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范例

中学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1

与传统的化学教学相比,新时期中学化学教学呈现出时代特色。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作用。二是,中学化学课程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学模式多样化、科学化。四是,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体会学生学习化学的趣味性。这四方面的变化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做出的总结,在促进自身化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新背景下加快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同的时代催生不同的教学模式。新时期,加快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快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各中学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推进化学教学改革。

三、推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系统地理解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直接执行者,保障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有效实施,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系统地领会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贯彻落实在一线教学中。新时期,中学化学教学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例如平等对待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学习基础为其安排与他们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与课后练习。

2.掌握现代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必须掌握现代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是衡量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扮演好学生学习引领者与指导者的角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通过规范课堂流程,把握课堂节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等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利用与学生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或者顺口溜等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复杂的化学理论具化为学生熟知的现象,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3.促进化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专业发展

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与教学改革的效果密切相连。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成就、经验的总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与解惑者,首先必须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了然于心。特别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接触新知识、新理念的途径拓宽,对于教师来讲十分具有挑战性。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必须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全面促进自身素质的增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与进修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4.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即通过化学教学能够帮助中学生更好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摆脱教材的束缚,在以教材为纲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展教学。例如讲解有机物可以援引生活中的酒精(乙醇)、醋酸(乙酸)等进行讲解。在进行制氧实验时通过编制: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底略倾斜的制氧气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

四、总结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质;有效教学设计;趣味实验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1],从“功利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成为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的重大趋势与热点。中学阶段,化学学科是一门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理论与实验学科。关于化学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包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研究得到的化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包含着化学家们观察与研究物质的方法、动手实验的实践经验[3]。这些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经验等都能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将以上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成为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除此之外,通过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探索,可优化化学课堂模式,转变教师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意义地建构学习。因此,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1.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如图1所示的几个方面,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学习中学化学时,既要求学生能从最基础的宏观角度去观察物质结构,又要求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角度去解释结构特征。总的来说,素养一要求学生要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去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上,物质的变化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在学习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关注反应前后物质转化过程,又能用变化的观念揭示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与规律。这就体现了素养二的要求。在化学学科中,化学原理、定理、结论等并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科学家们根据各种证据进行假设、分析,进而得到证实,最终确立的。因此,素养三就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认知模型来解释物质的结构特征。更高层次是,学生能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主建构认识模型,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化学学科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要实现科学探究就需要做到实验态度端正,实验操作规范等。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能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去思考化学问题。这就是素养四的要求。素养五强调在化学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此基础上要求实验操作时要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同时,素养五也提出学习化学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1.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上的意义

教育对人们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功利化教育却违背了某些教育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5]。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当代教师需要改变刻板的教学观念。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改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差异,引导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学评价模式等策略来逐步改变传统与刻板的教育观念,如图2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教学观念从简单“搬运”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内化知识;学生从课上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与建构学习。综上所述,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能够为化学教学提供长远的意义。

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知识,一是学科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具有叙述性,是显性的知识[6]。这些基础知识在课本及学习资料的书面语言文字、图表、符号中都是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掌握到的。二是在掌握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之后所需要学会的实验探究技能、动手操作技能、合作探究技能、实验总结与反思等技能知识。这部分技能知识没有明确的逻辑性,不能直接从教材的书面知识中学到,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来掌握这些技能[6]。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可以将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与化学学科技能知识灵活地融合在一起(见图3)。通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更加有目的性、连贯性,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同时学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进行主动地有意义发现与建构学习,也更能有条理且有效率地复习巩固知识。这些都符合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案例

创设关于化学的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这体现了素养五的要求[7]。从教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案例为导入,能够让学生更有意义地去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建构学习。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景案例进行教学的例子有很多,表1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案例。

4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趣味实验

利用各种化学趣味实验进行示范教学,将化学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化学趣味实验。学生在观看或者动手参与实验时,这其实采用了直观教学方法(模像直观、动作直观),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趣味实验有很多,表2列举了几个在授课时可用的趣味实验。

5结语

本文从深入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分析与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总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案例、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趣味实验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为中学化学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万延岚,薛瑞卿,刘会峦,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1):39-43.

[3]华林,万延岚.当前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9):79-84.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00.

[5]柯丽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67-68.

