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范例

小学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德育教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树立正确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普遍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不全面,德育教育的观念不科学,没有形成健全的示范和评价体系,很难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强培训力度。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制定出健全的素质培养计划,以此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建立符合时展要求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学校需要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规范,把德育教育的教学纳入到教师的考核当中,组织小学德育教师参与先进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表现科学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没能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与教学的制度并不完善,德育教育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一些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心理承受的能力大小,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换位思考,一切教育活动都将以小学生为中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反馈,对小学生的优秀表现作出表扬和鼓励,增强小学生们的信心。

三、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有限,再加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是单纯的靠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没有做到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德育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多种原因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过程没有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健全的家校共育的机制,没有办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教学的质量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创建合理的家庭教育体系。学校德育过程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之中,为此,要从全方面多层次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够影响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可以发挥多方面德育力量,起到的德育作用也更大。正因为德育教育有独特的价值,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教育,纠正他们的不恰当的行为。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还应当加强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家长需要充分发挥榜样带头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令教学管理的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

四、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完善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

农村小学的德育任课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没能选择科学的指导方法开展教育工作,致使教学的效率不高。与此同时,德育教育的环节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管理的方案不统一,教育方法不科学等等原因,都严重影响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为确保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育体制,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方案,创新教育的形式,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方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导入,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建德育交流平台,为学校与学生家长德育经验交流提供便利,可以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五、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积极组织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

在农村小学的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德育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多元化、现代化的控制体系,第一时间发现小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引导,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建立实践活动的机制。比如组织小学生到污水厂进行参观,令德育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小学生们养成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才能提升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德育;全面发展;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以“高要求,严标准”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把对学生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因为,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可以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看待事物,理性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同时,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完善的缺点,让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让学生从浅到深,由外到内的感受到德育教育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一、注重教师自身修养

小学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日常行为中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己的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常常去模仿教师的行为,他们把教师当作心中的模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例如,面对学生犯错误的问题上,教师不能一味的去指责学生的错误,更不能严厉的批评。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过度的批评会给学生留下阴影,对学生以后的性格形成会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应该耐心的去指导学生,告诉学生错在哪,为什么会犯错,这样的错误会造成什么影响,让学生从本质上明白错误的严重性。这样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面对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要大力的表扬,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要亲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要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平易近人。这样,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就会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也会乐于去参与其中,乐于去学习。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望,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才会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学生中顺利开展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德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才会在品格和人格的塑造方面得到更完善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丰富内涵

社会的进步发展,让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被广泛的用于教师的教学中,成为教师教学的小能手,同时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德育教育的视频。例如,雷锋事迹,感动中国等。从视觉上给学生一种震撼,感动于他们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没有良好的德育教育,这个人是不完整的,这个人的灵魂是空虚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时刻铭记其重要性,要告诉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道路,避免不必要的困难和阻碍。多媒体加入德育教育中,丰富教师教育的形式,教师以感恩教育的形式传达德育教育的精神,以德育教育活动促进感恩教育的进行,实现二者双向表达,让学生最大化了解到德育教育的内涵,让学生通过另一种形式学到了该如何理解德育,这才是多媒体教学德育的意义。

三、开展实践,落实德育

教师在课堂上的德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只是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但这并不是教师所要求的水准。德育工作的开展就是要尽教师一切努力让学生在其中受益。例如,教师在开展完课堂的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讨论将德育落实到生活中去,要求学生从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为父母洗一次脚做起,为劳累一天的父母捶一次背做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培养德育品质的关键之处。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主题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陪老人们说说话等具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将德育落实到现实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收到感染,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要更加宝贵,更加值得学生去珍惜。小学生都是天真善良,纯真可爱的,德育教育活动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记忆,对他们道德的提高具有非凡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让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中可以走得更加坚实,更加久远。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断增加,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教师应当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因为,德育教育可以改善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为小学生创造一个优秀的环境,才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1]岑元媛.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187-188.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3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开始对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被更多人重视,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段时期为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德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德育教育实施的策略,对于素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必要手段;策略

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着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是素质教育一部分。一方面,它不仅培养孩子具有优秀的素质,良好的品格;另一反面,也是提升整个民族、国家全民素质的奠基石。但目前我国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未形成专业化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落实德育教学开展深入研究。

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概念的错误理解

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狭隘,对素质教育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兴趣、爱好的培养;缺少有目的和计划的安排,使得素质教育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浅层次中。

(二)成绩决定教育好坏

现在的升学压力,大家只关注成绩高低,不在乎素质教育是否贯彻落实,家长、老师、学校都在谈论成绩。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认识普遍不足,过分重视应试教育的主要学科的成绩,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素质教育的课堂成了摆设,有时还要让步“语、数、外”等学科教学。

(三)社会环境影响

在“快餐”时代的影响下,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环境也在日益翻新。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如何有快又好的突破“效率”的难关,寻求最优捷径提高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学生人格健康的关注普遍缺失,严重阻碍了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汉代司马光曾说过:“德者,才才之帅也。”高思想品德的人,才能拥有高社会地位。它是伴随人的一生,展现个人魅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多么有才华的人,都要以德服人。在小学期间是培养孩子德育品质重要时期,必须要重视,德育分两方面:一是学校组织的德育课堂,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是为了保障孩子拥有高道德水准,少年强,则中国强。

三、实施德育教学的措施

(一)改进教学工作

1.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监督学校认真实施德育教学,组织专门监督小组,走访各个学校德育教学课堂,严厉打击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学校,鼓励认真开展德育教学的学校,形成模范效应。

2.学校组织、安排德育课堂,组织教师参见德育培训。了解德育教学,避免出现认知不足、理解错误的情况,考核教师德育教学水平。调整德育课堂,规避教学的单一、不合理。德育教育,不应仅局限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还需适当在其他课堂上渗透德育。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去养老院、敬老院、孤儿院、扶贫救助会等一些公益组织,从社会角度,让学生形成切身的体会。

(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对于缺乏专业德育教育人才,而导致的德育教学在各个学校实施的差异性。可鼓励和组织各个学校开展德育教学交流,在会议上可大胆交流意见,畅所欲言,将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还可组织相应的教学培养,通过“再学习”,进而产生新的认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和发挥。

(三)德育教学模式变革

保留现有可行的教育手段,重点提升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课堂听讲课后讨论、查阅资料相结合,定期组织汇报、宣读等,在教师带领下展开讨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德育学习。

(四)保障基础工作

让思想品德课程有计划进行,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循序渐进的接受德育内容。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局限于对德育内容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在概念上正真理解,不固化思想道德。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驾齐驱,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开始。让家庭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评价机制要完善

学校要避免以成绩决定学生德育的好坏,判断一个学生品质的优劣。综合全面的看待问题,全方位的衡量,将学生情感、道德、行为分析都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形成完备的测评体系,为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轻松的氛围。同时家长要参与其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改变应试教育时的旧观点。参与到测评中,加强劳动培养,尽可能接触外面的实践,多与学校、教师沟通。齐心协力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显得越发的重要,德育教学是参与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德育教学还存在着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观念老旧,使德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主位缺失。因此,我们应加强引导,引起重视,让大家都能了解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它对于人格还处在发展变化时期的小学来说是核心地位。落实以素质背景下的德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作者:崔筱姗 单位:吉林省柳河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王维,马薇.以德育为抓手深入落实小学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

[2]王凤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3,(15).

