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学范例

幼儿绘画教学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教学;“说画”

引言

幼儿“说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但幼儿“说画”教育存在很多不足,抑制其绘画兴趣,认为这是对幼儿注意力的干扰,忽略其思维语言的形成。对此,教师需找到正确的说教方法,给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

1幼儿绘画教育中“说画”运用的必要性

1.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说画”是用语言解释艺术作品,阐述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表达幼儿自己的内心。即“说画”会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图画上的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展开联想与想象。即其会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师或家长倾听幼儿情感的表达,给其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得到理解与关注,拉近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会让幼儿的情感表达呈现出物态化的特点,让情感从具体的物质上体现出来,转化成具体的形象[1]。1.2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维具有跳跃性,他们的作品表达中很少体现出功利,并加入他们的主观思想与情感,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变成一个特定的对象,用“说画”的方式展示作品具有的创造力。即幼儿会把艺术作为一种表达的语言,当他们很难准确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会利用肢体、图画等表达,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自我创造的特点,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幼儿“说画”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已知的形象变成一个新形象,有新的表达,而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会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借助工具与技巧表达,培养创新性思维。

2幼儿绘画教育中“说画”运用的现状与完善

2.1现状:幼儿“说画”分为三部分,即开始、基本、结束,这三部分的运用各有不足。2.1.1开始:绘画教育内容包括规范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让其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激发出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即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创作,观察作品并感受,回忆生活中的经验,且作品没有特定的形式,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课上注意力不易集中,很难激发出学习兴趣,思维不活跃。2.1.2基本:幼儿与学生、成人又很大的距离,尚未形成完整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望,尊重幼儿,让其把自己的所想所画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感受到绘画的快乐。但基本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会给幼儿过多的干预,有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给幼儿施加压力,幼儿的主体审美意识并未体现出来[2]。2.1.3结束:“说画”活动的结束,是由幼儿的学习情况决定,教师的工作内容是观察幼儿活动的进行、收集幼儿的作品,在班级内赏析等。其中,赏析一个人表达对某个作品的看法,也就是教师会与幼儿沟通,让其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但很多幼儿教师赏析幼儿作品的同时,只表达自己的看法,限制幼儿语言与思维的表达,只看到作品中不好的内容,忽略了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2.2完善2.2.1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对于幼儿的“说画”运用,教师需全面客观的给出评价,明确评价的倾向,同时注意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善于倾听,发现其使用的词汇,找到语言表达与作品之间的关联。这虽然是两个事物,但阐述的主题是统一的,并且,如果一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词汇表达不准确,教师也要给以鼓励,创造一个幼儿表达的环境。比如,幼儿教师会以《锄禾日当午》为题,要求幼儿画出自己的想法,并用“说画”阐述,有的幼儿可清晰表达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有的会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此时,教师会引导幼儿,发现其口语表达中优势[3]。2.2.2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丰富幼儿情感意向的储备,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入主观意识,从作品中体现出个人的喜、怒、哀、乐。比如,有的幼儿喜欢红色,所以会在作品中使用很多带有红色元素的内容,加入了“喜欢”这一情感。即教师要善于倾听,找到最佳的倾听方式,满足幼儿情感表达提出的要求,及时引导与疏通,让两者处于平等的的位置上,成为幼儿的朋友,给幼儿理解与尊重。同时,与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其有多个情感意向[4]。2.2.3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观念是让教师看到幼儿作品包含的情感,而不是只停留于表象。比如,幼儿会以《雪花》为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作品,有的幼儿会联想到春天,在画布上涂上各种颜色,使画面看起来并不整齐,过于杂乱,有的教师会直接指出问题,有得则会从幼儿角度分析。这是两种教育观念,即幼儿教育需要从前者转变为后者,把幼儿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树立新的价值观念。2.2.4使用技巧给幼儿“说画”以支持:幼儿“说画”是一项集体活动,即由教师主导制定计划,按照计划内容逐一进行。即活动开始前,需了解幼儿的心理认知,与其他教师沟通,接受专家的指导,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确定会话主题。而活动开始时,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引导幼儿主动表达,提供“说画”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尽量把声音控制在两个人可以听到的分贝,不会影响其他幼儿。活动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活动经验,作好记录,与幼儿家长沟通,以找到最佳的幼儿活动方案。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绘画教学中“说画”的运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产生参与绘画教学的动机。但其必须解决“说画”运用的不足,客观分析,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并转变教师观念,使用技巧给幼儿“说画”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黄桃.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自主支持行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孟庆敏.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教学;“说画”教学;教学创新

