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工作思路范例

小学工作思路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1

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区教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塑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学校实际出发,秉承"树形象、抓管理、强素质、为特色、创品牌、促发展"的学校工作思路,以"传承中华文化、奠基幸福人生"为主题,做强优势、彰显特色,提升品质,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文化德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目标。创建德育工作特色。

2、以"四个一"的有效实施为主线,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3、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为载体,以"践行师德、提升师能"为目标,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4、弘扬传统文化,有效落实写字教学及普及珠心算教学,尖子选手训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5、树立"安全即发展"的安全工作理念,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做好安全、后勤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德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工作:关注课堂,优质高效

2013年我校教学工作以规范教学管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年"活动为统领,以"四个一"的实施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再度攀升。

㈠一个敦实---以规范教学管理为依托,促进管理质量的不断攀升

㈡一个扩展--以"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年"活动开展为载体,促进师生教与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㈢一个执着---以坚持弘扬特色珠心算教学为窗口,促进校本课程的深度研发。

㈣一个修炼-以师生硬笔书法修炼为突破口,构建学校高效课堂的又一靓丽风景。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2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目标,继续完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我镇各校教育均衡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师生向往的乐园。

二、工作思路

提高学校常规管理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提高课堂效率”教研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完善学校设备设施推进均衡教育,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树立师德学习榜样,继续树立学校教师良好的形象。

2、加强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文明、文明校园。

3、加强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4、继续完善设施设备,为均衡教育评估验收打好基础。

5、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体、知识竞赛等活动。

6、加强镇内校际交流,力争各校共同进步。

7、严格执行并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8、加强薄改项目管理与使用。

四、主要措施。

1.继续开展“我以教师为荣”师德师风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2、强化“养成教育”让良好习惯成为学生的品行。

3、继续开展“才艺展示、安全知识竞赛、书写、绘画比赛、班级墙报设计出版比赛、国旗下讲话、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

4、继续以学校为西片、旺岭小学为东片的两大教研组,以骨干教师为组员分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各校教师的教研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组织全镇校长、主任视导学校,帮扶学校提高常规管理水平。

6、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工作,让学生把安全知识提升为安全技能,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

7、开展教师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内容。

五、具体工作

八月份

1、班子成员筹备开学各项工作。

2、召开“五会”,组织老师学习。

3、做好班班通安装的前期工作。

4、各部门提交工作计划。

5、组织好各校领发课本

6、召开村小校长会议,落实开学工作。

7、做好开学前安全卫生工作。

九月份

1、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大会。

2、组织对各村小进行开学工作检查。

3、调整教师资源到缺编学校轮教,确保开学工作顺利正常。

4、组织全镇各校长、主任学习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5、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主题活动,组织安全技能演练。

6、组织开展“庆十一”学校教职工气排球赛。

十月份

1、组织全镇各村小学校长、主任到学校开展视导工作,帮扶学校提高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并上好移植课。

3、教导处对教师业务常规进行期中检查。

4、进一步培训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5、组织开展全镇骨干教师优质课比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开展期中检测考试并对教学质量分析、总结。

2、深入学校听课、调研。

3、组织开展全镇教工气排球赛。

4、组织开展教师才艺展示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1、组织开展年度校运会。

2、组织开展对教师第二次业务常规检查。

3、督查教师教学计划,做好期考复习工作。

4、开展“庆元旦、迎新年”文体活动。

2014年元月份

1、组织全镇各学校进行期末考试、评卷工作。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又能够在为他们积攒工作经验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就业保驾护航,还能够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充满动力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考验中去。虽然如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顶岗实习准备阶段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以顶岗实习为策略的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开展顶岗实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顶岗实习并为其做好能力储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三至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幼儿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缺乏进行幼儿教育的实际经验和方法,实践操作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他们要想快速地完成角色转变并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即将开始实习生活的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多的高校岗前培训都是在学生实习前几天才开始的,仓促之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部分高等院校组织的各种动员大会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收效有限。另外,由于顶岗实习的岗位会根据实习生去往实习基地的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岗前培训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和过程,培训质量可想而知。

1.2顶岗实习进行阶段的问题

其一,实习园所的环境冲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实习单位的影响,如果实习园所的环境比较正规,那么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也会比较快,反之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将会趋于停滞。因此,实习园所本身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和质量,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满足幼儿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都出现了一些不正规的办园思路,比如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旦到这种幼儿园实习,他们就需要面对实习任务的压力以及实习单位及家长的压力,学生为了继续完成实习就不得不委曲求全、入乡随俗,最终他们的教育教学思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同化,这显然是一种不利的环境冲击。其二,部分实习生的专业认同感降低:在之前三至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然而这部分知识中更多涉及的是学前教育“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缺乏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幼儿教育机构实际运行情况的阐述,这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意识到,很多理论上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可能是缺乏实践条件的。从而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学到的很多知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理论与实践无法实现有效结合,工作起来非常困难。

