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路径研究

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路径研究

摘要: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健康、积极、和谐的寝室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性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优良学风的培养等作用巨大。

关键词:

育人功能;寝室文化;校园文化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元素解读

1.寝室文化的含义

寝室文化形成于性格差别的大学生冲突及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因此,大学生“寝室文化”应包含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习惯,是三者的总和。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内容涉及寝室行为文化、寝室物质文化以及寝室精神文化等相关内容。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性格塑造以及人生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场所。学生除上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他们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寝室。因此,这个临时小集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大学生寝室文化。

2.寝室文化的特征

第一,感染性。感染属于心理层面的内容,指个人不自主、无意识表现出来的顺从。人的生活离不开群体,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群体所影响。研究发现,感染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观点、认识以及行为等,而感染性会通过情绪、心理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大学生寝室文化是寝室中各成员情绪、感情相互交流后在心理上产生的认同,它对大学生的行为、观念及思想均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二,倾向性。倾向性相对较为抽象,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判断,对他人进行模仿、遵从,进而实现行为或看法的统一。换言之,群体意识经心理系统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作用,使个体的行为方式与外部特征较为一致。例如,在同一寝室中的学生有着相似的爱好及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这是寝室成员交往结构倾向性的外在表现。第三,动态性。大学生受社会价值观念、文化的影响较大,尤其在情绪、心理等层面上受外界影响容易发生改变。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点容易转移等,正体现了寝室成员交往结构的动态性。第四,潜在性。寝室交往对个体成员的影响是通过寝室文化中的物质环境及精神氛围缓因素的慢慢浸染形成的,而非借助条例、纪律、制度、规章等一些硬性标准来实现。大学生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内容,虽没有强制性,但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极易引起个体情感上的共鸣,无形之中感染个体,最终产生一种内在、自觉的推动力。

3.寝室文化的类型

研究发现,大学生寝室文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习型。在寝室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放松休息,还可以研究学习。二是信息型。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发达,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希望更好地了解社会。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寝室中自然少不了各种信息的交流。三是娱乐型。大学生除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外,还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四是艺术性。寝室中有时还会进行一些艺术交流活动,如美术、音乐、集邮等一些活动。

二、寝室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1.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调控和教化功能

“文”与“化”最早见于《易•喷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社会的伦理道德等。这段话的大意是,观天文可以明察天道自然的变化,观人文可以教化天下,使人明伦知礼。很显然,我国古代“文”与“化”从一开始联用就十分突出其文明教化的功能。文化可以使一个社会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员,在同一种文化氛围中得到相同的教化,从而产生相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相似的行为习惯以及相同的民风民俗,这样的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心灵相通的亲切感,容易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文化可以使人明是非、辨善恶,形成全社会认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所以具有调控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环境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地。因此,加强对寝室文化构建的探讨,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寝室氛围好坏关乎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人格的形成。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也谈到“生活即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2.寝室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良好的寝室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调节情绪的作用,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经众多心理学者研究发现,个性是否健康与人能否进行健康的交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心理越健康,与人交往的积极性越高,越符合社会的要求。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认为,当一个人的个性越成熟,和别人交往时的关系也越融洽,并且交往期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对别人的缺陷及不足表现出较好的容忍,并富有同情心,具备给人亲密、关怀以及温暖的能力。第二,良好的寝室文化能使成员之间相互激励与帮助。寝室风气会对成员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寝室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如果精神面貌比较积极,则能促进寝室各成员不断进步。第三,良好的寝室文化能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一个寝室的大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地区,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同时,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也不尽相同,然而大家均能很好地相处,表明不同文化背景在寝室中进行了融合。因此,从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层面分析,寝室文化体现出它的协和性及相容性特点。

三、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及方法

1.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从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寝室文化观念和充分认识寝室文化氛围在教育感化学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开始。要在大学生宿舍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在大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使大学生有亲切之感,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管理者的信任,积极配合管理者的相关工作,耐心听从管理者教育与引导,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提高管理者思想教育和管理水平,要从方法上下功夫。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不好的方法则适得其反。管理者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就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并取得实效。鉴于此,需要重视宿管队伍的建设,选拔那些愿意从事宿管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可塑性强的人担当这项工作。同时,与学生管理干部建立起联查联检的工作机制,采用分片包干责任落实的方法,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安全、文明行为等负责。建立对宿管的培训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除了加强教育管理之外,还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形成互动和齐抓共管的局面。

2.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

首先,注重建立与完善宿舍的各种规章制度,如评比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尤其应组建一支以学生会干部、宿舍管理人员为主的巡查队伍,定期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并对其进行规范。其次,注重学生宿舍各项工作的检查及评比工作,促使寝室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每学期评比文明寝室,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确保良好品德及学风在宿舍管理中得到落实。再次,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和评优、入党、奖助学金的评定等挂钩,提升寝室表现在个人评价中的影响作用。

3.实施大学生公寓“小三进”工程

(1)构建并运行大学生公寓“小三进”工作机制,鼓励学生社团、党组织以及辅导员实时进入宿舍办公。尤其应实施辅导员进入宿舍办公机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了解学生行为及思想,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宿舍的开展,提高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及教育管理的针对性。(2)鼓励党团组织建立基于宿舍的小机构。注重党小组宿舍的构建,设立党员示范床铺;明确标出学生会干部及党员所在床位,以给其他学生做好示范。通过这种示范作用可激励学生做好内务,推动宿舍文化建设。(3)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在学生宿舍中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每栋宿舍的大学生都能有机会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以社团为中心相互交流、共同参与活动,营造活跃的宿舍文化氛围,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达到美化、净化宿舍环境的目标。

综上所述,寝室生活环境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受到的思想教育有密切关系,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集体观念的树立乃至于优良学风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在学分制及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班级概念逐渐被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及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公寓教育功能的作用越发明显。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极其迅速,高校后勤工作越来越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促使学生管理模式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尤其管理部门由之前的一家独自管理转变成多家合作、协调管理,体制上的改变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要求。因此,如意识不到这一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管理出现空白、处于被动局面,必然给学生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学校的长远、稳步发展。因此,在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不仅是改进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而且为稳定校园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寝室文化的建设,发挥公寓管理的教育功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作者:王兴伟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