[3]毛伟红.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效性[J].才智,2013,(23).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多年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感受着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深深感受到它能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独特功能。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据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立德育人。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德育教材

1.以中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素材,如“你知道吗?”在这其中就介绍了很多中国古代科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还有很多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启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数学家,他当时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通过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2.结合数学教材具体题目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数学教材中除了含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环保,爱心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学习统计表时,呈现了近几年多个国家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数量统计,通过观察统计表、画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清楚看到我国的体育运动在不断进步,运动员为国家争光彩,同时教育了学生要从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将来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逻辑性、科学性很强。学好数学会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会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习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常常是边写边玩,所以学生做题的过程要么抄错数,要么错抄符号,以及没有算完就跑出去干别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除了课上要有意识地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如“看谁读题不出错,看谁书写又对又快,看谁做题最仔细”等等,还可根据具体题目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教育。又如人教社4年下册“数学广角——围棋中的数学”一课,我把语文课本中“学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师父教两个徒弟下围棋的方法,一个学生听得很仔细,另一个学生边听边看,其中有大雁飞过来,并心里想如何将大雁打下来,学习这样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有学会。”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从古至今,任何人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人的智力差异不太大,主要是看人的学习态度,看人做事专心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成功、完美。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总是要求学生做到一字不差地读题,让学生做题时动脑筋想想,每一步都是怎样得出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学生做题时只看到一半就想当然了,如学生经常看见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见着“还剩”就用减法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认真审题的明显表现;再有的学生读题过于简便,速度快,使得数学题目中的语句不能正确地理解。所以,通过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三、延伸数学内容,利用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每节课都有要重、难点,而且时间有限,那么就可将一些拓展的内容放在课外,让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使得知识的探求进一步延伸。如,针对计算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写一写数学小日记,在日记中写到要认真审视、仔细计算才能将题目作对,也可以根据“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学生,要多观察生活的事情,更要多琢磨探究,要向阿基米德那样,通过生活中的洗澡现象,发现物理浮力的解决方法,这样要求不规则物理的体积,你还有哪些方法呢?回家动脑筋、多实验,并汇报给同学们。

四、教师严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

教师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身影响学生,让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以身示范。如,要求学生的书面公整,那么教师的板书就要工整、简洁、美观;要求学生语言表达清晰,那么教师的语言就要完整、准确、精炼,有逻辑性;要求学生认真测量,那么教师的测量就一定要利用标准的工具,规范画图。只有教师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作者:张健红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思考

摘要: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同时也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分析;思考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具有较强思想性和教育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挖掘语文教学中德育元素,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发挥语文德育教育的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相关措施开展德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效果依然不明显。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在教学开展德育教育,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语文知识;第二,教师对语文教材理解不透、不深,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效果;第三,教师在思想上不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针对上述几点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完善育德教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集体以及爱祖国的情感,并且教会学生文明行为和基本道理。而通过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完善德育内容,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相关途径

(一)将教学与德育相统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与德育相统一,在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且在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自然融合。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在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介绍有关课文的情感背景,并且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进而感同身受的领会课文的情感与思想,在情境中获得更加深刻和真实的体会。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手段和现代技术,将课文的情境还原发给学生,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这篇课文的电影画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当时人们悲愤的心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以交响乐,伴随着教师的语言带给学生一种哀悼的情怀,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三)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新时期下,德育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的通过长篇大论开展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尚未成熟,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因此教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正面人物,使其成为学生的德育榜样,进而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模仿和学习中升华自身的道德品质,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四)开展德育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课外活动还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德育的熏陶。教师在设计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课外活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进取精神以及优良品质,教师可以举办名人故事会、爱国诗歌会、朗诵比赛以及主题演讲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将品德培养和语文训练有机融合,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五)通过课外阅读开展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开展育德教育的关键途径,形式多样以及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意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和学龄特点,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且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尤其是欣赏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和力量,透过故事情节,看到书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并且实现思想和道德的升华。一本好的书籍可以有效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视野,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在提高自身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思想觉悟。

(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

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教师的态度、情感以及形象对学生有着最重要以及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表率,为教学中关心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文明的谈吐、优雅的仪表以身作则,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进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效果,成为学生端正自己态度、树立良好品格的一面镜子。

(七)通过影视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影视资源的作用,通过影视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国情、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念和理想。例如在学习《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源为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又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让学生对历史有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促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对学生开展科学的德育引导。进而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张海燕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一校区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李秀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11).

[2]孔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10).

[3]苏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探析[J].中华少年,2016,(32).

[4]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5]臧辉.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在现代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必要任务,同时也是当前小学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有效方法及途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进行分析。

一、在生字及生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当前小学教学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常用汉字大约为3000个,教师在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认知这些汉字,在该过程中便可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汉字进行观察,从而对字形与为人处世之间联系进行探究,通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产生较高兴趣,对字形进行探究,较好明晰字形结构,并且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对“孝”与“乳”等生字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将“守孝悌”与“羊跪乳”等有关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解,对“乳”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含义对学生进分析,然后可让学生开展想象,对母爱的伟大进行思考。比如,在金文中,“孝”字包含子女敬爱老人,在小篆中,“孝”字包含子女背着双亲,这些字均充分体现出子女敬爱父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相关故事,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汉字加强记忆,并且能够着手于学生思想品质,对其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德育渗透得以较好实现。

二、在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很多德育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本中具体内容,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着手点,选择适当策略进行教学,在传统、爱国及理想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小学阶段便能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奠定较好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在对《游子吟》这首古诗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表述出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的情景,诗中前两句内容为手中线与身上衣形成的对比,中间两句内容表现出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以及母亲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中以春草为喻表达作为人子要懂得报答母亲的恩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母亲的爱,从而也能够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在对整首诗歌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场景进行回顾,可让学生自己诵读,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母爱,能够对母亲充满感恩,从而使德育渗透得到理想效果。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将自身真实情感抒发出来,对积极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在作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人格品质和文章品质两者之间关系充分了解。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创作高质量作文单纯依靠良好写作技巧及优秀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另外一个更加重要因素就是人格品质。其次,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表达出自身真实情感,要保证学生有素材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激发其热情进行写作。另外,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大自然中,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民族责任感及自豪感得以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对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能够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求真精神进行较好培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方法及途径,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加强重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不但是教学改革需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较好培养,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较大帮助作用。

作者:王萍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国本小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途径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化,德育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其影响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发展情况。但是,就现实情况来说,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阐释了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部分,由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在德育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态度,有利于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未形成完善的辨明是非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积极引导十分重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1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离不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也是我们的责任。而且,目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比较漠视,并认为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需要将其传承。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学生不仅要增强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育中充分融合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1.2培养德才兼备的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学校和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可以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一个人的能力,既包括他的成绩、才能等,也包括他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通过强化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小学生。

2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其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关系到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小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他们还尚未形成对社会的全面认知,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因此,要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小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跟孩子讲授一些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并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通过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2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同时,它也是每个学科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和知识紧密结合,每个学科中都要充分体现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通过学习小学语文,可以使小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通过学习小学数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小学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

2.3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是小学生的指引者,发挥着重要的典范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促进他们的自身修养的提高。教师要发挥典范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另外,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强学生对他们的信任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2.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要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大环境,弘扬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大力宣传我国的道德模式,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在小学,要拓展校园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民俗节日等,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在校园中的传播。

3结语

小学是初级教育阶段,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还未形成完善的辨明是非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积极引导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德育应该贯穿小学教育的始终。因此,要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作者:范朝华 单位:深圳宝安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高文凤.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18.