幼儿教育具有“启蒙”的特点,因而应当更加重视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绘画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推动幼儿绘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说画”教学既是绘画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重要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应当引起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既要深刻认识到“说画”教学的重要性,而且也要积极推动“说画”教学创新,努力使“说画”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促进幼儿绘画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说画”教学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尽管“说画”教学已经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而且也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但按照较高的要求来看,幼儿园的“说画”教学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说画”教学在绘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因而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和认识到“绘画”教学的重要,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在绘画教学中开展“说画”教学,可以极大的培养幼儿的绘画综合素质,特别是由于“说画”教学主要是用语言解释绘画作品,通过深入开展“说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也能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更能够使幼儿阐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及内心感应,因而可以说,“说画”教学对促进幼儿绘画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在绘画教学中开展“说画”教学,还能够极大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绘画教学除了要传授幼儿绘画技巧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能够具备较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精神,同时也要通过绘画教学引导幼儿利用图画、肢体等进行表达,并且可以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总之,“说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探索更有效应用“说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努力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说画”教学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说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发挥“说画”教学的最大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幼儿实际的“说画”教学模式。重点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工夫: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开展幼儿园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说画”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要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说画”教学当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幼儿“说画”能力。比如以《锄禾日当午》为题,要求幼儿画出自己的想法,并用“说话”阐述,有的幼儿可清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而有的会用模糊的语言表达,教师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要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特别是对于口齿不清楚、表达不到位的幼儿,教师应当首先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说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二是注重引导幼儿的真实情感表达。“说画”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有效的、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幼儿教师在开展“说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抑制幼儿的情感表达,即使幼儿在“说画”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错误,但也不能给予制止,而是要采取引导式的方法,逐步让幼儿步入正轨。比如我在开展“说画”教学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幼儿天真无邪,因而幼儿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并且也会根据不同的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因而幼儿在“说画”方面普遍都会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能够使“说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我坚持做到倾听为主、引导为辅,并且始终与幼儿站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位置上进行教育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的情感倾向,并且进行有效的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无论是绘画教学,还其他方面的教学,都必须更加重视以幼儿为主体的引导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说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切实转变“说画”教学观念,让幼儿成为“说画”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我在开展“说画”教学方面,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从来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采取引导性的方式来教学。比如以《雪花》为主题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尽管有的幼儿以春天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但我也没有进行制止,而是在幼儿完成画作之后,然后再询问幼儿:你画的春天真美啊!但你能告诉老师雪花是在什么季节的呀?你能跟老师说说冬天里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这样幼儿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认真加以改进。这就是引导性“说画”教学的重要价值,教师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多开展引导性说画教学。综上所述,“说画”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广大幼儿教师要对此有清醒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具体的绘画教学实践当中,要着眼推动“说画”教学的深入开展,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说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引导幼儿的情感表达、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等三个方面下工夫,努力使“说画”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着力培养幼儿的绘画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美佳.关于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7(27):245-246.

[2]黄芯.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的幼儿“说画”[J].考试周刊,2015(14):185.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3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游戏过程中的教学

幼儿在他们的心智发展的初期阶段时,对于所有的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心,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游戏教学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关。幼儿园的教学观念也是一直秉承着寓教于乐这一观念,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教学,可以在让孩子爱上这种游戏教学的办法的时候,还可以不偏离教学目标,做到真正的欢乐教学。

(二)在游戏中达到教学目的

达到教学目的是关键,而游戏只是一种学习和教学的方式。学前教育的老师都要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手工和唱歌等多项技能,目的就是在进行幼儿园教学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的教学准备,充能考虑到儿童的天性。游戏教学法和幼儿园教育的目的都是让儿童在欢乐中获得知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游戏教学适合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

(三)满足儿童需求

游戏教学法充分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与此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当游戏调动起儿童的求知欲时,游戏教学法的目的就达到了。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儿童的积极性自然就变多了,儿童也愿意在游戏中展现自我,释放天性,这样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影响其他的儿童,良性循环。

二、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所有的教学领域中,幼儿园自然也不例外。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游戏教学,首先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游戏过程进行一个大致的掌控,这样才可以及时得判断并获取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什么,因而一个游戏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的实时掌控以及合理的把握。一般来讲,游戏都是以班为单位,班级里的所有小朋友都需要加入游戏中,这样会培养小朋友的积极性,在一个个游戏中慢慢调整孩子的一些性格,例如内向等等。“在策划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游戏的时间、内容场所等的规划,例如,游戏的长短对幼儿游戏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只有游戏时间充足,幼儿们才有时间选择自己的角色并寻找伙伴,并积极的动脑如何游戏等。”这样的一种集体的游戏更有助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团体观念更加清晰。在游戏结束后,需要及时对游戏进行评价,及时获取儿童的想法,感受儿童的想法,在下一次游戏中进行改进,也可以与此同时稍微修进学生的思想。教师在获取儿童的的想法时应该以一种引导的方式,试图让孩子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理解的等等。当然,游戏在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容易操作且安全系数高的游戏,与此同时,应该有一些教育意义的环节存在,这样才符合教学目的。

