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践思考

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践思考

摘要:目的旨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当今成熟的远程通讯信息技术与医院的远程医疗实际需求相结合,兼顾全局,多维度管理,搭建一个智能化的专科联盟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方法收集了医院和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专科医联体系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构想,报道了我院目前远程医疗系统存在的许多不完善的问题。结果通过对远程平台构建设计的研究,使远程会诊的便利度以及参与会诊的专家、患者的满意度同步提升。结论只有建设一个功能完善,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的专科型医联体的远程医疗平台,才能顺应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专科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

0引言

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当前临床医学诊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现代医疗水平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新医改和新经济常态的背景下,众多临床从业人员及医学专家都在积极倡导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有学者研究证实,远程医疗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体系,它对改善我国目前极为紧张医患关系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极有帮助的,也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转型的重要途径和探索方向[2],其中由其引起的重视医联体模式的发展。医联体即区域医疗综合体的简称,也就是将相同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利用区域内的优势医疗资源,实现优势医疗资源整合,最终达到方便就医,节约医疗开支,提高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3]。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在此意见稿中明确表明国家是支持发展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近期,浙江省卫计委给出了《浙江省医疗卫生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工作指南》等医疗改革方案都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在积极推动临床医疗事业改革的决心与勇气。在这种大环境下,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开拓创新则尤为必要。借此,本文主要从实践与思考的角度对专科医联体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进行探讨,以便为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以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添砖加瓦,尽一份绵薄之力。

1远程医疗的所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的逐步推进,远程医疗在经过短短的3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远程医疗发展最初情况相比,单纯的视频沟通、远程会诊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医学发展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医院改革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医院发展战略的升级与转型,医疗资源共享、医疗卫生业务协同以成为目前乃至未来远程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4-6]。根据《2018-2023年中国医疗机构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来看,包括医院、疫病控制中心、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在内的与远程医疗相关行业在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加速以及相关医疗政策的推动下,以远程医疗为代表的医疗服务行业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产业现状不断改善、市场容量逐渐增大、行业格局逐步拓展、发展方向逐步明确。随着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多种管理方案、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政策的相继出台,均为我国国内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各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依据和标准,这些政策性措施的相继出台对推动我国远程医学新一轮发展是极有帮助的[7]。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已成为现实并逐步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作用。但就当前我国远程医疗建设的发展情况而言,还是极不理想的。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我国原有卫生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和推动医院自身远程医疗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工具,依托“互联网+”远程医学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及共享,在贯彻和落实“最多跑一次”政策的同时,积极加强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上级医院与下级医院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医院特色专科的业务优势,以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在更大范围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智能化的服务。

2医院和临床科室远程医疗实际需求的分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妇产科医院,它不仅承担着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及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等基本工作,同时还担负着浙江省妇产科诊疗、科研和教学等相关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健康与否,发展速度快慢与否,发展合力与否都是极为重要的。同时本院不仅妇产科实力在全国居前列,而且妇科、产科、生殖科都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科学教研方面更是身兼多个部级重点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动医院与临床科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则更具有临床价值和更具使命色彩。另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环境中,作为长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医院,保持专科业务和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又一佐证。借此,在进行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时,要注意“四个必须”:①必须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会诊需求和承接省内多家区县的专科会诊服务;②除了要满足本地区基本的远程医疗服务外,还必须满足外地支援需求。积极承担起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较低地区的帮扶和对口支援,如西藏、新疆等地,可为他们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服务以及为帮扶医院专科医生的临床业务提供培训服务等;③必须满足国家、省、市、县、镇等对医疗专业人才的教育需求与服务需求,更好地承担医院内部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任务,省内外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任务,促进远程医疗服务的跨区域发展与合作;④为保持专业先进性,必须满足国内外学术交流需求。与国内外的相关医疗专家进行专业技术的远程交流和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完善服务水平。

