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空间的生产和城市品牌的建构

城市文化空间的生产和城市品牌的建构

摘要:文化创意生产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再创造,是创意城市传播地区历史文化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甘肃天水岷山厂旧工业厂址的更新和西关古城历史遗迹的再生产利用,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古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挖掘古城精神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空间的营造和创意性生产是建立城市文化产业品牌的有效路径。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体现便是地区文化。2019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情怀。党的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创意生产也提上了议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依靠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再创造,是创意城市传播地区历史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文化创意生产的概念

文化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由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的一个新型概念,经过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其认为在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的财富是创意,包含知识、思想、文化及创造力等,这是社会发展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社会财富,而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生产是一种经济活动的体现,文化创意生产已经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从文化创意生产的角度来讲,文化是创意生产的体现,人们通过开发,将文化通过加工制作成产品。文化创意生产依赖知识经济的出现,生产力转移到知识经济,使得文化创意生产成为独立的领域并推动了经济发展。就目前而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生产强调地区文化元素或民俗文化元素依靠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出来;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文化自然遗产(博物馆、文化馆)、广播影视、表演演出、节日庆祝活动、美术、手工艺雕塑、书籍出版物、试听媒体、社交网络、文化宗教旅游、创意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综上所述,文化创意生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活动,并且与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被包括在“经济活动所有部门的国际分类”中,其可以促使地方经济和社会其他领域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文化空间的生产与营造

城市文化空间的再利用与改造更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和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今各个城市对地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根据地方特色创造了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有效地传播了地区民族民俗文化,形成了城市文化传播的品牌效益。在城市历史街区经济发展与空间演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入为城市的更新与历史街区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近年来进行的多项研究结果,创造性文化产品的发展有两个路径:a路径是空间规划,b路径是生产程序。本文将对a路径加以详细说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在旧厂区改造与西关古城街区改造方面,合理地对其社区空间进行了改造,在进行文化创意生产时还引入了当地的传统民俗特色,为历史古城与老街区改造带来了新的生产活力,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下面以古城西关改造和旧厂区改造为例。

1-西关古城改造

甘肃天水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底蕴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在这里融合,孕育出天水独特的文化记忆。而修建完成并对外开放的西关古城,更是为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抹亮色。2018年开始,政府便对西关古城进行了一系列更新改造,具体如下:

1.政府对西关古城的规划改造是古城文化空间再生产的开端

天水西关古城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西关古城号称“一街十一巷”,有大小街巷11个,院落229个,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对这一历史街区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2018年开始,当地开始修缮工作,100多座院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修缮与利用,其中55座文保院落重获“新生”。截至2021年3月,古城一期工程已修建完成并对外开放,给天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天水古城围绕“千年古城、休闲天水”的整体形象,通过商业设计和业态落地全力打造具有秦风氛围的市井文化生活空间。从街角的雕像,到回廊立柱上的花纹,再到刻有天水景点和民俗的井盖,可以说古城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让人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韵味所在。

2.文创企业的入驻创造了新的空间主体,对历史建筑空间

进行了更新与再造,形成新兴的文化创意空间天水西关古城确立古城“文化展馆、演艺剧场、休闲商业”三大业态定位,同时与上海具有先进运营理念的运营公司合作,积极开展工作,全力配合天水市政府,邀请部级媒体对天水古城对外开放实况进行展播与宣传,积极有序地对古城品牌进行培育。崔家巷是古城众多巷道中的一条,而古城的中心就在这条巷道的西边。来古城游玩的游客可以选择从崔家巷进入(图1),之后途经古玩城、华严街、三新巷广场,再来到以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初到天水为背景雕刻而成的风云雕塑,体验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古城对非遗项目的招商引进比较重视。在这些沿街商铺中,天水独特的文创产品如关峡竹编、甘谷麻鞋等一一呈现,也有汉服店、冷饮店等点缀其间。天水丝毯、关峡竹编、天水雕漆等非遗类产品在供游人欣赏的同时,也展示了其细腻的制作工艺。从文创街出来便可在新民巷广场欣赏影壁“秦州八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麦积烟雨”“伏羲卦台”“天水瀛池”。“天水瀛池”源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其也是天水地名的由来。除此之外,张俊府、飞将广场、汉将军府也都已对外开放。西关古城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位了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是一种文化生产的再创造。

