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的坚守与创新

学术期刊编辑的坚守与创新

近年来,学术期刊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以“内容为王”为核心理念的传统学术期刊,要在新时代坚守行业性、专业性和学术性为主导的传统,同时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直面市场竞争,核心要素就是保持高质量的学术期刊编辑团队。

1珍视传统,保持工匠精神与学术思维

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是部委、高校及其下属研究机构。每一种学术期刊的创办都承担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服务、为培养专业科研人才服务的使命,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这也是学术期刊长期以来得到社会和各自专业领域认可的重要原因。无论媒体融合带来传播形式的何种变化,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内容质量都应放在第一位。在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容是学术期刊生存的根本,对编辑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工匠精神是对待每一篇稿件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对学术的追求和对编辑业务的专研两个方面。

1.1提升研究能力,获得学术思维方式

第一,应当对所编辑的专业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这会使编辑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专业背景来初步判断稿件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跟审稿专家和作者共同探讨和研究稿件中涉及的学术问题。编辑要熟悉专业性很强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能够看懂一些复杂的统计数据和数学公式,这些都对编辑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要求,编辑在工作中,关注本领域的发展动态,利用资源优势,运用掌握的本专业科研成果,不断学习,持续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学术思维方式,并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第二,要善于运用学术思维审读稿件。1)运用理性思维。在判断文章质量的时候要客观、公正,尽量避免带有主观偏见,不能盲目信任专家学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篇稿件。2)运用科学思维,注重稿件中观点是否持之有据,论证逻辑是否合理、运用的数据是否准确、引文是否正确等。3)运用系统思维。除本专业学科外,综合运用统计、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判断稿件质量。注重稿件的整体性、系统性、完整性,使每篇稿件符合论证的逻辑关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所有稿件合理布局,使整本期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2锤炼编辑业务,确保执业胜任能力

第一,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政治敏感性。学术期刊编辑的内容虽然专业性、行业性较强,但在当前各种价值取向同时存在的社会环境下,各学术研究领域各种学说观点众说纷纭,学术研究成果也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如果其中一些不当言论刊登出版,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政治论学习,在审读稿件过程中,首先要严把政治关,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第二,应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编辑的基本工作之一是对文字进行加工,不但要对稿件中的语言表达顺畅与否、文字运用准确与否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对作者表达意图的理解,寻求最佳的修改方式,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稿件的可读性。学术期刊中有许多专业知识和审计领域相关概念,需要兼顾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和表达的通俗性。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在平时的学术研究中,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也要精益求精,注重文字表达的准确和顺畅,兼顾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第三,应注重沟通和协作。编辑工作是基于团队协会才能完成的工作。对于编辑来说,每一篇稿件的编辑、校对和最终出版都需要多人协作。包括专家审稿、作者反馈、编辑部各层级人员的“三审三校”,与排版、发行、印刷方面人员的沟通。因此,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要做好计划,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合理统筹安排时间,使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

2创新发展,勇于追求与应时而动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走向深入,目前,全国95%以上的期刊开展了数字网络出版业务,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行业发展趋势。学术期刊也不例外,大量的学术期刊在融合发展中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发挥在学术传播与理论创新领域的优势,寻找媒体融合背景下能够突出学术期刊优势的融合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学术期刊编辑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塑性,这为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转变理念、迎接改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学术期刊编辑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则需要编辑自身与出版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2.1成为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市场眼光的编辑

第一,积极吸纳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一些领域,“编辑、出版、营销、推广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数据、过程的采集、加工、,学术服务的个性化、即时化、多样化,”已经开始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任务和范式。学术期刊编辑如果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稿件编辑校对工作上,期刊将逐渐失去竞争力,甚至失去在市场中竞争的资格。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策划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确保期刊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应强化市场眼光。自2011年7月报刊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一些的学术期刊所在出版社或编辑部脱钩改制,脱离了赖以生存的主办单位,没有了背后的“大树”,自主经营给学术期刊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学术期刊几个人办一本期刊的简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下去,未来无论走向期刊联盟的形式或者企业集团的形式,都将置身于更多更广泛的竞争对手之中,都将投入更大的市场环境之中。

2.2培养具有职业精神与职业认同感的编辑

第一,学术期刊出版制度不仅要适应学术期刊产品供给与生产的特性,还要满足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从而实现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的激励相容。学术期刊编辑相比一些更加市场化的期刊,在经济收入上会有比较大的差别。此外,编辑的职业上升通道比较窄。因此,出版单位在进行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制度流程设计时,应更多考虑制度的实施主体,即学术期刊编辑这个群体。既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术期刊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缓解乃至消除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感,发挥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潜能;又要考虑如何增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使学术期刊编辑从不得已选择这个职业变为主动投身学术期刊编辑事业。这需要各出版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绩效考评和成果激励等配套机制。第二,保持编辑团队的稳定性,培养编辑的职业认同感。出版单位既要思考如何在学术期刊出版的制度中凸显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和功能,让学术期刊编辑的创造性劳动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能够取得全社会的认可、认同和尊重,也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打造能够吸引人、留住人的编辑团队文化,培养每个编辑个体建立职业精神。如,给编辑提供更多高层次的学习培训机会,使其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学习出版行业的职业规范和准则,增加与同业人员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职业归属感。再如,给编辑留出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时间,使其有较多的学习时间、读书时间,并能产出一些属于个人的科研成果,增加其专业研究能力和职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