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岗位能力应包含三个方面:基本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学生能否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的确定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企业需求及学生自身有机结合,以H学院为例,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网络售前技术支持、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系统运维、网络系统集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单位有系统集成、网络工程建设、IT设备、信息安全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等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从事网络设备安装、维修、政府机关、学校及企业相关网络设计与电子商务人员等岗位。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文章以岗前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岗前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升岗前能力培养路径三个方面来探究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岗前能力的可行性。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岗前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市场发展与国家政策推动。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快速有效地管理外部信息,提升企业竞争力,对内可以准确、便捷地收集单位内部信息,提高管理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管理外部信息,收集内部信息,还可以对两者进行整合,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应用并不断深入渗透。教育部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中明确提出“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逐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增大,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随着互联网产业不断升级,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出现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抓好市场需求关键点,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要求,提升学生岗前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职业发展需求来看,贴合市场及学生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加速更新该专业学生知识体系,通过实践基地、产学研平台等方式,提供多样化、多元化教育教学形式,以满足学生学习、就业需要,尤其当前市场对多元化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量较大,对其本身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信息化素养要求更高。基于此,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推动下,加快学生岗前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岗前能力培养实践困境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内容更新缓慢。以H学院为例,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当前拥有在校生106人,毕业生近千人;H学院2014年升格为本科,具有丰富的职业院校办学经验,其现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每届修订原则,但当前计算机行业更新极快,新技术不断涌现,造成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与行业企业标准错位。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落后于市场需求。同时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理论学时过高、实践课学时较少的现象,专科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两年,最后一年校外实习,在两年学习中如若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那么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缺乏社会竞争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无法获得行业企业认同、生源下降,恶性循环。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突出、培养模式单一。学校在人才培养设置中并未突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专科学生而言,学历并不具备竞争性,实践能力是其立身之本,在校期间未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操技术,进入企业后需再次学习培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具体而现实,这就要求学生所学内容是务实的,要具备与岗位需求匹配的实践能力。当前院校虽然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但未能对“小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深入进行研究,本着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的想法,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之前针对学生工作岗位、实习单位进行“小方向”工作能力培养是有必要的,即根据市场需要及企业需求,对学生所要从事的实习、就业岗位开展精准培养。

3.考核评价方式需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对职业教育来讲,是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测量、评价来检验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教育活动。目前,课程考核基本由主讲教师完成,学生占比很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对自身学习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尤其在实践教学中,小组学习也是学生互评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占比很少,过程性评价也相对缺乏,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需要长期训练,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缺乏明确的考核任务、考核制度,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多角度评价,也缺乏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三、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岗前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

1.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有专业基础为着力点,把控行业发展动态方向,把握5G通信技术,以云计算、信息安全技术为行业发展方向,把握华为、腾讯、红帽等国内外领军企业技术实践,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沿性与时效性入手,打造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课程体系,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岗位需求导向,以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核心,增加专业岗前工作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将行业技术标准、企业标准与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就业岗位开展精准对接,形成专业设置与行业融合、课程设置与岗位标准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的“三融合”,通过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强对接。

2.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根据专业定位调整、岗位需求,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探索将行业质量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使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契合,探索产业基地、认证培训、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产教融合方案,将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从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岗位需求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安排学生现场实训,体验和感受企业技术和文化氛围。在课程理论讲述上精炼实用,实际操作中切身感悟,简单项目与综合项目训练相结合,仿真操作与现场操作相互补充,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全新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将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主讲教师评价为核心,加入小组互评及学生自评等多个评价主体参与,通过综合性评价可以使评价更客观、全面,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还应加入过程性评价,主讲教师应做好授课任务,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或创新考核方式,如考核过程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赋分比值、平时成绩构成内容等;最后应探索个性化考核评价方式,学生作为个体,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作者:尼佩 单位:黄河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