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应用

传统文化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应用

【摘要】通过将传统文化经典引入高中议论文教学,尤其是将篇章结构技巧与高中议论文结构脉络建构结合,能使学生通过直观了解、迁移等方式以读促写,以期达到古为今用,解决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结构脉络建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思路拓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议论文;脉络结构

议论文写作在我国高中语文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陈玉秋认为“结构是文章的‘骨髓’,‘骨髓’不立,血肉‘焉附’?合理的谋篇布局体现出一个人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更讲究作者思维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脉络结构作为文章骨架,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尤为重要。在一线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脉络结构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文探索将传统文化经典的脉络引导进高中议论文写作脉络结构教学,对应高中常用的五种结构类型,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结构脉络建构缺乏系统引导的问题,并在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中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使学生在写作中建构议论文结构脉络[1]。

一、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问题究因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中,整体行文安排、三要素的组织、作文序列布局等内容被一线教师一再重申,但能融会贯通并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学生不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依旧存在明显的无明确思路、结构及章法等问题,即便是沿用了教师提供的所谓写作套路,学生作文中能经得起逻辑推敲的不多,议论文写作中脉络结构教学还是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一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训练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大,缺乏完善成体系的方法;二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缺乏成体系的方法引导,教师教学内容散乱,随意性大,学生没有办法通过完整的体系建构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缺乏典型性文章,一线教师采用的文章模板多是学生的习作,学生的习作中无论是典型性还是严谨性存在缺陷,无法给学生思路或逻辑建构提供值得推敲的思路建构方式。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及对于观点的自我思考与见解,缺乏完善的教材与方法的引导,不仅影响学生的高考作文成绩,也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经典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超越道德、文化、时间、地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学术价值,它经过历史的检验,如今流传的大多是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精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完整体系与教材,习作的引导更是参差不齐,在教学中通过优秀文化经典的典型习作引导学生,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从学习迁移理论角度,传统文化经典中文章的中心主旨、段落大意归纳、语句赏析等输入性活动可对应议论文写作中的文章中心、写作提纲、遣词造句等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谋篇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分析,将传统文化经典学习中习得的理解大意、谋篇布局、合理运用表达技巧等内容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对新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在作文写作中建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能力。

三、传统文化经典对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

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学生习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清,分论点设置组织混乱;二是论点与论据联系不紧密;三是论证方法无法准确把握。本文重点针对第一个问题陈述传统文化经典对议论文整体结构的引导作用。高中议论文整体结构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大结构,主要是指围绕全文中心论点进行的各分论点层次排列;二是小结构,主要是指围绕每一个分论点分成的若干层次的排列顺序,两种结构整体类型具有相似性。高中常用的整体结构主要有五种: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综合式。高中的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其结构脉络涉及上述五类结构,对应理清传统文化经典文章中结构脉络,可引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临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运用于写作训练[2]。

(一)并列式。并列式结构中各层次意义与逻辑非从属关系,地位平等,次序比较自由。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的不多,更多的是在论证论点时采用此类结构。如《六国论》中,在第一、第二段里先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确立了两个分论点…“赂秦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接着第三、第四段采用并列的结构分别论证这两个分论点。第三段从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三部分论证了“赂秦力亏”,第四段则是通过齐亡的事实、燕亡的教训以及赵亡的悲剧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采用并列结构把作为论据的事实进行陈列,使得论据充分有力。此类结构在高中作文整体结构中运用较多,对这种论证结构的引导,有利于建构学生论证论点的脉络结构[3]。

(二)递进式。递进式结构中各层次间语意、逻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于此类结构有较强说服力有利于文章深入与揭示所陈述事物、事件的本质,传统文化经典中整体大结构采用此结构较多。例如《师说》中,首先陈述了“什么是师”,接着陈述“为什么要从师”及“从师的必要性”,最后归结“怎么从师”,论述过程属于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劝学》中则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应有的态度”三个分论点,也即“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逐层深入分析“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在引导学生论证结构层层深入时,加入传统文化经典的分析,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写作流程。

(三)对照式。对照式结构中前后两层之间具有正反对比的关系,它们或是互相对立的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具有互相对立的两方面,在论述中两者相互比照、呼应,通过显示两者矛盾,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写法较多。例如《过秦论》中文章前半部分通过层层铺垫,反复蓄势,极力陈述秦国的强盛,然而后文一转,强大的秦国在陈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前后对比鲜明,整篇先扬后抑,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文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时,文中附以“秦与六国”“六国与陈涉”“秦的盛与秦的衰”等例证对比,整体与局部中全面运用对比,更好地说明主题。《伶官传序》中同样采用先扬后抑的结构极言“盛”的势不可挡、“衰”的无法挽回。通过鲜明对比使得论理水到渠成,起到警策的作用,辩证分析文章的引导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分式。总分式结构指文章层次间分总说与分说两个部分,共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三种形式。这类结构总说部分将文章主要内容陈述明晰,分说部分条分缕析,文章整体脉络相互贯通,条理清晰。例如《六国论》便采用“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始总述六国破灭总原因,继而围绕“赂”的对立双方,分述“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直接点明赂秦危害,并反向论证,最后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总结,整体结构清晰,论证严密。传统文化经典中此类脉络结构较多,只需要点拨,学生较容易掌握,较易临摹。…

(五)综合式。综合式结构指文章层次结构采用上述多种方式组合,文章的论证深刻、全面往往需要融合多种论证方式,上述四种模式在传统文化经典中单一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往往是多种结构交织形成复杂综合的论证结构。如《师说》一文,除了上述的典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结构,还采用了总分式与对比式相结合的方法。全文运用了综合式的论证方式,使得文章环环相扣,全面完整论证了文章的中心。对此类结构的吸收、消化、提升,能使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脉络结构,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写作论证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将其逻辑系统、条理结构、论证方式深入研究挖掘,使之简洁鲜明,并通过学生的训练与学习,将其内化、应用于高中议论文脉络结构教学实践,能解决议论文脉络教学教材不完善,缺乏典型性、经典性文章引导的问题。脉络结构建构。将写作结构临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增强议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同时,借鉴传统作品的结构方式、论点提出方法和论证方式能让学生理解结构内容,建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逻辑结构,并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俞发亮.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J].语文建设,2012(03).

[3]殷晶晶.“以读促写”运用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易轩 单位:湛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