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调查报告范例

阅读调查报告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图式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写作模块;反向设计法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其中的英语写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输出性应用能力,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其英语理解、表达、翻译等方面的情况。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30分钟内应能写出120至180个单词的英语作文,并且要达到主题清晰,层次分明,没有明显的、重大的语法错误。笔者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英语写作这一项的平均得分一直偏低,以笔者所在的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大部分学生英语期末考试中的写作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分(满分15分),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中、低级语法错误较多,写作结构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写作内容空洞,且存在简单句和重复句偏多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将图式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写作模块教学,帮助学生激活记忆中已有的知识并建立图式,进而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图式理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在他的著作《纯理性的批判》中首次提出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的首要功能是把感官信息综合成可概念化的形式。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图式是对过去的反映或经验的积极组织。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或智能结构,人们借助这些结构来适应和统一组织环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卡莱尔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相互协调,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人们对语篇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在英文写作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图式理论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即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贫乏是因为语言图式不足,写作内容空洞是因为内容图式缺乏,写作不连贯是因为形式图式缺失。授课教师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才能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激活或构建图式。

三、图式理论与写作教学中的反向教学设计

外语技能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尤其是英语写作。从图式理论的三个分类可以看出,语言图式是指单词、语法和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内容图式是指关于文章主题和相关背景知识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形式图式主要指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模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同时帮助学生扩充或构建新的图式,并从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度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图式理论和反向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鼓励学生成为写作的践行者。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在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系列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中,美国大学创造了数十种课程理论和设计方法,但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主要有课程设计矩阵和反向设计法。2005年威金斯等人建议在明确教学具体目标之后,应首先设计效果评价方法,即考试,然后根据目标和评估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设计教师教法,即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这就是著名的反向设计法。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反向设计法及反向课程矩阵设计的逻辑流程。图1显示了反向设计法是如何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原则贯穿到课程设计中去的。图2在制订步骤中特别指出,凡能让学生自学的一律不教,目的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学生学会学习了,他们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法设计时,要始终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组织、引导、帮助和“脚手架”(包括必要的讲授)。

四、图式理论和反向设计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模块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图式理论和反向设计法,笔者在日常大学英语写作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脚手架”的搭建者,课前、课中及课后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写作过程及如何促使学生完成更有创意的写作。接下来笔者以一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英文调查报告的课为例,探索和践行反向设计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一是确定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英文调查报告。二是考题设计。本节课的具体做法是先在课前设计好与友谊话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的在线测试题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完这些测试题目。与此同时,在学生班级TronClass教学平台上发放学习任务单,激活学生已掌握的词汇、语法等语言图式。三是设计学生学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线上自测题目和学习任务单中的内容,学习任务单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的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师在班级TronClass教学平台上传的有关友谊话题的英文调查报告例文完成学习任务,设计的阅读问题主要包括:(1)找出文章中提到的撰写调查报告的目的。(2)将文章中的受访者观点进行分组。(3)指出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提这些观点背后的原因。(4)对文章中作者的所有观点进行总结。如果班里有学生不同意文章中作者对友谊的一些观点时,可以写出自己对友谊的一些不同看法,并在完成自己的友谊调查报告写作初稿后上传至创课教学平台。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凡学生可自学的内容均不教授,让学生自学并完成写作初稿。四是根据学生学法设计自己的教法。课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初稿组织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反馈反复修改自己的初稿,构建新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具体的做法是:教师通过班级TronClass平台打开学生课前提交的英文调查报告,按照下列六条思维逻辑引导学生分析如下问题:(1)调查报告是否涵盖了受访者的主要观点。(2)调查报告是否分析了形成这些观点背后的原因。(3)调查报告是否有一个明确而客观的结论。(4)调查报告措辞是否准确。(5)调查报告是否使用了教师课前上传的有关友谊话题的英语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子。(6)调查报告是否提出了个人的建议或观点。教师可以针对这六条思维逻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言或互评,当发言或互评出现阻碍而停下时,教师可以引用课前提供给学生的范文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同学的初稿谈谈自己的评价和建议。一般来说,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陪伴下每完成一篇习作,都会经历“课前准备—写初稿—课中互评—教师点评—课后写二稿—教师批阅—反馈—修改—定稿”的一个过程。五是调整。教学调整是指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对新信息新图式的掌握程度和内化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或新建图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写作成就感。笔者在本节课中发现,学生提交的写作初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在写作叙述过程中缺乏逻辑,论证和原因分析没有做到环环相扣,证据少或证据和内容不相关现象屡屡出现,一句话中多个动词同时出现等基本的语法错误也很多,学生的写作初稿中语句缺少词组或短语搭配不当,有的学生的写作初稿选词普通,缺乏亮点,有的学生的写作初稿选词太过宽泛,大部分的学生在初稿中写的英文句子句型比较简单,并且使用的大量单词与句型还是中学时学的,学生初稿中的中式英语、语法错误、词句使用不当等现象很多。笔者根据这些调整了教学设计,上传给学生一些新信息新图式,并在课后给学生增加写作时常用的替换词和替换句型,要求学生诵读并记忆,引导学生将新信息新图式用于自己的英文写作。六是提升。通过本节课前、课中及课后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写作练习及修改反馈,笔者发现写作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过程,它还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三种图式并产生语言输出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提高个人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评及修改反馈,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五、结语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2