三、游戏多元化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一)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由于教育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中“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抛弃。“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可以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在教学幼儿的时候也是一样,对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上教师要充分地进行认识,令幼儿变成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要适当地引导那些智力发育较晚的幼儿。”教师应该适应学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确立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为儿童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这就要做到教师的细心,了解每一位儿童的情况,对于个别特殊的而儿童还要从中进行劝导,让儿童愿意努力学习。

(二)游戏的目的性的明确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4

[关键词]多元化;绘本教学;情绪管理

一、绘本的概念

绘本指供幼儿阅读的图文书籍,英文中称“picturebook”。与插画书不同,绘本的核心并不在于文字,而在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一般而言,绘本中的故事和文字描述十分简单,易于幼儿理解。其以鲜明的视觉图像符号为媒介,塑造了幼儿对世界的早期认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绘本得以增强,某种程度上,绘本就是幼儿的语言启蒙教材。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图文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其他书籍的阅读,进而增强语言的习得;我国学者隋成莲也肯定了绘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学界对绘本语言教育功能的重视掩盖了其开发幼儿心灵、疏导幼儿情绪上的效用。事实上,绘本的图画和文字极具启发性。绘本图片结合故事,意蕴深远、富有美感;绘本文字亲切、简单,贴近孩子的生活和想象。一部优秀的绘本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它不是图文的简单混杂,而是松居直所说“文×图”,是图与文相互搭配,相互放大的结果。我们可以简单将绘本当作“幼儿启蒙文学”理解,尽量缩小绘本的界定范围。

二、绘本阅读对情绪管理的意义

(一)以图画替代说教

当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犯错,教师常常通过说教的方式解决。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起到暂时的作用,但却无法对幼儿产生长期影响。幼儿学习社会交际一般基于模仿,因此,给予他们优秀的案例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加有效。绘本中有大量的图画,这便是极为直观的社会教学。优质的绘本提供孩子模仿的样本,绘本中的角色通常正义、勇敢、富有责任心,孩子也乐于学习这些优秀的榜样。他们可以在图画中领悟成长的道理,不断找寻比“自我”更广大的世界。例如《彼得的小椅子》就给孩子展示了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这个故事以丰富的画面吸引孩子注意,让孩子耐心听取教诲。彼得是哥哥,他的家庭正要加入一位新成员。一开始他并不乐意将自己的物品让给这位新成员。但是当他坐上自己的小椅子,他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椅子不再适合他的身体。于是他学会了“分享”,高兴地将自己的椅子让给妹妹。绘本中温馨的图画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图胜千言”,不得不说,图画比说教更有意义。幼儿的认知水平十分适合图画的表达方式,图画比教师的言语教导更贴近他们的日常。

(二)以故事引导情绪

绘本除了直观、生动的图画以外,还有有趣的故事。故事赋予图画意义,将图画的精神连贯起来。实际而言,故事中包含许多波折的情节,幼儿阅读时跟随故事喜、怒、哀、乐,现实中负面的情绪也就得以释放。幼儿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也学会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他们在故事中得到情感共鸣,深化了自己的社会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没有丰富的场景可供实践,故事满足了孩子的体验需求。故事促进孩子情感的发展,也增强孩子对他人情感的理解。阅读绘本的孩子拥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因此也就越不会对他人的悲剧感到冷漠。故事使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在《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中,孩子感受到死亡的悲痛。他们逐渐了解生命的意义,也对日常生活多了一份思考。故事给孩子带来的不只有感动,还有感动背后的深远意义。优秀的绘本故事甚至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孩子阅读绘本,提高了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力。他们变得温柔也富有同情心,这就是绘本中故事的力量。

三、多元化绘本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

尽管绘本教学十分有效,但也不能忽视绘本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喜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也有截然不同的阅读需求。教师不能“削足适履”,将同质化的绘本硬塞给孩子阅读,而应该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绘本以配合阶段性的教学。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从故事中学习语言是当务之急;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而言,故事本身的寓意更加重要。教师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更要评估他们的学习水平,为他们找到合适的绘本。教师们首先要考虑故事的难易程度,其次也需寻找含有丰富信息的绘本图画。一般而言,低年级的绘本主要是引导孩子感受线条、画面、色彩等,高年级的绘本可以融入更多情感的要素。教师最好选择可以与孩子共读的优质绘本,在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解答他们的困惑,解读绘本中的情感。切勿将孩子不喜欢阅读的绘本生硬阐释,这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选择多样的绘本

