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产管理范例

图书资产管理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政府会计制度;图书资料资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政府投资与社会图书捐赠逐年上升,扩大并丰富了公共图书馆馆藏的种类与规模,图书资料资产作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要求资产核算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时价值,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对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

资产管理背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免费对外开放,以及开展社区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多方式运行模式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加之图书资料资产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单价低、折价购入、流动性强、易毁损丢失等特点,给图书资料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存在着重投资轻管理、管理分散的现象,这种管理的重视点和分散性削弱了管理上的长期监督和跟踪,加上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和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偏差。因此,在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应当结合利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核算模式,明晰各部门与各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图书资料资产管理体系,稳定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运行,逐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综合文化服务水平。

二、新制度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资料资产范围的确认及入账价值不清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的载体形态多样,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视听资料等,资产的来源渠道愈发丰富,有捐赠、采购、自创等。由于载体与储存方式的不同,图书资料资产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期限各异,如外购的数字资源数据库,按期付费提供使用权的电子图书,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期刊、报纸等。加上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不同、对资产管理认识存在理解偏差等因素,导致了各个公共图书馆在资产认定与核算上规范不明、做法不一、范围不清、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在实务工作中,财务核算部门按采购批次以实洋价值核算图书资料资产的账面价值,图书资产核算单位以批入账,而采编业务部门则按码洋价值进行明细图书编目管理。在图书资料资产范围的确认上,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图书编目数据与财务资产管理系统核算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互通,财务核算部门无法获取批次图书中入馆藏资源资产与外借流通易耗不入资产的图书资料数据清单。在对使用期限不到一年,流通强度大且易过时的报纸期刊等,各个公共图书馆以及单位不同的财务人员对此资产的认定前后不一,导致资产入账范围存在扩大或缩小的可能。公共图书馆在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清查核实、踢旧报废等过程中,财务核算批量入账的因素也导致图书资料资产账实数据与书目明细数据难以对应匹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2.缺乏健全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

虽然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都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图书资料资产通常为文献资产,与机器设备、设施的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其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大多数均未按照图书资料资产的特点制定相关制度标准,或者部分公共图书馆单独设置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但涉及的内容过于简单,对采购、流通、使用、踢旧、报废等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并未真正发挥出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收集、整理和储存的公益组织,资产的投入大部分来源于无偿的财政拨款,公共图书馆领导在资产管理中重视资产投入的多少,往往忽视了资产的管理与使用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因图书资料资产种类繁多、体积小、数量庞大,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并未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加上前期管理缺失或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了公共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体的工作负担。

3.缺少相应专业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的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没有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加上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无法落实。目前,正值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施行的初始阶段,新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数据核算与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制度差异等,都对图书资料资产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财务人员安于现状,思想守旧,并没有积极主动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无法胜任新旧制度合理衔接等高难度的财务处理工作。

三、新制度下加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策略

1.严格资产分类标准,统一图书资料资产入账数据的口径和要求

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中明确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的图书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分类与代码上看,图书类固定资产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它还包括电子图书、视听资料、资源数据库、期刊等。这就要求相关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对新制度准则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严格按照准则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一图书资料资产入账的口径和要求,对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图书资料应当列入当期费用,依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等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应当统一归入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由于新政府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图书、档案类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图书资料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上,应当借助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技术,对接业务活动中采购部门、图书编目中心及图书资料业务管理部门等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管理,利用会计核算备抵科目和减值科目来解决资产采购过程中的折价、折旧等问题,及时对内容陈旧过时无使用价值或者严重破损、污染无修补价值以及丢失等图书资料资产进行捐赠、报废处置清理,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单独制定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从思想的源头上加强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图书馆领导班子要转变传统的重投资轻管理思维,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的岗位设置,包括图书资料资产管理中预算编制、采购、编目、盘点、踢旧、报废等管理工作,升级财务核算和实物资产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借助财务核算系统和图书编目信息系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并落实图书资料资产的资源配置与清查制度,将资产入账管理与图书踢旧、报废方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图书资料资产从采购、编目、入库、入账等流程一体化、动态化管理模式,对滞架和毁损图书按制度进行剔除,缓解图书库存压力,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升级。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图书资料资产遗失责任的追究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把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完善图书资料资产的联动监管机制。

3.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转变财务会计工作内容是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准则的关键之一。依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式进行调整,对公共图书馆经营发展的稳定性与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财会人员与资产实物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的培养,加强图书资料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培训和考试,或者定期邀请相关资产管理专家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频繁的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为单位培养起一支拥有专业理论知识、高效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执行,公共图书馆应当提高图书资料资产管理意识,重新梳理新制度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正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问题,积极主动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文靓.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与相关账务处理.中国经贸,2017(20).