体裁(genre)和体裁分析(genreanalysis)是一种被称之为“建立在体裁基础上的教学方法”(Genre-basedTeachingApproaches),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研究专家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作“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还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从将此理论用于语言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具有影响力的有三个流派:ESP和EAP领域的“体裁教学法”,新修辞学派的“体裁教学法”和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教学法”。这里想说一下新修辞学派的“体裁教学法”。新修辞学派不把体裁的结构形式作为研究重点,而是从体裁形成的社会情景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语篇所能实施的社会行为和目的。

二、体裁教学法指导下的通识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教材的选用

体裁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培养体裁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笔者也查阅了以往对于体裁教学法应用研究的文章,几乎都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笔者认为其实可以将体裁教学法应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一系列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我院大学英语去年刚采用的《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较之前所用教材具有颇多创新点。该教材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在活动设计上,改变以教师为主导、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基本模式,变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职业活动和情景中培养语言技能。

(二)案例教学步骤

1.学生讨论分析语篇

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各个小组的组员先各自完成调查问卷,然后由组长收集数据,先统计6个陈述句(statement)的同意(agree)或者不同意(disagree)程度。如“强烈同意(stronglyagree)学校餐厅位置方便合理的”有几人,“同意(agree)”有几人,以此类推。然后统计三个“问题(question)”的满意程度,如有几人“非常满意(verysatisfied)”,几人“满意(satisfied)”,以此类推。然后由各个组长将每组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好。从填表到收集数据的过程,不但让学生熟悉了调查问卷这种特殊的体裁语篇的图示结构,而且在无形中锻炼了对于一份英文调查问卷的翻译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职业素养。

2.学生模仿建构语篇

教师要求学生将数据收集好后,每组的组长建构出本小组的分析报告,向教师及全体同学做汇报总结,给出各组结论。英语口语和写作是高职学生的弱项,他们尤为惧怕。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得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应给出几个典型的调查报告表达方式的句式结构,先做讲解,然后供学生模仿,体现体裁教学法中模仿分析这个步骤。如,教师给几个句式结构“…student(s)inourgroupstronglyagree(s)/agree(s)/disagree(s)/stronglydisagree(s)thestatementthat…(我组的…个学生强烈同意/同意/不同意/强烈不同意此说法…);…studen(ts)inourgroupshow(s)theneutralattitudetowardsthestatementthat…/hold(s)theneutralviewthat…(我组的…个学生对…说法持中立态度);inconclusion/general/summary,ourgroupmembersaresatisfied/dissatisfiedwithourschoolcanteen(结论是/总的来说/概况来说,我们小组对学校食堂满意/不满意);Wesuggestthatourschoolcanteenshould…(我们建议学校食堂应当…)”…学生有了可以模仿的固定句式,就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产生良性循环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无形的引导下,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实践,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去实践,总结出了调查报告这种体裁的语篇图示,培养了这种特殊语篇的写作能力。

3.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每组报告形成后,由各组的组长一一上台进行汇报(presentation)。教师可随时进行语法或者语篇错误的纠正,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在笔者上课的几个班级中,学生在汇报中出现的较多错误为语法错误,如单复数表达不明确,如“Onestudentinourgroupagree(一个学生同意应用单数形式agrees)that…”;或者同一个句子出现多个谓语,如“Twostudentsinourgroupareagreewith…(are和agree不能同时充当句子的谓语)”;还有个别生词的用法不清楚,如多数学生不会表达“持中立态度”,将“neutral(中立的)”形容词当做动词来用等等语法错误。教师应和其同组学生或别组学生一起讨论,深入分析,指出该组的不足之处或错误进行纠正。通过评析不同小组建构的问卷调查报告,不但实现了对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的深入分析和评述,还能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共同进步。

4.学生深入模仿写作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回顾整理课堂所学,每人写出一篇完整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并上交,锻炼写作能力,由教师认真批改再次反馈。通过写作使学生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更深切地体会到某一体裁的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教师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又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以满足走向社会后的实际工作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来自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3

大学语文一纸试卷或一篇文章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基于提高课程实效性的目的,安康学院大学语文课改团队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建立了以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多元、开放、过程化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抓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杠杆的课内课外教学及实践活动,对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考核模式;改革;实践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及能力程度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对陕西省4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和4所老牌普通二本高校大学语文考核方式及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试卷型或作文型的传统评价模式所检测的范围、效果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回应课程教学目标、真实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发展,难以发挥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安康学院大学语文课改团队依托陕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应用实效研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考核方式为杠杆、加强实践训练为方式的课改思路,面向教科、数统、经管三个院系的授课班级,正式进行以考核方式革新为手段的教改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其特点

(一)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项目组和大学语文教师共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及细则,经开课院系讨论通过和教务处同意,在教改班正式实施。1.作业:深化课堂学习内容,训练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2.课堂交流互动:提供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评测学生课堂参与活跃度,同时鼓励和督促学生养成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3.语文阅读周记:拓展经典阅读范围,接受经典智慧洗礼,感知语言艺术魅力,训练写作能力。4.调查报告: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及写作规范,训练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5.课外实践训练:深化教学主渠道,完善智能结构,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化语用知识为语用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勇于推介自己、珍惜能力锻炼机会的意识。同时评测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活跃度。6.即兴演讲:综合检测学生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及其所隐含的其他诸如创新、逻辑等能力。7.学结:引导学生反思、校偏自己的大学语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情况,进行价值评价,训练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规范。

