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相关知识范例

中医相关知识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人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落实,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人力资源管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进一步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去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激发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其发挥智能、并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参与工作、完成任务。在人事管理工作实践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根据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情感方面的可塑性、价值层面的倾向性去不断的引导他们思想意识水平的提高,使得其主观能动性与创作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切实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事管理目标[1]。与此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得那些存在于工作人员心中的消极因素被扼杀在萌芽当中,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发展实践中发挥正能量,竭尽所能、兢兢业业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推动工作效率的提升。现阶段,社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若想实现多元化的竞争大潮中乘风破浪、开拓创新,不仅需要技术、设备等硬件条件,同时也需要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软件条件”,尤其需要现代化与科学化的人资管理,通过不断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每一位工作者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去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添砖加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以人为本”是基本的原则,通过提高个人绩效实现团队绩效的提升是目标、推动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根本目的。基于这一点,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个体特征引导其制定科学与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给予每一名工作者的价值诉求开展时效性的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让员工了解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需要,了解社会动态与竞争,进而形成凝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构建发展的“软件条件”,从而推动单位工作效率的持续提升。

二、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人事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思政工作的目的在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指导路线,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遵管理实践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可见人事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实际作用上是相得益彰的。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之所以要关注与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目的就在于持续性的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强化自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感知自我的存在价值,进而充分发挥个体智能实现优秀服务体系的构建,不断提高本单位的凝聚力,构建优秀的工作与管理文化,实现单位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在新公共服务理念中长足发展,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价值,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发展,新文化、新理念,万象更新的社会环境当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也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为了有效规避多元文化价值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政工作势在必行[2]。现阶段,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与工作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所接收到的文化更加多样化,这对于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讲,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来讲,对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讲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工作人员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体智能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文化内容以及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势必对工作人员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得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形态变化无常,具体表现在工作实践中的就是思想波动比较大。基于这一点,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应该通过思想引导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出积极的心态疏导,使得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诉求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始终与社会主义事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三、结语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发挥反作用,所以在发展实践中,人才的思想意识水平发挥关键性作用,而思政工作是实现工作人员思想意识水平动态性提升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实践表明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开展科学化、时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进而对人事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得相关团队绩效得到提升,最终达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燕.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意义[J].党史博采(理论),2016(01):56.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2

我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有所强调,各个领域都要强化与改善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医院内部的人际关系。所以现代医院要坚持以病患的就以体验与自身需求为中心,确保达到自身服务质量高、员工医德高、客户满意度高的局面,在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应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尊重员工内心感受与需求为主导思想,进而使医院内部的工作气氛更加和谐,充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医院内部的凝聚力。通过相关的研究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并积极的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让员工能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抱着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进而推动医疗机构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二、思政工作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国家的发展,推动着医院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而随着体制发生转变,观念不断刷新,思政教育工作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优秀的思政教育,可以起到稳压器与推动器的作用,让内部员工的心态更加平和,工作态度更加积极。旧时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是并不科学的,员工的薪酬福利及编制数等都是依照相关部门的硬性规定来制定的,这种刻板不灵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对于医院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稳定程度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医院内部的员工,虽看似各有其职,但同在一个机构内工作,便是属于一个整体,这一整的当中每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都会对自身及周遭的工作状态及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甚至会在员工队伍中产生大范围的思想波动,所以如果未对员工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强化,在小范围员工出现负面思想及消极观念时,其影响便会越来越大,现在医院内许多工作人员都是背井离乡到外地谋求发展的,加之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当中,员工便更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及负面的思想。这时便需要借助思想上的疏导,来帮助员工消除思想上的负担,以及情绪上的不满,使其充分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并带着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后续的工作当中,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而这样的积极心态,也能够影响到其周遭的员工,影响逐渐扩大,便会在整个员工队伍当中形成一种积极工作的风气,在这种积极的风气的引导下,员工不但会更加自觉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质量,而且会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感到更加自豪,也会对其岗位更加忠诚,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更能够提高员工的稳定性,确保医院能够更稳定、更长久的发展。

三、强化思政工作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想要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家庭般的关心,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就不能让思政工作只是空话,要确保把思政工作落到实处,而且要落实到医院每个员工,渗透到内部工作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想要带动员工的情绪,首先要带着最真诚的关切之情与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要坚持以真情实感打动员工,用赏识与激励留住员工,而且要建立起以员工需求及自身利益为主导的岗位聘任、职位晋升及薪酬福利体制,保证医疗机构内部不会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并对内部员工所关注的焦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关注、分析与解决,倾听员工的心声、切实解决员工关注的问题,为员工办实事、解决难事,才能够让员工更加忠诚、更加积极,总体来说,就是要将思政工作由空讲向实做转变。