1.3顶岗实结阶段的问题

第一,实结评定缺乏有效反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告一段落以后,学生会通过对近半年来实习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并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顶岗实结通常情况下需要学生填写一定的调查表格而后由实习单位以及教师双方共同商议填写评定结果。实结评定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对未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为高等院校未来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改进建议。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顶岗实习的工作任务繁重且工作周期长,许多教师在给予学生实习评价时更加倾向于积极和富有鼓励性的评价,缺乏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评定意见,使得评价的实际指导意义大大降低。第二,部分实习生缺乏反思精神。在实习过程中,为了让顶岗实习的学生记录自己的实习过程并从中获得经验,学生需要填写实习手册,实习手册中包含的内容一般有教案、听评课记录、教学反思和班主任管理工作记录、教育调查报告等。然而部分实习生会因为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繁忙且压力巨大,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去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即使被迫填写也是照搬照抄现成的资料,这使得此部分实习生的实习手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解决顶岗实习中所存问题的对策

2.1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在本专业的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能够促进学生职业思维的转变,促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幼儿教师的身份,但是,在实际的顶岗实习中,突然降临的新环境和新身份都会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尽快构建完善的岗前培训体系,以高校专家为核心、以具有多年经验的幼儿教师为引导,在正式的顶岗实习前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铺垫和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实习困境。

2.2注重实习园所的筛选

实习园所的选择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选择恰当的实习园所。顶岗实习实际上是一种让师范生能够以类似支教的形式来服务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并且以此为基础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能力的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高等院校必须挑选合适的实习合作机构,选择办学理念科学、办学条件优质的实习机构供学生实习。只有这样,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才能更好地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达到真正锻炼学生的目的。

2.3优化课程设计,注重实践培养

在今后的发展中,高等院校必须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性、拓宽学生视野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课程设计上来看,需要尽快改变过去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合理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探讨更多新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紧密街接,并且将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而非实习及毕业前夕临时抱佛脚。

2.4与实习园所达成共同发展意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

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一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变成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离不开各种实习和尝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校方应该为学生配备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由指导教师协助解决。高校和实习园所之间应该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体系,达到互惠互利,既能利用顶岗实习推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进步搭桥铺路,也能够给实习园所带去新的理念和活力,促进园所发展。高校的指导教师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努力,比如,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吸取经验、积累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学前教育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长处,把一些不容易实践、松散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整合出来,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理论体系。总之,高校要和实习园所结成共同发展的意愿,高校为园所提供后续的师资力量,园所则帮助实习生积累工作经验,一举两得。

2.5引导学生反思实习过程,鼓励合作反思

实际上,一名幼儿教师想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当一面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成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经验,再进一步学习提升,最终才能获得成长。如果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化地实习却不做任何反思与归纳,那么实习将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实习生的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能否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出自己的不足,决定了学生能否获得能力上的突破。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校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取得沟通或者为学生提供教学工作必备的资料等,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此外,对于分配在同一个园所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合作小组式反思,让他们的思维互相碰撞,得出具有发展意义的结论。

2.6做好顶岗实习的评价工作

顶岗实习是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做好实习评价和考核工作。由高等院校和园所双方共同商定给出评价意见,注重过程性评价,避免高校方面单一评价的诸多弊端,提高实习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共同入手制订评价标准,同时还应该将实习评价与学生的毕业考核相挂钩,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增加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动力。

3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必须要尽快革新工作思路,推动顶岗实习的发展,让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能通过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校方必须要从多方面同时入手,联合实习单位共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巫秋云.学前教育大专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状况调查研究———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5):56-58.

[2]戴跃,陈群.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02):122-126.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4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市共有中小学316所,其中高中6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39所,小学270所,在校学生85525人,专任教师4073人。2002年,高平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实验县(区),目前全市共有5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年来,在省市电教主管部门和高平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高平市电教馆以创建山西省“十佳”县级电教馆为载体,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中心,以课堂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进程,全方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县级电教馆在组织管理和指导本地中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和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先后获得省、市级“电化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电子音像教材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回顾我市电教馆标准化建设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多管齐下始终不渝抓好电教馆自身建设

县级电教馆是直接面向基层,直接指导当地中小学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业务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电教馆的职能作用,对促进当地现代教育技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教馆自身建设方面关键是要抓好“四个到位”:

一是开发意识到位,2002年,在得知世界银行将向教育系统提供信息技术专项无息贷款的信息后,我们及时向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随即向市政府请示报告,积极主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将省教育厅下放晋城市的专项无息贷款500万元全部放到高平,为我市35所学校装备计算机1034台,多功能电教室2个。随后,又自筹资金446.9万元,为22所学校装备了767台计算机,18个多功能电教室,2个语音室。近1000万元的资金投入,至少使我们高平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水平提前了三年。