[2]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1):80-81.

[3]张榕.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1,(28):296.

第六篇:小学德育教学赏识教育探讨

摘要: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身上的正能量,使其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章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提出从营造赏识氛围、强化班级凝聚力、寻找赏识契机三个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气氛;凝聚力;契机

赏识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以相信和解放学生为基础。而相信和解放学生的前提是赏识学生,通过赏识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识教育。

一、营造赏识氛围

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人类更需要尊重,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认可与欣赏,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能够自信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激发自身的潜能。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应充分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树立赏识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被肯定和被认同,在被肯定和被认同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应树立学生“能做好”的观念,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是优秀”的感觉。人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这其实就是在说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欣赏的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即使想要放弃,也有可能因为教师的赏识而重新树立信心,超越自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在一天中教师夸奖某一位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天内该学生的情绪都很高,并且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级活动上都很积极,其实这就是由于学生感受到了“我能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赏识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突破自我,走向成功。

二、强化班级凝聚力

除了教师的赏识,同学的赏识对小学生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而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对学生间的赏识有促进作用。但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对集体、同伴都没有太深刻的感悟,所以小学班级中的凝聚力相对薄弱一些。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为集体着想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班会。在班会中,一方面,学生需指出班级活动中的不足,而每个学生也要进行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说明近期自己看到的其他人的优势,特别是他人表现突出的部分,更应该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班会,强化了班级的凝聚力,沟通了学生的情感,彼此间进行了赏识,学生在相互赏识中发展了友谊。

三、寻找赏识契机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挖掘学生的优点

赏,即欣赏和赞美;识,即肯定与认可。其实每个学生都应获得赏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天赋较多,因而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赏识就偏多,但有的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较好,只是教师没有发现,因而获得赏识则较少。例如,有的学生对美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颜色搭配;有的学生对音乐感悟较深,听过一次的旋律可以迅速记住并唱出来。因此,教师就要充分进行赏识教育,赞扬学生的这些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争取让学生将自己某方面的优势转化到其他方面。如学生的音乐感悟较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或诗词改编成词曲来记忆。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既然能快速记住曲调,那么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很快,不过是平时未尝试,如果尝试寻找方法,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就会尝试记忆学习内容。

(二)捕捉契机,适时引导

好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赞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若能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可激发起学生的勇气,唤醒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因此,教师要捕捉赏识的契机,适时引导学生的优点的发展。例如,教师发现某学生朗读课文富有情感,普通话流利,教师就应在其朗读后抓住该契机,及时表扬和鼓励,并让该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课文,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使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语文水平;再如,有些学生每次看到教师和其他同学都会礼貌地打招呼,教师就可以在选拔班干部时,让该学生担任礼仪宣传员,使其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引导、号召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礼仪知识。

总之,赏识教育是教师在教育中逐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保有其闪光点,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借助主体性教育行为,让学生将教育要求内化在自己的行为内,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赏识教育不但可以被看成是操作技巧,也能被看成是教育的智慧。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继而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问题。

作者:李晖娜 单位: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2014(23):14-15.

[2]陈菲.浅谈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5(11):12-13.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摘要: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学科都肩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数学思维的训练,还应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直的人格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数”人的过程中“树”人,在“教”人的过程中“育”人。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实施

很多人以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产物,是思维的艺术,是逻辑的宠儿,却忽略了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教育因素,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在本文中,笔者从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探索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力求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小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康人格。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能够直接应用于德育教育的显性素材并不多见,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研究与挖掘,从中探索德育教育素材,适时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教师将教材中“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讲解:首先,在预习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在讲授环节,引入“矛和盾”的小故事,与教材中的“正和负”进行类比;最后,在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正和负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者之间是始终相互独立,还是可以相互统一?通过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让学生明白“此消彼长”、“祸福相依”等道理,鼓励学生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立场和不同层面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2发挥榜样力量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师生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指导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减轻和职能的削弱,相反,教师应该找准自身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高效开展数学教学和德育渗透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上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品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例如,如果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奋、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如果教师以尊重、平等的模式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3利用数学故事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发展史上,流传着数学家的科研故事和生活传奇,这些故事和传奇中蕴含着智慧、勇气、善良、坚韧等诸多美德,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数学故事,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对”的发明者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且体弱多病。他身体虚弱的时候只能在床上完成功课。然而,他却没有像人们想象的一样过着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日子。相反,他一直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数”就是在他观察蜘蛛网的时候发现的。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笛卡尔坚强、乐学、勤思的良好品质,从而受到鼓舞和启示,将笛卡尔视为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将知识讲解融入到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实验操作、课堂游戏等课堂活动当中,在活动中传授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给出了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学校要组织“六一联欢会”,需要用有限的班费购买两种水果,现需要统计全班同学的意见,并确定最终买哪两样水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统计”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从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中体会到了团结互助的快乐,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5精编数学习题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习题讲解和练习。教师可以对习题进行精编精讲,在数学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经典的“相遇问题”练习的时候,教师对习题进行精编,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小明在家写作业,突然天降大雨,他赶紧拿起伞去接下班回来的妈妈。小明和妈妈分别从家和单位同时出发,20分钟后相遇。小明走路每分钟25米,妈妈骑车每分钟75米,20分钟以后两人相遇,请问小明的家和妈妈的单位距离多少米?通过习题精编,不仅让学生对于“相遇问题”加以练习和思考,也提醒学生要关心和孝敬家长,在数学练习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实现了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管齐下”。

6开展数学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讲解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开展数学实践的机会,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学校小操场进行“实地测绘”,丈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并进行面积求解。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提醒学生关注操场上随风飘扬的废纸屑、残缺不堪的篮球架和凸凹不平的芳草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开展数学实践的同时,养成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讲解和能力训练,更要重视素质培养和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正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教育局

参考文献

[1]高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02).

[2]周永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巧妙地渗透德育[J].现代交际(基础教育),2012(04).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现代教学提出素质教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之外,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被认为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则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学到了文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与德育进行相互的融合,让德育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来呢?