2.赖丽娜.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2).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2

1.管理思想淡薄,重视不够。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几乎全部为政府资金无偿划拨购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进行成本核算和折旧。图书馆固定资产是学校全部固定资产的一部分,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只重投资、不重管理的现象,只关心学校每年投入多少资金,没有固定资产管理、保值增值的意识和责任。不管是学校还是图书馆没人询问和要求投入产出效益,需要什么向学校申请,损坏后找学校维修,图书馆只管使用。图书馆与学校均存在着管理思想淡薄,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

2.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不完善。各高校虽然对校级固定资产管理都作了详细规定,但到具体管理和使用部门却难以操作,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出现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而且连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够完善,没有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从而导致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3.利用率不高。高校图书馆的宗旨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服务,学校也主要从办馆规模和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进行监督考核,对图书馆固定资产的管理却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进而使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一种粗放的办馆模式。好大喜功,盲目追求办馆规模。从而造成图书馆一边盲目地购置各种仪器设备、资源,一边闲置大量可用的仪器设备的跟风现象,极大地浪费国有资金。

4.技术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图书馆有着大量的家具、设备、图书资料等。资产数量庞大,存放分散,造成了较大管理困难。当前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仍沿用卡片、单据等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卡片、单据难以保管,而且在平时查找、统计、变更时非常困难,效率低,误差大,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满足不了现代高校图书工作的需求。特别是电子、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给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变革管理模式,重新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二、加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拙略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认知度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关键。认识不到位,管理措施极易出现棚架,难以落实,工作也就无法开展。所以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上至校领导下至一般图书馆员均要提高认识,只有上下思想一致,认识统一,从资产的申购、入库、领用、正常运行、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才能管理好图书馆固定资产。

2.建立健全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度是纲,纲举目张。制度建设是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和重要措施,是规范管理的先决条件。制度不健全、不科学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图书馆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包括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固定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领用、检查、维护等制度,固定资产丢失、损坏赔偿制度,资产调拨、报废制度等。

3.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制。责任制就是具体规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责任及相应权力的制度。建立责任制的目的,是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的任务和要求,把企业中千头万绪的工作同成千上万的人对应地联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为把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扎实,应建立由分管图书馆副校长———图书馆馆长———各部室负责人———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分级管理责任制。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根据2012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七章资产管理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的规定,馆级资产管理人员应当按学校规定定期与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账。各部室二级管理人员也应定期与馆级资产管理人员核对本部室所有固定资产。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保管情况,有无因管理不善致使财产毁坏、浪费、丢失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平时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更新固定资产档案,掌握闲置、报废、待报废、可调配资产的情况,摸清需检测、维修、改造、购入资产的情况,以便及时对积压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整处理,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使用潜力,做到物尽其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5.管理工作常规化,建立健全图书馆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和卡片。在认识明确、思想重视、规章制度完善的前提下,管理工作常规化、常态化是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爱岗敬业,遵循原则,照章办事坚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图书馆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和卡片,保持账、卡、物的一致。

6.注重设备维护、维修等跟踪服务。图书馆资产管理还要重视设备、馆舍的日常维护工作和图书资料的修补工作,确保图书馆正常运行。图书馆资产管理员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制定一个动态的固定资产使用跟踪服务体系,依据设备的使用年限、运行环境、运行指标、操作维护技术等对所有设备实施动态跟踪和服务,以便及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维护,保证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3

固定资产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投资力度加大,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也日益增加,这无疑为图书馆基础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固定资产在种类、数量、结构上都与过去产生了极大的反差。面对新的形式和要求及所产生出的问题,就迫使我们针对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出台新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手段。随着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加强,固定资产的淘汰、更新速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新形势下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和使用好图书馆的固定资产,防止图书馆固定资产的无端流失和完好无损地合理使用,提高办馆质量,强化服务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如何改变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及在管理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当前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图书馆在机构改革和岗位聘任