孩子对于绘本阅读的需求很大,因此,教师不能仅仅通过少数种类的绘本对孩子进行教育。应当加入更多语言风格、图画风格、故事风格的绘本,以此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实际而言,目前的绘本教育存在绘本选择单一的弊端,比如在学者周玲玲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国产绘本选择较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中国传统情绪语境的缺失,也就无法引导孩子学习适合中国语境的情绪管理。事实上,西方人对于情绪的表达和中国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更讲究表达情绪的克制、平和,而西方人则更多注意表达时的直接、开放。假使让孩子们不加选择地吸收西方人的情绪表达,或许在未来他们就会对中国社会的情绪语境感到不适。直接、大方在西方人看来是情绪表达的美德,然而在中国,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伤害到其他人。孩子们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绘本来丰富他们的情感层次,让他们在学习西方人开放的情绪管理之时,也适应中国社会的表达系统。事实上,绘本的种类越多,越能给孩子带来多元的价值观。当他们不再以同样的视角看待世界的时候,也就对复杂的世界多了一份理解。多样的绘本选择增强了孩子的包容力,在多元的绘本中,孩子能够容忍其他人同自己的差异,也能够学会对他人的尊重,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

(三)与孩子积极互动

教师在绘本阅读中与孩子展开互动,这一点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单纯的绘本阅读会使孩子感到枯燥,消磨孩子的耐心。适时的互动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加深孩子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我们认为,与孩子积极互动可以具体选择两个策略:第一,教师对绘本进行讲解,用柔和的声音和动作的表现吸引孩子阅读;第二,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绘本。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不难发现,孩子在单纯阅读绘本时触发的感受没有自己创作绘本时深刻。当孩子将自己的故事融入绘本,他也就更能体会故事人物的所思所想,在故事中带入自己的情感。例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曾经引导孩子创作关于父母的故事,孩子们的表现都很积极。其中一个孩子画“小黄不愿意收拾玩具”的情节,故事中小黄与父母因为整理玩具一事发生矛盾。我们就围绕这个情节鼓励其他孩子参加讨论,逐渐引导孩子们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我们依靠绘本创作教育孩子在与父母矛盾时应当冷静思考,判断事情到底是谁的错误——假如是自己做错了,那么应当在反思后向父母道歉;假如是父母做错了,自己也应该控制情绪,以平和的态度和父母交流。我们用续写绘本的形式将管理情绪的方法教给孩子,让他们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孩子们在课堂讨论中认识到极端情绪和粗鲁态度的坏处,因此,他们变得更愿意理解他人,更加宽容忍让。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尽可能探索多元绘本教学的可能性,不让绘本教学停留在表面,使它真正发挥意义。

参考文献:

[1]史蒂芬•克拉申.阅读的力量[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90—109.

[2]隋成莲.绘本创意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3—14.

[3]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78—179.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5

幼儿绘画潜能只有在得到正确引导和激发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将生活中的美体现到绘画作品当中。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各种独具特色的美术培训班也成为了家长的选择之一。然而,从美术教育培训班的开展现状来看,无论是美术教学内容设计还是课程安排都遵循着相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势必会导致幼儿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照猫画虎,幼儿在美术课程学习仅仅是依附着教师,教师教什么幼儿就跟在后面画什么,如此复制出来的美术作品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画效果都大相径庭,幼儿的作品大致雷同,毫无创新可言。长此以往,幼儿的绘画思维被严重限制,同时枯燥乏味的绘画过程还严重影响到幼儿的绘画心态,甚至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美术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应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却使得幼儿成为了美术教育的附属品,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兴趣与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同步实施,基于兴趣培养目的的幼儿美术教学才是具备生命活力的幼儿教育课程。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极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美术教育成为幼儿表达内心所想和倾诉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快乐教学作为幼儿美术教育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基础之上的课程实施过程,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起到愉悦幼儿身心的目的成为了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应在培养幼儿基本兴趣的基础上融入必要的艺术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共同发展。针对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重视兴趣培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幼儿美术教育中兴趣的培养关系到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是绘画课程中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幼儿天好画画,因此教师正是需要从幼儿的绘画兴趣出发,充分体现绘画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兴趣培养。在幼儿纯真的思想中,绘画能够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与满足,这是任何功利心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不应受到传统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让幼儿在个性舒展过程中切实感受绘画的无穷乐趣。

2.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心理环境的营造

心理环境的宽松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从绘画创造力角度重视幼儿绘画经验的积累,充分肯定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在宽松和谐没有心理压力的氛围下完成自身的绘画创作。自信心的培养是兴趣激发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多设计幼儿自我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鼓励幼儿通过自我想象来完成绘画作品。