[6]曾晓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4):61-67.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逐步深入,微课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巨大作用。有关微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因此受到了广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代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而微课教学以微视频为载体,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满足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本文在对微课教学理论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中学化学微课教学实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中学化学;微课教学理论;实践策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越来越重视先进科技的融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迫切需要一种简便、高效、有趣的生活、学习方式,因而促生了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字号队伍。自此之后,我们逐渐迈入了微时代。在教育领域,微课教学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其实践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微课教学理论概述

微课教学理论为我们实践中学化学微课教学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我们只有清楚、深刻地理解微课概念、特点及其设计原则,才能更好地付诸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关微课教学理论的认知表述如下:

1.微课概念及其特点。

微课作为现代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目前,关于微课概念教育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知名教授张一春曾经指出,微课教学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课程设计,它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流媒体的形式进行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另有学者认为,微课是一种幻灯片转化成的教学视频文件,主要包括文字、音乐、画面等,但是一般不涉及到解说项目,它占用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几分钟。随着时展和教育变革,微课的理论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以及当前的教育实际,我们认为微课是以新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要求为指导,在视频载体平台的支持下,有效记录了教师知识点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区别于常规课程教学,微课教学所用的时间短,一般设定在5~10分钟左右,而且微课教学内容较为简洁,主题鲜明、具体,配套资源占用的存储器容量小,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特点突出的微课教学对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需要我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践的重点项目。

2.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微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设计与应用需要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中学生们的调查访析发现,不少学生并不愿意花费过长的时间在化学学习上,但是他们大部分又对化学非常感兴趣,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中学化学微课教学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又适应了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实在的作用和意义。中学化学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项目时,应该明晰知识点,保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如此学生才能产生更聚焦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中学化学微课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遵循微型原则。“微”是中学化学微课教学最主要的特征,这也是它与其他种类课程的优势区别所在。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项目时,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短小精悍,占用时长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细化学习目标和对象,重点突出微课教学的优势特性;(2)遵循定性原则。所谓的定性原则是指设计的中学化学微课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定向性,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性紧密相连。这需要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的,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定位,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并开发符合化学学科特性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优质微课;(3)遵循创新性原则。微课教学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课程的创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微课教学的实践方法和途径,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这也是微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中学化学微课教学实践策略

微课从属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其实践主要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作者基于对微课教学理论的认识和分析,就这三个阶段的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策略,以供参考。

1.课前实践。

课前准备是开展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了中学化学教学实效。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已有的化学相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教学视频,通过简单扼要的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串联在一起,保证化学教学的连贯性,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例如,中学化学中有一章是关于《蛋白质》的。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播放一段重金属盐中毒解救的微课视频,并以此为引,让学生们分析重金属盐中毒的原因以及蛋白质缓解毒性的原理。如此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使学生回顾化学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化学教育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学会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深化他们对化学的认识,提高其对化学教学的重视。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化学教师还可以在微课教学实践中融入一些背景知识,如人物传记、生活应用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们的学习兴奋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苯》相关知识时,可以适当穿入化学的发展趣事,播放凯库勒梦中找到苯分子结构灵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持续地发现和思考实现的,需要良好的能力和严谨的态度做支撑,从而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刻苦精神,激励他们努力获取更好的成绩。另外,课前预习是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明确主题,划分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微课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堂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让他们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集中精力。

2.课中实践。

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应用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根据化学教学需求的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种类的微课。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类如问题型微课、知识型微课、练习型微课等等。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丰富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能够清楚地认识微课教学的作用和特点,并富含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是主导,他们的知识、思想和能力水平决定了微课教学实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微课教学理论应用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付诸于实践。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化学教学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和科研活动,更新相关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保证中学化学微课教学实践的顺畅进行。其次,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认真分析化学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设定微课教学类型、主题以及内容等,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型微课,把新颖的问题与新知识点结合起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应用知识、加强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尽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设计练习型微课,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利用微课视频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刺激,创设虚拟的应用实践环境,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

