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例6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具有新颖性、时代性的特点,内容也更为丰富,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信息量大、更新频繁且知识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题组尝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现状,效果良好。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HIS

0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类企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应用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发展的必然需求,有关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内容的教学也已纳入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中。经过短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应用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教育教学体系。其中,计算机专业及信息专业教学重点侧重于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设计和实施,管理专业关注于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辅助作用,其他专业(如医学、教育、销售等)关注于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覆盖医院所有管理层次和所有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其在提高医疗管理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自身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医疗管理者和相关从业者及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在对辽西地区的HIS应用覆盖率调查中显示县级及以上医院HIS的应用率达97%以上,乡镇级医疗单位的HIS覆盖率也已超过50%。信息化医院管理系统应用相关技术已成为医疗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案例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采用各种相关现代化技术,通过现实模拟或者情景再现的形式,将学习者引入到案例的情景,通过体验、讨论等方法实现学习,其在引发学习者自主思考、知识到能力转换、双向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医学院校管理信息系统及案例教学现状和问题

研究者在前期“管理信息系统校本化教学改革研究”一文和“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指出: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性差、教学案例发展滞后、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等问题,依然是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针对医学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研究者对s医科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6%的医学专业学生表示其教学案例内容过于广泛,部分内容(如系统的规划和开发等)对医科学生意义不大。75%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案例实践及实验教学学时少,实践或实验内容陈旧,并过于关注系统开发和设计。研究者进一步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目前最突出的三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40%的学生认为案例医学相关度低。整个教学活动中共采用文字型讲授案例24个,文字型讨论案例16个,演示型案例21个,其他练习型案例1个,总计62个案例,其中涉及医学或医疗相关领域的案例(除财务、人事等公用型案例)仅有5个(讲授案例3个,讨论案例2个),学习者难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与医疗卫生管理信息化应用之间的联系。

(2)34%的学生提出现有案例多以文字描述为主,难以形成真实体验。讲授型和讨论型案例是现有教学的案例主体,单一的文字描述难以再现案例的真实情景,演示型案例受开发和设备的限制,往往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功能性演示。

(3)15%以上的学生认为现有案例教学过于零散,相关性、整体性差。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案例收集面向所有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领域和环节,案例的选用往往更关注于其与相应理论和问题的对应性和讲解使用的方便性,进而导致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的案例彼此互不相干。

通过以上调查及分析可知,要解决和突破目前医学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现状,首要问题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是针对案例教学的突出问题重新构建课程的案例教学体系。医疗信息化是在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应用与发展,已成为医疗管理的基础性应用和相应管理性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如何以HIS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的案例教学系统,提升课程针对性,进而实现医学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改革与突破。

2以HIS为例的案例教学规划

HIS是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目标是提高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其主要职能是辅助决策。HIS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系列子系统的整合系统,包括临床诊疗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经济/人事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系统和外部接口系统等。每个子系统又由多个具体的应用系统组成。因此,以HIS为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开展应尊重其系统的总体结构,按照其系统结构图构建多案例教学系统。受限于篇幅,表1基于临床诊疗部分给出了对应的案例教学规划。

案例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是问题驱动下的引导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控制。本研究提出了:理论准备一模拟体验一提出问题一互动探究一实地考察实践一学结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应当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知识储备的,因此案例教学开始需要由教师针对相应案例教学内容目标需求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模拟体验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教学对象进入到虚拟化的HIS环境,进而基于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和教师通过多种模式进行互动式学习探究,形成一定的学习探究体验和成果。实地考察实践既是真实环境的接触和体验实践,更是对前期学习成果的一个验证和总结,并最终使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回归实际场景的本源,形成总结。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充分尊重了案例教学的问题探究的学习模式,又将模拟的虚拟体验和真实场景包含到教学中,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3HIS案例教W环境建设

案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案例教学环境的建设,以HIS为例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环境建设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构建虚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进而实现学生的虚拟体验。HIS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平台,在教学环境建设中以计算机实验室为载体,搭建中心服务器以及按照结构划分的系统终端,实现虚拟体验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方面,在现有的成熟的HIS商业软件中选取小规模的HIS软件进行部署,进而构建具有基本医院信息化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统环境,用于学生的模拟体验。同时,中心实验室也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主要场所。其二是以实习医院为主的教学基地建设,其目的是使学习者深入到真实HIS场景。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在医院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其附属医院进行实践案例教学。

4结语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网络化 教学评估 安全管理

当今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字化的全新时代,电子化档案信息已日益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媒体,相比之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大为滞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地需求也快速增长,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和手工操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电子档案系统,有效地整合各部门的教学档案资源,使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趋势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电子化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逐渐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系统,如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评教系统等,这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断运用,不仅提升了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随之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档案。这无疑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将促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进程。

