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负迁移影响分析

汉语文化负迁移影响分析

一、语用层面

1、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礼貌准则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人的“谦虚”是做人的一种优秀品质,而英语中的“谦虚”只是减少自夸的一种策略。在交往中中国人遵循“自卑而尊人”的准则。受到赞扬时,中国人一般竭力贬低自己以示谦虚;而西方人会很乐意的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别人的夸奖,从而避免伤害表扬者来表示礼貌。

2、中西方文化在交际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人重人情,见面常谈生活细节,比如“吃了吗?”“上哪儿去呀?”等,因其合乎人情,在汉语文化中,过问别人的私事,是关心,亲密或友好地表示。英美人重隐私,见面常谈天气,常用“hi”“Hello”之类的用语,因其不涉及隐私。英语文化中,年龄、收入、婚姻、信仰等属于个人隐私,一般回避询问。否则有干预别人私事之嫌,会被对方认为无礼。

3、中西文化在交际模式方面存在差异

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常无意识的套用汉语的语用规则,将汉语的习惯也迁移到英语中。更有甚者,碰到陌生人就问一句“What’syouname?”,以示关怀却吓得人以为做错事遇到了警察。对中国人来说,凡是都不可能“匆忙”,再跟别人分手时,经常说“慢走”,而不说“再见”或“一路平安”。其实,“慢走”对中国人来说它的意思是“保重”之义。同样一个“慢”字也被用于另一句客气话“怠慢”中。因此,当送别外国人客时,如果对他说“goslowly”那会让他无法理解,只要说声”Goodbye”或“Goodluck”等即可。

二、英语学习中汉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一)英语学习中汉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

英语学习中汉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汉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语言是孤立的,它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英汉两种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也就导致了语言的差异。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到语言有各个层面。如果运用本民族母语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去表达英语,其结果总是很不得体。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和西方国家人士进行交流,结果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从而形成交际上的障碍。

(二)英语学习中解决汉语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对策

1、从文化学习的角度来看,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有不认同的联想意义。英汉两个民族在价值标准,审美取向、宗教信仰、文化象征、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在词汇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上也就必然有差异。在教学中应对英汉词汇中不同的文化含义,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对比。特别是那些貌合神离的词语更要注意研究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增强对文化共同之处的掌握度,有效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如果是成语、习语,则最好进一步揭示其词源典故。而且在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还要求恰当的运用语言。因此在词汇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单词的表层意义上,要教学它的搭配使用,也要教学它的文化内涵。

2、在课文讲解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导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包括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社会心态等,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减少或避免“文化错误”。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原著,讲解一些经典作品,让他们了解西方人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同之处;采用文题教学的模式,给学生输入语言文化常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提高它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减少或避免语用错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对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差异的对比,不仅分析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在话语结构、交际原则、思维方式、以及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更要学生注意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从而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最终能排除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及社交准则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作者:孔令敏 单位:永靖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