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影像医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影像医学论文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儿科;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现代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机构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医学影像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之一。而且,我国“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随着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儿科医生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作为儿科诊断和治疗保驾护航的儿科影像医生,需求量日益增加。儿科影像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发展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儿科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由于受医院资金匮乏、设备陈旧,教学人才短缺和教学体制落后等条件的的限制,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落后于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这是我国儿科影像教学的现状。另外,儿童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起步晚,发展慢,尽管近年少数儿童专科医院已经建起了自己的网络教学数据库,但仍赶不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医学影像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想要掌握不同疾病影像诊断,需要阅读大量的病例,才能积累经验,达到一定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儿科医学影像学知识,在大学教科书中很少涉及,更需要学生加强儿科病例的阅读与实践。同时,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能胜任临床影像诊断工作,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科研发展和医疗的进步。临床技能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医生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还能推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针对目前儿科影像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和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提升研究生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实习质量,提升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是摆在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科室教学改革的探索,就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如下探讨。

1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研究生技能

1)传统教学方式。是由带教老师负责全程带教,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跟着带教老师参与临床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影像诊断基本知识和各种疾病。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另外,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病种与成人不同,儿童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五官及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需要由擅长不同系统的医生进行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儿科影像的特点。2)病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病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初步诊断真实病例,并提出诊断依据,制定治疗计划。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好比一座桥梁,连接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完成临床工作奠定基础。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在该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经过临床教学实践证明[3],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先准备典型病例或疑难病例,带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首先,由带教老师找出典型或疑难病例,让学生介绍病史,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现病史、既往史以及体检结果。②然后,从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中调出所有影像资料,包括X-ray平片,CT及MR,超声等影像图像,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代表描述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提出诊断思路,列出诊断及鉴别诊断。③带教老师针对该病例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带教老师再对学生的描述和诊断,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方向和内容做出点评,加深对征象及疾病诊断的了解和认识。3)创建影像科医生和学生交流平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交流平台。通过创建微信平台或开辟网络专栏,促进学生和带教老师,影像学生和临床医生的相互沟通,定期上传儿科影像病例和影像诊断课件,在微信或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只要有手机或电脑,有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学生都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2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加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导师团队需要事先制定好完善的专业科研训练内容,包括针对临床病例的文献检索、影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影像数据的综合分析、科研综述和科研论文的写作,以及针对临床遇到的疑难病例和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索,提出科研问题,并进行科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研究课题等,这些都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创造国内甚至国际间学术交流,让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如有条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来医院演讲,介绍最新医学或科研进展,让医学生们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继续科研深造的兴趣[4-5]。

3加强研究生英语学习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很多领域的医学研究,国外医学及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更好的掌握临床技能和提高科研水平,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学好医学英语与掌握好临床专业技能同等重要,其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进而服务于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国际学术的交流[6]。首先,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开展每周一次的英语学习,学生做幻灯,进行英语小演讲,并在学生中进行英语提问和交流,鼓励学生多说、多交流。其次,鼓励学生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高质量英文文献,每周1~2篇。既能增加医学英语阅读能力,又能获取医学领域最新知识,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最后,专业论文的撰写。作为临床与科研结合的高级医学人才,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专业论文的撰写能力[7]。从研究生完成病例收集,大量阅读相关中英文文献后,开始用医学英语撰写专业文章,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一些英文专业医学论文。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数量越多,为今后专业水平提高和科研能力培养铺垫基础,有益于以后的职业生涯。

4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有两个评估系统,一个系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另一个系统是对带教老师的评估。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评估,采用出科考试制度,考核内容包括:闭卷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带教老师评价,实践考试主要是阅片能力的评价,包括影像征象的描述,影像报告的书写,诊断及鉴别诊断,从优秀到差分别给出A(优)、B(良)、C(中)、D(及格)、E(不及格)档,不具体给出分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评估,带教老师需要从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的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课题进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们及时的反馈[8]。并给出100分制的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对带教老师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料、教学文件、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知识反馈,评价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总之,要想提高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就必须依据儿科的临床特点,把儿科疾病的基本影像征象作为教学重点,结合临床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影像学知识运用能力,加强综合读片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科研问题,进而写成论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和影像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旭,孙文萍,朴荣日,等.整合医学模式下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5):561-562.

[2]王婷,于淼,刘琳琳,等.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1-2.

[3]张东华,王莲,赵腾飞,等.基于网络问答和讨论为导向的教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21):3592-3594.

[4]李新民,杨丽萍,李晓冰,等.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29-30.

[5]刘超,李虹,王顺,等.课程整合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33-34.

[6]刘彦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20-1223.

