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探究(10篇)

大学英语教学探究(10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平衡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但是由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运用外语的能力,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隐私方面。中国人喜欢打听别人的事情,比如,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会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等等,在中国这是一种礼貌;但是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有着非常强的隐私观念,注重个人的隐私,不愿意让别人干预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多打探别人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像中国人见面那种打招呼的方式,在西方人看来就是对隐私的侵犯。因此,我们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避免侵犯到别人的隐私,以免引起别人的误会。第二,时间观方面。西方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时间观,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如果要拜访某人,他们会事先通知或者提前约好时间,而不会临时或者贸然拜访;但是在中国,中国人在时间观上随意性比较大,经常会临时去拜访某人或者顺路去看望,有些时候,即便是约定好时间,也会有迟到或不守时等现象的发生,中国人可能对这种现象已经习惯,但是如果约到的是一位外国朋友,就会让对方感到不适或者不礼貌,这些都是由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第三,感情表达方面。西方人在受到表扬时,会非常高兴的说“谢谢”,在西方家庭当中,家人之间也是会互相拥抱,会互相表达爱意,他们在感情表达方面简单直接,从不隐藏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但是中国,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保守,在感情表达方面比较含蓄内敛,不擅长将内心的感情直接袒露于别人面前,而且中国人注重谦虚,在受到别人的称赞时,往往会自贬一下来表示谦虚有礼。第四,颜色方面。中国人有“红白喜事”的说法,“红”是指嫁娶,“白”则是指丧事。但是在西方文化当中,“white”是美好、希望、快乐、高兴、纯洁等褒义的表达和象征,西方人在结婚时也都穿着白色的婚纱以示“白色”的美好含义。而黄色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帝王之色,龙袍也是黄色的,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但是在西方,跟中国的黄色同语义的是紫色,紫色在西方象征着显贵和尊重,因此在英语中有着“tobeborninthepurple”。学生们在小学以及中学时代的学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校的教育也是为了适应中国的考试,在中国的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应当大大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学习,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西方文化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的掌握英语。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第一,学生可以用西方的思维和视角来看待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因此,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都比较强,也都习惯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来看待问题和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属于典型的东方人的思维,若想用这种思维来理解与中国文化背景大不相同的西方文化,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想要培养学生的西方思维,仅仅靠当前的英语教学方式是远不能达到的,如果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将相关英语的背景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范畴,让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注意到这些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体现,就能逐步培养起自身以西方文化思维或视角去审视西方文化的能力。第二,可以减少中国文化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干扰。我们经常会这样调侃自己所学的英语,即“ChineseEnglish”。之所以这样称呼自己所学的英语,是因为我们从最初的英语学习中就受到中国文化思维模式的干扰,一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起步晚,几乎是到初中才接触英语,根深蒂固的中国思维难免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二是中国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课下也没有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这样就会导致在跨际的文化交流中,学生喜欢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语言,然后转化成英语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的教育,就会减少中国传统思维对英语学习的干扰。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中学时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单纯的讲授语法、单词、句子,机械的应对考试,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兴趣,最终导致成绩,学习效果的下降。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刻了解西方的文化,在课堂上适时加入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如一些国家的人文、历史、习俗、特征等,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起人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探讨英语学习的乐趣,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更加良性的发展。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平衡好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去站在全局的角度去选择适合我国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固步自封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并且能够将中西方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渗透到大学的英语教学当中。第一,在讲解文章和词汇的同时,要同步渗透文章和词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针对教材中那些文化含义不同的词汇及课文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注释和解说,或者通过播放视频或幻灯片的形式,将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对英语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有别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会有所侧重,对知识的把握会更到位。第二,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来认知中西方文化之间差异。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来源,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录像、文化展览等;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后的实践当中去,鼓励学生课后要大量阅读英语书籍、报纸和杂志,了解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环境,感受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主动的去接触西方文化,多参加学校开设的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去和广大的英语爱好者交流,去和外国留学生交流,切身实地的去感受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学生思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西方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丰富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第三,通过习语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知文化之间的差异。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语和短句,就像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典故一样,只要一提,大家都不言自明,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一些这样的习语,它们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要想学好英语,了解这些习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适度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习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快速的理解文章,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老师机械的教,学生机械的学习这样一种尴尬现象。

四、小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但是想要学好语言,离不开文化的支撑,需要对其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更离不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渗透,平衡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与学,才能更好的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交际型的英语人才。

作者:罗向阳 陈洁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小组活动已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中广泛使用的课堂交际活动之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课堂过于嘈杂或沉默、教师无法有效地控制课堂、学生对小组活动的内容缺乏热情、参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小组活动有时不能有效地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国内对于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研究不多,且大多关注小组活动时效性和应用研究,对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操作问题的研究不够。因此,有必要调查分析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中存在的失控时效现象,从而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二、研究背景

