略”,使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并将创新范围扩展到社会创新。目前,“高技术战略”确定了6个重点领域的科技计划,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扶持中小企业研发等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以及10个针对重大需求、需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专项计划。目前,德国形成了由领域科技计划、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和国家科学基金计划四类计划为主体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科技计划体系。德国联邦科技计划由联邦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进行组织实施与管理,其中,联邦教研部(BMBF)是联邦政府最主要的科技主管部门,掌管近60%的联邦政府研发经费,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生命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技计划。目前由联邦教研部负责的科技计划主要有“可持续发展能源研究框架计划”、“健康研究框架计划”、“原材料经济战略计划”和“安全研究计划”等。联邦经济与能源部(BMWi,原联邦经济与技术部)是联邦政府第二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创新政策和产业相关研究,管理能源和航空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计划。目前由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负责的科技计划包括“第6能源研究计划”、“电动汽车信息通讯技术资助计划”、“联邦政府航空战略”、“中小企业创新促进计划”以及“风险资本补助计划”等。联邦其它有关部委,如联邦农业部、交通部、环境部等管理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科技计划。目前由农业部负责的科技计划主要有“生物经济政治战略”、“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交通部负责“可持续交通计划”、环境部负责“气候保护2020行动计划”等科技计划。除部门各自负责的科技计划外,联邦政府跨部委科技计划采用联合管理、联合资助的组织实施方式,参与部门按领域分工管理计划中某一部分,主管该计划的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德国联邦16个州政府在科技事业方面均享有自主管理权,可组织实施针对本州的科技创新计划,也可在协议基础上与联邦政府共同承担对科技计划的资助,例如“精英大学计划”、“高等教育公约”等。各州的科技计划由各州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于联邦和州共同资助的科技计划,德国科学联席会(GWK)负责协商、确定双方资助比例和组织实施方式。

2德国科技计划预算与管理机制

2.1德国科技计划的预算机制

德国科技计划预算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经费经议会批准通过,议会批准的预算经费由财政部拨付给各部门。具体而言,德国联邦科技预算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自下而上、上下协调及独立监管的特点:(1)联邦部门预算草案编制阶段。由财政部下达预算编制指导与要求各部门在3月1日前将本部门科技支出需求上报财政部财政部第一次汇总各部门支出需求形成联邦科技预算草案。(2)审计与修改阶段。财政部将联邦预算草案提交联邦审计局审计局对预算草案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财政部与各部门协商对审计后的预算草案进行修改财政部第二次形成联邦预算草案,待提交联邦政府。(3)联邦预算案的审议与决议。财政部向联邦政府提交预案算草案联邦内阁通过后,议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审议(包括“三读”审议和两院通过)议会批准预算案财政部向各联邦部门拨付预算款。

2.2德国科技计划的委托管理机制

为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联邦和州将科技计划的执行与管理工作委托给具有科技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Projekttr?ger)代管。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咨询、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监督评估、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咨询、科普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科技计划委托方(联邦和州政府)与科技计划承担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之间的重要中介机构。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政府科技资助计划,管理科技项目,具体工作包括:①针对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有关科技计划的专业咨询;②负责预备项目的遴选,完成遴选清单并提交委托部门(部分项目管理机构有权就一些资助计划自主决定遴选结果);③监督项目实施进展;④评审项目成果及转移转化效果。联邦部门通过建立统一、集中的科技项目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来掌握科技计划的进展、经费的流动、科技项目现状等信息,以及监督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项目管理机构同时也定期向委托部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除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外,项目管理机构还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业务,例如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协助制定科技资助计划、组织交流研讨会、推进国际合作、传播知识等任务。联邦政府起初将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设立在部级科研中心内,像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于利希研究中心(FZJ)、卡尔斯鲁厄研究所(KIT)均有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落户。2010年后,德国科技计划管理面向全社会公开,一些协会、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参加联邦教研部等部委组织的项目管理招标,中标者可以代管政府部门科技计划。目前,德国已形成了由10多个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组成、拥有3000多名管理人员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德国项目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依托大型科研机构建立的项目管理中心、咨询公司性质的项目管理机构和依托产业协会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其中有代表性的12家项目管理机构的名称、成立时间、业务领域和联邦政府委托部门。

2.3项目管理机构运作机制案例分析

以依托在德国宇航研究中心(DLR)建立的项目管理机构(以下简称PT-DLR)为例,分析项目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委托管理与项目评审机制。PT-DLR主要承担联邦教研部、经济与能源部和健康部以及一些联邦州在健康、创新、环境、文化、教育、关键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计划代管工作,同时承担一些科技政策咨询工作,其80%-90%的科技计划代管工作来自联邦教研部。PT-DLR是租用DLR办公场地的一个独立的机构,在行政和经费上均无交叉,但PT-DLR是否接受联邦教研部、经济部的计划委托等战略决策则需要通过DLR董事会批准。PT-DLR的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由竞标所承担的科技计划来支付,即每承担一项科技计划的管理由相应的委托方支付一定的经费作为项目管理机构的运行费用。PT-DLR根据委托部门的计划招标指南进行项目招标,小型项目评审由机构内部评审专家负责,评审后确定遴选清单提交联邦部委审批;大型项目的评审,先由机构内部评审专家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初步筛选的申请交由外部专家进行书面和会面两种评审方式,再由PT-DLR将评审后的最终遴选清单提交联邦部委审批,最后以联邦部门的名义遴选结果。 PT-DLR外部专家来自包括两部分,一是其他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评审专家;二是专家库,专家库主要由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组成,每半年更新一次,由于项目申请评审需要面试环节,因此目前专家库中多数专家来自欧洲。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PT-DLR引入质量管理系统,并得到ISO9001认证,致力于实现科研项目的依法管理和可靠、公平、透明、独立的项目管理。

