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和茶文化范例

茶艺和茶文化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1

关键词:茶艺表演;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作用;实践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传统音乐文化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形成,包含丰富的时代特色艺术形式,茶艺表演中离不开传统音乐的支持,同时,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文化传承工作创新发展。在茶艺表演与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可以更好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风格、特点等。

1茶艺表演概述

1.1定义

中国历史悠久,茶文化开始于神农时代,目前已经拥有4700多年的历史,通过其历史文化的传承,让茶文化也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我国被称为茶文化的故乡,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都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在茶文化不断发展中,20世纪70年代,台湾人提出有关茶文化中“茶艺”的概念,加上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其茶艺的词语内涵和概念被全面的引进内地。从生活中可以随处见到茶艺馆,这也说明茶艺已经被更多的人所认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看,其对茶艺表演的概述有着不同之处。在广义的角度下,茶艺表演主要包含茶叶采摘、制作、饮用等文化内容,构成一个综合性的关于茶的文化系统。在狭义的角度下,茶艺表演与如何泡好一杯茶、享用好一杯茶的精神理念结合,在本文分析的茶艺表演中属于狭义上的茶艺,通过茶艺表演的传承和发展,达到泡茶冲泡过程与服装、礼仪、舞蹈、音乐有效结合的目标,进而全面丰富泡茶过程,并引导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感受和体会更多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在茶艺表演概念的有效分析中,应该结合茶艺表演的本质和特征,全面挖掘茶艺表演的内涵,让茶艺表演通过多方面体现出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内涵,增强教育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令受众在茶艺表演的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学习效果。

1.2种类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茶叶类型也存在多元化的特点,从而推动中国茶艺表演种类的丰富多样发展。在国内茶艺表演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和表演方式。首先,传统茶艺在表演的过程中,以冲泡花茶、绿茶为主,还会将其分为功夫茶、玻璃杯泡法等。这种茶叶表演在民间地区比较流行,可以对其中的茶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其次是加工整理茶艺表演。这种表演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传统功夫茶的基础特征,按照当代人喜好的泡茶工具和工序进行茶艺表演的创新和改革。台湾功夫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最后是仿古创意茶艺表演。这种表演类型分为仿古类和创新类等,仿古类是结合文献和历史资料,将某个历史朝代的喝茶过程重新再现出来。比如,唐代宫苑茶礼等。创新茶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是结合一定主题,按照现实生活进行茶艺活动的创编,这种茶艺表演中比较成功的有文士茶、禅茶等。不同地区的茶艺表演种类和特征也各不相同,为了通过茶艺表演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注重中国茶艺表演种类和类型的挖掘,结合地区或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况,增强茶艺表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效率。在传统文化与茶艺表演结合的工作中,也有助于让茶艺表演的内容更加丰富,从多方面优化茶艺表演内容和形式。在茶文化的有效挖掘中,茶艺表演也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进而达到传统文化和茶艺表演之间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目的。

1.3特点

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特点分为精、清、净、美四个字概括,精指的是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选择的茶叶要是名茶和好茶,在茶具的选择上要精致,表演者还要具有熟练的技艺。清指的是观看茶艺表演的人要内心清净,通过表演者清雅的表演行为,让表演更加完善。同时,表演环境需要清朗,进而可以从多方面推动茶艺表演的有效实施和发展。净指的是所选择的茶具和水以及妆容都要干净,净无杂物。在美的追求中,对茶艺表演整个行为有着较高要求,其茶艺表演应该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提升茶艺表演的水平和效果。总之,茶艺表演应该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人的审美观念进行表演,否则会出现茶艺表演与实际情况和大众审美违背的问题,不利于推动其茶艺表演的有效传承和发展,难以将其中的茶文化挖掘出来。茶艺表演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结合时展特征,融入创新性的文化和时代元素,令茶艺表演更加具有现代化特征,满足现代化大众的审美需求,增强茶艺表演的时代性水平。另外,在茶艺表演环节中,也需要观众对茶艺表演中的文化内容产生共鸣,进而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茶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不断通过茶艺表演的文化特征,提升其表演水平和效率。

2中国传统文化解读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概念的分析一直十分广泛,并且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定义来源有很多不同,而且社会各界人士对传统的词的定义有着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需要结合时间的长短,用时间来划分传统文化,时间的长短成为划分文化是否具有传统特征的必要条件。并强调传统文化必须历史悠久。在传统文化以后的各种文化形式都划分为现代文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应该侧重于文化的内涵,不应该只局限在时间方面,通过其传统文化特点中文化的分析,了解传统文化发展的实际特征。在经过归纳和总结以后,传统文化的时间和内涵都被划分到传统文化的标准之中,中国人民需要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来传承和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历史上产生还是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古代作品以及当代作品,都应该纳入到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特点,还包含鲜明的文学性和教育价值,茶艺表演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利于成为茶艺表演的丰富元素,并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中国茶文化传承取得较好效果,增强其文化传播质量。