[7]刘冰.医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外语教学,2016,37(5):62-65.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2

1终校者应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并掌握必要的终校方法

终校者可以是责任编辑,也可以是专职主编或编辑部主任,或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编辑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责任编辑承担终校难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弊端,很难保证不出差错;本刊编辑部主任和主编承担较多的策划、管理工作,时间分配上难以平衡;作为具有高级编辑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笔者承担了所在期刊的终校工作。将5年的终校工作总结体会如下。一是期刊终校应由专人负责,并保证时间较为充裕。终校工作需要对期刊整体质量把关,需要终校者耐心细致,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如何终校因终校者个性而异,因期刊特点而别[3]。专人承担终校工作有利于终校者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期刊各期体例、内容、版式等统一协调。《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是一本医学影像学专业期刊,涉及较多的影像学专业术语、医学影像图等,终校者需对所终校期刊的学术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专业名词、常用影像技术等较为熟悉,才能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二是终校者应掌握必要的终校方法。如何准确、高效、快速地实施终校,对于确保刊物的正常出版和整体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3]。徐超富[4]将终校方法大致归并为“浏览法、对应法和划块法”,浏览法主要适用于封面、封二、封三、封底、书籍、页眉及目次等。对应法主要包括目次与正文、正文中各要素间的对应关系。划块法是指根据特定内容划块终校,一般可分为摘要关键词块、作者简介块、参考文献块,正文快等。此外,针对终校者长年累月地重复一种思维模式引发的思维疲劳甚至出现终校惰性导致的效率与质量有所下降,徐超富[2]还提出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兴趣逻辑方法,指终校者按兴趣由强到弱依次进行终校的方法。包括栏目兴趣逻辑方法、文章兴趣逻辑方法、作者兴趣逻辑方法、责编兴趣逻辑方法、导向兴趣逻辑方法等。另外,潘秋岑等[5]设计梳理了责编终校自查表,以期在将整期刊物提交给终校者进行终审前进一步降低校对差错率。笔者在终校中综合应用上述方法,一方面针对影像专业杂志影像图较多的特点,终校时重点留意“影像图块”,核查影像图是否清晰可辨,图序是否与内文标注一致,图题是否具有自明性等。另一方面,笔者对每期重点栏目或有特色的稿件进行重点终校,以期将突出刊物亮点,进一步提升刊物质量。

2终校者需加强对期刊一致性的把控

医学论文是一种严谨的文体,对全文一致性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文章体例的一致性、目录与正文的一致性、方法与结果的一致性、计量单位的一致性及参考文献的一致性等[6]。笔者在终校中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不一致问题有:目录文题与正文文题不一致,同栏目文题字体不一致,相同作者单位在整期不同的文章中名称不一致,相同医学名词在不同或同一文章中使用不一致,临床研究的随访时间超过了收稿日期的时间,图表序号和内文出处不一致,统计学方法中列出的方法和表格中的统计量不一致,表格中修约后的数据与摘要或讨论中的数据(忘记修约了)不一致,表格制表时粗细线使用不一致,不同期栏目顺序不一致等。终校者应有较强的宏观把控意识,对于整期甚至全年期刊的一致性进行把控,提高刊物的整体质量。

3在终校中确定终校目标,有效降低期刊差错率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出版质量管理办法》将期刊质量差错分级认定为六级:一级差错为稿件中出现重大政治差错;二级差错为封面、封底及稿件内容出现差错;三级差错为版权页、目次页、正文题目及相关项目出现差错;四级差错为版式、图、表、参考文献及其内标标注差错;五级差错为时间、姓名、单位名称、数字、计量单位错误,栏头或各级标题差错;六级错误为文字、词语及标点符号差错。由于笔者所在编辑部责任编辑短缺,人均工作量较大,终校时间紧张,笔者确定的终校目标是杜绝一级、二级错误;消灭三级错误;基本消除四级、五级错误;尽可能减少六级错误。虽然医学学术期刊涉及政治差错较少,仍需特别注意以下方面:一是重视科技期刊中的“保密”要求;二是科技期刊中的“台港澳问题”,例如在使用称谓时,台、港、澳不能与“中”并列;三是警惕可能出现的外交、民族、宗教等问题(尽管是小概率事件)。表1为归纳总结的终校要点。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3

要追求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重要途径。“有效”是加强英语教学体系的应用,强调英语教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模式研究;发展

一、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采取的是英语或公共英语。语言课程、课时的安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校学生大部分英语学习时间都被EGP学习所占据,只有到了大学的高年级时才能有机会接触到ESP。从教育评估角度看,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学业鉴定及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许多医学院校把四级过级率当成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使用人单位也很看重毕业生的基础英语水平,课堂上的医学英语被当成考察课或者选修课,正是因为这种英语教学体系模式的长期存在,使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发生重点转移,学校把英语教学侧重点放在了EGP上,学生对ESP漠不关心却很看重EGP。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都是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从理论向实际应用跨越的主要途径。目前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仍然沿用“以EGP为主,ESP为辅”的陈旧教学模式,很少顾及到医学英语对社会的真实价值。大学英语教学中EGP和ESP这两种模式理应共存,彼此促进,相辅相成,而我们的教学模式却将EGP教学和ESP教学人为断裂。在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忽略了教学效果,导致EGP和ESP在英语教学中的比例不合理倾斜。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大众,如果只把过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也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

二、EGP与ESP之间的关系

一部分教师和学者认为,EGP与ESP这两门课程互不相关,甚至有人认为把太多精力用在学习ESP上会直接影响到EGP的学习效果。所有语言学习必将最终走进社会实践,这就不难发现EGP与ESP之间其实存在着较强的纽带关系,它是英语教学基础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实践中体现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只有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才会使EGP与ESP的区别缩小,也更适合学习者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某些变化,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教学原则也真正体现了“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

