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规划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乡镇规划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镇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思路

【摘要】随着国家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西昌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总体工程面貌发生了大幅度改观。但与西昌市的快速发展相比,农田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显不足,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对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西昌市水利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当前西昌市水利建设及管理思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存在问题;建管思路;西昌市

1西昌市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西昌市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南横断山区,安宁河谷中游地段,是凉山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8.50亿m3,平均降水深1013.1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4.01亿m3,其中:本地地表水12.21亿m3,地下水1.0亿m3,外来入境水40.8亿m3(雅砻江外来水量无利用可能,未计算在水资源总量之内),人均水资源量9404m3。水资源的天然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根据水利普查统计,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0185万处,蓄引提供水能力量2.25亿m3,设计灌面2.70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518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725万hm2,旱涝保收面积1.442万hm2,现有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中,农业灌溉供水2.02亿m3。已建成各类水库16处,总库容0.0645亿m3,有效灌面0.1342万hm2,均为小型水库;建成引水工程204处,引(提)水能力1.38亿m3,有效灌面2.067万hm2;建成山平塘、石河堰、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777处,总蓄水能力0.722亿m3,有效灌面0.18万hm2;建成水轮泵、机电提灌站工程126处,提水能力0.087亿m3,有效灌面0.1373万hm2;建成小型水电站65处,总装机166249kW;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9112处,解决困难人数11.04万人;建成堤防90处,共计178.7km。

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不平衡

全市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还有一部分是解放前修建的,这些工程当初设计标准偏低,再加上施工工艺简单,因而质量不高,经过多年的运行,渠堰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渠道输水损失增大,渠道利用系数极低,再加上渠堰工程中各支、斗、毛、农渠引水口控制的不足1%。绝大部分为有口无闸工程,调水配水困难,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市水利工程基本上无量水测水设施;灌溉方式陈旧,漫、串灌较为普遍,水量损失严重,不能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全市水利工程中蓄水工程所占比例很小,蓄水量少,调蓄能力差,虽然全市水资源总量较丰沛,但季节性缺水严重;由于全市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差,仍不能解决枯季工农业生产用水矛盾。此外,地处水尾及二半山区的中坝、阿七、黄联、黄水、礼州、兴胜、安宁等乡镇仍存在部分旱片死角,地处中高山区的荞地、磨盘、银厂、巴汝、白马、马鞍、洛古坡、安哈、民胜、琅环、响水等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用水等问题仍不能保证;绝大多数库塘因为上游植被破坏,淤积严重,效益锐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提水工程设备老化,工程运行费用高,供水成本高。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仍是全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

阅读全文

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规划

摘要: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角度分析,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打造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智慧城市以及低碳城市等规划紧密结合,提升城市规划的质量,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现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分析生态城市规划的把握,总结规划设计的策略和要点,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智慧城市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念

基于发展道路和经验总结和提出的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发挥生态优势,坚持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青山绿水清新空气的生存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要综合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通过统筹规划,保障设计成果的科学化和合理性,符合生态学有关要求与原则。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站在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等多个层面分析,打造有机生态体系。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分析

2.1案例概述

概率概率概率概率概率以广西某城市为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于生态优势,在现有的水系脉络和地质构造基础上,贯彻水生态建设理念,围绕水环境和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以及水文化,探索打造生态体系。总体规划如下:①构建一轴两环水系格局,增强“通”的功能。②打造双核两带产业格局。③打造两地多点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阅读全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分析

摘要: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芜湖县小型农水工程存在的前期设计、施工管理、建后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供有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芜湖县

引言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年均气温16.3℃,年均降水量1268.1mm,总面积670km2,人口35万。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水利灾后重建工作,保证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从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建设水平,对后期的运用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分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支沟(渠)以下沟(渠)系、塘坝、小型涵闸和小型泵站等,是农业生产的最基础支撑条件之一。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为条件及适宜的农业生产需求为主要依据,以骨干水利灌排体系建设成果为框架,按排水区、水系、小流域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系统工程,保障规划设计区域的农田排涝、灌溉、水生态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为区域农业生产正常运行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

阅读全文

脐橙生态复产工作要点

1.做好果园建档到户。各乡(镇)对辖区范围内所有果园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做到建档到户。水果品种包括柑橘、猕猴桃、百香果、鹰嘴桃及其它等,档案内容包括果园地址、果园面积、定植年份、种植品种、总株数以及当年预估产量(2020年)等信息。

2.抓好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各乡(镇)做好辖区范围内脐橙生态复产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时间为五年,每年都有一个规划设计。

3.种植绿肥改良土壤。各乡(镇)按照要求做好大豆种子的发放,建立完善的资料台账。组织果农进行大豆种植,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大豆种植情况。

