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展现方式

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展现方式

一、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绘画往往能直观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展现一个民族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因此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艺术品表象的认知上,更应当了解艺术背后所要展示的文化潜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大量名师大家的作品,美术教师应当正确体会这些作品的人文价值,对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在美术学习领域中,造型与表现课只是一种技法训练课。但授课时能否从中挖掘出更深一层的东西呢?这就需要多方查阅、了解其来历,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入手来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历史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案例1]在七年级教材中把《色彩搭配》一课改成用朝鲜族服装布料进行《民族服装色彩搭配》的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不但了解了本民族服饰文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培养乡土情怀。同学们都被这种由民族文化释放出的服饰美所陶醉。通过民族文化渗透与美术教学巧妙的融合,把学生培养成为民族文化的弘扬者,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服装色彩搭配》一课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用水彩搭配服装。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我们本民族的民族服装布料(边角料)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那么,边角料从哪里收集?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到民族服装店进行“淘宝”。当课前把收集到的五彩缤纷的布料,展现给学生时,教室里往往一片欢呼声。这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教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同学们得知要制作民族服装时,兴致更加浓厚了,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抢着要布料。顿时课堂里的氛围空前的活跃了起来;有些同学计划做童装;有些同学做婚礼服;还有同学要制作改良服装等等。当宣布开始制作时,问题出现了,很多学生不知怎么制作好。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情况,教师逐一地进行解答后布置学生能粘贴(平面)完成的粘贴完成,能立体完成的进行立体制作。并且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以启发为主),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制作过程中有的同学就地取材,巧妙地利用边角料进行搭配,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服饰。当学生制作完后,有的男生问“老师,先穿裙子还是先穿上衣?”,“老师,为什么要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等问题又摆在了教师的面前,此时,教师再相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掌握了服装色彩搭配的原理,这样,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2]“原来朝鲜族是以农耕谋生的……”泥塑是一种以粘土、彩泥为主要材料,以雕、塑为主要手段,以夸张、概括、拟人为主要手法的立体造型艺术;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立体造型能力的有效途径。用“泥”塑型既符合学生爱玩泥巴的天性,又可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通过一团泥塑造型的过程可以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泥塑课中,把学生创作作品的范围用复印图片的形式发放到学生手里。学生兴致勃勃地制作各种朝鲜族古老的农耕用具。有些同学没完成的作品拿回家里与父母共同完成。通过这节课,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原来朝鲜族是以农耕文化谋生的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整理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鉴赏与学习地方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加珍视民族文化艺术这一瑰宝,并使其发扬光大。通过了解和学习本民族传统艺术,既培养了学生对优秀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又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进而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由此可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促进民族文化教育,并非只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社区与家庭的民族文化教育,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合作,促进三者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在美术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是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有许多能够展现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民间艺术品,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可以说多样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而创造性和经常性地利用本民族民间艺术,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承担的职责,也是充分体现中小学美术教学价值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解、推动民族文化,才能保持民族艺术能得到发展,才能促进民族的发展;只有在民族艺术发展中加入时代感,通过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促进民族各项事业的现代化,把这种现代化与美术教学的现代化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优质的美术课程教学。进而延伸中小学美术教学意义、拓展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空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200多万人口中37%是朝鲜族。4万多平方公里内多是山地,经济欠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信息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之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均衡,当地的学校美术教育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学校的办学条件无法与国外或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提并论,因此,因地制宜地把当地的民间艺术引入学校美术课堂,作为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提高延边州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品味和成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发校本教材(乡土教材),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途径。“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艺术的改革和开放,新的课程理念也如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所以美术界也强调对世界多元艺术与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而各种艺术风格、形式纷至沓来,这些不但被许多老师接受,更成为了美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艺术活动和表现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这确实令人可喜。但同时也令人担忧,因此,提醒美术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洋”,而忘却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更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想使美术教育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更多地充实利用地方的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积极发挥对本地民间艺术的传承作用,借鉴和吸收世界多元艺术与文化的精华。因此,美术教育应立足于对传统经典的学习,立足于对民间优秀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三、在美术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展现形式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展现民族文化要讲究实效,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原则,要立足保障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达成,在教学常规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汲取渗透民族文化元素。

1.以欣赏课的形式了解民族文化通过开设民俗欣赏课,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师要根据汲取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题内容精心选择所呈现的教具,包括范作、幻灯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并使之与讲授内容紧密配合。民俗欣赏课的开设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比如初级的内容以民俗化的文本诵读为主,如各种脍炙人口的童谣、儿童故事、童话剧本等;中级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欣赏为主题,可以采用影视和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接触中国的电影、电视、地理、历史、各种文艺节目;高等的内容则以民俗文化艺术的表演和再现为主要内容,这也是民俗文化课的最高境界,学生通过学习,直接参与进来,自排自演中国的民俗文化。

2.对当地民俗文化参观考察少数民族的歌舞、刺绣、编织等民间艺术都可以作为学校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就延边而言,每年的“梨花节”、“老人节”、“九、三”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考察各种民俗活动,欣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访问民间艺人,领略绚丽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地方学校在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民间艺术陈列馆等社会公共资源。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对当地现存的古迹文化进行调查,共同分析民族器具的造型特点、色彩关系,请当地的老艺人传授制作方法和手工技艺;参民族博物馆,请研究员讲解民族的发展及历史,从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既能拓展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倘若学校美术教育引进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内容,不仅使我们的下一代了解本民族的美术发展的历史,理解民族民间美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可以弥补学校美术教育中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不足,使学校的美术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朝鲜族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多元文化的碰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这有利于我们开阔眼界,重新审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更好地树立民族的自信心。

作者:崔升日 单位:延边州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