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设备范例

影像设备

影像设备范文1

【关键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医疗影像设备

伴随着医学科技的更新迭代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医疗影像设备保有量逐年高速增长,医疗工作的开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医学装备的支持,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医院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开机率和使用率,最大程度地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成为了广大医工同仁们一致努力的目标。在所有导致影像设备故障的原因中,环境因素不可忽略。这里所讲的环境因素,是指医疗设备所处工作场地的工作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尘埃、电源质量、电磁干扰、鼠患等。

1环境因素

1.1温度因素

温度与电路元器件的稳定息息相关。温度过高则会加速元器件的老化,也会导致影像设备高温报警停止工作,甚至烧坏电路板。温度过低则会出现水汽凝聚和结霜,也会导致金属元器件的钝化。

1.2湿度因素

湿度太高会使电路板容易出现短路事故,也会对某些检验类设备的结果造成影响。湿度过低则易产生静电,从而导致放电现象,造成电子电路的击穿损坏[1],同时可能造成火灾隐患。低湿度产生的静电还容易吸附灰尘。

1.3尘埃因素

灰尘会增加电路触点的阻抗,导致某些按键失灵;也会造成元器件的加速磨损。同时,灰尘会通过静电效应吸附在电路板上,影响散热。

1.4电源质量

目前影响影像医疗设备的情况主要有电压过高、过低、断电以及电压瞬变。其中电压瞬变危害最大,我院出现过因停电切换线路导致大型影像设备电路板烧坏的事故。

1.5电磁干扰

现代生活电磁干扰无处不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电磁屏蔽,医疗设备将受影响。我院曾有两台超声设备的高频探头在使用时均出现波纹状干扰,而其他探头图像正常,后检测为电磁干扰导致。

1.6鼠患

老鼠习惯撕咬安放在地沟内的电缆线,我院就曾经出现老鼠咬坏通讯光纤,导致DSA设备检查床无法运动的情况。

2处治方案

以上因素都是医工们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设备主管部门面对的艰巨任务,下面就电源、电磁干扰、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方面,谈谈我部门的相关处治方案。

2.1电源质量、电磁干扰此类因素,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应当和医院总务、基建等部门协同合作,合理配置稳压电源、不间断在线式UPS,做好电磁屏蔽、接地等,在源头上或者设备投入使用之前防止问题产生。

2.2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因素,更是在设备投入使用后需要常年面对的主要问题。只有设备主管部门牵头,与相关使用科室齐抓共管,才能持续保障良好的运行环境。首先,在医疗设备入院装机前,我们就要从设备使用说明书或者厂家工程师处获取该设备对装机环境、运行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影像、检验等大型设备,对运行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GE血管造影机INNOVA和IGS系列,环境温湿度要求如下表。然后,在获取了设备环境温湿度要求以后,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管控方案,切实保障设备在要求的温湿度区间内运行。下面是我院暂行的日常医疗影像设备使用环境管理方案。

2.2.1科室使用管理层面

(1)要求设备使用科室配置温湿度表,放置于机房、操作间等。(2)对散热量大的设备机房,要求配置独立空调机组。(3)所有设备间、操作间和扫描间都要配备可靠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如空调、除湿机、加湿器等,以保证其外部环境的稳定性[2],不具备除湿条件的科室建议使用空调除湿功能。(4)在科室设备管理层面形成日常医疗设备使用环境管理的书面制度:设备使用科室每日早晚查看、监测环境温湿度,且留下详细记录备查。(5)设备使用科室每日做好设备机房、操作间、扫描间等的清洁保洁工作,务必保持环境清洁、整洁。

2.2.2设备科监管层面

(1)加强对设备使用科室的培训来落实管理,督促科室执行日常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制度。(2)分管工程师制定好设备PM(预防性维护)计划,定期保养除尘,有助于设备散热,消除尘埃、温度因素对设备的影响。(3)制定定期巡查制度。每周到设备使用现场查看环境温湿度和洁净度,检查科室温湿度记录表。此举可以监督科室日常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4)与大型设备厂家合作,引入远程环境监测报警系统。例如GE公司的远程温湿度监控,发现环境异常后,设备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上会收到GE公司发来的报警,提示内容为温度或者湿度异常,以及异常状况持续的时间。(5)融合院级考核制度。将设备使用环境管理纳入考核,对出现问题或者管理不当的科室使用通报、警告、扣分等手段来进行考核。针对日常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追踪、整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监管到位、防微杜渐,对暴露问题和制度执行不力的科室进行再培训、再考核,强化科室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实施上述管理方案一年多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科室设备运行环境明显改善了,设备高温报警减少了,机房杂乱无章、闷热潮湿的情况不见了,今年未出现医疗设备因高温烧坏、短路烧毁、静电放电损坏的情况。各科室对设备使用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思想上更为重视,这是我们设备管理部门乐见其成的。这种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降低设备人为损坏率、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也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设备运行环境治理工作中,我们也将继续以控温控湿为抓手,以巡查考核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设备使用科室的培训和监管。相信经过长期的管控,我们可以逐步减少、乃至杜绝不良环境因素对影像医疗设备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支出,保障影像医疗设备完好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旭鸣,周玉娥.场地环境因素对医疗影像设备良好运行的影响[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03):203-204.