(二)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

上述评价体系除了大大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之外,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开放性、过程化。除了制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还根据各考核项目建立了相应的学生成绩登记表及评分依据,充分利用QQ便捷、即时、互动性强的特点,及时在教学群里公布各考核评价观测项目成绩。其中作业、课堂交流互动、课外实践训练、语文阅读周记等四个过程化考核项目的成绩每四周公布一次,其他三个考核项目的成绩待项目完成后公布在群里。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评价体系随时核算自己、查看他人已获成绩,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投入。2.个体考核与团体考核相结合。团体考核主要体现在调查报告和阅读周记、班级活动以及部分课外拓展训练项目的成绩上。第一次上课即建立4人为一组、由学生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采取相应方式共同完成任务,组内成员共享小组相应的平时成绩,以此引导学生淡化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纯个体式学习模式以及“为教师而学习”的思维定式,逐步建立“我能怎样,团队成员希望我怎么样”的反思自省式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3.较为公平全面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常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活动只有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方能实现“学”和“用”的有机整合。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打通了大学语文考核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通道,延展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且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和训练学生多方面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过程

第一,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上,采取问题引领式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交流互动”考核项目。所有精讲课文的教学任务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利用QQ群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在课前2—3天公布给学生,督促其提前准备。教学模式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根据授课教师专业研究方向,将教材中精讲课文分为古诗文部分和现代诗文及翻译文两个部分,由两名教师共同完成一个教学班的课程教学任务,既让每个教师向学生呈现出最优最好的一面,也保证问题引领教学法的顺利实施。第二,完成作业,延续思考。课后作业是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内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注重文本时代性主题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挖掘的教学思想,在问题引领教学法下难免会因某个问题或话题引起绝大多数学生的讨论热情。但上课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就一个问题持续下去,这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还能将思考深入下去。第三,推行经典阅读和周记写作,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并涵养性情。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建议以教材中非精讲课文为主),撰写不少于200字的阅读笔记,并为作品总结出“关键词”。形式为每组每周至少两篇,鼓励多写,期末取最优成绩。第四,撰写调查报告,训练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了一批适合大一学生进行的调查报告选题,指导学生制作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开展调查活动,以此训练学生运用语文能力进行策划、组织、参与、执行、沟通;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训练学生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规范行文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训练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搭建大学语文能力训练实践平台,以训练其语言交际能力和参与意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文言诵读比赛”“古诗词擂台赛”“诗之魅诗歌诵唱比赛”“班级辩论赛”“即兴演讲”等活动。活动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学生参赛、学生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学语文的积极性,尤其是通过学生做评委、评价同学朗诵、演讲的实践,在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项目组成员还积极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学海纵横主题演讲”“感恩教育演讲赛”“大一学生征文比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学社、大学生演讲所、戏剧社等大学生社团,以及鼓励学生向校内媒体投稿等。上述所有活动均列入“课外拓展训练”项目中来,每月登记一次,期末汇总。第六,写总结做反思,帮助成长。学期末完全结课之后,布置学生反思一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实践情况和自己的知识能力增长情况,除继续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行文规范外,还以此让学生通过内省,清楚地明了自己语文能力上的成长进步情况,以及不足之处、遗憾之处,从而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实践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为检验教学模式、实践训练项目、课程考评体系对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的影响效果,课程结束后,我们制作了《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学生调查》问卷,分别对教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两次随机抽样调查。2015年5—6月,在两类班级中各发放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100%;2016年1月,在教改实验班发放问卷46份,普通班发放问卷70份,问卷回收率100%。在教改实验班涉及5个专业,普通班涉及11个专业。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提升。两类班级学生在阅读笔记写作、向学校宣传媒体投稿、撰写调查报告及格式规范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情况判然有别。可见,在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考核方式引导下,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广度及投入度差异明显,教改班的大学语文教学效果更优。

2.教改班学生对课程认可值相对较高,优于普通班学生,这主要体现在课程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效果等方面。(1)综合评价:教改班78%的学生觉得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差距较大,普通班60%的学生认为与中学语文差不多,表明课改实践下的大学语文较为有效地远离了“高四语文”,正在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2)课程目标评价:教改班89%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启发了自己的思维,并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应对校园文化生活,仅有11%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普通班仅47%的学生认可大学语文的课程价值,同时另有高达40%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在启发思维、进行更好的专业学习和应对校园文化生活方面没有帮助。可见走出象牙塔式的文学、文化类理论教学模式的大学语文教改实践,更为学生们认可、接受。(3)课程能力培训评价:教改班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重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训练语文能力的机会,认可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4)学习效果自我评价:

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远高于教师们三尺讲台上的侃侃而谈,教改班学生通过大学语文课,获得了更多锻炼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应用的过程。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课改思路和实践活动更贴近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要求,实现了以考核方式为杠杆、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预期目标,符合学校“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办学思想,值得肯定,也鼓励着我们进一步实践和完善、推广。

3.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在联合校团委开展的“感恩教育•大一学生征文”比赛活动中,教改班学生数占全校同级学生数的12%,而其参赛学生数占总参赛学生数的35%,获奖学生数占总获奖学生数的31%。在2014年12月安康学院举办的两年一届的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初进大学校园、不到一学期的教改班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为保证上述考评体系的顺利实施,教师转变了以文学、审美教育为主的教学观念,立足服务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课改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突破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与之相应,老师要不断凝练和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思考和钻研教学艺术和引导方式,从而促使教师不仅加强专业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实践,涉猎补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还不断拓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和范围,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关系从陌生到熟稔到亲厚,并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批新的教学资源。