3德国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模式

德国联邦政府对不同的科技计划采取不同的组织实施模式。根据委托管理流程和决策的集中分散程度,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类:①联邦政府部门直接委托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一级委托管理模式;②集中委托和分散委托相结合的二级委托管理模式;③专项计划的集中协调管理模式;④专项计划的分散管理模式。

3.1一级委托管理模式

一级委托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单个部门负责的、资助方向明确的科技计划,其管理模式较为简单,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直接委托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并在申请指南中明确该项目管理机构。申请者针对申请过程中的问题向委托的项目管理机构咨询,将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对申请进行评估,并将遴选结果交联邦部门审批。之后,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目前联邦教研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研究框架计划”、“健康研究框架计划”、联邦经济与能源部的“国家电动汽车开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都均采用此管理模式。

3.2二级委托管理模式

多部委联合参与、资助方向不明确的科技计划管理,参与部门一般会先联合委托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征集项目方案,并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估,之后根据项目方案内容进行课题领域归类,并分配到相应主管部门。各部门再分别委托各自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接收正式资助申请并组织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发生两次政府部门与项目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行为,因此称之为“二级委托管理模式”。与“一级委托管理模式”不同,“二级委托管理模式”的一个特点是项目管理机构对科技计划具有咨询功能。此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因为单独开展资助可能造成的双重资助的风险,同时可实现科研项目在创新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持续支持。“第六能源研究计划”下的“储能”和“未来电网”联合资助计划采用此管理模式。

3.3集中协调管理模式

德国专项计划涉及的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联邦政府、州政府、专项计划总体工作组等管理主体,其管理体系比单部门和跨部门的科技计划更为复杂,一般采用“集中协调管理模式”,即设立一个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自上而下的对科技计划任务进行分解,对计划目标、研究问题和行动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建立协同研究平台,确保计划有效实施。德国“工业4.0”以及“能源供给智能改造”2个专项计划采用该管理模式。对于分工明确、研究领域交叉不强、不太需要协同机制的专项计划多采取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各部门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并不需要建立协调工作组。“个性化医疗”、“网络服务”等专项计划采用分散管理模式。

4主要研究结论和启示

4.1结论

德国科技计划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最高的科技计划———“高技术战略”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即使面临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和科技新形势,也仅对原有最高科技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而非完全地废旧立新,这种政策上的稳定性有利于国家科技计划的合适实施。德国科技计划体系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高技术战略”涵盖了德国很大一部分科技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重点领域部署了多种类型的科技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整。截止2014年,德国“高技术战略”已接受3次评估,评估显示其实施效果良好,所涵盖的各类型科技计划得以延续与完善。此外,德国的科技计划横向分类和分工比较明晰,纵向层次感较强,突出了重点研究领域。德国科技预算在制定上体现了自下而上、上下协调及独立监管的特点。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都有完善的监督体系,科技资助计划信息化管理使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执行高度公开与透明。德国科技计划的管理多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受委托承担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减轻了政府的管理负担,弱化了政府部门的权利。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化保证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跨部门科技计划主要采用二级委托和集中协调两种管理模式,解决了跨部门科技计划中的项目重复部署、多头管理等问题,提高了跨部门科技计划管理的效率,实现了研究项目在创新价值链多个环节的持续支持。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手段监督与评价项目管理机构的工作。

4.2启示

科技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科技计划上,我国对科技的投入逐步加大,制定了多种科技计划,但这些计划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考虑,每种科技计划都兼顾领域较宽,涵盖方方面面;整个科技计划体系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呈现“碎片化”,导致了我国现行科技计划体系庞杂、相互交叉,不断扩张。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的产出。目前我国科技计划主要采取“谁负责、谁管理”的方式,管理部门众多,各管一块,各管一段,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政府部门直接管项目。尝试建立委托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机构是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由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接收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使政府从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放出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并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参与政府科技计划代管竞争,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科技计划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实现项目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并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作者:葛春雷 裴瑞敏 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第二篇:航空科研计划管理方案

1安全管理模块

1.1安全配置。

安全配置是系统权限控制体系中的记录级控制手段,是用来控制用户对其存取范围的数据操作权限,类似于控制具体的操作按钮,如增加、删除、查看等操作。分为全局安全配置和项目安全配置。全局安全配置是用来控制模块级的操作按钮,项目安全配置是用来数据记录的操作按钮。全局安全配置:该配置决定用户对公共(非项目级)范围内数据的存取权限。如EPS结构、联系单位、新闻管理、各类模板等基础数据。每个用户只允许分配唯一全局安全配置。项目安全配置:该配置决定用户对项目相关信息的存取权限。如合同、文档、招标计划等项目级数据。每个用户可以参与多个项目,在不同的项目中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或岗位,由此可为用户在不同的项目里分配唯一项目安全配置。

1.2三员管理。

三员管理是指对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管理。本系统安全管理的用户登记权、用户权限配置权、用户权限审批权是分别属于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的,三员管理是本系统的安全基础。除了可为用户直接授权外,还可以通过角色为用户间接授权。根据组织机构内的不同存取需求,规划多个管理角色并将所有用户以合理的角色进行分组,然后将功能级、范围级权限授予角色,从而让角色组内的用户自动继承角色的权限。可为用户分配多个角色,用户即可继承所有角色的权限。角色授权机制可简化管理员的授权过程,它只适用于功能级、范围级两级权限许可控制,操作级权限中的安全配置只能直接授予用户。系统管理采用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三员”分立的方式,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应为内置账号,不可更改权限、不可删除、但可以改名;负责生成用户账号;安全审计员:负责审计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预生成,不可更改权限、不可删除、可以改名);安全管理员:负责为用户赋权,并进行其他管理操作。