影像设备范文2

【关键词】影像科;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设备维护

1引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影像科管理的重点,如CT影像设备、超声影像设备、腹腔镜等医疗设备等,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这些医疗设备的精密程度以及造价也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医院运行成本的关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院影像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运用也得到了普及,因此,如何打造系统、完善的信息管理模式,推动影像科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的意义

与传统粗放的管理方法相比,在医院影像科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引入信息体系,对于设备的有效运行与医院的自身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影像科的医疗设备资源,增进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其次,有利于推动影像科医疗设备管理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并利用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各科室之间的沟通障碍,缩短医院管理决策周期;再次,有利于简化管理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体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优势,减少管理中出现的失误;最后,有利于建立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从采购到管理再到维护,能够形成系统的流程,并在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中控制影像科医疗设备管理细节,保证设备的充分合理利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3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管理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影像科医疗设备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也逐渐引入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基本的管理流程,但是从目前信息化管理成效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例如影像科在信息化管理与维护意识方面相对薄弱,在引入医疗设备之后,只能依据现有条件建立基本的管理模式,对于后续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缺乏投入,影响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信息化管理与维修人才不足,医院在这方面缺乏人才培训投入,一旦医疗设备出现运行问题,只能进行简单的维修而无法配合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果,同时在医院自身专业人才的外流现象也比较严重,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缺乏充足而优质的人才支持;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不完善,如一些厂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技术上进行垄断,影像科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使医院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信息不足,影响了信息化管理效果。

4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的相关策略

4.1转变管理理念,提高信息化管理与维护的意识

认识是指导实践创新的前提,医院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体体系的构建是对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的颠覆,因此,本科室乃至医院整个管理体系都应该从思想上做出转变,用信息化理念重新认识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新形势,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过程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扭转传统“重采购,轻管理”的模式,将采购与管理联系起来,并增加对后续维护的投入,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应提升信息素养,从思想认识与实践操作的角度提高职业水平,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时代。

4.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化管理与维护水平

医院应从长远着眼加强对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专业人员的培养,以打造专业的管理与维护团队。在人才建设中,医院首先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思想与技术培养,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其次,注重与高校医疗工程专业的联系,对接人才培养,根据医院当前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的需要,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求,以保证人才供给;最后,调整优化人才的职业规划,提供职业保障,在物质与精神层面提高员工对岗位的预期,保证医院对人才的凝聚力。

4.3加强平台设计,构建并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体系的构建,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支持。在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影像科应建立全过程管理思维,将信息化渗透到每一个管理模块。建立计划采购模块,以记录医疗设备从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到货验收等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表单;建立库房管理模块,对设备出入库、报废、盘存等流程进行控制;建立在用管理模块,对设备使用中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和备注进行记录,以完善管理数据库;建立质量管理模块,对设备质量控制、日常检查和维修等内容做好记录,通过整合、分析数据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措施。

4.4完善管理体制,推动信息化管理与维护有序进行

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是信息化管理的基本保障。在影像科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设备维护过程中,医院应该从长远考量,推动传统管理制度的优化,根据信息化管理与维护要求,构建新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如加强对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监督,任用专业的监督人员,对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数据进行审核与检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管理与维护工作做出纠正与指导,督促科室完成自检,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苗露.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9):104-105.

[2]蒋友好.基于HRP系统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42(4):309-312.