三、整合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英语,要求学生用两年的学习时间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但对医学英语教学只是作为学生的考查课和选修课,这就需要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并改变教学模式,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目前对医学英语的学时安排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医学英语的专业性更强,对它的专业划分应该进一步细化,检验、护理、影像、临床等不同专业的医学英语学习内容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区别。通过这些细化,既能让学生有相对准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使之将来能更好地工作和更好地开展相关科研。

(二)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要有默契的相互配合,同时进一步提高医学英语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水平。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各司其职交流甚少。学生在完成了基础英语学习后随即转入医学英语的学习,这样做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及目的,并随之带来医学英语教师的更加短缺。从教学原则和目标这两个角度上来说,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大体上是一致的,这就完全可以做到在英语学习或英语讲座过程中把医学英语适当融入进去,英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给学生补充一些医学英语常用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模糊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英语教师的概念,医学院校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去发现和培养现有的基础英语教师,让他们掌握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而成为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师。

四、借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育必须体现出灵活性,教学方法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生动形象。目前各院校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大量采用了情景教学、多媒体授课、任务型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医学英语的教学中,它能够克服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厌倦心理,并从英语基础知识方面去巧妙地掌握医学英语的语言运用。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与医学相关的特定情境,给学生播放一些医学英文视听资料,还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用医学英语模拟医生和病人间的问诊及查房,尽量做到将医学英语教学融入网络教学平台。

五、建构有效的评估和反馈系统

医学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测试工具,它的价值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制定新的合理的英语评估方法,通过多层面立体考核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能力。对英语基本知识的考核更多地加入医学英语内容,其终结性评估也要合理分配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的份额。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拓展它实际知识面,重点强调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成性评估方面,可以打破常规采用撰写英文医学论文、查阅英文文献、用英文讨论病例、医学论文英汉互译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考查,有效强化医学专业英语的各项技能。

结语

构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新模式,将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两者进行更加有效的融合、整合,促进英语基础知识与医学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步发展已势在必行。各医学院校应该将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满足医学院校学生对社会的职业化要求,培养出能够适应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杰出医学人才。

作者:张恒祯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女丹;刘宓.浅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4

1学术不端行为特征

1.1、的产业化

在稿件的日常处理过程中,发现由第三方、的痕迹越来越多,科技期刊编辑面对的学术不端行为趋于职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①同一作者同一时间段投稿多篇:医学论文凝结了医疗工作者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心血;而且医生职业特殊,除了肩负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外还有临床教学任务,一篇论文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成文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一时间段成文多篇的可能性较小。例如:一位吴姓作者在3个月内每月投稿1次,每次投稿不少于2篇,共投稿8篇,怀疑由第三方操作、;查看作者详细信息,每次投稿使用的邮箱均不相同,分别为:ppj1z7@163.com,hkvj72@163.com,dqpl92@163.com;而预留的手机号是相同的,证明为同一人;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显示每个帐号均只登陆了1次,故推断100%由第三方、。②作者所在单位的科研能力与文章不相符:如一位来自厂矿企业附属职工医院的作者投稿了一篇实验研究论文,文中运用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验图片,明显与其工作单位的科研能力不相符,而且文章署名仅一位作者,没有其他医疗科研单位的合作者。编辑部对稿件的真实性提出置疑,希望作者给予答辩,稿件后期就一直处于“僵死”状态。这不排除委托的可能。③“电话失联”的作者:在日常稿件处理过程中存在需要和作者进行电话沟通、交流的事项。一般情况下,作者投稿后会特别关注稿件情况,虽然会有无法及时接听电话的情况,但一旦看到编辑部的未接电话均会及时给予回复。但是,有一部分作者电话长期处于全天候的关机或无人接听的状态,编辑部试着短信告知作者有关稿件相关的紧急事务需联系,但这些作者仍不回复任何电话或短信,只愿意通过电子邮箱或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进行交流。不排除委托、的可能。④有“沟通障碍”的作者:与第一作者进行电话沟通时,偶有发现第一作者无法独立回复编辑提出的与稿件相关的问题,隐约有人在一旁小声指导第一作者进行回复。不排除委托、的可能。

1.2隐匿性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运用中国知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稿件进行初筛工作,以提高科技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排查率,节省科技期刊编辑在稿件初审上投入的时间。编辑将检测结果“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退修给作者或直接退稿,“文字重复率”较低的稿件则直接进入了审稿流程。但AMLC并不仅仅服务于期刊编辑工作者,还面向所有有需求的作者,有需求的作者只需支付检测费用即可提前对论文进行AMLC检测,再根据检测报告对“文字重复率”较高的文字进行“改装”“变身”,改变抄袭、剽窃部分文字描述的句式和语序等,规避“连续13个字以上重复即定义为疑似剽窃部分”的AMLC计算规则,即可将较高的“文字重复率”隐匿于无形,躲过AMLC的检测。AMLC只是将上传的论文与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文本复制检测,对已发表的重复文字的识别较高,如一稿多投、整体(大量)剽窃和自我剽窃是可以认定的。有的作者利用翻译工具将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4];或将他人论文中图表改成文字叙述,将文字叙述改为图表[5-6];或剽窃他人的观点,套用他人的设计思路[6]等。随着教育部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7],国家也将把学术不端行为纳入社会诚信建设系统,使得科研失信人员或将在工作、贷款和商业机会方面受到限制[8],加上期刊杂志社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势必会越来越趋于隐匿,使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之路困难重重。