3.个性差异和生活环境也会对幼儿绘画兴趣产生影响

由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发展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这也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理应考虑到的问题。性格不同的幼儿在看待事物发展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也必然会反映到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教师要善于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寻找阻碍幼儿完善人格塑造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通过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幼儿端正学习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美术学习兴趣。

4.讲授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更要关注幼儿的长远发展

幼儿阶段美术教育课程的实施除了基本绘画技巧,例如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画面的色彩与构图、整体绘画形象的修改等之外,也应将更多的焦点置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目标构建方面。幼儿美术教育绝非生搬硬套,而应从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建立角度提升整体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效果,关注到幼儿美术教育的后期发展问题。此外,符合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关键所在,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才能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美术的存在。

5.突出游戏教学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如何将这一特点融入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游戏和美术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爱玩爱动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可以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受绘画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绘画教学内容来合理进行美术教育的情节化处理,突出游戏教学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6

关键词:线描画;幼儿;艺术教育;作用

线描画源于中国传统的白描画,在艺术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绘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就可以通过线描画来简单入手,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想象能力,最终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1.1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通过绘画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线描画也称之为白描画,就是单纯用线画成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基本形式。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也是通过审美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线描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去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然后逐渐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这些都包含着大量的审美教育行为。在创造思维的激发过程中,就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每天参与到线描画中,能够逐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线描画教学中,线条不仅是倾诉自身情绪与感觉的方法,还象征着个人的主观情感。线条的变化就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形式美,不同的线条表现方式,就会为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感觉美。因此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就可以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审美能力。

1.2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

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在创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启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是第一步,也是本质目的。美术活动对于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幼儿来讲,是一种趣味游戏活动,并且带着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线描画中,让每一位幼儿都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去勾勒画作,将自己的愿望展现出来。因此幼儿线描画就是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幼儿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作氛围,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创造中,将自身感受和愿望展现出来,进而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2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1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观察中去搜集更多的创作素材,然后让幼儿动笔作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自然社会也是艺术教育的一本活教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幼儿直接参与到大自然中,就可以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感受各种各样的绘画方式,点燃幼儿的绘画欲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线条是线描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绘画的基础训练就应该将重点放在线条的掌握上。例如,教师可以每天为幼儿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如观察家里或者学校的花盆图案;不同树叶的轮廓;树木的树干和枝条等。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让幼儿在身边去发现美,感受美,并且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下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与绘画,让幼儿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逐渐能够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线条勾勒出来,完成不同程度的绘画创作。

2.2引导幼儿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诱发幼儿好奇心

热爱一门艺术,都是从欣赏开始的。对于线描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诱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热爱绘画,并且学会欣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然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其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幼儿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对线描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进一步去感知艺术语言。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默手稿》等;梵高的《星月夜》《加歇医生》《向日葵》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十字军占领君士但丁堡》等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达芬奇的线条冷静、准确,梵高的线条弯曲动荡,德拉克洛瓦的线条奔放有力,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自觉参与到绘画中。

2.3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提高幼儿作画能力

传统的线描画创作都是采用黑色笔在白色的纸上作画,这样不仅无法勾起幼儿的作画兴趣,也无法促使幼儿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逐渐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绘画能力,然后结合幼儿的特点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作画材料和方法,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白色的油画棒在黑色的纸上作画。如在《猫头鹰》《剪影》的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采用这种作画方式。教师还可以借助彩色卡纸片来让幼儿展开作画,在作画之前,教师需要根据作画的主题,让幼儿自己搜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完成作画。如在《星空》的创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搜集黄色的卡片,在黑色卡纸上作画。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油画棒、水彩笔等作画工具,进行各种鲜艳色彩的绘画。如《彩虹》《美丽的孔雀》创作时,让幼儿用鲜艳的线条来进行描绘,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综上所述,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线描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通过身边事物的观察,激发幼儿兴趣;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大量优秀艺术作用,诱发幼儿好奇心;最后教师要借助多种作画材料,提高幼儿作画能力,促使幼儿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7

本文通过儿童绘画教学为例,浅析儿童艺术课程教师教法的思考。从儿童涂鸦解读与儿童绘画与故事衔接解读两个方面解析了儿童在绘画创作中语言与思维表达的发展。对教师在儿童绘画等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提出新的反思。要求教师从教课者的角度转化为引导者与分析者的角度。

【关键词】

艺术教育;绘画;语言;思维发展

我国《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未来发展做出了详尽描述。该指南的,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教学指导与儿童发展考察奠定了可行性标准。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3-6岁时儿童语言表达急速发展的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尤其是其口语发展的对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和外显形式。正如《指南》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