4.开展考评验收。各乡(镇)做好各项考评验收准备工作,县复产办对全县2019年脐橙标准化生态果园和生态复产示范园进行考评验收。

5.调整村级果技员。有需要调整村级果技员的乡(镇)以文件的形式,向县果业局递交申报报告,县果业局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调整。

6.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果业技术培训。各乡(镇)要协助县果业局,按照县劳动就业局的相关要求,组织做好全县贫困劳动力果业技术培训工作,进行人员组织、场地布置、相关资料收集等。

7.做好脐橙专用标志使用申报。各乡(镇)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果品企业、电商等进行2020年脐橙专用标志使用申报,截止日期7月底,申报地点:县果业局四楼绿色食品办公室。

阅读全文

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意义及过程

 

一、农林高校培育特色校园生态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1]。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培育,是一个以对外提升改造农村人居生活品质、对内建设服务生态大学、传播倡导低碳生态理念、培养发展生态型人才的综合系统工程。   (一)农林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培育的现实意义   作为农林高校,它包含了众多林业专业及学科,如生态学、森林保护、林木遗传育种、风景园林、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2]。因此农林高校理应引领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加速农业、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全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建设农林高校优秀的校园生态文化,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生态和谐的大自然,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促进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传播生态科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弘扬生态文明;对内培养具备“三干”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生态学知识的生态人才,更好地服务“生态浙江”、“低碳杭州”建设,这就是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培育依托的力量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教授认为,农林大学要根据现阶段的发展实际,紧扣“生态性”与“创业型”,办出自身的特色。据此,学校确立了三级培育平台:第一级以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为主体,各二级学院配合落实的主体平台;第二级以校学生会、青协、社联及二级学院团学组织为抓手的活动平台;第三级以班级团支部、各社团为基础的实践运作平台。除此之外,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师也积极开展参与各类生态学术活动,学校还定期邀请校园文化建设、生态学方面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宣讲、学术交流,进一步强化师生对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解。以此至上到下,由点及面,覆盖学校每个层面,真正做到全校联动、全校参与创建培育。   二、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培育过程   (一)倡导“低碳生活”———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社会职能   近年来,以“打造生态校园、宣传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校园内陆续开展,学校每年都举办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节,开展废品艺术展活动,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型宣传活动,举办“爱木节”,开展“绿眼睛”环保月、“绿化自行车”、“虚拟图书馆”、“红绿文化”交流和“共创生态家园”环保签名等活动。同学们深入社区,免费发放环保袋,开展旧电池、旧塑料品、旧书籍等物品回收交换活动;大四毕业生将文具、体育用品、书籍捐献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大一新生们将军训结束后不再使用的军训服,捐助给学校附近的民工;学生们还制作了宣传低碳生活传单、工艺作品,在广场、社区等地向市民发放、展出,号召大家注意环保。在新农村的规划设计中,学生们尽量使用乡土树种,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运输成本;使用现成的环保、生态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污染环境;积极使用屋顶绿化技术,平衡室内温度,降低空调使用率;安装使用太阳能产品,使用无污染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师生的生态意识,使更多的人关注“低碳杭州”的建设,履行校园生态文化的社会职能。   (二)培养“生态人才”———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育人职能   在“生态人才”培养中,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引,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才”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深入贯穿在教学管理方案、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人才”[3]。积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完成了近十五万字的《生态文化概论》课程教材,并在2011级文化学院新生中率先开设《生态文化概论》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理解生态文化的内涵,学习生态文化的基础知识;制定《师生生态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制定公共选修课标准,要求所有在校学生必须获得2个以上生态环境学的公选课学分才能毕业[4]。如摄影系开展的“我的低碳生活”摄影大赛、园林系开展的生态景观设计大赛等。再如在教学中引入生态学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建筑设计时,能够考虑自己的设计会不会破坏环境,建筑的废弃物该如何处理。   (三)规划“生态农村”———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服务职能   从2007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就与临安市政府共同合作开展了规划“生态农村”活动,由学校400余名师生组成的规划“生态农村”服务团,为临安乐平乡、玲珑街道、横路乡、藻溪镇、岛石镇、锦城镇6个乡镇的农户提供免费农居庭院设计。考虑到农民的需求更偏向于实用,在获得需要设计的面积以及尺寸的同时,师生还主动和农民进行交流,了解农民的想法和相关的信息,在设计中使用乡土植物、生态材料,节约庭院建造成本。2008年,本着以“深入农村,服务社会,锻炼自身”的宗旨,服务团与江山市政府开展了以“服务新农村,规划‘生态农村’”为主题的活动。服务团主要对江山市於头镇永兴坞村、清湖镇和睦村、碗窑乡等3乡镇进行了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师生们从园林专业的角度对莲心湖的景观提升提出了自己的改造意见,并对多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设计。除此之外,服务团还为磐安、嘉兴、余姚等县市乡镇规划新农村。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一行还实地参观了嘉兴市五店镇建林村,对建林村的规划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分页标题#e#   (四)传播“生态文化”———培育校园生态文化的引领职能   前期摸索:从2004年起,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临安、舟山、江山等地区开展了传播“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对生态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早期的探索,服务团首先对服务农村的人口结构、文化层次、基础建设、文化底蕴等情况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服务农村的基本情况、农户的基本需求;通过生态建筑模型、乡村常用植物图片、生态庭院设计方案图片、常见农作物病害防治等科普材料在农村乡间的展示,提高农户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中期输血:在搜集到服务农村的基础数据后,服务团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分组进行现状分析、讨论,提出合理的、生态的解决方案。服务团通过现场讲座、技术指导,传授农户苗木、盆景种植技术;通过在农村建立科普、教学实践基地,定期为农户提供指导帮助,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定期为农村寄送植物种植设计材料、苗木价格信息资料、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集等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后期造血:在前期与服务农村建立合作的基础上,分批安排村干部、农户来学校进行农业技术、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相关证书;学校还积极参加浙江省“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安排来自省内欠发达地区的青年农民大学生入校就读,进行为期两年的园艺技术培训学习。   三、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反哺作用   (一)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显性作用   首先,构建了“二园合一”的生态化校园。在生态大学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东湖校区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个植物园与校园“两园合一”的生态化校园[5]。截至目前,园内植物已达2188多种,将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阔叶与针叶、木本与草本进行合理搭配,其中还有大量珍稀植物。校园植物园规划为景观林木区、定向培育区、森林游憩区、自然演替区和生产实验区,建成观赏植物栽培研究中心、绿色科技研究基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和植物品种基因库,由于环境优美,学校还被推选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其次,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生态化建设与发展。如周国模校长领衔研究的“森林炭汇”项目,不仅为我国在国家炭交易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对于建设生态低碳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赖齐贤教授研究的植物幕墙系列产品,在室内外墙上种植出各种植物,既节约土地,又可以绿化室内环境;张齐生院士领衔研究的竹炭产品对循环处理污水、净化空气效果明显。   (二)浙江农林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隐性作用   首先,实现了学生向“生态人”的转变,助推就业工作开展。通过参加各类生态主题活动,学生们体会到生态文化的真正内涵,培养了肯干、实干、能干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了自身农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觉主动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升自身服务实践能力,参加规划“生态农村”活动的学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参加学生当中仅园林学院2009年就有23人考取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研究生,2010年有28人考取浙江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其次,强化了学校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校园生态文化的另一隐性作用在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得以体现。以规划“生态农村”活动为例,自2007年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农户168户,共完成设计图纸365套,有效地为浙江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帮助,临安乐平乡、横路乡还以赠送锦旗等形式表达感谢之情,学生服务的乡镇遍及全省各地。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先后与全省40多个县市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与地当政府、企业合作完成开发项目5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带动20多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了一批集科学研究、成果示范、推广转化、生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智力支持。

