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分总结范例

自我评分总结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1

及早布置设计任务:虽然是在理论课程授课之后进行课程设计,但是有关课程设计的要求完全可以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穿插讲授并同时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进而改变以前先课堂教学再布置设计任务赴学生在两周内集中设计的教学秩序。以往教学秩序导致学生最终不能按时完成或虽按时完成却不能保证设计质量。为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应该及早让学生清楚设计的任务。

二、设计过程严把质量关

1.课程设计资料管理:以往采用电子文档形式提交计算书和图纸,虽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管理和文档保存。但往届学生的设计资料文档一旦流入下届学生手中,就会变成进行课程设计的模板。一部分学生将模板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中的相关数据直接修改成自己的设计数据,根本不关心设备结构设计方法、所用计算公式的含义、相关规范的选用和化工制图的规范表达等设计的基本程序。故课程设计资料不能电子化成为栓桔学生思想的枷锁。设计之初就应该明确计算书必须手算完成,图纸只能采用手绘而不允许采用专业软件。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分组设计不同的题目,每5人分成一个小组并指定小组长。每组的过程设备的尺寸和材料各不相同但总体方案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小组成员可在一块查找与设计有关的书籍、资料,碰到问题互相讨论、学习,先在小组里解决掉一部分设计疑问。剩余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总结出来,教师再予以指导,加强了指导的针对性。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全过程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应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中心。引导学生清楚设计步骤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只止步于让学生“学会”而是应引导学生“会学”;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形象地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改变以往教师全盘托出、学生依葫芦画瓢的传统方法。

4.重视课程设计总结与提高:课程设计后期组织学生开一个课程设计总结交流会,让每个小组说出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收获与体会设计中需进一步完善之处各组之间相互探讨教师作适当的点评。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设计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工程设计的方法更加清晰。

三、设计时间合理安排

原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的两周进行,此时其他专业课程也即将结课学生既要进行高强度的课程设计又要分心复习其他课程的考试。急于完成设计任务段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等。考虑到同其他课程在时间上的协调,我们将这门课程设计安排到第六学期所有课程考试结束后的两周时间。

四、完善课程设计考核方法

以前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设计期间的表现,计算书和图纸的完成情况答辩时对重要知识点等的掌握程度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病厂方面冷别同学抄袭、甚至拷贝同组的计算书和图纸并经重新整理后版面比原创者编写的更规整;另一方面,只有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某位学生是积极设计还是应付差事教师难以精确把握。会得出一些不公正的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故我们在考核中采用了以下评定方式。

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先自我检查设计计算书和图纸总结归纳存在的错误和不理解的问题,形成“自评”;之后随机分配合作同学,给对方的设计进行审查最后给出评阅意见形成“互评”。根据上述自评和互评情况,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再次检查学生的设计,找出设计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形成“讲评”。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引导”和“相互引导”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讲评总结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充分了解了当前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为公正的评定设计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2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自我管理;社区干预

膝骨关节炎(KOA)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症状多表现为膝盖肿胀、疼痛、畸形甚至使患者致残,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目前,我国对慢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采取自我管理的方式。自我管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预防功能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很多患者对该病的了解甚少,达不到自我管理的效果[2]。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KOA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社区干预,旨在探讨其对KOA患者膝骨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抽取辖区内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各60例。试验组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7.52±7.29)岁;平均病程(8.14±2.73)年;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8例,初高中35例,小学及文盲7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94±6.83)岁;平均病程(9.57±2.16)年;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0例,初高中32例,小学及文盲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既往被诊断为KOA;③病情稳定,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排除标准:①有急性创伤及行膝关节置换术;②近半年有接受激素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③患其他严重疾病;④有语言表达障碍或有精神疾病。

1.3 方法:两组均发放自行编制的《膝骨性关节炎自我管理手册》;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社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进行健康教育,进行KOA自我管理课程授课,课程内容包括KOA病理知识、膝关节日常保护知识及可采取的措施、如何减轻KOA疼痛症状等,课程每周安排1次,1~1.5h/次,连续8周;②进行运动锻炼指导,对KOA患者的日常运动方式及强度进行评估和指导,鼓励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③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有效应对心理压力,鼓励组间成员互相监督,切实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执行力;④进行经验交流,定期组织患者就自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进行讨论和总结。

