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篇)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篇)

第一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一)切实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党建理论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理念结合起来,营造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方案制定、任务落实、督促指导等工作。充分做到科学实施,有序开展,健全机制,确保成效。

(二)大力加强思想引领。

注重引导大学生自觉把自身的进步成长和祖国前途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共青团的光荣使命,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围绕高校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对比发展变化、参观重点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用高校的发展成果教育学生坚定发展信心,统一思想认识。

(三)突出抓好主题教育活动。

以建国周年庆等一系列“我爱我的祖国”活动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各项主题活动,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成才报国志向。营造正面教育的强大声势,激发和树立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素质,成长进步,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分清是非,明辨善恶,道德教育,树立可敬、可爱的道德榜样;引导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开拓新形式,运用新方法,拓展新范围,创新新目标,进行多方位、新角度、多层次的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各方面主题教育工作。

二、坚持正确引导,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

青年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人翁和创造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风采展示等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文化人才培养,推动团属精品活动生产,推进大学生网络建设工程,正确引导大学生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如:制定相应的惩奖制度。每一年或半年举办一次“优秀团员”、“优秀干部”、“优秀社团”等评选活动。完善各项活动评优标准,量化细则,指导大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三、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秉承“润物细无声”的规律,在落实活动目标和要求中善于发挥潜移默化所具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营举办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设、艺术节、文化节,指导阅读、创作、参观游览、开办论坛,举行体育、科技、文艺类活动等等,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班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内容多样的文化周、文化月,鼓励各类学生社团积极踊跃开展活动,如校园歌曲、民谣创作和演出、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兴趣小组的兴起,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高校共青团要关心大学生的求乐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及时服务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又可在乐中注入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让大学生放松身心,消减压力,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享受,即使达到了共青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

四、协调各方面力量,创新工作模式

共青团组织要努力争取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还要鼓励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团委要积极与各二级院系团总支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深入推进校园文化的各项工作上层次、创特色、出成果。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开拓工作新模式,借助电子邮箱、微信、微博等方式实现办公无纸化和工作集约化。

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新需要,发掘校园文化资源,创建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的品牌和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学分认定实施情况将作为团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如通过报告、论坛、讲座、研讨、征文、展览,班级活动、下乡服务、文化演出、宣传、社会实践、集训、参加体育活动等教育形式。高校共青团组织与高校校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地发挥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从多方面展示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以及管理水平。

作者:田蕾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第二篇: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

一、实验室文化的含义

实验室文化分为广义实验室文化和狭义实验室文化。广义的实验室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实验室文化则主要偏重于精神文化层面。

(一)实验室环境文化

实验室环境文化,是指实验室的基础物质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外部环境建筑、空间规划布局、实验仪器设备、参与实验室工作的教师队伍以及实验室完成的科技成果等物质要素。环境文化是实验室精神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外在标志,也是实验室物质实力的象征。

(二)实验室制度文化

实验室制度是维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机制,是进行实验室管理必须和必要的手段。实验室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例如,人员设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另外实验室人员的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活动方式等应属于一种软性的实验室制度文化。它与硬性的规章制度一起来约束实验室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实验室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验室的工具,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三)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参与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价值取向的凝聚,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也是实验室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东西。其内容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主体的治学理念、研究风格、工作态度、思想情操、理想信念等。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应该是一种严谨求实、崇尚学术、敢于创新、勇于追求真理的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提高实验室成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实验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完成实验室制定的目标,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

(一)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实验室物质文化作为构建实验室文化的基础,影响着实验室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风貌。目前,高校高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满足生物系学生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而设立的。如何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统筹规划实验室布局,凸显实验室规模效应,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参照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为实验室教育教学科研提供舒适的环境。其次,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应布置合理、摆放整齐,讲究整体美和艺术美。仪器采购前应进行详细的考察,选出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实验要求的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再次,实验室内应张贴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警句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此外还应张贴实验室规章制度,告知学生出入实验室应遵守的事项,并积极进行特色学科宣传。最后,根据实验要求,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具可发动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以丰富实验素材。

(二)完善高校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部规则和标准,是实验室文化建设发展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并要根据实验室的实时情况,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高校生物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且较贵重,只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并形成相关申报、预约、使用等规章制度,才能充分利用已有实验资源。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坚持三个原则:专项管理原则、实物管理为主的原则及效率原则。这样才能使宝贵的硬件设施得到良好的维护,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人员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主要针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因此,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的管理目的,而不是以实现简单的行为约束为目标。而且,要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下,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教师,还是实验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享有有平等参与实验室科研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三)引进先进实验管理人才,建立优秀的实验室技术队伍