影像设备范文3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

一、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率不高

传统的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是凭借教师在课堂的简单的讲授。而医学影像设备学的理论知识抽象复杂,,主要是依靠课本的内容简单的描述和黑板的板书来进行讲授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且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没有足够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也是学生逐渐对医学影像设备学失去了动力,从这一点上看来,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起不到教学的效果。

(二)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安排不合理

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实验课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多。而医学影像设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经验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掌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巩固和与实验内容的连接,使学生无法全面的掌握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内容,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优势

在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的尝试,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的医学影像设备学引入多媒体技术,但是许多学校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并不完善,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中,要结合医学影像设备学专业特点,使其完美的呈现,才能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

(一)大数据支撑,提高课堂利用率

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只是简单的投影仪和幕布的结合、单纯设备上的应用而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又重新被定义。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快速准确的搜索到相关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免费的且内容优秀的视频和其他材料,教师完全可以直接拿来用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使医学影像设备学相关的知识形象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理论课程也能够变得生动有趣,更加通俗易懂。

(二)模式新颖,增加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在课下制作课件,在课上进行展示。学生们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有效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学生通过新颖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堂互动,提高了课堂的气氛。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搜索,可以采取多种新鲜的方式来展示教学的内容,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三)便于总结整理,减轻教师的负担

多媒体技术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使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发生了转变。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正常的备课之外,还要进行课件的制作,备课的内容也是以课件的讲解为主。而多媒体的课件一定程度上可以重复使用,使教师不再去黑板上进行板书内容的书写,在课堂上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只是可以站在讲台的电脑前进行课件的讲解,就像电视中的演讲一样,学生的思路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学习和解读多媒体的显示内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省了体力,同时,电子版的课件内容也便于总结和修改。

三、多媒体技术的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当将主要精力用在课件制作上,来提高课件的质量。在多媒体授课中,教师不应拘泥与课本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特点,搜索世界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课程涉及到的行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建立一个更加清晰的职业观念。课件的制作,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是只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罗列,就会失去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二)保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多媒体授课时,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逐渐降低了教师本身的因素,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多媒体技术目前仅仅是一个教学辅助的设备,完全不能成为主导地位。多媒体的作用是多种形式的展示,而教师才能进行各种疑难问题的讲解。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发挥教师的作用,使教师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体现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师是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以它的便捷和实用性成为改革的先锋,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完全抛弃。对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来说,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还是需要学生通过课本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理解和背诵才能实现真正的掌握的。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授课时,要首先考虑传统的授课方式,将传统的内容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价值。

四、结语

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多媒体教育目前已经在很多高校中都有应用,但是有些高校的多媒体技术和理念都不是很完善,也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教学的主体还是教师,只有教师能够开拓思路,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才能更好应用现代科技,同自身的能力相结合,更好完成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保生,王立学.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4):684-685.

[2]冯楠.医学影像设备学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4):456-457.

影像设备范文4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医疗影像设备;效率化

0引言

医疗影像设备主要包括放射、超声、内镜和病理影像等专科医疗设备,在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医疗影像设备可以直观地反映患者的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情况。电子信息系统更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从工程建筑行业,到医疗信息管理,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医疗行业的改革与进步,也让医疗影像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既方便了医护人员的记录与查找,也为患者节省了时间与成本。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完善,越来越多的问题随之而来,唯有积极探索问题的成因,才能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使电子信息技术与医疗影像设备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影像设备中的应用

根据国际医疗信息学协会(InternationalMedicalInformat-icsAssociation)的定义,大数据的数量、类型和复杂性需要新的结构、技术和计算与分析方法来管理并能够从这些数据中获取价值和隐藏其中的知识。这类数据称为大数据[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完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数据成了日常生活中做出决策和判断的依据。生产、销售、管理,甚至医疗诊断,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而医疗影像设备更是倚靠数据呈现最终的结果。

1.1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与拓展

电子信息时代,曾经遥不可及的远程医疗变得普通寻常,依靠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将医疗影像设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打印、传输图像通过互联网一步实现,患者可以通过通信设备远程问诊、治疗和观察。最常见的是影像咨询,医学影像数据来自于影像设备,是以影像显示为结果的数据,如X光照片、CT、MRI核磁共振、B超影像等[2],配合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系统,远程医疗技术可以帮助减轻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远程医疗技术将更加完善,整个问诊流程会更加高效、便捷。未来,远程医疗极有可能成为医疗发展的主流模式。

1.2为诊断提供依据

过去,医疗数据的记录全靠医护人员手动输入,不仅时间成本高,而且观察研究较为麻烦,经常是数据一经使用就失去了价值,因为保存大量数据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整理、归纳。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电子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检索更为方便,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清楚可靠的数据进行参考。数据是最直白、诚实的信息,依靠数据做出的诊断真实可信,患者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对自己的病理有清楚的认识。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将更加完善,各种数据将组织成一张数据网,医护人员诊断时会有更多的参考依据,患者也可以获得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高效的医疗服务。