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但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我们不能把它狭义的仅仅定义为口语表达的发展,在幼儿的表达形式中,肢体、绘画、手工作品都是儿童“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正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一百种组成,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想,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说话方式。因此,在儿童艺术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幼儿的表达多样性与创新性。那么,在幼儿绘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不是怎样教会儿童绘画,而应该是如何理解儿童的绘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儿童涂鸦转化为儿童绘画?如何连接绘画与故事叙述的表达?首先,每个幼儿的绘画都在无序的涂鸦中开始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看似杂乱无章的涂鸦实际也是儿童思维与语言的一种表达。那么,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老师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地把儿童涂鸦转化为儿童绘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儿童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各类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其次在老师的帮助与协调下,由儿童自我表达,自主创作的涂鸦作品。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当与幼儿进行详尽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创作意图并且能够在每幅作品后详细记录儿童涂鸦作品所表达的内容。3岁以上的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表达,对事物的表达和认识有着自己的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涂鸦来更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抒发情感,儿童会因此倍受鼓舞,从而更加喜爱儿童涂鸦同时为儿童涂鸦转化为儿童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通过对儿童涂鸦的细致观察,不难总结出儿童涂鸦具有以下特点:情感的流露,以画表达话。由于儿童语言与脑力思维的发展还没有达成人的水平。因此,幼儿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的具有较强的情绪与情感控制能力。因此,在儿童信手涂鸦当中其情绪的好坏是很容易外露的。从1至2岁幼儿的乱写乱画直至到5至6岁儿童的开始出现具象表达的形象。我们都能较为轻易的感觉出儿童作画当下情绪中的喜怒哀乐。一张画纸、一片沙地、一根笔抑或是一支小小的木棍……,这些随手可见的生活物品都会成为儿童表达情绪的媒介,只要儿童愿意,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所想所思通过绘画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出来。似乎儿童,特别是口语发展还尚未完全的宝宝更倾向于发现和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涂鸦绘画,比他们使用各种语言描述这种情绪来得更加容易,更令他们自己满意。例如:儿童在涂鸦绘画中如果反复地描画某种形象,并试图把它们画得尽善尽美,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个形象在儿童眼里是十分可爱与重要的。其次,内心充满阳光的儿童,几乎会在每一幅涂鸦作品当中画出明媚的天空和火红的太阳;当然,如果儿童在绘画中用线条把已经画好的形象涂抹掉,是孩子宣泄内心的烦燥不安、不满和愤恨时的常见表现手法;很多儿童在心烦意乱时,我们很难在其漫无目的与章法的乱涂乱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主题,也许,这样的涂鸦并不能称之为绘画,但儿童却可以有效的以这种涂鸦绘画的方式使自己纷乱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这一点与我们许多成人的信手涂鸦是有着异曲同工之意。因此,了解幼儿绘画的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容易的接近儿童的内心世界,揭示那些容易被成人忽略的儿童们的思想,便于我们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儿童涂鸦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有效记录,通过儿童绘画作品的延续,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儿童思维成长与社会性成长的发展历程。因此,儿童自主绘画与绘本故事的对接也就现的尤为重要。儿童在绘画或者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很容易对某个事物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例如:一个小动物,一张放在屋子中间的桌子,甚至于一件细小的图画。幼儿往往会一次为中心展开大量相关问题。因此,在幼儿绘画教学中,要求幼儿再次解读自己的作品实际上是培养幼儿思维发展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给儿童空间让儿童在自己的方式与思维模式过程尝试自己去解决处理问题,培养儿童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此工程中应当更多的是倾听者与记录者。而非儿童思维的引导者与介入者。因此在儿童提出诸多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自己如果这个问题要交给让幼儿自己,他们会怎样回答与解决。在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儿童的自我绘本解读能力。首先老师拿出上一节课儿童的所创作的作品发放给孩子,让每位儿童再次解读和认识自己的作品,其次,要求每位孩子根据在涂鸦作品中提出问题或是在上一节课的作品中重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再要求幼儿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按照顺序画出来。老师在孩子画的每一步要记录下来。儿童涂鸦是儿童成长时期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所有的儿童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通过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在儿童的涂鸦世界里您会发现:儿童们创作一幅幅充满情绪的涂鸦绘画,比用语言描述各种情绪来得更为容易;面对大千世界,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通过绘画的方式,在宽松的创作环境下,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的创作与表达,为幼儿提供丰富多种的创作工具,并且因势利导的倾听与记录幼儿创作想法,将会对幼儿多种语言与思维方式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绘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表达自我,抒发情绪和想法的一种方式,为何不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呢?绘画不仅是记录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还是治愈、调解、净化我们的心灵良药,同时是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重要体现”。

作者:苏靖涵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8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幼儿