一、巧妙运用语文教材,与德育渗透学科相结合

小学的语文中一般是以诗歌和短文为主,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汉字和中国的文化。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道德情操的培养,其中三字经的教学就是教导学生有孝道,童话和一些语言故事中也教会了学生一些简单的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将这些题材的文章有效的利用起来,深入钻研这些教材,针对这些文章中的有关德育的因素,找出有关德育教学的关键点,即文章中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教育。教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教育,陶冶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第13课《钓鱼的启示》中通过钓鱼,然后悟出人生的道理。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为什么爸爸会让他放掉鲈鱼,等作者长大了,面临着鲈鱼一样的诱惑,但是内心一直有着自己的目标,不会忘记道德的力量。让学生从小就要学该怎么坚持心中的道德标准,并愿意从小事做起,学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语文教材中充满着很多有关德育培养的案例和课文。所以老师在平时的备课当中,要充分、深入的探讨教材,能够挖掘出其中的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二、在课堂上合理进行训练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经常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带感情的朗读文章,细细的品味文章的主要意思,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例如,讲到小学五年级第六课《梅花魂》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这篇课文演绎出来,将角色分配好。学生表演的时候,容易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对祖国的期待和热爱。分角色进行表演或者是朗读,这样也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们的主动性,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可以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

三、带领学生进行有效课外实践渗透德育

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指课堂上的教学,老师可以将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中实行的,反应在学生的行动中。老师可以适当的举行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知识和思想进行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德育的思想真正的实践到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但是现在的学生好多对父母进行呼来唤去,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老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两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就是父母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这个进行一些课外的活动,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孝敬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父母。告诉学生们可以帮妈妈洗一次碗筷,帮爸爸妈妈洗脚,这些小事,都可以体现出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要将这些事情在课堂上做交流,并且跟学生交流父母的反应。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家长,尊重长辈的优秀品质。这样将课外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将德育的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德育素质的提高。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说话方式以及为人处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告诉学生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作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胸怀大志,并且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道德光辉。

作者:陈云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歹苏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而信息技术也已经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以期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以及德育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可以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影像图文的应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具。同时,德育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在施教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创设出富含丰富德育思想的具体情境,谨记“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创设德育教育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1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将其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上直观的视频、画面,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身感受,提升个人情感。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结构或动画的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历史,将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与德育标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的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将文字隐含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让学生有兴趣在生活中学会主动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适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2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学生,受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想象力也极为丰富。教师可以深入解读教材,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就能切身感受到课本文字传递的丰富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从课文中领略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述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对小学生而言,单靠课上时间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练习,掌握文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教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专业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复述,借助多媒体设备搜集资料,将个人见解整理出来,方便课堂上各抒己见,小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开展活动等。学生可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懂得取长补短,以免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和家人交流,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类似的孝道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将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自身情感结合,在教学和实践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2.4德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社会活动,但是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也打破了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陈述,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借助多媒体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不断地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田顺香 单位: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06):31-33.

[2]杨维靖,陈媛媛.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83.

[3]冯天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5).

[4]邵如玉.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任务、过程的案例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73-76.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分析

摘要: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类学科,思想性很强。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也要将德育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和渗透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门思想内涵极为深刻的学科。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使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过度注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导致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也制约了小学生的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性,实现语文教育改观。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

1.1审美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例如,《少年闰土》、《伯牙绝弦》等。语文学科不仅注重教学,更讲求审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的欣赏和感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在课文讲解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其具备良好的品格。同时,也要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自我感知和欣赏,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去辨别美丑。

1.2共鸣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字词讲解和文本分析,更多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感知语文课文中所传达的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德育目标。故而,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凸显共鸣性特征。

1.3渗透性: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汉字词讲解过程中,通过字形、字义等,引导小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可感知诗人的情怀,养成乐观、豁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从古诗词中学会孝道、诚信、坚韧不屈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德。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游子吟》时,可做适当延伸,进行德育渗透,让小学生学会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对策

2.1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孝道、友情、爱国主义、尊师重道等丰富的德育内容,而课堂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中心环节。(1)文本讲解。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为载体实现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使其了解文章内容及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具体而言,即不仅要教授小学生基本的生字词和句子,更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知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及作者的思想品格,实现自我升华。以曹植的《七步诗》为例,语文教师通过文本讲解,让学生理解该首古诗的意思,并通过德育渗透,进行教学延伸,告诉学生要尊敬父母,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2)情感熏陶。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极为常用,它也是最直接的德育表现形式。文本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对其进行情感熏陶,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课堂之初,教师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文章中这枚鱼钩,告诉学生这枚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明白长征的艰苦,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3)榜样学习法。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生字词,更要使他们明确课文的思想内涵及人物品格,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品格,实现德育目标。例如,通过《小英雄雨来》,让学生学习苏联儿童雨来的坚强、智慧和勇敢;通过《晏子使楚》,学习晏婴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等。

2.2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其能够实现德育渗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实际学习需求,开展感恩教育、朗诵比赛以及名人故事分享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及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德育目标。课外活动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使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更加丰富。

2.3课外阅读:

小学高年级语文德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课外阅读。除却日常课堂教学之外,语文教师也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爱好等,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篇章,让他们在课下进行自觉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意志,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该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心灵的升华。教师也要在课外阅读中为学生提供指导,提高阅读过程中的有效性,使他们能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对外部事物充满了好奇,普遍喜欢阅读一些故事类的内容,教师要对他们加以引导,使他们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例如,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六尺巷》、《程门立雪》、《黄香温席》等承载着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实现德育渗透。

结语:

语文学科不仅是外部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自我品格的修习。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慕顺财 单位:甘肃环县樊家川学区

参考文献

[1]张卓.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张文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4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现代教学中不断深化,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尤其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开展思想品德课程实现,促使学生在对这项课程知识内容学习之后,提升道德意识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老师密切关注的重点,基于此,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德育教学意识,立足于小学德育教育课程实践,探讨出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被摆在开展教学的首要位置,通过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水平,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小学生个人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塑造。在本文中,通过对小学德育教学重要性的阐述,并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推动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规范小学生思想和行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德育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异,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从而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礼仪道德进行学习,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健康的人格,促使小学生德育教育与我国新世纪人才培养相契合。同时,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仅对小学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学校乃至于我国社会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为促进现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需要注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学中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

二、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德育教育教师培训,提高小学德育教育队伍综合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质和德育教学水平和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密切相关的,想要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首先就需要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为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教师加强德育教育知识自学和不断钻研,探讨出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就需要学校对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展开培训,以提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促使教师在培训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德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班级或者是学生,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并在德育榜样的领导下,起到激励学生和老师崇尚优秀品德、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德育教学