3.全媒体传播对西关古城进行了信息再生产,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品牌效益

2021年,天水古城联动央视晚会惊喜亮相七夕佳节,以“七夕古树下,告白亭中人•相爱未相伴,音画传情深”为传播口号,完美融入西关古城的历史文化,同时,央视对西关古城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和展示。2021年11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活动《百年百城》也对天水进行了报道。《百年百城》天水篇通过央视财经客户端、视频号、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直播,对天水市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新工业集群等进行了立体宣传推介,西关古城也成为这次宣传推介的重要部分。天水以超720万次的点赞数位列点赞排行榜首位,成为“百年百城•最佳人气城市”,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

2-岷山厂城市工业遗址设计再造

天水岷山厂在城市更新改造后被命名为弘文园。弘文园在改造之前是天水岷山机械厂旧址,在近100年的沧桑变化中,弘文园还曾被称作东教场、天水造币厂、天水步校等。在岷山旧厂区改造中,保留了具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中尤以中国第一步兵学校(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影响最为深远。解放前具有百年历史的造币厂遗址(图2)同样也被保留了下来,并通过民间文物的捐赠,完善了天水市工业博物馆馆藏。现弘文园正门东侧的钱币博物馆,便是原陇南机器局和天水造币厂旧址。孔繁锦管理陇南期间,一方面滥发货币,大兴土木,疯狂敛财;另一方面又创办陇南机器局、电灯局、纺织厂、制革毛织公司等实业,让天水成为甘肃近代工业启航之地。“弘文园建设过程中维修保护起来的穹顶圆形无柱大教室、营房、十二连座圆形建筑群等建筑,都是天水步校初创时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建筑原物。”设计师在改造这些建筑时,通过装置艺术、光艺术等作品使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更为多元。图像、色彩、艺术材料与旧厂房、街道、广场、花园、操场、树木等结合,传达出设计者对历史的态度。该工业遗址在改造中重点对能体现原造币厂、步校、岷山厂历史风貌的老建筑进行了“修旧如旧”的设计与改造,让它们在新的历史时空下焕发新生。此外,设计师还在场地中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彩色廊桥连接花园与广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规划了天水步校博物馆、天水钱币博物馆、岷山厂博物馆、天水农耕博物馆、李杜纪念馆和琴棋书画院,最后将这一工业遗址取名为“弘文园”。正如法国现代思想大师亨利•列斐伏尔指出的,艺术为同质化的空间秩序带来不一样的生产方式,它通过激发空间区域所属人群的思想活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促使空间不再是被动的生产,而是不断自我更新、重塑的生产。目前,弘文园周边已成为天水新城东扩核心区域,政府将其功能定为既可健身娱乐,又能延续历史文脉的生态公园,深受市民的欢迎。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正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旧城更新”的动力,它很好地利用旧城的产业建筑并赋予其新的生命,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新的激励因素。显而易见,“文化产业产生的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了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更由于其文化的作用,对改善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城市生活环境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如今,文化创意生产已经成为独立的领域,它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推动是巨大的。文化创意生产是城市品牌建设的基础,而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再创造,是创意城市传播地区历史文化的有效路径。但是我们也看到,城市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它不但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等硬件设施方面,而且体现在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地域自然特征和城市人文景观传播、经济发展等方面。因此,以民族民俗文化打造文化聚群发展创意城市,以文化赋能城市品牌,凸显核心竞争价值和鲜明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天水西关古城的更新和岷山厂城市工业遗址的改造给我们带来了重要启示:文化产业品牌传播必须定位清晰,创意元素个性十足,传播主题和传播方式丰富多元,品牌传播战略顶层设计坚实有力;建设天水文化产业品牌,必须创新传播路径,走出“千城一面”的发展困境,突出天水最具内涵、最具发展潜力的元素,挖掘古城精神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空间的物质建设和市民的感知力、体验力的提升。

作者:彭柳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蒙古国研究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