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资源范例

中学教学资源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1

电视节目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接受大量信息的开拓视野的好渠道。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面较宽的人文学科,新科学、新知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朝人们袭来,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信息有限,读报刊、看电视正好可以弥补此缺憾,而电视节目以其形式新、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展示它的“旋转舞台”的优越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收看、定会使学生获益匪浅。像揭示自然奥妙的“世界地理”,关注民生的“今日关注”,报道热点话题的“焦点访谈”,贴近学生的“变形记”,反映本地生活文化的“珠海故事”、“视点”等栏目,学生获取的信息,接受的熏陶,实在不可低估。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展知识面,电视不失为不可多得的好渠道。

2.学习写作的活蓝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的至关重要,电视则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最优的情境。例如,中学生写作以描写的功夫为基础,如果让学生置身电视剧直观的形象前,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通过直接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来的,学生易于接受,学得更加轻松。前段时间《甄嬛传》热播,我布置学生选取一个五分钟片断进行描写训练,许多学生描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甄嬛的善良、坚毅,敌人的阴险、狡猾,在学生笔下得到再现。电视不仅为写作提供了直观的材料,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在一次以“名人”为话题的课堂写作训练中,许多学生准确地引用了大量名人事迹。一位学生描写网球冠军李娜,历数了她在各项重大比赛的对手,比分和战术,其数据之精确让老师也为之惊叹。这些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她平时喜欢看“体育频道”不无关系。还有一些节目,本身就是好文章。如电视散文,是散文写作的好借鉴,优美的散文经配音员娓娓道来已是令人心醉,再配以相应的动感画面,更是荡气回肠。《狂野周末》《走近科学》生动严谨的解说词也不失为学生模仿的佳作。即使是一则几秒钟的广告,其中也不乏巧妙的构思。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地看,去除兴趣的盲目性,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巧,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能力。

3.综合性学习的好帮手

围绕一个主题,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节目,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例如:2012年林丹在伦敦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羽毛球单打世界冠军,一时间,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不少学生更是把他当作偶像。我因势利导,设计了“走近林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通过电视节目了解林丹,搜集有关资料(新闻,评论,照片等),并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在班级学习园地开设专栏,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可兴趣盎然地合作、交流,不仅充分了解了林丹的事迹,培养了民族自豪感,而且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展示个性,提高学习的热情。

4.陶冶情操的多面手

“电视散文”、“今日珠海”等栏目,具有画面清新、音乐优美、诵读动听的特点,学生读的是直观、形象、逼真的“教材”,文字、画面、音乐三管齐下,既可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又能体味作品的深邃意境,怡情养性。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文艺欣赏节目,如音乐、舞蹈、相声、小品等对学习语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选择,变放纵随意为陶冶情操,在娱乐中升华人格,就会在不断提高审美修养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5.总结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2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低成本教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课题中重要的一项。一直以来,我国在不断尝试着对低成本教学实验的研究。低成本实验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成本低的特点,恰好解决了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了农村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一、拓展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低成本教学资源

(一)挖掘材料的可利用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生活用品、学生用品还是废旧的物品,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都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和性能,充分考虑其可利用价值,以及可以代替的材料有哪些,可否在物理实验中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代替品的特点创造新的实验方案,改变以往的实验方式,让实验在创新中变得更简单,更新颖。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增加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实验率,通过对更多的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进行展示来挖掘实验的更大潜力,可以解决农村中学物理实验的仪器老化和短缺的问题。就好比在物理课堂上,我们经常用铜丝来固定物体,或者是导电和制作弹簧,可是我们却忽略了铜丝还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因此,可以将铜丝弯成一个线圈在扣在燃烧的蜡烛上,因为铜丝在燃烧中可以消耗氧气并且会产生一氧化碳,再加上铜丝较好的导热性可以快速地降温,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这样就会使蜡烛迅速熄灭。虽然整个实验中只是应用了蜡烛和铜丝,但是却可以巧妙的讲解热传递的现象,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更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还可以无意间透露出了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巧妙联系。

