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试总结范例

医学考试总结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1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医;病理学;题库

中医学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是对于实践积累要求较高、成才周期较长,因此继续中医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1]。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目前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存在很大弊端。大多数卫生医务工作者无法亲自到授课现场参加学习进修,导致这些继续项目的效果甚微[2]。疫情影响下,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而一个好的网络平台是将现代继续医学教育做好的关键。基于网络平台的继续医学教育可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医学资源,解决地域和时间差异,满足中医从业人员个性化学习需要;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交流平台,实时互动学习;实时更新知识,了解前沿动态。当然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很多人蒙混过关不认真学习。如何更好地监管学习进度,评价学习质量是基于网络平台的继续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正确和客观地评价继续教育的质量有赖于真实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考核,已经走出了终结性评价时代,进入了规范化的形成性评价的阶段,其中重要的路径就在于课程考核题库的建设[3]。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中医院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学科,试题库的建设将深入推进病理学课程考试改革,推动教考分离[4]。本文结合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病理学题库建设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提高题库质量,推进题库建设与应用。

1互联网平台在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

病理学试题库基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建学历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分为学生平台和教学平台。继续医学教育自建平台拥有独立的网络,传输速度快,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流畅性,增加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同时自建平台能够分级管理,大数据统计结果科学有效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2基于网络平台构建成人继续教育病理学试题库建设

根据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病理学大纲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病理学》的知识点、难易度要求录入试题,涵盖病理学13个章节的知识点。目前病理学题库包括2000余道题,按照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题型要求,题库中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A1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多项选择题(X型题)等2000余道题。为考查对临床病例的全面掌握了解,同时设立了病例分析题。规范试题格式后,按照章节导入学校平台题库,逐级审核后使用。

3病理学题库管理及应用

首先在题库建设、审核、使用以及维护更新等环节,由专人负责,切实落实保密工作,保证试题应用的公平公正性。其次,为加强题库建设、保证试题质量、完善相关数据,所有试题在录入平台前均设置了难度和区分度;使用后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再对每道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分析调整。根据分析结果,对题目进行筛选,剔除题库中有待商榷的、重复的、不符合考题设置要求的试题,并紧密联系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及时更新补充题库。病理学题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应用期末考试作为继续教育的终结性评价,具有试题质量高、参数稳定等特点,通过计算机考试的方式使用,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在组卷前出题人员需按比例设置篇章、知识点、题型、难易度,充分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组卷过程中出题人员可以人工选定试题组成试卷,或者利用平台自动生成试卷,很大程度节省了试题录入时间。在考试环节,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下,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考试后智能分析考试成绩,全面了解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该题库又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课后作业、自我评价等形式作为测试题库存在。基于平台的继续教育病理学题库试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广泛、知识点覆盖全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学生平台登录进行模拟测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病例分析题可进行线上讨论,教师及时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基于网络平台构建成人继续教育病理学试题库建设,能够推动考核体系的完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4试题库评价反馈及整改对策

平台能够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时进行智能分析,发现题库设置的难易度偏差;同时在网上进行结业后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试题库设置的不合理性等问题,并进行调整以推动试题库的评价的准确性。由于本教研室主要根据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设置题型,A1型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而病例分析题可以适当弥补这一不足。另外A2型题从临床病例中抓取某些小的知识点,也有利于扎实学生的病理学基础,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效衔接。中医院校医学继续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大多是在社区卫生院及乡镇卫生院一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在职人员,采用传统考试会浪费很多时间,基于题库的线上考试可有效减少交通等时间上的花费,但考试纪律的不可控性增加了。为此本教研室在考试过程中采取随机显示试题的方式,每个学生考试的题目一样,但试卷中题目及选项乱序也可以避免学生舞弊,保证公平公正。

5结语

继续教育面向的人群多数具有中专、大专学历或具有中医学及相关医学背景,但大多数学生基础医学课程相对薄弱,因此病理学的教学尤为重要。在中医院校继续教育病理学教学中基于平台建设试题库,可利用其作业功能实时评价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的有效使用可推进教考分离,使考试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标准、科学,提高了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病理学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宏伟.终身教育理念下中医人才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探讨[J].成人教育,2017,37(4):33-35.

[2]赵红.浅谈网络教育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优势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4):189.