3茶艺表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状

传统文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其文化是在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在通过茶艺表演、传统音乐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引起人们心理的波澜,增强人们对茶艺表演中优秀文化精神、民族素养的了解。在茶艺表演过程中,会将泡茶的流程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更好提升茶文化魅力。茶文化表演采用饮茶活动和传统礼仪文化结合的方式,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茶艺表演观看和体验感受,其中还会融入哲学、宗教、美学等元素,从多方面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茶文化的不断传播下,茶艺表演作为一个热门的茶活动,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不同地区茶艺表演特征和文化展现出去,但从整体上将又存在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茶艺表演都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优化其表演者的服饰、茶具、茶桌的摆设。在表演期间,表演者需要通过平静的心情和具有美感的表演动作,提升表演的艺术性,再次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魅力。茶艺表演中会融入茶文化的精髓和思想价值,比如和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也会根据其茶文化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丰富茶艺表演的内容,以此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在茶艺表演过程中的有效宣传和继承,吸引更多人参与茶艺表演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在增强传统文化宣传和推广力度中,也将茶艺表演的优势作用体现出来,发挥茶艺表演的载体作用,提升其文化传播质量。

4茶艺表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

在茶文化宣传和发展中,茶作为劳动产物,也是一种品位。茶文化是结合茶的载体特征,运用茶传播各种各样文化,达到茶和文化有机融合的目的。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拥有的内涵较为丰富,也可以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呈现出来。比如,茶艺、茶道、茶礼等。这些都是与茶相关的中国文化现象,通过茶艺和精神的结合,更好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点。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其茶艺表演可以更好展示中国茶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宏观来讲,茶叶在制作、销售、使用的过程中,都属于茶艺的范围。而在茶艺表演、茶艺美学的传承和发展中,也都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对历史、生活中茶艺精神的挖掘和整理,呈现出具有一定观赏性的茶艺表演。进而使人在文化笼罩的优雅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在茶艺表演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灵感,还能让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真实情感,强化采茶舞演员的舞蹈表达能力。另外,茶艺表演中,对茶艺表演演员的身段有着较高要求,需要多观察和模仿茶农的动作,并与茶农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才能了解茶农的所想所思,不断在茶艺表演和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真实感情。通过其真实情感的融入,也可以将我国民众精神、文化理念通过茶艺表演呈现出去,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另外,茶文化发展中,茶艺表演作为核心部分,应该通过其茶艺表演,增强我国和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茶艺表演和展示的形式,将中国茶艺的特点和顺序呈现出去,令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茶文化与国外文化之间的与众不同,体会中国茶文化的厚重意蕴。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还会有优美的民族音乐绕梁,通过烘托的形式将茶艺表演的古典韵味展现出去,达到渲染茶性优雅、清纯、质朴气息的目的,提升舞蹈感染力。另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茶艺表演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内涵,可以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独特魅力,让他人通过更加客观的眼光和传播理念,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使其文化传承可以渗透在茶艺表演的多方面,增强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针对性。茶艺表演的运用,可以突破以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性问题,让文化传播载体更加丰富多元,推动茶艺表演、茶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协同发展,弥补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在运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也能丰富传统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化其文化传播内容。

5茶艺表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策略

5.1合理选择具体类型与音乐

我国茶叶种植基地较多,所以不同地区的茶叶生产环境也有所不同,进而出现很多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等有关的茶叶。因为其茶叶品种的不同,因此在冲泡方法、步骤等方面也是不同的。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茶文化选择合理的传统音乐、作品类型,进而在音乐和作品表现的多方面更加符合茶叶气质。例如,绿茶,该茶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通过色泽清爽淡雅的优势特征,深受大众喜爱,还包含清香怡人的茶韵。在绿茶茶艺表演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节奏舒缓明快、情感细腻的传统音乐曲目,也要适当选择茶艺表演的作品类型。比如,可以选择《高山流水》等比较经典的曲目当作背景音乐,从而将茶艺表演过程中浓厚的文化气息展现出去,让更多人通过其作品的展示和音乐的欣赏,感受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和茶文化。在分析和茶艺表演作品内涵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宝贵文化和精神,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茶艺表演之间完美融合的目的,进而将更好的文化特征和优势呈现出去,吸引更多人参与茶艺表演观看和学习环境中,增强文化传播有效性。