1.3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预测

电子信息的应用,不仅作用在临床诊断时期,更可以在未来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据的记录与对比,可以用来推测患者病情的发展,预测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足够的数据交织在一起,可以大致推断出疾病变化的规律,以及用药、手术的风险和效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参考之前的数据,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进程。数据的记录,降低了医疗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电子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医疗影像领域的进步。

2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影像设备中的发掘与应用

2.1电子病历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的出现,代表着医疗影像设备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合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借助强大的电子信息工程系统代替传统的手写式病历,仅靠数据的存储就可轻松实现病历的记录与归纳。电子病历最大的优点是包含了患者完整的诊断信息并能进行共享。患者之前生过什么病、做过哪些检查,电子病历可以完整呈现,节省了医护人员问诊的时间,为医院的人力资源减轻了负担,患者本人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电子病历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医疗影像领域的发展方向,纸质版的诊断将逐渐被电子信息系统取代,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够合理地存纳各种数据。

2.2医疗资源共享

目前,只有中、高端医院能够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运用电子信息系统,许多落后偏远地区的低端医院依然没有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医疗管理,对此,共享医疗资源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先进的医院通过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对医疗影像进行数据采集,医疗影像信息对推测患者的病因、治疗进展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低端医院再通过医院间共享的医疗资源,优化自己的医疗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诊断能力。医院间还可以共享电子信息工程系统,低端医院实现不了的,可以通过中、高端医院的技术实现,对已有数据和医疗影像进行记录和整理。通过信息共享挖掘和运用这些信息,将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常见病、流行病防治起到重要的监测作用[3]。信息工程系统共享模型见图1。

2.3院内平台的快捷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功能和应用范围,针对不同业务、不同服务对象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4]。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疗影像领域最直接、快捷的应用就是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对影像进行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患者检查后的医疗影像传入主治医生的电脑,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主治医生可以很快进行诊断,数据进入数据库与众多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匹配,可以快速制定出诊断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应用,架起了沟通医生和医疗影像设备的桥梁,对患者病情的成因和预测有了更清晰的判断,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信息工程技术应用模型见图2。

3电子信息系统应用面临的挑战

3.1医疗电子信息种类繁多复杂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愈发迅速,大量的数据不断涌入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库,这些数据有些能用来组成数据网,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有些则为无效数据,实际用处并不大。信息数据一般分为两种: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数据包含的信息无法用数据模式显示,无法直接通过计算机解读和分析[5]。区别结构性数据与非结构性数据,在繁多复杂的数据库中是一项更加严峻的工作。同样,每日由医疗影像输出的数据不计其数,很难分辨哪些是对未来医疗影像设备的发展起促进意义的数据。众多的数据日益积累,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后期投入的维护费用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2患者个人信息的保障存在隐患

患者诊断信息、个人信息被记录通常是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但用于医院间资源共享时,大多是在患者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产生了患者在保障隐私权方面的担忧。数据交换过程中,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泄露,患者的就诊信息也容易被他人知晓,隐私权得不到保障。目前医院进行数据共享时,还没有关注到患者个人信息的保障这一方面,包括电子病历卡的存在,如果有一天数据库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制定相关规则,保障患者的隐私权不被侵犯。

3.3医疗工作者的应用水平有限

大多数医疗工作者并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出身,在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使用水平的速度上常常落后于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这也是越来越多有诊断经验的老专家却不能很好地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和医疗影像设备的原因。如果一味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医疗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提升,则会有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长此以往,即便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影像领域发展得再好,也失了初心。对待医疗工作者应用水平有限的问题,不应有任何歧视和偏见,要积极帮助医护人员提升相关技能。

4结语

影像设备范文5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我国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尤其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强化设备管理和维护是保障其正常发挥效益的基本措施,文章将针对如何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展开论述,给予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措施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在各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属于核心医疗设备,它在医院所有设备中占据极大的比例,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正因为该设备为医院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加强对其管理与维护也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阐述,提出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相关措施,以此作为参考依据。