3.课后实践。

中学化学教学是一个体系化实施的过程,由于化学知识非常烦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一味地讲求新知识教学很可能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枯燥感,因此化学教学还应该是一个巩固—学习—巩固无限循环的过程。在中学化学微课教学课后实践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本堂课程的教学知识,在简短的时间内帮助他们掌握其中的重点、难点,使其分清易混淆点,以此为基础实现扩展学习和迁移应用,从而恰当地引出下节课堂知识,保证教与学的连贯性,构建学生完善的化学理论知识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微课可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的课后辅导、课后自主探究、课后复习活动中。如上文所述,微课教学最主要的特性就是以视频为载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传播知识,它对完善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例如,中学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之前,应该播放一段相关的复习视频,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复习节奏和主题,引导他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重点提出的是,微课教学的目的是简化教学难度、明晰教学主题、提高教学实效,它虽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又不可取代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着重把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微课教学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功能,避免学生学习偏离主题方向,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三、总结

总之,中学化学微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未来,微课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进而在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作者有关中学化学微课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希望各个学校持续关注微课教学研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不断创新微课教学途径,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在实践探索中改进微课教学实践体系,从而保证微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穆花 单位:聊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省泰安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管丽红.微课与慕课[J].科学大观园,2014,(02).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分析化学实验;中学化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从而延伸到学生的课堂质量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强化学生教科书上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多种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1]。化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兴趣是课堂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化学实验就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分析化学实验,因其现象明显且色彩丰富,能够极大程度上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对于理解那些晦涩的“量”的概念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信心,敢于克服困难,并且能够使学习效率提高,能促进学生的进行创造性活动,开阔学生视野,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1分析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的现状

1.1认知脱节,重视不够

中学分析化学实验乃至所有化学实验教学在中、高考压力下,教师和学生为了提升成绩,不够重视化学实验,忽视了提高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部分学校为了节约课时,把教学中涉及的分析化学实验,如酸碱滴定这样操作基础、药品仪器相对简单的实验,变成了以教师演示或视频演示为主,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实验。这样违背新课程标准,抑制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阻碍了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实践能力[3]。

1.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近几年,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仍以灌输式模式为主,教师在进行实验课前先将原理和操作讲解、演示一遍,接着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演示或照着教材上的指定步骤逐步操作,这样仅是为了验证理论。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1.3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学科有关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探新知、共同发展的媒介。但化学教学仍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主导,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在考试中的重要作用,常常借助于多媒体为主要手段进行虚拟实验模拟,进而忽略实际操作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是虚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伴随新的高考改革,中学化学课程课时有不同程度的所压缩,为了应试,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在课堂实际教学方面

2.1.1在“量”的确立方面。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定量型实验与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是指对某些“量”具有准确要求的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承担了大部分定量型实验,而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关于定量型实验在近年高考中出现次数明显增加,甚至成为考试热点,说明高考与化学实验严谨的特点相一致,更能体现出学生发散思维与创作思维[4]。因此,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既要强化理解关于分析实验重要性,还应增加分析定量型实验数量,特别是探究设计型定量实验。通过此类实验,可以验证、巩固和拓宽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使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方面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练习。分析化学实验在定量化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分析实验通过常见的化学玻璃仪器和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来认识微观世界。从分析实验中得到的相应的实验数据能够充分地理解化学原理,这是其他实验无法完成的。在分析化学定量型实验中既能掌握高中阶段必备的化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1.2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兴趣的产生,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内驱力,兴趣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人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实践不同而导致的。化学实验特别是分析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带动,一旦当学生有了某种需要时,就会给予相关事物优先注意,并且对其有向往的心情,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敢于克服困难,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分析化学实验因其色彩丰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分析化学又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理工学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单纯地乏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能被激发,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分析化学教学的开展。所以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化学世界的乐趣与奥妙,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使学生有不断探索的欲望,许多学生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寻未知的化学奥秘[5]。2.1.3在高考方面。现在的高考化学考试命题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重视加强。通过对近几年的化学考试题研究,不难发现考题的变化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试题在重视化学基本实验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考核;第二,试题重视关注于化学实验中知识的运用综合,注重关注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第三,注重对设计性实验方案和结果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四,注重对基础实验方案的改革创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察。