5.2有效结合民族特色的元素

茶艺表演中,为较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茶艺表演者可以有效结合民族特色的元素,丰富茶艺表演内容,间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特色元素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茶艺表演情境做出选择。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许多生活在大都市里的群众更想接触和享受自然,在组织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大自然的那种元素。并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运用传统音乐带给品茶人或者欣赏茶艺表演的人一种广阔、舒心的心境氛围,使其受众仿佛处于大自然幽静的环境中,体会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也可以配上《春江花月夜》等曲目,并对曲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从而使茶艺表演欣赏者在音乐环绕的氛围中,感受和体味茶文化韵味,并了解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令其精神上有所放松。另外,为了让观看茶艺表演的相关人员与茶艺表演之间达到情感共鸣,可以在实际表演中创设表演情境,然后配备相关音乐曲目,最主要的是构建完整和谐的画面,从而更好地对传统文化和其中精神进行传承,令观众可以自由地品味自然之美和学习与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以让茶艺表演与其他民族舞蹈之间有机结合,通过舞蹈融合的形式,展现出传统文化特色,达到各民族精神文化和茶文化融合发展的目的。

5.3应用一些古典名曲的资源

在茶文化的发展下,为了很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茶文化,需要加大茶艺表演的创新力度,应用一些古典名曲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茶艺表演的内涵和文化气息。茶艺表演中,不仅是对茶文化传播和展现的一种形式,更是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而开展的文化活动。因此,在茶艺表演设计与优化中,可以应用一些古典名曲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还可以开发旅游项目,在旅游项目中增加茶文化相关活动,加大茶艺表演力度。同时,我国茶叶生产地区有很多,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等条件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茶艺表演的形式方面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很好地突破茶文化区域发展的限制,应该在茶艺表演中,结合南北方地区和民族具有的特色和文艺特点,提升茶文化表演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效果。比如,可以让苗族的打油茶和白族的三道茶等茶艺表演形式结合,也可以根据贴近于人民生活的民族艺术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结语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2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语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语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文化意义完全不同,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中的茶语内涵进行分析探索,以期能够对理解运用英语,提高中西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西文化;茶文化;茶语;翻译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不同时期的茶文化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古代,茶事活动十分活跃,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饮茶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茶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形式。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茶文化也逐渐在世界其它国家得以流行和普及,人们被中国茶文化所吸引,希望以此了解东方文化,了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语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茶语内涵的研究是茶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茶语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茶语是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承载了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的成分。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英语中的茶语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1中西方茶文化内涵概述

1.1文化内涵

文化的定义十分广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个社会群体的生活表达方式,其中包括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行为艺术、价值观念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词语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词语是文化的体现,也是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词语的文化内涵是指其蕴含的某种特定的思想特征。不同文化之间有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性。作为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词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色彩,具有极强的时代特性。

1.2茶文化内涵

中国是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关于茶的药用功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所记载。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其中详细地描述了关于种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的茶事活动,饮茶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活动,这一著作对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后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在古代的春秋时期,人们以茶叶作饭菜,即吃茶,到西汉时期,饮茶开始流行,烹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品茶中,讲究色香味以及饮茶环境,古人将茶比作人,以茶抒怀,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情感。直至清代,饮茶进入了鼎盛时期,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进步,茶的概念主要可以分为四种,即,具有长椭圆形叶子、白色花、有硬壳种子的常绿灌木;以茶做成的饮料;指油茶树;某些饮料名称。

1.3英语“茶”的文化内涵

1.3.1茶的由来

英语中的茶被译为“tea”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实,tea是一个汉语借词,这一发音最早是从中国的福建一带流传过去的。在十六世纪时,葡萄牙人将茶叶带入欧洲,随着茶这一词语的几经变迁,最终茶叶和其发音一同被带到了欧洲。虽然汉语的茶被译为tea,但是二者并没有实质关系,二者的读写差异主要是由于中西方语言的巨大差异而形成的。在十八世纪以前,由于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较为繁荣,因此,茶叶成为主要出口产品进入欧洲,随着中西方贸易的不断增加,茶叶的出口量也不断提升,在欧洲许多国家普及起来。

1.3.2茶的概念

汉语的茶在翻译成英语传入英国等国家后,词义发生了一些变化,tea不仅仅单指茶叶,还指茶会、茶点等内容,茶义得到不断延伸,在不同的词组中,茶的本义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被译为吃茶点、大麻香烟等含义。据了解,在英语中,与茶相关的词组有近两百个,最常见的有茶点、茶会、茶壶、茶室等译法,此外,还有与茶完全无关的词语,例如大麻聚会、喝醉、同性恋场所等。