1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数字化影像设备而言,要想做好其管理与维护工作,就必须依靠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影像专业知识,同时还需对设备维护知识有所涉猎,这样才能保障该设备正常运作,发挥真正的效益。除此之外,这类人才还必须对以下方面知识熟练应用,比如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知识,熟练使用分各项软件,对于设备经常出现的硬件或是软件问题,能够了解基本的解决方法,对于设备的常规的维护必须清楚了解。数字化影像设备只有维持正常作业状态才会发挥真正的功能,一旦出现故障或是年久失修,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知识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实施岗前培训,依据操作规程进行,对于该影像设备而言,其必须具备独立的专属计算机,同时还需独享一个工作站,上述相关信息不得随意更改。针对所有设备来说,做好详细的存档工作,记录好工作日志,严格执行以下制度,即交接班制度,安排专人进行设备的管理,主要针对重要数据,还涉及到信息资料。如非本科室人员,严禁上机操作,不可以拷贝资料以及程序,教学中涵盖的影像资料,除管理员之外,不能随意拷贝复制。针对维护与操作人员而言,他们必须对设备进行管理,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即使出现极小的故障,也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并做好相应记录。如若该设备出现硬件或是软件问题,维修工程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排除,非专业人员不得私自拆卸设备。除此之外,医技人员、工程人员,两者要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合理有效使用设备,做好其管理与维护工作。

2做好存档、传输以及管理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这样才能保障该设备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必须对设备进行优化管理,包含其网络存档、传输与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其创造极佳的社会效益,并且获得良好经济收益。针对数字化影像而言,其主要是通过PACS系统运用,以此使影像信息发生变化,实现数字化,这相较于传统医疗模式有所创新,突破了时空限制,以数字化的形式,采取无胶片方式开展以下活动,如影像资料采集、阅读、存储以及管理等等,这样不仅为临床医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数字化图像具有一定的优势,如高清晰度,这可以帮助医生直观了解到早期病变,对于一些比较细微的病症,也能及时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影像诊断水平大大提升,而且其准确率与效率也有所提高。针对数字化影像而言,其在医院网络以下工序,即存档、传输以及管理,这些工序看似简单,实则程序极其复杂,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涵盖了先进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以及医院信息管理,因此优化该项工程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以下功能,比如数字影像极其数据收集、影像管理、显示与处理以及硬件拷贝与输出等,还涉及到比较重要的工作流程,诊断报告系统等。因此针对数字化影像来说,其在医院网络中的以下方面其实是紧密相连的,即存档、传输以及管理,这对于医院的医疗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如医院准确诊疗率有所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疗流程有所缩短,因此数字化影像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开展预防性维护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对于医院而言可谓是一个好帮手,一旦其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到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其管理与维护,这其中预防性维护非常关键,这可以保障该设备能够实现最大功能性。针对预防性维护而言,它属于一种超前意识,在故障未发生之前就对其进行维护,以修代养,化被动为主动,医院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这样针对数字化影像设备进行维护,他们不仅要具备医学常识,懂得机械相关知识,对电子专业也要有所涉猎,并对专业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具备上述知识储备,以此应对预防性维修,这样才能保障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预防性维护来说,其在模式上实现创新,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实现了良性循环机制,主动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在日常工作中,设备维修人员可以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修,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如参量的检测、校正与调整、将机房的温湿度维持在正常标准,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机件不会发热受潮,做好清洁处理,去除灰尘沉积,避免发生静电现象,进而击穿设备零件。依据相关调查显示,数字化影像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由于设备电源、运行环境,这两种因素引起故障占到了45%,人为操作不当比例为15%,自然损害占40%。由上述数据可以得知,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故障发生频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实际医疗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功效。要想使该设备可以持久的为医院医疗工作出力就必须做好相关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提高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晓艳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刘颖辉.论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J].科技通报,2013(02)

影像设备范文6

〔关键词〕维修;品牌;医疗设备;采购

随着企事业单位采购的日益规范,我院在2004年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修订了我院医疗设备的采购制度。建立健全我院公开、透明的招投标管理机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责,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采购流程

1.1原则

我院医疗设备采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满足临床日常工作及开展新技术需要,精简节约,规范管理。遏制招标环节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1.2科室提出申请

由使用科室填写购置申请表,要求明确购买的数量、产地及档次,是否具备安装使用条件、有无收费标准。

1.3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从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论证购买设备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经济性。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类医疗设备,防止不必要的铺张浪费,有必要对医疗设备实行采购前可行性论证。当采购设备的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单台小于10万元,但批量大于10万元的,必须提供可行性论证。

1.4设备科报批

设备科收集、汇总各科室的购置申请,根据医院年度预算报院长办公会审议。若通过后,还需明确采购方式,申报政府采购项目审批。按批复的采购方式委托招标、网上招标公告、制作招标文件。

1.5开标、评标、中标

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要求,由专家库抽取评标专家、监督组、招标商共同参与开标、评标。由设备科提报评标审议结果,并按政府采购法相关要求在网上公示中标结果,无异议后发放中标通知书。