2.2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2.2.1在实验技能培养方面的作用。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过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成绩极其重要,但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小觑。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寻找最佳实验条件,细致地观察记录比较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有用的实验结论,通过此类实验探究,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全国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就需要培养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与设计能力、创造思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2.2.2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创新是国家持久发达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随着社会教育的日渐进步,传统的教育日益展现出新的形势,表现出时代进步的新特征,这即为创新。中学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最优阶段,是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变得极其重要。中学化学是一门挖掘前人发现、研究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的学科,其基本上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教授与传播,本身并不没有什么创新性。但是,在高中化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模拟前人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现象,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判断、联想、归纳化学现象深切奥义。对于中学化学中涉及的分析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课本给出的实验出发,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剖析,找出优缺点,对于缺点、引起误差大的地方,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改良,集思广益,找出最优方案。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2.3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在化学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化学课堂中,首先教师应在课前为学生们先准备好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先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在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对于实验纪律一定要再三强调,不可以让学生产生实验课就是玩乐放松的课堂,一定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再次,应及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关键步骤,积极地从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这一实验时,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考虑待测液和标准液浓度大小的选择,以及二者能否互换,指示剂的选择等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这些问题,不仅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还能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同时还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获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利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2.3在中学和大学的衔接方面的作用

中学与大学培养对象是不同的成长阶段青少年,尽管中学教育的优胜者进入了大学,但并不意味学生们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课程,对于分析化学来说,已让成为许多专业的基础学科,如医学、环境及材料等专业。在全国实施新课标、地方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实施“大类招生”的多重背景下,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否具有良好的衔接性,是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因素。那么怎么协助学生顺利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学习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单就高中化学课程来说,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与大学化学课程之间构成了一种逐步加深的递进关系。单就分析化学学科来说,在就高中课程有涉及,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就涉及了分析化学。而选修四的课程相对于必修来说,在内容上更接近大学化学的内容,就更加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讲授就应该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此时就显示出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选修四的知识点大多是由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归纳总结而来的,所以重视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讲解,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授方法。

2.4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所谓化学素质教育,即包含化学知识、化学方法、化学技能、化学思维、化学能力以及化学兴趣的培养等等。化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兴趣是课堂学习的内部驱动力,这时化学实验就有了用武之地。对于化学来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巩固化学基本理论,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时化学实验也有了用武之地。化学实验特别是分析化学实验,因其现象明显且色彩鲜艳明亮,能够极大程度上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对于理解那些晦涩的“量”的概念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有了某种需要时,就会对相关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产生了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信心,敢于克服困难,并且能够使学习效率提高,能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开阔学生视野,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3结语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5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对理论课所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进一步得以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别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西北牧区由于地处偏远,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西北偏远牧区十五所民族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研,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思路。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微型化学实验

西北牧区民族教育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实施国家“两基”工作目标以来,基础教育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但是我们从每年招收的预科学生摸底考试成绩分析中发现,来自牧区民族中学的学生化学成绩普遍较差,尤其是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等全方位考察中问题较多。使我们感到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牧区民族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院承担起了改革牧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任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阶段牧区化学实验教学和管理提出一点肤浅的改革思路,以供参考。

1调研内容及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牧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探索更加符合偏远地区实际的教学模式,我们利用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毕业生顶岗支教等方式,选择了十五所民族中学,从实验教师队伍、技能、素质、学生基础、学习兴趣、实验意识,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和调研方案。

1.1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和师资队伍——教师层面的反应

(1)各校均建有标准化实验室,上级教育部门按教学要求建设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实验设备,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2)学校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常用的化学试剂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补充更新,严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3)各学校缺乏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操作熟练的实验教师。(4)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较差,无法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基本上没能掌握。(5)学生实验中化学试剂用量普遍失控。往往“以量取胜”的意识来进行操作的现象突出。(6)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化学实验的习惯,从理论方面无法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达不到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目的。

1.2教师教学技能、工作责任心、学校化学实验开出率情况——学校教务负责人、学生代表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反应

(1)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检查指导学生预习情况。(2)学校缺乏教研活动,教师对实验内容缺乏深入细致的教学研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异常现象得不到合理的分析和解释,长期以往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信心。(3)教师自身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以课堂演示实验代替实验教学,致使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无法完成,实验开出率较低。(4)学校缺乏专职实验管理人员,往往把教学任务轻、身体状况比较差的安排在实验室管理岗位上,影响教学质量。