1.3.3茶的文化表达方式

茶叶在进入英国后,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对茶十分喜爱,饮茶也成为英国人的主要习俗。下午茶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英国饮茶习俗。在茶叶引入英国之前,英国人一天只有两餐,即早餐和晚餐,由于两餐时间间隔时间较长,因此英国人便在下午五点钟的时候邀请朋友一起喝茶聚会,在喝茶过程中,还佐以面包、三明治等茶点,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这一做法很快在人群中流行开来,主人用茶叶招待客人,使人们在交谈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因此,下午茶也逐渐成为一种习俗流行起来。著名的波士顿茶党是美国历史上反茶叶税、引发独立战争的重要行为之一。在1773年,英国为了倾销东印度公司积存的茶叶,通过了茶叶税法,这一做法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抵制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销售茶叶这一行为,在美国纽约和费城等地,人民拒绝卸货,而且在波士顿组成了波士顿茶党,他们悄悄登上了东印度公司的茶船,将船上价值昂贵的茶叶全部投入了大海,随后,美国一些城市也相继发生了倾茶事件。由此,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日益扩大,一年后,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了美国独立。由此,茶叶引起的政治风波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茶叶在进入美国之后受到当地人的喜爱,美国人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将茶叶进行了改良,发明了冰茶和袋装茶。在1904年,美国举办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展览会时,一名商人打算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提供免费热茶样品,但是由于茶叶放入热水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冲泡才能饮用,人们不想为此等候,因此没有人对饮热茶感兴趣,为了节省时间,商人将冰块倒入茶中,使茶很快能够饮用,这就是第一份冰茶。冰茶由于味道爽口,时间短,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于是很快在展览会上风靡起来。如今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人们更喜欢饮用冰茶,并且在茶中加入柠檬等食物,使茶的口感更加香甜。随着饮茶的不断普及,袋装茶也应运而生,茶商们将茶叶装入过滤纸或布袋中,直接放入杯中进行冲泡,这种方法不仅使茶渣有了更好的去处,而且使用十分方便,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国也逐渐开始流行这一饮茶方法,受到了上班族等相关人士的喜爱。

2茶语的英译

2.1茶名

中国的茶叶品种多,茶叶名称也各具特色,主要以茶叶的制作工艺和产地命名,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茶名的英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茶名采用音译法。中国许多著名的茶品种大多采用的是音译法,例如龙井茶、乌龙茶、黄山毛峰等茶种,有的采用的是普通话的拼音译法,有的是来自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的方言译法,虽然译法略有不同,但都可以归纳为音译法。其次,采用意译法。例如红茶,被译为blacktea,这是由于中西方对饮茶的关注角度有所不同,中国人更倾向于茶汤的颜色,而西方人则更关注茶叶的颜色,因此在英译中不只是从字面进行翻译,而是强调了其茶性特点,除了红茶,圆珠茶、熙春茶末等都采用了意译法。最后,采用音译加意译法。例如祁门红茶采用的正是这一译法。

2.2茶短语

茶在英语中除了单独使用外,还常常与其它词语构成短语使用,这些茶短语在翻译中也体现出几个特点:首先,在短语中保留了茶的本义,例如茶会、茶点、茶壶、茶室、茶器等,在译语中都保留了茶的原义。其次,茶在短语中的意思得以延伸,不能直接译为茶。例如一种甜饼、午餐食品、吸大麻聚会、同性恋场所等,这些词语中尽管有茶这一词语,但词义却与茶毫无关联。最后,茶有派生义和曲折变化。例如喝醉一词,使茶短语的含义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茶组成的短语外,由茶构成的成语数量却并不多,由于汉语中的成语往往具有较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是概念意义的精华体现,因此在茶成语的翻译中,不能直接采用直译法,而需采用意译法。例如指不喜欢的人或事,或者在某人心烦时给予安慰等句子的翻译时,都会用到茶一词语,强调了情感的执着与绝决。

3结束语

中西方的茶文化有着较大差异,通过对茶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我们不仅能够对汉语茶和英语tea之间的异同有所区分,而且对中西方茶文化带来的历史文化影响有所了解。对于茶语的构成及翻译的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而且也让我们充分了解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充分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地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可以说,只有正确地理解英语中的茶语内涵,认真地研究英语茶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使茶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

作者:刘丽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2]葛传.陆谷孙等.新英汉词典(增补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朱亚夫.意义的七种类型和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28-30,35

[4]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8.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生态与艺术

我国的茶文化不仅是内涵丰富的时代性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文化产业的日常生活中,茶文化可以充分体现我国传统的文化和一些相应的时代精神的独特特点,同时对于形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产业链也是极为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今天我国的传统的茶文化在与其他的应用进行积极的融合,比如室内设计、翻译工作、对外交流、民间艺术等,最为突出的是我国茶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进行融合,体现了茶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我国的生态艺术理念,以及成为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瞩目的文化产业。我国作为茶文化以及茶文化领域下的生态与艺术理念的发源国,有着一定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国际上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产业园的示范基地,我国高度赞扬和传播茶文化,是茶文化元素的主要生产国和支持国。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规范性,同时也具备创新性,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精神的载体,茶文化在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中坚持体现自然、清新、高雅等较为优秀的设计风格,同时也突出了茶文化内在的优秀品质,可以完善我国生态与艺术文化体系的建设[1]。