二是内部装备到位,2004年,我市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80万元率先在晋城市建成了教育局局域网;2005年,投资48万元,建成考场电子监控系统130套;投资10余万元为电教馆购置了电脑5台、笔记本电脑1台、摄像机2台、数码相机2台、光盘刻录机1台、扫描仪2台、打印机2台,极大地提升了电教馆的硬件装备水平,为有效指导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制度建设到位,我们制定了“高平市信息技术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把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纳入对各乡镇教办、市直学校的年终考核体系,每年还设立10个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奖励指标。这样做,不仅规范和加强了电教馆自身建设,同时从源头上强化和提升了基层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素质提高到位,从2001年起,我们相继外派本馆同志50多人次赴北京、太原等地及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充电。同时,我们对所有馆内人员制定了“五个一”业务考核指标,即每人帮包一所示范校,帮包一个偏远乡镇,每学期上一节专业辅导课,每学年制作一个课件,每人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进一步营造了我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自觉学习、主动提高、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二、多方投入精心打造全市教育装备新平台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特别是“三机一幕”进教室的电教目标实现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启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开始,到现在以远程教育为标志全面加快装备步伐,我们深切感受到硬件建设不能坐等坐靠,必须在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在主动出击上抓住先机。我们坚持“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注重实效,以城镇带动农村,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模式:一是村校共建式。1994年前后,我们紧紧抓住高平市城东村、城南村两个小康村全面发展的契机,动员这两个村投资30万元,分别为红旗小学、城南小学配置了(30+1)台计算机,开启了高平市计算机教学的先河,在全市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紧接着有米山勾要、北诗吴庄、石末候庄、三甲刘家、神农沙院、永录东庄、野川杜寨、原村下马游等8所学校也采用这种模式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其中,红旗小学、城南小学率先进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行列。二是世行贷款式。2002年,我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一次性高标准装备计算机学校35所,不仅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年度装备任务,而且完成了全市“十五”期间装备任务的72%,计算机装备一跃而居晋城市六县区之首。三是厂家垫付式,就是由厂家或经营商先行为学校提供计算机,然后再由学校按协议分期分批支付资金,这是企业和学校双方建立在高度信任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样是在信息技术装备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我市先后有22所学校通过这种模式配备了计算机。尽管我们当初启动上述两种模式存在一定风险,但风险背后实实在在的成绩使我们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有风险,我们走了别人不愿走的路,经过多种努力,终于走到了别人的前面,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实践经验。四是政府配置式。2005年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后,全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此外,从2002年起,随着煤炭效益的好转,高平市提出了“一矿建一业”的发展思路,一些煤矿企业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先后有许多企业为学校添置了信息技术装备。截止2005年底,全市用于信息技术装备的资金达到3000余万元,全市中小学计算机达到4570台,其中高中每12.6人拥有1台,初中每11.7人拥有1台,小学每32.1人拥有1台;共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124个;多功能电教室64个;建成教师备课系统9个,闭路电视教学系统3个;共有收录机1547台,投影仪1731台,电视机1050台,影碟机、录放机2226台;建成远程教育项目学校306个,其中,模式一学校35个,模式二学校239个,模式三学校32个。

三、多点结合扎实开展师资业务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是关键,是保障。我们坚持“选拔、培养、培训、提高”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技术素养。一是强化专业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本着“重专业、重能力、严考核、严选拔”的指导原则,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2000年至2002年,我们从非师范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择优选拔了30余名计算机教师,缓解了全市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紧缺的现象;2005年,高平市公开招聘了250名中小学教师,其中为高中、初中专门设置了9个计算机教师指标。与此同时,我们组织35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还聘请厂家对全市所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了两轮全员培训,对我市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起到了骨干和带头作用。二是狠抓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我们同高平市进修校联手,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测试为平台,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使全市教师信息技术测试合格率达到90%。2005年“远教”工程设备基本到位后,为了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我们从12月中旬开始,分6期对全市239所模二项目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共培训学员239名,238名教师培训合格。此外,从今年2月下旬起,以各乡镇教办、市直学校为单位,对全体教师组织开展了二级培训,教师参培率达到99%。扎实、规范、全面的专业培训,不仅培养了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也从业务内涵上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三是以活动强化培训质量。从2000年起,我们积极组织并参加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课件制作比赛”,有47件课件荣获全省中小学教师CAI课件制作奖。城南小学教师张慧等6名教师还获得了全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秀教学能手称号。#p#分页标题#e#

四、多方整合集聚力量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5

一、科学安排部署,“全面提升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高度重视,快速启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后,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成立了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副县级督学、市直学校党政一把手、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为成员。教育系统各单位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全面提升年”活动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明确思路,精心组织。市教育局坚持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结合“全面提升年”活动确立了“3338”工作思路:

第一个“3”,即大力主攻“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三大目标;

第二个“3”,即努力实现“思想观念、思路方法、作风效能”三大提升;

第三个“3”,即继续深化“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教师大培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三项活动。

“8”,即扎实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升幼教和职教发展水平;三是切实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五是深化教育引导,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六是扎实搞好教育督导,提升教育行风建设水平;七是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和措施创新,提升教育整体工作水平;八是实施多项安全稳定措施,提升教育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分解任务,狠抓落实。根据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要求,结合《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工作提升目标,将《市年教育工作要点》按科室职能,进行了逐项细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各项任务工作具体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形成目标明确,时间具体,人人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周安排、月调度、半年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的作用,加强对机关各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局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二、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市教育局把年定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学校创建年,印发了《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意见》、《规范化学校创建三年规划》及《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实施细则》,以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为中心,大力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改造薄弱学校,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211”工程进展顺利。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共计148个,建设面积17.38万平方米,共筹集资金1.44亿元。80个项目已竣工;24个项目完成了主体建设;44个项目正在实施主体建设,预计年暑假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投资1788.38万元维修加固校舍10.16万平方米。年,“211”工程共计投资2411.62万元,热水热饭项目涉及317处学校已全部竣工;取暖项目121处已完工,高唐5处初中学校已招标;改厕项目39处,其中24处完工,15处待建。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年政府招标采购方案,邀请市监察局和市纪委派驻第四纪检组的同志全程监督,圆满完成了价值1041万元的仪器采购招标工作。目前,我市所有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和半数的农村普通小学已达到基本配备标准。