2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目前牧区民族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经费不足,管理服务不到位,学校把实验教学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在安排实验教学任务时,把教学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放到理论课教学岗位上,存在重理论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大多数学校缺乏懂业务的专职实验员,实验室管理较混乱。特别是化学试剂的管理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部分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舍不得投入,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严重短缺,无法保障正常的理论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更谈不上严格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各学校平均实验开出率仅为教学大纲规定的60%。往往出现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是“纸上谈兵”。二是对学生缺乏实验意识方面的教育。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在上化学实验课前,首先自己动手准备安装实验仪器设备,称量好实验所需试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教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述实验过程、现象、原因分析、实验结果处理等。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对实验课十分好奇,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也具有神秘感,但经过几次实际实验课后,感到在实验课上他们无所事事,在没做实验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实验现象、原因等,长此以往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失去了兴趣,教师过分的强调实验中存在的危险隐患,出现了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想亲自操作没机会,故意浪费化学试剂以及逃课的现象,这样的实验课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思维开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以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作用。

3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步伐

在地域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我们更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主动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积极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3.1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领导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健全实验室教学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和职责,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合理的制度管理人、教育人、引导人,制定符合教学大纲的实验教学计划和设备、试剂的管理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合格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和从事实验管理的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理论专业知识,更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特别是要组建一支实验教学研究队伍,组织好实验教学创新研究,攻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制教具开发学生自主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3.2重视教师职后培训,不断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要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的思想,其自身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教师业务知识更新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学校有计划地进行职后培养,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适当的离职培训,通过离职集中培训,有利于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补充。另外,通过培训,能和其他地区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坦诚的交流学习,掌握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大对牧区民族中学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实验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有一些反应速度极快或极慢,反应过程无法观察,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速度可以调控的优势,放慢或加快演示速度来展示反应现象,这些都是弥补传统实验不足的手段。

3.3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师生创新理解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是要理性的分析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弊端,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综合归纳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过程和结果,按照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其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好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

3.4树立环保意识,合理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教学

在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化学的今天,微型化学实验已经在实验教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由于所用仪器设备进行了微型化的设计和改造,在实验过程中消耗的试剂量少,产生的废物较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相对减少,也可以节约开支,因此,在各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微型化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探索,多开设实验教学内容,争取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研牧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在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照耀下,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基础教育一定会蒸蒸日上。

作者:任永丽 董海峰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6

21世纪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这门学科尤为主要,对化学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如何进行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在化学学科上做了全面的了解、透彻的分析,希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出大批适应时展的人才,使我国科学技术在未来更加辉煌。

关键词:

中学化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中学化学讲述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传统教学方式做不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的本质,对新接触的学科有抵触感,所以要对化学学科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是十分重要,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做出的实验,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判断、推理和分析能力,从而使他们自己归纳出物质的本质和规律,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要比老师讲述的更加深刻,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象的本质。教学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不能只看目前,中学教育更应该从未来教育继续学习的角度出发,不应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知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创新教育可以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化学课堂应该围绕创新教学为主要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为此,对化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观点。

1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以往化学教学中只注重理论却忽视了实践能力,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实验教学的验证性,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了造成了阻碍,学生无法从理论知识联想到实际操作,这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和对知识的掌握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化学教程上的改革,根据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编写出具有特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化学教学讲义,既符合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也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教学讲义的编写首先要使学生能掌握全部知识,以深浅适度为原则,对编写的知识要进行多次审查,杜绝某些教学内容在其他学科中重复出现的现象,做到各科专业都有不同的特色。由此,学生也会对化学学科有不同的见解,对化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主动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为了培养出大批人才精英,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化,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发现,教学模式必须因生因课而宜,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学生而言,学生还处在一个较小的年纪,必须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广大中学生的需求,课堂上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课,却不自觉的溜号打瞌睡,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此,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首位作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主导,老师的学习方法要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不会的地方可以自己查找使疑问得到解决。教师要培养学生遇到问题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可以正确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得以解决。其次,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进行授课,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给学生,老师无法把美好的现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但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态播放,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也会明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再次,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熏陶,课堂上遇到一些问题老师要找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不要只顾自己讲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能力,老师还可以留一些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