(二)充分展示实验,丰富课堂活动

物理课堂实验的演示影响整个物理教学效果。可是,农村中学的物理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实验仪器材料缺少的时,教师只是对实验进行一概而论的讲解,取消了实验的操作,这样严重影响了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所以采取低成本实验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解决实验仪器,材料缺乏的问题,而且,由于低成本实验具有鲜活,新颖,神奇,有趣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实践变得简单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使实验教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三)善用生活物品,解决教学难点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具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和客观规律,像浮力,热传导,压强等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让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学要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低成本实验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好的相结合。就比如电磁学中磁生电的规律,就是一项很难理解的物理规律,这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转换法设计实验,将空心的铜管竖直摆放,把具有超强性的磁铁吸在一起,同时在上方松开铜管,就会出现铜管没有迅速掉落,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所反应。当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疑惑时,教师就可以引出问题,并结合实验对磁铁和颜色铜管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让学生恍然大悟。由此可见,善用生活物品来实现低成本实验器材的目标,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化,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合现代技术,展现细节魅力

低成本实验的教学理念与现代的科学技术也是相辅相成的,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的突破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将实验教学与计算机相结合,不仅降低了实验的成本,还可以将实验中迅速发展变化的现像进行慢动作设置,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清物理现象的变化,同时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将一些细小的变化进行放大处理。将电子计算机引入到物理实验课堂中,让物理实验的过程更加数字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以有趣的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中,可方便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多次的观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课外实验,激发创造灵感

开展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延伸发展的产物。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也体现了低成本实验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增强了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的性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对实验的学习价值和活动地点进行选择,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老师和学生合作,提出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计算,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发现物理规律。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低成本实验的理念,更多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有趣的活动,积极动手,让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研究的启示

(一)走出对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误解

低成本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低成本实验虽然降低了物理实验的成本,但是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加强学生参与学习意识,激发教师的潜力和想象力,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能将低成本实验看做是一种紧急应对物理实验仪器缺乏现象的措施,而是一种需要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抓住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基本特征

1.材料简单,使用方便。将学生的生活空间看作物理实验室,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让生活中的物品成为实验最好的资源。2.贴近生活,具有亲切感。在生活中进行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自身的生活之际,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生活,物理,科技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好而达到物理教学的效果。3.发觉物品的多方面可利用性。在低成本试验中开创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教师教学的潜力,探索物品的可利用性,物尽其责,让最小的物品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了巨大的价值。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往的农村物理教学课堂上,如果出现实验器材缺少,无法进行试验的情况,很多时候教师都会以暂停、延后甚至取消实验等消极的教学态度来面对。“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改变了教师的消极的教学态度,开发教师的创造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低成本实验器材的研究,开创和探索,依靠教师的智慧,为学生创造良好丰富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三、总结

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环境差,实验仪器短缺等现实情况,所以,面对农村中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我们提倡低成本实验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发教学仪器的可利用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为农村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炳升,魏日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3

关键词:漳州市区;中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前言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建设愈来愈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是21世纪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新的里程碑。随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体育的教学资源是指有体育意义的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体育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与信息[1]。了解与分析漳州市区5所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这对提高开发利用中学课程教学资源水平,建立突出“健康第1”的体育课程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每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实施体育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以漳州一中、漳州二中、漳州三中、漳州五中、漳州市实验中学等5所中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阅读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文件,并查阅了近10年来体育期刊有关课程教学资源的论文,了解研究现状,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2.2.2问卷调查法:在漳州市区5所中学里各随机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2份,有效问卷22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4%。2.2.3访谈法:通过走访,了解漳州市区5所中学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及体育教师的专业情况。2.2.4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2003版Excel统计软件对问卷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运动项目资源