为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有效性,还需要从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1)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科学、合理地安排上课时间,通过宣讲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自身行为,提升道德水平;(2)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这就可以对学校展示栏、校园广播、班级文化墙等进行充分利用,对德育知识进行宣传,进而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3)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如:在进行《我们的国庆节》《祖国妈妈,我爱您》开展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举办校园、班级活动,通过活动既能够满足学生好玩的心理需求,又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如:针对“国庆节”“九一八”等我国重要历史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或者是活动,促使学生对我国这些重大纪念日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解。针对“雷锋日”“感恩节”等开展诚实守信、感恩等主题活动,促使学生活动中加深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从而增进学生热爱国家、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实现德育教学内化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中,由于教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大,促使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德育知识点缺乏认同感,从而导致小学德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内容的转化,增强学生认同感,进而不断深化德育意识。为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于生活中的素材,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对老师所教授的德育知识内容更加深入地领悟和理解。如:在对《我爱家乡山和水》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运用视频、图画等方式对家乡山和水情境的展现,引发学生的认同感,并对自己的家乡风景展开联想,进而对我国大好河山的领略和欣赏,同时还可以对国外的山和水进行学习,如:德国的莱茵河、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等等,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也起到促进作用。

(四)强化课堂实践,实现德育教学的外化

教学实践是增强和巩固学生德育教育知识内容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关键。提升学生品德意识,就需要将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实践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确立自身角色,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观念。如:在对《出行的学问》开展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学生通过生活中旅游、坐车,对自己做到的和观察到的: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不乱扔垃圾、不高声喧哗等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具体实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结语

在本文中,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小学德育教育重要性开展,并着重对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促使老师不断地提高自身德育综合知识水平,结合生活实践,通过创设情境和强化课堂实践相结合,实现德育教学的内化和外化,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秋.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师,2017,(20):9.

[2]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6):76.

[3]邹敏仪.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6,(28):94.

[4]简跃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55):100.

作者:骆秋菊 单位: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其各方面性格的养成都受到这一时期的巨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影响着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这一时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性格的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实现对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德育教学的途径,从简单的语言讲解,到情境创设再到老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简单探讨了在小学语文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存在着许多的德育思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为媒介,发挥自身的教育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同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德育思想。

一、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实现德育目标,辅助德育工作开展

教育部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指出:要帮助小学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情感,并且树立起基本的是非观念和法律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材中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对这些内容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在课内言传身教,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对其中的德育教育目的进行深入探讨,贯彻落实德育发展的目标。

2.开展德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是一个集简单人文、地理、科学、教育为一体的学科,其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在其中渗透的德育教学理念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小学生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为了确保其以后一直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功底的欠缺,对课文中的德育内涵挖掘得不深、不透彻,不能有效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德育的作用,只是简单地追求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一些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好,并没有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导致小学生在言谈、举止、观念上都有所偏差,严重阻碍着小学生长久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

1.课内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教材为本,拓宽学生思路,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1)带入作者情感,进行情感熏陶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作者描述人物的“简历”,为学生讲授一些与语文环境相结合的情感资料介绍,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带入作者情感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获得真实和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举个例子,如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这篇文章讲述是去世时,长安街路旁的景象,长安街的路旁,挤满的男女老少目送总理灵车的离开,不觉泪流满面的场景。此篇文章旨在表达人们对总理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以及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和不舍。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领袖人物的尊敬,教师可以给同学讲授总理的生平以及总理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在课堂上利用PPT、音频等手段,营造一种悲壮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对的热爱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在语文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于自己所知道的国家领袖的小故事,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进一步让爱国情怀渗透到他们的思想里面。(2)分析笔者人物,树立人物榜样课文描述中很多笔者笔下的人物都拥有一定的优秀品质,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人物都是值得学习和尊重的。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人物时,鼓励学生向这些拥有高尚品德的榜样人物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有关于诚实守信的话题,本着不能失信于人的想法宋庆龄放弃了她想要去的地方,教师应该以这一人物为媒介,鼓励学生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答应别人,从小就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2.课外活动教学

语文的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途径之一。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读书、讲书活动,安排学生在课外读更多的好书,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词汇量和知识储备的影响,应该尽量安排他们读一些简单短浅但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如《鼬鼠和狮子》《熊与狐狸》《勇敢与愚蠢》等小故事,鼓励学生在读完书后能够自己讲述故事并且提取故事的主要表达思想,在课后组织同学们交流讨论,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在一方面,锻炼了的语文思维和口头表达力,增加了学生的文学储备,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从故事中获得的道理和准则的记忆时间远远比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时间长,学生自己消化这些道理后还可以运用于生活中,更好地健康成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其思想品德都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处事方式,答应学生的事情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当众辱骂学生,避免学生“有样学样”,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关心爱护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学校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道德的规范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郝春玉.巨鹿县育蕾小学“学生道德银行”活动调查报告[J].邢台学院学报,2017,(03).

[2]刘超.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措施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4).

[3]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2).

[4]吴志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

作者:朱建国 单位:彬县永乐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方法

摘要:如今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推进,而这样只注重经济发展就会造成国家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当国家注重这一方面发展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出现如今学生及一些年龄较大的青年缺乏社会公德的教育,缺失诚信只是注重自身利益的发展,过于自我,缺失集体公众的观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要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进行价值观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通过我国的教育来使孩子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德育。所以,这就要求小学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成人”。因此,本文就对小学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地去教导学生从小就有社会公德的意识,并且去教育学生有更好的交际能力,并且尊重学生学习,让教育的方式更加地切合学生而不是教条地束缚学生。而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导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地去给学生过大的压力,而是关注于学生的实际全面地发展学生。以下就是围绕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管理方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我看来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负责者,更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引领者。所以,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应全面地发展学生,并且要从细节中缓慢地渗透对学生德育的教育。但是,现如今,在小学阶段中德育教育管理的进行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时期德育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管理过于形式

小学是学生接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容易管理及引导教育的一个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管理还是过于形式化,教师等管理人员对德育教育在认知的方面还是出现一些偏差。对真正的小学德育教育的管理人员来说,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依照一个概念或是已知的确定的概念来进行教导。一些教师仍是认为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优秀,遵守课堂的纪律或是及时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作业就是德育较好的学生。但是,这样的想法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德育教育过于的形式化把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束缚住了,那样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符合现如今的时展的脚步了。而如今,要教育学生发展自身的德育,教师就应该逐渐地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地学习去自己认知真正的德育含义。然而,如今教师的德育教育管理的概念过于的形式化,这就使得如今的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不全面,缺少德育的表现。

(二)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管理缺乏相应的机构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德育素养,在现如今还是很难得知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小学时期没有相应的德育教育管理评价的机构。一个学校缺少相应的评价机构的话就会使对学生的德育情况没有真正的了解,也很难掌握学生真实的情况。不仅如此,如今的一些学校还缺少一些审核德育教育管理的方法,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德育审核。这就使得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的发展有所受阻,而且学校还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有关德育方面的奖励及惩罚方面的机构,不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产生影响。

(三)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进程在逐渐的加快,对德育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如今小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却仍使用旧的课程教材,然而德育教育管理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需要小学生不断地紧跟时代的发展,而新旧的时代更迭过大,陈旧的德育教育课本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德育教育思想,这就导致新旧德育教育的脱节,让还在学习德育教育的小学生无所适从,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德育人员。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德育教育应积极承担起责任