1.4观察指标:①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该量表包括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实践、和医生沟通三个方面,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②利用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对患者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4],该量表从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3个方面24个项目对髋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关节炎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③利用关节炎生活质量量表(AIMS2-S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5],该量表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WOMAC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WOMAC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WOMAC各项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降低程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多元化延续护理;老年;上肢创伤骨折;术后康复

老年人因自身骨折疏松、抗击力、抗负荷能力差以及四肢平衡性相对较差,易发生骨折。发生骨折后的恢复时间较长,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多需居家进行康复锻炼。延续性护理是对于需居家康复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效果。传统的延续性护理多采用是电话、门诊、家庭随访等模式,但仍具有很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说,在电话随访中不能直观地看到患者的恢复情况也无法作出相应的康复指导,门诊和家庭随访受时间、距离、人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平台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本研究探讨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多元化延续护理对老年上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100例老年单侧上肢创伤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9±4.18)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单侧上肢创伤骨折的诊断标准[1];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者;④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脑、肾严重不全者;②患有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患者;③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能力者;④在研究期间自愿退出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02±4.16)岁;骨折类型,肱骨近端骨折9例,肱骨干骨折7例,肱骨下端骨折8例,尺桡骨近端9例,桡骨干骨折8例,腕骨骨折9例;文化程度,小学28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8±4.17)岁;骨折类型,肱骨近端骨折10例,肱骨干骨折8例,肱骨下端骨折7例,尺桡骨近端8例,桡骨干骨折9例,腕骨骨折8例;文化程度,小学26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11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病情平稳,符合出院标准,均行延续护理3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延续性护理:在出院当天,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的手册,内容包含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复诊的时间以及康复锻炼的指导。由责任护士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出院后前1月每两周1次、1月后每月1次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身体状况、康复训练的情况、服药情况以及下一次门诊复查的时间告知。观察组患者采用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多元化延续护理:(1)组建多元化延续小组:由骨科护士长、骨科医师、骨科专科护士、营养师、理疗康复师、专业心理咨询师、疼痛专科护士共同组建多元化延续小组,根据本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多元化延续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式。组建微信群,依托于微信平台实施多元化延续护理。(2)实施:在出院当天邀请患者扫描微信群二维码进群并指导患者备注自己的姓名及出院时间等基本信息。在微信群中不定时地推送疾病小知识和康复训练的指导,并要求患者以小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反馈,并由专业的理疗康复师进行评估后点评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有疑问可在微信群中提出,由专业的医师进行解答,并于每2周进行一次微信讲座,包括心理的疏导和饮食的指导等不同领域的专科讲座。每月开展一次病友微信交流会,并选取有积极态度且恢复较好的患者及家属来进行经验的分享,引导患者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嘱家属支持和监督患者的康复。责任护士采用微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前1月每两周1次、1月后每月1次的随访,随访要求患者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展示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专科医师的意见给予动态调整的复诊方案,并督促患者进行门诊复诊。(3)复盘总结:多元化延续小组每2周进行一次复盘会议,对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反馈以及对下阶段工作的安排。

1.3观察指标

(1)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2]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量表(GQOLI-74)[2]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越好。(2)利用本院自制的遵医依从性评估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3月的依从性变化,包括复诊依从和康复依从等。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好。(3)观察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伤口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ESCA、GQOLI-74评分在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ESCA、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复诊依从性评分在术后1月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术后3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依从评分在术后1月和3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x2=4.332,P=0.037<0.05)。见表3。

3讨论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4

1戒断症状量表评分

两组治疗1周后戒断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戒断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2周、3周、4周时,研究组戒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酒精依赖程度量表评分