三是启动“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立了高点定位、整体把握、分层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在组织相关人员到济宁等地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市“绿色班班通”建设规划。5月15日,在三中召开了全市电教设备展示会暨应用案例观摩会,全面推进“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的开展。12月28日,在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绿色班班通”建设与应用现场会,对“绿色班班通”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全市班班通试点学校达到了75所。支撑全市中小学绿色“班班通”的教育主干网络已搭建完毕,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年,教育信息网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地市级优秀教育网站”称号。

四是积极开展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活动。5月21日,在临清召开了创建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暨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工程”现场会,对乡镇教育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启动了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工程,计划在年4月底之前,达到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的目标。目前,全市126所学校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微机”,教师用计算机达到11007台。

三、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发展公办幼儿园为重点,加快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全市幼儿园达到1560所,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占52.82%,在园幼儿达17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6.32%。先后在茌平、莘县召开了全市幼儿园教育活动展示现场会,充分发挥了先进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启动了学前教育“名师带徒”和幼儿园教师、园长岗位培训活动,举办了第三期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岗位培训活动,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进一步提高;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名。

四、优化布局结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成效明显。通过整合组建的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立项,专户开设,建设计划与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召开专家评审会确定,施工设计图基本完成。年下达用地指标600亩,省政府已经批复。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拆迁工作有序进行。完成投资6382万元。整合的两所职业学校实行统一管理、分校办学,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将原有的优势特色专业做大做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1989人,职普比例达到45:55。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对口率67%以上,满意率85%以上。#p#分页标题#e#

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紧跟产业调整步伐,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由政府牵线推动校企“联姻”,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修订课程计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努力建设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

五、深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了“热爱祖国、唱响和谐”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演讲(讲故事)比赛和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扎实开展中小学家长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12月15日,在二中举办了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专项培训班,家长学校网络平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二是大力规范办学行为。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课程设置等办学行为的通知》。全市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转发了《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制止了部分学校过多过滥的考试,推进了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逐步在全市建立了科学的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三是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推广杜郎口中学“开放式”教学和一中“低重心”教学、体育自助餐等经验。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全市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视导,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进一步加大了对走班教学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增强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别召开了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对各学段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

四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4月30日,在临清市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现场会,进一步推进了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是强化体艺教学。立足大力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大力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全面启动了中小学“4312”体艺普及活动,以阳光体育和体育课为依托,力争在三年内全面普及四操(广播体操、健身操、武术操、眼保健操)、三球(篮球、乒乓球、排球)、一跑(跑步)、二艺(每周学唱一首健康有益的歌曲、每名学生掌握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开展教体结合,落实市、县体育队校建活动,体育、教育双受益。5月28日,在茌平召开了全市中小学“4312”艺体普及活动现场会,对如何确保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重新部署。在二中成功举办了市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市中小学艺体活动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六、狠抓充实培训,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继续狠抓教师充实。明确提出每年充实教师的数量必须大于自然减员数量,并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年,全市充实教师1028人。推进师资交流,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和“名优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二是启动了第四批、第五批农村义务教育实习支教“双提高”工程。4月18日,由大学464名学生和11名指导老师组成的支教队伍奔赴东昌府区、临清和莘县三个县(市、区)的112所小学参加顶岗支教实习。9月3日,由大学数科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的594名学生组成,奔赴东昌府、临清、莘县、开发区的136个支教点实习支教。支教总人数已达到2641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大培训活动”。明确了近五年教师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对年度需要落实的十五项重点工作出台多项保障措施。组织第二届水城名师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开办了第二批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培训班;开展了第四批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送教名师通过课堂点评、名师讲座、问题答疑等方式,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切实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执教能力;部署了暑期全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共有5644名高中教师、2583名初中教师参加为期10天的远程研修,涉及全市193所学校、21个学科;开展了学科单元培训活动,邀请全国各学科专家来我市进行单元教学系统指导和培训;“名师带徒”成果显著,邀请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聊带徒,带徒总人数达665人。

七、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健全管理制度和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和民主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年,新增8所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市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达到21所。

二是规范办园行为。为确立先进的办园理念,制止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行为,年1月份,对城区幼儿园进行了规范办园行为检查。采取实地察看、调查问卷、座谈、反馈等方式,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

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行城乡统筹、统一标准,城乡中小学均执行初中生均600元、小学生均40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截至11月底,全市补助公用经费及城市中小学免杂费资金累计20739.44万元,免费教科书资金6830.84万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累计435.16万元。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奖励和资助政策也全面落实。