四、对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反思

教改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效果对比表明,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杠杆的课内课外教学及实践活动,对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杭州师范大学何二元教授积极评价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践环节的考核体系,有助于扭转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应试型评价模式,对同类院校的大语教学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除了进一步完善课程考评体系并予宣传推广之外,还需特别注意如下事项: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应建立一支稳固的师资队伍并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使教师能够安心地去关注和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课程建设。其次,大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还必须树立改革与创新意识,通过不断思考“对那些非中文专业的大一学生,我的大学语文课对他们有什么帮助?”促使自己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加强对课程性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研究,真正做到大学语文为社会、时代所需,为专业学习服务,以优质的教学效果,彰显大学语文的魅力。第二,形成制度保障。多元、过程化的考评体系,既影响着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式,并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联系;既与中学语文考试不同,也与同类高校大学语文考核方式迥异。这种陌生化的考核形式,难免引起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基于对语文课“反胃”、高校语文课地位下降,少部分学生拒绝参与或消极进行实践活动,甚至鼓吹“法不责众”,在同学间产生了恶劣影响。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性活动,课外学习甚为重要。因此,要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学校教学口、学工口和教师应为课程改革形成合力,教学管理部门应形成明确的考核改革制度,鼓励多元、开放、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学管部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业管理制度和就业能力需求,授课老师帮助学生熟悉评价体系并具体执行。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心无旁骛地接受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改革与实践才可能在意识形态里扎根。第三,必须将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纳入大学语文课程考评体系中来。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着“指挥棒”的功效。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如果不能在考核评价上予以体现,必然影响学生的参与心态,改革成效也将大打折扣。要真正推进大学语文课内课外一体化工作,必须改变以知识性、终结性为主的评价传统,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考核,并增加其考核权重值。与此相应,可进一步降低传统的知识性封闭式期末考试的权重,甚至可取消期末考试变为平时测验。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大学语文课内课外一体化工作,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母语学习与运用的内驱力。第四,考评体系应遵循针对性、指导性的基本原则。如同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一样,各考评项目的组成与落实、课文问题的设置与讨论、课后作业布置、调查报告选题及活动开展等,都应该加强与学科、专业的联系,体现大学语文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体现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针对性、指导性,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考评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形同虚设而黯然收场。第五,建立长效保障和激励机制。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模式,必然要以教师大量的课外付出为支撑。比如,多次反复地批阅学生作业、阅读周记;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制作调查问卷;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包括亲自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开展等等。除了要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还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多番交流。这些工作数倍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付出。如果只是靠教师无私奉献、项目支撑,无法形成长效、良性工作机制。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自己都应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将多元、开放、过程化的考核方式的鼓励政策落到实处,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作者:史丰 单位:安康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赵越英.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81-82.

[2]吴朝辉.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5(20):98.

[3]刘丹柏.高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检视与改进思路[J].语文建设,2015(20):8-9.

[4]潘美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9-81.

[5]尹凤芝.基于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1):5-8.

[6]王卫波.试论大学语文考核体系的优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49-51.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4

当代社会注重人才的能力,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19年前,我校首创南京生存训练活动,起因是学生受到家长和教师太多呵护,缺乏对社会、对历史、对祖国和民族的基本了解,缺乏应对真实社会生活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我们希望通过生存训练,让学生“在集体中热爱集体.在生活中磨炼生活,在自然中探究自然,在社会中了解社会”。

近两年,我们看到了一些“90”后、“95”后学生群体的不良习性,他们重言轻行、偏激易冲动、多冷漠少热情。我们也看到了一些“85”后、"90”后教师群体的特点,他们与学生同乐、热情善良,但是缺乏理智与坚韧。

为了让新生代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了砥砺新生代教师的品格与心智,我校组织师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让教师在指导中学会思考、学会钻研;让学生在行走中体会社会的变化、了解社会的现状,让教师在过程中体会亦师亦友的快乐,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

二、指导学生撰写高水准的实践报告

从生存训练到江村行,再到西部行、井冈行,我校从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主实施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和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人格的发展。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修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博学智慧型教师的魅力所在。在近两年持续开展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们的沟通、合作、研究、论证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都得益于我校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的精心指点,指导教师对每一份调查报告的用心辅导,专家学者们对每一篇论文的悉心点评。

在一次社会调査课题结题答辩会上,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对我校学生表现出的专业修养表示了肯定,她们这样评价我校学生的调查报告:找到了核心问题,观点清晰,分析有逻辑,基本满足研究要求;结合切身问题,开展了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并有多个交叉维度的分析,尝试解决社会问题,值得肯定;关心时事,并作了文献阅读和分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对学生的赞誉,更是对我校博雅智栽型教师团队的肯定。

三、总结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关注学生的教育,魅力教师一定是学生拥戴的教师。因此,设计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感受;其次,开展活动时要能砥硕学生品格;再次,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有指导学生研究的能力,所有这些,不仅是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成为魅力教师的重要途径。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5

传统的试卷考核,期末试卷在学生成绩中比重过重,使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靠记忆应付考试,限制了对学生营销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培养的市场调查、推销、营销策划三大核心能力,改革了考核方式,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比赛、小论文等作业形式,既改变了考核方式,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探索了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营销专业核心能力;市场营销;考试改革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经过八年多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我们认真调研,学生认为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试卷考核的比重过重,很多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也没有太大进步,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提升等问题。显然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必须改革,因此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大胆开展考试方式改革。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试卷考核在期末成绩中比重过重

改革前唐山学院学生成绩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到30%,期末成绩占到70%,试卷考核重点基础知识,试卷分数比例达到50%,给教师在试卷考核学生的余地较小。而且仅仅依靠笔试难以在2小时时间内考核出学生在市场调查、推销和营销策划等营销核心能力。

1.2作业形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改革前作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问答题,要求学生回答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一种是案例分析题,一般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考核学生针对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两种作业形式都存在着形式过于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投入的学习和实践时间不足,就难以培养调查能力和策划能力。