3.1.1新兴和传统项目的开发利用

根据表1调查结果得出,漳州市区5所中学所开设的项目除了3大球和田径、羽毛球、乒乓球之外,学生比较喜欢的健美操、跆拳道、啦啦操、体育舞蹈等新兴的体育项目也进入了体育课堂教学。此外,有条件的学校,例如漳州市实验中学还开设了网球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新兴运动项目进入体育课堂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而且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所开设的项目主要是以球类和田径以及跆拳道为主,其他项目只是个别学校有开设,分布不均衡。

3.1.2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利用

我国有很多民间体育项目值得我们在体育教学与课余锻炼中去开发与利用。但是,通过调查,这5所中学漳州一中、漳州三中、漳州市实验中学开设了武术这个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其他学校没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然武术项目还没能普遍。学生也只是在体育课上通过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如跳皮筋,跳竹竿舞等。可见漳州市区中学体育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这方面比较薄弱,应加强其开发的力度。

3.1.3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

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3]。通过5所学校的走访调查,得知漳州三中的跳高课上,体育教师在进行背越式跳高的过横杆动作的教学当中,都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所以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心理负担较小,练习的质量以及学习的热情都比较高。有的学校通过采用了简化比赛规则和使用简单技术的方法来提高比赛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例如,漳州一中在篮球选修课上,教师将篮球水平最差的一名学生定为“五分手”,即该学生每投进1个球得五分,次差者为“四分手”,中等者为“三分手”,较好者为“二分手”,最好者为“一分手”,2队进行比赛。这样,大大增加了场上每位同学的投篮机会,有助于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给水平较差者提供了更多上场练习的机会,提高他们对篮球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漳州市实验中学在排球项目的规则上做了改造,由原来的3次击球过网改为4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这项运动中。

3.2体育场馆设施资源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是满足体育课教学、体育竞赛及群体活动等学校体育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障[4]。在2008年教育部等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规定“18个教学班以内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应该配备300m(环形)田径场1块、2个篮球场[5]”;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5所学校,其中只有漳州市实验中学田径场地标准,其他学校部分运动项目无法开设;另外,五所学校都拥有室内体育馆,虽然各个学校都有室内体育馆,但出于安全问题,有些体育技能教学在室内上课,大部分的室内体育馆又因某些问题、利用率不高,导致一些技能教学没能开课;篮球场每个学校都有,但是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排球场也基本都有,但都不是正规的排球场地,无法进行更好的教学。可见,漳州市区的中学主要的场地设施还是不齐全,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要求。同时对于3大球类的足球来说,也就漳州二中与市实验中学这2所学校有开课,因为其他学校田径场的草地基本是自然草地,想要开设这门课程难度很大。通过对这5所学校的分析,体育场馆器材缺乏,学生体育活动范围受限制,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到厌倦,失去动力与兴趣。

3.3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3.3.1体育教师资源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在此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也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是1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干预学生的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6]。在5所中学体育教师的专项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较单一,田径专项的体育教师占被调查者中的42.11%,篮球占17.11%,排球占15.79%,足球占10.53%,乒乓球占5.2%,健美操占4.02%,羽毛球占3.86%,55名体育教师中只有1名武术专项,只占1.32%。由于大多数教师的技能教学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影响了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学效果。专业老师在这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几个月培训的转岗老师或没有经过培训的兼职老师,与专业的老师比起来,在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上有着一些差距。教学中无法透彻的梳理知识点,影响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限制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可能导致动作的错误,或者学生对于这个技能失去兴趣。图1漳州市5所中学体育教师专项统计

3.3.2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体现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己经具备高水平技术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特长,可做示范教学、课内辅助教学、课外辅导等[7]。要充分发挥这些具有特长的学生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帮助、指导其他学生认真学习。通过观察这5所学校课程上课的情况,每所学校都有一些优秀的体育特长生在体育课上配合教师帮助其他学生完成技能学习,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资源的作用。在每所学校中都有部分学生调皮的,如果能跟那些调皮的同学处理好关系,那么这些学生也会成为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助力。