1.6合同签署

对照招标结果认证审核,由本院领导、审计科、纪检办、财务科、设备科、使用科室参与商务谈判,签署合同。

2设备维护

对照招标结果认证审核,由设备科和使用科室完成对新购置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工作。自验收之日起,开始计算被验收设备的保修期。如果设备超过保修时限,通常由本院设备科进行后续维护保养、同厂家签订续保合同、外包给第三方维修公司这3种形式。比较这3种形式:响应最快、最经济的是本院设备科自行维修;维修效果最好,价格最贵为厂家维修;而外包的第三方维修公司的价格是介于以上两种方式之间,但维修完成的速度最快。

3设备采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价格优先

由于医院对每个临床科室会进行成本核算,这就使得科室不得不考虑设备的价格因素。在同等条件下,价廉物美的产品总是颇受欢迎。但是,不乏许多厂商因追求利益,通过减少质量的成本,而降低价格,吸引购买者。

3.2品类繁多

随着招标的日益规范,一般需要3家及以上的供应商参与竞投标,同时不能由使用科室指定品牌,这就导致比如像心电监护仪、泵等大批量采购的设备,每次购买到的设备品牌不同,型号不同,供应商也不同。

3.2.1科室人员难以适应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很多人反映同一类设备品牌、型号繁杂,操作界面各不相同,很难熟练操作。有时因为找不到某一功能而报修。也有在抢救患者时出现突发情况,如因应急调配了一台呼吸机,但借用科室的医务人员未接触过这种品牌的呼吸机而不会操作。借出机器的科室不得不配备熟练操作的人员到场,给其在人力、物力上造成一定的负担。

3.2.2培训困难

我院在安装新购买的设备时,必须对使用科室进行使用前培训。但由于繁多的使用培训,容易导致使用人员混淆培训内容。也由于科室轮休制,导致部分使用人员没办法参与所有的使用培训。最终结果事倍功半。

3.2.3维修复杂

我们维修过程中,常常遇到设备某一零件损坏需要更换。按常规需要先在报废的同类设备中,寻找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更换,这是最快捷便利的方法。但由于目前繁杂的品类,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同种零件去更换,这不仅浪费更多的时间,也加大我们寻找同种配件的难度。同理,我们也无法提前预备易损配件。我们曾经碰到某一个品牌的监护仪由于自身经营原因,造成公司不再生产该种设备,也无法从其他途径出找到零件更换,导致那台设备的报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品牌杂乱,也让我们工程师需要花更多时间来研究其中的差别,无法让我们工程师做到“精修”。

3.3供应商多,服务差

一般来看,供应商的品牌比较稳定,量多,他对于我们维修工作也是比较支持。反之,则会出现漫天要价、置之不理等消极情况。这最终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维修工作。

4结束语

影像设备范文7

关键词:设施设备;音乐教学;高校;质量问题;应对策略

教学设施设备是高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的后勤保障,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设施设备,课堂教学就无法正常开展,不但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到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高师音乐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高师音乐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的应对策略。

一、高师音乐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的几个方面

1.教室、琴房等的紧缺

当前,教室、琴房等的紧缺成为高师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琴房是音乐教师上课的场所,面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琴房的短缺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因为没有教学场所,音乐教师就无法上课;即使有一间小教室,几十个学生挤在一起也会影响到学习气氛。琴房紧缺不但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没有地方去练琴,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更不用说技能方面的提高了。高师还需要有音乐厅供学生表演时使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可以在音乐厅进行表演,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质、技能等得到很好的锻炼。

2.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的缺乏

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的缺乏会导致教师的理论课、技能课不能向更高的一个层次发展。很多理论课程会在每一课内容的后面布置一些论述题或者思考题,需要学生查找大量的资料,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作参考,这些功课将无法完成。大量的图书资料能让学生了解前沿性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的新发展,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向校外的知识桥梁,不至于做井底之蛙。而丰富的音像资料,可以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参照物,不但能自己练,还能聆听和观看大师的杰作,也为学习理论课程(如和声或者曲式分析课程)提供保障。

3.乐器种类的贫乏

乐器种类的贫乏会造成学生无法进行艺术实践,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上,降低了对音乐的理解水平。教师在教授音乐课程时,需要对乐器实物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如教学“中国民族音乐”时,教师会讲解很多的中国民族乐器,因为一些学生正在学习这些乐器,所以实物并不难找。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已经掌握演奏技巧的同学演奏一首乐曲的片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必修课程“外国民族音乐”时,就比较难以应对了,因为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国家、地区的乐器,教师只能给学生看图片,如果连图片都难以找到,要么略过不讲,要么让学生望文生义,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这样,学生就比较难以接受了。如果学校能有几件其他国家、地区的乐器,或铃或鼓,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外国民歌进行艺术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对乐器的学习兴趣。综上,如果没有完备、实用的教学设施设备,音乐教学就无法开展,因此教学设施设备是音乐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高师音乐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的应对策略