1我国茶文化产业景观设计概况

1.1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茶文化艺术潜力惊人,在国内的一些装修市场来看,因为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依托已经成功进行系统化的发展[1]。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渲染,我国茶文化元素在传统文化的系统发展中体现为具有高度代表性和时代特征等特点。高度代表性是在一定程度上,茶文化元素可以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特征是因为茶文化元素在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部分的同时还致力于提高茶文化的自身内涵,所以也在不断吸收时代精神。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茶文化表现出的特点应包含了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尤为明显,同时也是一定时代精神的体现。

1.2发展空间与趋势

我国的茶文化产业园林景观的风格具有多样性,其中的发展空间尤其大,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也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应该进行积极的利用。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产业的融合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现实市场在扩大,对于许多装饰设计领域的渗透能力也是惊人的。一般来说,我国的茶文化产业景观设计情况是积极良好的,是在借鉴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以茶文化元素等特殊文化作为一定的建设基础,同时促进文化的吸收和渗透,加之以客观的设计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在对于园林设计爱好或者审美标准的完善上进行选择。我国的园林在进行装修设计的同时,对于茶文化的产业利用理念设计应该进一步完善,以此拓展我国茶文化产业景观设计的空间[2]。

2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融合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2.1注重体系生态保护理念

我国的茶文化产业园林景观设计为了取得一定的生态保护成就,以此相应国家建设生态理念的呼吁,经常会对一些创新的生态保护理念进行重视,其中尤其对一些化学合成材料的使用进行科学的规定与限制。在我国,这类使用材料的现象主要是规避安全风险,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号召,已经在环保的问题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我国意识到茶产业的景观设计很容易得到市场的肯定,但是如果不主张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容易造成或者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对于文化市场来说,我国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对先进的生态理念的引进,特别是对于西方文化的引进,这是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措施,也是体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关键部分。

2.2注重建设符合地域实际的艺术特色

在茶文化产业的各种国家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呼吁建设一系列的生态保护理念的景观建筑,这是现阶段我国对茶文化元素的引进和重视力度的体现,同时也是茶文化自身的内涵与生态建设要求结合的表现。我国对于茶文化的建设应该进行高度重视,对于一些相关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茶文化的图案和形式应该进行重视,同时致力于建设清新、和谐、高雅的新时代园林景观。这类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的景观设计需要不断适当在茶文化产业的艺术审美、风尚、习俗等,同时对于我国正在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应该加以分析。在完善和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不定时地加入一些茶文化符号和图案,以此完善艺术体系建设。

3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中生态与艺术的融合措施

3.1建设茶文化的生态与艺术传播机制

我国的茶文化元素虽然具备很强大的历史市场,但也在传播和宣传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引进先进的文化市场理念和营销机制对茶文化进行高度的传播,同时注重于一些实业进行结合。茶文化的艺术气息可以达到非常浓郁的地步,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积累沉淀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赋予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因此,茶文化需要高度发扬自身的优秀风格,建设成本理念,完善成本体系,扩大茶文化的传播机制,实现茶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壮大。茶文化产业的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应该照顾整体的风格以外,还需要突出茶文化自身的艺术特色,以此结合园林景观的建筑风格,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茶文化产业园林景观设计要表达一些具备茶文化的特色的旅游和休闲风格,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于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实现完善茶文化的建设符合农合特色风格建设,促进茶文化的发扬和发展。

3.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茶文化进行创新

在我国进行茶文化产业的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创新元素的引进,但是目前我国一直注重对相应的传统文化进行直接的应用,这对于创新来说是不具备一定的推崇特色的。茶文化元素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但完善自身的内涵,同时对于生态与艺术的观念需要进行强化,特别是当茶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可以与时代结合的元素,而且这种元素还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元素。我国的茶文化在传播一定艺术理念与生态保护观念的同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种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这是可以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文化烘托。对于融合我国茶文化产业与园林景观设计的两者来说,不仅需要高度重视风格,还需要完善一定的生态与艺术特色,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茶文化在建筑物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3.3使茶文化产业园林景观设计适应生态与艺术的审美视角

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茶文化的内涵相比,我国对于茶文化产业的建设力度还有待提高,这也对于我国的生态建设理念以及艺术领域的融合提出了要求,我国的特色传统茶文化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时代风格,但是也需要注入新的元素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我国的茶文化产业园林景观设计的确存在一些创新特征有待完善,但是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建设和完善,这方面的艺术审美视角与我国在工业时代建造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主要是对于生态艺术的审美视角的不同导致的。我国传统的特色茶文化需要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诸如生态与艺术特色元素的借鉴,这样的融合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同时完善我国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艺术特色与生态理念等审美视角的补充。

