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花卉文化传承和开发探索

传统花卉文化传承和开发探索

【摘要】我国的传统花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华传统花卉文化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多种形式展示花卉文化之美。本文从传统花卉文化开发项目的实践中去探索传统文化开发的思路和模式。一是对传统技艺和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以碰撞出新的视觉形式的作品;二是寻找数字媒介为载体的表达方式,根据数字媒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点开发交互式的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传播形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借用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花卉文化,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美好追求和生活理念,让传统花卉文化能更加符合时代审美,使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关键词】传统花卉文化;解构和重组;数字艺术;交互

自古至今,花卉与人类的精神生活乃至物质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承载。这一宝贵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开发题材。

一、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的表达形式

中国自古就是花的国度,爱花人在各朝各代层出不穷。中华传统花卉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主要汇聚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层面的文化体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的萌芽已经开始了,在物质的基础上,延伸成为自然崇拜的圣物,生殖崇拜的对象。到了夏商周时期,花卉从神灵崇拜中解脱,迎来了人格化的曙光,在青铜器上出现形态各异的花卉纹样。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花卉文化渐盛时期,这个时期完成了从实用到审美的飞跃,花卉出现在瓷器、园林技艺、宗教、刺绣等等。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繁荣时期,是花卉相关著作产生最多的时期,花卉的栽培、引种、应用、欣赏和品种培育,都达到了我国古代最高水平。花卉在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为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的作品,如剪纸,家具,瓷器等艺术或生活的物品,此外还有花卉的食用药用研究。花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的感受,也透过花的形态找到了精神寄托,许多花已经演绎为特定的精神符号。人们把自己的感情和理想寄情在花这一载体上,并将其表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在艺术史上与花有关的传世之作数量众多,与花有关的画作、诗词、戏剧等数不胜数,这些与花卉有关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由数不尽的文人墨士创作的,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黛玉葬花;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花仙、花精的人物形象等。古人擅长以花卉题材作诗词歌赋,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也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中心题材之一。花对于人们的影响已经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精神文化层面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富有想象力的人民群众中,人们把花卉拟人化了,于是出现了花朝节、花神[1]等许许多多的关于花卉的节日习俗和神话传说。[2]

二、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的开发

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经历数千年的沉淀,遗留下来众多宝贵的文化和物质遗产,这些都是现代对花卉文化再开发的资源宝库。因此,对中华传统花卉文化的开发设计采用了两种设计开发思路进行研究。

(一)对传统元素的解构和重组

手工技艺与花卉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这一思路指导下,尝试用不同的手工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通过不同的传统元素重组图案。项目研究了香囊这一古代传统配饰。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传统香囊质地种类众多,如玉镂雕刻,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其中比较常见的为丝绣香囊,也就是刺绣工艺呈现的香囊,而这众多的香囊制品中,有许多关于花卉艺术图案表现。[3]然而,传统丝绣香囊不管采用何种刺绣工艺或图案纹样,香囊所呈现的画面皆为平面的。为了在传统产品中实现视觉上的创新,项目组尝试将立体绣艺[4]与香囊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利用刺绣工艺制作出立体画面,突破视觉效果。项目组以花朝节等民间传说为背景,选择了十二月令的花神。十二花神立体绣香囊分别是:一月梅花香囊、二月杏花香囊、三月桃花香囊、四月牡丹香囊、五月石榴花香囊、六月荷花香囊、七月蜀葵香囊、八月桂花香囊、九月菊花香囊、十月木芙蓉花香囊、十一月山茶花香囊、十二月水仙花香囊。在元素选择上进行重组,结合中国古建筑的窗户纹样实现室内室外的空间交融,仿佛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天高云淡的秋天,寒气袭人的冬天。香囊上的花卉纹样用立体绣艺的方式展现出空间立体感的艺术花卉形象,给予视觉上的全新体验。

(二)花卉文化与饰物的创新设计

在民族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饰物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花卉在丰富多彩的饰物佩戴文化里,同样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项目组从中国四季传统花卉获得启发,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立体绣手工饰物——四季花系列。在中国花卉文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将作品的名字和花的审美、情趣和意境相结合。四季花系列分别是:春季“落红雨”,以桃花为代表制作了零钱包、笔盒、胸针;夏季“六月春”,以荷花为代表制作了书签、耳坠、绣花鞋;秋季“醉黄花”,以菊花为代表制作了亲子帽、单肩包、书签;冬季“香如故”,以梅花为代表制作了耳坠、发髻、胸针。系列作品借鉴中国花卉古画设计出各类花卉的图案纹样,并运用刺绣工艺绣出图案纹样。其中刺绣技法就包括立体绣、平绣、锁链绣、长短针绣、叶形绣等;四季花系列里的金口包是用棉麻等传统布料,既耐用又美观;首饰多采用立体绣工艺,花朵栩栩如生。对手工技术进行创新性地组合,以传统生活用品为载体,对传统花卉纹样进行全新的视觉展示,采用解构和重组的设计思维,又开创性地将立体花卉艺术结合于书签提包等现代日常用品中,实现了传统花卉文化的传承。以花卉文化展示为目的,以生活用品为载体,对传统花卉纹样再设计,展示出精致的花朵和鲜明的色彩,是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与融合。