[3]胡月,赵娜,王志红.关于高等医学院校题库建设的几点浅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30-31.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3

目的:分析案例教学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4级临床医疗专科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名。对照组进行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进行案例教学法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p<0.05);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显著(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值得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案例教学;医学物理教学;传统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将理论教学融于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深切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临床思维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1]。我校将案例教学应用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授课对象

以我校2014级临床医疗专科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名。对照组男性为65例,女性为41例,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1.6±2.2)岁;观察组男性为60例,女性为46例,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1.7±2.5)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章节内容,以内容教授为主要方式,学生主要是听课、记笔记,最后由教师作总结。(2)观察组给予案例教学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①精选教学案例:老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及教学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编写成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案例,即与物理教学密切联系的典型案例。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对案例提出有关临床诊断、物理教学重点知识、仪器的原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思考、分析、讨论。②通过案例强化知识点:案例发给同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例如以气体栓塞案为例,在给患者输液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输液管道中为什么不能有气泡;导致机体产生气体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静脉注射时为什么不能留有气体。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体栓塞,如何避免。在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意见提出异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老师总结: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节上的补充,对于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解答疑惑,增加学生的理解;对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易于学生掌握。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深度剖析,对于观点创新的同学予以鼓励和肯定。

1.3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之后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和阅卷,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其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个4个级别,比较两组学生的满意度[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课程结束之后,两组同学均采用统一命题考试,比较两组同学的考试成绩。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差异显著(p<0.05)。(2)两组对教学满意度比较。

3结论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医疗应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培养面向新世纪,把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自身素质融为一体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案例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其融合了物理学知识与医学及临床应用,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与医学临床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显著(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这是由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点在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相长。此外,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所在,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是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框架。案例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新精神,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3]。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值得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宋清焕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艳霞,伍建林,潘志达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3):373-374.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医学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已逐渐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实践能力,尤其是临床技能操作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和“突破口”[1]。陈旧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不实用,必然导致“高分低能”的出现[2],因此医学职业教育子系统必须重新设计针对教学和体制的新策略[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也不断出现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PBL、CBL、翻转课堂等,“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也不断冲击传统教学。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更加实用的评价体系,如形成性评价等。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1研究内容与方法

教学改革内容:(1)改革课程设置;(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3)改良评价体系。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两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样卡方检验,检验以a=0.05为水准。

2医学教育改革实施措施及效果

2.1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设置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满足行业需求为根本。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信息采集和管理能力,同时具备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1.1调整临床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将诊断操作技术、外科操作技术、急救技术等作为单独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与附属医院、实习医院紧密合作,积极开展见习和临床实训等工作。

2.1.2增加选修课比重。选修课的设置与必修课形成补充,侧重于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或是有利于其社交、沟通能力的发展等[4]。如增加医学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等;增加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政策与法规等选修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诊疗过程中重视患者的利益,注重人文关怀等。

2.1.3精简授课内容。医学基础课程中,与中学生物学知识重复部分予以删除或精简;必修课预防医学与选修课全科医学概论、卫生政策与法规等内容重复部分,放在选修课中讲授;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中较少应用或与临床关系较松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适当增加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成就等内容。

2.1.4加强人文、社科教育。增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公共卫生等课程,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通过人文社科教育,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不仅治病,更要救人。

2.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2.2.1以赛促学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临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已然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2010年教育部开始每年举办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加强对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5]。抽取我院2017年参加临床技能大赛的学生及未参加者各30名,分析参加技能大赛前后内科学及外科学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参加技能大赛组学生在理论及实践考试方面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为:参加技能大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在参加技能竞赛的准备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的效果较好。技能训练对理论学习起促进作用。

2.2.2PBL结合微课教学

在既往的教学中,采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于2017~2018学年进一步将微课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探讨PBL结合微课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分为PBL结合微课组(49名)和PBL组(51名)。教学中,对PBL结合微课组学生采用微课和PBL相关培训及教学前内容,对PBL组学生采用单纯PBL教学法,通过客观考核和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PBL结合微课组学生在内科学考试、病历书写及分析和临床技能考核方面优于PBL组学生(表2,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PBL结合微课组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优于单纯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如学习兴趣、临床技能、交流能力等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改良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以理论考试为主,结合实践操作考核,我们引进OSCE及形成性评价。

2.3.1OSCE

OSCE以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考试为蓝本,共分为三部分: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考查学生对疾病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原则等掌握的情况,该部分以笔试方式进行;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包括生命体征的检测、系统检查、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以及胸穿、腹穿等临床操作等;多媒体考试,包括心肺听诊、影像学检查结果判读、人文试题等。选取2018年6月进入临床实习的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40名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OSCE测试,40名学生以传统考试形式进行期末测试,实验前外科学、内科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实习后第一次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成绩进行对比,OSCE组学生在理论及实践考试方面的成就均优于对照组(表4,表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考核模式相比,OSCE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的要求,与真实的医疗卫生工作状态更加接近[6]。考核的基本内容以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考试为标准,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亦更能体现学生实际水平,避免“高分低能”。