2.将思政工作与制度结合

医院内部的思政工作,不仅是为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产生的,也是为让员工能够更加自主自觉的对自身工作进行约束而开展的,所以在医院内开展思政工作时,应当在尊重员工自身思想与需求的同时,加强对相关医疗法规政策的渗透,与医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提升员工的规范性,强化员工对自身的管理。在这一点上,要动之以理,让员工充分了解到,只有一个有章法、有秩序的医疗机构,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医疗行业中得以存活与发展。而医院的发展,对于员工自身的利益与工作前景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只有每个员工都对自身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严守职业道德,避免违法违章现象,才能够确保整个医疗机构有条不紊的运行,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所以,在关心员工的前提下,思政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也都要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所提倡的思想道德标准,让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3.加强思政宣传工作

加强对内部思政工作的宣传,是能够进一步扩大医院思政工作影响范围的有效措施,通过思政讲座、看板、内刊及优秀员工评选等形式,能够让员工充分了解到正面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对于工作有着怎样的帮助,对于自身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益处。进而对自身进行内省,并找出自身的问题进行提升与强化,特别是看板与宣传视频这样耳濡目染的传播方式,员工每一次看到,就等于给了自己一次警示,这样员工才能够更加自觉的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规范。

4.强化员工减压工作

在任何企业当中,员工只有自身的工作充满积极性、热情及自豪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成效,而在医院这样工作压力较大的机构,员工的积极性与敬业精神自然是更为重要的。医疗工作是关乎大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工作,所以在每天面临生死,掌握病患生命的工作背景下,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而这种压力,不但会对其工作的效率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医护人员自身的观念、性格及心态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内部的思政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医院只有营造出更好的工作氛围,才能够让员工以更加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高强度工作,才能够确保内部的医护人员能够长期、稳定的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可以通过聘请心理专家开办心理讲座以及定期为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减轻员工的心理负担,并以更丰富的激励体制,来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员工以更加积极、正面的心态投入到后续的工作当中。

四、结语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3

《中医学基础》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中药学相关知识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学》、《方剂学》等后续课程。因此,提高《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显得相当重要。鉴于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该门课程课时短、容量大,再加上中医学理论体系本身的独特性,教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好这门课呢?笔者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上世纪末全国20多所农业院校相继开设了中药学专业,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也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该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经9年。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借鉴了农业院校的优势,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规范化种植和品种选育等相关知识,又吸收了中医院校的特色,让学生掌握中药学相关知识,培养其在药物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培养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门数就明显增加,课程的课时则只能缩短,如《中医学基础》课程只有40个学时。

2.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特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理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而逐渐升华和抽象所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它是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学术体系。然而,这些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想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儿困难。尤其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感觉跟算命等伪科学一样。但这些又是我们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期脏腑功能和疾病的诊断。还有一些概念,中西医差别较大,如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和西医的有很大区别。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这些特点,无形中增加了该门课程学习和讲授的难度,如何在短时间内,讲好这门课,教学方法更加重要。

3.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知识千差万别,若要让学生在听每一节课时都兴趣盎然,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一)运用比喻[1]。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比喻法,可以将深奥的、复杂的、抽象的事理,用简单的、熟悉的、直观的事物表达出来,便于理解记忆。比如,讲“风能胜湿”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用湿拖把拖完地后,怎么能让它尽快变干呢?同学们可能就联想到,打开风扇,风一吹,地面上的水湿很快就没有啦。所以,“风能胜湿”。

(二)结合典故。中医学相关理论知识与古代的文学知识密切相关。如讲到“肝主藏血”、“怒能伤肝”时,可以举《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气吐血的例子。如五行的特性中,金曰从革,有收敛、沉降的特性;木曰曲直,有生发、生长等特性。讲授到这里时,可以联系到成语“击鼓鸣金”。古人打仗时有击鼓前进,鸣金(敲锣)收兵,因为鼓是木头做的,可以鼓舞士兵斗志,而锣是金属做的,可以收敛士兵情绪。

(三)应用多媒体[2]。现在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五脏的形态结构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将肝、心、脾、肺、肾等脏器的形态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课堂效果很好。

(四)病案教学。在讲课过程中,举一些案例,可以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例如,讲授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时,可联系到范进中举的例子。范进中年中举,大喜过望,精神涣散,变得疯癫。医生请范进平时最怕的人———他的屠夫丈人,来打他一巴掌,他就清醒恢复常态啦。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心,使心气涣散,人变得疯癫。恐能胜喜,他平时最怕他老丈人,他丈人打了他一巴掌,他受恐啦,病就好啦。这些例子,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理论知识很快就记住。