教学档案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领导管理工作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在本质就是档案的信息功能,为此,建立完整规范的电子档案系统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缩微、光盘等先进技术与手段,建立一个统一著录格式,统计表编排的档案信息网络,将过去的一些纸质资料用磁带、光盘等介质来替代,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网上汇编资料的传送,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校、系(院)电子档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教学档案信息。

加强教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档案信息技术给传统的档案文献服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校(系)利用计算机承担着教学档案的查询检索,辅助立卷、编制目录、数据统计、学籍档案管理等项业务。尽管由于软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教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还不尽如人意,但已显示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管理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网络化

当前,随着各高等院校校园网的普遍建立,教学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信息服务网络化。根据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系统开发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使之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是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共享性原则,通过一定的处理系统,我们可以将教学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交流、分发,实现远程存取服务。教学档案的收集、管理、检索、传递都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来实现。网络范围内的档案信息都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档案用户的范围也大大拓展,不光局限于本校、本地区,远程用户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教学档案信息,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档案管理的全部工作。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档案工作必将发生更加深刻地变化。

3.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

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以计算机为手段,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这就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相比,不光需要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手段和方法,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手段完成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因为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原则,当电子档案信息在网络上运行、传递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区分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既使合法用户方便地利用档案信息,又能屏蔽非法用户,避免档案信息的泄密。对于存储于服务器上的档案信息,如何保证网络安全,避免“黑客”攻击,防止已有的档案信息非正常变化甚至丢失等,都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以后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专业要求。

二、本科教学评估机遇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教学档案资料能真实反映和体现教学水平,真实完整的教学档案将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因此,下大力气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地收集整理高校教学档案,是搞好高校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基础。电子档案的建立对于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设想,专家只要坐到电脑前,进入档案库,就可以随意调阅各种资料、数据、图片,这样不仅使评估工作效率更高,也会使专家的评估结论更客观、准确。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大为滞后的高校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校内各部门推行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部门收集、保存、管理档案的自觉意识,提高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编辑整理档案的水平。

2.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在信息化环境和氛围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扫描仪和相关软件集成,逐步完成室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做到存储安全、迁移便利。

3.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在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档案室应加强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

4.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作用, 设立档案管理栏目,不断完善、丰富栏目内容,有计划地开放档案目录,公开档案信息,向全校和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三、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

1.坚持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树立安全风险防范的意识。

2.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规划,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3.电子档案上网后,必须从进入、传输、使用三方面采取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外部攻击可以采用防火墙、安全等技术实现;防止内部成员泄露,在管理和技术上要做到信息安全存放。

4.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增强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在因特网上提供已公开的档案目录查询服务,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

我们应该认识到,尽管新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档案工作带来了便利与难度并存,但是,档案信息网络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世纪是教学档案事业发生深刻变革的世纪。作为综合院校的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科技力量强的优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新技术手段,做好教学档案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菁菁.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7(4):26-27.

[2]陆小宇.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229-231.

[3]俞志华, 王军宁.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7(2):78-81.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的探讨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新思考 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基于“双需求”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信息网络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时间同步方案设计 基于校园网络的数据整合方案设计 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企业门户信息安全的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 高职高专《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 教学方案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白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项目教学 网络信息编辑 课程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9-02

一 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整个过程与实际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网络信息编辑、处理和能力。该能力是电子商务服务类工作的关键岗位能力,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秉承“打造国防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学生职业方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思路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校企交替、多段实施。以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典型电子商务业务,以网络编辑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网络信息编辑及技能培养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职业环境模拟环节,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业务能力,最后达到充分理解网络编辑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网络信息编辑平台的目的。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网络编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所示)分析,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网络信息采编能力(关键核心技能)、网站信息策划和整合能力、网页制作和运用的能力(网页制作、信息等),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分配情况,课程总体设计由4个教学实践项目(职业认知、频道日常管理维护、网络专题策划、论坛管理)、9个教学任务支撑。

二 课程教学模式

鉴于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主题的深层理解。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形成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如下: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预备知识,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模拟主流网络信息编辑平台为载体,依托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给学生提供诸多实例,提供探究的材料,提供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所需学习的理论内容。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程教学采用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多种手段并用的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分组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学生兴趣选择喜欢的网络信息栏目等分类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网络编辑项目组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及网络普通受众来感受实际工作中项目执行策划、协作及信息筛选,及对信息可读性的理解;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本课程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材料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对工作项目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教学做一体化,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又扩展了学生思维,启发思考,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四 课程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实验教学; 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已开展多年,但对其内容体系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随着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按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建立了三维一体的分析模型,全方位、多视角地对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分析与设计,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一、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会计环境导致会计理论与实务呈现新的特征,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未能紧跟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也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内容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1. 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存在3种模式:面向财务部门应用、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和面向集团企业全面应用。由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在实际工作中,这3种模式同时存在。许多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大都局限于面务财务部门应用和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很少涉及面向集团企业全面应用的实验内容,难以适应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集团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2. 重视软件功能的应用,忽视内部控制与审计