面对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增加高师音乐教学设施设备迫在眉睫。

1.高校要积累音乐方面的书籍、期刊或音像资料

高校要大量积累音乐方面的书籍、期刊或音像资料,这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教学和科研两手抓,在教课之余查阅大量的书籍、期刊、音像资料等,为正常的音乐教学做好保障。

2.加大投入,解决高师音乐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

改变高师音乐教学现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高师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多方面筹措资金,不断优化音乐教学条件,解决音乐教学设施设备不健全的问题,购置更多的乐器,建设更多的琴房,以实现音乐教学的丰富性。

3.扩大教学场地以适应学生人数的增多

音乐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乐器,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场地,以适应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否则教师就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因此,高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扩大教学场地,以保证教师能够静心地进行教学,学生能安心地在教室里学习音乐。

三、结语

总之,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音乐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和前瞻性,要根据一线师生的实际需求,保证设施设备的适用和使用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高师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注重实效、讲究美感的原则,在把握音乐本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好音乐教学设施设备,进而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大鸣.科学发展观与高师音乐教育[J].四川戏剧,2008(04).

[2]易秀华.论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的关系———以武汉市四所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为倒[D].武汉音乐学院,2007.

影像设备范文8

关键词:医疗设备投入;医疗费用;影响;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医院之间除了进行人才方面的竞争,对于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方面的竞争也很激烈,医院设备的与时俱进这就会使得医院的医疗成本加大,即便一些是国家规定的,但仍会对医疗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医疗设备和医疗费用进行分析,找出医疗设备对于医疗费用产生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医疗设备及费用概述

(一)医疗设备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医疗设备就是我们所说的医院设备中的医疗器械,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是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包含的门类、品种都是十分多的,在不同书籍中所给出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无法准确地定义医疗设备。但在美国的管理法规中有这样的定义:医学设备就是指所有的仪器、装备、机器、体外试剂等其他产品。在我国,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对于人体来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等物品。2.特点。现代的医疗设备主要是传统机械和电子科技相结合,是精密与安全集合在一起,并且很多都是具有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系统。医院在进行新的设备采购时,不仅要考虑其技术和拥有的功能,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高效性、安全性等因素[1]。因此,设备主要是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安全性。这是在采购设备时必须放在首位的因素。二是要有先进且有效性。首先看是否是现在医学所需要,其次要确定其有效性,在确定设备此特点时是较有难度的,因为医院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使用并分析效果是否是有用的。三是可靠性。这是指设备的安全性,也是相关的各个因素的综合体现。四是适用性和经济性。要看是否适合自身医院需要,并且要保证在各项支出和收入中有合理的配比[2]。

(二)医疗设备的分类及现状

1.分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会采用不同的医疗设施,这也就使得医疗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变得特别多。而最新的设备主要分为:有源、无源、神经核心血管、骨科手术器械;放射治疗、医学成像、医用诊察和监护、呼吸麻醉和急救、物力治疗、数学、透析和体外循环、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有源植入、无源植入、注输、护理和防护、患者承载、眼科、口腔科、妇产科、辅助生殖、避孕、医用康复、中医、医用、临床检测等器械,种类十分繁多。2.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技术从捉襟见肘向游刃有余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医疗事业相关的各方面都在不断进行完善,促进了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为大众带来了福利。医疗器械行业现在变成了医疗相关事业中较为活跃的行业,现在主要呈现出来的是增长快、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新能力强、变化迅猛的状态[3]。

(三)医疗费用的现状

医疗费用是指进行医学上的检查、治疗等必要的费用,不仅包括治疗费、医药费,还包括康复费、整容费以及后续的治疗费用。医疗费用的构成从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中可知,医疗费用主要可以包括药品费、价差费、门诊费、住院费等其他费用。2017年较2016年次均门诊费用可比价格上涨4.7%,人均住院费用可比价格较上年增长3.3%(如下页表1所示)。