3.2梳理归纳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3]《中医学基础》的课时一般在40学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章节都详细、深入地讲解,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结合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在讲课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功能、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基本的病因和病机等相关知识。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我们要简化教学内容,将基本概念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如在阴阳学说中应侧重讲解阴阳的属性及阴阳的相互关系;在五行学说中应侧重讲解五行的属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3.3督促学生理解记忆,强化理论知识方法是手段,效果是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讲述重难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记忆中医学理论基本知识。为达到这种效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督促学生,比如,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4]。每堂课开始前几分钟可向学生提出前两节授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去钻研自学。此外,可根据章节内容,设立专题,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能督促学生记住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医院校;科学减肥;教学实践;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长期摄入过高热量的食物,同时伴随运动量与活动量的减少,肥胖人口数量与日俱增。2016年,《柳叶刀》报告中国已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1]。其中,大学生肥胖发生率增速迅猛,不容忽视。肥胖会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乎自己的体型。由于缺乏科学的减肥理念和专业的指导方法,许多学生采用过度节食、过度运动、乱吃肥药、抽脂瘦身等方式减肥,导致营养不均衡,对身体造成伤害[2]。为了帮助大学生降低因盲目减肥而造成的身体伤害,作者在中医院校开设了科学减肥的公共选修课,旨在帮助中医院校大学生获取正确的肥胖知识并形成科学的减肥理念,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大学生肥胖成因

肥胖病是遗传、心理、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作者将大学生肥胖成因主要归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虽然部分大学生因为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其比一般人更容易肥胖,但更多的大学生肥胖离不开后天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各种对身体不健康、容易引发肥胖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肥胖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各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高压力、快节奏常常使人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在精神压力极大情况下,会表现为进食过多,进而引发肥胖。

2大学生减肥的误区

大学阶段是学生对自己的外在形象非常在意的时候,这导致大学生会采用各式各样的减肥方法。目前,在学生中比较主流的减肥方法包括:节食、运动、服食减肥产品,这3个方面都存在各自的减肥误区。

2.1控制饮食误区

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实施减肥计划时首选节食,其认为少进食能减少体内摄入的能量,原有的能量消耗不变就会出现能量缺口,从而实现减肥[4]。有学生选择早餐或者晚餐不吃,也有学生选择不吃主食,而用水果、蔬菜来替代,以期通过节食在短时间实现减重。但是,盲目节食会使学生出现头晕、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导致减肥失败,并身体受到损伤。

2.2运动减肥误区

运动减肥指肥胖者通过一定的有氧运动,消耗其身体中多余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实现减肥。故此,运动减肥被认为是最科学的减肥方法[5]。但是,大学生对运动的强度、方式、频率等知识缺乏充分认识,在运动减肥中存在误区。有学生认为流汗多,减肥效果就比较好,其在运动时会穿比较厚的衣服、暴汗服。然而,出汗只是减去体内水分而非燃烧脂肪。水分的过度流失容易造成脱水、电解质流失等负面影响。有学生认为运动时间越长越好,也有学生的运动方式比较单一。

2.3药物减肥误区

某些大学生减肥既不愿意控制饮食也不愿意参加运动,他们大多选择药物或者辅助的减肥保健品来帮助减肥。学生在药物减肥出现的误区较多。很多学生不能区分减肥处方药与减肥保健产品,会去互联网上购买减肥茶、肠清茶、瘦身汤这些保健产品并直接使用。这类保健产品中,大多数都含有腹泻或者脱水成分,最初服用后会因脱水使得体重出现下降,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目前,正规上市的减肥处方药并不多,可以直接在药店买的非处方药物只有奥利司他。学生在互联网上购买的大多产品都不是真正的减肥药物,容易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3减肥课程设立

3.1开设科学减肥课程的目的

肥胖会影响大学生的身材、体型与社交,容易使其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指导,经常盲目跟从减肥,且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中医院校的学生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作者开设了科学减肥课程,向学生系统讲解肥胖病和科学减肥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消除减肥误区,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实施合适的减肥方案[6],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锻炼意志并树立人生自信心。

3.2科学减肥课程开设的内容

开课前,首先对学生是否肥胖进行定量判断,同时了解学生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睡眠习惯。主要通过体重指数(BMI)、体脂率、腰围与腰臀比3个方面判断学生肥胖情况。正常BMI:18.5~24.0kg/m2;正常体脂率:男15%~18%,女20%~25%;正常腰围:男小于85cm,女小于80cm;正常腰臀比:男小于0.9,女小于0.8。课程内容以专题形式展开。首先介绍肥胖是一种疾病及其流行病学的研究。其次介绍脂肪的相关知识、食欲调控。最后介绍营养与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减肥手术、减肥药物、针灸减肥、埋线减肥、中药减肥等相关知识。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某些同学减肥成功或失败经历的分析,以及配合某些运动实践等。开课形式为理论、分享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包括4个方面。

(1)关于肥胖症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症诊断的相关指标和方法、肥胖分类、肥胖病的危害、肥胖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和西医)。

(2)向学生介绍关于肥胖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脂肪与控制食欲,目前这2个方面是科研的重点对象,已取得较大突破。2008年,棕色脂肪称为《Science》杂志年度10大科学进展。下丘脑弓状核中饱中枢和饿中枢的机制正不断被揭示。科学研究集中在寻求不同的方法激活人体棕色脂肪细胞、增加人体棕色脂肪含量及控制食欲的药物。