4结语

我国有着许多的设计文化基础,其中特殊的传统文化占了主要地位,但是我国的茶文化产业的传播还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在茶文化产业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中,需要茶文化进行高度的传播与发扬,这是对于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而言,但是也是对于我国茶文化的时代元素和精神补充的体现。我国的生态与艺术的融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茶文化产业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中,可以突出茶文化的生态价值以艺术特色。茶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实质上是生态元素与艺术价值的融合,也是一个对于茶文化内涵的创新,同时也对扩大我国茶文化的应用范围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更要重视茶文化产业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生态与艺术特色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梦.茶文化对我国茶产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影响[J].茶文化产业文学,2014(23):151-155.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4

关键词:检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司法体制改革

检察文化是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化,检察文化是法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文化一词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随着我国法治社会、法治文化的不断发展,检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课题,尤其在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检察文化建设越发显得重要和必不可少。

一、检察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检察文化产生的时间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要晚很多,并且它萌芽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复杂得多。最早的检察制度在不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清朝晚期的修订律法,这是我国检察制度的最初萌芽。当代我国检察文化的形成,不严格来说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确定检察制度开始的,而更确切的是要从1978年恢复检察机关重建开始的。何为检察文化?这是一个研究者们不断探寻的问题。至今对检察文化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说法。当今正在进行着的司法改革、检察体制改革和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为检察文化的界定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虽然说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没有确切的定义,不代表我们不能来进行检察文化研究。检察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阐释:从广义上来看,检察文化是法治文化的一种,其具备法治文化的特征属性,具有社会制约性和明显的时代性。但是检察文化又是一种不能完全等同于法治文化的文化,它是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所内含的一种文化。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权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我们可以称为检察权。检察权的行使必然会带动检察文化的不断壮大和前行,我国目前检察文化包括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包括检察体制、检察机制、检察制度、检察思维、检察规范、检察理想信念和检察信仰等多个方面。从狭义上来看,检察文化特指精神层面上的文化。检察文化一方面是指我们能明显观测到的文艺演出,走廊宣传报以及各种演讲比赛等文艺形式。另一方面指支配检察机关干警行使检察权所内在的工作理想信念和工作原则方针。很明显后一方面越来越被重视,真正的检察文化不能浮于表面,而要内化于心、内化于检察工作的实践。检察文化要为检察事业而服务,要为检察干警提供精神上的动力和源泉。

二、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义

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代毋庸置疑,对检察文化的研究也更加的系统和规范。在法律监督的实务中,检察机关也更加重视检察文化对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的指引作用。与之前的检察机关只注重法律监督能力的提升不同,现在已经把建设与时俱进的检察文化、检察干警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监督能力的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同志多次强调,要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提升检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检察机关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要凸显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新亮点,我们就要以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检察信仰、过硬的检察职业能力和维护公平正义为重点,推进我国检察文化建设新发展,兴起检察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核心工作的价值追求,加强对检察工作人员的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犯罪类型和手段也更加多样,检察机关的工作任务更加复杂繁重,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效率,对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则要不断拓展业务知识和学习维度,活跃思维。通过不断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提升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业务的水平和能力。

三、检察文化建设的政治立场要坚定

检察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的政治方向,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为指导。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我国检察文化才能不偏离、不片面,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检察文化新研究

很多人会认为检察文化建设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离我国的检察文化建设比较遥远。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对检察文化的指引作用不容忽视。今天我们研究我国检察文化建设,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逻辑,注重文化发展的取向和实践属性,结合检察文化的特殊性和时代性,不断创新检察文化建设的新思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阐释应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化的论述开始。由于当时社会时代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文化的论述不够完善和系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文化属于普遍性存在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被不断地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世界观的层面来宏观审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践在文化上的规律。通过审视改造世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从而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正确的建设文化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新时代检察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理解检察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断地推动了我国检察文化建设和发展。一成不变的文化是落后的,是不被时代认可的,终究会被淘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先进的文化观,它凝聚了马克思主义几代经典作家的心血;它是动态的文化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我国的检察文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为理论依据,使我国检察文化建设研究既有经典支撑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部分,其中少不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终能实现的阐释。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这些特性才为我国检察文化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正确的、科学的指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检察文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检察机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工作的大局,强化法律监督和自身监督,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深化检察体制改革,检察文化建设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文化,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丰富了我国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思想,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思想来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检察文化。改革开放40年来每一次大的变革、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作用,都闪耀着文化指引的光辉。检察文化建设身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改革带来的文化变革,检察文化的改变给我国检察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检察事业也不断壮大,检察文化建设也从一个不被重视的领域发展到今天举足轻重的地位。检察文化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建设,它的建设离不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引领,更离不开我国检察机关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要建设检察文化,就要在传承经典文化观的同时,发扬新时代文化观,为检察文化建设提供完备的理论指导。