二、医疗设备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分析

(一)医疗设备投入与费用的相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疗的高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也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医疗设备,这就导致成本增加,加大了医疗成本必然会提高医疗费用。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所用的X透析,仅需要4角钱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胸部透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引进的医疗设备也变得多了,比如自动分析仪器、体外震波碎石仪、疏通血管的微型机器人等等,每次的使用收费都在数百元或上千元,有的可能会在万元以上。新设备的引进一般都会导致费用的增加,这不仅是由于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产生研发费用,而且新设备一般都是与高科技进行结合的,这些设备具有复杂、精密且专业的特点,这就造成可能会需要高昂的维修护理费用,以及可能有一些仪器还需要医院派人学习,这就是浪费时间资本。还有许多时候必须聘用专业的人员来操作,这就使得设备在使用时产生的检查或者治疗费用较普通的设备高出很多倍。并且,现在设备的研发速度很快,就意味着更新的速度也会加快,进而导致较高的折旧额。而这些也会被医院转嫁到患者身上,抬高新设备的服务价格。就B型超声来说,在现在的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诊断方法,诊断技术的进步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诊断仪器,B型超声经历了从二维B超(普通B超和彩色B超)、三维B超、四维B超的一个过程。这就使得B型超声设备在图像分辨率不断进步,再加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使得B超的可利用之处更多,医疗费用也随之变得更高。不同的医疗设备有着不同的医疗技术,设备的更新寓意着技术的提高,随之医疗费用也会跟着增加,所以医疗设备的投入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

(二)医疗设备投入对医疗费用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医疗设备的投入主要是对于医疗费用来说会导致其增加,这主要是因为:1.医院要跟随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就要增加新的设备,设备的投入要进行新技术的学习,这就使得医院会增加自身的医疗成本。设备在投入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花销,比如需要进行新设备的培训工作,这就使得医院需要有一部分的培训花销。并且有些设备可能是对于医学诊察或者治疗的新项目,这就需要医院引进新的人才,从而增加了一部分人员工资。2.进行日常的维护和设备的维修工作。现在设备多是高新技术设备,保养和维修都是通过专门的人进行的,有些厂家可能会有好的售后服务,但并不是所有厂家都会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或者缺乏明确的质量规则和收费标准,使得厂商漫天要价。并且有许多厂商在合同中并没有说明一定的维修零部件的供应,可能导致无法正常维修,必须花更高价格去别处购买,更甚是会导致机器无法使用,这都需要医院有相应的准备,而这也会导致医疗费用变高。3.新设备的引进,尤其是新技术的引进,这都是对于大众来说并不了解的。这就需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宣传,使得大众知道该设备可以诊治的范围。特别是一些乡镇医院更要在整个乡镇都宣传。虽然目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但是很多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宣传,在宣传方面就会有大笔的支出,这也会导致医疗费用变高。4.设备的折旧和损耗都会增加医疗费用。

三、应对措施

第一,做好购置的科学论证,并且加强采购管理,降低成本。对于设备的购置,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既要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又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不能因为医疗技术进步就随便进行购置,这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要尽可能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提高使用效率,并且要在购置环节中尽量减少人为的因素,比如贿赂采购人员的行为等,降低采购的成本[4]。第二,加强设备的日后管理。在设备开始进行投入使用,就会产生相应的磨损和折旧,医院应该对于设备进行定期的日常维护工作,并且有着相应的问题处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最好培养一些懂得技术、管理的医疗设备管理队伍,这样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设备的管理,实现最优的管理目标。第三,减少售后服务费用。设备质量的好坏与厂家有着直接的关系,售后服务不好会增加设备的费用进而提高医疗费用。因此,在进行购置时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厂家,这样对于设备的质量或者购置合同的设定有一定的保证,尽可能少地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尽快解决问题,或是设备零部件脱销不易购买等情况。第四,培养自身的维修团队。设备有故障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只是通过厂家进行返厂维修,就会导致提高时间成本,如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修理好,就可以为医院创造更好的机会,医院应该培养自己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这会节省很多维修费用,而且不会耽误设备的使用,同时有自己的维修人员会确保维修的方便快捷且费用低廉。第五,对于设备的投入要有严格的控制。设备的投入要严格地通过卫生主管部门的审批,正确地了解设备效果的好坏,减少不必要的投入[5]。第六,加强政府的调控。政府对于现在的大型医疗设备有着很好的控制,一般都是由发改委物价部门负责制定,因此一般医院不可以直接更改价格,但仍有一些是无法进行定价的,政府应该更加完善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医疗费用。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尤为重视。医疗技术的进步,需要借助更好的医疗设备加以实现。医院如果要跟随着医疗技术的脚步,那么就需要购置相应的医疗设备,新的医疗设备的购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本文通过分析医疗设备与医疗费用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且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依松.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论述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30).

[2]谭龙.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医疗装备,2016,(18).

[3]许淑茹,陈瑫瑫,王郑矜,杨东海.医疗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8).

[4]吕春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