调整过程中,造成了人员变动频繁,岗位相对不够稳定,交接工作手续不清,导致了部分人员业务不熟,工作连续性差,给后续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导致了有些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应的业务难以胜任,同时又缺乏有效系统的严格管理,工作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管理者与使用者权限不明,责任不清,随意性强,采购、管理使用三者之间工作脱节,没有协调性,造成了管理出于形式,各自为政。只有上级在检查、评估、考核时,匆忙核对数据,简单应付,对自检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分析解决处理。在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接收、调拨、修理、维护时的手续不健全,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要求建立档案,即使建档的固定资产,也有一部分数据资料不准确,对固定资产的编号、种类、名称、产地、规格、技术数据、金额、数量、使用部门、放置地点、购置年限、启用时间、三保期限、修理次数、供货商名称没有按照规定填写、登记、传递全部的资料信息,形成了条块分割,帐目与实物不符,部分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出现了有壳无芯的现象。

2•制度建设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

制度建设薄弱,管理体系不完整,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严格的奖惩措施,任意处置的情况相当普遍。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一套好的完整管理制度,也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而兼职管理员就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投向固定资产的管理,重使用轻管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职能部门与使用部门脱节,加之各部门由不同的领导分管,职能部门就无法发挥作用,自然就造成了采购、管理与使用的真空,结果必然是一个部门主管、别的部门都管不了的管理失控,就难以保证图书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多少资产心中无数,破损的计算机修理不及时,造成了部分设备不能配套,实际资产与帐面不符。保养修理不到位,使用不规范,保管措施不利,浪费严重,也是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一大弊病之一,从而使一个简单的工作变的复杂繁琐,失去了其实际效果。

二、解决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1•提高管理意识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通过分析和掌握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有助于改变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图书馆固定资产过去原有的范畴,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更新观念,要有创新思维,加强责任意识,注重责任监督。在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责、权、利的观念,使用固定资产必须做到: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相关责任人应该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时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思维模式,重视固定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重管理,注重投入和产出,既讲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用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

2•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的重要保证,制定合理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细则,在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中实行“统一领导”,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一定要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统一管理的新办法,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确保人员到位,成立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设立馆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并推行到部室、个人,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对于部分电器设备必须制定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定,指派懂技术、熟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维护,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坚决杜绝破坏性操作及违章操作的行为出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赠送、报损等规定,并履行其手续。采购设备完成的同时,要把采购设备的合同、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种类、有关技术参数、招标书、购置发票,及供货商的名称、地址、电话、负责人、供货时间,设备启用时,三保凭单、生产地点一并交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检查、验收、登记。建账过程中,要依据上述资料,如实填写,不能遗漏,同时设置总帐、分类账、设备调拨账,并且做好设备代码标注,对部分设备还要设立维修帐。做到三帐合一,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利用现有的图书馆条形码管理系统,研制和开发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库,把固定资产的采购、编码、验收、调拨、赠送、报废、报损、注销全部纳入自动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一张条形码可以取代普通标签上的资产名称、资产型号、资产编号、资产分类号等多重信息,其功能读取简单,操作方便,可以修改,获取内容多,正确率高,涵盖项目广,检索方便等优点。在固定资产的信息采集时,要逐项、逐条、逐件把所涉及有关的数据完全无误地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在计算机管理中应设置多个检索点,以方便不同用途查划使用。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财务管理;固定资产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1资产管理观念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使用学校收入购入的资产归国家所有。随着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逐渐加强,资产管理部门开始注重资产购置过程,但在资产购置完成入库手续后却缺乏后续管理。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发挥社会价值,无人问津。即使在社会各界大力提倡绩效评价的大环境下,高校各部门领导也只是在表面上应付了事,没有制定详细的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对资产进行绩效考评也就无从谈起。

1.2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一,二级部门没有专职人员管理资产。各二级部门(单位)的资产管理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也只是为新购入资产办理入库手续,之后就由使用人员使用,资产是否需要购置,以及后续的使用情况评价没有具体的制度可以参考。第二,高校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2009年之前,各高校的资产一般由计划财务处、后勤集团、实验管理处和图书馆等几个部门分别管理,计划财务处的资产管理科管理行政和各二级学院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学校的房屋、建筑物,后勤集团管理本部门购置的固定资产,实验管理处管理实验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图书馆管理全校的图书杂志。从表面上看,资产都在管理,但实际上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筹,在资产清查时发现对账工作无从下手。虽然2009年以后成立了资产管理处,但实际上领导对此概念有所偏解,资产管理处是由原来的计划财务处国资科独立出来后成立的,但资产不仅指固定资产,还有流动资产,在财务的资产负债表中很清楚地能够看到,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都是资产,应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而不应分开。第三,资产管理预算体制缺失。每年年初,高校财务部门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对全年的经费使用进行安排,与校领导多次沟通,经过校长办公会、党委会的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对已购置的固定资产却缺少管理预算,对当年经费中将要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各部门都争经费,争相购置设备,设备重复购置、大量闲置和使用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部门从资产清单上看,每人3台电脑、1台打印机、1台碎纸机;各部门几乎都有照相机、摄像机;实验室中有些设备长期包装都没拆,还没使用就已淘汰。

