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6篇

群众文化建设6篇

(一)

1、现阶段群众文化遇到的瓶颈

虽然群众文化创新不断深入,但在一些地方,对于群众文化创新的紧迫感、对于群众文化创新的方法和手段等,还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推动群文创新,增强群文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任务还很艰巨。

2、未来群众文化创新的发展方向

2.1加强群众文化理论与体系创新

根据群众所需交流创新。例如:近几年广泛流行的“广场舞”就是很成功的例子,最初是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文化健身活动,现在已经大规模化形成了一种群众文化,各单位应积极利用这种形式进行创新。在实际的创新研究之中,相关领导需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与民间文艺的融合,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建设中,更应该把握这一点,随时进行相应的理论创新。

2.2拓宽群众文化体系的覆盖面

在现阶段,群众文化的覆盖面日益加强,例如向农村,做到公益演出全覆盖。以群艺馆、文化馆站为主体,广泛吸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及民间文艺团体,深入全市广大农村进行公益性文艺演出。在实际深入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群众文化大都是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加快群众文化体系的深度与覆盖面是当今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要点。各有关部门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更要时刻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将地区文化加以扩展,做到各个地区群众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学习,借鉴,形成一股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

2.3引进相应的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现阶段,地区间文化交流手段还十分有限,相应的领导单位应该从实际入手,建立相应的群众文化交流平台,使各个地区的文化能够有机的统一,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过去人们学习外来文化的主要手段是报纸、广播;而现阶段,随着经济建设的加深,网络逐渐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这给群众文化建设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各个地区和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网络载体,宣传各个地区的群众文化改革,在多变中树立新型文化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中心理念。同时,网络群众文化建设仍然有相当的阻力,不仅需要对网络技术进行普及,加强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培训,更要注意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同力合作,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3、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项长期而又具体的文化改革措施,相关领导部门一定要深刻重视,加大对群众文化改革的力度,加强对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群众文化作为一项贴近民心又深入生活的文化,需要更多人民群众加以重视并实践,相信在各方面通力合作下,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氛围。

作者:刘丽玲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长发镇政府

(二)

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引导、探索机制,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1.要坚持分类、分层指导,增强其针对性众所周知,各地区的经济情况、文化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照顾到不同的人群,以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确立不同的建设目标,加强针对性,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2.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领导组织机制上,各级主管部门应把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各级党委、工会的议程中,给予群众文化建设充足的物质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在考核机制上,同样要将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并对于积极组织、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源。

(二)以人为本,适应需求,吸引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群众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必须突出群众的主体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样不仅能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还可以帮助他们从中学习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将一些有关思想道德品质、科技卫生知识的内容加入其中,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化娱乐、思想教育、歌舞音乐、科学普及、说唱弹奏、艺术培训、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文化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合的、有益的,同时也是乐于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1.激励机制,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挥文艺团队、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并对基组织、参与的团队及个人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其积极地投身于群众文化建设中,壮大民间文化活动队伍。

2.馆团合一,提升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文化馆作为主要的管理部门,更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与民间团队及个人进行合作,并通过定向委培、联合办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这样一来,文化馆既发挥了自己的职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长效机制,提升了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管理,完善专业文化队伍建设

各级主管部门应严把人才关,不仅要配足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选拔优秀的相关人才。同时,还要建立考核机制、奖惩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专业的文化队伍建设,以便将群众文化建设做实、做好。

(四)突出阵地建设

要想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充分落实其重要的载体——文化阵地。因为它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对群众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已逐渐从走向集中,因此迫切需要相应的文化阵地。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积极统筹规划基层的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比如,在实际的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的建设,将文化资源共享,这样就为基层的村民和小区居民带来了实惠,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各类公共场所也要积极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相信在这样的多方努力下,群众文化的阵地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也会随之升高,从而真正实现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综合效用。