治疗前两组SADQ-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3个月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评分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药物是治疗酒依赖的第一步,解决了患者的躯体依赖。但酒依赖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戒酒失败的关键原因[5]。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全面、深刻认识到酒依赖对其精神、躯体的危害,对其家庭、工作的损害,从心理上引起患者的深刻认识,树立戒酒的信心,同时和患者一起分析其嗜酒的原因,帮助其建立自我控制的方法,这些对于帮助患者解除心理依赖是有效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6]。本研究也显示通过心理干预,在治疗初期可以减轻患者的戒断症状,而戒断症状轻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也说明患者真正认识到酒依赖的危害,愿意从心理上克服戒断症状带来的不适,是成功戒酒的良好开端。

本研究中酒精依赖严重程度量表显示研究组在治疗2、3个月时,对酒精的依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酒精的依赖程度低说明患者的戒酒效果较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饮的几率。表明通过心理干预纠正了患者的不良认知,改善了其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帮助患者学会使用积极的方法来思考、处理问题,从而加强了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有调查显示,酒依赖患者经过住院常规戒酒治疗后,三年随访中因复饮导致再入院率为43.6%[7],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酒依赖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大幅度降低复饮率[8]。可见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对于降低酒依赖患者复饮率的积极作用,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5

[关键词]白血病;团队心理辅导;心理韧性;自护能力;希望水平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化疗药物大部分具有细胞毒性,容易诱发各种毒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导致其心理韧性下降。同时,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的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家属心理,致使其希望水平降低,影响治疗。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缺乏白血病化疗方面的认知,长周期化疗所致不良心态与疲乏感可挫伤其自护积极性,导致其自护情况并不理想。有研究[1]表明,合理有效的干预对改善白血病患者心态,对其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可通过改善患者心态、积极参与学习及讨论的方式增加对疾病治疗认知的方式,提高自护水平。本研究通过探究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卡氏(KPS)评分[2]≥70分。②符合白血病有关诊断标准[3]。③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障碍者。②伴随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③脑肿瘤患者。④明显失语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62(42.75±7.24)岁。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0~60(41.53±7.16)岁。2组患者性别(2=0.38,P=0.536)、年龄(t=0.83,P=0.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医院宣传栏、护士口头教育等)、不良反应预防、环境干预、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方案参照CREAVEN等[4]研究。对患者家属介绍心理辅导的作用及意义,鼓励其在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期间陪伴患者,为其设置专门的陪同区。每8人1组,将患者分为6组,共接受6次(6周)干预。①第1次:建立良好关系。首先让患者自我介绍,然后引导形成友好、互帮互助的和谐团体氛围,对其介绍团体活动开展的意义,相互探讨各自干预预期。安排专家讲解白血病基本医疗知识(动员家属也参与),包括:病因、症状、具体治疗措施、过程、预后情况等,强调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应注意调控不良情绪。②第2次:接受现实。采用情绪评定工具初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非理性认识,通过团体健康宣教,使其明白白血病可治性。鼓励患者积极表达确诊后真实感受,共同讨论化疗造成的影响,学会重新审视对生命以及生活意义。③第3次:积极面对现实。引导其合理剖析、探索并分析压力源;利用榜样示范方式促进情感交流。④第4~5次:帮助患者重构认知以及信念。指导患者如何识别不良情绪,使其意识到情绪在疾病治疗与康复期间重要性;利用情绪ABC理论、冥想、团体成员角色扮演、自我压力管理等手段,消除或缓解负性情绪;引导小组成员评估对个人疾病治疗可能结局,鼓励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形成珍爱生命观念与意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⑤第6次:总结与告别。合理设定疾病康复目标;回顾团体予以的支持及帮助,小组成员相互感谢。1.2.2观察指标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6周后心理弹性(CD-RISC)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和家属Herth希望量表评分。①以CD-RISC评分[5]评估心理韧性,包括目标实现、坚韧、控制和适应性四个维度,分别为0~25分,评分越高患者心理韧性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0.925,效度0.918,效信度良好。②采取Herth希望量表[6]评估家属对患者疾病相关的希望,该量表包括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积极态度和采取积极行动三个维度,各0~16分,评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29,效度0.817。③自拟自护能力量表的设计基于Orenm自护理论[7],涉及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和健康知识四个维度,包含43个条目,总分范围0~172分,量表评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75,效度0.906。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IBM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周后CD-RISC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Herth希望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家属Herth希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Herth希望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积极团体心理辅导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心理及生理上均承受着巨大压力。以往报道[8-9]称,心理干预能够减轻癌症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主要指在团体情境内为患者提供心理帮助。利用自身品质以及积极力量对抗各种心理困扰,有利于患者成功应对自身疾病与治疗,亦为患者适应外界环境、不断发展以及成长的力量源泉,是临床积极心理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3]。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本理念与干预依据,已在临床得到有效应用[10-11]。