1.3师生之间互动性不足难以保证作业质量

由于改革前作业形式单一,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加上作业简单,缺乏挑战,收了学生作业但是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导致教学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二是没有给学生改进的机会,虽然传授了营销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营销能力。

1.4知识陈旧难以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目前国内出版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教材太贵,案例是国外案例不能满足中国学生的需要;二是国内教师编辑的教材,保留了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中理论内容,添加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案例,但是与原版教材相比存在知识理解上的差距。不论选择哪种教材都存在知识更新落后于实践的问题。现在学生中已经普及智能手机,很多知识和案例学生随手可得,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授更新的知识越来越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学生。

2考试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2.1考试改革的目的

根据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营销学》的课程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营销核心能力,提高学生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两个核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考试改革的具体内容

改革原来学生成绩的构成比重,新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试卷成绩占50%。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形成性考核,将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所有营销学生参加营销大赛,培养学生市场调查、推销和撰写策划方案的能力。改革后学生成绩由以下8个方面构成。

(1)课堂提问:随着课程进展,针对一些营销敏感问题、易混问题、热点问题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按照学号顺序对学生提问。保证每个人都有一次被提问的机会。对多次主动回答提问的学生记入表现成绩,在平时成绩中酌情加分。

(2)个人案例分析:一个学期布置一次个人案例分析作业。要求每一位同学收集自己家乡所在城市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而且要针对此案例写出读后感。最后将学生收集的比较好的案例整理成册,形成河北省企业营销案例集。

(3)小组案例分析:结合整合营销传播这一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十八酒坊的案例。十八酒坊是河北省的著名品牌,但是也存在着营销方面的问题。案例分析中要求学生从十八酒坊的市场定位、广告代言人的选择、营销效果等方面分析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市场定位、整合营销、广告理论等知识点的理解。

(4)市场调查和营销策划比赛:我们将两项作业整合成一项工作,并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结合唐山学院举办SMART杯第六届市场营销大赛,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比赛。首先做市场调查,其次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最后根据暑期、教师节、开学季等期间的活动撰写策划方案。比赛中间穿插一些推销活动,比如推销杯子、袜子等日用品,最后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出一、二、三等奖共六个团队,并给予奖励。

(5)小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营销热点问题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注意论文的逻辑结构,要求写作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坚决不能抄袭。

(6)读书笔记:给大家指定四部营销名著《定位》《新定位》《营销战》《大数据时代》,每周撰写读书笔记,最后一周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和对学习营销的兴趣。

(7)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根据上课的时间比例出题,重新编制了考试题目。取消了考试中的问卷设计和营销方案设计环节。案例分析题选择2014年出现的实例,增加了案例分析题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

3改革中的主要经验

3.1对考试改革的目的一定要讲透

考试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我们实施的《市场营销学》考试改革要侧重过程性考核,改变了过去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做法,不仅是考试成绩比例和作业形式的调整,而且是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考试成绩挂钩,作业形式对大一学生来讲比较新,而且会增加大量的平时作业,所以必须将考试改革的目的讲透。要让学生们理解考试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要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配合改革进程。做出更好的作品,取得理想的成绩。

3.2以比赛促学习

大学生有很强的竞争意识,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市场营销学》的热情,体会营销的整个过程,为今后学习营销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了搞好比赛,首先要做动员工作,讲清营销比赛的目的,跟踪比赛过程。从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表的填写、调查报告的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等方面都要进行及时的辅导。

3.3控制好学生上交作业的质量

对于读书笔记、小论文、调查报告、策划方案等作业形式,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有的是学生不了解作业格式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写作困难,为学生讲解什么样的报告才是合格的报告,要做到形式上合理,格式上规范和统一。对于完成作业确实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辅导,对于作业不认真的同学要做出批评,保证学生上交的作业合格。

4考试改革的困难

4.1学生的态度问题

大多数学生是支持考试改革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特别是当教师要求高质量作业时肯定会有各种意见,有的学生还会说怪话。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任务过重,提出减少任务量的要求。有的学生反映大一参加的学生活动多、其他课程也有一些大作业,感觉吃不消。

4.2学生的能力问题

很多学生在中学期间很少写读书笔记和小论文,对策划方案、市场调查更是初次接触,无从下手。有部分学生将读书笔记写成了读后感,有的学生写的论文不能联系实际、空洞无物。有的策划方案不仅内容贫乏,而且格式也不够规范,出现很多不应有的格式错误。出现这些错误暴露出中学教育、大学教育都存在问题,我们的教育不仅忽视了应用文的训练,而且没有保证教学质量。

4.3教师方面问题

教师对教学改革准备不足,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布置的作业工作量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而且,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单独的辅导,工作量成倍增加,不仅考验教师的责任心,而且对教师的营销能力、教学能力也是挑战。

5进一步教学改革措施

5.1端正学生态度

要根据考试改革的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更要使学生认识到新作业形式对营销能力培养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心实意地配合考试改革。

5.2对现代的大一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允许学生犯错误

要在布置作业以后给大一学生一些模板,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学生个别辅导,务必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掌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撰写、营销策划方案撰写、小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方法,尽量规范作业的格式,保证作业高质量完成。

5.3完成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掌握调查报告、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方法,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其次,面对大一新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要了解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困难,为学生完成作业排忧解难。最后,课程组教师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使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来,依靠整个教学团队的力量来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李峰 单位: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肖立.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2]张延斌.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6