2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根据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9],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有:①论文本身存在的不端行为:剽窃、伪造、篡改;②作者署名中的不端行为:不当署名;③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④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违反相关研究伦理问题。大多数科技期刊运用AMLC防范科技期刊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AMLC对一稿多投、整体(大量)剽窃和自我剽窃是可认定的;剽窃观点、剽窃文字表述、重复发表、拆分发表和过度引用是基本可认定,但对于剽窃研究(实验)方法、剽窃未发表成果、伪造、篡改和不当署名是无法认定的。结合编辑日常工作中累积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心集中在排查论文本身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上,从稿件基本信息、数据、图片、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入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贯穿于稿件收稿直至发表的各个编辑环节。

2.1AMLC和稿件处理系统

借助AMLC中的“稿件已经提前检测”的提示和勤云稿件处理系统的“未发表相似文献”的提示,发现稿件是否为“一稿多投”。在勤云稿件处理系统的“未发表相似文献”的列表中还可以进一步查看其他编辑部的处理状态、投稿时间以及与本文的相似度,辨别该文是否存在剽窃他人观点,套用他人设计思路等学术不端行为。

2.2稿件基本信息

借助稿件基本信息中的作者信息、论文文题和中文摘要,发现学术不端行为。①作者信息。通过查看投稿作者信息,发现是否有参与者的单位或科室与本文的研究范围不相符的情况,发现作者是否有“不当署名”行为。②“高产”作者。对于频繁投稿的作者要提高警惕,对稿件给予更多的关注,严格把控。检索稿件处理系统,查看该作者是否有相同研究方向的论文,并进行比对和数据核查,排查拆分发表行为和数据套用行为;同一作者投稿论文的研究方向专业跨度是否较大,排查、行为。③作者所在单位科研能力与论文是否匹配。对于超出作者或作者团队所属单位科研能力的论文提高警惕,请作者予以答辩,排查、行为。④研究课题相似的论文要警惕。对比相似研究的方法、时间、数据、结果和结论,警惕套用他人的设计思路、结果和结论的学术不端行为。

2.3数据

临床研究的数据是临床研究的核心,要着重防止数据的改写、编造和捏造,重点关注前后数据的一致,前后对照查看研究数据,对照复核与表格重复的文字数据,核算表格数据是否正确以及数据合理性的判断等;如发现前后分组数据不一致,或数据核查存在偏差,退修给作者自查,如果作者不能发现问题,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存疑。

2.4统计学方法

核查统计学检验方法和统计学结果,如果作者混用独立校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错误等错误[10],要求作者重新复核统计学方法和统计学结论,补充统计学软件输出的初始结果,鉴别是否统计学数据造假。

2.5图片

图片是临床医学论文的“灵魂窗口”,是实验结果的再现[10]。防范图片剽窃,可制定以下处理方法:①经过裁剪、PS拼版的图片:请作者提供原图;②缺少图注:请作者按本刊写作要求补充图注;③图文描述不相符:指出不相符,请作者核查、更正和答辩,并请相关亚专科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审核;④图片序号标注不一致:如大小写混标,字体、字号不一致等,请作者提供原图;⑤图片为教科书或其他已的截图:请作者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标明图片出处;⑥数据图片:请作者提供图片数据;⑦严防影像学图片男女混用;⑧严防影像学图片左右侧混用。

3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

鉴于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隐匿,形式越来越多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陷井”,现将工作中发现的两例涉及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与大家分享。

3.1“克隆”的“双胞胎”

处理同一作者同时投稿的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手法按摩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应用》和《下肢关节康复器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早期康复应用》。首先,在AMLC里对稿件进行了“文字重复率”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篇稿件的“文字重复率”分别为11.8%和14.7%,符合本刊“文字重复率”不超过15%的要求。继而,对稿件进行编辑初审,查看两篇稿件的写作框架、格式、研究方法及数据;第1篇论文条理、层次清晰,第2篇论文的分组方法和病例数与第1篇近似,似乎有着说不清的关联性;借助办公软件视图功能对两篇论文文字进行并排对比发现:①两篇论文分别采用“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手法按摩”或“下肢关节康复器”对髋臼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②病例选取的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③选取的病例数均为“62例”。④均“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分组方法一致。⑤干预措施:前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等速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后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⑥观察评价指标相同,均采用“采用Merled'AubigneandPostel评分法”等指标;⑦结果数据完全一致;⑧最后结论均为“有助于促进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髋关节的康复,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综上,这两篇论文是“同一研究者”在“同一时间段”对“同一组病人”采用互不相通的干预措施进行临床研究,继而根据不同的干预措施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数据”。据此可推断,这两篇论文基于同一“临床研究数据”,套用论文写作思路,仅通过变换不同的干预措施,“克隆”出来的“双胞胎”文。作者行为涉及严重的学术伪造,故对两篇论文予以退稿处理。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5

纸质病案数量的逐年增加与病案的存放、调阅使用的滞后性和社会各个层面需求病案数据的增多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阻碍了医院病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大多数医院的病案管理已经从简单的回收、整理、上架逐渐的过渡到高度集成计算机化的电子病历管理,本文阐述了数字化病案系统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