四是建立健全机关校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防护,严格落实门卫、值班、巡逻等制度。7月7日,在冠县召开了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专职保卫人员的要求,目前全市已配专职保卫人员2630人;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了“教育工作示范乡镇”创建内容。在开展春季、秋季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回头看”、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专项检查、冬季学校安全集中整治以及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50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平安和谐校园”。#p#分页标题#e#

五是各类考试安全顺利。坚持以试卷安全为中心,加强试卷考前、考中、考后保密,确保万无一失;以严肃考风考纪为原则,维护考试公平;以落实考务细则为准绳,提高教师监考水平和整体办考质量。从组织领导、安全保密、考场管理、依法治考、从严治考、工作报告制度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均做到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确保了各类考试安全顺利。

八、完善工作机制,教育督导和行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对各县(市、区)年度教育体卫、职业教育和三项工程进行了专项督导,并接受了省政府专项督导。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督学责任区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县(市、区)建立和完善县级督导责任区,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督学工作,完成了对14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的集中评估和反馈。对县市区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情况进行了检查。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导机构,通过以会代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督导人员的专门培训,提高了督导人员专业化水平。

二是做好信访工作。对外公开了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聘请了40位教育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学校收费监督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收费、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按照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原则,对市长热线,“行风热线”等栏目反映的问题,对各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受理的信访、电话投诉等问题,现场办公、重点检查,及时查处。同时,对查处的典型案件予以通报。年,市教育局在“行风上线”节目上线2次,接听热线电话11个,现场答复3个,线下解决问题8个,满意率100%。共受理信访举报投诉36件,查处17件,清退违规金额1.3万元,党政纪处分2人,其中免去小学校长职务1人。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为内涵,不但适用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稳步前行的不竭动力。加强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既可加快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也能以红色精神滋养学生的品格情操,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爱国情怀,从而使学生的德育素质迈入更高的层次。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红色文化资源卓越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工作和红色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以期拓展学生的精神视域、涵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薪火相传。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应用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无论是对于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是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育人体系来讲,都发挥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拓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以往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但制约着学生德育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将其引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不但可拓展德育工作途径、提升德育工作质效,也能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德育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德育学习,收获更加丰硕的德育教育成果。第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构建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工程,促进优良革命传统的沿袭与发扬。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等,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反映革命历程的遗址、纪念地和实物等,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不但可使革命传统占领小学德育工作主阵地,也能构建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工程,从而促进优良革命传统的沿袭和发扬,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策略

(一)营造红色校园环境,建设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风尚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能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得到良好的塑造和感化。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明确环境的育人功效,加强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营造红色校园环境,这样一方面可建设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风尚,使学生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对中国革命历程发展脉络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无形渗透。在营造红色校园环境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士应该尽量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隐形德育功能,将红色文化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润物无声地为学生提供精神给养,从而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真正在学生的精神视域中生根发芽,显著强化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质量[1]。

(二)开发乡土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很多学校应用的教育内容还局限在理论层面,不但无法驱动学生吸纳德育思想的内在动机,也会造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趋向片面化发展的不良局面。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发乡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地方的红色物质文化,将厚重凝练、内涵深广、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真正引入本校的德育教育体系,这样一方面可充实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拓展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引领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魅力,深化学生对革命英雄主义和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体悟,从而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2]。

(三)组织多样化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都处于起步阶段,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学校和教师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实践性教育措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实践性活动可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从理论层面跃升到实践层面,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优良革命传统,培植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知行合一精神。其次,实践性活动还可激发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兴趣,通过活动化的教育形式拉近学生与红色精神的距离,使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嘹亮的红歌响彻校园,让激荡人心的革命故事口口相传,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能大幅度提升德育教育效率,激励学生铭记历史和革命传统,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树立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充分渗透。

(四)加强凝练红色文化精神,完善学生的品德情操

农村小学在德育教育中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目标,是要通过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促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始终坚持求真、向上、尚美的原则,从而开阔学生的心胸,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信条,想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从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入手,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隐性德育功能。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相关教育人员应加强凝练红色文化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多维度涵育小学生的感恩品质、吃苦耐劳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这样一方面可完善小学生的品德情操,另一方面也能将红色文化资源落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全新育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顺利实现。

(五)编制红色德育校本教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体系化利用

虽然近年来各农村小学在德育教育中都积极引入红色文化资源,但是总体来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比较松散的,在这种条件下,农村小学的红色德育工作很难实现常态化发展。编制红色德育校本教材,是农村小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深度利用的主要途径。首先,编制红色德育校本教材可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编制符合其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的校本教材,可显著增强红色德育的可操作性。其次,编制红色德育校本教材,还有助于农村小学打造特色化育人体系,是推动红色德育长效开展的必要举措。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延展工作思路,积极编制红色德育校本教材,这样一方面可打造富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体系化利用,从而加快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体系的创新和改革进程[3]。

(六)建立红色主题校园网站,打造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载体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互联网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农村小学传播红色文化、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顺应信息化教育趋势,着力建设红色主题校园网站,这样一方面可为学生开辟更多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发挥互联网技术资源卓越的德育优势;另一方面也能打造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载体,丰富红色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涵养和综合素质,达成理想的德育目标。