3.2对患者心理韧性与自护能力的影响

白血病患者长期接受化疗,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及疲乏感,心理韧性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D-RISC各项评分、自护能力总分均较对照组高,与韩静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宣泄感情、相互鼓励与支持的场所,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构建积极自我以及对疾病的认知,保持积极心态,在团体活动中分享自身感受,不断总结反思,使心理韧性得到提升。②积极团体心理干预针对患者非功能性方面认知问题,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以及其他事物态度、个人观点的方式改善其心理状态;在团体情境下,结合行为疗法及认知疗法,可形成一种潜在且高效的治疗力量,有效修正患者消极思维及不良意识,增强自护意识。③对于患者而言,团体可以为其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环境,随着治疗的开展,团体的温暖氛围能够化解成员内心孤独、无助,克服恐惧;在相互交流时,如果发现和自身存在相似问题的成员得到了缓解或者解决,会增加其战胜疾病力量,有利于心理韧性与自护能力提升。④利用团体内人际交往与互动,使患者深入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合理调整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生活适应性。

3.3对家属希望水平的影响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6

【关键词】综合护理;普外科;心理;影响

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治疗疾病较多,如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有些医院可能将普外科更为细分,涉及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1]。普外科患者大多病情较严重,常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对手术治疗认知度较低,担心术中风险、术后疗效及康复等,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极为不利[2]。为此,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手段,消减患者的负性心理。本文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对普外科患者心理的影响,见本文详细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随机在我院普外科患者资料库中选取94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由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手术禁忌症者、未完成护理干预周期或死亡患者、资料不全或失访者、中途退出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7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22例;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41.17±6.59)岁;疾病类型:胃肠疾病27例,肝胆疾病20例。常规组中,男26例,女21例;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41.23±6.61)岁;疾病类型:胃肠疾病26例,肝胆疾病21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经临床对比,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包括:①建立综合护理小组,完善护理制度及流程;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反思、总结、研商工作问题,解决工作问题,规避护理风险;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能力。②病房护理:依照《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行为规范》,主动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急诊、手术室、病房、消防通道、消火栓、卫生间、水房等)及病史环境(病友、储物柜、洗手液、报警装置等);控制病房的温湿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确保病房干净整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③护理评估:耐心倾听,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工作、兴趣、爱好、遗传史、过敏史、手术史、心理状态、病情发展等病例信息,全方位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方便开展下一步护理。④健康宣教:将患者的疾病、手术流程、麻醉注意事项等编辑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或视频,可将视频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或者网络推送给患者,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⑤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围术期保持合适、舒适体位,依照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⑥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多用敬辞敬语,多鼓励、关爱,多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积极向上的治疗心态;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干预患者心理,如教授患者情绪自我管理的方法(注意力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心理暗示法、交往调节法、自我目标完成性法等)、提供正能量的支持、帮助患者宣泄情绪、依照实际满足患者的需求等,消减患者的负性情绪。⑦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刀口情况,一有异常及时上报并配合医生处理。⑧医嘱用药:对术后疼痛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次、按量用药,不得随意更改。⑨呼吸训练及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方式,依照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活动训练,如:早期活动、康复训练等。⑩术后协助患者按时翻身,并给予按摩、针灸等中医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不记名方式,将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100~120分)、满意(80~100分)、不满意(≤79分)三种,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3]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分值越低,患者越抑郁,反之亦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4]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分值越低,患者越焦虑,反之亦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HAMA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护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发生不断改变,普外科患者也越来越多。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专业科室,患者在手术治疗及抢救中会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出现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为此,临床护理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干预。本文对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HAMA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较护理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综合护理对普外科患者心理改善较好,可促进患者多护理工作满意。

参考文献

[1]殷昌生,晋慧玲.超声检查在普外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83+89.

