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信息技术论文2篇

高中课堂信息技术论文2篇

第一篇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不新颖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个主要特点是:“理论性知识抽象,而实践性强。”,所以,按照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此课程的教学,即:“以讲解”知识为主,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训练不多,最终,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这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学习主动性欠佳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会考的科目,所以,学生对其不够重视,甚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欠佳,学习兴趣也不够浓,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落后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本,我们要改善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我们重点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进的几点建议。

1.教师教研要加强,教学水平要提高

在新课改中,新课程培训有着很重要作用,在各级教育部门,也培训了系统的活动。在其间,教师除了借鉴了成功的教学模式外,还探索了适合自己的学科模式。在学校方面,教师应按照“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来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或者组织优质课等。总之,我们要不断努力,探索出适合本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

2.教学内容得到拓展,学生兴趣得到激发

在课堂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方法的设计上,教师要下工夫。我们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是:“开题要引人入胜,教学活动要开放、自主、生动、活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拓展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外,我们要可以抓住学生的心里,即其对信息学科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联系理论知识,重视生活实践

在高中信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具体实例,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而他们的自学、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多讲解一些信息技术行业的热点话题,这样学生很感兴趣,总之,教师把知识联系社会、指导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从以前的“计算机教育”发展到现在的“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在职能和使命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看一下,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尤其是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上,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上,也要了解,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上,也受到影响。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其能够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这对教育来说,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有关信息技术相方面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也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二、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由于,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手段,在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这是必要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种模式”,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学科优势,能够走在前列。我们要应用多种形式的模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理论、指导、实践上,应该采用多方位的,而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其实践具有很多、可创造的空间,我们必须不断地尝试,创造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模式。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转变教育思想,尝试创新的教法,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杨晓慧 单位: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

第二篇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

1.1创设情景

如果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是单纯的让学生启动电脑,打开软件,就开始讲授步骤,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会高,主动性不大,这样探究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就难以体现。所以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情景的创设做好了,就有了探究学习好的开始,因此情景创设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点,情景一定要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要学生们才会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自然融入到学习环境中。第二点,情景的创设应该是对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与环境的提炼,在其生活环境中找出兴趣点,然后以合适的方式与方法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第三点,情景创设的方法多样,比如通过语言描述、实物展示、音乐视频播放,甚至可以在课堂内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等来创设情景。情景创设通常在课堂最初的三分钟,如果做的好会为以后的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为后面的探究主题的提出起到一个铺垫作用。

1.2设计主题

探究式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知识交流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式主题一般是由老师提出,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或任务,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由学习小组对该主题进行探究。探究式主题不是随意产生的,是教师在上课前做好教案的准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主题进行精心设计而得来的。因此,该主题必然与教学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同时,主题在形式上比较灵活,内容有趣,容易使学生自发地组建小组,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某一主题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能通过网络、期刊或书籍中搜索到,不会空洞地让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资源,实现对知识的探究。主题内容,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大事进行设计。

例如,奥运会的召开、领导人的选举、手机技术的革新等。这些“大事”不仅具有时事意义,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掌握社会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话题不同于书本知识,对于他们而言也是比较新鲜的,容易接受。许多学生愿意围绕这些话题自觉学习,通过网上搜索,查询书籍、期刊、报纸,全方位地获取信息。当然,主题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进行设计。例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学校放寒暑假前,给一些热爱旅游的学生安排“作业”,要求他们在这一两个月内对旅行的时间、地点、内容进行统计,编制多媒体小报或通过制作PPT方式在回到学校时进行班级现场演示。综上所述,设计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主题内容具有吸引力。这并不是意味主题可以随意设计、凭空设想,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例如,名人效应、流行音乐、热门运动等。教师通过设计这类主题,目的是让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总结生活中的“趣闻”,学习信息技术。第二点,主题内容来自身边的事物。主题内容既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大事进行设计,也可以围绕身边的小事进行专题探究。例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网上好人好事”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关注网络新闻,搜集好人好事信息,进行相关信息统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表达出作者的感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社会知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能意识到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方式表现在生活当中。第三点,主题要以教材为基础,可以是一节课一个主题,也可以是一个章节一个主题,而每节课以这个大的主题为主线展开相关的系列探究活动。

1.3组织探究学习活动

除了设计主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组织合适的探究学习活动。

1.3.1探究活动要适合主题

一个与主题相符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探究上的“难点”,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方向性的指示,帮助学生继续探究,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若探究学习活动与老师设计的主题不符,或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课题探究,当出现问题不能继续探究时,学生向老师求解,教师可能会因准备不充分而无法正确给予学生答案,使探究式教学成果大大折扣。

1.3.2要有明确的探究方案

为了使探究学习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富有教育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探究方案。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探究方案在制定上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保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来源。

1.3.3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应根据教材与主题内容而定

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般为一下活动过程:明确主题与学习目标——提出探究问题,小组协作学习——提出探究任务,小组合作实践——搜集整理信息——展示成果,评价与交流。另外,成果展示后要及时的进行评价与交流。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组间评价。鼓励学生认真积极和他人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意见和建议,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1.4评价总结,完善补充

在探究知识过程中取得进步,学习到书本以外的信息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期望的结果。不同于传统作业的成果评价(需要靠老师对试题进行评判、对试卷进行改分而获得对应的教学评价成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成果(包括主题研究或实验研究),则需要通过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检查获得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尽管多数情况,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需要教师进行主题设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思考。但是在探究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习主体是学生而并非教师。教师的职责是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而学生需要根据主题内容搜索相关资料,查询有用信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评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果,其核心标准不是学生学习成绩是否取得提高,而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获得认知成长。因而,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行动计划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构建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是选择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二是制定科学的探究式教学行动计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条件的探究式教学。主题内容、探究式教学方案也会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进行设计。这说明教材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基石”的角色。教师情境创设,提出问题需要依据教材,而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也需要依据教材。因此,作者认为,探究式教学的“行动计划”是根据教材、学情、教学软硬件条件等选出适合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章节,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设计。对于高中生而言,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这类知识,要想进行探究式学习,必须对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基础的网络应用有所了解。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体会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将信息技术局限在书本知识上;另一方面,希望学生从简单的实验做起,从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做起。对于不懂的信息技术问题,可以按照书本上所教的知识进行研究或者组建学习型小组共同讨论,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促进高中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认知成长。

3总结

综上所述,若想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完善的探究式教学,一方面,选择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细节上把握好分寸,设计好探究式主题,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性的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信息相关的知识、能力、道德方面的素养均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即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

作者:谭静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