(3)针对学生的三大减肥误区,系统向学生讲解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如何搭配健康的饮食结构,每天饮食的频率与速度,奶茶、饮料、果汁中的高糖陷阱。建议学生减肥开始时,首先调整过去错误的饮食习惯,此时可逐步观察到体重开始下降。1~2个月饮食调整后,随着体重的下降,随之带来基础代谢率的下降,导致体重进入平台期。这个时候建议学生开始建立运动习惯,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代谢率。向学生系统介绍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众多运动选择合适的项目、运动心肺适能、避免运动损伤。系统综述减肥药的研究历史、已退市减肥药的退市原因及危害,介绍目前市面上减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物。帮助学生建立对减肥药物与减肥产品利弊的正确认识。

(4)本校为中医院校,中医减肥有其独特性。系统性地从中医角度向学生介绍中医如何看待肥胖,如何对肥胖症进行分类,以及肥胖症发生的原因。介绍针灸减肥、埋线减肥、中药减肥等中医治疗方法,培养学生中医养生和治疗肥胖症的思维[7]。分享部分主要是由某些有成功或者失败减肥经历的大学生,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将分享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共同讨论失败的同学在减肥方面存在哪些误区、应当如何调整,成功经历中存在哪些科学成分。这个环节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减肥过程中最难的在于坚持,分享能让学生受益较多,给其他在减肥观望中的学生提供了鲜活的例子,让他们知道饿的时候怎么处理,体重反弹时如何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具体实践部分主要是带领学生做练习,如有氧健美操、瑜伽、跳绳、拉伸训练。腹部肥胖容易引发二型糖尿病,可以让学生练习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仰卧举腿。为了帮助学生控制食欲,带领学生学习耳穴埋籽法,用手指按压以刺激耳穴,通过经络传导,达到行气止痛、宁心安神、调整机体平衡的目的。在饭前30min压穴位可增加饱感。老师和学生也会共同观看针刺减肥、埋线减肥、瑜伽球等方面的视频。

3.3科学减肥课程开设的效果

自2018年开课以来,作者在开课前会对学生是否肥胖进行定量判断(BMI、体脂率、腰围与腰臀比),同时了解和记录学生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睡眠习惯。4年来,累计发放问卷420份,收回问卷420份,经整理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95.24%。根据BMI,8.0%的学生为肥胖,26.0%的学生为超重,见表1。70.0%的学生有熬夜习惯(睡眠时间为0:00-7:00),50.0%的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习惯,80.0%的学生饮食不规律,表现为不吃早饭、不爱吃蔬菜、爱吃甜食、口味偏重等。见表2。本课程授课36学时共12周,学生出勤率达97%。课程结束时会再次对学生的BMI、体脂率、腰围与腰臀比进行测量,同时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课程学习之后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睡眠习惯变化。经过系统性肥胖及科学减肥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大多数学生都提到其开始23:00入睡,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可以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也在逐步调整。约有55%的体重肥胖与超重的同学体重降低1~2kg,基本实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消除学生的减肥误区,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4小结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培养模式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阐述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经验性、技巧性等众多特点,与内治法一起构成中医治疗的重要体系。中医外科学存在学术语欠规范、病证描述笼统、教学方式单向等缺陷,不能有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反馈,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该学科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传统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因此,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临证思维能力,建立系统的临床知识结构,才能做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此,笔者将从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培养现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与思考。

1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突破当前中医外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多种形式,通过理论学习、查阅文献、病案讨论、临床实践、归纳与总结,提高学生自学、思维、创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提高临床诊断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建立科学有效质优的中医外科人才培养模式。

2现状

目前,中医外科学教学的现状是理论研究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单调,考核标准不够规范,没有结合临床实践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使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薄弱,学习兴趣低。因此,针对中医外科学技能实训课程展开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有必要的,通过课堂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实训操作、见习实习为一体,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诊断疾病的全过程,是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教学上要以标准化病人为中心,考评与考核模式上以时代需求为中心,注重中医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操作的培养,以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打造知识结构化、内容实用化、教学开放式、学习互动式的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平台可对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3.1中医外科学教学中LBL-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基于讲授的学习(LBL)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讲授的学习[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近年来新型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围绕专题进行研究讨论的学习过程。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把PBL与LBL二者联合运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容易掌握中医外科学常见病的诊治原则。并且采用在基础知识部分应用LBL教学模式,在临床应用部分充分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帮助学生从吸收知识转变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临床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2]。因此,PBL+LBL教学模式符合当前中医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发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提高教学质量之功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3.2PAD课堂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PAD课堂是一种将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循序渐进的新型授课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平均用于教师讲授和学生间相互讨论学习[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理使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短时间内收集信息、寻找答案,通过自主学习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模仿为灵活运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及为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授课模式不但促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结合发展,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能为日后进行团队合作及医患沟通提供基础。PAD课堂需由资质深厚的教师带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知识结构、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做到及时总结归纳的作用[4]。促进了教师教学理论的更新,也激发了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的热情,有助于综合素养的培养。