1.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各项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都在急剧增加,但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却未受重视。虽然资产管理部门多数是从财务部门划分出来的,但原来的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且大多数人员几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之资产管理软件也是随着财政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改进,新软件的数据需求与原来的资产管理模式不相融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目前,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笔者所在单位来讲,计划财务处有财务管理软件(含收费管理软件及工资管理软件),并为了适应会计制度的改革于2014年初进行了软件升级,细化了财务管理,在对学校支出进行专项项目管理、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对项目按预算进行明细控制管理,但仅限于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有资产管理软件,负责对学校除图书电子图书及基建工程以外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明细管理。图书馆对学校图书及电子图书购置进行明细管理,但三个主管部门的相关软件没有一个共同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缺乏把各种数据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数据网共享数据。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2.1做好资产报废时的材料收集工作

例如:某学院购进设备一批共计50万元,其中共有15件设备,该学院则先到国资处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凭入库单及相关材料到财务处办理转账手续。这时问题就出现了:资产的发票及相关材料在财务处进行会计档案管理,若10年后其中1件设备价值5万元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就现在的财务制度及财政部门的要求是必须有该设备的原始发票。财务在最初计账时是以一次购置设备的总额计入固定资产账,国资处是以每件固定资产单个价值计入资产管理软件,两者没有数据关联,无法查到发票或者说虽然能查到但要浪费大量人力去翻原始会计凭证,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将资产的数据管理与实物数据相关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计划财务处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将处理数据与资产管理软件中的数据相关联,使每一笔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对应一件或一批固定资产实物,相应的资产管理软件中每一个固定资产也能查到相应的记账凭证。针对这项工作,笔者所在单位的计划财务处、国资处从2016年起与资产管理软件公司和财务管理软件公司进行细致沟通,通过中间数据库找到共有数据关联,已基本实现国资处个体资产与财务数据无缝对接,已入库办理财务入账手续的资产与已入库未办理财务入账手续的资产在软件系统中是一目了然的,每件资产都能找到对应的账务凭单号。当资产报废核销时,财务办理完核销处理,则资产软件是同时减少相应资产,实现了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同步在线。

2.2做好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工作

高校固定资产资产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如何合理实现资源共享是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部门或一个学科购买的固定资产,往往就归部门或学科所有,即使不用闲置,别的部门也不能使用或者说别的老师也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个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信息不透明。如何让资产信息透明是有效利用资产的前提。这需要一个数据共享平台,把学校现有可用资产的名称及功能全部展现在这里,教职工如果需要便可在系统中进行查找,确定资产所在部门、地点、使用联系人及使用办法。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资产使用办法,可将资产使用情况计入资产管理员的日常工作量,需要资产使用部门合理计算每项可用资产的工作量,再由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量制定绩效标准,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大量的基础工作。

2.3做好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抽查

高校现有固定资产的购置都执行严格的购买流程,达到政府采购额度的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手续,但资产一旦购入后就缺乏后期的绩效管理。资产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保证学校资产的完整,然后制定行之有效的资产清查和抽查制度程序,并指定专人进行清查工作,最后对清查结果进行整理,及时处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做到每次清查、抽查后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明细账与实物相符。

2.4做好资产的管理责任到人工作

笔者所在单位的资产管理在2009年以前仅具体到单位,没有具体到人,有与没有都与人无关,从2009年学校更新资产管理软件后,根据软件要求,每件固定资产必须具体到人,要求人在物在,人走物走,即个人对自己名下的资产负有保管责任,要么留在原部门,留在原部门的必办理资产转移手续,至人退休或调离时须清点个人名下的所有资产。但在实际工作中仅在资产入库时做到了具体到人,之后就无人再过问资产情况,这需要增强每位教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同时制定资产管理办法,指定专人对该部门所有资产进行管理,及时处理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确保资产总体不流失。此外,各部门要将定期清查结果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制度,落实奖惩责任,明确执行“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此外,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还需要教职工认真执行,只有大家具有以单位为家的责任心才能管理好资产、使用好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唐荣华.浅议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4(24).