3.4体育课程信息资源

在对漳州市区5所中学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调查中,从教师开发与利用体育信息资源情况来看,都能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100%的体育教师经常从网络上查找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信息资料,经常从电视上了解体育比赛项目教师占75.43%,但是只有8.16%的教师经常通过设计课件来提高室内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课件逐步被引入体育课堂,有些教学资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用于共享[8]。因此要鼓励学生利用电视、网络、体育书刊等资源获取体育与健康信息。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部分学校的部分班级,因天气原因偶尔观看录像进行学习,没有一所学校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提供服务的专业网络信息平台,可见学校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漳州市区中学已经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开发,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4.1.1漳州市区中学开发民间传统项目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方面,能够进行大胆尝试的教师比较少。一些当今社会流行的时尚新兴项目的专业,有待培养和开发。教师有效地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作用,这不仅协助教师开展教学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4.1.2漳州市区中学的体育场馆设施齐全,主要是对3大球和田径、羽毛球、乒乓球主项目的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广泛体育兴趣的需要。但各个学校开设项目不均衡,在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不够重视,以至于原有的场地设施过于浪费。4.1.3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把体育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与体育游戏结合运用,突出学习的重要性,使其具有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习成果的实用性和锻炼过程的终身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4.1.4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但学校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提供服务的专业网络信息平台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4.2建议

影响漳州市区中学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综上所述:体育运动项目资源、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课程信息资源的缺乏影响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4.2.1在开展体育运动项目之前,教师应了解项目的特点,对运动项目教学方式大胆尝试研究,加强对民间体育传统的开发。将新兴与传统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现有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学习,加强开发利用课程教学资源。4.2.2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对现有的场地设施进行开发利用,做到一场多用。政府应给予经费的资助以及相关文件政策的扶持。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身心健康。4.2.3在开发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的课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创造新的、有趣的、安全的体育游戏,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体育学习中。4.2.4体育教师应多积极参加学科交流和教师培训活动,与其他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谢静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88-90

[2]陈志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90-92

[3]金瑞静.安徽省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131-133

[4]汪晓赞,季浏.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5-171

[5]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教体艺[2008]8号关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z].北京.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2008

[6]张永胜.大同市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4-25

[7]毛文花,王会儒.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进展[J].运动,2014.(5):79-80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4

(一)开发与利用原则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其本质是打破课堂语文教材的局限性,扩展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资源,通过调动学校和地方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程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同时满足师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同时还要紧密联系老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对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针对性原则,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方面要针对语文学科课程目标,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此外还需要针对语文学科作用与功能;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具有开放性,只要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资源都应列入可开发和利用的范畴,开放性不仅包括资源类型的开放性,还应包括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系统性原则,课程资源开发并非随意性,而是要在教育方向的指导下有条件、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经济性原则,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尽可能减少开支和精力,尤其是时间的经济性,否则将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针对农村中学而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可根据农村特点采用“5加1”的策略,具体如下:首先,针对农村中学和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于可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的方式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考察、查阅文献等方法;其次,对现行的语文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使课程开发和利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采用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考试等方法;再次,开发的课程资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多样化,信息非常丰富,但语文学科教学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因此必须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有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之一致性、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一致性、在课程范围内突出重点;第四,课程资源开发设置成功后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实施方案应包括方案的总体思路和设想、方案实施的组织和计划、规划方案实施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教学要求与计划;第五,课程资源评估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十分重要,其保障了课程资源发挥效益的最大化;最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语文课程资源管理库,或者编写校本语文教材等。

二、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一)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校内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学生、语文教材和校园语文活动四个方面。在语文教师方面,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教学与自我学习,逐渐积累并形成了系统的知识、能力、精神体系,因此就对学生的影响而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思想资源、情感资源、心理资源、文化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素养、理论知识修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就学生本身而言,自身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和经验成为特殊的课程资源,并且对于学生整体而言,他们还是相互之间的语文课程资源,能够实现取长补短,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语文教材方面,教材的内涵和延伸并非像教材表面所表现的那样具有局限性,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新认识语文课本,主要从知识资源、背景资源、文本资源和人文精神资源等方面进行外延,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除此之外,丰富的校园语文活动也可称为语文课程资源,比如阅读性活动、听说性活动、观察性活动、编辑性活动、鉴赏性活动等。