3.3中医外科教学中CBL联合RISE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ISE)要求学生对于某一主题,自主查阅的文献和研究进展,并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讨论,这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为基础,锻炼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5]。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找到匹配案例,并由此提出相关问题,再以问题为引导开展教学,根本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辅助、以病例为核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二者联合,RISE为CBL提供了获取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医学临床问题是各学科综合关联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广,是比较复杂的学科,而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可以打破各学科间的障碍,让学生直面临床问题,联系实际病症与相关知识,尽快适应临床医生的角色,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6]。CBL教学法联合RISE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大量准备,除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外,还需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如何给学生留下思考线索等方面加入巧思。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学习,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3.4床旁教学法

床旁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教学中通过增加床旁实践机会,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同时以临床实际为导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让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又以提高学生与医护人员、患者的高效沟通交流的能力为重要培养内容,培养团结协作能力[7]。教学查房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提问、多动手操作、多讨论病例,使临床教育实践规范化、标准化,使开展具体辨证治疗方法和实践操作交流常态化。除此,指导老师深入透彻地分析临床案例,强调其对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注重与中医基础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衔接,突出中医外科的特点和要点,密切联系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创新方法,适度介绍科研进展及经验传授,逐渐破除学生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传统思维,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3.5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

依据临床操作技能要求,中医外科学要进行体征查体图片展示和中医外科外治法治疗演示的多媒体教学,以各项目的内容为基础进一步进行细化,制定相应的评分量表,并制定统一评分标准,引入标准化病人[8]。后续配备多种教学模具为临床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硬件环境和操作机会,使在评价的病种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从而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真实[9]。并且需具备较高的中医外科资质,要求能根据情况提供重要检查结果让学生分析,强调随机应变。同时对学生中医中药治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建立各章节复习题库、技能操作考评试题库、病例考题库等。让学生尽早且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在临床实践环境中学习,加深对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将枯燥乏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生动化具体化,不仅巩固了理论教学的成果,而且提供了临床辩证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临床技能评估体系。只有熟练掌握相关临床技能,提高外科综合能力,才能胜任相关临床工作,满足现今社会对中医外科人才的需求。

4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10]。孤立的操作方法或单纯的理论考试难以适应当前中医外科学技能实训课程的培养需求。能力培养是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包括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创造等能力。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有意识、有准备地去观察患者,训练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口头表述和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摸索正确的疾病诊断思路和治疗的内在规律,避免出现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开展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技能考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牢固的知识框架体系,建立紧密结合临床的实践+理论教学外科学评价体系[11]。

5小结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医院校;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日益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学校持续高额投入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各个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广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的现象[1]。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序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存在多头开展、重复培训、缺乏保障、针对性差和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因此,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建设变得十分迫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导,以知识库为基础的学习、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序开展,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要求。

1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中医院校在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机构设置均与理工科院校有较大区别,有其独特的特点。

1.1教师的群体特征分析

中医院校教师的专业主要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学科为主,医学类专业占比达65%以上,其余教师中语言类、体育类、思政类教师占比较高,而信息技术类教师比例不足2%。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新就业的教师普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28岁以上,在其学习经历中信息技术课程较少,基本没有教育技术理论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2]。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来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大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达56%,其次是教师资格培训占18%,学校培训占13%,书本仅占13%。教师资格培训仅在入职时开展,而从人事处口径统计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年均小于4次。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来源比较单一,且知识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2]。

1.2教师的教育技术需求分析

中医院校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利用学习理论设计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内涵和原理。通过调研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程度依次为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习理论和教学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知识的主要来源分析表明:排第1位的是网络自主学习,比例达56%;第2位是教师资格培训,占18%;第3位是学校课堂培训,占13%;通过书本仅占13%,广大教师基本没有教育技术学的相关教材[3]。

1.3中医院校教师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中医院校普遍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其级别一般为处级单位,个别高校为科级单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人员构成上教育技术专业或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人员较少,普遍不足40%,其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源维护和教学资源开发上。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无法有效承担全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3]。结合座谈调研了解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也仅在岗前培训阶段开展,而后续的继续教育中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培训年均不大于3次。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不同程度地履行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但由于教育技术培训不是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导致了教育技术培训缺乏体系和连续性,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缺乏跟踪和评价[4]。

2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顶层设计,以保障其建设和应用顺利进行。

2.1知识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知识库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为保障教师日常的学习,知识库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集成性原则。知识库的应用需要记录教师的训练情况,统计教师的测试情况,其评价结果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如教师评价系统。因此,为了简化使用过程,实现数据共享,知识库需要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集成,与信息门户系统集成,简化系统的认证过程;知识库需要与教师发展评价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将评价结果自动同步至教师发展评价库;知识库与人事系统集成,自动同步人事信息,实现相关信息的实时更新,如职称、部门信息,确保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分析的维度更加准确[5]。(2)权威性原则。教育技术知识库的知识条目添加、更新、知识的系数设定必须经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相关专家和教师发展评价中心相关专家论证,在周期性更新过程中确保教育技术知识的正确性和针对性。(3)实用性原则。教育技术知识必须保障其实用性,保障其符合中医院校的教学特点、教师特点,区分不同学科适用的技术,不同学习理论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知识的难易程度,做到“学的会,用的上”。根据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及时补充相关应用知识。(4)兼容性原则。为方便广大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知识库,必须考虑到教师应用的各种场景,如计算机、Ipad、移动终端,并有针对性地设计web版、App版。根据移动终端的不同进一步设计Android版和IOS版等,尽可能地方便知识库的推广应用[6]。