四、新时代我国检察文化建设新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检察事业的发展,我国检察文化建设要做出新的变化。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检察体制改革,对检察机关的职权做出了重要的调整,更加突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面对检察机关的多项变革,检察文化要想更好地为检察事业服务,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检察文化顺应形势,立足长远,充分发挥对检察工作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一)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公平正义是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我国和谐有序社会建设也要以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当代检察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公平正义的利剑永远指向人民,让法律的崇尚感永远充斥人民心中是检察工作新的时代使命。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时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代表的是资本和资本家的公平正义,它实际上是非正义的剥削制度。在资本主义所谓平等和自由的契约关系中,受压迫者是不幸者”,而社会主义制度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检察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只有真正把公平正义理念贯穿到检察文化建设中,才能使检察机关真正维护人民的权益。检察机关作为公平正义的代名词,其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就是用手中的权力来维护和坚守社会的公正。

(二)树立文化育检的政治理念

党的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教化和育人作用是巨大的,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其对检察机关的影响是明显的,对检察干警的内在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检察文化的影响会让忠诚、为民、清正、廉洁深得民意。树立文化育检的理念早已有之,但是我们要给其注入新的活力。文化育检不再是行于表面,我们要切实发挥检察文化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检察文化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更新理念。检察机关的多重改革,对检察干警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不明确甚至是不清楚检察工作要何去何从,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为检察干警指明方向,激发其内心对检察事业的热爱。检察文化建设对检察权的行使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要放眼长远,检察文化不单单是单位宣传板报和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检察文化还有一个宏观的立场,是精神层面的,是一种理念。只有有了对检察事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开创检察事业的新高度。检察文化恰恰能够提升这种认同感,达成共识,为我国检察体制改革后检察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三)加强检察文化的宣传

再好的文化没有宣传的力量也起不到广而周知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宣传手段来弘扬检察文化,使检察文化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内化的检察精神、检察理念和外化的检察制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检察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检察文化宣传对我国检察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检察文化的宣传实行吸收借鉴和广泛推广相结合的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社会里丰富的传播媒介为检察文化的宣传开通了便利的途径。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兴起,现在检察文化宣传可以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使检察文化的传播更便捷、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宣传最大的作用不是传播而是教化,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来传播检察文化,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检察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检察文化的教化作用。通过检察文化的宣传既激发了广大干警对检察工作的热情,又提升检察机关在民众心里的公信力和认同感。研究检察文化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弄清楚什么是检察文化定义那么单纯,我们更多是想通过研究我国检察文化建设来更好地为我国检察事业服务。合理高效地利用检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能量,使其成为推动我国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检察文化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检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3.

[2]王艺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J].党的文献,2016(1).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5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英译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其中茶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始于两晋,兴于唐宋,于发展历程中糅合儒释道三教的哲学思想,自成一体,浑然天成。近年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茶文化迈向国际提供良好的指引,使中国茶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的不同会导致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不同,对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产生阻碍,对茶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了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传递和发扬中华茶文化,必须站在不同文化视角下审视茶文化,从不同角度翻译茶文化,更好地表达茶文化的精髓,冲破文化视角的限制。

1.跨文化视角对茶文化翻译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食、住、行等。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改变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饮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止渴,更是为了修身养性,品味文化。例如我们熟知的“工夫茶”,其始于宋朝,盛行于潮汕地区。工夫茶之功夫,乃为沏泡之学问,品饮之功夫,此中包含许多饮茶方法和习俗。在中华文化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但是在西方,茶只是饮品的一个分类,充当和咖啡、可可一样的角色[1]。自1610年,葡萄牙商人将茶叶带到欧洲,茶叶便开启了欧洲之旅。许多西方人喜欢喝茶,但并不懂蕴含在茶水中的中国文化。因为文化差异,他们难以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就造成中西方在茶文化上认知的差异,所以在对外贸易和推广过程中,译者通过翻译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介绍给西方人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西方受众对与自己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有冲突的文化或风俗很难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更难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译者只能以释义的方法尽可能翻译内容,很难深入文化层面,以致不能在翻译过程中完美地体现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在跨文化视角下,文化的差异难以通过翻译根除,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很难通过翻译准确表达出来。