(二)课外语文课程资源

对于农村中学而言,自然性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具有广阔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生活氛围,农村本身就是语文资源取之不尽的源泉。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保持对农村生活和农村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感到兴奋和满足,从内心真正感悟农村生活的朴实和丰富多彩。比如语文教材中关于农村的文本,在进行授课时,可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延伸,使学生能够将语文文本与自身切身体会产生情感共鸣,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三)隐性语文课程资源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数字化资源;化学实验

人类文明发展得益于科学进步。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也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数字化资源作为时展的产物,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并整合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一、数字化资源之于化学教学的作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各个学科。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数字化资源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作用。其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已置身于信息网络中,教育也无法脱离信息单独存在。融入数字化资源的化学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书本外的信息,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获取相关化学信息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与前沿的信息接轨,能帮助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新世纪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才是最终的任务。对于化学学科来讲,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的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提高仅靠知识传递是无法实现的,利用数字化资源,创造更多理想化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三,调整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无论是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需要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脱离了教师的讲解,教学无法完成——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将数字化资源融入化学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微课或者是网页链接在课前自学部分内容,再如学生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自主探究某些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课上或课下对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其四,易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学科。化学学科有其独特性。化学知识较为抽象,但从认知水平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状态,他们对部分知识理解困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可以将很多化学现象的本质用数据或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有效降低了理解难度,易于学生学习。

二、将数字化资源整合融入化学教学的案例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基于化学学科本质高度凝练后提出的适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化学知识教学是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基础——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不应只对应一项素养的培养,往往是多个。在此,笔者将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阐释融合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案例,意在突出如何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培养目标。需要说明的是:每项素养列举了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但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的教学只能培养这一项素养,没有将素养或知识割裂之意。

(一)以虚拟实验辅助教学,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最显著的特征,培养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以传统的方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而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将微观的粒子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学习“水的分解”,学生需要理解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但是在实验中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微观的变化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应用动画软件制作电解水的视频,虚拟实验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直接观看电解水的过程甚至参与虚拟实验,拖动H2O分子中的原子,使氢原子和氧原子分离后再组合,然后看到有大量氢气和氧气分子产生。除此之外,很多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可以借助动画进行模拟,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反应过程中原子与分子的变化。

(二)利用动画演示离子变化过程,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素养,将这一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化学教学,需要教师研究并有效整合利用数字化资源。例如,在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教师以尿结石病人为何什么要多喝水为例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让学生利用离子浓度传感器观测草酸钙中加入水后离子浓度的变化,然后利用动画软件演示离子变化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白多喝水可以降低离子浓度,促进平衡向正向移动,帮助草酸钙溶解。

(三)应用传感器量化实验结果,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课标要求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具有证据意识,能够基于证据对物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并建立认知模型,揭示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传统教学在此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而利用数字化资源可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证据意识并学会建立模型。例如,在教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时,传统的实验模式下教师会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以及释放气体的多少,进而探讨产生现象的原因(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需先与氢离子结合),最后得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较慢的结论。但此实验缺乏证据支持,只通过肉眼观察是不够的。如果应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教师可将反应的快慢以及释放气体的多少用数据(模型)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观察并计算两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以及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四)线上线下探究“原电池”,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进行化学知识的高效探究,深入掌握化学规律,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原电池”时,教师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微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自行制作原电池。教师在线上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例如推送关于“1780年,意大利的伽伐尼教授发现将金属分别接触蛙腿的筋腱和肌肉时,当金属的另一端相碰时,蛙腿会抽动”的原因分析以及“生活中常见电池的材料”的介绍。教师设置任务单让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了解制作原电池所必需的条件,然后在线下课堂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完成原电池的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又如,江苏中学教师董金水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数字化实验系统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进行尝试性应用,设计启发性学案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使之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利用数字化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一定要在基于教材,结合数字化实验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提出明确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目的。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较高,现阶段我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为缺乏,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当今教学的重点之一。