1.3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对用户登录系统执行强制性安全控制的模块。该模块由安全管理员控制。安全策略分为“密码策略”和“用户登录策略”。密码策略:强制用户的安全设置符合企业信息安全标准。在密码长度文本框中输入要求用户设置的最短密码长度,如果用户设置的密码长度不足,系统将提示用户并拒绝接受新密码;在新旧密码差异文本框中输入最小字符差异值,如果用户新设的密码与旧密码字符差异不足,系统将提示用户并拒绝接受新密码;设定密码有效期,首先选择密码有效期的时间单位(周、月、季、年),然后填入时间数量值,比如时间单位为周,事件数量值为4,那么用户使用一个密码4周后系统将不再允许再使用该密码登录;在“密码更新提前提醒(天)”文本框中输入数值(比如10),那么系统在用户密码使用时间达到有效期之前10天便开始在用户登录系统时提醒用户更改密码。用户登录策略:拒绝错误登录尝试、拒绝陌生用户。在“连续登录锁定账户次数”后的文本框中输入允许用户以错误的密码尝试登录的最大次数,当用户试登陆失败超过这个次数后,系统将锁定该用户。被锁定的用户账户必须由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经过授权流程才能解锁。在“在用户没有使用系统达到设定值后,系统将自动锁定账号”后的文本框输入设定天数,比如30,则当用户没有使用系统的时间累计达到设定天数后,系统便认为该用户为陌生用户并自动锁定该账户,锁定账户必须由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经过授权流程才能解锁。

1.4安全审计机制。

对用户具有审计机制,包括对以下信息的审计: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对信息的访问、用户对信息的操作(建立、删除、修改、分发、接收、输出等)。审计的内容需包括: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结果(成功/失败)等。审计信息不可修改、不可手动删除。安全审计员对安全管理员提交的授权任务审查并批准的功能模块,所以必须以安全审计员身份登录才能操作。安全审计员对安全管理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主要指系统安全相关的工作,包括用户角色授权、组件模块授权、责任范围分配、安全配置分配、安全策略实施等的审计。

2结语

航空科研计划管理系统是涉及到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的计划进度控制管理系统,因此安全权限管理尤为重要。安全权限管理是航空科研计划管理系统安全性的基本保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模块。本文提出的安全权限管理方案应用于我单位科研计划管理系统,保障了科研计划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者:金捷 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第三篇:科技计划管理研究

1.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情况

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等情况的调查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基本全部公开。但项目的专家公示,结果公示情况方面不是很乐观。如下表所示,在这方面广州市走在前列。

2.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首先从专家库的建设情况看:调研发现,除个别城市网络专家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外,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网上专家库,并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专家,但普遍存在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不完善、本土专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其中广州市科技信息专家常年受理。专家申请后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书面形式递交材料,专家推荐机制比较完善。深圳市科技信息专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选,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一目了然,便于接受公众监督。杭州的专家库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在库的省内外专家已经达50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不断地有新的专家进入到专家库系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专家库专家信息不够完善,专家的地域性比较明显;(2)专家库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够完善;(3)专家库领域划分不够合理;(4)专家抽取算法需要不断优化。其次,从项目库的建设看,项目库的建立对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地分配科技资源,更好地决策科技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发现,各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平台基本上都有项目库,但由于不同地方科技项目库建设的时间不同,项目库的规模各不相同,各城市之间各自为政,尚未建立共享的项目库平台。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部门之间的项目库也不能实现共享,所以对于项目的停留在书面意见上,离具体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杜绝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的现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市科委。杭州市财政会同市监察局、杭州市科委等18家杭州市级行政部门建立了杭州市财政资金网络管理系统。对所有纳入杭州市财政的各类项目进行网上统一管理、监督,这样企业凡是申请杭州财政项目支持的不管在哪个部门申请都可以进行项目,比较好地杜绝多头重复申报的情况。

3.项目财务审计支持的信息化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各个城市的科技主管单位都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在验收管理办法中基本都提到了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但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行为,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现在由于项目越来越多,支持的经费数越来越大,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如果完全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看,远远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在不同阶段都有财务信息的审核环节,这方面已经走在同级别省份城市的前列,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通过设计一定的方法,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人工的审核改为由计算机完成。

4.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情况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我国的管理恰恰忽略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科技项目管理,把科技项目管理狭义地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调研发现很多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还都不支持对合同、绩效、成果的全程跟踪,大多停留在项目结题验收时集中上传材料阶段。或者有些稍微落后的地方对过程的管理还局限于通过层层上报纸质材料阶段,造成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很难实时进行监管,没有发挥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监管的职责。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对于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但这些阶段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应该建立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形成过程管理的习惯。随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到平台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具体体现如下:

(1)重计划立项,轻过程监管,轻产出评估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已建立了较严谨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有规定,但落实到位尚存在困难。如目前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基本还未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监理等做法,虽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了检查,但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2)部分项目立项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项目专家库的不完善,有时未能客观公正地评审,影响评审的效果;二是评审专家选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做到对项目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评审;三是由于对项目监管的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3

随着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在开展计划管理过程面临部分理念误区,通常更为关注编制计划、生产性计划、短期行为,而对于企业经营性计划、长远计划、计划管理控制忽视,尚未将计划目标指导功能最大限度体现出来。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计划管理认识,通过观念的转变,实施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计划管理;短期行为;经营性计划;计划目标

由于现阶段企业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为计划管理,在当前高速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企业理解计划管理粗浅,甚至将其当成市场经济对立面。这也就使得企业计划管理不善,各项经营活动管理缺乏方向感与预测性,势必会对经营战略决策正确性造成影响,提升企业效益特别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计划管理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1现阶段企业计划管理面临问题