(一)合作学习

各国学者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途径,教学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强调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次,合作学习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指导者、管理者、参与者等角色,教师将课堂上原本由自己完成的一部分工作和任务交给学生小组来完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合作学习论中的小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它是基于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而组建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优异、较差和中等成绩者。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对小组和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和认可原则,将传统的个人竞争型学习评价转换成小组合作型学习评价,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从中得到鼓励。

(二)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包括:首先,根据LarsenFreeman(1986inRao.2002)所说,所有活动都具有交际意图。其次,交际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开展交际活动的指导者。交际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学习主体,注重学生活动,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主宰者,而应是给学生创造真实交际情景的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估者。

(三)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相关研究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小组活动都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大多停留在对课堂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虽然小组活动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形式之一,但是文献搜索的结果表明国内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缺乏研究。因此,有必要调查和研究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剖析造成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的原因,以期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实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调查研究的问题、对象及工具

(一)调查研究的问题

(1)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大学英语课程中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的原因;(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本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解其现象的表现以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等,然后找出具有针对性或普遍性的对策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执教的2013级和2014级非英语专业三个班的学生。笔者下发问卷118份,回收115份,回收率达97.5%。学生平均年龄19岁,学习英语的时间均达到6年以上。

(三)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是参考相关调查表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后得到的;访谈提纲是根据研究的需要自行设计的。1.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设计为四个模块。一是教学合作模块,包括课题类型、合作学习方法、有效的合作学习形式等;二是学习模块,包括合作学习的状态、合作学习的对象等;三是教学环境模块,包括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四是教学效果模块,包括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等。2.访谈本次调研访谈8人次。在访谈中,要求教师就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开展所面临的失控失效情况展开讨论。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数据。以每位教师的访谈为分析单元,阅读后根据对内容的理解,从“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开展小组活动所遇到的问题、造成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三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

四、数据分析

(一)学生问卷

基于学习者的视角,造成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第二类:学习动机不足,活动缺乏吸引力。第三类:教师指导不够,分工协作不够。第四类:班级学生过多。

(二)教师访谈

笔者将对教师的访谈进行整理,从中提取关键词,最后得到分项结果:(1)小组活动中不好掌控课堂。原因: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2)参与度不高,小组长承担大部分任务。原因:评价方式不合理;(3)热情不够,课堂缄默。原因:英语基础较弱,活动缺乏趣味性;(4)学生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原因: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5)小组活动展示中,学生没有倾听。原因:缺乏组组互动;(6)形式活跃,内涵不足。原因:为了活跃课堂的活动而活动;(7)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存在异议。原因:评价方式不合理;(8)学生个人能力和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原因:教师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五、结论

结合以上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的失控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首先,大学英语大班授课,班级人数过多,阻碍了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缺乏对参与,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最后,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不足,未能做到使每位小组成员都充分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内部原因主要包括:首先,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造成了小组活动失效现象的产生。其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再次,学生的个性特征比较内向、害怕挑战。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可以归纳出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失控失效问题的对策。大学英语教师应合理设置小组活动的内容,它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应使小组活动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和易操作性,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小组活动的组员分配和小组评价问题,应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考核和评价。同时,教师角色定位要既提供相关知识和帮助,又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合作型的小组成员关系有利于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结语

小组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面临的课堂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常常令教师感到困惑。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失控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对于解决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更深入的实证和行动研究。

作者:宫军 张金宏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考评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一、新型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

(一)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过程中所采取的终结性的评价主要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所开展的总结性的评价,是通过期末成绩对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的评定,这种评价主要包含了水平考试的成绩以及期末课程考试的成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终结性的评价是外语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也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评价。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性评价逐渐受到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学生自身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等一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则往往被忽略。这种模式不仅仅不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思维品质,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则注重对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自身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其他的一起参与学习的组员负责;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解释多学习的知识,还要能够帮助正确地理解和完成相应的工作;另外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开展科学有效的沟通也是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评价也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思维活动的延续,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要关心学生是否积极主动进行了思考,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有着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不仅仅能够很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检验和修正,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自身思维活动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不盲从、不轻言结论性的东西,最终形成自身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堂评价是课堂研究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主要是基于形成性的评价思想所设计出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任课教师对学生开展持久性的连续评价,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情况。实施大学英语课堂评价的主旨在于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的有效反馈,进而更好地改进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具体的实践中,大学英语课堂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以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作为中心,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再次教师和学生双方能够达到互利的目的。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植于课堂的教学实践之中。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和活动的具体情境,对辅导介入的程度进行科学的把握,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困难,同时为学生的学习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课堂实践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从课堂实践的层面来看,应用课堂评价能够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估技术设计的时候,可以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性;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堂评价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将学生和教师联系起来的紧密关系,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自身作为学习者的地位。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价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为新型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工作,同时传统的评价方法也已经很难适应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新型的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确认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并确定了后期改进和发展的具体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为语言的学习搭建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很好地保障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价下,新型评价模式的应用过程更加的高效,应用的效果也更加地突出,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平台技术为新型评价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强大而可靠的技术支撑。多媒体网络平台上的交互帮助使得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认知主体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评价模式的障碍,为目前新型评价过程中信息的有效反馈与直接获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依托校园的网络资源,构建更为完善的网络化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完善新型的评价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型大学英语评价模式的应用实践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完成的过程中,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就应当对教学过程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还应该开展有效的监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课程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中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以及自身的学习进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好的评价方法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等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传统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分数,而新的评价体系则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但是如果片面地取消分数的评价,就很难体现评价的区分功能,使得一些学生缺少对自身的合理定位,甚至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前进的目标。在实践中为了有效地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将学生单元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以期末考试成绩等等一起纳入到考评之中,突出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以下针对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分数进行核定。  本评价方案包含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两个重要的部分。这其中形成评的评价占到了权重的30%,而终结性的评价则占到了权重的70%。总分的计算方法为:总分=(学习态度+阶段评价+作业练习)×10%+(听力理解×25%+阅读理解×35%+词汇语法×25%+翻译写作×15%)×70%。这其中在进行测算的时候,各项均为100分,如果不是100分制,则可以将这些项目转变为100分来进行计算。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兼顾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方面,因而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改变了以往以期末考试作为定论的评价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日常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之中。