实验室工作参与者的工作态度、科研水平、思想道德风貌、价值观念等决定了实验室文化的水平、风格和发展走向。因此,要想形成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就要从高校生物实验室实际出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实验技术队伍。目前,高校生物实验室人员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针对性较差,后期培训提高跟不上,工作范围也仅限于日常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按照实际需求引进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层次和专业性,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生梯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定期对试验人员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制度培训,保证实验管理人员的实验教育教学思想和专业技术与时俱进。此外,还要积极吸引高层次、高素质、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提升实验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四)改革教学实验模式,促进开放型实验室建设

学生也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实验室文化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同一种实验应参考多种实验方法比较后淘汰已经陈旧过时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以更新教学内容。实验过程中应先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以形成良好的基础,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努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高校生物实验室不仅对本专业学生完全开放,还可以适当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如此可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参与既丰富了生机勃勃的实验室文化,又在交流过程中又将实验室文化传播出去。

三、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与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实验室文化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其进行科学建设进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进行实践检验的基地。每个高校在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所以在高校生物实验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与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吸取其精华,从而体现出二者共同的教育背景,深刻的人文特征和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以发挥实验室作为综合研究基地的潜在作用。

(二)充分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实验室文化建设经验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而医学、化学等实验室则成立了几十年,一些国外大学甚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在管理措施、课程体系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教训,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积累和学习,在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不会一触而就,要靠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进行。要在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和活跃积极的实验室学习和学术氛围基础之上,通过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展独具特色的创新型实验室文化,增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潜能,更好的促进生物实验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作者:随蓓蓓 韩爱忠 单位:济宁医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实验中心

第三篇:中职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1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提高我国劳动者队伍素质的需要

尽管中国拥有全世界1/5的人口和劳动者,但是中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生产一线的专门人才紧缺,使众多企业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大力培养和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提高我国劳动者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

1.2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会做人、做事,具有团队意识的专业人才,有利于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和促进其就业后的持续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作用

2.1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3个方面出发,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及口碑,使招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2.2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

人的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需要借助道德环境的长期熏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各项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中,可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行业,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整体办学、学校建设并驾齐驱,然而有些教师却只把教学、学术研究视为日常工作,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地归为个别部门的任务,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生科、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化娱乐活动。这些现象使得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3.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特色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体现自身特色,建设内容千篇一律,重复度较高,无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因此,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较强的职业性、实践性、社会适应性、区域性、创造性和服务性的优势特点。

4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路径

4.1美化校园环境,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园环境直接体现着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大楼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美化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使学生在整齐、洁净的校园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4.2树立全员共建的观念,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思想基础

树立全员共建的观念,明确每个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的责任,相互协作,从整体上、全局上建设校园文化,要按照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形成适合本校特色和发展的校园文化。比如我校和几个核心企业联合设立了“冠名班”,并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举办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所学专业,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4.3开展广泛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载体

如我校学生科和校团委联合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画大赛”、“摄影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特长的舞台;在“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中,让师生掌握面对突发事件紧急救助他人和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这些课内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推动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4.4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对学校师生及员工加强思想教育,例如我校领导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切实执行校务公开、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让学生和教职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校领导针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答疑解惑、落实整改,加强了师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交流及沟通,这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能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4.5加强养成教育,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约87%来自农村,年龄在16~18周岁之间,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因此刚入校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懒散,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普遍。我校针对这类情况,开展了“评比文明教室,争当温馨宿舍”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作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落实。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张瑞恒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第四篇: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美化环境,培养环境友好意识

学校校园窄小,校舍陈旧,环境不够理想。为了让学生每天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校园环境美化工作,搞好显性文化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特色。重新统筹规划校园宣传栏,布置了“大美岳峰”“美德之窗”“美誉专栏”“美育之窗”“艺术长廊”“家乡美”等栏目,大力营造美学和艺术氛围,宣传我校特色文化,让学生从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校史室、荣誉室、图书馆等功能室,按其功能要求,悬挂相应的制度、书法标语或书法名人画像等,对师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加强校园绿化美化,特别是对两棵“唐荔”加强保护,重铺透气地板,设置文化石,宣传东岳历史及校史,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适当对校园角落及一些显著位置摆放花草,点缀校园。

二、美好心灵,涵养学生健康身心

心灵是探究客观世界的内在动力,是辨析美丑的镜子,心理健康与否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品德养成。我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室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每学年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健康教学计划,由专兼职教师上好课。每学年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课、团训活动或专题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全校学生热爱生活、团结友爱、乐观向上,面对挫折,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心理辅导室设置符合要求,购买沙盘作为心理辅导的辅助工作,提高了我校心理辅导水平。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三、美声诵读,陶冶知礼守信情操