一是理解不到位,关注度较低。一些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出于计划经济阶段企业下达的各项命令性计划属于企业计划。要想达到政府计划目标,做好管控计划,层级分解计划目标,严格管控,以便可以实现命令性计划。可是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并不下发命令性计划,绝对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需求产品。另外还在变化的市场背景下,在变化的形势下,计划根本跟不上,那么计划制订意义比较小,受到这样含糊理念,使得关注计划管理程度较低,计划管理相对松散。二是忽视长远计划,关注短期行为。一些企业往往关注眼前利益,往往关注短期行为。这主要是长远市场环境具备的不可预测性与变化项,部分企业关注长远计划比较低,即便部分企业确立长远计划目标,然而根本没有明确的手段确保实时长远计划,更多流于形式,使得短期行为脱离或者偏离长远计划,无谓消耗企业战略资源,威胁企业发展甚至生存。三是忽视经营性计划,关注生产性计划。由于相对容易管控生产性计划,部分企业可以轻松管控生产性计划。可是经营性计划存在着外部特别难预测的市场环境与特别高的运营资本要求,还有的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延续的思维定位,特别多的企业忽视经营性计划,关注生产性计划,阻碍企业效益的稳定与提高。四是忽视管控计划,重视编制计划。一些企业特别关注计划编制,然而一些企业监督、管控、检查执行计划不到位。尤其是受到时间跨度大的影响,长远计划存在特别多的不可预知元素,部分企业初期计划效果比较差就失去自信,尚未积极调控,使得长远计划没有很好执行,使得短期行为引导功能丧失。企业编制特别关注短期行为,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应该周详,编制通常耗费几个月时间。另外管控考评方式联系不密切,使得考评指标偏差计划指标特别大,计划管控缺乏相应措施。五是计划系统不全面。基于时间不符企业长远计划延续性比较差,远景目标模糊。基于计划部分企业总体计划系统不全面,脱离企业总体计划,还有企业设计产品、开发新产品计划与技术革新计划作为相关专业部门计划执行,阻碍优化整合企业总体资源。六是计划脱离实际,计划目标指导功能尚未充分体现。根据不确定市场环境,各种资讯有复杂来源,可靠性比较差,导致比较容易在计划遇见与决策环节出现偏离,一些企业不关注调控计划,使得实际与计划存在更大偏差。还有一些企业计划编制太保守,这也就导致计划脱离实际,尚未将计划目标指导功能充分体现,严重阻碍企业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2现阶段企业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一是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确立计划管理理念,市场经济阶段计划管控着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在当前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当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计划,根本就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氛围下处于有利位置,全部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必须条件就是强化计划管理。二是构建完备计划管理体系,确立全面计划管理组织架构。各个企业必须确立全面系统企业计划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完备计划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企业计划管理的实施。三是做好企业计划管理,将依据提供给计划制定,还发挥计划的落实、组织、管控、协调、监督等正面作用,基本上计划管理根本工作有计量、定额管理、统计数据、原始材料等。四是树立大局观念,为计划的严谨性提供保证。计划管理工作应该牢固树立个人服务集体、小局服务大局。企业内部的所有单位目标服务企业大目标,这也就是各个分厂、部门目标服务全厂目标,各个车间目标服务分厂目标,各个班组目标服务车间目标,各个专业目标服务总体目标。与全局观相互关联,应该严谨计划,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部门应该对待整个企业计划目标。更改目标应该让之前编制单位根据规定管理制度办理,根本不会出现越权更改、执行。五是计划管理必须效益优先。企业计划管理必须按照效益优先要求,计划决策错误肯定会出现严重损失,再好执行也会发挥不了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计划管理应该根据效益优先。另外计划管理存在着资本运营理念,应该在计划管理范畴内纳入企业的流动资本、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固定资本、别的非物力资本,统一的安排与运行,以便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够最好提心出企业经营效益。六是运用好计划综合平衡。计划管理人员必须实施细致详尽调查研究工作,凭借着调查工作来做好大量一手数据的掌握,基于此研究分析所掌握的技术以及经济学理论,对比若干个方案。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应该广泛的征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让职工讨论制定计划与现实施行环节当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使得制定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更强。除此之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完成计划,计划指标必须积极可靠与合理科学,如果太保守的计划比较难将职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出来。计划的制定过程当中还必须预留一定空间,使得可以将存在的意外情况考虑进来,安排计划进度与部门任务应该做到全盘性考量。七是有效的将企业计划决策与预测能力提升。计划管理人员在计划制定之前必须对企业现阶段所处的外部环境全面评估判断,比如市场实际需求、同行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必须将企业内在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基于此基础所完成计划方案才可以将能够依赖依据提供给决策。

参考文献

[1]梁昌娟.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生产运营中实施计划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05):40-42.

[2]左敏.浅谈EPC项目的计划管理与进度控制[J].钻采工艺,2011,(06):105-108.

[3]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宋依佳,林忠华.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1,(05):35-39+34.

[4]周文略,马毅敏.基于矿业集团化经营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1,(06):32-36.

[5]陈锦洪.浅谈发电企业集团管控下的全面计划管理[J].经济师,2011,(01):267+269.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4

关键词:科技推广;林业科研;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科技在林业的发展中重要性日显,近年来,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 年的 48% 提高到2021年的55%[1]。但是,我国林业科研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业向更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林业科研管理工作实际,对林业科研管理和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林业科学研究目标是“服务国家目标、满足行业需求、解决林农疑难”[2]。科研管理是科研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一项科研成果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结晶,而且是管理才能的体现。科研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潜在 的资源,需 要 开发和研究。包括了科研计划 管 理和科 技成果 管 理两大方面[3]。