三、结语

研究实践表明,新型的评价体系有着很多的优势,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新型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就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开展了探讨。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实际要求,为建立更加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大学新型评价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教学一线的教师、专家和教学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共同的努力和积极的参与,同时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和参与者的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采取更加科学、合理以及更能体现语言学科特点的课堂评价体系,才能够使得大学英语的课堂评价教学工作更加地贴近实效,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贺小华 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教学认知与方式上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压制,逼着学生们只能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取得相应的证书,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与老师对英语学习认知的错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大学英语学习通过模板教学的方式限制住了学生们的创造性,而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提及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不能引导学生们很好地了解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交流意识。第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应该进行适当的改变,语法教学过于死板,很多东西都已经不适应于现今的英语教学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扩展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才是现今英语教学的重点。

二、概念分析

(一)文化体验

所谓的文化体验,就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认知的过程,“文化体验”这一术语最早由PatrickR.Mo-ran在《文化教学的实践观念》中提出。PatrickR.Moran认为理解文化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体验、文化知识与体验式学习循环。一般来说,文化体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心理体验,一个是实践体验。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这两部分是综合在一起的。上述大学英语文化体验就是将心理体验与实践体验融合在了一起,学生们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对于西方文化进行转换与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学习与实践。这种体验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的根本意义所在,也会促进学生的英语交流与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来看,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是一种动态形式的教学,老师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文化,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接触与体验西方文化,让学生们融入到这种文化之中,以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趣味性。实际上这是一种调动课堂氛围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文化体验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教学内容上的体现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他们的语言文化一般会被分为两个部分,即所指与能指。所指就是民族语言文化最为外在的东西,这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外的具体特征。能指就是民族语言的内部特征,是隐藏的属性与内容。体验教学就是利用隐藏的内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大学英语体验教学就是将词语文本与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们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对英语语言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说,在这种文化体验的教学模式之下,完成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就成为一个根本的目标。

(二)教学过程上的体现

教学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过程,与文化自身相适应的是文化传播也具有隐性与显性两个特征,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这两个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文化交流。显性的文化传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各种知识,学生依靠自己的理解就可以掌握,这就是一种显性文化的传播过程,比较直接与直白。隐性的文化传播就要有一个特定的情境,这也就是所说的文化体验投入到文化的内部,在情境之下进行学习与体验。隐性文化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的学习。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上,体验文化教学是很重要的。

四、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策略

(一)建构真实的文化情境

对于文化体验教学而言,真实的文化情境是一个最为基础的部分,建构真实的文化情境可以让学生们真实地体验到外面的文化,置身其中对于文化进行感知与探索。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也保证了学生们的英语实践。真实的文化情境可以很好地推动文化体验教学,确保这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比较顺利地开展,让学生们更快地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式之中。

(二)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对于语法知识与句式知识进行讲解,课堂往往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们没有什么学习的积极性,互动也非常少。上文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要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引导学生们去学习,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对于知识探索的欲望。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前布置很多资料查询的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学习,以此来保证下一堂课的进程。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的课堂地位从被动提升到了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三)以合作学习为原则

合作形式的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是十分的重要的。团体学习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参与能力,让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重要的是,在一个小组之中可以进行英语交流,这是一种英语文化的体验过程。所以,在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只靠自身学习,还要与外界合作,不断提升体验能力。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文化体验教学的模式推动学生们对于西方文化整体认知的提高,还有就是对于自身英语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文化体验为方法,进行特定英语情境的创造,让学生们可以投入进去,自己去探索语言本身的意义所在。这种教学方式也推动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老师也在不断引导学生去进行文化探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的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