(七)开发整合多学科课程,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空间

在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被赋予更多职能,教育主体想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高效应用,依靠单一化的德育教学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突破这一教育瓶颈,农村小学应该重视开发整合多学科课程,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德育教育体系,这样一方面可夯实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基础,使学生拥有充足的接触红色文化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空间,从而加深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感悟,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领。首先,农村学校应该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利用,落实多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明确德育教育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点,这样一则可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结构和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二则也能充分发挥多学科教学工作在德育教育中的融合促进作用,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学校德育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次,在以多学科教学联合结构为基础的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主体还应该重视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唤醒学生参与学科学习和德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黏合度,这样既可使红色革命精神入脑又入心,润泽学生的精神品格,也有助于促进农村小学生综合性知识技能体系的自主构建,从而发挥应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德育素养完善的重大奠基作用。最后,在多学科课程教学的德育教育环节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时,教育主体还应该着力开发相匹配的评价机制,考查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领会情况,这样不但可丰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指标,也能充分彰显农村小学教育体系的全新德育职能,从而达到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常态化应用的目的。

(八)建设完善家校共育体系,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覆盖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学校要攻克的教学改革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建设家校共育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德育改革举措。因此,农村小学在新时期的德育教育中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时,应该延展教育视野和思路,明确家庭德育在整个德育工作中不可撼动的地位,积极建设完善家校共育体系,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覆盖,这样一方面可使校园德育和家庭德育形成合力,为红色文化资源开辟畅通无阻的渗透渠道;另一方面也能切实开阔学生的心胸和文化视野,帮助学生在家校一体化的德育学习模式中领会红色文化的内涵精髓,从而涵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将红色革命精神厚植于学生的思想和心田。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农村小学应该先针对德育教育工作搭建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号召家长参与和配合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定期在家校沟通平台上宣传红色文化知识,组织开展亲子主题德育活动,这样不仅可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配合,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利用效率,也能显著增进亲子关系,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接下来,农村学校还应该鼓励家长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并将这些红色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参与,也能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和生成,从而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不但可拓展德育工作途径,也能打造特色化育人工程,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精神的内涵全面渗透于小学生的思想、心灵、语言和行为中,涵育学生的品格情操,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詹茂龙.红色文化与小学德育融合的路径[J].教育观察,2021(23):9.

[2]宋生娟.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13.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7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先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思路

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三项工作,实现四个突破,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再上新水平。即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教育理念的新突破、管理体制的新突破、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三、任务目标

(一)继续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年内小学调整到105处,幼儿园调整到200处以内,新创省级规范化学校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7处,省级示范幼儿园2处,市级示范园4处,市级一类园5处。

(二)实施城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规划。完成二级学院规划论证等工作;全面完成新一中建设任务,确保新学期投入使用,并力争进入部级百所示范性高中行列;扩大县城小学办学规模,缓解县城适龄儿童入学压力。

(三)实施教师继续教育、“111”骨干教师培养、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三大工程”,深入开展“讲师德、强素质、树形象”活动,以规范教师执教行为为重点,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造就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示范县创建任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镇、示范学校为抓手,提高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五)继续抓好新课程改革实验,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实施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创建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

(六)实施“科研兴校”工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中考、高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力争本科录取超千人。

(七)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职教办学特色,加强职教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力争2-3个专业达到省定标准;继续实施初四分流,达到1500人以上,职成教招生总数达到3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

四、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赶超意识和品牌意识,为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大力加强全县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抓好广大干部教师的学习教育,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努力培养干部、教师为民从教、敬业奉献的高尚品质;注重在教学一线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切实加强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继续严格执行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收费审批制和公示制等制度。严格收费管理,收费项目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第二预算,课本费、作业本费、学具费等代收费项目资金由县统一管理,实行多退少补,严禁设立“小金库”。继续执行“违反收费规定一票否决制”,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落实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积极预防教育干部的职务犯罪和特殊岗位人员犯罪。进一步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的岗位规范和行为规范,教育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疏通教师“出口”,坚决调整不称职教师的岗位,将品行低下、影响恶劣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继续严格执行教育系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维护公开、公正、健康、有序的工作秩序,树立全县教育的良好形象。

3.加强机关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按照“廉洁、高效、务实、服务”的要求,合理调整机关内设机构,明确工作职能,公开办事程序;继续做好机关工作提速和工作效能监察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的千分制考核条例,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开展文明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做到依法、文明从政。

(二)实施“三大工程”,提高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培训、观摩、尝试等途径,初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参加与岗位相关的培训学习,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试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提高边远镇、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探索、建立适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2.实施“111”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锻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干、作风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十五”期间,要培养10名省、市级名教师,10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正式启动“133”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制定政策,明确责任,兑现奖惩,充分发挥现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特级教师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采取进修、外出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档次和水平,推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教师。

3.继续实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工程,培养一支观念新、懂业务、精管理的校长队伍。向教育发达地区派出第二批挂职锻炼的校长队伍,更新理念,学习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巩固、完善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聘请省内外知名中小学校长和参加研修的校长对全县校长进行培训,并组织各个层次的校长参观县内外的名牌学校,促进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和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1.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建设投入,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年内所有初中、高中各装备2个微机室、100台微机,所有教室装备微机和投影设备,实现多媒体教学;完全小学各装备1个微机室、50台微机;初中、高中教师每人1台微机,完全小学教师3人1台微机,接入校园网,实现办公自动化。