2.3.2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FA)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当前普遍的总结性评价而言,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反馈,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7]。美国教育家Benjamin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循序渐进练习方式进行,注重对教育过程的测试,学生处于测试、评价、反馈、改进、再测试的循环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属于“发展式”的评价[8]。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高等院校逐步引入此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动态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实时的评价、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培养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9,10]。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1)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教学讨论,变相缩小班级规模,同时与PBL等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学生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可专注于每位学生的发言和表现,通过学生在每次教学和讨论中的表现,逐渐完善对每个学生的形成性评价。(2)增加随堂测试的次数及在总成绩中的权重,相对减少期中、期末等常规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如内科教学中,在每个系统疾病教学结束后进行随堂小考,了解学生对该章节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为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可不评分,不公布成绩,仅通过每次成绩的纵向对比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2016级临床医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形成性评价组(41名)和对照组(39名)。形成性评价组以上述方法在教学全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对照组以传统方法进行阶段考试、课堂测试等。以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形成性评价组学生在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5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是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包括本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与学生在大一大二时上的大学英语课有所不同。笔者根据近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中的教学经验,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总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并在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老化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一直使用几年前的自编教材,教材内容单调,没有系统性。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无法紧跟时代,显得有些老化,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教材。但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更达不到培养既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1]。

1.2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板书,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医学名词多,合成词多,单词长,拼写难,长句较多,但句子结构并不难,语法较简单。以板书的方式教学,形式单一,实际讲授内容较少,学生感觉枯燥而且难学,普遍不感兴趣,因此急需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期末考核往往是由任课教师从教材或其他英语文献中摘取几段让学生翻译成汉语,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与一般的英语考试也有所区别,而且与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考核的要求相差甚远。

2教学改革的3个方面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实际,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明确: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重新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革课程考试方法,真正考察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及英语水平的进步程度。

2.1重新编写教材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学完公共英语的大三学生重新编写一本专业英语教材。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学及医学上的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一门交叉学科,内容广泛,因此在选材时要充分考虑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系统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教材,确保章节、单元内容适应专业课的教学需求。所编教材共有6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包括专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具体涉及的领域及生物医学工程师的具体工作;第二单元是常用生物医学仪器的介绍;第三单元是医学影像学的各种方法、目前医院及科研中常见的各种影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等;第四单元是医院管理,主要介绍医院管理系统HIS及其下属的各个小系统,以PACS为重点进行分析;第五单元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第六单元是康复工程和生物力学。

2.2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专业英语课程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会因为书写板书而浪费很多时间,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长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将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授课效率大有提高。比如较长的专业词汇,学生刚学时感到很吃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声音与动画结合的演示,将单词的拼写以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上演示,并在课件中加入单词的读音;而文中的长句则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句子的主干及关键词,这样加深学生对生词和长难句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3课程考核方法的改进

尽管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取消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挂钩的要求,但由于就业困难,许多大学生仍然十分重视四六级考试。因此,在专业英语的课程考核当中,可以考虑使用四六级考试的多样化题型来考查专业英语的内容,而不仅仅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出一些翻译题型。这样不仅考核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四六级考试的实战练习,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提高了积极性。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6

急诊医学的发展,其跨多学科专业的特点要求医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用更可信、确切的临床证据指导急诊医疗和教学应用作为发展急诊医学的指导思想。作者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理念和方法[1],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院急诊科临床实习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6人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11人,单数组33名学生设为实验组(EBM组),采用循证带教法带教;双数组33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两组学生入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二)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种带教法的问卷调查结果、出科考试成绩分别运用秩和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二、教学方法

(一)带教教师情况。带教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急诊科临床教学经验,带教时间均为半年。两组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相关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循证医学临床实习带教的具体模式。

1.教学准备。学生进入临床后,应尽快熟悉本专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和防治措施;另外,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如何才能找到最新、最佳的证据,同时教师亦应查阅并提供相关的循证资料,指导学生科学可靠的诊治方法。