作者:周影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

第五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运用研究

一、写作教学法简述

国外写作教学法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学者们分别提出了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内容教学法及任务教学法。结果教学法反映出语言学习是刺激—反应—巩固加强的过程。这是一个线性的教学过程。在教学步骤上,通常是学生模仿范文,单稿写作,然后教师评改作文,学生改错。教师关注的是写作结果,通过评改纠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过程教学法与此相反,它反映出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因此,教学步骤上强调多稿多改的写作过程,而且在评阅阶段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是线性的。多稿写作、同伴互评和教师评阅修改使得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循环的。体裁教学法强调语言的交际目的,在教学上着重范文体裁特征的分析和模仿,使学生尽快熟悉某一类体裁的写作特点。内容教学法反映了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的观念,在教学上,通常以不同专题来组织教学,直接教授专题内容和二语技巧。任务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体味到“做中学”的乐趣。这些教学法各有利弊,没有一种教学法能满足所有的需要。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结果法和过程法。结果法过多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探索;而过程法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在写作与修改中发现、探索和创造的认知心理过程。写作前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评阅阶段师生进行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了启发学生探索问题和鼓励学生表达意义的作用。这一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过程上,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锻炼其思维能力。

二、过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由于写作过程的复杂性,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写作过程教学法中写作过程的划分并未达成一致。Flower和Hayes认为写作过程应包含计划、述写和复查三个阶段;Guth把写作过程分为五部分,即触发、搜集资料、成文、修改和编辑。ClaudiaKeh把写作过程分成了七步,分别为输入、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评阅、师生交流和定稿。尽管对写作过程的划分名称各异,但是把所有的教学步骤综合来看,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写前、写作和评阅,并且这三个阶段可以循环往复。

(一)写前阶段

写前阶段包括写前阅读、计划构思、学习写作策略等,还包括评阅后收集新材料的过程。写前阶段要加大输入量,语言输入对于那些缺乏交际语境的外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写作前有效的语言输入是激发想象的催化剂,也是写作话题领域常用语块的来源。要使得写作语言流利、地道、自然,在写前阶段,重要的是关注与话题相关的常用词汇、词组或者句式。

(二)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主要指多稿写作。它既包含了初稿写作,又包含了同学互评、教师批阅、师生交流后的修改稿及定稿。二语习得需要足够的语言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语言输出的角度来看,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多稿写作是必要的。多写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尽管讲授写作技巧是重要的,但不能光说不练。只有多加练习,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写作的流利度。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有自动化过程和控制过程,自动化过程来自反复操练。写作中语言输出如果达到自动化,也就说明,作者提取相关语言形式时毫不费力,这个提取过程是流程自动的。通常来讲,只有当学生提取经常使用的语言形式时,才能做到自动化。如果学生头脑里积累了大量的常用语言形式,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就能趋于流畅和自动,从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如何安排组织结构和尽量挖掘话题的意义上。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要注意任务本身要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了解其他同学对同一话题的写作内容并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稿,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多稿写作。在布置多稿写作任务时,“一稿多磨”的核心是反复修改,还可以通过变换目标读者的方式,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目标读者改变语言风格,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明确的读者意识。

(三)评阅阶段

评阅阶段包括同伴互评、书面反馈、教师面批、课堂点评归纳、练习、纠错等。同伴互评可以评价多种内容,如写作提纲、作文全文、同学观点等。因内容不同,互评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从学生角度而言,同级反馈有助于学生从评价别人的作品中找到自己写作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强读者意识。教师评阅涉及书面反馈和课堂点评。书面反馈主要针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文字进行评价。内容上,命题是否新颖、有意义,篇章结构是否完整,叙述、说明或论证的逻辑是否明晰。语言上,词汇、句法是否运用得当,标点、格式是否符合写作要求。从教师角度而言,评阅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的认知过程,也是与学生相互交流观点、表达立场并逐步建立起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评阅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动机的激发以及自信心的建立均会产生直接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对文章修改的效果。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教师在写作课上运用过程教学法应该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阅读是言之有物的关键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性、人文性的文章,并且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思考。有阅读才有真正的思考和思辨,有阅读习惯才有所谓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没有阅读,观察生活是肤浅的。有阅读才有可能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才有可能沉淀思考。这样的写作有话可说,即便做不到博古通今,左右逢源,至少能发于情趣的自然,写实物、抒真情,有灵动、张个性。二语写作的遣词造句过程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匹配过程。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在写作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只能规避复杂的思想内容,满足于知识述说;而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在写作时能不断搜索出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深层含义,述说的知识得以转化和重构。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阅读能引起强有力的思辨,那么将有助于催化和激发遣词造句过程中的搜索和匹配能力,从而表达出深刻复杂的思想内容,更加有助于转化和重构知识。因此,阅读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的思想深度。

(二)话题任务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的和关注点相结合,难度上循序渐进

写作过程教学法要求多稿写作,如果话题任务单调,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写而写,那么再认真的学生也会觉得枯燥。因此,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应该不断揣摩与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相关的事情,设计相关话题任务,并且在难度上要循序渐进。