3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现在国家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质量,中学教学只注重升学率,在高中也有文理分科这一现象,导致理科生对化学素质没有更高的要求,不明确社会上化学的需要,学生用理性思维考虑化学学科的学术价值,但是身边发生着的化学社会问题却知道不全面,就连最基本的都不能深刻地了解。化学教材中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人文精神的挖掘也同等重要,这样更有助于创新教育的进行。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古代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把人类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根本离不开化学,现代化学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向同学们讲解有关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化学与能源利用,新材料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的自觉性,增强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4举办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科技创新的比赛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对排名好的学生给予最佳创新奖,对参加的同学给予鼓励奖,让他们充满自信,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进取。教学过程中必须为活动的展开创造条件,教师要对活动做一个全面的计划,有一个好的策略,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个指导教师,这样才不会遇到困难时迷茫无助,更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也有更深地理解。对于活动首先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课本上各种有意思的家庭小实验,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能力,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对所学知识更牢固,灵活运用知识。

5结语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7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创新也是实验的灵魂。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所以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实验;中学化学;应用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又是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很多发明与实验都有赖于化学实验,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创新实验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源泉,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化学知识,也能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加强创新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创新实验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与教师单纯的讲授相比,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之前并没有形成相关的学科经验,所以在初学化学时对化学学科是存在很强烈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趣味实验,如鸡蛋写字,玻璃印花,喷泉实验等,这些实验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激发学生想要学习化学的欲望,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创新,通过更加新颖的实验形式和更具趣味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从而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在创新实验,实施实验过程中还要注重实验引导,通过有目的性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是化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基本实验步骤的教学。众所周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基本实验仪器,如:烧杯、天平、试管、酒精灯等。这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避免实验危险的发生,教师应该在开展实验课之前将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另外,在化学实验中,除了基本的操作仪器外,对药品和固体试剂的选用标准也是有要求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遵照实验要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的效率。

(三)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实验是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虽然化学实验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无法避免存在失误的现象。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取得实验效果,不得为了获取实验结果故意制造假的数据和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的实验过程时,应该首先分析这种反常现象发生的原因,然后严格按照实验要求重新实验,以此来检验之前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采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态度,从而正确的对待化学实验和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创新实验的具体策略

(一)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创新

实验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化学实验的复杂度越高,难度较大,创新实验的可能性就越高。另外,还有很多化学实验过程较为简单、实验结果也比较明显,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学的要求,在环保、节约等方面进行实践和创新,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某些新领域进行钻研和探讨,从而实现实验过程的创新。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创新实验仪器的手法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实验现象,也可以将身边一些废弃的东西利用起来,不仅能够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也会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为养成资源节约,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化学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利用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事物进行创新,不仅贴近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够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硫粉在空气中燃烧试验,其试验现象为:在纯的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进行实验创新时,教师为了加强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将硫粉放在密闭的装有纯氧气的装置中。为了达到环保效果,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释放有刺激气味气体的实验装置。最后为了突显实验的人文性,可以为实验取名叫蓝色火焰,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

(二)对化学实验方法的创新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进行化学实验时,为了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实验方法也是多样的,所以在应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化学实验方法进行创新,但是无论如何创新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创新实验不能脱离课文教材,在改进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弥补课本实验的缺点和不足,以此来实现化学实验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尤其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对课本中的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意识。

(三)对化学实验评价的创新

实验评价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然后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人文教育越发受到关注,教师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实验评价进行创新,改善自身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这样才会使实验过程更具趣味性,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在进行实验评价的时候要善于应用创新性的语言,将死板的原理“搞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创新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形势下,教师也应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在实验思想,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评价等方面进行适时的创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养成自主观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创新实验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莉琴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稍峪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范文8

[关键词]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化学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长时间内学习和训练中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学科基本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当代教育的潮流[1]。教育部颁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缺陷,注重培养过程,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很多年,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没有取得好的社会效应。这次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转变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实施,实现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不断学习,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2]。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值得探索的课题。鉴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从传授学科知识到培养学科素养的转变,本文仅从教学角度提出几点见解。