如今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一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也将原有的游戏和人际交往都逐渐地取代。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课余生活的时候沉溺于网络,人际的交往也逐渐地减少,人际的交流问题也就出现在社会问题中,这就使得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自身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这样问题的出现就是小学生忽视了德育教育,因此,教师要在小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管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锻炼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及承担能力,让学生在脱离网络的过程中和同学间养成一种诚实守信,友爱平等的交际思想,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育习惯。

(二)减少教条式的教育

教条式的德育教育容易使学生在发展自身修养的时候容易被教条所束缚,而这样就使得学小生在接触德育教育较少的情况下影响自身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地渗透德育的思想,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时候不是十分的紧张,并且较容易被影响,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去接受死板的教育。

(三)重视小学生自身的德育教育发展

学校要教育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而不是去死板地接受教师的教条式教育。从自己的学习方式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这样就能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在教师的教导中逐渐地建立起自己的德育价值观念,为自身的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教育是兴邦之本,在我看来教育不仅是教书,还是育人。尤其是小学这一容易实行教导,育人的时期。我国原本就是礼仪之邦,而如今的重商的思想让我国德育教育逐渐地偏离原有的轨道。因此,作为育人的教师就应该挑起这一重担,不断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不忘去引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让学生不仅文化素质有所提升,德育素养也能进步,争取在小学阶段就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五美的学生。以上就是我关于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方法的研究,还指出了小学时期德育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具体地提出了一些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方法,希望对相关的德育教育管理的研究者及教师有所帮助,以便更好地发展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及德育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生梅.小学德育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适应性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作者:陆逊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第五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摘要: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更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要进行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识字认字、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和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并且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文章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功能,这对小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将语文学科作为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前站。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探讨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而德育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在小学教育多个不同学科中都对学生开展了德育教育,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尤其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文就结合本人的实践语文教学经验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二、立足教材,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

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语文教材为根本,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和内容的特征及优势来向学生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落花生”这一篇课文后,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自身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了人不能过于在乎外表,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并且,以此为前提,让学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身边心灵美的人或事,通过小作文的形式进行表扬,这样既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了锻炼,又使其在思想上受到优秀品质的影响和教育,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又比如,在讲解‘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以外,同时还应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可在课前依据文章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北京夜景的图片或小视频,使学生亲眼看到北京夜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爱国之情,实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打造良好语文教学情境,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切实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打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还能够使语文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情境教学的创设和运用过程中获得不断地优化和革新。具体来说,首先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前应充分依据教学目标及任务来设置相应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与学习内容中心思想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继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当讲到外国侵略者冲入圆明园展开破坏行为这个自然段时,教师就可运用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片段,在学生观看的同时结合文章对学生展开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深刻地去理解和体会,让学生亲眼看到美丽的圆明园被破坏的情境,学生顿时有一种愤怒的情绪,使学生深深地感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不被欺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教育学生形成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操。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原因,很多小学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庭的核心,长辈的过分宠爱很容易使其形成不为他人着想、自我、自大自私,缺乏孝心的不良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孝顺长辈的文章,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讲解“爷爷的小树”以及“爸爸和书”等文章时,依据文章内容创造教学情境,并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大家谁记得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奶奶最爱吃哪些食物?”等有关孝心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学生通过回答逐渐明白老师设置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为学生设置一个课下任务,帮妈妈做一顿饭、或者给爸爸洗一次脚等小任务,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从小学会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四、延伸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开设合理的课外教学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合理的课外活动能够在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前要对学生的个体不同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还可以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例如,母亲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些节日的传统意义都可以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快乐,还能促进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开可以组织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一些社会活动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养老院去慰问老人,成立模范小组,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注重对学生课本以及语言运用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从而得到综合素质上的培养。德育教育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教育。

五、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执行的教学任务,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长远来说,更是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道德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以及良好品德的培养,在不断实践的经验下,找到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兴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赤子旬刊,2014,08.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5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有效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工作现状,进而探究了有效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评价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好坏的评价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现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心主要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要求小学德育更为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在小学生的群体道德观念走向“多元化”趋势下,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深化德育理论,更要立足于德育实践,服务于德育实践。

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个人即便满腹才华,但若是没有最基本的道德,那么也不能算作是社会的安定因素。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比较容易接受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引领,同样也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抓好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性格与价值观的形成。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屡屡发生,而且这些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呈现出暴力化和低龄化的特征。我们在为这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遭遇感到痛心的同时,也需要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失败之处进行反思。由于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得到正确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慢慢走上违法乱纪,甚至是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可降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积极反思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全面把握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需求;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相关的道德教育工作,这些道德教育主要包含中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际关系处理教育等内容,并且道德教育工作也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然而,仍旧和小学德育工作所提出的标准要求相差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现阶段,由于家长与教育者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诸如“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等现象仍然存在。“减负”的外衣下,遮不住小学生的功课和作业负担的增加,学校的领导、教师均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工作的重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参差不齐,学校评价体系较为欠缺,德育实效难以保障。

(二)德育内容不符合具身认知

目前,小学德育的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自身认知,还停留在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对德育内容进行灌输的层面上,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实践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回应,从而导致小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抵触,或是思想意识与实际行动不相符。

(三)德育教育手段单一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家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而学校和教师有时也不能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导致沟通不及时,进而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断层,这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十分不利。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教育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重视,共同努力,以学校为主渠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形成有机的教育整体,达成德育共识,共同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

(二)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提高德育素养,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小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挖掘德育教育契机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无处不在,充分利用小学课本中的丰富知识,从中获得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地实现寓德于教。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能够开展德育教育的机会,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利用机会,适当地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强制性地灌输德育教育知识,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才能使德育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如在语文课中的一些词句的释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师授意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进行查找,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总之,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和感悟知识,才能有效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来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增强视听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身心都能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组织此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组织开展德育实践

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实践,所以,学校不能只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同时,学校要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可组织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如母亲节或父亲节,提倡学生为父母洗脚,促进学生对家长感恩之心的形成;植树节组织学生去植树,促进学生爱护环境意识的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知识,实现对学生的实时引导教育;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增强教育感染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工作,学校和教师需要为此不懈努力,在抓德育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增强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者:陈达明 单位:广州市南沙区鹿颈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若干尝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62-63.

[2]张凤荣,靳喜蜂.怎样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3):109-110.

[3]岑元媛.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187-188.

[4]王福英.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3(1):104-105.