(三)开展同伴互评

提高学生的互评能力,其实也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写作教师并不是放任学生胡乱评改,而是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和方法,使他们看到别人作文的好差之别,帮助他们注意、归纳和纠正个人作文中的主要错误,包括主题的理解、逻辑错误、结构问题、语言错误等,通过评改同伴作文学习自我评改。RichardGebhardt曾说过:“写作从来就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当你写作时,你就是在试图与他人交流。如果你不向他人表明你的观点,不接受他人的批评,你就不会知道你的文章对读者的影响”

(四)书面反馈要有“选择性”

改作文是令许多教师感到恐惧的事情,主要是学生多,批改量大,时间有限。因此,教师不用将所有的问题全部标注出来,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最有效的批改作文办法就是解决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让比较突出的问题先得到解决。

(五)课堂集体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兼顾归纳问题,避免学生再犯错误。

课堂集体点评中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并且使用具体实例表扬,使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备受鼓舞,增加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写作水平平平的学生作文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要先归纳,再举例分析,当场修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某一类问题拿出点评,先叫学生们讨论该如何修改,然后当面演示应该如何修改,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在我国“过程写作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整理框架思路,进行多稿写作与修改,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耗费大量的写作教学时间。笔者认为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能满足所有的需要。能符合适用条件,并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法就可以用。写作教师可以视情况、视条件,依据学生水平和课程目标来取舍或结合各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作者:王琨 单位:汉口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探析

一、创造和谐氛围,为教学创新铺路

作为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演变为课程学习的导演与教练、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和信息的咨询者、情感的支持者、兴趣的发起者平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还学生一个自然、快乐、轻松、探究、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其各种素质得到全面、综合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作为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工作能力和幸福生活能力。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充满情趣的各种戏剧、小品角色,优美的英文歌曲和跌宕起伏的电影片段等都能极大地激发创新学习热情与兴趣。兴趣经时间的历练就会转化为强大内源性学习动机,内化为创新型学习潜能。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但能够引领教师更科学的制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还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正确的行动准则,因此,要想彻底实现大学英语的创新教育工作,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最基本的前提。大学英语教育要开拓创新的新局面,首先就必须要坚持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手段等都只能是为学生这个主体服务。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要对学生授之以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并让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次,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学学习、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扮演好一个优秀的辅助者角色,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上发言提问,无论对错都给予十分的肯定,努力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其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语言是思想情感和社会文化的载体,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交际成功的关键。一个理想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三个条件:1.能够以各种形式和各种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外语语言输入信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2.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3.能够向学习者提供生动有趣且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学习内容。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形成一种对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脚手架”式的帮助。只有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给予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会大大高涨,整个课堂气氛处于活跃的状态。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才会说心里话,才会敢于标新立异。

二、促进交流合作,全面提高创新思维

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网站或者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留言的方式告诉教师,教师再对学生的留言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按班级的人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告知学生记分的规则: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然后回答。教师为答对的小组加分,并用多媒体手段记录记分结果,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参考。分组讨论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强化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分组讨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会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入活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小组活动形式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辩论、小组报告、话题讨论等。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有趣且篇幅较短的一些课文,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采用这种教学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许多文章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观念不同、角度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看法,由此可以引出不同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对作品内容加深理解,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形成独到的见解。

三、质疑问难,炼就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问难"就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是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并将其引向具有真正的创新实践行动,应当成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按一种固定的套路去上课,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妨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标志。是否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一把尺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需为学生质疑提供时间和环境。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看起来很幼稚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的习惯。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最后,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多问“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为什么(Why)”。就一篇课文的学习来说,可以引导学生从构思、立意、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深层次地质疑。

四、自主性学习,拓宽教学创新空间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一旦掌握了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将终身受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学生自己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自主性的培养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教学活动应遵循“主体参与”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教学计划与学生协商制订,课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练习让学生先做,作文让学生先评。鼓励学生敢想、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在当今开放的社会,英语无处不在。教师应鼓励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多跟来自欧美国家的游客接触,激发学好英语的意愿,不断拓宽教学创新的空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学习策略上,要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发现学习”。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如在讲新课前编制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提纲结合课文与练习等材料,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等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带着问题上课。在学生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都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阶段性知识形成逻辑结构,根据单元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纵连成一串,横连成一片,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只有注重学生的内化进程,在教学中刺激、促进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知,才能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结语

从多年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摆脱种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发挥创新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学情与教情的英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在智力、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使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安坤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教学微课运用及作用探析