(一)生活体验、材料收集整理环节缺失

沉重的书包,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的“谆谆教诲”,家长“赶鸭子上架式的期望”……让孩子从小就丧失接近生活的机会,躺在奶奶温软的臂腕里数星星成了童话故事,坐在山脚下想象着山那边有没有住着神仙只能是睡梦情节。多年以来,我们常常这样教导作文教学,第一节课先评讲上一次作文,然后匆匆布置和指导本次作文,第二节课学生开始写作,下课了收缴作文,再自行修改,最后教师批改。学生没有时间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只草草应付,每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似乎完成了,但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并没有实质性地得到提高,作文课愈来愈成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二)评价模式单一

在作文批改、评价方面,教师一直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且评价方式和标准古板单一。学生作文的好坏优劣,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武断评判,一人说了算,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缺乏平等对话和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再者,绝大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不够具体,诸如“内容不够充实”、“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生动”等,一概而论,学生看后仍不知如何改进,而且写作热情减退。

二、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开放性作文写作

1.开放写作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才是写作的真正源泉,只有躬身接近生活,切身体验生活,静心思考生活,才能丰富人生阅历,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思维能力。比如安排写植物生长过程的文章,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到田间地头观察其生长变化过程,或者干脆自己种一棵植物,记录、研究其特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真切了、充实了。写环保类的文章,就应该引导学生亲身了解那被污染了的黑色河流,收集漫天飞舞的白色垃圾,从而引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唤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环保意识,文章自然就言之有物,生动感人了。

2.开放写作内容:作文命题其实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尽量不要设计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出示一段材料或者一个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生活体验深入挖掘材料内涵,自选角度,自由命题。

3.开放写作时间: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要求限时作文,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作文都适合限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放开时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体验生活,搜集材料,以提高学生对材料的搜集加工整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布置各单元作文内容和基本作文要求。在开学时就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布置下去使学生明确,一一对应。教师根据单元写作内容,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素材;课堂内通过阅读同学的作文收集素材,通过交流借鉴积累素材,使学生在大量积累、阅读相关材料后,明白各自的写作任务。作文过程中学生对收集的信息的处理都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确定写作的时间,一周、一月、甚至更长。

4.开放写作形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文体,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写作手法,将作文训练切实拉入生活范畴,包括课文缩写、扩写、改写,日记、周记、随笔、校园新闻、班级工作建议书,交笔友书信交流,班级故事大接龙,撰写社会实践感想和调查报告等。在作文训练中不应拘泥于封闭书写,可小组协作共写一篇作文,或者全班参与进行某项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还可以结合作文评讲意见就原题材再次修改、充实、完善。应用“举三反一”的理念进行同类型作文的反复阅读和训练,也可以就肖像描写、语语言描写等进行专项训练,使作文本不再是应付检查的“塑料花”,而变成确实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平台。

(二)开放性作文评改

1.小组合作评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找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写出修改意见,然后小组成员讨论确定最佳修改办法,修改完善。对有争议、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全班讨论或请老师帮忙解决。

2.全班共同评改:找一个统一的时间,就班级同学共同出现的典型错误习作,在教师或小组长的带领之下组织全班同学群策群力,边读边修改:初读修改字词及病句;再读斟酌用词及事例的准确性;三读讨论篇章结构及表现手法。在修改作文的同时又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再解读一篇文章,一举数得。然后结合存在问题和修改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次修改作文。

3.总结反思:每次习作评改结束后,仍以小组为单位,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翔实的总结,查找出错的原因,明确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三、总结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7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规模迅速扩大,科学家的队伍急剧膨胀,一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发展、新创造日新月异地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日益缩短,造成知识陈旧的周期愈来愈短。这种趋势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产生尖锐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蓬勃增长的浩瀚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二是提出人的有限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应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就成了首要问题。教育的目的已不能仅限定在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1997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人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于2000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写作能力总目标。遗憾的是,当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却缺乏相应写作教学的延续和深化。这一教学现状,使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徘徊在高中阶段,而长期搁笔的不良现状,使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每况愈下,甚至低于高中时期。这种现象在普通师范院校汉语言专业也存在。虽然汉语言专业学生文学素养本身较强,但是师范院校普遍重基础,轻应用,这也使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汉语言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培养。这导致一部分汉语言专业学生在写作时出现内容空泛、形式呆板、层次不清、结构紊乱、中心旁落、语句不通等不良现象,不但无法自如应对学校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对写作的要求,而且无法应对毕业后社会众多的写作需求。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汉语言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尽可能真实、细致的分析与考辨,并探讨相关写作教学对策。这类观照,不但使汉语言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面对社会众多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对加强写作教学,探寻汉语言专业写作教学新模式,改革汉语言专业写作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以应用文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应用文教学现状

应用文写作能力本是汉语言专业的基本功之一,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

首先,是学校不太重视应用文教学。在专业课、政治课、体育课和大学英语等官方或校方课程的挤压下,写作教学,尤其是应用文课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学好专业课,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校和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应用文的学习。而有些师范院校汉语言专业根本就不开设应用文课程。直到撰写毕业论文和面对用人单位的写作要求时,学生才如梦初醒,但是悔之晚矣。