[5]陈鹏军.对当下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6):98.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6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尤其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心,注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让各科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在教学中高效地落实德育教学,同时在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之下,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德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拉近德育教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课上所学的知识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每一种物种的存在均有其价值,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尊重这些生命。为了让学生更突出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由各种生命体构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公园、动物园参观,让学生回归自然,在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同时在课上还要强调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影响,呼吁学生成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人,并能够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传递给自己的家人。这样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重视德育学习,创新小学德育工作,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通过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创新小学德育工作,还需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同时灵活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角色扮演的角度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并提供给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设定一定的场景,安排相应的角色,选取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编排对话,并在课上加以表演。观赏的同学可以根据教师既定的场景,以及同学在表演中展现出来的问题,即兴作出评价,也可以直接结合自身对这一事件的理解,给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选择近期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作出一定的改进,让学生在课上表演出来。比如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中国游客在旅行中的不文明现象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对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周边人和环境带来的麻烦。从而在角色扮演中,让小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三、在实践中获得德育的提升

教师需要给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在实践中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完成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后,布置给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任务。比如在学习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规则之后,可以让学生脱离课本讲述外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课本知识中出现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初步建立规则意识,能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以各种规则来控制自身的言行。小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影响家人和朋友,呼吁自己身边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正是学校创新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的表现。综上所述,小学德育创新工作的展开,需要教师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德育工作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从角色扮演的角度入手,引发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要注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实践中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黄雅妮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小学

第二篇: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德育教学之中:第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第二,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教育;第三,鼓励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小学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出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考虑,教师无法将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运用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但是可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筛选,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西方文化渗透在中国校园,中外文化激烈碰撞。学生年龄尚小且心智未成熟,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再加上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好奇,往往会盲目地“全盘接收”,进而影响自身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渗透。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选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吸收正能量,为提升道德素养打下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丰富的内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发出它的闪耀光芒。[1]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定位

(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使得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并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的渗透,这样做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2]

(二)德育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德育的内容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我国学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的研究也从未间断。正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德育功能,才使其在德育课程上得到发展和运用,成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目前,有部分学校开展了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读物的文化活动,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师生修身、养德、正心,继而提升内在道德水平。

(三)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学校开展的思想品德与道德教育实质上是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三观”的形成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虽然目前学生不能清晰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含义,但教师通过教育,可使学生对金钱、物质、生活、幸福等价值观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然十分敬畏,对幸福的内涵有着丰富的理解,也推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帮助。[3]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德育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德育的重要工具,而教材的内容对德育的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的德育体系中已有了相对完善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师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只有把握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才能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美德,从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形成讲文明、讲道德的习惯,最终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目的。德育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为人格修养教育和国家情怀教育,目前学校德育课程教材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有关人格修养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但有关爱国情怀内容的比重却鲜有改变;有关爱国情怀的内容始终位于教材的开头部分,使得教师教课的思路颠倒。因此,德育教材编写应提高家国情怀内容的比重,同时将人格修养教育的内容放在爱国情怀内容之前,将人格修养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轴,使学生从自身人格的修养出发,进而提升爱国的情怀。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格修养,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若将这些内容照搬到小学德育教材中,学生就难以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内涵。因此,德育教材中除了要将课文由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之外,还要加入图画、故事等内容,让教材变得更加形象、有趣。这样一来,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德育教学的效果才能明显。[4]

(二)营造良好的渗透教学氛围

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效果不佳。因此,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如下:

1.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常规性的经典诵读活动,主要挑选《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启蒙读物,制订并落实相关的诵读计划。目前已有部分学校开展了诵读比赛,通过诵读比赛欣赏传统道德的美和感受,并且开展评比活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阅读经典启蒙读物。

2.传统节日活动

学校可在传统文化节日时开展相关的节庆活动,例如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或者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爱国、为国牺牲的英雄气概;在端午节祭奠屈原,学习他为国为民、胸怀大志的精神;在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

3.阅读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很多内容包含德育价值,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小学低年级可以推荐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物;小学高年级学生则可推荐古典名著的简易读本。[5]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之中,以此影响学生的精神、心理和价值取向,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5):10-12.

[2]侯健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7(1):17.

[3]俞晓玲,赵雪芹.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反思[J].课外语文,2017(1):191.

[4]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2016(1):4-5.

[5]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59-260.

作者:袁金艳 单位:阜阳开发区经九路办事处鸿远希望小学

第三篇: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对小学德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加强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立足于小学德育管理实际,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提高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我国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片面的认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而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出现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不断加大对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希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正确落实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小学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提高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第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对德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理解,而教材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学生不能有效将德育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给教师的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三,有一小部分教师是新聘请教师,这些教师大多刚毕业,缺少教学管理经验,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另外,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同时,有一些学校还存在德育教学课时少以及缺少专业的德育教师等情况,不利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1]。第四,在教学方面缺少一套完善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不定有效确定学生德育教学的标准。例如,每个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标准也就不同,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统一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学习效率比较低,而对于高年级来讲,大部分的知识点都能熟悉掌握,但缺少新知识的融入,限制其德育水平的提高。

2提高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提高对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

教职人员应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对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由学校校长进行统一领导,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教职员工等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同时,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德育知识深入到学科教学中,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2.2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例如,在现代小学教学中,教师都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德育教学的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播放,一方面可以通过生活、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学校也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真、善、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2]。

2.3完善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不只是德育教师的任务,而应该由全体教师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此,学校应开展优秀教师评比活动,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并对所评选出来的教师进行党课教育,提高教师的党性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由先进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从而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经济援助,对德育水平差一些的学生实行“一教一带”教学方法,由点到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另外,学校应要求教师每个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写一篇德育教学评价,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据重点问题开办研讨会,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进行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2.4开办德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第一,由于德育教学缺少评价体系,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对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社区、教育部等职能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校内外的实际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3]。第二,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德育水平。例如,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根据传统节日的性质以及教学需要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劳动节期间,学校可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进行劳动;国庆节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等。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可采取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结束语: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得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大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有利于学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实现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洋.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86.

[2]石洪静.小学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工作[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6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6:1.

[3]尹方春,刘玲.试论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6,24:270.

作者:高志刚 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文棋小学

第四篇:网络时代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时代也随之到来,在这种背景之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积极的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全面的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机遇;挑战;策略

小学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还能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较好的品德,对学生今后成长有着极大地影响。

1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步入教学中。在网络时代,为开展德育工作来带了一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利用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图片,美妙的音频等多种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往,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长谈,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的内涵。另一方面,丰富德育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因此,教师只有更好地丰富德育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现自己。

2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第一是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及虚拟性的特点,对于成年人而言,也有对网络不熟悉的情况,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可以触碰到各种网络资源。当前,学生上网的心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心理。持这种心态上网的学生,主要利用网络浏览军事、体育、娱乐、新闻、观光教育园地,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另一类是消极心理。持这种心理上网的学生,有的利用网络浏览暴力、色情网站,有的利用网络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来打发时间,有的利用网络是为了发泄,如网恋、攻击他人和网站、散发谣言等。由于这部分信息的存在,对于缺乏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极为不利。另一方面,教师过于依赖网络。网络不仅是生活的必备品,也是学习的必需品,如果教师与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太过于依赖网络,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与生活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学生今后与未来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只有认清学生上网的各种心理,对症下药,才能使积极进取的学生继续奋发向上,使“问题”学生转变心态和思想观念。