2.2教育技术培训的知识体系设计

根据中医院校教师的特点,知识库设计了教育技术概念模块,便于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由于教师关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知识库重点增加了与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软件开发相关的学习理论模块,重点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教育技术知识库的模块设计

教育技术知识库主要分为5个功能模块:知识学习模块,主要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以图文和视频音频形式呈现,通过知识目录将相关文章、论文、相关资源、讲座视频等组织起来供教师学习[7];模拟训练模块,该模块提供基于题库的模拟测试,教师可以不限次数进行模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给出学习建议;能力评价模块,该模块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完成,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评价报告、分类统计分析报告;知识库管理模块,该模块完成对知识库的更新,对教师测试的配置;统计分析模块,该模块实现对教师参与训练、测试的统计,实现对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的分析。

2.4教育技术知识结构设计

教育技术知识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知识点设计,主要完成对相关知识进行编号,分类;学习资源设计,完成与知识点对应的资料结构设计;试题设计,主要完成与知识点相对应的试题设计,类型包括单选、复选为主;教师结构设计,完成对教师的属性设计和分类设计,其中分类与知识的学科分类系数相关,属性包括职称、学历、学科、教龄,为考核的统计分析提供维度。

2.5基于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培训流程设计

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应用需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参与完成。教师主要完成参与教育技术知识学习、训练及评价测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完成知识体系的建设、学习资源的开发、知识分类系统的测定和培训的组织实施;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开展知识分类设定,接收教师教育技术评价的成绩并纳入教师发展评价考核,根据教师发展评价结果拟定教育技术讲座培训模块和确定必须参加讲座的教师名单。

2.6知识更新与知识分类系数更新

随着教育技术理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以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定期开展以下调整工作。

2.6.1教育技术知识更新

教育技术中心周期性地开展教育技术知识的更新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添加新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知识,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修正,删除过时的知识。每次知识更新工作需要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论证后开展[8]。

2.6.2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更新

知识点的分类系数需要以考核年度为单位进行更新,通常以学科分类中上年度95%置信区间教师测试成绩的平均值为参考依据。新增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由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研究设定。

3知识库的技术实现

3.1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HTML5技术开发系统的用户界面,以实现对不同浏览器和移动端的兼容;采用MVC技术架构,ASP.Net技术、C#语言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部分,保障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采用SQLServer2008R1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系统运行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8R2Standard,服务器为IIS7.0。

3.2核心功能模块实现

教师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实现的技术核心主要集中在知识点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评价、评价分类统计输出。

3.2.1评价知识点管理

教育技术评价知识点管理,实现教育技术相关评价知识点的添加、修改和删除,该功能在重点实现添加题干、答案和类型的同时,需要设置该知识点所属评价库和关联知识库。在评价库中进一步设置教师分类系数,在关联知识库中添加与该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源。

3.2.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与学习资源推荐

教师需要通过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库的测试来辨别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根据评价结果推荐学习资源,教师单击资源名称即可学习,并记录学习结果。

3.2.3按模块统计培训名单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评价中心根据各个知识模块的评价结果确定培训项目和参与范围,筛选条件包括教师范围、教师类型和排名情况。

4知识库的运行保障制度建设

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来保障系统的良性运转,相关制度如下。

4.1纳入教师发展评价制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相关指标分数,系统以年度为单位同步相关数据。

4.2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其中对教育技术知识自主学习、参与的教育技术讲座纳入继续教育学分[9]。

4.3建立知识更新制度

为保障知识库的知识符合教师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知识的更新保障制度,及时调整相关知识内容和学科分类系数。该工作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科为主,教师发展中心协助完成。

4.4建立系统运行保障制度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开展相关活动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相关的系统安全检查,数据备份、系统恢复、数据访问控制、软件升级维护等相关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科具体实施[10]。

5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

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建设可以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需求,为形成完整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提供支持,具体应用领域如下。

5.1辅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系统主要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辅助系统,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通过知识章节目录检索相关内容,并提供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为确定培训内容和相关参加教师提供支持,如通过测试将教师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确定参与培训教师名单,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检验教师参加相关知识模块培训的效果。

5.2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模式进行自主测试(不限次数),系统显示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向教师推荐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直接进入学习模式,根据知识目录选择相关知识学习。

5.3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分析

通过教师年度的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开展分析。对教师的评价分析包括如下方面。

5.3.1个人评价分析

主要以个人分析报表形式展现,内容包括个人的成绩分析,即最高分、最低分、本人全校排名、在本院排名、同职称中排名、同学科中排名;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即各个知识模块的得分情况分析。