[2]徐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以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唐荣华.浅议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4]高嵩.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3(6).

[5]朱艳冰.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J].江苏商论,2010(23).

[6]陈洁如.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绍兴市越城区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

[7]李跃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管理系统;信息一体化;国有资产;B/S架构

0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及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为扩大办学规模且提高教学质量所进行的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投资使得这些院校的国有资产总量随之增加[1-3]。一方面,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诸多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存在被闲置的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扩招与资产购置增加,导致了学校教学资源紧张问题的出现,高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4-6]。近年来,信息一体化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7-11]。因此,实现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防止资产流失和实现资产公开透明的有力助手。虽然现今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2-16],但仍存在诸多问题:(1)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架构受到初期技术条件限制,不能有效地进行跨校区使用,无法满足多校区信息共享;(2)现有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相对较为单一,仅能够实现国有资产的简单管理,而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数据化管理,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完成相对较复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3)早期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性和可交互性较差,用户与管理员的操作均较为繁琐。为此,在理解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功能、性能、安全和网络等需求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信息一体化的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本系统在Windows平台下开发,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为开发工具,集成了目前多数高校日常国有资产管理的功能,且在资产管理、资产维修、项目人员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上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为学校各类不同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

1系统需求分析

本文研究的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实现高职国有资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接下来将对系统从功能、性能、安全和网络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介绍。

1.1功能需求

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国有资产信息的记录、分析及统计。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详见图1所示。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增加资产数据及基本数据的录入、处置及资产变动和处理相关的资产账务。

1.2性能需求

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管理信息效率的高低。以下为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1)系统可靠性。国有资产数额庞大,若因为系统丢失数据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当服务器或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够及时进行恢复;(2)系统扩充性。国有资产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地增加,系统除了要满足当前的要求下,还要考虑未来需求。

1.3安全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涉及网络、硬件设备、接口、故障检测、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诸多方面。本系统在安全性方面有以下考虑:(1)保证整个系统不间断的安全、可靠运行;(2)保证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3)保证应用系统无故障运行,不被非法或越权使用;(4)保证系统无病毒,实现自动查毒、自动杀毒。本文旨在建立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安全机制,来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做到应用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数据完整、及时恢复、系统不受内外部侵害等。

1.4网络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网络结构的合理设计和配置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为此,对于系统的网络需求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网络的可靠性。系统在某个时间可能会有多个管理人员同时进行数据的并行处理,因此要保障服务器端的安全、可靠运行;(2)数据的完整性。本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均将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客户端上不存储数据。对于某项国有资产流程中所有的经手人,均需要进行记录以便查询。此外,还需定期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3)速率的有效性。系统的运行性能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状况,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访问速率,必须确保网络足够的带宽。

2系统设计方案

2.1设计理念

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旨在对学校中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国有资产的统计、资产查询管理、管理人员操作和合理分配权限等功能,提高对学校资产的管理效率,并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因此,本系统的设计理念为:(1)设计全面、完善的系统,实现高职国有资产的有效整合;(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3)合理分配使用权限;(4)简化流程和优化界面。

2.2系统软件架构

在B/S模式的基础上,本文将系统的软件架构分为三层:上层是由国有资产管理浏览端组成,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浏览端与通讯层向下连接;往下是逻辑业务处理层,其不但通过数据访问层的ODBC或ADO数据接口与数据底层的SQLServer数据库交换数据,且也负责与上面的通讯层交换数据。

2.3系统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是信息数据交流和交互的基础。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各个方面,均可以用网络构架来定义。此外,也可以使用相应的网络协议和不同种类的数据网络接口进行说明与阐述。通过网络的不同层次,可以更好地对网络进行理解和分析。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多个浏览端相连接,而服务器和浏览端一并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外部的因特网相连接。

2.4功能模块设计

从业务流程可看出,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资产管理、资产维修、项目人员和系统维护。图4为本文的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资产管理包括总资产信息、设备和仪器、服装与家具、土地与房屋、耐用低值品、档案图书、软件等;资产维修包括维修申请、维修审核、维修验收、维修查询、报表打印等相关的功能;项目人员包括管理项目人员、权限分级等;系统维护包括基础信息设置、操作日志和一些附属功能如公告、验收单据打印设置、资源链接及修改密码等不同的功能模块。