1 林业科研计划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林业科研计划管理模式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和林业长周期性属性决定完全竞争项目申报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的林业科研项目的管理。按照林业发达国家经验来看[4],资金来源多元,林业产业融资发达国家开展完全竞争项目申报较合适。有的亚洲林业发达国家林业科研项目管理分为政府固定拨付和自 由竞争 良种方式,既解决了固定拨款的研究效率低下,又兼顾了林业科研长周期的问题。考虑到我国实际,虽然林业资源分布丰富,但是林业产业发展不充分,社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特别是传统的森林培育行业积极性普遍低下,这就造成林业科研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过度依赖政府拨款,缺少自主创新从而争取社会、企业等林业投入资金的局面。另外,林业科研成果使用管理体制,收益分配管理,也限制了科研主体争取政府外林业科研资金的积极性。现阶段项目管理应该采取自由竞争和政府拨款俩各种方式并存方法,在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高的林业领域,科研项目管理应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效率优势。在经济效益慢、周期长、生态效益显著、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底的传统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领域应该考虑政府拨款方式。

1.2 林业科技计划参与主体

林业发展中存在大量的各级规划,这本身对林业的发展至少在设计上是为了促进林业发展的,林业科研中也是如此。但是各种规划的制定多是由领域内少数专家执笔制定的,虽然在正式生效前,会广泛征求意见,但是作为林业科研成果的最终使用者,林业生产实践者很少参与[5],这容易造成规划和林业生产实际脱节、林业科研与生产实际不一致、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各级规划制定和科研计划管理在保密工作允许的条件下,应该让从业者参与。

1.3 林业科研资金经费不足、渠道单一

林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最特殊的行业之一,有非常强的效益外溢性,除了为人们生活,社会生产提供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外,还存在普遍的巨大的生态效益。此外,林业在保障林区林农基本生活、在乡村振兴中有重要地 位。林业 最突出的特点 是周 期长,这就决定了林业的科研周期更长,因此科研经费的充足与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林业具备的多效益属性和长周期特点相比,林业科研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不稳定。不用说和工业、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就是和农业相比,林业每年在各级项目立项中的比例非常低。这就造成林业科研水平不高、延续性不强等问题。分析其中原因,除了林业自身特定以外,我国林业的产权归属、经营主体、社会对林业的认知等都或多多少的造成了林业科研经费来源单一、经费不足的局面。黑龙江省最好的森林资源一般为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也是如此。林业从育苗造林到经营利用的所有环节都是国有或集体性质主体在操作,虽然这种模式在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现在看来其效率不高的缺点始终存在。随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森林资源的流通会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林业科研的社会投入渠道也许会打开。集体林之外的大量国有林的改革对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尤为重要,在确保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经营主体多样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现代林业体系。随着林区人口结构的改变,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效益会更加明显,林业科研投入不足、来源单一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2.1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已经提高了不少,但是在林业科研实际中存在大量难以推广转化的技术成果,如果按照研究经费投入产出比计算,林业科研成果产出比更低。一些科技成果转化较好的成果,一般集中在非木质资源利用方面,在传统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生态等领域成果转化非常困难。这固然和林业生产周期长有关系,但是要看到林业科技成果在实用化上存在一定问题,脱离了林业实际和市场需求。

2.2 林业科技转化平台建设不足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极为重要。林业科技成果集中于各大科研院所,而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往往是各类企业和林业基层生产者,双方信息交流不畅,难以推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在以各级政府牵头,建立林业科研单位与地方林业推广部门和使用者直接对接的各类机制,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渠道。但是应该注意到这类机制的效应发挥应该有各类机制的保障。

2.3 林业科研成果系列化集成化不足

林业科研成果往往针对某一生产环节展开,解决的往往是全套技术中的一环,而生产实践要求从原料到产品,或者从种苗到采伐(收)利用的一系列技术。这种需求的不一致往往影响了立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4 林业科研激励机制存在偏差

现有林业科研激励机制注重奖项、新品种(系)、论文、专利、标准等形式成果,在鼓励科研人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课题很难在再形成这些形式的成果,同时推广项目课题组人员名单需要技术支持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组成,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的科研单位人员不可能是主持人,而且参与人员排名靠后。这就造成推广项目对科研人员晋级作用不大,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2.5 林业科技转化基层工作人员等专业素质不高

现代林业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林业相比农业对从业者的文化要求更高。但是现实中,无论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层单位还是林业从业者普遍缺少林业知识,对林业的认识停留在“栽树砍树”的原始阶段。基层林业推广单位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林业直接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普遍偏大[6]。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人们对林业成果好坏的判断、采用的意愿的高低、实施效果的好坏。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只有科学合理的采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才能有示范和技术辐射能力

3 意见和建议

3.1 改进林业科研管理

在各类科研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在保密工作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多争取林业基层单位和林业从业者的意见,做到编制专业性与实用性兼得,学术与生产兼顾的科学规划。在项目管理上注重分类管理,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容易形成各类成果的项目应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优势,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显著或不直接的项目应该增强计划性,发挥计划性长期稳定的优势。此外,林业科研工作不应只是关注当前热点,用综合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林业领域(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等)和新兴林业领域(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的关系,注重不同层次不同时间跨度的两者的主次关系。

3.2 改进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

注重各类成果的同时,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合力纳入评判标准。相信科研人员、依靠科研人员,增强宏观管理和计划执行,减化管理环节,抓结果和效果,减少过程干预,做好服务工作。让一线科研人员有独立思考空间、自由工作时间,有工作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发创造性。要让科研人员自身价值实现和个人发展与科研实践和科研管理协调一致,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勠力同心,把林业科研工作做好。

3.3 持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业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关键,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从根本上理清产权关系,是促进各类要素进入林业的必由之路和长久之 计。林业 产区制度 改 革是综 合性、体系化改革,需要一系列政策制度保障。关键是找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既能放活林业产业,又能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农的基本生活。难点与重点是做好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产权,搞活林业产业,最终才能拓宽林业科研资金来源渠道和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空间。

3.4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进度计划;控制

1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项目目标控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计划管理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系统性。科研项目由诸多子项目组成,各个子项目之间、子项目内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相互影响,须利用系统的计划管理进行整合。动态性。项目的环境和条件常处于变化之中,使计划的实施偏离项目基准,因此计划要随环境和条件变化不断调整修改,以保证项目目标完成,这要求计划管理必须具有动态性。