数字化病案系统;病案管理;医院管理;电子病历

长期以来,纸张是病案信息的主要载体,管理纸质病案存在着检索信息繁琐、纸张易损坏、病历容易丢失等诸多问题,近些年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提高并在医院管理中的充分应用,为传统的纸张病案转化为扫描后的数字化病案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基础。病案数字化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互连共享技术、电子印章加密的防修改技术、大型的数据库存读取技术等组成的现代化计算机集成系统,对病案中原有的化验单、影像检查、病历记录等纸质病历通过高清扫描和照相手段,使之转变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存储的图像资料,并且可通过多样化的检索方式,提供给不同人员对病案资料的调阅与使用。在病案管理中病案数字化系统有以下特点

1对纸张病案的完全复制性

进行纸质病案的转化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病历里的文字、影像记录通过高清扫描仪和高清摄像头的扫描、拍照等方法,能够完整地使纸质病历快速转换为影像文件从而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由于转化后的数字化电子病案是通过原有的纸质病历的逐页扫描而得来的数据,因此保证了与原有纸质病案的高度统一性。

2便于病案资料的复印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重视以及社会医疗保险的普遍开展,人们对病案复印报销的需求逐年增加。以往工作中,通过复印机复印纸张病历,不但复印时间慢、部分影像病历复印效果不清晰,而且反复的拆开、折叠纸张病历造成二次磨损,不利于病历的保存。扫描后的数字化病历,原有纸质的病历内容以照片格式存储在磁盘中,通过电脑终端使用打印机输出打印,高速打印出病历不仅节省了复印病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原始纸质病历不用下架,对纸质病历起到了保护作用。

3病案查询方便,清晰流畅

以往传统的查阅纸张病历信息内容,首先要先查病人入院时所登记的索引卡片,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住院病历号,工作人员再通过病历号,找到与之对应的存放密集架,近而找到病历,此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病历的逐年增加也导致了调阅病历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而导致调取病历的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扫描后的数字化病案可以通过专门的调阅系统软件,通过多样化的检索方式和高度集中的病案数据,医务工作者可以快速、准确的调阅其想要的相关病案数据,从而减少了借阅的等待时间,数据的精准性也为工作提供了便利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在日常医院的诊疗、教学、研究疾病方面提供了全面精准的数据信息

病案信息资料是临床工作人员诊疗患者过程中的原始文字记录,是医生对疾病进行讨论、记录从而作出正确诊断和对症治疗过程的全部总结。病案数字化系统,通过多样性的查找方式,可以快速精准的调阅出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治疗的相关资料作为数据参考,也可为医疗工作者为医学论文的撰写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资料。同时为医院各病种的治疗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统计数据,从而有力地辅助医院管理决策机构对全院各科室的治疗、管理、质量进行跟踪和控制。

5病案数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病案资料是病人就诊治疗的文字记录,病人的隐私要充分得到保护;病案资料也是医生为病人诊疗的相关记录,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病案资料是不允许随便调阅、复印、修改的。转化为数字化的病历通过先进的水印加密、电子签章等保密技术,防止了电子化病历数据的修改和造假,调阅相关的数字化病历要经过专业病案管理人员的密码授权,才可以在电脑终端上浏览病历内容,因此数字化病案数据得到了严密的防修改、防泄露保护。

6有效的保护了原始纸质病历,同时解决了病历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

传统病案管理,病历经过多次翻阅使用,对纸张有很大的磨损,不利于病历的保存。同时频繁的借阅使用,也会出现人为的排放错误。病案数字化系统通过电脑查找病历,避免纸张病历频繁的出入库,杜绝了纸质病历的丢失和存放位置错误,同时病历不用反复翻看,便于纸张病历的保存。病历的借阅、复印、调用可通过电脑完成,纸质病历可以密集存放,从而节省了存储空间,解决了日益增多的病历存储问题。

7病案数字化系统是现代病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病案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使病案在医务工作中的重要价值得到更大深度的挖掘及综合利用,这也为将来实现完全电子化病案以及疾病的计算机分析、研究打下基础,从而极大程度的推动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病案管理及数字化系统的建设是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总体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病案数字化系统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例如扫描纸张病案后生成的照片数据尺寸的大小、病案数据中各项分类的不统一;由于扫描仪分辨率低导致的扫描照相后的数字化病案不清楚影响阅览、打印;同时还要加强存储数字化病案服务器的稳定性,做好数据光盘备份;从法律上讲数字化病案还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还无法完全取代、销毁已扫描完成的纸质病案,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还要实行纸质病案与病案扫描数字化并存的病案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来临,病案管理已从老式的回收、整理、装订、入库等纯手工管理,转化为更先进的计算机大数据化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提高、发展、完善,同时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行业标准的出台,病案数字化系统的发展将越来越好。

作者:王溪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薛荣亮,段文峰.论病案管理的重要职能[J].中国病案,2006,7(10):10.