3专科医联体系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构想

3.1进行远程会诊

从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区域远程会诊的重点在于医患诊断资料的唯一性、真实性、实时性,通过与区域卫生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对接,可便捷地在平台上获取各医院相关的临床诊断经验与诊疗数据,这对提升远程医疗整体的会诊效率和准确性是极有临床价值的[8-10]。要想做到这样,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搭建一个能真正满足现代化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且能有效的与医院各种专业卫生信息应用系统对接;同时,该平台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共享中心和便捷就医系统、协同会诊系统以及双向转诊系统。②建设后的平台可兼容≥2个远程会诊服务系统,并实现各项会诊流程的统一管理。③该远程医疗平台必须实现与当前医疗中各个系统的有效衔接并协同管理,如医院HIS系统、预约挂号系统、短信提醒系统等。④落实责任风险管理与会诊质量把控,实现全程质控、会诊专家报告手写签字、会诊评价等环节的有效性、安全性。⑤会诊结束后,可隔空建档、一键加号、落实检查号源或住院床位的安排。

3.2开展协作门诊

下级医院如若需要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协作门诊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通过互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使上级医院专家、下级医院医生及患者共同进行远程协作门诊,一次性解决患者的看病问题,省去患者多跑路的时间,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异地医保结算、处方开具等问题。

3.3进行远程诊断

在上下级医院之间,特别是下级医院有CT、B超、心电、病理等检查设备,却不具备相应的诊断能力或诊断能力不足以及对诊断有疑问时,下级医院可向上级医院发起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的申请,让上级医院的医技专家针对性地给出诊断。

3.4远程查房

医生可使用移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医疗服务,真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用“机器跑”“信息跑”来代替“医生跑”“患者跑”。主要有三种形式:①下级医院对住院患者不能给出有效诊断时,可请求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协同确定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②对上级医院住院或手术后出院回到下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上级医院应定时定点的进行跟踪。③在专家、医生外出就诊或调休时,应进行有效的院内协调,对住院患者进行查房。

3.5远程教育开展

在推进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同时,必须有效实现远程教育的有效开展,如教学与培训、远程科研协作和远程手术示教等,保证基层医生培训途径的有效性与多元化,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基层首诊”。

3.6双向转诊

从理论上而言,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中的双向转诊主要包括门诊转诊预约、住院转诊预约、检查转诊预约等功能。①单独部署转诊系统,实现其在医生工作站中的独立使用,并使其有效的嵌入互联网+健康服务系统中,实现图文咨询、视频问诊、远程会诊相关资料的查询,而在有需要时实现双向转诊系统的链接、跳转。②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或指定具体科室,保证转诊通道随时处于畅通、快捷的状态,确保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安排和处理。③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推进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绿色通道搭建,在下级医院可直接落实上级医院的专家号源、大型设备检查号源以及住院床位的最大限度落实,最终实现“上转快速、下转无缝”的效果,给基层患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4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设过程中,唯有依托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多方合力,边研究、边试行、边完善,最终建成一个功能齐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的专科型医联体的远程医疗平台,才能顺应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满足医院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Z].2011-1-1.

[2]黄钊,鲍瀛,殷伟东,等.基于智慧医疗体系的南京市远程医学会诊平台架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7):128-130.

[3]魏海英,谢地.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中心建设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5):68-69.

[4]张怡,杨洋,李笠,等.专科型医联体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95-98.

[5]孙喜琢,宫芳芳,顾晓东,等.基于远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与探索-以大连市中心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3):8-10.

[6]葛小玲,叶成杰,郭建峰,等.基于互联网+的儿联体远程医学平台设计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7):20-23.

[7]王志博,王九生.远程医疗主要功能及发展战略前瞻[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6):32-34,40.

[8]中国报告大厅网.全球远程医疗行业发展迅速美国2015年规模达1500万人[OL].(2017-8-24).

[9]王辰,卢清君.以专科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带动基层学科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1-3.

[10]刘琦,肖勇,田双桂.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2):18-21.

作者:卜惠莲 洪水玲 郁培华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