2某科研项目特点

某科研项目有着创新性强、课题范围广、参与单位多、研发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需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思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1创新性强

某科研项目是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依托项目建设,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建成示范工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高科技、高创新性的项目。

2.2课题范围广

此科研项目课题包含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新型技术研发、关键设备/材料研究、条件保障等课题,涉及设备制造、设计、建设、原材料、试验验证、安全等领域,范围广泛。

2.3参与单位多

有几十家单位承担了相关课题研究,参与单位更是多达上百家,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在科研管理方面要承担任务量巨大的协调管理工作,包括政府部门、技术授让方、课题承担单位、协作单位等。

2.4项目周期长

项目实施周期长达十几年时间。在这期间,项目环境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项目计划要有动态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5影响因素多

此项目一方面由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实施,受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安全问题关注和重视度高。项目的实施还受技术转让、设备研制、技术攻关、合作单位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

3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及建议

3.1某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科研进度计划管理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针对项目复杂、系统性、动态性强等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目标管理和节点管理思想,借助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形成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体系。

3.1.1形成科研进度计划分级管理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总体实施单位编制一级进度计划,包含了各课题的总体目标,各实施单位编制了二级进度计划,各课题牵头单位编制三级进度计划,课题三级进度计划由课题责任单位、控制。

3.1.2建立了科研二级进度计划评估预警机制

根据二级进度计划,借助项目管理软件,每月统计计划和实际的对比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估,对关键路径上进度滞后的课题进行预警。

3.1.3通过年度计划进行年度工作总体安排

年度科研计划是对年度工作的总体安排。年度计划必须符合二级进度计划的控制节点要求。我们引入目标管理的思想,将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分解成“年度关键节点”,要求各课题单位使用结果性的句式,确保关键节点的具体、明确、可检查、可评估。

3.1.4通过课题任务书/年度课题目标责任书落实任务、明确责任

课题任务书由牵头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课题全周期的任务和责任。年度课题目标责任书由公司主管领导与课题负责人签订,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研发责任,明确研发任务和进度目标要求,保障年度主要研发目标的完成。

3.1.5建立月度协调会机制

月度协调会是科研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推手。月度协调会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实施的问题。在月度协调会上,各课题承担单位围绕行动项落实情况、计划总体完成情况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工作安排、专项管理经验等内容展开。月度协调会解决了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理顺了各项工作之间的接口关系,加强了对关键节点的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3.1.6建立了科研进度计划的定期检查评估机制

为掌握科研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重大专项实施工作的困难、问题,确保重点工作年度关键节点目标的实现,建立了重大专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及课题月度报告机制。通过检查评估及课题月度报告,不断督促课题任务承担单位改进工作,提高计划完成率。

3.1.7以年度科研主要业务目标及课题年度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

每年一季度组织编制、审查、签订年度科研主要业务目标及课题年度目标责任书。每年年底,根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年度科研主要业务目标、课题年度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工作。

3.2科研进度计划管理体会及建议

3.2.1加强进度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系统性

(1)进度计划编制是计划管理中的首要工作,计划编制质量高,切实可行,才能作为计划管理和控制的依据。计划编制必须有一线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参与,因为一线的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最了解具体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工艺流程,由他们参与编制的计划才具有可实施性,而计划管理人员由于整体计划包含的课题众多,往往并不了解具体课题研究内容和工艺流程,由他们编制出来的计划并不是最准确的,他们的作用更主要是把计划正式化,并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进行统计、分析、控制等工作。(2)科研项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但是可能一个科研课题的各子课题之间,或者两个科研课题之间逻辑关系不强,这也是科研项目的一个特点。科研项目不同类型的课题往往由不同牵头单位承担,这两个课题相互之间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相互独立的。虽然课题之间似乎没有相互关系,但是在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他们是处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某个环节,如果他们没有在既定的时间段给出既定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影响下一阶段相应课题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后面更多的课题进展,这样通过重大专项总体计划系统性的管理,会加给他们一个约束条件,各个课题之间就间接地建立了逻辑关系。

3.2.2提升进度计划管理的全面性和精细化

进度计划管理涉及各种管理要素,计划管理的全面性,包含进度、经费、质量、技术、风险、资源等,把他们融合到计划管理中,能更有效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控制。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对各课题的综合掌控较为重要,在时间进度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费用、质量、风险和资源等进行综合管理,做到进度和经费的匹配,保证质量,控制风险。作为牵头单位,面临众多课题的管理,众多的承担单位,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可采取节点管理的思想,在进度计划中预先选定对应的进度节点、费用执行点、质量检查点、风险控制点等进行综合控制。对具体的课题承担单位而言,要加强对课题的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任务层层分解、制定计划、分配资源、落实责任、执行分析、考核反馈的循环体系,加强计划的严肃性,对课题进展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在可行的前提下任务分解的越精细,越容易对进度、资源、费用、质量、风险等进行最有效的控制,只有步步实现才能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加强计划的控制,在重大专项科研计划管理过程中,由于课题实施单位地域范围广,不能及时到现场了解到课题的最新进展信息,这就要求利用P6软件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课题进展信息统计反馈。

3.2.3注重经验反馈

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包括立项管理、过程管理、验收管理和项目后评价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包含若干管理内容,需要重视经验反馈,计划管理亦是如此,因为各项目标是否完全实现,在项目验收时往往难以得到充分而又客观的评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通过经验反馈,可以发现重大专项计划目标本身以及在立项、实施、验收等各个时期存在的问题或者更好的做法,从而在新的项目中进行完善和改进。

3.2.4加强科研计划和工程计划的有效衔接

科研成果最终要通过工程实施来实现,科研工作和工程实施是密不可分的,是工程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把科研工作和工程实施密切结合,最终建成示范工程,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4总结