阅读全文

县乡级绿色通道工程规划设计探析

【摘要】新时期乡村绿色发展是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并逐步完善的。规划设计县乡级绿色通道工程深度改造是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持续需要。因此,合理维系乡村环境与交通道路间的关系,有效利用乡村自然特征,在创造优美景观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便捷的交通要道是如今县乡级绿色通道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据公路交通专业特性,结合当下县乡级道路工程设计要求,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对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县乡镇;绿色通道工程;规划设计

1县乡级绿色通道工程的概念

1.1绿色通道的定义。绿色公路是由城市管理者在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下设计和开发的新环境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用绿色道路、大道、自行车道、甚至河流代替,让生活舒适的社区氛围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县级绿渠建设基于公路、铁路、运河和水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两侧造林、沿线绿化、美化,是村落及树木、灌木、花、草的有机组合[1]。

1.2国外绿色通道发展现状。目前,国外还有很多因高速公路而造成道路拥堵的城市。有时候,人们不需要12车道的高速公路进入城市。当人们找不到通往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时,他们一定会选择绿意盎然的出行方式。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拆除是趋势。将高速公路换成“绿色高速公路”,会将市民带入绿色的环境中。西雅图、多伦多计划使用景观大道来转换他们的高速公路[2]。

1.3我国绿色通道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和地区政府更加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大幅度增加了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体系日趋完善。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是农村工业化和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加群众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直接方式。2015年—2018年,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同比增长较快,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增速高于我国公路建设总投资。预计到2050年,我国农村交通将更安全、更方便、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低碳,确切落实乡村群众的出行需求,确保乡村振兴的稳步推动发展。

2县乡级绿色通道设计过程及重点问题

阅读全文

春季农村绿化突击月活动通知

一、活动步骤

春季农村绿化突击月活动时间为2015年3月5日至2015年4月5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整地挖塘阶段。

3月5日至10日,根据规划设计,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搞好整地、挖塘工作,保证质量。3月13日进行第一次观摩评比,每个乡镇准备1个观摩点。

(二)春栽启动阶段。

3月11日至15日,各乡镇选择造林地点,进行春栽示范。

(三)春栽会战阶段。

阅读全文

全市城乡规划管理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发区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规划,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全面小康型、生态园林式的中等工业城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市规划委员会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进一步突出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指导,强化监管,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   二、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规划主管部门要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指导,突出“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景观特色,加快编制城区各区域性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以及专项系统规划,形成完善的现代规划体系。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管理力度,到末,力争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100%,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发展格局。   三、严格规划的审批程序。规划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规划、指导、检查和管理,保证城乡规划依法付诸实施。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要的单体建筑方案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及规定,由市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一般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他规划方案由市规划咨询委员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规划方案由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评审,一般性规划方案由开发区管委会审批后报市政府备案,重要的规划方案由开发区管委会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规划管理。规划、国土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储备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目标性和土地供给的计划性。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城乡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前,必须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选址审查意见。属于划拨用地的,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属于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以及用途变更的,必须附有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对于重要地段的招标、拍卖、挂牌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统筹考虑公共利益先行进行初步设计,用地单位必须依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不得提供项目用地。没有规划部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关部门不得批准项目开工建设。   五、建立民主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规划主管部门要建立规划公示、监督和举报制度,坚持建设项目多方案比较、重大项目方案论证等制度,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各类规划设计方案在评审前,要在市政府网站、城乡规划信息网、《今日》、规划公示栏、现场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市规划主管部门要认真记录、归纳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评审会评议审定各类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规划方案批准后,必须向社会公布,由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规划的实施过程,重点项目还应在项目建设地点设立固定的公告牌,公布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有关内容和指标,接受社会监督。   六、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规划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巡查和监督管理,从工程定位放线到竣工验收,做到规划管理全程参与,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监察力度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经审定批准的规划设计(包括使用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变更。确需修改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提出修改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未经批准擅自调整规划设计提高容积率的,国土、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处理。为推进节约集约城市建设用地,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对在本通知之前已经批准实施、且处在适宜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段而尚未开工的项目,鼓励其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调整设计,建设高层建筑。今后,凡是规划规定须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段和项目,必须在规划评审和土地出让过程中,将各项控制性指标要求统筹落实到位。   七、加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管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先地下后地上配套建设。河西、城北新区建设,实行大规模块状开发建设,大道、青龙西路等城市主干道路两侧的土地,由市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不得建设线状单体建筑物。旧城改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严格控制城市容量和建筑密度,严格限制零星插建,单宗出让地块原则上不低于1公顷。对暂不具备建设条件但确需收储的土地,由国土部门先行收储,待周边用地条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后,再统一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率应严格按国家规范执行,并严格按人民防空要求配置人防设置。供电、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必须经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后方可实施。沿街建筑的商业用房应严格遵守《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划行归市。新建的沿街行政办公建筑不允许设置商业门面房。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指导与管理,着力打造和彰显城市特色。   八、加强村组集体预留地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改革完善村组集体预留发展用地的土地供应方式,对符合预留用地政策的,一律实行货币化扶持。确需供地建设的,必须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并按规定办理。预留用地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区内居民私有房屋确属危房的,经法定鉴定机构鉴定后,办理维修报批手续。房屋维修应符合规划要求,不得扩大宅基地面积、建筑面积,不得改变房屋主体结构和建筑层数,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对近期建设需要拆迁的危房,不得在原址改造或建设,一律由市国土部门按政策对其予以补偿安置后进行拆除。#p#分页标题#e#   九、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规划、城管等部门和有关街道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的联动协调机制,依法查处各种不按城乡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行为。对严重影响城乡规划或侵害权力关系人合法权益,且不能改正消除影响的建筑,依法进行拆除或没收。对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由城市执法部门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对违法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行为,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查处。建立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城乡规划管理人员要做到公正、高效、廉洁,依法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国家赔偿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为市政府审批城乡规划进行前置审查。市政府建立城乡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服务。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属地管理责任制,各乡镇、街道、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做好本辖区范围内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负总责。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机制。加强各级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其人员编制要适应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城乡规划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备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