一、关于微课

1.概念

“微课”是指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基于自己教学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就其中某个精彩教学环节或者重点难点的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使用多媒体录制的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一些片段。2.特点(1)时间短:微课内容的录制时间一般为5—8分钟左右,被人们称为“教学片段”或“微课堂”。它呈现的主要内容是课堂精彩部分。(2)内容少:“微课”的内容精简,重点突出。主要是体现的本节课的的某个知识点(如教学重点和难点)和教师的特色教学技能等,或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精彩和亮点环节等。(3)容量小:“微课”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它支持的格式一般是视频网络在线播放,必须能保证教师和学生地在线顺畅观看所需的教学内容,查阅教师所需的教学设计、课件和练习题等相关资源。(4)随意性强。能随便将其下载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这样能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进而提高英语能力。

二、“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大学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应用英语的技能、学习英语的方法策略以及能和他人熟练地进行口语交际。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和自主学习英语等综合应用能力,以便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熟练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活力。

2.教师的综合能力

微课教学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不断的钻研业务、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微课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教师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基于微课便于移动和传播的优点,方便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使老师不断的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也使得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少的大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叫苦连天的是记不住单词,感到无比的枯燥,无聊。那么作为老师,谁都会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图像法、联想法等,常常采用课堂领读和听录音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外语单词。但是随着微课出现在英语教学课堂时,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中对英语单词的示范朗读替代了教师的读。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单词的难易程度,制作一个图文并茂且声音洪亮的生动微课,在适当的课时进行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各种器官和心理等方面产生刺激,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其英语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薄弱和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反复播放微课让来进一步学习巩固和学习自己不同的知识点。真正做到知识的有效学习。还有一点就是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英语时非常认真,但测试成绩却不太理想,这些学生多数是对英语题型(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的答题方法上存在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以及写作等方面的做题方法,加注典型例题,分类整理,制成微课,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英语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让那些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其英语语法微课的学习的进程、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等,达到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英语知识的目的。真正的让微课教学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大学的英语课堂,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

三、微课在大学英语中的作用

1.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微课短小精练,不仅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个性需求,也适应当今知识时代的传播要求—移动学习。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能一视同仁。使课堂教学要“为了每一个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落到实处。其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内容,生动形象,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校园网络一体化,实施“班班通、人人通”设施建设,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微课的出现,可以有效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学习,值得在教育界大力提倡。如果把所有开设学科的知识点都做成微课放到“班班通”和“人人通”的平台上,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知识和学科,它就像到超市选购商品和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取自己所需。运用微课教学和现在课堂教学根本不同的就是,学生面对的是优秀老师的影像和视频,时空有限。但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以靠自身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点拨和引导,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把微课教学运用于大学外语的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但是微课绝不能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它需要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微课教学虽然有不可估量的优点,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首先,微课教学的时间,内容和资源量等都受限制,而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知识多而复杂,如果仅仅通过微课教学来完成,教学效果是不会得到保障的。其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应用英语的综合素质是不能满足全面培养学生的要求。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就会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正确使用微课教学.使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必须根据微课特点和教学重点来确定讲课内容。首先要将所讲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有条理地罗列,其次在讲解时要语要求在播放之前言精确不拖沓(10分钟内必须完成),根据英语学科的基本特点,语速不能太快注意语调且要引发新的疑问。特别注意所讲的知识点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允许出现任何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和描述性错误。

3.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制作微课教师不能偏离和脱离教材,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精心设计教学,保证微课资源效率的有效利用。可以在微课播放前创设以提问或提出要求的情景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或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下面的微课教学时集中精力做好心理暗示。教师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和举止,发现问题要随时暂停播放,及时提问和引导最终让学生弄懂,确信学生理解了再继续播放。所以说在微课教学中教师的定位很重要。其次在完成微课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要求学生复述微课教学中所讲解的知识点,还可以补充一些习题来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听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拓展情况。

四、结论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其具备的短小、精辟、快速、设计巧妙的特点,把它应用在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更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其英语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所有教师要积极使用微课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

作者:沈麟 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八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究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首先,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偏重英文的听说能力培养,不重视翻译教学的现象,使得英语翻译成为大学英语中的弱项。在四六级的考试中,虽然增加了汉译英的题型但是分值比较小,不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其次,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学教材中,英语翻译并没有作为主要的教学部分,更没有全面系统的讲解过翻译的理论与技巧;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语法结构的讲解,只是注重知识的积累,没有对于翻译技巧的讲解。大学英语教师如果自身没有完备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教学把握不大,容易造成学生在做翻译问题时,出现语句不连贯,逻辑不清晰等情况,深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于翻译理论和技巧不熟悉,随着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翻译教学将越来越合理规范化,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的。在本文中将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论述,并提出他对翻译教学的意义,在立足教材的基础山给,将功能对等原则作为指导原则,将读写与翻译结合,促进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升。