在科研进度计划管理过程中,针对项目特点和组织情况,要积极利用组织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思想、方法,制定可行的计划,组织有序执行,并在过程中间进行检查评估,建立协调机制,及时进行考核和评估,积蓄力量,培养人才,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袁家军.神州飞船系统工程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2-110.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6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西宁市

随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快速增加,西宁市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为西宁市总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西宁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科技项目的安排分散重复、在有些项目管理上存在不科学不透明现象、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益提升缓慢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西宁市科技水平的再提高,必须切实解决并落到实处,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从技术层面上使一部分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1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需要建立适应目前西宁市科技创新需要、统筹协作、科学透明、规范合理、职责明确、监管到位的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使得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加符合西宁市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技术研究不断增强,财政资金效益率明显提高,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实施西宁市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国务院有关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规定,有必要建设一个以西宁市当地科技现状为基础、有利于西宁市科技工作开展,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2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管理手段越来越普及,人工参与度逐渐降低,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流程上加以改进和创新,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方面面的关系,要确保系统各层级之间的管理职责,赋予每一层级不同的管理权限和操作权限,实现科学规范、精准服务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应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用户服务系统功能,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才能称之为体现服务型政府工作理念的管理系统,通过申报用户和管理者之间在该系统平台的交流,可以高效地完成“一站式”的查询、申报、浏览、互动和交流等信息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各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以及科研人员的需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实用性的增强,使得该其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系统功能的增加使得系统的灵活性逐渐增强,但同时系统稳定性就会下降,要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上下功夫,找到一个三者平衡的着力点,这就需要系统设计理念与系统应用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健全统一认证、密码设计、数据监控、数据库恢复、组织保障等管理制度,以系统安全稳定为大前提,兼顾灵活多样性。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将科学的管理理念、策略和措施应用到系统设计上,提高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综合能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的力度,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真正发挥集成能力。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以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对西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引领作用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从而起到需求引领、突出重点的作用。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的构建为西宁市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建立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西宁市各职能部门、各行业以及专家、地方科技服务机构等各领域作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联合推动科技进步;实行资源整合、重新分配、平等协作、有效利用、集成作业机制,用项目带动人才、科技市场、科研基地等的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权责明确,建立咨询、决策、监督等相互独立又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

3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根据西宁市科技发展现状,按照西宁市科技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工作部署、具体工作实践经验,根据工作功能特点将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进行划分,系统由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报告管理、单位用户中心、个人用户中心和通知公告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其中,项目管理模块是整个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实行用户注册、登录、申报、查询、删改、跟进等多种功能。每个企事业单位利用自己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即可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可对单位信息进行修改和完善,随后提交审核。项目审核通过后,就可以进行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模块中,审核通过的项目要进行合同填写上报,经过逐级审核成功后,用户才可打印合同表格,经合同三方签字生效。报告管理模块是为了方便科技管理部门对已生效的科技合同实施管理,每个年度或一定时期都需要对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并由科技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单位用户中心包括申报单位、审核单位、专家评审团队及管理员系统等,可用于填写、修改、上传、删除各类文件、资料、信息等,而个人用户中心则是申报用户成功注册后,完善和修改个人信息的地方,包括登录名、密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一系列信息。公告通知模块则为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各类信息公告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此模块及时了解、跟踪科技项目信息和政策以及科技项目的进展情况等。本系统采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是目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框架,该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这种B/S模式架构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客户端在网页浏览器上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模式)。B/S模式的工作流程是通过互联网浏览器端识别用户的操作,获取操作的有效信息后,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再对该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具体可分为两个信息处理过程,一个过程是对获得数据的计算,另一个过程就是与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服务器端将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后,再把数据通过互联网传回到浏览器端,浏览器端将数据进行窗口化显示,呈现给用户。形象地说,服务器这一端更像是人的大脑,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数据库则是一个后台运行的储存中心,负责储存所有的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处理过后的数据从浏览器这个窗口传递给用户,B/S模式架构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互联网网络协议进行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互相交流的应用架构。

4结语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7

关键词: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教学方法;教学问题

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这门课程是我们学校为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课程包含化工技术项目经济性的制定、计算和管理等等,希望能够对涉及工程问题各种方案经济性作出系统的评价。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课程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技术经济问题,也有微观技术经济问题[1]。在我们对技术方案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技术本身的优势、生产过程的可行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而且还要考虑化工项目对整个社会、政治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评价方法包括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两种方法不矛盾并且相互补充。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包括部分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涉及到很多的计算过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以及计算机模拟计算,因此本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2]。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学概念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公式进行数学运算。

1教学现状分析

针对化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问题就更加困难,因此本人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主要面临如下几方面问题[3]。(1)教学模式单一。本课程实践性强,但是基本传统教学模式都是讲授法,学生兴趣不高,教师基本使用PPT展示的方式来进行讲授,重点是对化工项目中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和评价方法进行介绍,比如说总成本要素等部分涉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化工专业性较强,学生接触的很少,因此觉得内容离我们较远,强行的想记住所以需要考虑的因素很难。(2)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浏览使用教材,发现里面关于化工经济活动的具体例子都发生在十几年前,并不符合现在经济发展现状,学生觉得和自己时代离得较远,没有一定说服力。另外,而且涉及很多经济学计算,又是和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的化工过程中经济问题,大多数学生仍然觉得太抽象,自己以后可能也接触不到这方面的问题,学习热情降低。