(五)充分利用节日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具体而言,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抓牢节日文化。各地区可积极紧抓节日文化这一有效形式,适时地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利用元旦,开展元旦万人长跑赛;利用中秋,开展吃月饼大赛等,这些与节日气氛契合的文化活动,不仅人民群众乐于参与,而且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期影响非常大,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第二,抓好常年文化。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的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这一主要阵地,源源不断地把先进的文化知识带到农村,满足农民的日常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第三,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本地特色产业,即本地的特色文化。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已经明显提高,因此越发地重视精神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其中的工作人员,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努力通过各种高效的方法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积极为人民群众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以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感情的目的。

作者:李苏 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文化体育中心

(三)

1、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促进社区文化融合。广场舞是一种开放性、服务性的活动,其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传递生活中美的事物,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赋予人们强劲的生活动力,促使人们奋进。受广场舞的辐射,人们的行为习惯、健康理念、价值取向等均发生变化,人们间的交流加强,沟通关爱程度提升,这就为社文化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群众基础。同时,广场舞是一种群体性、集体性的活动,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协作,在此情况下,群众民主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提升,这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校验群众文化成就。相对于其他娱乐活动而言,广场舞无需太多的资金投入,只需参与热情,这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正面文化娱乐机会,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推动了全民参与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广场舞影响力的提升,文化部门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且对广场舞进行编导、创新等,以广场舞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最大限度享用广场舞提供了支持。

2、优化广场舞支持条件,推进广场舞发展

2.1给予政策支持。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的活动,现阶段政府对其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并没有相关的保护政策予以支持,文化部门虽担负着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但在广场舞管理中,却力度不足。针对此情况,政府应当转变广场舞管理观念,发挥政府带头作用,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并对参与者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广场舞规范、持续进行。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文化管理职能,将广场舞列入重点管理范畴,并在舞蹈编制、教育辅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广场舞支持。

2.2进行文化引导。自发性、组织自由性、非专业性的广场舞,一方面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制约了广场舞持续性的发展,如参与者多为业余人员,对广场舞了解不足,无法进行创新。因此,文化部门要派专业人员对群众展开文化引导,以推进广场舞发展。进行文化宣传:采用文体活动、小传单、社区教育等形式宣传广场舞,让群众更多、更深地了解广场舞。根据地方特色,编排舞蹈:文化部门担负着传承、发展、创新文化的使命,在广场舞组织、编排过程中,可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如采用花灯剧的说唱、滇剧唱腔、洞经配音等,创建最能突出本地特色、适应群众需求的广场舞,这不但可提升民众参与性,且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行专业培训:文化部门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广场舞参与者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舞蹈水平,并指导他们实现舞蹈创新,使群众成为广场舞的表演者与创造者。

2.3优化活动形式。当下社区广场舞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一般是一个带头、随便配音、群体随跳,且一些广场舞只是简单的“踏步”,动作单一,缺乏艺术性、思想性,感召力不强,很难满足群众参与的需求。因此,必须优化广场舞活动形式,以提升其影响力,拉动全民参与。根据群体需求,编排舞蹈:广场舞应当面向全体群众,但受广场舞编制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很难参与其中。因此,舞蹈编制中应增加活力因素,丰富舞蹈内容,以吸引更多参与者。丰富广场舞表现形式: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表演中可借鉴台阁表演、龙狮表演等方式,纳入一些节奏性强的歌曲,实现歌舞性表演;也可以用“定场”展示的方式,将不同样式的广场舞分批、分场表演,使表演呈现多样性;还可以采用“喊号子”、“打节拍”的形式,增强广场舞的感召力,如到表演高潮时,齐声喊“爱我家乡,洞泾之府;发展文化,弘扬滇剧”,这既突出了广场舞的激情,且增强了思想性。

2.4加强设施建设。虽然广场舞对设施要求不高,但受场地、设备不足影响,一些群众不愿参与到其中。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增加广场舞设备器材、加大对各社区文化广场的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为群众建立休息场所,以推动广场舞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文化部门、群众等主体,应提升对广场舞的认识,大力支持广场舞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王彩银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四)