[2]李丹.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5):126+129.

[3]杨玲,吴丽,江雪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在癌痛患者心理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家庭医药,2019,000(008):158.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7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儿科;角色扮演法;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

儿科护理学内容繁多且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是临床带教值得思考的问题。角色扮演法是进行角色扮演,使扮演者暂时处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依据此人社会位置的态度处理事务,以增强扮演者对于该社会角色的理解[1]。现探讨不同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人。观察组:女23人,男2人;年龄19~24(22.00±1.07)岁。对照组:女23人,男2人;年龄19~24(22.00±1.07)岁。两组护理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各有8名带教老师,教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教师、护理实习生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均于第4学期学习儿科护理实训,对照组采取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观察组采取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具体如下。

1.2.1课前准备

首先建立微信群,确保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均加入。其次带教老师将25名实习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5人,各组选出1个小组长,分组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演示。带教老师依照儿科临床教学大纲,且根据目前科室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实训,主要有体格测量、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婴儿喂养、更换尿布、光照疗法、臀红护理、使用暖箱等。在进行上课前针对每个实训项目均设计一个教学情境,具有患儿家属、患儿、医生、护士等角色。观察组实习生课前准备:带教老师指导实习生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资料的方法,实习生通过查询资料,组织小组间讨论和求助带教教师等进行预习,实习生可以提前去实训室熟悉环境、用物等。对照组实习生课前准备:实习生可采用多种渠道提前准备资料,并根据实训的教学大纲和情境完善病例,并可提前到达实训室练习,将情境剧本和病例制作成演示文稿(PPT),于上课前2d交给带教老师。

1.2.2组织课堂

观察组组织课堂、实施教学主要有以下5个步骤:①教师采取PPT或视频的形式简单地介绍实训情境和项目,以“婴儿沐浴”为例,带教老师给实习生讲解婴儿沐浴所需要准备的用物、水温、环境温度、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并播放视频观看婴儿沐浴的步骤和方法,并解析实训项目的练习目标。②实习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根据课前的分组),在既定情境下练习。例如4个月的婴儿,需要沐浴。首先小组成员备好实训用物,带教老师给实习生分配角色,分角色扮演护士、婴儿家属的角色,婴儿采用教学模型,最后护士在完成婴儿沐浴后给家属讲解婴儿沐浴的方法。③观察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将操作示范出来,由实习生扮演护士,带教老师扮演家长,对小组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在护士给婴儿沐浴过程中家属会询问沐浴的注意事项、水温等。④演示结束后进行示范的学生评价本组的表现,进行小组间互评。⑤最后带教老师总结练习和示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组组织课堂、实施教学主要有5个步骤:①②④⑤步骤同观察组。③选择1组或2组学生进行情景剧示范操作,通过情景剧完成实训内容。1.2.3课后反馈带教老师定时在微信群里和实习生沟通,了解其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3教学反馈[2]于带教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教学方法评价。①学生自我评价:主要采取我院儿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应变能力、职业认同、提升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学生自我评价越好。②教师教学方法评价:采取我院儿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3个条目)、能力影响(4个条目)、教学实施(3个条目)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于教学方式的评价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优势、应用价值

采取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是由学生课前提前设计的角色扮演,老师只是扮演引导的角色,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3];且教师的参与度高,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教师需要全面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4]。

3.2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的优势、应用价值

采取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前预习,增强其自学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该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有助于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

3.3实施角色扮演法的经验总结

在儿科实训课程采取角色扮演法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切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训中按照项目介绍时应该语言简练,采取开放式的态度点评学生,避免以权威的角色指引学生,以免达不到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目的[6]。其次在讨论环节避免答案标准化,鼓励学生思考,发散思维,提出不同见解[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应变能力评分、教师能力影响评分、教师教学实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两种角色扮演法各有优点,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取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可促进教学气氛活跃,改善教学质量,采取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良芬,陈英.不同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30):3881-3883.