我校常年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师生博览群书、学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年3月、9月组织“读书节”,组织师生参加各类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撰写读书心得,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积极参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和“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蔚然成风。学校设立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班级图书角、乡村学校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分室等学生阅读场所,老师们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品悟经典。积极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现已编辑《诗韵飘香》一本、新童谣读本《童心飞扬》、《校园新风》两本,并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推进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每天课前3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有计划地安排诵读进程,使孩子们在经典诗文诵读中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邃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继而熏陶修养人格,提高综合素养,丰厚学生精神底蕴。

四、美丽课堂,涵养学生真善美

我们从语文学科古诗教学和经典诗文诵读、岳晨钟学社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入手,培养学生的五趣,即:欣赏景趣美──感受诗中美的景象;鉴赏意趣美──体会诗中意味,看山不是山;体验情趣美──体验寓景于情、情景交融、直接抒情;探求理趣美──理解哲理美的诗句;领会志趣美──感悟作者的志向美。进而延伸亲情美、友情美和爱情美,并扩展到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让学生接受不同美的感受和熏陶,使美育的渗透和小语的教学相得益彰。追求“教起来使人感到是愉快的艺术”(夸美纽斯)。愉快也就能感受到是一种美,愉快也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美妙实践,塑造有道德的人

持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我行善我快乐》栏目,还有“日行一善”“先锋课堂”“文明小博客”“洒扫应对”等主题活动的展示平台。先后组织了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学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我的校园我的家”“大美岳峰”元旦艺术节等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德育实践收到了实效。从显眼的电子显示屏到小小的“班级日志”本,从芬芳的校园到校外的周边社区,都见证着岳小“小雷锋”点点滴滴的行善足迹。为孩子们树立道德楷模形象,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做善事、做好事、做好人,分享行善助人的快乐。“洒扫应对”主题活动同样是岳峰中心小学日常德育工作的重点。每年评选出校园“美德少年”。评选结果诞生后,组织校园“美德少年”参加“小小美德宣讲员”活动,向全校同学介绍美德事迹、谈论美德心得、呼吁美德行为,努力塑造有道德的人。

作者:张良林 郭绍棋 单位:福建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

第五篇:阅读推广与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一、以“读书月”为契机丰富阅读形式

“读书月”是目前很多高校和地方实施的一种阅读方案,是“4•23世界读书日”的扩展和深化。以“读书月”为契机开展与阅读相关的各种推广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人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图书利用率和阅读指数,而且可以提升阅读者的阅读深度,提高阅读质量。岭南师范学院2006年开展了首届“读书月”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9届。9年来,学校的“读书月”活动实现了由博到专、由浅到深、由到核心的转变。近几年的“读书月”开展了书展T台秀、图书借阅排行、专题书展等一系列服务阅读的推广活动,不仅激发了读者的借书热情,吸引师生参与阅读,而且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对师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帮助。这些活动以服务师生阅读为宗旨,从促进了阅读推广的开展,也为丰富校园阅读文化奠定了基础。岭南师范学院“读书月”活动既注重保留传统,又不乏推出新意。图书馆联合读书协会举办的《书缘》征文比赛自2007年开展以来,先后以“撷英咀华”、“胶片上的文学”等为主题(范围)面向全校师生征文,收到了很多高质量的来稿,是“深阅读”的典型形式;“十佳读者”评比也是年年都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根据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度和关注、热爱程度,评出年度“十佳读者”,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校园阅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带动效应。在保留传统品牌项目的同时,“读书月”的各项活动也力求顺应阅读环境的变化,积极推出新的阅读服务,2010年推出的“现场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活动,2014年推出的“信息导航员”和“数字资源免费体验月”项目,都是对数字阅读时代所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的引领,对提高师生数字资源的利用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10年来,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读书协会等学生社团,借助“读书月”的品牌力量进行阅读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参与者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实际效果也日益显现。实践证明,大学生理应成为阅读的主力军,大学图书馆应该以“读书月”为推进阅读推广和助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在“读书月”这一阅读推广的常见形式中,通过的文化活动营造“大阅读”的文化氛围,带动校园阅读,让阅读走进师生的视野;通过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培养专业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新型阅读方式的推介顺应阅读的时代转变。图书馆应抓住“读书月”这一契机,丰富校园阅读的形式,提高日常工作的服务质量,将广大师生的阅读潜力转化为现实的阅读需求和真正的阅读行为,从而在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中担负起引领、推动和评价的长远重任。