2.5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对于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非常关键。本文为了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以下措施:(1)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与外网进行物理隔断;(2)经常对操作系统的补丁进行更新,在数据库方面对一些敏感数据进行加密;(3)制作相应的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程序:(4)使用身份验证机制: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机制来进行数据安全的保证以及数据管理操作;(5)防火墙技术:在安全数据处理上,未通过授权者是无法进入、更改、破坏数据的,从而使数据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之中。

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包含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和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表设计。由于实体的属性过多,通常绘制E-R图时,可以将属性省略,从而形成实体E-R图。以下就本系统部分实体和模块的E-R图进行说明: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主要介绍了系统实体的E-R图;数据表设计主要介绍的是高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使用的各个数据表结构。

3.1数据库概念模型

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模型概念是对数据库需求开始综合、然后归纳和最后抽象,通常可通过实体关系E-R图来进行描述。在E-R图中,实体用矩形来表示,实体的属性用椭圆来表示,实体间关系用菱形来表示。本系统中的实体为国有资产、资产分类、变更资产和处置资产。系统主要实体E-R图,如图6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国有资产、资产分类变更资产和资产处置之间的关系。高职资产管理平台用户实体有用户名、密码、联系方式、姓名、权限等信息,系统用户实体E-R图。通过对主要实体属性图和用户实体属性图进行分析,找出其相互的联系,便可以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数据表的设计。

3.2数据表设计

当今主流的信息数据平台均支持关系型的数据存储,其核心思想是将数据以二维表的形式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本文使用SQLServer设计资产管理表、资产维修表、用户权限表、单位代码表和操作日志表等多张数据表。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对数据表和数据表中的字段进行详细介绍。以资产管理中的图书资料表为例,如表1所示,其主要有领用单位、图书名称、出版社、数量等字段。

4结束语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越来越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2012年12月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八章资产管理的第四十二条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将固定资产分为了: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类。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的资产管理,其主要特点是不产生经济效益,作用在于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管理。如: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投影、音箱等在全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是保障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也在持续增加,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发现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标准偏低。根据2012年12月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均需要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笔者认为这个标准订的偏低,会导致学校大量的价格不高但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存在,而相关部门对这些资产不重视,管理上反倒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更有甚者,有的单位为了在教育评估时取得较好的成绩,要求教师们零星自行购买的图书也入学校的固定资产,这类图书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而数量较大,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比较混乱。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分类既要符合财务制度又要适应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还要兼顾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单位对同样的资产因为使用性质不同,划分的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分类,固定资产被分为了: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类。每个种类下又做了很详细的具体分类。单位在做固定资产登记时由于对实物的了解不够,对各种类别的详细划分界限也不甚了解,就可能出现同一项资产财务入账时将其分类为通用设备,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入资产系统时分类为专用设备,甚至财务部门入家具、国资系统入设备等,给年底的资产盘查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的流失。目前,高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观上不够重视。学校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维护”的问题,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只管使用,不能用就申请重新购置,没有维修维护,甚至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这种情况下,就造成大量闲置资产在办公室堆积如山,日积月累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二是在客观上有历史原因。我国许多高校建校时间动辄上百年,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积累了大批的固定资产。而在早期,这些高校可能根本没有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即使有形式上的固定资产管理员也已经更换了很多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登记账目已经不完整,更有一些高校经历了多所学校的合并,更是不好追溯,而且一般高校的资产价值都达到10亿元,如笔者所在单位市一所普通市属高校,资产价值已经达到了8亿元,所以固定资产的实物账目不准确、不完整也是正常现象。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四)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不及时,甚至常年不进行清查盘点。201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四条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年终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处理。”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既涉及财务部门又涉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学校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如果没有一个牵头部门,大家就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意进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甚至数年不进行盘点。另外,年终是财务部门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报账、记账、对账、出报表等等,还有一系列年终决算的工作,再者盘不盘点固定资产不会影响年终决算,所以财务部门在年底也没有余力配合资产的盘点工作。而固定资产的长期不盘点也直接导致了资产流失,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情况掌握不清楚。