其次,是教师厌教。应用文被很多人认为是“雕虫小计”、“不登大雅之举”、“小儿科”,部分教师也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了字词句基本功,应用文就没问题”“,应用文不过是形式,没什么好讲的”。于是,讲形象思维的作品便可以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讲应用文的文体大都枯燥乏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文字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甚远,分配工作以后不会写调查报告,不会写总结的人比比皆是,这对于汉语言专业大学毕业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对师范院校教师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渎职。因此,教师决不能在教学上凭兴趣爱好挑肥拣瘦。须知教师厌教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学生厌学。再次,是学生厌学。汉语言专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学过应用文写作,他们到了大学接触到应用文教材,随手翻阅,首先感到枯燥乏味,通俗易懂。我曾就此做过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应用文“可有可无”、“没啥好学”、“无足轻重”,有的同学虽也知道这门学科实用性很强,但又认为可以不花力气就能轻而易举掌握。凡此种种想法,都影响了学生学好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

最后,是急功近利。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会了应用文语体格式,就能撰写出各种实用文体,而忽视了应用文写作乃是字、词、句、篇章、语法、修辞、文字知识的综合运用。把应用文看成易学易写,那是简单地用一般代替特殊,忽视了应用文教学的个性特征,而“急功近利”者把应用文教学孤立起来,用特殊代替一般,忽视了人文教学的共性特征,就应用文而教应用文是很难教好的。事实证明,任何应用文,都离不开人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即使是标点符号的运用,也能反映出一个人人文功底的深浅,倘若运用不当,则会产生无穷后患。

二、加强应用文教学

应用文教学的这种不良现状,应该引起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应用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态度,自觉学好应用文。应用文用途很广,在所有文体中,它是与人们实际生活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最广泛的一种,特别是毕业后在机关工作的,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和一门必修课。应用文种类繁多,除国家规定的12类13种公文和众多的机关事务文书以及日常应用文外,还有财经、司法、外事、科技、外贸等各方面的专用应用文体,其种类之多,也是其他文体所不能相比的。应用文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发展到今天,更是成了人们贯彻政策,处理事务,沟通关系,交流信息,推动工作的有效工具。这些特点,有力地说明了应用文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认清学习、掌握应用文的必要。学习态度有所端正,对应用文写作也逐步重视,进而变化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了。

其次,要教会学生掌握应用文是有别于文艺文的,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一类文章。应用文不同于作家写的小说、诗歌、话剧、电影,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一,应用文的读者对象较文艺文明确。公文、书信等自不待言,即使是调查报告,总结,规章制度等,也都有一定的阅读对象。其二,它的时限性更强,大多数应用文都是有时限的,及时针对问题而写,在一定时间内办理(或起作用),这完全不同于文艺文。其三,它注重写实,它不象文艺文可以虚构、夸张,可以联想、想象,写应用文最忌讳的就是文过饰非,玩文字游戏,有违客观现实。其四,它要求言简意赅,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字句表达丰富的内容,即“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其五,它有特殊的格式和习惯用语,这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就总是那么用(比如称谓语、开头用语、祝颂语、结尾语等),有些不但只能在应用文中运用,而且各不同的应用文种,又还有较严格的规范用语。#p#分页标题#e#

再次,要引导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还应切实把握住应用文中各个文种独自的个性。应用文与文艺文相比较,它的用法有其个性,不同应用文种用语在“个性”之中还有个性。比如,同是公文,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用语就有不同的特征和规范。再细一点,同是一个行文方向的不同文种,其用语也有区别。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含混不清,势必影响行文效果。比如,有不少人在报告的结尾滥用“以上报告当否,请批复”“、特此报告,请批准”等语。其错误根源就是把“报告”与“请示”两种上行文混为一体,违反了“报告”等用语的规范。

第四,要联系自己在写作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和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我曾在行政办公室兼职工作近十年,平时除教学外还从事应用文写作,撰写了许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总结、调查报告等各类应用文。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不乏“引以为鉴”的例子。因此,不论在讲应用文的基础知识,或者是常用应用文体的写法时,我都尽可能地联系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样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地讲理论知识,而使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毛病,又使同学们听来觉得亲切、自然、可信,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写好总结必须积累好材料的准备工作时,我就联系到自己平时养成了积累材料,并注意把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的习惯以及必须掌握的及时、系统、全面、优选、求新、持久等积累原则来讲解,说明这样做,一旦需要时,就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从而节省大量搜集材料的时间和精力,并不至于遗漏比较重要的材料。写简报、情况报告、通报这类应用文时,不需细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法,写调查报告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就象有架望远镜、显微镜一样,既可远瞩,又可明察秋毫,从而正确地洞察、分析所调查的事物,并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堂上,我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讲授,学生反映听了感到亲切,有一定的说服力,并从中悟出了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的道理。我还联系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典型材料,如一份合同,双方可有两种理解;一项规定因用词模棱两可,使人无所适从;随便简化一些专用词语或节缩鲜为人知的发文单位名称闹了笑话以及造成损失的例子;结合讲解行文要周密、严谨,选用文种必须“对号入座”;用词要准确、恰当,不要产生歧义;语言要凝炼、明晰,不要因省去几个字而使意思模糊不清等道理。同学们感到这样讲解容易理解,有些例子十分可笑,大家在笑声中既受到了教育,又学到了写作知识。

第五,要结合讲授写作学的普遍规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理解。如前所述,应用文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学要求,但它又象基础写作,文艺创作那样,同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它们在很多方面“血脉相通”,有共同之处。因此,我在讲课时,除突出重点讲清应用文独特的写作要求外,尽可能地联系写作学中的普遍规律,旁征博引,分析比较。例如,应用文特别是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用笔要“惜墨如金”,因为它是用来办事和解决问题的,为了节省阅读者和撰写者的时间,就要写得凝练,用最少的词句表达较丰富的内容,千万不要画蛇添足,穿靴戴帽。为了讲清这个道理,我就引用了古人所说的“文约而事丰”、“文以辩结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意则期多,字则唯少”、“文以红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等至理名言,说明简练文章是历来所强调的,只有凝练而又庄重的应用文,写起来才顺手,看起来才顺眼,读起来才顺口,听起来才顺耳。又如,在讲调查报告、总结等机关事务文书如何处理好掌握材料与选择材料的关系时,我用“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古代作家的写作体会来说明,即掌握材料要越多越好,而选择材料要越精越好,起到“一以当十”的作用,如果把调查了解到的材料不分主次,一古脑儿写到文章中,那势必会造成材料堆砌,重点不突出,从而使精当的材料淹没在一般材料的大海中。这样联系写作学的普遍规律进行讲解,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又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理解。