二、在学生阅读活动中拓展宽度

“读书月”是促使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帮助大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一个契机,但它毕竟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有不可避免的时间局限性,也不可能解决大学生校园阅读的所有问题。如何将“读书月”变成“读书年”,让阅读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是应该下大力气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学生活动中嵌入阅读板块,使阅读常态化、生活化,是推进阅读推广、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的长远措施之一。在这方面,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探索出了值得推广的实践经验。人文学院注重将学生的集体活动和学院的学风建设与校园阅读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周末读书会”和“椰林晨读”便是人文学院学生活动与阅读结合的两大品牌阅读活动。“周末读书会”由嘉宾和学生共同参与,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对对象展开学术交流,借以推动学生的深度阅读和专业学习。这一活动从2011年5月第一期“红色文学情”开始,至今已开展了18期,每一期都有相对固定的阅读对象和讨论主题。如有对《青春之歌》、《红旗谱》等红色经典的研讨,有对《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讨论,有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有以作家见面会的形式开展的诗人陈陟云、安琪、施施然等作品的现场研讨与交流;还有着眼于经典文学影视改编的影视欣赏及对影视与文学关系的探讨。“周末读书会”的长期开展对学生阅读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周末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也以相对常规的形式推动了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椰林晨读”这一阅读形式自2010年开始实施至今,坚持了近5年时间,已经成为继“周末读书会”之后的另一个品牌阅读项目。学生们利用清晨起床之后到上第一节课之前的这一段最适合阅读的宝贵时间,在第三教学楼下的一片广阔的椰林里进行自由阅读,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经典诗文朗诵、英语阅读等。通过晨读,不仅培养了学院良好的学风,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正向传播了校园阅读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校园阅读队伍中来。写作与阅读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征文等各种写作活动来促进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推广之路。人文学院曾多次与图书馆联合举办“阅读廉洁图书,分享学习心得”读书交流会,并将交流成果写成文章参与学校的廉洁征文活动;图书馆也曾多次举办过书评大赛,其与读书协会历年联合举办的《书缘》征文比赛更是有相当部分投稿为读后感、图书评论等。这些与阅读相关的写作促进活动对繁荣校园阅读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诸多阅读实践一道,证明在高校将阅读嵌入学生的各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也有利于拓展高校校园阅读文化的宽度,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层面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

三、在经典阅读中提升层次

阅读固然需要整体的氛围和带动性,也需要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来推动,但最终落到实处却是个体的、独立的,也是专业的。因而,让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进入课堂,将阅读与专业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信息社会“重返经典阅读之乡”,才是校园阅读的最终指向和阅读文化的最高层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量的保证也是必需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在这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人文学院“椰风新韵读说写网络学校”在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的同时,也将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加以培养。为此,网络学校的网站专门开辟了一个“文艺评论”专栏,很受专业课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使用率也很高,截至2015年3月19日,共产生了3 173条记录,也就是3 173篇文艺评论文章。这些评论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老师布置的专业课作业,其评论对象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无论是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还是随性而发的阅读感受,都是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的,是加强校园阅读的专业举措,也是阅读推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重要成果,在客观上无疑推动了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注重通识课的阅读教学是岭南师范学院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与专业课不同的是,通识课程不仅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而且具有单一的专业课难以覆盖的学科综合性,这对于推动非专业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岭南师范学院一贯坚持通识教育理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聚集了强大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也激起了广大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热情。多年来,通识教育中心开设了《圣经》与西方文化、《论语》与修身、《红楼梦》诗词与人物、老子《道德经》与人生智慧、中华诗词之美等经典细读相关课程,还有先秦两汉散文导读、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导读、儒家经典导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等与文本阅读直接相关的课程,此外,还开设了大学学习与人文经典阅读系列专题讲座,形成了一批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这些为数不少的通识课程选修者多,涵盖面广,阅读对象具体,具有很强的经典普及功能,对校园阅读文化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正规的课堂之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研修室开设小范围的阅读研修课。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研修室自开放以来,师生们申请使用的积极性很高,用来进行阅读研讨的次数也不少,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阅读课堂的延续。高校图书馆在时机和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设立人文经典专门阅览室,平时作为经典图书阅读场所供有需要的学生阅读自学,开展经典阅读辅导答疑及各种经典研读活动时又可以作为固定场所使用,使之与研修室一道,成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重要的补充形式。不论是专业课、通识课还是研修室的阅读环节,都应该加强经典阅读,使那些集聚了人类智慧精华、经受了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在校园里重放光彩,使大学校园弥漫在经典阅读的书香之中,从而推动校园深阅读的回归,将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层次。

四、结语

加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与阅读推广息息相关,它既是阅读推广的实施措施,又是阅读推广在大学校园内乐于看到的理想结果。在利用阅读推广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的具体过程中,大学图书馆的地位重要,功能清晰,责任重大。作为教辅机构,图书馆应该在日常事务中做好与阅读相关的本职工作,为广大师生的日常阅读和阅读课程、阅读讲座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服务;作为阅读推广的实施主体和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阅读推广,尤其要充分利用“读书月”的现有经验和品牌影响力,推出更多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有价值的阅读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阅读,提升现有阅读的层次和水平,走出一条“以阅读宣传吸引兴趣,以阅读活动培养习惯,以专业阅读强化素质”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之路。

作者:沈爱琼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