一、关于学前美术

在学前美术课的教学中,我们一直都认为应该让幼儿的绘画回归本位,这是由幼儿特定的年龄因素决定的。这个阶段,他们是无法进行与成人一样的绘画甚至是艺术创作。从幼儿园所持的教育理念看,幼儿的绘画就是游戏,他们没有成人的目的性,一切都只是内心对自然的一种自我认知范围内的真实或随机的再现。幼儿没有学好那种技术或是艺术的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单纯的幼儿世界,不会去想将来的生活,天性驱使他们就应该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美好的童年。幼儿是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成年后的品质奠基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幼儿的优点没能得到积极的引导,而缺点也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那么就会使其今后的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在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的教学课堂,美术与幼儿品格的教学可以同时进行,画如其人就可以使之一目了然,在这个时候美术教师是如何对其进行引导的,针对每个不同的幼儿个体能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发展。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1]。幼儿教师所面对的幼儿目前身心发展遇到的问题,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可能会得到改善;但也可能会因引导不利走向极端,如此下去对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去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一个疏导和指引的作用,这是幼儿美术教师所要了解和学习的,同时也是对幼儿发展负责的表现。

二、当下幼儿生存状态

要想真正地明白幼儿如何去培养,那么就得事先知道当下幼儿的基本情况。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家中留下老父母和自己的儿女,他们是如何进行子女的教育的。在我国农民占多数的一个现实国情下,农民工的子女上学的问题明显地困扰着我们。农民工的子女能否正常地接受学前教育,或是跟随父母进入大城市中的某所幼儿园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了解。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工的子女是在家里与爷爷奶奶一起,没有上幼儿园。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在一次访谈中,三到六岁的幼儿没有在学校上学,而是在家中,当老师带着访谈组一起来到幼儿所在家中时,幼儿在家中每天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当提问到他们一些问题时,他们只有躲避和无辜的眼神予以回绝,闭口无言。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状态之下的幼儿从哪里去谈所谓的幼儿美术,现实与经济状况根本就无法让他们去接受相应的学前教育。当然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就是完全不一样了,这些地方的经济相对宽裕;相应的就是幼儿的成长环境优越,各种基础设施和师资以及教学理念会较西部和另外一部分中部地区都好。这些幼儿的学前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有不少的新思想和新教育方法。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加上家庭条件的允许,可以去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就我所知的就有各种各样的国学班、语言班、美术班、音乐班、舞蹈班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课等兴趣班。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特长方面几乎是可以得到提前和长足的发展,为其特长和以后的发展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与文化观念的制约下,每个个体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不尽相同,这就造成相应的幼儿成长过程的地域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应实施的学前教育很难做到一样。甚至同一地区,家庭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教育质量的差异。学前美术在这两者之间可能是很受重视,也可能是副课,还有可能是两者之外的未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美术对于幼儿的情感表达、宣泄和释放的重要性,甚至是幼儿萌芽中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和独立完成工作的信心建立等。