(三)花卉文化与数字艺术的交融与创新

数字艺术的发展使许多文化和艺术获得了新的能量。利用现代数字平台为媒介,对传统花卉文化进行整合设计[5],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花卉文化。对传统花卉文化的开发需要研究花卉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令花卉中涵盖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理念。儒家思想认为“天”是一种道德与原则,人应该自觉遵循道德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对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互动关系的纯朴认识。传统花卉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睦状态,反映了人对自然的美的追求。花卉文化中蕴含着花鸟、昆虫、山石河泽等和睦共处,相互交融的美好景象。在这种人与自然相交融的思想指导下,传统花卉文化的开发将花卉拟化成人,设计了十二月份的代表花神形象。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花神的文化作品,如明代的艺术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戏曲《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在《牡丹亭》的核心情节《惊梦》中,丽娘和柳梦梅在相会定情之际,有位花神登场并保护了二人。又如康熙十二花神杯是清代康熙官窑中的名品,无论是绘画还是制胎,花神杯都是康熙官窑的工艺高峰。花神形象的典故与传说蕴含了人们对花卉文化所带来的心理隐喻,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与审美追求。因此将这种心理审美转化为视觉审美则水到渠成。本项目选择从人与自然的“天人关系”出发,将花神设计为充满灵气的人物形象,在花神的插画设计中,用花神来比喻人类自身,和谐地处于花鸟山石的环境之中。此外,历史文库中还有大量关于花卉的诗词、典故和传说故事,这些古人积累下来的文学作品都是花卉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展示,古人有借花卉表达高洁品格的[6],如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有表达内心心境的,如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些与花卉有关的文学作品既是宝贵的文学财富,又是花卉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将视觉化的花卉审美体验与文学性的审美体验相结合,项目组开发了一个花神交互画卷《花鸟赋》。这个作品定位于在交互性的数字显示面板上进行展示,作品的开篇是一个动画片头,用水墨画效果揭开了传统花卉文化的画卷;接着就进入了四季花神的目录页面,这个页面将四季花神放置于云雾缭绕的仙境,当观众近距离观看时,可以互动点击四个不同的花神,进入不同花神的子页面。在每个花神的子页面当中,呈现出一幅所选花神在自然界中的唯美画面,画面中蝴蝶翩跹,鸟儿扇翅,落英缤纷,古乐缭绕。画面中设计有一些交互触摸点,当观众点击这些交互点时,可以听到鸟鸣声,或者读到与花神有关的古诗,从而获取图像相关区域的信息。《花鸟赋》的作品,正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将花拟化成人,又以花神喻人,让花神处于美好的自然景色之中,与鸟类昆虫相伴,表达了人、动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为了在手机等媒介平台上对花卉文化进行更广泛地传播,结合手机平台的特性,项目组开发了《花与鸟的朋友》H5作品。主要利用H5的快捷和易于传播的方式,制作了一个花鸟的科普性介绍交互作品。首页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和花卉文化有关的“花神赋”和与鸟有关的“鸟鸣涧”。在“花神赋”的界面里面可以选择不同的月份,进入到所选月份里可以了解到花神的姓名、性格、朋友等,科普了该月份花的信息、相关的国画作品,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和诗词典故等。在H5里的花神形象则设计成了受年轻人欢迎的Q版角色形象,满足了交互传播的受众需求。在“鸟鸣涧”部分,介绍了该花神的鸟类朋友,包含基本信息、图片和故事等。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对鸟类的姓名、性别、品种、籍贯、朋友、性格特点等进行展示,增加了趣味性。除了展示与鸟类相关的小科普,民间传说故事及诗词典故,还展示了中国境内该种鸟的种类;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点击交互按钮听到鸟的鸣叫声。整个H5作品传递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以时尚便捷和趣味的方式科普了中国花鸟文化。在《花与鸟的朋友》H5交互作品基础上,项目又继续开发了《莳花》App的UI设计,以App的方式系统展示了花屋、知识、文创、识花四个模块功能。通过这四个模块功能介绍了各个花卉信息、花卉相关的国画作品、传说故事、诗词典故、中国花鸟文化中常出现的鸟类、文创产品等;特别是识花功能设计为可以拍照识别花的种类,并跳转至百度百科展开介绍。花卉文化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哲理,在文化审美领域已经有了丰富的资源,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如果停留于对传统花卉文化的再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本项目对传统产品和传统技艺进行解构和重组,使作品以新的形式展现;又结合的数字时代的传播特点,对传统花卉文化进行全新的视觉整合,满足人们时代审美特性和文化传承需求。从传统花卉文化的开发项目可知,只有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的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碰撞和交融,并和新技术融合,从而可以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再开发,赋予其新的特色与内涵,让传统文化精髓获得新生,借助设计作品承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进一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作品和传播载体,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

作者:王智棋 何婷 黄秀洁 单位:厦门华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