[2]陈晓红,陈仰英.开展病案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探讨[J].现代医院,2005,4(05):98

[3]刘俐娟,唐兴尧.我院住院病案数字化病案管理的应用[J].中国病案2008,9(09):28

[4]张红霞.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家庭护士,2007(12).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6

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状况,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行协调、相辅相成。基础学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将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从所属课程分离,按学科性质开展课程实验的整合性研究,设置独立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编写与改革配套的整合性实验教材;专业学科强化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床边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和PBL教学的改革力度,探索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我们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研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1基础实践模块

基础实践包括医学基础技能实验和专业基础技能实验两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1.1整合构建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

医学基础技能实验改革的要点是突破传统的基础医学以各门课程各自开设实验的相互隔离模式,将原有按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从所属课程分离出来,按学科性质(形态、机能、分子、病原等)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有机整合,并独立设置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全部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整合为五门实验课程,即医学大体形态实验学(整合原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整合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机能实验学(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学内容)、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实验学(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实验学(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将医学科研方法与文献检索、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论文写作等相关教学内容整合为“医学实验方法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专业基础技能实验部分则整合为两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即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学和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前者主要整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学基础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则把原来分散在其他学科中的心电图、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如X线、超声、CT、MRI诊断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独立,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又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突出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

2.1.2深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为确保基础实践改革的顺利实施,配合基础实验课程群建设,组织教师编写了与改革配套的相应整合性实验教材。同时开展了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和内容设计的改革研究,一是调整和优化基本实验项目,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妥善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减少重复性实验。二是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项目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自行查阅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等),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三是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网络实验平台教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问题式PBL教学等方法,全面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基础实践模块的教学和改革,促进了传统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2专业实践模块

专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课间见习、临床通科实习、临床选科实习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教学环节。

2.2.1加强临床床边教学

临床床边教学,即临床课间见习与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交叉进行。床边见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体认症,然后教师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集中分析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见习报告。床边见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疾病认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2.2.2改革临床实习模式

针对近年来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准备、就业应聘发生较大冲突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将临床实习时间提前(第八学期即进入临床教学医院实习)并将临床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选科实习两部分。临床通科实习,即临床轮转实习,共计42周,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各科轮转实习,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全部学生必须按实纲要求完成;通科实习结束后,安排6周临床选科实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临床学科强化专科技能培养。

2.2.3完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

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强调以考察临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测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采取试卷笔试、床边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一是临床实习出科考试,主要进行临床技能床边测试,考核问诊、查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临床实习中期考核,主要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笔试;三是实习结束综合考试,由毕业前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多站考试)组成。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成为了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综合实践模块

为培养临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五年全程不间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课外见习、社区服务、开放实验、社会调查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技能竞赛、业余科技活动等。

2.3.1实施创新教育

一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如机能学实验和分子医学实验中引入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有序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二是依托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校级开放性实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把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2.3.2开辟校外实践课堂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7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患者,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尽量以客观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1-2]。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模式,对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许多临床学科的发展大大受惠于循证医学,皮肤科也不例外。本文就循证医学在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意义、基本方法及几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做一介绍。

1循证医学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传统的临床研究,重视诊疗期间某些指标的观察,如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疗效比较等,而易忽视远期疗效的随访。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往往依靠表面的、简单的指标或近期疗效,如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变等。事实上有些治疗方法虽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却使预后恶化、病死率增加。目前很多皮肤疾病的治疗方法尚属于经验性,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也众说纷纭,难免会存在不合理性[3]。近10余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医师的行医模式将逐渐由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向客观临床最佳证据的循证医学过渡。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Sackee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医生慎重、准确而且明智地应用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4]。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患者的医疗决策都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即根据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来选择疾病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最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证据应来自于国际公认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以及严格进行的系统分析(systematicreview,SR)或Meta分析(Meta-analysis)[5]。1993年英国牛津正式成立国际Cochrane协作网[6],其目的是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及系统评价,这极大地推动了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

循证医学科学有效地校正了皮肤科学的一些理念,使得皮肤科医生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皮肤科的发展中循证医学起到了重要作用[7]。皮肤科医疗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观点运用到临床诊疗之中,如在门诊、查房、疾病会诊、病例讨论或学术研究等活动中具体实践循证医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合理要求,发现并提出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数据、预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等[8],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并进行鉴别甄选,获得相关文献资料,即解决问题的证据,对证据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其真实、可靠及有效性,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特点及需求,并结合自身的临床治疗经验,将评价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最后还需对这一临床决策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追踪、评价、修正和改进,最终的目的即是尽可能的完善证据并通过此过程提升自身的临床医疗水平和技术[9]。从网上可得到Cochrane图书馆服务,网址是www.cochrane.org。提供皮肤病系统评价的有诺丁汉英国Cochrane中心皮肤病组(CochraneSkinGroup)。循证医学模式能使临床试验的最佳证据直接应用到皮肤病临床决策,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对于皮肤科疾病的日常预防及治疗,改善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生存质量意义重大[6]。

2皮肤科几种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2.1湿疹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湿疹是常见的、顽固的皮肤科疾病,致病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发病多在婴儿期和少年期。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已长期用于湿疹治疗,但会出现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吡美莫司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替代品,但该药价格相对较昂贵,与现有的治疗方法比较,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那么吡美莫司相对于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与它相似的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是否能够更加有效,有更好的耐受性呢?文献报道,该研究共包含31项试验8019例患者[10-12]。9项包含3091例患者的结果显示:6周以内的短期疗效观察,局部外用1.0%吡美莫司,2次/天与不含有吡美莫司的赋形剂相比,吡美莫司疗效显著,耐受性很好。6周以上的长期疗效观察,吡美莫司软膏能更好地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项包括745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局部0.1%曲安奈德或0.1%戊酸倍他米松与外用1.0%吡美莫司比较,0.1%曲安奈德或0.1%戊酸倍他米松在治疗3周后,疗效明显优于1.0%吡美莫司。外用吡美莫司治疗组有更多的治疗退出和皮肤烧灼情况发生。但所有患者均无显著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发生。2项包括639例患者研究显示:吡美莫司与0.1%他克莫司在治疗6周后,0.1%他克莫司疗效显著优于吡美莫司,由于吡美莫司疗效较差,导致更多的治疗退出,但两者治疗在副作用发生方面无显著的差异[13]。该项研究表明:局部外用1.0%的吡美莫司治疗湿疹,疗效不及中效到强效激素制剂和0.1%他克莫司软膏。由于缺乏与弱效激素的对照,局部外用1.0%的吡美莫司的治疗作用,尚不能完全确定。

