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素描教学技巧探析

中学美术素描教学技巧探析

素描在美术学习中的基础地位是公认的,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到系统化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对于物象的认识、光影的处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通过教授学生素描技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物象的感知,通过强弱、取舍、概括等素描艺术处理,将客观物象描绘在纸张上,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本文首先对素描教学技巧进行了简单概括,随后就素描教学中的艺术研究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地进行素描技巧教学

1.循序渐进。美术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美术知识和素描技巧。因此,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因素,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美术教学目标,以确保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美术知识的高效率学习和对素描技巧的掌握。例如,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要点,包括视图、结构、明暗等;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素描作业等。通过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素描学习难度,加深对其中相关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轮廓准确。美术素描作品中所指的轮廓,不仅是要求突出作品的结构要点,而且要确保形象鲜明,避免素描作品似是而非。素描要求按照一定比例真实地还原物体,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严格要求。另外,学生在素描中坚持轮廓准确这一原则,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态度。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影响。

3.注重整体。在美术素描中,学生只有从物象的整体出发,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合理设计构图比例,体现绘画主体。因此,教师在素描技巧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物象素描时,便能够自然而然的先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确定构图比例,保证素描作品的质量。

二、中学素描教学艺术研究的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中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素描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确定是否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如果在学生的素描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教学,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

2.拓展思维,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素描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对物象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有关。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素描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素描素材,难以形成个人的绘画特色,因此素描水平难以突破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写生,通过对实际景物的素描和绘画,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中学素描教学的艺术研究

1.独特的形式美感。素描借助于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的刻画以及不同长度、不同方向的线条,真实而客观的对真实物象进行刻画,因此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另外,在中学素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对作品理解层次的不同,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念。在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能够绘画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2.最为单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相比,素描作品给人一种单纯、明了的视觉感受。对于客观物象来说,虽然经过素描褪去了华丽多姿的色彩,但是却更能彰显物象本身的特性。例如,素描作品通过黑白对比,不仅能够简练的概括整个作品的风格基调,而且能够通过平面装饰、空间变形等方式,使素描作品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这种单纯的表现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种绘画形式一种写实,一种重意,但是都能够通过对黑白语言的灵活运用,来实现对作品的高度概括。

3.特有的艺术语言。素描艺术主要指除了绘画形式共有的各种基本构成元素和衍生出的形状、构图等可视形象语言外,同时拥有自身本体语言的艺术性。即在黑白构成、线条的穿插、笔触大小疏密变化的即兴发挥中形成特有的单色肌理趣味和形式美感。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材料将其全部创作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在画纸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痕迹。这些独特的绘画“痕迹”构成了素描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特有的肌理美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见解。美术作家菲利普•罗森认为,优秀的素描作品让作品凭已构成的痕迹显露着,而不是被事后的思考而加上的层次所掩盖着。因为它保持着那种特有的时间品质,这正是素描艺术所特有的。中学美术与其他科目相比,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为美术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在教授素描技巧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维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素描艺术的理解。

作者:黎新颖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