第六,要加强写和练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就会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但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艺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靠自己的实践,即多写多练。对于这一点,有些同学有些误解,以为通过老师讲解,学习了写作知识,就能立竿见影地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为纠正这一片面的看法,我在讲理论知识的同时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以鲁迅先生名言为证,他说:“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师的有秘法,开点心铺的有秘传……但是,作文却好象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人,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进而说明老师讲课,充其量也只能起到引路的作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徒弟,更重要的是要同学自己努力,勤学苦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否则,就象学游泳,不下水,学不会。因此,我在教授应用文课程时,曾一直坚持两点:

阅读调查报告范文8

在实施实践教学之前和之后对学生进行试卷测试,试卷分别叫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每卷均为20道题,总分100分。2个班共89人,89份前测试卷全部收回,后测试卷89份回收86份。前、后测试卷主要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认识以及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价值观等的变化。从统计结果来看,由前测试卷中学生对STS知识了解过少,甚至没听说过,到后测试卷中了解了STS的内涵这就是一个进步。学生们普遍意识到环境对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对后测试卷中提到的是否修建核电站,有20%的学生表示反对,比2009年的问卷偏高(原来是12%),估计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留下了阴影。与2009年的师范专业学生相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严谨性不如师范生,数学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更强,做实验时更易入手,对科技的领悟力更快,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之间的影响更关注。值得欣慰的是,两届学生后测试卷中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我们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哪些内容的理论性更强,哪些内容更与实践相关,哪些内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能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渗透,然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最后按计划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2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

我们以《大学物理》(匡乐满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一册为例,主要内容是力学和热力学。根据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经过仔细阅读和讨论得出了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3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找出大学物理教学与STS教育内容渗透的结合点后,我们制订出了教学计划。除在常规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外,还举办专题讲座,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开放实验室,撰写调查报告、问题探究报告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3.1举办专题讲座

我们首先给学生进行了一次STS教育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STS教育及信息高速公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客观分析“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经济影响,即“信息高速公路”不仅将深刻改变社会经济形态和结构,而且将永久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但它也可能带来许多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社会变得更加脆弱、道德沧丧、人的行为异化、隐私权进一步受到严重侵害等。如美国“棱镜门”事件,“人肉搜索”,各种电信和网络诈骗。

3.2在常规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根据表1中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我们在常规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章节渗透STS教育,包括理论、实验和习题,贯穿整个学期;重视实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新的科技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讲第一章离心运动时,描述其利与弊。联系网络、媒体上报道江西省两女童被洗衣机绞死事件,告诫学生一定要正确、小心用电,使用洗衣机后拔断电源线。第三章狭义相对论中,STS内容有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宇宙的奥秘(宇宙速度和膨胀宇宙)、月球探测等,并且结合我国月球车玉兔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科技探究能力。

3.3成立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

我们将“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实行开放教学,因为杨氏模量测量仪用到了光杠杆放大原理,还要用望远镜观看平面镜内反射的标尺像,趣味性比较强。此时力学实验室对全校所有学生开放,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同时,针对“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我们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最后写出误差比对实验报告。

3.4成立兴趣小组

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兴趣小组,收集各种科技信息,每两周汇总一次。一学期来,大家收集到很多的科技信息和科技动态,比如有:比特币、智能手表、谷歌眼镜、旋转磁场直流电动机、可穿戴设备、云服务、手机桌面软件、特斯拉汽车公司推出的TeslaModelS纯电动汽车、苹果两款最新的iPhone手机,iPhone5s和iPhone5c。“狗币”(Do-gecoin)是一种更奇葩的虚拟货币、无人机投递(PrimeAir)等等。

3.5开展问题探究

调整教学计划,选定了2个题目给学生探究,一个是“在车上体验力和运动”,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都行,发现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另一个把讲座“解读人体的能量来源及其转化”改为问题探究,人为什么要吃饭?冬天为何要烤火取暖?胖子和瘦子是怎么来的?并要求写出研究报告。

3.6撰写调查报告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了解科技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STS教育的精髓所在。我们给出“物理污染知多少”课题,要求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物理污染,远的如某居民区污染调查,某工厂污染调查;近的如校园污染调查,某栋学生宿舍楼污染调查。可以采取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资料查找等形式进行,写出调查及整治报告。从撰写的调查报告看,学生们通过这次调查,对“物理污染”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知道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了解了这些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学到了很多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知识,并明确表示“减少物理污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后会更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

4结论与启示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STS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与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物理学知识与其它学科以及技术、社会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指定的时间和教室;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以讨论课、研究课为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由单一性转为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好奇心和兴趣,学生的创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实施基于STS的物理教育可以成功地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以填补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

实施基于STS教育的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障碍是:实施STS教育之后,物理教学的容量加大了,这需要教师在课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搜集资料和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也要系部领导重视,可适当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评价也要多样化,不再局限卷面评价和实验评价,而要把小论文、小制作、调查报告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实现评价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