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翻译家尤金•耐达提出,他认为,译文的接受者反应和原文接受者对于文章的反应是一致的,刚开始耐达提出的是“动态对等”原则,后来用“功能对等”取代。耐达对于这种语言的“取代”进行解释:“动态”以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具有某种特效以及感染力的东西,而功能用来描述翻译的充分性更加准确。并且强调翻译的功能对等优于翻译的形式对等,意思是,在文字表面上的形式对等不是翻译时必要的,语言功能上的对等才是翻译的目标,旨在让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尽量反应一致。翻译不仅是将语言进行转换而已,是将语言所承载的含义进行最贴切的最自然的对应词再现的过程,保持语言的深层表达语义的前提下,将原有的语言进行不同角度的表达。所翻译的语言与与译文的文化差异越大,译文需要改动的就越多,所以,许多英文著作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版本的翻译,以满足不足的读者需求。这种强调以接受者为中心进行译文调整的理论就是功能对等原则存在必要性。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英语背景知识的教学

奈达提出,成功的语言翻译是源自于对两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语言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在进行翻译时,不仅是对文字进行语言的转换,而是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风俗进行协调,因此,很好的处理文化的差异是做好翻译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源文的文化背景以及译文的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全面的讲述两者的不同之处,了解汉语和英语两者的差别,达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反应和原文读者反应一致的效果。例如,”Ifyoudon’tdoaswhatIhavesaid,youwillpaythroughthenose.”如果用中文来直译的话,会觉得不能理解,但是实际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将会发出巨大的代价,在教学讲解时,可以告诉学生,在国外,人们会使用“鼻子”来表示“人”的意思。经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就学会以后的翻译中代表的含义了。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在翻译技能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这六个策略,分别是添加策略,省略策略,引申策略,转换策略,拆分策略,合并策略,这里主要讲述添加策略,引申策略和合并策略。添加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添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语句来使译文更加贴切的表达原文的意思,绝不是无中生有的填词,而是添加有表达意思却没有写出来的词语。引申策略是在进行英译汉翻译时,在词典上找不到相对应的词义翻译,生搬硬套不仅会词不达意,而且容易造成语义的误解,这时就要利用词语的引申义来翻译语句,从词根语义出发,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对词义进行引申翻译,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合并策略是指将原文中的两个简单句,或是一个符合句,翻译成译文中的单句。

四、总结

在英语教学课程中,英语的翻译教程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英语的翻译能力是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翻译能力的培养应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能力来进行教学教案的准备。教师也要加强关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学习,在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技巧方面,多进行积累或是请教,完善自我能力,应用最新的教学成果来设计教学的课程,开发探究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保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赵越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第九篇: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问题及改进探析

1分层教学概述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指基于学生认知能力、英语学习水平等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及学生管理制度,实现不同层次的考核,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不同层次的进步。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环节中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追求更大的发展。分层教学中严格遵循“因材施教,分级指导”的原则,此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中,成为提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分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开展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后,部分班级出现较高的缺勤率,主要是部分学生选择教师上课的愿望很强,或者是出现逃课行为。由于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教学较差,对英语兴趣不强烈,因此采取消极反抗的形式面对堂课教学上。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效率的低下,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无法完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分层教学组成了全新的班级,打破了原来的自然班级教学的模式。学院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到新的班级上课,从而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难以有机结合课堂英语与课外操练实践。学院英语班级人数较多,难以实现“滚动制”管理,且还涉及到学生学籍管理方面,产生较难掌握的多次编班问题。

2.3教学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分层教学的内涵、作用、实施办法等,教学队伍的科研能力普遍较低。在分级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每一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师之间也缺乏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的机会,导致分层教学缺乏雄厚的师资水平。学校未能规范化管理各分层班级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材等方面,从而未明确教学目标,导致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3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改进对策

3.1提高英语分层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专业班级教学的局限性,不利于分层教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通过分层次考试将学生调整安排在全新的班级,部分学生不服从安排,导致大多英语教学效果较低。因此,必须规范化管理英语教学,才能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作为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必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给予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更多的关注及支持。同时,鼓励教师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不断创新分层教学方法。

3.1.1编写分层教学的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载体,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综合考虑全学生的个体差异行,掌握现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交际能力的相关性,进行编写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分层教学教材,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3.1.2建立分层教学评估方案指标体系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完善分层教学评估方案,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充分的依据。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作为分层教学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其评估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及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提高分层教学效果。分层教学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确保较高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的监控。

3.1.3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及学生能力水平,进行灵活分班。对于A班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行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全面介绍文化背景。对于B班的学生则注重于灌输基础知识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的指导,采取趣味性的词汇和新知识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2完善分层教学的制度管理

3.2.1健全教学规章制度

为了促进分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可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管理制度,持续优化以校为本的课程教学体系。健全分层教学的管理制度成为提高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作为学校教务部门及外语学院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大学英语考试信息库、考试考生档案、教学与大学训练课程系统等。

3.2.2加强教学环节管理

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可不断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主要体现在:面对面授辅导课、网上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等环节中。在落实教学环节的管理过程中,全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确保实现分层教学管理的水平的最优化。

3.2.3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持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作为英语教学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内容、方法、教材体例等。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各层次教学实践中,必须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融合,全面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综合文字、声音、音乐、视频等功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创设生动化、趣味化的情境,增强其学习兴趣,切实拉近成绩好与成绩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