5.3.2整体评价分析

主要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正态分布分析、平均值分析,异常值分析。

5.3.3分类评价分析

主要对教师以职称、学历、学科为分类维度开展分析,分析不同类别的教师教育技术的知识整体掌握情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

5.4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试的结果与教师发展评价挂钩,其测试的最高成绩自动同步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数据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考核中的一级指标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部分的成绩。通过与教师发展评价的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为教师参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提供制度保障。

6应用效果

通过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应用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中医高校的相关工作开展,系统应用1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1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绩效

通过教师教育技术知识库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绩效,实现了精准培训,避免了重复培训和过度培训。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将教育技术的年度继续教育主题由4个增加到6个,平均开班人数由100人降低到40人,教师参与率由72%提高到了95%。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聘请主讲人员,降低了相关培训经费。

6.2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通过知识库的应用,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全校范围内统计100%的任课教师参与了知识库的使用,其中参与测试2次、5次的人数分别达到了40%和18%。图书馆教育技术相关书籍和期刊的借阅率具有大幅提高,以《中国电化教育》期刊的借阅为例,由月均借阅3人次,提高到了月均15人次。各个教学部门教师提交的教育技术类期刊的征订类别由2种增加到8种,涵盖了国内主要的教育技术期刊。

6.3促进了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知识库根据教师的测试推荐学习资源,为不断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教育技术中心不断增加学习资源,促进了存量资源的使用和新资源的开发,通过一年的应用实现资源累计访问120103人次,新增资源357个。

6.4改善了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精准培训、调整知识分类系数等方式明显优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应用后有效改善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教育技术指标评价项的学科差异,实现了不同学科教师的成绩分布状态与全校教师的整体成绩分布状态一致。

7结论

通过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可以有效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学习的需求。培训知识库的建设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制度的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捋顺了教师、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关系。动态的知识更新满足了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知识学科分类系数的设计保证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更加客观,而基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化评价的培训方法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院校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29-30.

[2]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498-501.

[3]吴学会,祁建松,马云伟,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4):84-86,92.

[4]吴学会,祁建松,李佳恒,等.中医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监测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医教育,2016,35(3):16-19.

[5]田萍.混合理论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154-156.

[6]王洋.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29-30.

[7]吴青青.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构建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8):73-74.

[8]卢启飞,邵加,赵治平,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2):135-138.

[9]陈娉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21-122.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7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理论教学;模式;改革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炮制的传统理论、炮制原理、制备工艺、品质标准及历史沿革的一门学科[1],它是基于在中医药理论,与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基础应用性学科。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传授理论,学生被动听讲,没能把最新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缺乏新颖性,已经很不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2]。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寻求更合理的“教”与“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授课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将《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如下。

一、实施多学科交叉横向联系式教学

《中药炮制学》包括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应加强和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及中医临床知识的联系[3],由于《中药炮制学》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以后开设,而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以前开设,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不上中医临床类课程,因此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差距较大,对知识的相互联系性也较差;所以就需要授课教师一方面串联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给学生补充中医临床类的知识,以实现《中药炮制学》课程不脱离基础知识,不脱离临床实际,不仅教会学生药物炮制的工艺,也要教会他们炮制工艺的临床应用目的,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药炮制学》目的是为了中医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服务。例如大黄的炮制,有酒制、醋制、熟制及大黄炭之别,教学时联系大黄与不同中药的方剂学配伍及中医临床如何根据病证选择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进行交叉横向联系性讲解。

二、发挥多媒体视频课堂授课效果

随着信息与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成为课堂教学重要教学方式,一方面补充了传统授课模式不足,另一方面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技术改革进程[4-5]。我校教室均已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提供了保障。我校《中药炮制学》课程的理论实行多媒体教学,部分章节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集体备课时,教研室组织和分配授课教师搜集和制作《中药炮制学》相关章节视频资料。比如,授课教师去中药企业和中药房自行录制中药炮制典型炮制过程和炮制程序。如蜜炙黄芪,制作其主要蜜炙过程,该视频从直观的角度补充了理论课相关章节中关于蜜炙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蜜炙的制备过程,进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和领悟[6]。同时我们在开始验证性实验课,前要求授课教师在前一次理论课上,针对性安排学生收看实验课相关章节中药炮制操作的视频,使学生提前对下一次实验有初步了解。授课教师在验证性实验课讲授时结合视频再对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加以强调,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炮制方法、过程及其作用的掌握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验证性实验布置的相关内容。