1重视化学史

每门学科都有一段丰富的发展历程,化学史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演变历程的描述。从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原子论为标志算起,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已经有210多年的历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增加化学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思维方式,间接体验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例如在课堂教学元素周期表时,如果仅介绍每一周期元素、每一族元素及其相关性质,就没有突出化学史的教学,没有发挥化学史的教育作用。元素发现史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掌握元素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严谨的科学价值观。首先介绍几个元素的发现故事。例如1766年,英国科学家凯文迪西分别使用铁、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收集后,发现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称之为“易燃空气”。1782年,化学家拉瓦锡重复实验,把过去称为“易燃空气”的气体命名为氢,并确定氢是一种元素。然后介绍化学家发现几个元素性质相似现象。例如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的“三元素组”观点,从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中找出15种元素,并分成5组,发现每组的三种元素性质相似。接着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原子量递增把60多种元素排成序列,得到了门捷列夫短式周期表,并且发现元素的性质发生周期性的递变。讲述完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问:门捷列夫短式周期表体现了哪些创新?元素周期律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最后介绍维尔纳的长式周期表。讲解周期、列、主族、副族概念后,提出下列问题:对比门捷列夫短式周期表,维尔纳的长式周期表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这种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历史过程的了解和对探索过程的领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也避免了高中教学中存在只注重单个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没有注意知识点的联系和发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搜集化学理论突破创新的例子和教育素材。例如在酸碱电离理论的教学中,介绍酸碱理论的发展化学史。首先品尝感到酸的物质定义为酸,感到有涩味的物质定义为碱;随着电化学的发展,形成了酸碱电离理论,能电离出H+的物质定义为酸,能电离出OH-的物质定义为碱。接着根据酸碱的对应关系、质子转移关系进行拓展讲解质子理论。这样的讲解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推陈出新、充满活力的学科,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层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学科,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因此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成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认识物质和学习化学反应可以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方面着手,增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训练。例如在铁还原硫酸铜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获得学习兴趣[3]。首先提出问题:铁钉表面的颜色在反应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思考获得:银白色的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铜,这样学生从宏观上可以区分铜和铁。再从微观上探析铁把溶液中的铜离子还原为单质铜,然后用元素符号把这个氧化还原反应式写出来。然后着重分析反应前后电子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铜元素化合价从+2变为0,因此氧化铜为氧化剂。铁元素反应前为单质,失去电子生成铁离子,化合价从0变为+2,因此铁为还原剂。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根据实验情景,设计好问题,反应前后电子的总量有变化吗?让学生思考讨论,获得成就感。教师总结:虽然铜元素、铁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但是电子得失相等,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

3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中心的科学,化学实验具有生动、具体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化学实验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4]。因为组织学生做实验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有些学校和教师不太重视实验教学。有效地开展中学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仔细观察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方法和化学学科素养。第一、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养成遵守实验操作规则的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按照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要求做好实验,同时在中学阶段做到及早及时纠正学生不守规则、粗心大意的坏习惯。第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实验前要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第三、在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合作行为和意识。对于一些操作复杂的实验,安排几位学生共同做完一个实验。先进行分工,然后进行协作完成。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设计新实验或者对实验进行改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做《金属及其化合物》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钠的密度比水轻吗?金属钠会沉入水底吗?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的颜色是什么?做完演示实验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然后进一步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把红色溶液变成无色?学生讨论清楚后,再进一步实验验证。向试管中加入红色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溶液再变为无色溶液,突破教材内容,这样设计实验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4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避免单一地讲解理论知识,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例如在讲《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钠的化合物有哪些?举例说明钠的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几分钟,然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接着教师可以这样进一步提问:我们每次炒菜要加入食盐,食盐是怎样制备出来的呢?然后教师介绍海水晒盐、精炼过程。通过类比方法,再联系化学实验操作蒸发、结晶、过滤、重结晶,接着拓展到从井盐、矿盐提取食盐,最后总结化学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提问:炒菜中加入食盐有什么感受?食盐口感为咸味,能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食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过多会引起高血压;过少会引起血液变浓,皮肤变黄等病症。通过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另外,加强课后作业与生活、生产的结合。多鼓励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观察生活,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课后作业中加入这样一道题目:观察家中水壶底部的覆盖物是什么,设计解决方案,并写出处理过程。学生会积极搜集资料,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且思考得到解决办法,用醋酸除去碳酸钙。碳酸钙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钙离子,从而使碳酸钙分解消失了。学生用醋酸处理水垢多次,把自己家里的水壶清洗干净了,花的时间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加深了对酸和碳酸钙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培养了科学探索的核心素养。总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学化学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让化学课堂教学早日回归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论,设计新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彬.基于提升学科素养下的化学概念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8,10:95-96.

[2]刘恒军.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7,7:111-112.

[3]田靖,刘媛,孙萌,等.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J].广东化工,2019,46(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