2.完善教育城域网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中心作用。构建全县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各镇、学校建立起高标准网站,并申请域名,对外。县教育城域网要注重信息资源库建设,资源建设要瞄准教育发达地区、国内外知名学校,瞄准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瞄准最具特色的教育成果。县教育网络中心招聘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增配必要的设备,开通远程教育网。

3.强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觉性,促进教师树立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的培训,增强教育现代化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技术与各门学科的整合研究,建立由网络人员、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加的研究组织,及时指导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继续开展课件制作大赛、教学技能比武、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

(四)完善学校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将办学优势转化为教育强势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和体制。继续深化“一评三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逐步建立起职责分明、运转高效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精简非教学人员,坚决辞退不合格人员,积极稳妥地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度。改革工资制度,建立“薪随岗动,优劳优酬”的工资保障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制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校长治校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积极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推行说课评审推荐程序。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把教师入口关。

2.落实《学校常规管理要求》,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树立管理即效益、管理即形象的意识,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行政、教学、德育、后勤、环境等方面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指导教师的从教行为。开展“学沪浙教育,议发展”活动,召开全县中小学管理现场会,总结交流学校管理经验。继续加强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开展创建“园林化学校、生态化学校”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做到“五化”:即绿化、硬化、美化、净化和知识化。积极开展“无烟校园”、“普通话校园”等富有特色的创建活动,形成一批“规范+特色”的学校,提升全县中小学的管理水平,实现办学优势向教育强势的转变。继续推行校务、政务公开,实施“阳光作业”,接受社会监督。继续抓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进一步完善镇教育财务统管,加强财务审计,严肃财经纪律,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维护教育良好形象。

3.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在教学管理评价研究、课程改革实验和理论培训、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尝试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工作;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课程改革调研,促进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深化中小学教师分层发展研究,促进共同提高;继续开展教育科研“三争”活动,深入开展第三周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达标活动,搞好课题的立项、过程实施、研讨交流、结题鉴定和成果推广,努力实现教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实施开展实验教师大比武,以发现优秀人才,推广教改成果;继续开展各级教学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4.研究、制定新的学生、教师评价体系,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实施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为目标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严格考风考纪,维护各级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平性。不断改进学生德育评价内容和方法,德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从细微处入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人口知识、国情知识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举办第十届中小学艺术节。

5.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多形式多渠道发展校办产业,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实践基地,为教育发展增加投入。继续执行“一个漏斗向下”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内部市场,实行图书室装备以及学生用书、用品归口管理,统一价格、统一征订、统一发行、统一结算,降低成本,减轻学校及学生的经济负担。巩固校园经济开发成果,努力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

6.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级教育工会组织,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对计划生育、妇女等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在政治和生活上更好地给予关心和照顾。

(五)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1.以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为契机,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认真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加大县、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安排,保证中小学公用经费不留缺口。依法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管用,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足额征收,各镇按“三税”的3%足额征收镇、村企业教育费附加,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职工义务教育费征收工作的通知》邹政发[2001]86号)要求,切实征足用好。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2.采取措施,突出抓好新建一中等重点工程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和财政重点工程资金的争取、调度,确保新建一中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施工队伍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新学期投入使用;按照总体规划,搞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及运动场等配套工程建设。各镇要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大胆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借鉴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成功做法,加快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确保危房改造和校舍维护管理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彻底消除新出现的危房。各有关股室要做好协调,指导魏桥九年一贯制学校、孙镇、台子中心小学、焦桥、韩店新世纪中学实验楼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新建学校要有超前意识,坚持规划设计论证在前、施工建设在后,坚决杜绝学校建设上的盲目性,确保建设质量和学校的品位。

3.进一步探索既能加快园所建设,又有利于统一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社会资金办园的管理意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防止和纠正个别单位、个人只顾投资赢利,不顾保教质量的现象和行为,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六)拓宽办学思路,大力发展职成教和民办教育

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条例》及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劳动就业“双证书”制度和技术工种就业准入制度;继续搞好高三、初四学生分流;继续实行就业拉动招生策略,加强校企合作,以就业促招生;调整专业结构,创设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大力培植骨干专业;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的调配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县城教育规划,调整职业学校布局,规划、论证、建设二级学院;加强各镇成教中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培训功能;搞好农科教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以民办幼儿园、职业学校为重点,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教育,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促进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学校在土地征用、校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政策。加强对各类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七)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加大依法治教力度

1.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积极争取县政府依法加大对各镇政府、各部门教育职责的督查力度,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2.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督导评估条例》,结合我县实际,突出分层次、发展性的原则,修订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条例。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教育教学过程的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重点抓好师德建设、学校安全、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装备、教育收费、制止辍学等专项督导,继续实行各类检查验收归口管理。

3.加大“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辍学责任”追究力度。继续将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对镇政府“双文明考核”的“一票否决”;建立教育局、镇教委、校长和班主任层层负责的控辍方案,制定目标,进一步明确责任,兑现奖惩。同时,继续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通过“奖、贷、助、补、减”等,确保义务教育学段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八)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1.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继续强化外宣意识,落实宣传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唱响改革主旋律,紧紧围绕全县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一系列重大决策,不断加大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