三、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严格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由于现行的固定资产标准较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笔者建议将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提高至2,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2,500元以上),以加强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对于教师日常报销的图书,如果不是大批量采购,笔者建议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不需要记入学校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和国定资产管理部门应统一按照2010年1月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GB/T14885-2010《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进行入账登记。笔者建议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填写《新增固定资产入账单》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再由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再提交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账单上的分类进行账务处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首先,对于现在在库的固定资产应该在每件实物上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该项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购置年份、使用部门等基本信息,每一项资产对应一个标签,以便清查盘点;其次,每项固定资产都要在资产系统中做好电子卡片的登记,内容要简洁且信息完整,可参考表1设定。这样,每项固定资产在系统里都对应一张这样的电子卡片,能反映该项资产的所有信息,以方便进行盘点清查;最后,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维修,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维修部门,对于不达到报废年限又有损坏的资产,使用部门应首先报维修部门进行维修,如果实在损坏严重维修后仍无法使用的资产可以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报废处理。

(三)每月底编制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根据财政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要求,高校应对本校每月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使用部门编制的增减变动表进行汇总整理。增减变动表可参考表2。(表2)编制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方便使用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及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年底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笔者建议各高校每月底进行一次盘点,由使用部门将本部门的资产进行盘点,再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汇总整理。每年年底由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看物、账、卡三者是否相符,不相符的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调整,并编制年度资产盘盈盘亏表,对盘盈盘亏的资产也应及时说明情况。对于需要处置报废的资产,应按照要求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经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做资产报废的上缴处理以及相关的财务账处理。总之,在当下各高校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越来越庞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完成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高校的稳步发展做好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Z].财教[2012]488号,2012.

[2]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通知[Z].财会[2013]30号,2013.

[3]谢献.新制度背景下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8.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考核

1引言

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在建工程,广电基层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国有资产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国有资产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活动的开展。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公益功能的发挥,都产生了一些阻碍。因此,加强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尤其是偏远台站资产管理的质量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2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企业可以根据单位规模大小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资产入账价值。而事业单位一般都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价值标准和使用年限两个指标,确定资产入账价值。《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12]504号)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对于具体的价值标准,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中表述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基层单位对于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的理解和判断存在不同认识,比如购置图书,有的单位规定,凡是由单位资料室统一管理的图书,不论价值、数量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而发给个人的图书资料则不纳入资产管理;对于办公桌椅,统一批量购置的作为资产入账,各部门单个购入的则不作为资产管理。

2.2在建工程未及时确认固定资产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会计制度规定,已经交付使用,但因为各种原因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在建工程,应该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待实际成本确定后再调整相应资产价值。在一些广电基层事业单位,存在着已经完工交付使用,但长期不进行竣工决算,也未暂估入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导致有物无账、账实不符。

2.3部分资产未入账管理

按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固定资产分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在《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2010)中,将纳入固定资产的植物分为名贵树木、名贵花卉、其他植物。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基本上未将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植物入账管理,导致账实不符。同时,无形资产也存在未入账管理的情况。比如,单位自行开发的专利权基本上都未在账面反映,也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而是分散在各个部门或保存在个人手中,造成无形资产保护、使用和转让管理没有价值依据。

2.4资产后续支出未及时计量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增加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TerrestrialDigitalTelevision运营管理IndustryOperation56.www.rti.cn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会计核算时,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即改扩建时,由固定资产科目转入在建工程,发生的改建、扩建、修缮支出,计入在建工程借方,原有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计入在建工程贷方。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后续计量进行处理,导致资产价值不实。

2.5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往往重视采购而轻视实物管理。资产管理人员没有指定专门人员担任,而是由会计人员兼任。对于通用设备管理还可以,但是针对专业仪器设备,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只能依据购置发票进行入账,实地清查盘点时会出现只识账目不识实物的状况,影响盘点结果。《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一些基层单位未按规定进行资产清查、盘点,使得部分固定资产已经毁损、丢失,但仍然留在账面上,导致有账无物。

2.6资产配置不合理

财政部2016年5月了《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取代2009年旧的标准,新的资产配置标准对资产配置数量、价格、使用年限等都做了相关规定。但一些单位资产的配置仍然存在看似合规实际上浪费的情况。比如打印机基本上是每人一台,实际上可以设置共享或者网络打印,一个房间配备一台打印机就能满足工作需要。此外,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实行“谁使用谁负责”,责任一般落实到个人,这使得一些人有了重复购置的借口,导致部分设备重复购置。