三、幼儿美术的阶段性特征

虽然不同地区的幼儿接受教育的水平不一样,但是他们在美术面前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幼儿这个刚开始接触绘画的时期,对这门艺术大多是一种无目的和随意性的游戏或娱乐的活动;在他们的眼中这种新奇的“游戏”根本就没有造型、透视、思想和绘画相关的技巧等等。如果这个时期某位幼儿园教师非得让幼儿学会如何去表达、如何去塑造、如何画的更像等等,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把幼儿对绘画艺术的兴趣磨灭了。当然,我们也不是鼓吹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从小就把幼儿作为一个准艺术家来培养,我们更多的还是为了幼儿朝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即全面发展的方向去成长。在我们明白幼儿绘画不是只有终极目标那样简单草率之后,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幼儿美术。幼儿绘画在不同时期展开方式是不同的,在一岁半到三岁半的这个时期为幼儿绘画的涂鸦期,三岁半到五岁的年龄段为幼儿绘画的象征期,到了五岁就进入了图式期直到幼儿七岁的时候。以上分类是按照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分类而行的,在这三个时期幼儿的绘画是按着不同的绘画形式出现的。涂鸦期是幼儿对绘画无意识地进行自由“创作”,这就是游戏。在处于成长期的幼儿而言,他们面前的白纸和画笔就是他们表达情绪和感情的途径。这一时期的幼儿,他们开始是小心翼翼地画,在熟悉这些材料和工具之后他们就开始大胆起来。在画面上到处是笔在画面上拖拉之后的痕迹。这些都是幼儿对绘画的理解,没有系统的绘画概念;毕竟我们没有教过他们,而他们也从未接触过。在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没有必要更不可以去教授幼儿那些所谓的绘画技巧,我们只需要适当的引导,更多的鼓励,让幼儿尽情表达、去游戏。由于这时期的幼儿身体还是处于迅速发育和完善的时期,小肌肉群没有生长发育完善,感官与大脑并未完全达到完全一致;如果要他们学会所谓的“技巧”,那你会发现那是不可能办到的。象征期是幼儿在经过了涂鸦期的绘画“游戏”之后,对绘画有了一个新的要求,自己自然地要求进入的一种新的绘画模式。由于这一时期幼儿迅速的生长发育,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相对于涂鸦期较协调的控制。在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绘画中不再是单纯的涂鸦,开始变得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他们会对自己所画的每个物象说出画的是什么东西。由于这个时期是幼儿刚上幼儿园小班到中班的一个时间段,会受到学校教师的引导,其绘画不再是前期的那么随意。在幼儿园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效仿幼儿绘画的“大师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的,画面中那强烈大胆的造型和着色,自由洒脱的表达,处处是自由而自我的表达,是纯净的和天真的直接呈现。由于这种绘画的以上特性,以至于成为我们不少当代抽象绘画大师们学习的典范。在幼儿绘画最后的一个时期,所绘内容开始变得清晰,也较容易被成年人所辨识和感知。幼儿的生长发育开始较象征期又有了较好的协调性;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生理和认知都有了一个较好的成长。对绘画材料和绘画的工具的掌控已与前面的两个时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在对一些细节的描绘中可以看到掌控能力已经大有改善。在图式期的幼儿绘画时期,幼儿在画面的自由表达开始变得向自然靠拢,开始不再“荒诞”,但依旧天真无邪;而且是更加自由和有相对的条理性。其自由主要体现在:幼儿绘画在这一时期表达更加得心应手和恰到好处。幼儿会通过相对“成熟”的绘画手法,去自由表达自己所要达到的意图,已不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在经过前期的积累,已有很多他们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其交流可以看到他们画面中表达出来的自由的唯心个人世界。其单纯与可爱在画面中清晰可见,在交流之后则可以更加明了他们的创作意图。在构图和用色上,都有了与以往较大的进步。在这简单的三个阶段中,并不是雷同的。例如,有的幼儿由于先期没有接触过绘画,刚开始接触已经是六岁或是七岁,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是一个与上面不同的情形。这种会是在经历简短的一二期之后然后就进入了图式期。包括很多后来小学及中学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也会经历一个从涂鸦到其年龄所应达到的一个绘画水平的阶段。幼儿绘画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或是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绘画教学形式这一问题;其主要的取决因素是幼儿的意识知觉和身体协调所达到的熟练程度。“这种相对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是和学前儿童自身能力发展相辅相成的,有赖于他们肌体的成长、心理的丰富,特别是小肌肉群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2]。

四、自由而自然的幼儿美术

幼儿绘画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可以为我们在指导不同地区的幼儿时起到指引的作用。幼儿美术的不同阶段,是在每个儿童在各个时期得以自由发展的守护,我们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同时更是尊重每个幼儿的自然生长。这些美术的相关活动更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数字和字母相关的是抽象思维,当对幼儿进行大量的数字和字母训练之后会对幼儿的左脑负荷加重;相对右脑的形象思维则没能得到锻炼,致使幼儿得不到全方位的成长,影响了全面发展的可能。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中,绘画、折纸、剪纸、泥塑等内容通过幼儿教师生动有趣的演示教学,可以使幼儿的右脑形象思维得到锻炼,与左脑相协调发育。美术课的教学中,美术课中很多是直接与对象进行接触,使幼儿直接感知对象的结构和空间等;这样机会很容易地让幼儿的右脑的形象思维达到有效的发展。至于追求家长需求的办园方式更是不可取,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幼儿在自由而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未尝不可。蒙台梭利曾经这样说过:“应让幼儿自由表达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有学者提到过“绘画决不像相机那样把眼前的一切准确无误地还原出来,而是艺术家运用媒介材料把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以物质形态的方式表现在画面上,艺术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使是表达自我”[3]。从这一点来看,美术就有着与其他学科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多学科的学习,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如果要教会幼儿几个字母,那么字母就是字母,任何一笔或是任何一个读音都不能有出入;数学中一加一就是要教会他们结果是等于二。如果在这些学科中随意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幼儿在一个天真烂漫、稚嫩而又清纯的童话时期,就是要他们有自由自在的空间去自由表达;学前美术课就应该给幼儿这样一个环境。通过幼儿美术教育让幼儿自由活泼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学科,使幼儿在自然而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发育。

参考文献:

[1]范岛.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大道理:儿童良好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J].自我保健,2010(10).

[2]李桂英,许晓春.学前儿童美术艺术教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