2.2脓疱病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脓疱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疾病,多发生在儿童。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和指导原则,临床上治疗方法差异很大,主要有口服和外用抗生素,还有杀菌剂等。包括3533例患者的57项随机对照试验对20种口服治疗和18种外用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14-17]。结果显示:外用抗生素治愈率明显优于安慰剂,但目前无证据表明某种外用抗生素在治疗上相比其他抗生素具有显著优越性,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变化应被考虑在治疗选择内。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红霉素,在大多数其他的对照中,口服与外用抗生素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口服抗生素间对照试验,也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霉素的治疗效果次于红霉素和氯唑西林,有一项小规模对照显示使用杀菌溶液能够改善脓疱病。一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外用莫匹罗星和夫西地酸治疗局限性的脓疱病效果相当,疗效均优于口服治疗。对于泛发型的脓疱病,尚不确定口服抗生素是否优于外用抗生素。关于治疗副反应报道很少,口服治疗比局部用药显示有更高的副反应发生率,主要是胃肠道反应。#p#分页标题#e#

2.3大疱性类天疱疮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其治疗大多数凭借临床经验,依据皮损范围和病情程度而定,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7个随机对照试验634例患者的系统分析研究设置不同对照,但没有包含安慰剂的对照[18-19]。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不同成分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病情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始剂量大于0.75mg-1•kg-1•天-1的泼尼松治疗该病没有显示更好的疗效;相比常规剂量较低剂量的泼尼松可能足够控制病情,还可减少严重副反应发生。联合硫唑嘌呤与单独泼尼松比较,没有显示更好的疗效,但联合硫唑嘌呤几乎可减少一半泼尼松剂量。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疗法比单独应用泼尼松,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却没有发现这方面明显的优势。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血浆置换或硫唑嘌呤联合泼尼松与单用泼尼松疗效比较,在控制病情和降低病死率方面,联合用药均无显著优势,但是对6个月内总的副反应事件发生比较更倾向于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的方法。四环素联合烟酰胺与泼尼松比较,没有显著的治疗差别,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证据。天疱疮中重度患者采用超强效外用激素与口服泼尼松疗效比较:重度泛发型患者,采用局部外用超强效激素组患者的存活率和病情控制均明显好于口服泼尼松组,中度患者没有显示有显著的治疗差异。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该病是有效且安全的,但在严重的泛发型患者中,由于副作用和操作困难受到一定局限。

2.4美满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美满霉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一种,广泛用于中到重度的寻常痤疮的治疗。比起第1代四环素类抗生素,美满霉素更方便患者使用,因为只需每天1~2次服药,且可和食物一起服用。但美满霉素价格较高,在2例服用该药导致死亡的情况出现后,人们更加关注该药安全性问题。27项试验包括对美满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皮损积分、痤疮严重程度、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估、药物副反应和治疗中途退出情况等多方面比较[20-22]。由于大多数试验都为小样本,质量也较差,不能满足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虽显示美满霉素治疗寻常痤疮有效,但只有2个试验证明它优于其他四环素类抗生素,且这2个试验均在开放条件下,有较严重方法问题。一项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美满霉素比外用2%的夫西地酸能更好减轻中到重度的寻常痤疮的炎症损害。由于评估药物副反应方法的多样性和统计方法的差异,导致美满霉素治疗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没有得到全面评估,无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美满霉素比其他疗法治疗该病更加有利。美满霉素或许对中度寻常痤疮是有效疗法,但无可靠证据证实它可作为一线药物连续使用,尤其是考虑到药品价格和安全性问题。因为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结果评估差异,同样没有能确定推荐使用的美满霉素最佳剂量。希望以后的试验能改进这些痤疮试验方面的不足,改进试验的方法和评估的标准,设计更加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完善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

2.5寻常疣常见治疗方法的系统评价

寻常疣由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临床上多无症状,部分可自行消退。寻常疣的治疗原则应该是用最小代价、无副作用的方法,迅速地消除疣,目前采用的方法很多,但疗效皆难以肯定。该研究包含60项试验[23],但缺少有利的证据来指导临床中局部用药治疗寻常疣。现有对照试验提供数据由于方法和报道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设计更合理对照来提供更准确证据。有21项试验包含安慰剂组,在平均15周后(4~24周),平均自愈率为27%(0%~73%)。较好证据表明:单独外用包含水杨酸的外用药物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显著。数据来源于5项随机效应模型的试验,安慰剂组总治愈率48%,水杨酸组总治愈率73%。没有试验对单独采用冷冻疗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2个试验对冷冻疗法与局部外用水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局部外用二硝基氯苯、氟尿嘧啶,局部注射争光霉素、干扰素及光动力疗法等其他方法的有效性和风险性仍不确定,进一步深入研究是非常需要的。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8