3对广电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建议

3.1加强国有资产入账管理

作为上级单位,主管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入账管理制度,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对符合入账条件的无形资产也应提出具体入账要求。同时加强对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对竣工交付使用的资产,督促基层单位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对每一项资产从取得、使用,到报废、减少都应该有详细的会计记录和完备的财务手续;对于处置的资产,应当履行报经相关上级部门审批、备案程序后,才能进行实物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3.2加强固定资产后续管理

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改扩建及维修,应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应加强期末盘点,可将资产盘点表作为年终决算报告的一个附件,以促进盘点工作的开展。必要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鉴定,以确保期末资产账实相符。

3.3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集中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上级主管部门应对下属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采用统一软件,对需要上级单位立项审批的国有资产,从立项开始就输入系统,直至资产报废或退出使用,进行全过程管理、监督;对于基层单位自行购置的国有资产,由基层单位自购置开始纳入系统进行管理。逐步实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化,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的对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3.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建立权责统一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制度。国有资产购建、处置等重大决策行为,应与单位负责人业绩评价相结合;因国有资产使用不合理导致的毁损,应当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实物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从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加强考核,明确责任,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4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是广电基层事业单位维持业务运转的基本条件,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单位社会效益的发挥。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群众保护国有资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实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涂娟.生命周期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6(1).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8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并结合现有机构框架进行三级管理。具体如下:其一,专门管理机构为一级部门,负责用专业手段分部门、类别进行资产管理登记,建立稳定、有序的资产清理机制,及时对账、盘点,准确掌握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及使用情况,积极维修、监管资产的使用、维修状况,确保固定资产账目和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其二,划定二级管理部门,诸如教务处、图书馆等,专门负责本部门内的资产管理,及时清理资产采购、使用、维修、报废、循环利用等状况,并上报一级管理部门。其三,划定三级管理部门。三级管理部门主要是指教学单位、更细致的部门等。三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本部门资产的管理,明确部门的职责范围,按照学院要求,对资产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学校各项科研、服务、管理顺利进行。

二、建立稳定资产管理队伍

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人”,为了确保资产管理的效果,就需要建立稳定的、高水准的资产管理队伍。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该为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个分级部门配备专业的、常设的资产管理人员,并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实务能力的教育、培训。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选聘专业人才。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人才较为稀缺,资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进行社会招聘,广纳良材,另一方面应该与猎头公司合作,寻求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型、操作形人才,完善人才结构。其二,加强资产管理培训。资产管理是一门时效性、专业性很强的科学,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各级部门中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其资产管理水平。

三、完善学校资产购置制度

资产购置是资产管理的起始阶段,资产购置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产购置制度,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加强对资产购置计划的审核。资产购置之前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依据优先分配原则,制定系统的、主次有序的资产购置计划,并与资产的报废、维修管理结合起来,提高资产购置的针对性、有效性。其二,进行专家检查。高职院校的资产购置计划,应该进行专家审核,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其三,推行校务公开制度。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物资采购内控,并及时公开相关采购信息,推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法。诸如在对大宗教学设备、图书、设备等物品、服务进行采购的时候,应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强监管,实行岗位回避,避免出现暗箱操作行为,提高资产采购、使用、管理、审批、审计的专业性、有效性。

四、采取网络资产管理软件

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是重要的趋势,通过信息化技术、软件、设备、平台管理资产,不但能够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细度,还能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网络信息服务具有实时性、准确性特点,将其应用到高校资产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改善信息提取、对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资产的实时、动态管理。此外,通过网络资产管理软件还能实现部门之间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具体如下:其一,各级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交流、沟通,了解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维修、废置等状态。其二,加强与财务部门的联系。通过网络资产管理软件,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将财务部门纳入到二级管理部门,确保财务审批的有效性,确保资产账与物相一致。其三,促进各部门之间、部门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部门可以通过该软件了解资产管理的具体情况,使用者可以自己需要的资产管理信息,促进资产设备的调剂,实现资产的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重复购置。

五、建设资产管理后勤文化

这里所谓的资产管理后勤文化主要是指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资产管理人员在提供管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的总和。资产管理的后勤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和服务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倡导资产管理、服务文化。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应该树立与时代相符的资产管理理念,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完善资产管理程序,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谐资产管理、服务人员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正面、积极的资产管理后勤文化,创设良性、可持续的服务文化氛围。其二,推行节约文化。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倡导、宣传节约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通过资产管理的制度、流程、标语等,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财富、爱惜资产的重要性,使其更加爱惜、保护各种校园文化资产,使其养成良好的节约美德。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