2教学改革实施

考虑到上述讲课过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改变教学思路,设计新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联系现实,在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将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改进,希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4-6]。(1)兴趣导向法。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是化工活动中的经济学问题,一是学生和化工过程中的经济学问题距离较远,二是不具备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容易造成学习兴趣的下降。这里老师就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虽然化工活动很少涉猎,但是可以分析日常生活中经济问题。比如我们如果要讲授单利及复利概念的时候,可以结合现在流行的支付宝的花呗,信用卡、京东白条等支付功能,找到学生兴趣切入口。另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在讲授成本要素等方面内容时,可以把化工项目拓展到我们身边的小型经济行为,比如开个咖啡店等等,这样学生能够更快的接受我们提出的各种概念,还能更加容易记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2)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老师用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时,学生更喜欢参与,并且也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在各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似乎是最有效并且最显著的教学方法。教材的案例较为陈旧,我们要结合当今社会中的经济案例,研究分析实际工程中因为经济活动导致的问题,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结合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并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一人讲授的老套教学方式。(3)多媒体辅助法。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化工项目进行评价分析,计算各种经济学评价指标等等,比如净现值、等额支付资金回收公式的计算等。我们采用Excel软件进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软件的函数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可以采用电脑的帮助解决和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软件的运用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可能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效率。还有很多高校在进行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在讲授其中很多评价方法和计算的过程中给同学们现场演示,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门课程很多的具体运算通过板书时无法演示的,比如技术预测方法等等。因此,通过一定的板书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方式,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4)角色扮演法。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关于化工技术经济要素和原理等章节的内容很枯燥,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将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尝试用一次性和逐年投资的对企业投资,看看哪种方式投资更为可行。学生可以在投资方式的改变中学习单利、复利以及折现率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于资金时间价值更加直观的理解,再比如有关在化工技术经济评价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专家打分来计算和评价工程价值等等,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化工项目评价过程中不同的角色,为某个具体化工项目进行打分,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很快掌握学习难点和内容。(5)问题解决法。这种方式能够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这门课的第一节课,在介绍完化工技术经济的产生、重要性以及任务后,最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完成,如果让同学们来进行一项经济活动,大家会考虑哪些问题,如何能够赚钱。这个问题看似和我们这门课无关,但是却蕴含了很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比如成本、利润、资产等等的内容,同学们在接触这门课的时候肯定是考虑不够全面的,当我们在学完这门课的同时,再让同学提交一份同样问题的答案,对比后,可以直观并且形象的告诉同学们这门课开设的意义和价值,同学们从这门课开始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来学习,逐渐丰富自己解决经济活动问题的能力,然后随着问题的解决,最终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6)竞赛结合法。大部分同学现在上课的目的性很明确,短期内看到结果并且有用的可能普遍积极性很高,我们可以利用这门课的交叉优势,与我们专业相关的,并且认可度很高的化工设计大赛、挑战杯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等,因为这种类型的大赛都会考虑经济效益的问题,我们可以带着竞赛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上课,一方面学习了课堂的需要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采用所学习的知识以及经济评价方法,完成化工设计大赛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有关计算的部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结语

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这门课程因为其具有学科交叉性、知识综合性以及实践应用性,已成为化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实际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总结,并且结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完善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使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化工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化工技术和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锐,秦志宏,刘建周.化工技术经济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化工,2018,46(4):170-172.

[2]宋航.化工技术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9.

[3]杨华.《化工技术经济》课程的定位和教学问题浅析[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S1):32-33.

[4]邢红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经济专业课程改革思考[J].科技教育,2018(1):156-157.

[5]边丽,谢娟,孟晓彩,等.提高《化工技术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与实践[J].河北化工,2010,33(12):62-64.

科技计划管理范文8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通常是被老师忽视和冷落的一个群体。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同学总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因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而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他们总是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在人对面就座,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我们平时上课时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同学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老师的视线相遇,与老师都无法沟通。但是,未来属于那些有闯劲、有冲劲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学生这种羞涩的坏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职场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二、注意倾听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存在的畏难情绪和表现,如同学李多说她高中时英语成绩就很差,现在再学已经晚了。我就及时鼓励她说英语学习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你们高中时的成绩差不代表永远差,很多退休人员还从头学习钢琴、绘画和英语,更何况同学们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定会学好英语的!而且我还鼓励这位同学说:你看起来是学习非常刻苦、很勤奋的同学,所以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受到鼓励后,这位同学的课堂表现一直都很好,我对她的课堂表现也感到很满意。另外,我们的学生还有一个学习上的障碍特点:他们的精神状态差,大多同学不会往前两排就坐,习惯性地退缩到最后排的座位。从他们就坐的位置就可以看出,他们总是在学习上不主动,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这是他们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被冷落不被重视的结果。为了鼓励他们往前排坐,就许诺他们,如果在前排上课就给他们加分,并告诉他们在前排座位听课对他们的听课效果和老师的交流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特殊的方法去激活,这样内因只要起作用,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是无穷大。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多年来高职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很少带笔和练习本,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规定他们上课要有三个基本:笔、纸和教材,做到的话可以平时成绩加分,学习朗读单词时一定要配合手写,重复地写才能牢记住英语单词,而且不容易忘记,这样做为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自己做不到,我就耐心细致反复引导他们读单词时一定配合手写,而且几乎每次上课都要强调这种学习方法。

四、课余作业的布置要有所创新

根据“学而悟,习而能,行而知”的学习理论,要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事情做,而且配合他们的计算机专业课学习行动起来。具体做法是:由学习委员分配每位同学录入英语课文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要求学生用WORD文档录入,排版(按教材上格式),核对准确无误给小组加分,旨在培养学生的WORD应用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及职场素质,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句子的学习。

五、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表现欲望,也就是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具有成功的欲望。由此我在教学中让每位同学有任务可完成,有事可做,不给他们闲下来玩手机、聊天的机会。所以教学中,我会让各学习委员把学习内容分配给每位学生,即把要翻译的英语课文逐句逐段落分配给学生,然后按照学号的顺序或者由学生轮流到讲台讲解他们的英语句子,分析句子中单词的汉语意义、翻译,鼓励他们背记,给能背诵的同学加分,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职场的应变能力,同时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把考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