3基于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互联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且互联网逐渐的应用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从增加网络道德教育、课上与课下联动、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创建发言的空间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以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3.1增加网络道德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一些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成一定判断力,进而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教师增加网络道德教育需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合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第二,增加一些网络道德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判断力,能够对网络信息有一个正确的判断。3.2课上与课下联动:所谓的课上与课下联动,是指教师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首先,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学生与家长进行互动,开展情境表演。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以及社区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第二,教师可以创建德育网站,鼓励学生浏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3.3转变教学思想:随着教育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深入发展,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与理念,当学生步入校园学习时,教师便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育的变化需要由教师进行转变,打破以往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师应将网络与德育工作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此外,家长也需要有一定的转变,要想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与良好的沟通。3.4为学生创建发言的空间:随着新课程不断地改革,学校逐渐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德育工作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机遇,还使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为学生创建发言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案例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从而在发言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总之,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其逐渐的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应科学的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小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洪波,王英华.论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1)

[2]李婷,权玲玲.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

[3]张文瑞.对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2,(13).

作者:余永泽 单位: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第六中学

第五篇:小学德育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

摘要:小学是学生养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为此,作为班主任根据平时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几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育方法;良好习惯

引言

德育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培养,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树立良好的品质道德,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找对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还不稳固,所以塑造能力极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能够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也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目前的德育教育开展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其它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班主任,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平时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才能更好的开展。

2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陪伴学生一生。行为习惯只有两种,[1]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相反,坏的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人生。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2.1在多门学科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将预习、复习、思考等习惯与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德育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小学语文《雷锋》这一课,利用这篇教材作为德育教育内容,把“乐于助人”作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通过各个学科的德育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从而达到知识和道德的共同进步。2.2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两日就能养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练习重复培养形成的。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纠正学生的习惯。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入手。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平时的行为习惯,比如言行举止、表情等等。教师应该通过这些细节的关注,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一点点的纠正,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3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习惯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我们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做好身边的小事来一步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有爱沟通,发现学生的反常情绪应该立刻进行开导,询问学生原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听从教师的引导,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做铺垫。2.4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是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教育,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光靠学校是远远不行的,还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结合。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将学校的德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产生影响。[2]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家访或者召开家长会来促进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这样能够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方便家长在德育工作上配合班主任,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2.5科学的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一昧的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而是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才方便小学生理解透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性。班主任要改掉以前的传统德育教育方法,要学会创新,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学生喜欢德育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透彻。比如:利用植树节安排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并告诉学生要爱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和教师的讲解,无形中养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德育工作,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并实施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7

关键词:德育教育;贴近生活;小学教学

小学德育教育要渗透在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样的德育工作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可以使教育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使德育工作得以顺利而有效地落实。在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更好地体现德育的作用

开展德育教育要求我们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道德知识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视中小学生的道德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倡导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价值辨析、道德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力求构建有完整心理要素参与的道德学习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提高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倾听者、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地探索性学习,使道德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自然需要。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并不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应是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无形开展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频率和质量,从而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渗透德育教育。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利用师生情感开展德育教育

情感体验是当今教学目标的要求之一。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渗透、落实德育教育。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创设良好情境,开展德育教育

良好教学情境的营造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就可以很好地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来渗透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

很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总是急着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我们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首先应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等。结合学生的这些自身特点,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德育教学。只有这样的德育教育才能成为有效的德育。学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让我们的教育主体充分理解和接受讲授的内容,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三、德育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德育工作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才能从内心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也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在学生的个人行为、生活中得以体现。我们的德育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更要到生活中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文明礼仪、遵守规则、为人处世等方面都要有规范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在关注学生生活的同时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更为有效。因此,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非常重要。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德育工作

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都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德育教育就显得更为棘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与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同步,甚至是形成较大偏差,那么学校的德育教育就无法开展。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我们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并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科学地引导学生家长与学校保持思想一致。家校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更好开展,更容易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很多家长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只关注成绩,对孩子的生活、思想情况却不管不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等形式来引导家长正确要求孩子,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总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认识渗透、落实德育教育。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思想品德是站在第一位的,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我们的知识教学才有意义。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学思想的第一位,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学科特点等,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教材编写应当恪守的基本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14(6).

小学德育教育范文8

关键词:德育实践;依附性;童年实践;园溢书香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国家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那么,农村小学应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呢?

一、扩充小学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有一位副校长担任德育教育,但是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设立,即使设立了也只是挂个名而已,担任德育工作的大多是兼职教师。而兼职的大多数是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全面工作,最大的是安全责任,再说智育方面乃是现实学校的主要工作成绩。因此,作为班级的最高权力——班主任,把主要工作分配到应试教育中,无力于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课余时间学习安全教育和演练应试教育方面的内容,学生的道德思想,让牢固树立的“安全第一”思想占据着,更无所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解决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职德育教师的局面,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的素养,进一步加强和加大改进措施,学校应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师资水平,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的业务提升。学校对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实行对德育教育的质量、学生行为规范等监测,在评优评先中真正把德育工作成绩放在首位。

二、健全农村学校常规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德育工作检查机构,统帅和保证德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导向,是开展其他工作的保障。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家长、教师和学生等成员组成,多渠道、多层次监督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家长签定德育教育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责任和意识,使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广泛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引导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师德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质量观,寻找学生德育合力,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家庭熏陶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校园内溢书香

1.打造农村优美的校园环境。农村校园环境建设优与劣对学校的德育质量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草一木对于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校园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富有诗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改造、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等途径创造美的生活、游憩境域。这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人文审美观念,从心灵深处规范和陶冶学生行为。2.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的创设。校园建设要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育人。渲染校园每个角落,基调和情怀,同样有古今和中外对话,有科技成就引领。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如校门、校道、运动场、宿舍等,都要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温馨的提示语、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使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同时成为教育工程。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学生参与,促进心身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长期性和阶段性,并常抓不懈,不断创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心身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资源建设好。3.确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感谢师恩、感谢父母,感恩大自然的校外活动、和家长携手共创安全伴我行、美丽家乡我自豪等,注重学生年龄的差异,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有“开笔礼”、文明班级评比、家长会、少先队入队,国旗下的讲话,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文明礼仪、纪律、法制安全、诚信及关爱他人的教育。寓教于乐,实践童年生活,体会到自己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心,孕育着感恩社会、自然、父母、老师、他人……为了切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使德育工作有序推进。

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太多农村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些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上不适应,考试失落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产生厌学;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缺少父母的教育,误入不良团伙,辍学结队滋事;网上游戏、聊天和色情,设计者抓住孩子的心理,将游戏设计得十分诱人,充满暴力色彩等,是农村少年堕落的杀手。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促进学生正确人格与潜能持续发展。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学生个案咨询和班级集体心理辅导,发现和掌握学生心理疾病,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心理教育的课堂渗透,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和能力表现,在学科教学中自然渗透的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确定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校正疏导与治疗,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合理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德育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