2.教学过程。以临床实习带教老师指导学生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解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激素早期应用还是晚期应用”问题为例,透视循证医学的临床教学过程。(1)分析研究患者的病史、体征、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问题:ARDS激素早期应用还是晚期应用,用多长时间,用多大量为宜。(2)师生共同检索相关文献42篇,发现激素的作用时机问题分水岭是早期应用(<7天)抑或晚期应用(>7天)。近年,主张将激素的开始治疗时间推迟到1周以后,中等量、长疗程激素治疗对晚期ARDS有益。(3)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多项的临床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提示,ARDS晚期激素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机制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肺组织纤维化的减轻,而可能是激素多方面、多环节的作用结果。(4)评价上述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结合临床专业知识与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制订对本患者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归纳总结,在学习小组中讨论。(5)师生一起实施此治疗方案并动态监测效果。(6)与学生共同总结此次循证医学的实践活动所获取的知识,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循序渐进。

(三)传统带教临床实习带教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每周集中小讲课1次。

三、教学效果

(一)出科成绩对比。学生完成急诊科实习任务时进行出科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与实践技能操作,分别独立判卷,总分各100分。考卷从题库随机抽题,难度系数分布比例均等。

(二)问卷调查。学生完成急诊科实习任务时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实习带教老师的责任心的评价、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认同度和对自身理论和临床水平是否获得提高的评价等,选项分为4个等级。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7

关键词:案例;医学检验;检验危急值;临床实习;教学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始于 1972年,是指当一种结果出现,表明患者可 能正处 于 有生 命 危险 的边 缘 状态[1]。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干预抢救患者生命,否则极有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临床上危急值的项目种类繁多,大部分医学检验学生对很多项目都不熟悉,也没有系统的学习。检验危急值的学多来源于教师随机讲授的课堂知识,而系统地、全面地讲解检验危急值的教学并不多见。目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经常应用于临床教学中[3],而在医学检验四年制本科的教学中,CBL 的实际应用并没有普及。为了能使学生提高兴趣并且更好地掌握检验危急值及处理流程,西藏民族大学检验医学教研室(以下简称本教研室)将危急值案例解读应用 于医学检验培 训教学中,具 体 方 法和结论 报 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18级检验本科21名学生作为教改组,采用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法;选取17级检验本科1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按照教材顺序及内容进行课前准备,主要为 PPT 制作,授课结束后,学生可以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提问,授课教师即时解答问题,最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授课模式主要为教师到学生单向传授模式。教改组采用危急值案例解读教学法,将临床实际案例应用到所讲授的危急值汇报中,将前期所学的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知识汇总,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日后进入实验室解决问题的能力[4-7]。具体步骤:

(1)教研室教师首先制订培训的大纲,指导学生会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查阅网站阅读此次培训的相关文献。

(2)参考检验教学目的,实行科室内各专业组长案例汇报;各专业组长选择本专业组的检验危急值的 典 型 病 例,先 示 范 危 急 值 的 登 记 及 处 理 流程;当案例中有疑问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例如在放化疗患者中,白细胞的检验危急值如何去向临床医师汇报。

(3)实际汇报危急值时,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不同模式案例,讨论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危急值的实际处理流程中;实习过程中学会案例分析的要领,掌握仪器操作能力。(4)检验教研室检查小组每月2次对培训活动进行检查,包括随机提问、案例分析等考核,以及学生对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

1.3考核评价方法

1.3.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兴趣、沟通能力、课程满意度。每张问卷均为 30 道题,每个选项采用5级评分方法:非常不认同1 分,不认同2分,不能确定3分,认同4分,非常认同5分。

1.3.2理论和技能考试

全部案例培训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总分为100分。其中理论考试成绩为50分,主要内容为检验危急值理论知识;检验危急值处理技能为50分,由各室主管教师直接考核学生检验危急值处理技能,如危急值由谁报告、报告方式、报告记录情况等。于课程进行中听取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教改组理论考试成绩、危急值处理技能、临床沟通能力、课程兴趣、课程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临床急诊和重症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实验室承担的任务日渐增多[5]。临床医师要求实验室快速、精准地报告,要求实验室人员不仅精于实验室环节,还要做好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工作。面向医学检验学生讲授中,医学检验教学总是滞后于当前实际的检验理论、操作培训过于简单等问题。CBL 以病例为基础[8-9],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为平台,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实验室危急值的学习使医学检验学生对复杂的临床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而当与临床医师沟通时,不仅学到了相关的临床思维,又提高了自己在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10-12]。因此,本教研室将检验危急值案例解读用于医学检验的培训教学中。本研究结果显示,教改组的危急值处理技能、理论考试成绩、课程兴趣和课程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教改组学生接受检验危急值案例解读后,从理论知识方面和检验危急值处理能力方面明显提高。分析问题时,教改组学生积极性更高,分析能力水平优于对照组,这种情况也见于其他研究[13]。有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实际病例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4]。检验危急值的学习可促进了医学检验学生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减少了懒散情绪,加强了日后作为检验技师的主动性、责任心[15]。本教研室从案例解读方案的制订到实施,经过了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细节上还有待提高。由于本教研室所带教的学生多为藏族学生,有的学生不善于与带教教师、临床医师沟通和交流,所以需不断地提问与解释,确保每位学生掌握检验危急值的处理过程,并与临床医师进行良好沟通。案例解读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富有经验的带教教师太少,病例深度还有待提高等。因此,今后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医学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执业医师;通过率;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医师资格考试由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组成[1]。1998年6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考试制度[2]。目前执业医师数量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现状,医疗机构面临临床执业医师严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师资格准入门槛的逐年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68.4%,下降到2011年的22.4%[3-4]。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5-6]。据资料报道,实践技能考试失分率最高的项目是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而基本技能里大部分是外科技能操作[7]。如何提高外科学基本实践技能操作,关系到执业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的通过率问题。因此我们提出: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今后的执业医师考试有无促进作用?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对于临床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只有经过刻苦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反复的临床技能操作,才有可能具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掌握临床诊疗规范与操作要点,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锦州医科大学2009级252人、2010级120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实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97人;对照组:非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275人,两届共计372人。