(五)借助数字技术研讨化学事件,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明与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矛盾。如何平衡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也是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例如,教学“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将授课所需要的图文资料输入资料库,建立独立的网页。上课时让学生打开网页,通过网页了解生产生活中氯气的用途以及因氯气引发的安全事故。比如,生活中使用氯气净化水(或制作84消毒液),氯气泄漏事故的处理过程。再如,教学“二氧化硫”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网页形式链接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以及二氧化硫被用作食品保鲜剂的数字化资源。教师以“二氧化硫的功与过”为主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并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对化学事件保持正确的态度与看法。

三、数字化资源使用中尚存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迫于课时压力,仍以传统教学为主

化学课程集中在初中三年级及高中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学生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多数教师迫于升学压力,没有办法在课堂教学中高频应用数字化资源。原因在于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教学方式变为增加更多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造成教学质量不佳;另一方面学生的好奇心重,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存在极大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偏离教学中心,造成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很多教师不敢轻易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数字化资源。

2.教师信息化素养薄弱

教师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主要存在认识和能力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化学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认识较肤浅,对信息化资源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宜使用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只能用以辅助课堂教学,过多应用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探索和使用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与教师知识结构和心态等因素有关,部分年长的教师在他们在校接受教育的年代几乎接触不到数字化资源,现在让其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困难重重,一些年轻的化学教师虽然在使用上不存在困难,但是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还有部分教师存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等问题。一些教师对如何将其应用于化学教学中的思考较少,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自然就少。

3.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健全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随着通信、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成为现代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我国已经启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依旧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体制尚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费用较高,而我国各地区经济、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城乡差异,导致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启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因此接触不到优质数字化资源。一些学校还缺乏条件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培训的机会以及学习平台,部分教师无法及时共享国内外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此外,很多教师对一些较为专业的数字化资源较为陌生,不能及时掌握并使用最新的数字化资源。

(二)有效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见

1.国家与社会层面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近日,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六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其中包括《初中化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JY/T0620—2019)》(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不仅充分吸纳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化学教学装备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有力呼应了当前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装备的新要求,还增加了数字化、微型化等实验仪器,精心筛选出适合初中化学教学使用的能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数字化实验仪器,更新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技术手段。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实验仪器的配置更强调时代性,有力体现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追求。从国家层面来看,初中化学教学装备标准的提出为化学学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出台更多有利于教育向着现代化迈进的政策,为各个学科的教学现代化指明方向。从社会层面来看,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社会各界应当积极配合与响应国家的政策,为我国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目前愈加迫切地向出版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做好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的数字化教材资源,成为迫切需求。笔者建议,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教学资源的研发中,倡导企业与教育机构联合,吸收国外精品数字化资源,研发出更多适合我国数字化教学的教材(精品课程)和装备(仪器)等,形成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资源立体开发格局,为我国的数字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尽可能降低数字化资源使用成本,让每所学校都能享用数字化资源。

2.学校与教师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建立并完善教育现代化教学领导机制和评价机制。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的平台,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同时,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交流,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建立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从教师层面来看,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目标,还有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化学教师要学会利用云平台等网络空间关注并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将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应用于本学科教学。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独特育人功能,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的目标,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互联网时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利用数字化资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带着浓厚兴趣的自主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琳.国内外优秀数字化教学资源出版情况的比较与研究[J].学园,2014(15):190-191.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6

1.学生资源开发内容贫乏

(1)教师忽略了对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资源的开发

对于学生资源开发而言,是面对全体同学的资源开发。有效地开发每位学生可以开发的资源。新课程的教学是对全体的学生进行资源开发的,并不是只针对好学生的。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往往也是较低的,老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帮助每位学生,不管是后进学生还是优秀学生都要平等对待,让全体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现在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的学生资源开发及其偏激。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达到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教师要注意后进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没有意识到隐形资源的开发