[2]祝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132.

[3]黄楠.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析[J].医药前沿,2015,8(22):247-247.

[4]张春宇.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新进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应用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110-112.

[5]杨红樱.儿科护理中的“角色扮演法”及“角色换位法”[J].职业技术,2015,10(3):57-58.

[6]陈亭伊.角色扮演教学在内科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月刊,2016,12(3):193-194.

自我评分总结范文8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集束化护理;应用价值

胃食管反流病(GRE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道黏膜损伤的一类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1]。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异常、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存在缺陷等。发病时患者可出现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咽喉炎等症状,且该病容易复发,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2],引起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集束化护理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它将循证文化引入床边管理,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结局[3]。目前,国内外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证实了集束化护理措施的临床实践对患者临床结局有明显影响。但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尚未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本研究自2018年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在胃食管反流的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原则,将病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42.6±5.2)岁。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8~72岁,平均(43.1±5.3)岁。纳入标准:①患者有典型的反酸和烧心症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②并经胃镜明确诊断。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胃部疾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或者溃疡者;不能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者;合并精神疾病或者严重沟通障碍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支持,包括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营养支持,常规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相关注意事项,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根据医嘱完善基础护理工作。1.2.2观察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对既往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并寻找循证证据,制定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护理计划。具体执行情况如下:①心理护理。胃食管反流病病程长、容易复发,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分别于患者就诊第一天及治疗两周后,采用调查问卷请患者逐项填写近1周内的实际感觉。采取个体化干预方法,宣泄法:让患者向亲人或朋友倾诉内心的焦虑或不安,医护人员给予安慰或鼓励,嘱家属多倾听、陪伴;转移法:通过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转移不良情绪。医护人员组织公休会,提供病友交流机会,讲解成功治愈病例。②疾病知识宣教。小组成员根据文献编写《胃食管反流病指南》,每位患者人手一册,接受多媒体授课一次,然后由小组成员一对一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解疾病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危害性、治疗方案、护理必要性等,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饮食习惯等,为其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减少进食刺激性、酸性、过烫或者过冷食物,禁饮浓茶、浓咖啡,避免对食道黏膜的刺激。饭后宜慢走或取直立位。病情严重者,尽量减少进食,以避免影响药物对食管动力以及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效果。④生活习惯护理。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减肥。通过深呼吸方式缓解疼痛,并帮助患者调节体位以降低疼痛。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保持适量的运动,以提升机体功能和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3h停止进食,适度抬高床头。睡眠时,着宽松衣物,尽量保持心情愉悦。⑤用药指导。在使用动力药、抑酸药或者胃肠黏膜保护剂时,叮嘱患者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时间,以保证用药疗效。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进行自我观察。⑥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取得家庭支持,邀请家属对患者饮食、运动等行为进行监督,发现不健康行为立即纠正制止。护长监督护理计划的执行,定时对各类观察指标进行质控。

1.3观察指标。干预后6个月进行评价1.3.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评分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评分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4],得分越低,负性情绪越低。1.3.2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参照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5]。该量表以试图模拟直线法1~10分进行测量,包含2个维度6个条目:1~4项平均分反应“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维度”,5~6项平均分反应“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维度”。每个条目1分表示“毫无信心”,10分表示“完全有信心”。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1.3.3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以简明健康状况测评量表SF-36进行评估。将患者生活质量分为4个维度,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社会职能。每个维度评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1.3.4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评估标准,调查表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和不满意(<80分)三个标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以(x珋±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效能增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0%)高于对照组(84.0%)(P<0.05),见表4。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