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文化信念教育作用

大学生传统文化信念教育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也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信念,是指人们坚信自己所干的事业、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对于大学生来说,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一直以来,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关键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日益增大,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阶段,在理想信念上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认知片面、模糊与错误等负面现象,甚至出现怀疑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等趋向。纵观目前的大学校园,虽然主流氛围是积极向上的,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反而变得茫然不知所措,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淡薄,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用游戏和网络麻痹自我,“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清楚也不想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更不去了解外面的风云变换、时事变迁。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或错误。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规范。因此,强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和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高职梦的内涵及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

“中国梦”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震动与共鸣。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告诉我们:每个个体的梦想实现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这就使每个人对自己的劳动价值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肯定和升华,为未来奋斗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振兴添砖加瓦。中国的制造业要真正振兴,未来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将更加巨大。在规划公布之前,教育部就计划未来让很多高校走职业教育之路,不仅让职业教育与市场走得更近,更要让职业教育去低端化。国内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都应适应现实的需要,为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打下人才基础。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强国的梦,是全面发展的梦。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高职梦”作为“中国梦”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首先,“高职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导向作用。“高职梦”之于一个国家的意义简而言之为: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吸收、消化、传递最新产业技术,谋求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并力争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在这个总体目标下,每个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力争使自己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次,“高职梦”对高职院校学生起到感召作用。“高职梦”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广大怀揣梦想、志存高远的青年学生以感召和凝聚的力量,让他们主动地团结到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前行力。它让每个有志青年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实干、苦干的精神铸就自己的梦想。再次,“高职梦”对高职院校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不少职业院校却遭遇报名人数持续低迷的尴尬。客观地说,职业教育在当下许多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属于考不上大学的“备选项”,考不上大学,才会选择职业教育,而上了职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也感觉“低人一等”。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通常自认为是高考的失利者,是本科院校的弃儿,因而普遍缺乏自信。“高职梦”却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而且在目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前景不断广阔,就业、创业门路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只要心怀梦想,愿意脚踏实地,就有机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成为某一领域的技术能手,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传统文化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2013年3月7日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仅享誉世界,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应该努力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能够从历史兴衰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自己所用,能够从诗词歌赋中提炼出名言警句给自己力量,能够从哲人、伟人的人生经历中学习到做人、处事之道,让自己也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2.有助于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加强自身道德规范建设的自觉性

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到,“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只有在传承和发展中才能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不断交汇,各种思潮冲击着青年学生的头脑,各种消息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让人真假难辨。这时候,要用自己的慧眼去明辨事非,通过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的学习,让自己充满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一个诚信正直、道德高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3.有助于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知从何时起,恶搞英雄成了很时髦的事,古今英雄几乎被“一网打尽”。一千多年前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某电视节目的小品中被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诋毁英雄形象、质疑英雄事迹的情况时有发生:“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火烧违背生理学、雷锋帮人太多过劳死、摔倒顺便堵了枪眼、的死因是炸药包的两面胶黏住了……也许这些恶搞混淆了视听,颠覆了英雄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动摇我们的信仰。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青年学生必须认识到: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与魂魄。某些人千方百计诋毁、丑化英雄,消解、淡化体现在英雄身上的民族精神,是意图来挖我们的文化之根。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历史;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民族的未来。广大青年学生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

作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在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1.大力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校也都应有自己的文化。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对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一生。这里的氛围营造,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硬件和软件。硬件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诸如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播站等,也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些传统文化宣传片、微电影、微视频等,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对全院师生进行知识普及。另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必不可少。软件可以理解为全体师生尤其是广大教职员工主动、自觉地学习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可以是诗词歌赋,可以是国学经典,也可以是古典小说,能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切磋,定期开展一些沙龙活动来进行交流。如果老师能率先垂范,相信会对学生产生很积极的引导作用。

2.尝试性地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

各高校课程体系一直在不断调整,教学改革也在持续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目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通常都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等,鲜少有大学语文。虽说高考时要考语文,也有很多考生能取得可喜的分数,但应试环境下的分数与个人的文学素养并不成正比。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之下,学生如果能够尽情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做一些读书笔记,写一些读书心得,不以分数来衡量,仅仅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比取得一个高分更让自己受用。另外,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选修课就大有文章可作。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江南丝竹、古典音乐鉴赏、戏曲鉴赏、太极拳、木兰扇、舞龙舞狮等。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顿时高雅和丰富了不少,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的目的是混到学分,没有真正地融入。但必须坚信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坚持不懈的话,相信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3.让社会实践成为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另一阵地

社会实践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念。长期生活在学校环境中,大学生与社会存在一定距离。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一个非常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的机会。说到社会实践,一般都会想到的是打工、兼职。其实社会实践包括很多形式,比如参加知识讲座、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利用假期难得的时光,考察家乡的风土人情,赶个集、过个年,都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叫传统文化;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追寻文人墨客的足迹,重读那些经典诗句也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果能够开展诸如“三下乡”“进社区”这样的主题活动则更好,可以体会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地理解问题、看待问题,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实践出真知。课堂上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果,需要通过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来进行检验。如果真正能把社会实践的内涵丰富好,形式开展好,那么社会实践将是一个更容易取得教育效果的阵地。

五、总结

“中国梦”是美好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与时俱进的运用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证。高职教育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高职梦”是中国梦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精神和品质正是高职学生所需要提升的素养和气质,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价值,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周懋怡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