三、凸显中医药的特色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7],数千年来,对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用药特点所在,也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中药炮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中药临床的疗效,并克服某些毒副反应,保证安全有效,因而中药材在使用前必须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处理。在讲授《中药炮制学》课程时,应将理论知识、学习方法融为一体,培养学生中医药的思维,树立整体观和辩证观,认识中药炮制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领会中药材在治疗疾病时,是多种成分、多靶点的综合作用结果,目前不应仅以中药材单一成分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炮制方法及中药材的优劣。中药材的传统性状标准是数千年来以人体亲身体验得出来的经验结晶,而目前药典已建立的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定性和定量测定标准有的仅是指标性成分,不能准确反映中药材质量和药效。因此,教育学生树立坚持以传统性状和现代成分含量的建立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多问问为什么?找出现行中药材炮制方法和质量标准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课堂教学与见习教学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真实的情景展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手段。《中药炮制学》是实践性很强一门课程,见习就是让学生短暂性参与到实践中,这种参与实践的情境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的学习[8]。让学生用眼睛去看和亲身体验炮制产品,炮制技术和过程程序,将学生带入实践真实情境中。我们除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外,还安排《中药炮制学》课程2次见习教学。将《中药炮制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操作,掌握相关的技术,了解成品性状,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见习前,通过典型炮制方法理论教学、操作示范和成品性状的视频展示,使学生对该传统的炮制方法有所了解,为见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知识和初步认识。见习教学时先让学生参观,比如在中药房先观察蛇类、昆虫类等药材的存放方式,再介绍“对抗同贮法”的相关内容,接着技师示范此类中药炮制操作,最后学生自己进行技术操作。在见习教学中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其回答相关炮制方法,并布置相关作业,加强对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考查。

五、选择性应用PBL教学法

目前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法,已在教学中广泛应用[9]。PBL教学法[10],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凸显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选择设计适合章节内容进行PBL教学法教学,是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11]。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将第十五章《复制法》、第十六章《发酵、发芽法》进行PBL教学,这两章内容较为连贯,适合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容易理解,但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复杂,可引导学生结合临床应用来理解不同药材不同炮制品的目的和作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准备阶段

首先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PBL教学法内涵与外延、PBL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关键环节[12];组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的要求,根据所选章节内容设计问题和教学案例,要求所设计的问题和案例对知识点(重点难点)具有代表性和涵盖性,与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关联性;最后组织教师准备相关材料,编写教案。

2.培训阶段

教研室教师在进行PBL现场教学之前1周,集中安排学生进行PBL教学培训,简要介绍PBL教学方法的整个流程,使学生明确自己在PBL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地位和责任;并将学生均分成3组,每组10人,由组内学生共同推荐出组长和秘书各1名,组长负责组内的整体教学运作,秘书则负责记录和具体联系工作。

3.现场教学

中医相关知识范文8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急救技能;中医急诊;临床教学;应用效果

中医急诊学主要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结合,观察危急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诊疗技术的学科[1]。中医急诊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习生进行教学发现,传统教学法教学完成后,理论知识掌握仍有欠缺,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实习生的救治能力不足[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情景教学法对于中医急诊学的临床教学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我院的实习生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习生选择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实习,观察组实习生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学习。观察组实习生中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25岁,平均(23.12±0.02)岁,文化程度中本科28例,研究生12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26岁,平均(23.12±0.03)岁,文化程度中本科27例,研究生13例。所选实习生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实习生使用情景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措施包括:选取教学地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地点使用我院急诊中心示教室,并提供相应病历资料,让实习生根据病历资料中抢救病人的流程进行口述,并准备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抢救车、针灸、中药针剂、球囊面罩等相关急救医疗用品,使实习生对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用措施进行口述,并说明注意事项[3]。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将要进行的实习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为带教老师给出的临床病例。将实习生每8例分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选取小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进行情景模式教学时,其关键部分在于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在创建情景时,需要借助一些物质媒介,并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程序进行设定,组织临床教学,并将临床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进行激活[4]。在中医急诊的教学中,为了让实习生对中医急诊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在进行教学时,使用图片、多媒体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虚拟环境、临床病例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对实习生的认知力进行提升[5]。在实习生进行操作之前,对中医急诊的相关内容进行大致了解,提升对中医急诊的兴趣,再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之中。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病例进行实际场景模拟,并找出相关知识点,让实习生进行解答。告知实习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将要讲解的书本知识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够提升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教老师讲解完相关知识以后,让实习生以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加深理解,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询问带教老师,及时解答疑问。关于带教老师选择病例方面,主要选择脱证(低血容量性休克)、猝死(心肺复苏)、喘证(支气管哮喘)、心衰(急性左心衰)、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等常见急救病例。带教老师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除了告知实习生急救要点,还应当对实习生理论知识进行提问[6]。实习生在学校时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较全面,在医院中,对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尚不熟练。带教老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实习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为医院内中医急诊长久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对实习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作为讨论主角,自己作为患者,由实习生所扮演的医师对老师扮演的患者进行相关病情知识的询问,并提供治疗措施,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告知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以及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告诉学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找到主证,确定诊断,并对其鉴别诊断进行了解,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

1.3观察指标

教学效果:在实习生学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出题考核,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进行统一考试以及统一阅卷。并对实习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关于实习生对于教学法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提升学习兴趣、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思维的拓展、团队精神的协作、创新能力的提升[7]。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经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比较

经过教学后,发现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组)的实习生最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实习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比较

经过学习后,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