熟练掌握会计软件应用是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普遍侧重于会计软件功能的应用与操作,而忽视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审计。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将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忽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将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带来风险,内部控制与审计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必须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实验活动。

3. 偏重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多为基础性和操作层面的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各项基础性实验后,应按照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集成性和信息共享性,在企业整体信息化环境下,优化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综合模拟实验,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4. 实验数据不充分,缺乏实验案例库

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硬软件平台的支撑,而且还要结合各项实验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案例库。目前,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实验练习数据不够充分,应用流程较为简单,难以覆盖各种业务类型,同实验活动相关的配套案例更是寥寥无几,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必须全面设计实验数据,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5. 多为单机实验模式,实验方案单一

为便于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进行,目前大都采用单人单机模式,实验方案单一,难以真正体验网络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数据共享。为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将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活动模式纳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单人单机模式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后,可以由多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按照业务处理流程依次进行各项业务处理,从而使实验活动置身于更为真实的环境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侧重于应用操作,忽视系统实施与管理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注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而实际工作中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既要有应用操作人员、又要有系统实施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每类人员知识结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系统实施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对IT技能的要求更高,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各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设计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实际工作对各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二、设计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总体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必须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出发,不断丰富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设计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时,应全面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维度、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维度和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维度出发,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三维一体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阐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总体思路。

1.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维度

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与升级,而且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维度来看,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应用、管理、评价、审计与咨询都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时,既要考虑培养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培养系统规划、系统开发、系统实施、系统管理和系统审计与评价人才的需要。

2.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维度

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维度来看,既要考虑面向财务部门应用的需求,也要考虑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需求,还要考虑面向集团企业整体应用的需求。 (1) 面向财务部门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财务部门专用的信息系统,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实现集成。对于这种应用需求,主要从财务部门应用的角度,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2) 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通过全面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共享。对于这种应用需求,应从企业ERP整体应用角度出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3) 面向集团企业全面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集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网上资金结算中心、集团物流管理等均依托信息化环境而产生。对于这种应用需求,应按照集团企业管理的模式和要求,从集团企业整体信息化角度出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

3.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维度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硬软件平台、应用系统、数据文件和运行规程。人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信息系统使用者。硬软件平台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基础和支持环境。应用系统的主体是应用软件,用于会计核算、管理与决策。会计系统运行过程所采集和产生的数据信息将存储于数据文件中。运行规程规定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运作规则。从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维度出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各项构成要素如何搭建、集成与有机组合,合理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使会计信息系统有效运作,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设计

在综合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设计,应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合,从三维一体分析模型出发,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从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会计信息综合加工与应用方面进行具体设计。

1. 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各项功能模块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实验活动,应按照现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3种模式:面向财务部门应用、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和面向集团企业整体应用,分层次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实验流程和实验数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并注意比较3种模式在数据采集、信息传递、业务处理、信息存储和系统控制方面的区别。

2.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活动涉及系统规划、项目管理、软件选型、配置管理、实施进程、实施战略、流程重组、风险管理和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全面进行。为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的感性认识,可以将实验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从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案例出发,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系统规划、实施战略和实施进程,再结合案例开展搭建运行平台、确定实施方案、进行初始设置和系统试运行等与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和实施相关的实验活动。其中,搭建运行平台实验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机房的硬件平台情况和自行安装搭建软件平台来进行;确定实施方案实验活动可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案例所确定的实施方案,准备系统实施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与具体方案;进行初始设置实验活动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的要求设置系统参数,并将各项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完成各项系统初始化工作;系统试运行实验活动是在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后,利用案例中所给出的各项业务数据并设计相应的测试数据,进行系统试运行与测试。通过上述实验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可以体验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活动。

3.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确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实施的管理与控制过程,它是通过各项管理控制措施来实现的,既包括人工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也包括由计算机程序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实验活动应结合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案例来进行。对于人工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加以理解与认识;对于计算机程序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可以在全面了解应用系统的各个控制环节与具体控制措施后,针对各项控制设计测试数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逐项进行控制测试实验活动,以体验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

4.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集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综合审查与评价的活动,审查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系统的开发过程、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活动,需要基于某一单位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进行,难以全面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实验活动,但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及应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则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活动,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审计实验活动可以基于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采用测试数据法与综合测试法等方法进行审计测试;应用控制审查与评价实验活动可以通过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进行审计测试,根据各项审计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5. 会计信息综合加工与应用

会计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为管理服务。企业的经济业务经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后,除了按照系统提供的输出功能输出凭证、账簿和报表数据之外,还应根据管理的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与利用。Excel作为常用的工具软件,具有强大的处理与分析功能,如何应用Excel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工与分析,应列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XBRL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抽取与分析利用,因此,还应借助XBRL应用平台,开展XBRL应用实验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涉及不同层次、多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按照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根据会计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