在学校的一线教师来说,他们经常会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学生自身拥有的物资、学生个体外貌等做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课程教学资源,对于这一方面老师做的还是很好的。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隐形因素。譬如,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情感、情绪、性格、思维等方面,都是隐形存在的资源,老师对于这方面的资源开发是及其缺乏的,尤其是这些隐形因素还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积极主动性,也直接影响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

2.对学生资源开发方法不科学

现今大多数的初中教学中,老师都本着一种批评强调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以及犯错误的时候,大多数的老师总是以一种批判的角度,来强调学生的问题错误出在哪里,如何纠正,虽然说学生懂得了错误出在哪里,懂得了如何纠正错误学习知识。但是,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处在了一种心情极为不愉快的方式下学习的。学生长期在这种比较压抑害怕的环境下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让学生心里生出一种学习恐惧症,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老师教学的方法上,要增加灵活性的教学。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分析

1.开发学生的静态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情绪才算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学生走进学校就是为了学习,是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的过程。当然是需要知识水平和社会水平肯定是要高于学生的老师。但是,教师并不是将自身的知识凌驾学生之上的,这样的表现是不尊重学生、不尊重教育。老师不仅仅在课堂,在生活中也要多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资源开发。

2.开发学生的动态资源

在进行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的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提出问题的类型的不同,进行总结,对学生资源进行快速的分析,然后做出快速的反应。例如,有些问题属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只需要进行点拨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是很多学生共有的问题,教师需要特别的指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理解。

3.洞察学生的情感变化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7

一、网络信息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可视化应用优势

可视化应用优势是此类网络信息资源的突出优势,并且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现阶段,这种可视化的应用优势也更加突出,其实际的可视化效果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尤其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应用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展示一些平时无法完成的化学实验,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相应的化学实验现象,相应的实验教学互动性也会有所提升。可视化的教学效果还会呈现在一般类型的知识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初学初中化学知识理论时,需要记忆的内容往往相对较多,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记忆基础知识理论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受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积累水平,很多学生并不能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此时,教师即可选择一些思维导图类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将一些基础知识理论加入思维导图中,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相对清晰的认知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记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理论的过程将会更加高效和合理。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分析和总结与学生学习状态相关的反馈信息,提升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针对性,从而在整体上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节奏。

(二)引导性应用优势

化学教育的引导性是互动性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化学教育引导性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不只是教学内容选择层面的互动关系,更是教学形式优化层面的互动关系,并且后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关键。从初中化学教学引导性的角度分析,在一般类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回答此类问题的实际效果,将此类重点内容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论时的问题对应,从而提升初中课堂教育的针对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的资源相对有限,再加之学生的化学学习经验相对欠缺,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面对教师的引导性教学问题时,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之后回答问题的过程自然也会不完整、不合理。在应用网络信息资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具体状态,灵活地加入一些理解性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老师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回答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此类问题与学习内容联系,从而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的具体方向。

二、网络信息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合理选择资源应用时机,提升化学教学引导性

教师在应用此类网络信息资源时,应结合初中化学教学要求,合理选择资源应用时机,并将具体的资源应用过程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引导性。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思考。一般而言,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如燃烧、凝固等。但是,有些化学现象相对少见,例如氧化、酸碱腐蚀等。在讲解与此类现象相关的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对此类现象形成具体的认知。为此,教师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环节与课前导学环节结合,从而强化学生对相关化学现象的认知,也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展示一些生活中或者工业生产中需要应用到的酸碱中和原理,并结合此类原理,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影像资料或者图片资源;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选择一种特殊的现象,例如“金属在强酸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此类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也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过程将化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二)变化资源应用形式,完善资源应用流程