一、杭州市的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杭州市文化馆实施的群众文化“集约化、一体化”运行机制创新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奖。由杭州市文广新局牵头创建的杭州群众文化网(www.hzwhw.com),由市级主网站和13个区县(市)子网站构成,整合了全市的群众文化、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设了群众文化人才、团队、节目资源库,为广大老百姓查询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设立了配送服务平台,推出杭州群众文化服务菜单,接受基层单位、群众点击预约。目前网上预约通道已面向全市所有乡镇(街道)、195家村级文化礼堂和200个社区开通。杭州每年“百团万场下基层”,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基本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目标。日前,被文化部列为全国数字文化网站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的杭州市文化馆,为了提升惠民服务积极地努力。

二、推进杭州群众文化建设措施

如何进一步推进杭州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我们思考以为:认清形势,持之以恒,重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要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积极响应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企业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文化三下乡” 和“文化大礼堂”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和谐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养群众的文化技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和谐发展。

(一)加强文化阵地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市本级要打造一批杭州文化新地标。各县(市)区要以“完善体系、加强辐射”为要求,加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各乡镇(街道)要坚持“聚人气、能辐射、可持续”原则,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建设。各村(社区)要进一步整合“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工程,每年争创100个省、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逐步实现村(社区)级文化阵地全覆盖。

(二)全面推进惠民文化工程,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群众不仅仅是文化建设的建设者,还是文化的受益者。因此,群文的建设需要实现共享,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实惠。

(三)实施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工程建设,完善群文活动配送体系。大力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由两级政府采购配送2000场以上演出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确保基层文化活动常态化。另外,着眼现在,进一步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团队。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力争在全市培育1000支星级示范群文活动团队。

(四)调动全社会力量,多渠道参与群众文化。调动社会力量,让社会共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同时,充分利用群众文化设施基础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传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繁荣和发展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组织群众参与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的广场文化活动。充分发掘各地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建设。

三、结语

丰富惠民群众文化,其重点在基层,而突破在农村。只要各级文化有关部门,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发挥惠民主体的作用,并扎扎实实地落实文化惠民的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丰富惠民群众文化,推进基层群文的发展。

作者:钱菁 单位:杭州市文化馆

(五)

一、我国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缺乏专业的建设队伍

造成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滞后现状的另一个因素是,我国群众文化缺乏专业的建设队伍。而我国群众文化专业建设队伍的匮乏由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我国基层文化建设专业队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而受教育的人数又十分有限,在有限的受教育人数中,又有大部分人不愿意投入到群众文化的基层建设中去。因此,在我国群众文化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能够为群众进行文化教育的人手就明显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的受教育需求。另一个方面表现为,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质量不高,也就是说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中人员自身的素质就有待提高,由他们去对群众进行文化教育,不能达到有效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目的。

(二)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地区差异明显

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东南沿海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状况明显要比中西部地区发达。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人民的群众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上,还是在群众知识文化的素质上都较之中西部地区的人民水平要高。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主要将东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试点而对其采取政策倾斜等因素导致的。因此,要想全面提高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尽可能的偏重于对中西部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

二、加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国家努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让国民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而加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果社会文化的繁荣不是主要为人民的生活需求而服务、不是为了最终使人民得到实惠,那么这项脱离人民群众的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有效丰富我国居民的生活,使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是一项既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又能让人民得到实惠的工作,对实现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

鉴于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节将主要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几条切实有效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和企业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

政府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与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性。政府要将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当成一件重要的大事去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企业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融资渠道。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努力下,完善我国城乡居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常组织和举办一些文化汇演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强群众文化的专业队伍建设

人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作为群众文化建设事业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专业队伍的建设,才能使高水平的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展开。而对群众文化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将以下几点任务作为重点。