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医院诊疗设备技术的日新月异到医学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来看,无论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或者是成为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在学习阶段培养信息素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拓展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基础是中山医学院医科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共同面对这样的问题:计算机教育是否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如何才能让信息素养在个人的学习生涯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此外,也有学者质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1]因为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如Office办公软件或者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入学以后能够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的则不需要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那么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是对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重复吗?本文结合上述问题探讨如何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目前,中山医学院针对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素质与软件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根据2009年医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医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纲要文件,提出2+X的课程设置体系,其中“2”代表大学计算机基础(医药类)和程序设计基础两门必修课;“X”包括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医学多媒体及其在医学中应用、医学成像及处理技术、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等4门选修课。中山医学院医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教学安排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45学时。该门课程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设,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等)、数据库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在教学工作中总会有一些问题。1)如果单纯从课程内容来看,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如何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断膨胀,而教学时数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何才能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平衡这两方面的关系?3)由于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软件的时效性,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质疑,如何克服这种只针对软件工具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导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3个原则。一是把握基础。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依然遵循它固有的原理和规律,在稳定中不断发展。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避免软件的时效性给学生带来的疑惑,学习的重点应该以“培养思维为主,传授知识为辅”,将传授知识转化为传授基于知识的思维方式[1]。二是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将计算机知识和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将此概念渗透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交叉思维能力。三是以学生未来的自学能力为出发点,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和医药学科学及临床实践交叉结合,使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在学生身上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为未来学生的工作和科研拓展道路;因此,总体来说,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上,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为导向;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以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来划分教学模块。同时,再辅助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1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教学过程

在2010年,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提出,计算科学与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并列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促进科技发展的三大手段。而作为计算科学基础的计算思维是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强调计算思维基础教育,知识讲授与素质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思维的教学中[2]。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实验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课程的主线应贯穿于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和计算机的原理知识相互影响,从而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基本教学主线是: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建立计算模型——总结比较问题。例如,在学习VB的分支结构部分的内容时,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去一一介绍每种结构的特点、语法,而是可以和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相联系,首先将问题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

1)比如,要从A点出发去到B点,有几种不同的道路选择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普通公路、国道、高速公路,每条道路的行驶距离不同,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不同,那么将如何选择行驶路径?

2)分析问题,选择不同的道路,取决于行驶距离的长远,过路费的多少,由此引申出这个问题有几个条件?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分析各个条件和路径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将几种不同的路径描述转换成所对应的不同分支结构语句。不同的选择条件对应分支结构中不同的分支条件,不同的路径则对应不同的分支语句结构,通过教师逐一对各种分支结构语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将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抽象思维。

4)学生结合实际问题,选择用不同的语句结构编写代码,并进行对比总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训练,就可以逐步掌握计算思维的方法与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立足医学专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未来的临床工作者,其将来所要面对的是高度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等是临床工作者的工具,而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对医学信息的及时获取、掌握和应用能力。那么在计算机知识的浩瀚海洋中,该如何进行知识的取舍,传授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p#分页标题#e#

1)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与网络作为一种基本工具成为信息社会信息交互的载体。了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有助于理解医学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和编码方式;而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则是现代医务工作者及时获取医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跟踪科研领域最新进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2)文稿与演示的处理技术。医学论文的写作和交流能力,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的综合展示,也是医务工作者交流工作成果的最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文档处理工具和文稿演示工具,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对医学知识的综合表达能力。

3)数据处理技术,包括Excel软件和数据库基础两部分内容。医学研究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在此过程中,从医院信息系统中产生的临床数据,以及从医学诊疗仪器中产生的检验数据均以不同的编码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而Excel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可以提供对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方式,对数据的分析、计算、查询和统计功能,并有助于学生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开发过程。

4)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无论是生物电信号处理、计算机影像诊断技术、计算机医疗仿真技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医院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作为一名医学生来说,掌握一门相关的程序设计语言,不仅有助于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对于今后能够深入医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开拓自己的科研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所用到的软件会不断被新的软件所代替,但是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所要接触到的任务则是基本不变的。那么,当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了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就不会再被某种软件的使用所束缚,从而使得信息素养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良师益友。

2.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以上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目前的教学工作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1)在理论教学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始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的前1/2部分,以LBL教学模式为主,通过知识点的展开,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系统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课程的后半部分,采用PBL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PBL是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任务相联系,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例如,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的控件部分时,并不是直接去一一介绍每个控件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属性、事件和方法,而是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去寻找可能合适的控件,然后再将大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出一个个小的目标,围绕这个小目标,去寻找这个控件具有的能力,即运用不同的属性、事件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在熟悉了不同控件的同时,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掌握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2)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实验课是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内容的地方。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如果单纯依靠实验课可能连指定的内容都来不及完成。因此,在上课前精心挑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精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一直向学生强调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答疑解惑,通常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先去做练习,再到实验课堂上和教师探讨遇到的问题,这样能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另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内容,以协调学生学习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差异。

3)将课程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都制作成模拟教学软件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这个教学软件去寻找相应的答案,并且相比于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软件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以反复学习;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由于问题的积压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