相对完整的网络资源应用流程不仅包括资源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应用与课后教学总结,还应包括与课后反馈调查和课中教学调整等相关的教学环节,并且后者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过程中更为关键,这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特点和应用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此类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渠道。一般情况下,结合具体的内容,例如常见的酸碱盐等,教师可以直接搜索相应的图片,进而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是网络信息资源最为常见的一种应用形式,但其应用的效果一般。为此,教师可以在应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引入一些相对完整、相对成熟的资源应用形式,例如思维导图类型的资源应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思维导图类型的资源应用形式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支持下,将会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属性,并且这种动态属性往往会超出动态资源展示的范畴,会在教学互动性上得以加强。如在讲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 Xmind等专业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将与“分子和原子”“元素”“原子结构”等相关的内容作为主要标题,进而将此类标题与思维导图的拓展节点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插入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的超链接,从而在展示具体的思维导图内容时,直接将一些动态的内容与本章节的知识理论讲解过程结合起来,这样,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流程也会更加完善。

(三)注重互动交流,提升虚拟实验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但受限于常规类型的化学实验教学条件,一些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具备实验教学层面的适应性,甚至还存在一些危险性,包括一些酸碱中和实验、化学燃烧实验等。尤其是一些氧化实验,其对实验时间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此时,化学实验的难度更高。为此,教师应积极应用虚拟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并在应用这种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整合与化学教学相关的资源,从而提升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时效性以及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性。如在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内容时,教师需要结合此类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从化学药品准备、化学仪器准备等角度,细化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应用虚拟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带领学生复习与氧气实验室制备相关的实验流程和实验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际流程。借此,教师即可应用虚拟教学平台,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实验操作动画,并结合此类操作动画,为学生讲解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相关的实验基础操作要求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化学实验平台的应用虽然相对灵活,但是若想提升此类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质量,还需要对虚拟实验操作的具体流程进行细化分析,明确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形式,细化此类资源的应用办法,这样才能切实提升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效果。

三、结语

中学教学资源范文8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高中语文;作用;课堂容量;课堂气氛;感受;视野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征一拍即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学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运用的便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的青睐。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而网络教学资源就相当于一条河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得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从寻找变成了筛选,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那么,网络教学资源对高中语文教学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教学资源,扩充了课堂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课堂传授的内容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参考书上的知识展示,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得来的知识也就局限在这个范围内。新课改的实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资源便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教师与学生可以合作,共同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知识储备再多的教师,都无法与海量的网络资源相比。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量的知识,并可以将这些知识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们就能轻松掌握,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极大扩充了课堂容量。

二、网络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安排、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导入方式。在学生活动环节,教师以前需要借助口传心记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做出指导。如今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更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活动,如歌诀的形式、动画的形式等。学生被这些新奇的方式吸引后,就会学得更轻松、有趣。就连令学生头疼的测验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润色题干、精心设计题型使其变得有趣起来。可以说,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与现实状况,选取最能吸引学生的方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看,可以听,可以直观感受,很容易调动起学习热情。网络教学资源运用得当,学生整节课都会处在期盼之中、兴奋之中,而且多样的感官刺激不易产生审美疲劳。有了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令人惊喜的。

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感受

有些课文的语言习惯等,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生无法通过文字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教师的讲解虽然很生动,但是也无法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走进”课文。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应片段。学生通过丰富的视觉感受,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了解林黛玉及其他人物的心理反应与种种感受。这样的学习具有代入感,能够产生全新的体会和感受。

四、网络教学资源,开阔了师生视野

语文是开放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主要处在学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能对社会之事有太多了解,这就容易局限语文教与学的视野。而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好能够弥补这一欠缺。开放性的网络资源,为开阔师生视野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例如,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时,总会苦于学生的见识少、走出去的机会少,以致无法对很多事物形成直观的感受。所以,布置一些作文题目后,教师会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些碎片化的感受,以此为习作提供素材。可见,教师作文题目的拟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实践活动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由于对世界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没有生动的刻画和深刻的体会,所以作文显得空洞无物。然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全方位感受,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格局和格调。当前,虽然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参差不齐,但是网络教学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教育眼光和专业素养,认真筛选网络教学资源,并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为自己所用,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网络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2]刘江江,姚菲.论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