1、对群众文化队伍的人员实行保障

作为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群众文化建设队伍肩负着对群众文化建设进行组织、设计、管理及指导等多方面的工作。群众文化专业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与取得成效的好坏,并对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在对专业队伍进行选拔的时候,一定要切实保证人员的素质与数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与文化事业的发展。

2、对群众文化专业队伍中的人员实行待遇保障

在我国现已设立的群众文化站中工作的文化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普遍较低,尤其是在文化站与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文化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十分微薄。这不仅降低了群众文化建设者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导致了大量的群众文化建设人才流失的现象。因此,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者的薪资待遇,改善他们的福利水平,对激发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留住有经验的群众文化专业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协调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地区性差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状,造成了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地区性差异。要想解决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地区性差异问题,就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的支持,努力降低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并加大对中西部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两个区域之间的发展更为平衡。

四、结束语

群众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繁荣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作者:尚彬 单位:河南省工人文化宫

(六)

一、怡情———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一层次

对于音乐欣赏者来说,一旦音乐所承载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状态相呼应时,就会获得情感上的感染、满足、宣泄,进而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一种“高扬状态”。如,一首欢快、明朗风格的《大阪城的姑娘》,使人们沉浸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一首热情、气势宏伟的《五十六个民族》,令人们敞开胸怀、热血澎湃;一首抒情、温暖的《感恩的心》,将人们带入到脉脉温情的氛围中;一首宁静、深沉的《望星空》,为人们勾勒了一幅静谧柔情的夜语思君图。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应充分利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美好情感,来带领广大群众感受种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悦心———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二层次

悦心,即滋养心灵,这是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二层次,也是建立在愉悦情感基础之上的德育功能。音乐不仅是一种单纯愉悦的艺术类型,它同样拥有震撼心灵的美育功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在音乐美育活动中得到陶冶、培育和滋养。音乐艺术是人类精神财产的瑰宝,音乐创作者及表演者将一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伦理标准的情怀和理想蕴藏在音乐作品之中,使音乐作品具备了能够感染、诱导和净化心灵的力量;而欣赏者在对音乐之美进行欣赏、评价和判断的过程中,其心灵在音响流动的每一个瞬间都感受到“真、善、美”。欣赏者可以将所有的感受都凝聚和积淀为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进而完成自身心灵世界的改造与完善。例如,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抗洪中大无畏的战士们,激发人们对这群“最可爱的人”的热爱;一首《爱的奉献》,描绘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景,引导人们感受到爱之奉献的可贵;一首《国家》,辨明了“家”与“国”的密不可分,帮助人们明白爱国如爱家、国富家才安这一质朴的道理。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尽量选择一些渗透着的美好理想、信念、哲理和感召力的音乐作品,唤醒广大群众内心所潜在的力量、意志和信心,使其心灵在对美的感受和鉴别之中逐渐充实和高尚起来。

三、启智———群众文化建设中实施音乐美育的第三层次

启智,即启迪智慧,这是音乐美育的第三层次,也是音乐美育功能的最高层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美育对人的记忆、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均有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开发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十分认同这一点,并坦诚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在音乐美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欣赏、甚至是演绎音乐作品,欣赏者需要尝试了解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记忆旋律、乐句及歌词,全面把握作品本身的旋律起伏、力度强弱、音色变化、节奏张弛、结构布局,深入体会音乐作品中音高、音色、音响的细微差别,并展开丰富联想及想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感知器官的感知、分析和处理功能将持续得到完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者,应当引导广大群众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会听”或“听懂”音乐,使他们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升素质的最终目标。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的重要构成,是相对于“精英文化”而言的一种大众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最终胜利,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是人类心灵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生命激情的“火花”。以音乐为载体实施美育,促使欣赏者通过对音乐艺术之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来达到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目的,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以音乐为“舟”,承载起更多美好的元素,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悦耳悦情”、“悦心悦意”乃至“悦神悦志”的美好境界。

作者:於娟 单位:南京雨花台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