2.继续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继续聘请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

小学工作思路范文8

一、以落实《中小学师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着力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

1.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通过讲座、演讲等形式,引导教师恪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坚持举办师德先进评选、名师宣讲等活动,使敬业、爱生、奉献理念深入人心。继续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从教行为,从严查处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问题,对有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落实《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做好干部调整、教师交流等工作。完善岗位聘任制,把竞争上岗落到实处,做到因职配人、人尽其才。做好新招录人员配置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教职工合理流动机制,推动岗位交流工作,通过轮岗交流、兼职交流、对流等形式,进一步完善城乡师资配置。

3.强化优质师资培养。抓好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增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历,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校本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帮扶指导、举办现场会等形式,推动全县校本培训工作快速发展。完善《名教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考核与评价。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脱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开展“名师农村行”活动,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

二、以落实《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为抓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全面实施“美丽少年”教育。以培育“美丽少年”为重点,推进爱国主义、文明礼仪、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美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激励学生自觉提升品德修养。通过学习典型事迹等形式,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坚持通过上好法制课、举办讲座等途径,强化法制教育。深入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好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

5.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三种习惯、四项意识培养为重点,抓细、抓实学生养成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养成教育重点,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增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效性。注重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健全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加强寄宿生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6.完善全员育人机制。举办德育干部、班主任论坛,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健全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导师育人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开展“优秀学生成长导师”评选活动。强化德育课题研究,推进学科德育发展,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加强家长教师协会建设,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服务等措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

三、以强化管理、减负增效为核心,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7.坚持抓好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依规办学,不断提高常规管理水平。学校干部要主动听课、兼课,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8.加强教学工作指导。教研部门、业务科室继续推进集中视导、蹲点视导,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指导改进。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发挥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作用,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跟进式指导等措施,加大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指导力度,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加强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确保各项减负工作要求有效落实。

9.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推进小学写作、阅读、习作特色课程建设,探索实践社团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课改试点校建设,提高中小学课程建设水平。强化初中导学案使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中的核心知识,实现导学案由“教师教”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实施名牌大学学生和我县优秀高中生牵手工程,拓宽优秀高中生培养途径。加强特殊教育研究,提高特教学校办学水平和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10.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环境育人效能。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培育、宣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坚持通过学生特长展示、成立兴趣小组等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特色、传统项目建设,进一步发展学校办学特色。认真做好校志编纂工作,不断积淀办学底蕴。

11.推动体育、艺术、校外教育发展。制定并实施《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管理。以抓好课间操和学生跑步为重点,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导工作,加强数据库建设。参加北京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争取“七连冠”。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做好参加市级各类体育比赛的准备工作。发挥艺术教育特色校示范作用,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艺术教育水平。举办学生科技节,以金鹏科技团、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为龙头,推动科技教育发展。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走进校外活动站等活动,提高校外教育质量。

12.加大教育合作交流力度。完善县域内学校“手拉手”机制,继续开展现场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积极与市区名校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校数量和合作范围。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要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途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继续与首师大、北师大合作实施“学校发展提升工程”、“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效途径,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四、以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为目标,推动学前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13.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工程,优化幼儿园布局,增加公办学位数量,改善办园条件,以满足群众子女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加强民办园管理,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依法清理整顿非法办园行为。

14.继续强化幼儿园管理。完善常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园所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业务科室、教研部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指导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实施分层管理,整体提高保教质量。

15.不断提升办园水平。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重点,推进园本课程建设。举办幼儿艺术节,加强园所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发展。进一步加强级类园建设,增加级类园数量;完善与市、县优质园“手拉手”合作机制,推动全县学前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五、以增强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为导向,推进职业、成人教育工作。

16.加强职业学校建设。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标准,加大客户信息服务、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重点专业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中期检查。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引厂入校、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职业学校宣传力度,确保招生任务圆满完成。

17.抓好成人教育培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活动。认真做好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进一步规范成人学校管理,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18.推进学习型建设。加大学习型区县建设力度,做好市级学习型区县先进县迎检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对20个学习型村委会(居委会)进行表彰奖励,评估认定1-2个县级学习型企业。启动市民学习周和县级学习品牌、学习之星的评选表彰工作,调动全民学习积极性。

六、以营造平安和谐校园为载体,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

19.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继续实施“十个一”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要求,进一步明确校园安全岗位职责,完善防范网络。健全检查评价长效机制,坚持开展安全大检查。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20.精心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坚持通过上好安全课、举行知识测试等措施,深化交通安全、防煤气中毒、防溺水等主题教育,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知识。严格落实安全应急预案,认真开展安全自救演练活动。完善家校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安全工作。针对季节、地域特点,做好预防教育工作。

21.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学校要明确责任人,落实晨午检、开窗通风及疾病报告、登记、追踪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用餐。强化中小学生防近视、控肥胖工作,把学生近视新发率、肥胖率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落实防近视、控肥胖工作各项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七、以落实《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

22.加强学校硬件建设。计划实施24项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重点做好改造校设备配备工作,全面完成办学条件达标任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规范设备、专室管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