2.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由相同教师授课,所选教材、PPT相同,理论与实践的学时一致。第一,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重点小节、目标检测、布置作业。第二,实验组采取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早期接触临床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与带教老师沟通、讨论,了解临床的沟通技巧及相关法律法规;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参与临床技能操作及外科手术,锻炼操作技巧;参加院内学术会议及技术讲座,了解学科前沿。第三,调查方法。在2009级、2010级同学执业医师成绩完全确认后,按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登记信息(生源、性别、民族),执业医师考试过线率情况等,根据预留联系方式收集资料,整理。

3.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锦州医科大学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合格者,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u检验,合格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考试通过率。参加2016、2017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届考生数为372,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数356,通过考试人数268,考试通过率为75.28%。

2.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两届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学生97人,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92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过关率为96.73%。对照组非早期接触临床的医学生考生人数275人,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264人,考试通过的考生176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过关率66.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的准入考试,属于全国统一考试,医学专业毕业生需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真正实现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身份转变[8]。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引导医学教育、规范医师培养、评价医学教育质量与严格医师准入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9]。在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针对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进行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与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国内外很多研究都发现,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学生,掌握前沿理论和技能发展动态。本项调查结果可得出,早期接触临床的医学生执业医师考试过关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接触临床的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早临床对于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早接触临床过程中,可以与各个级别的带教老师充分接触,学习中的疑问可以及时、有效地与任何老师沟通后而得到解决。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观看带教老师的操作、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早进行医学生的身份转换,激发同学们成为一个好医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习的良好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亦是其保障。执业医师考试中,存在部分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早临床过程中,可以接触到相关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例如:医疗文书的书写要求时限;不同种类传染病上报时限;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分类等等。其次,早期临床实习,可以做到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示范模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及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执业医师考试中大部分临床部分题型为病例题,通过早期的相关训练,对学生执业医师考试具有较大的影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环节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学生应知应会的技能,根据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组为单位,实行“团队式”比赛。比赛中同组选手之间允许讨论和询问,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和发挥临床专业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及团队的协作意识。通过考核评价及时反馈教与学的问题,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并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首先,要从改革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教育理念:通识课以讲授和启发式教学为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引入案例教学,主要采取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归纳总结能力、临床思维与判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并推广线上自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其次,重视职业素质培养,实行专业导师制,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专业,培养专业意识。将职业素养、临床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并把职业素养与能力的要求作为课程考核、综合考核、实习出科考核、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扎实、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能从事卫生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因此,在保证教学及诊疗秩序的前提下,临床医学专业同学们的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相关院校推广。

【参考文献】

[1]皱德伟,赵龙,刘瑞,等.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本科临床教育浅谈[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2):444-446.

[2]张晋湘,吴丹桂,刘世明,等.以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构建临床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6(1):7-8.

[3]冯修猛,周雪,王俊林,等.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本科医学教育改革探索[J].医学信息,2010,(8):2215-2217.

[4]石云霞,毛广运,余青,等.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11,(1):34-35.

[5]陈自强,颜伟,孙梯业,等.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65-68.

[6]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2(6):1085-1086.

[7]郑福祥.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开展外科实训学[J].卫生执业教育,2016,34(5):95.

[8]黄星,潘小炎,范丽萍,等.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广西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与社会,2017,30(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