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项目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

护理操作项目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

高职高专类学校历年来护理专业学习的人数在所有专业总人数中占比较大,所以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课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新环境下高职学生的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围绕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设计了相关护理操作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项目,把传统实验教学法和护理操作项目相结合,形成知识技能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开拓学生视野,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解剖实验课教学模式。第一,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课上课前,教师将课程内容相关的临床以及生活实例编写成案例的形式发给学生,使其可以查阅课本丰富媒体内容,结合网络平台教师的课件内容,课前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熟悉了解。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分组进行,通过小组间合作,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例如:介绍消化系统中消化管的解剖结构,设计插鼻胃管的护理操作技术,模拟胃管插入操作,指导学生将胃管沿着鼻腔、咽、食管、胃演练插管顺序;动手操作,熟悉插管的解剖结构部位,测量插管的长度,体会插管中的消化道解剖结构特点。通过护理操作技术的实验案例,学习解剖学中消化系统的消化管解剖知识[2]。第二,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使解剖图片清晰、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也有利于学生从书本到彩图到模型再到标本,心理上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状态。多媒体辅助课件与实验操作同步进行,通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为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打下基础,使其能更好地按照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各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3]。

(二)解剖实验课教学方法。第一,提出问题。结合护理操作设计有关的问题,例如,患者,男,30岁,因受凉后出现流涕、咳嗽咳痰,门诊体格检查后测体温39.3℃,医嘱退热针剂肌内注射,护士给男患者选择臀肌注射。请思考如下问题:肌内注射为何首选臀大肌?注射针穿经层次、臀部的血管及神经,进针深度多少有何影响,怎样学会安全操作并避免损伤?教师在实验课的前一周将问题发给学生,要求各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前在预习中自学,并将存在的问题加以标记,等待课堂解决,用临床护理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问题要紧密围绕护理操作和解剖学章节知识进行,扩展知识不宜太多,并且要固定范围,以提高学生探寻答案的兴趣[4]。以自学的方式学习,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培养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提前制作学生学习工作页,按照内容顺序引导学生完成。第二,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人体标本和临床护理应用解剖标本上观察与护理操作有关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引导学生结合标本、模型进行活体表面观察;各小组在课内讨论时,组长负责主持并记录;教师引导讨论内容。小组成员可通过在标本上模拟操作来记忆解剖学结构特点。传统实验教学法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实验项目是围绕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设计的。实验中标本观察和活体表面观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助与监督,促使护生自觉地学习,以此提高护生对人体表面解剖部位与结构的识别能力。在对解剖结构学习的基础上,模拟护理操作增加学生对解剖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要进行有效地调控,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结构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平时成绩的制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组内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也促进了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有针对性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标本,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从各小组抽一名学生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补充说明;师生集体讨论对问题的解答形成统一认识,教师总结实验要点;教师评价各小组的报告,过程答疑,课堂小结,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临床护理工作者工作量大,各项护理操作技术要求高,学生加深了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早日适应,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真正为患者减轻痛苦。课程从实际出发,涉及护理专业需要掌握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等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基础护理及后续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课程突出重点、及时反映学科的新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保证解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同时,形态与功能密切结合,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分组进行。教师出好考题,各小组可通过在人体标本上模拟护理操作来找到题目中的解剖结构,同时考核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分数,回答正确的小组成员分值记录在平时成绩中。

(二)实验报告。实验课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绘图要求部位准确、结构齐全、层次清晰,分次计入平时考核成绩中,也按比例计算。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形态学科,学生通过直观认识,观察标本和模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三)总成绩计算。人体解剖学是由理论课成绩+实验课成绩+平时成绩得出,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20%,以突出教学过程及实验考核。成绩是对学生完成阶段学习的评价,通过考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考核范围根据教学大纲标准制定[5]。学期末,学生统一参加考试,考试方式和内容相同,解剖实验考核以结构辨认为主,在规定时间内辨认并写出结构名称。

三、在解剖课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一)注重心理引导。第一次上人体解剖实验课时,可带领学生熟悉一下实验室环境,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介绍实验室规则,在人体标本的观察使用中应爱护标本,保持严肃认真;标本和模型以及实验器械不能带出实验室,不能恐吓胆小的同学,不能在上面写字、注结构名称;遵守规则,爱护用物、轻拿轻放。学习者进入角色,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进行系统学习。实验课注重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物标本,并辅以模型、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活体观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观察标本、分组完成任务时,应分工合作,团结配合,各司其职,做到人人动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认真、细心保护好人体标本;加强改善实验室通风条件,完善设备设施,缓解恐惧压力,师生共同认真完成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后期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解剖教师专业知识。解剖学教师较少接触临床工作,对临床应用解剖不够深入,也影响了授课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校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加强教师素质,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安排教师在寒暑假走进临床,提升护理操作动手能力。在加强解剖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其临床视野,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为提高学习效果进行改革。

四、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对三年制护理专业5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8%的学生表示,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融入护理临床应用的操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和巩固课堂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后续基础课、临床课以及将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韬.创新解剖实验课教学模式适应职业教育教学需求[J].解剖学研究,2019(4):145-146.

[2]史杰,等.人体解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9(4):146-148.

[3]花先,等.系统解剖学与护理操作技术同步教学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8(5):125-126.

[4]罗利.基于网络平台iFAIR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解剖学研究,2019(3):75-76.

[5]祖莉,郭金栋.护理操作导向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5):113-115.

作者:祖莉 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