3.3培养一支具有研究型的分层教学的教师队伍

3.3.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等,确定教学内容、步骤,从而为学生展开分层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大多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教师成为传授者、灌输者,引导学生进步。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身心特征与学习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索”新学习方式,实现制定的预期英语教学目标。

3.3.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分层教学理论、方法的研究,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方式,联系课程标准、实践教材等方面,积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认真贯彻学习教师职业要求,指导教师不断规范教育行为,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实际需求,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从而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

3.3.3增强师资力量

在大学分层教学中同样需要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推荐才德兼备、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成为分层教学的指导者。在分层教学中,青年教师作为一支思想前卫、积极上进的力量,可为们指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为其个体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作者:毛玉坤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内涵

在英语中,跨文化交流叫“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这是文化中的一个专有术语,它泛指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语言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是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以经济、政治和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生产活动,而且语言也并非独立存在,它只有很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为交际服务,更好地发挥其交际工具作用。因此,将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十分必要。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问题的看法都需要和国内不一样的视角,所以,将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英语知识,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可用之才。如在一般高校都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个专业是面向国际的,所以英语能力也至关重要,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不但要学习经济专业知识,还要将专业知识和英语交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跨文化交流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当地居民的语言使用习惯,用彼此双方都能接受的说话方式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这种交流能力也称之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交流双方可以很好地运用交际能力,在交际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助于国家间的商业贸易和经济文化的往来合作。跨文化意识是指交际双方进行交流时,双方要对对方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特点有一个敏感的认识,在文化方面要求同存异,在使用外语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意识到某些话题和字眼的重要性,争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交流过程的友好性。交流双方在进行交流的时候,时刻保持跨文化交流意识,这样可以帮助克服在交流过程中母语文化对交流效果的影响,达到交际目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课模式

国内的高校普遍存在一个现状,课堂上教师以课文的讲解为主,主要讲解课文中词语的词性和用法、词汇、语法或例句等,教师过分强调背诵的重要性,课后的作业也以写作、预习课文内容、翻译句子、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的是会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打好英语基础有较大帮助,尤其是写作训练和阅读训练,会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语法基础,而且上课时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结构分析,也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助。虽然背诵和理解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但语言说到底是文化的载体,而不能只是让它作为文化的附属而存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它,用语言去交流,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更多地教给学生这门语言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只有在掌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能力培养。

2.英语口语课模式

现在的高校普遍都会请外教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外教的口语能力会因为母语的缘故而更强;二是符合高校的师资要求。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一般会将学生分成两人或三人小组,采取小组对话的形式教学或是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由于受中文的影响较深,所以在组织英语对话的时候,经常以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造句或对话,出现了所谓的“汉语式英语”。外教的教学方式一般比较开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气氛很活跃,但不注意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运用是否准确,而且许多教师只注重英语的发音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却忽视了对东西方文化的讲解和比较。

3.文化的讲授和听说联系相孤立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对文化知识有所讲解,但也掺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例如在讲到某一段课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而引入一段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只是说一部分,并不是特别系统的教学,而且对于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讲述更少。在英语的跨文化交际的讲述中,一般这些交际知识都是以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语言习惯作为背景,所以这就需要一个特定的模拟文化背景,但教师一般都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最多也只是举例说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明显。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导入交际所需的文化常识

任何一种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是以一定文化知识的储备为基础的,所以,给学生传授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所要具备的知识常识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在这个常识的教学上,东西方文化差异有许多,并且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东方人说话讲究含蓄,但是西方人说话喜欢直接;东方人以握手为见面礼节,西方人见面时则习惯拥抱等。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播放一些视频和幻灯片,设计所要介绍的文化常识和有关这方面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课件,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对比和理解。

2.借助于影视资料

艺术源于实践,从东西方影视作品对比,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一点,相信平时很多看美剧和英剧的同学都有所感触,西方影视作品开放大胆,而东方的影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台词则相对含蓄而委婉,所以,教师可以在授课的时候,利用影视资料这一优势资源进行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对比教学,如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在不同场合,东方人和西方人的说话方式、人物称呼、待客方式和礼仪等方面的区别影片,加强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一些跨文化交际的常识。

3.小组对话,模拟场景

在平时的英语授课中,对跨文化交流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应该进行具体的模拟训练,如可以把学生分为二人或三人小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在实际的交流中应用知识,而且还能意识到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联系,并且还可以分为中式联系和西式联系两种不同方式,这样可以增强对比性,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跨文化交流”这一概念,并且论述了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分析了高校英语在跨文化交流视角下如何开展教学这一话题。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存在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没有传授学生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忽视了东西方交流方式的差异,学生在上口语课时仍按照中文思维进行交流,文化的讲授和听说联系相孤立,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导入交际所需的文化知识,并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目的,通过小组模拟对话不断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大学生人才。如今,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和时代意义。

作者:姬璐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