2.中国茶文化翻译的现实价值

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在于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不仅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早在神农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品茶的习惯,如今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时,丝绸之路贸易的货物除了中国盛产的丝绸外,最多的便是茶叶,清代学者邵之棠所著的《论茶务》记载:“中外通商后,出口至货物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之茶,西人所不能少也。”足见茶叶之畅销。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茶文化的翻译[2]。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优秀的翻译如同一碗清茶,让人未品便闻其芬芳。从红茶到绿茶再到乌龙茶,每一种茶叶都代表着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因此茶叶的翻译必须严谨且细致。虽然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英美国家的文化中却鲜有与茶相关的文字。茶文化的对外翻译,不应仅仅是一项任务,更应是一门艺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于西方人而言是领悟茶之内涵,于我们则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已不仅是茶叶的翻译,而且应当是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的交际活动,以茶文化为切入口,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进行的交流行为,文化因为其独特性、历史性和地域性而有着隔阂。在翻译中,文字充当着矛的角色,以此打破藩篱,做到求同存异,茶文化中亦是如此。除此之外,茶文化的翻译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译者。译者作为文化的代言人,理应具有高素质,如何找到合适的人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则成为首要的任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译者首先要攻克的问题之一,要让茶文化更好地传播,不应拘泥于翻译本身,同时兼顾美学价值[3]。我国的翻译团队已慢慢趋向成熟,然而其中却鲜有专攻茶文化的人,这时“一带一路”则表现出了其另一大特点———带动文化的发展。人才就好比千里马,少的是那慧眼识珠的伯乐,若能善加利用,于译者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于世界则是增添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保证翻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之后,社会应同样给予相应的支持,为茶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3.茶文化在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3.1茶文化翻译中存在文化缺省现象

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淘洗,不但成功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内涵,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哲学理念合二为一。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内心。然而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中国读者熟知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使他们对原文进行准确而连贯地理解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很难达到最佳效果。

3.2茶文化翻译中存在意境翻译困难问题

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萃取了从古至今的优秀传统和价值理念,民族韵味浓厚,意境美感深刻。曾有学者指出,意境对于茶而言如甘泉之于香茗,可谓相得益彰。译者在翻译茶文化典籍时,应当特别强调意境的完美再现。以《茶经》译本为例,1935年美国学者William的译本《茶叶全书》,1977年Viannery翻译的法文版本,MarcoCeresa整理出版的意大利版本等。这些欧美译本与原文相比,保留了《茶经》的基本信息,但相关典故、传说、历史等并未提及,原作的意境韵味并未全部体现[3]。

3.3茶文化翻译中存在译者能力不足问题

译者在对外翻译中承担着社会赋予的跨文化交际重任,需要克服不同语言形式的障碍,逾越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鸿沟。目前的困境是译者具有足够高的英语水平,但茶文化素养略显不足。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只进行表面意义的翻译而忽视其具有的深刻内涵及文化底蕴,不能流畅地在两种文化之间转换。

4.跨文化视角下茶文化的翻译要求及策略

中国古来品茶的习惯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茶有关的翻译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确的茶名翻译有利于外国友人认可与喜爱我们独特的茶文化,各种各样的茶叶受地域、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翻译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翻译对翻译好茶名,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1翻译要求

4.1.1翻译前的准备

想要翻译好各种不同的茶名,不仅仅需要与茶相关的知识。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文献,充分了解茶中蕴含的内涵,作为之后翻译的坚实基础。还可借助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更全面、广泛地了解茶道。

4.1.2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茶叶有许多分类,基本茶类中有广为人知的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各个地区的茶叶都有自己的特色,导致茶名翻译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在翻译上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

4.1.3翻译后的校对和总结

好的茶名翻译好比一件艺术品,需要作家不断打磨、润色,译者则充当艺术家的身份。翻译时要注意使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结束的时候应再三检查,确保所翻译文没有错误、纰漏等。茶名的翻译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准确清晰地译出茶文化,对译者而言是一个挑战,背后兼具的是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4.2翻译策略

4.2.1直译法

翻译中国茶文化时,为了保证茶文化的原汁原味,往往采用直译方法。直译法的优点在于直观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语言风格与特点,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文内容。不足之处很明显,由于不同文化间存在差异,读者缺少茶文化的背景,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和困难。因此,直译法适用于翻译一般的简单词句。比如:greentea(绿茶),Whitetea(白茶),Jasminetea(茉莉花茶)等。

4.2.2音译法

在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时,为了扩大茶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和增强传播效果,也会采用音译的方式,。以产地、茶树品种命名的茶叶,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汇,因此音译是不错的选择。比如:XihuLongjing(西湖龙井),AnxiTieguanyin(安溪铁观音)等。

4.2.3增译法

在翻译学中的功能翻译理论看来,追求两种语言在各自语境中的翻译目的的统一是翻译实践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由于我国茶文化背景下的“隐喻”“典故”等文化元素比较繁多,导致在对外翻译中如何准确、全面地向国外受众传达茶文化精髓就成一个难题[5]。例如,对于茶叶的传说、茶叶的某种特性或功效、茶叶的产地故事等,若在文中铺陈过多则会形成文字的冗余,对此可以借助增译法,以引入西方语境中对等的典故、增加典故注释等方式,使西方受众用自身的逻辑思维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茶文化。

4.2.4意译法

在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时,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误解和阅读障碍,会采取意译法。意译法指舍弃原作的表达方法,另觅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对原作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变化或调整。这在茶文化的翻译中是极其有必要的。

5.结语

对茶文化进行翻译不仅可以保护茶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冲击,还可以促进茶文化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突破单一文化视角的限制,在跨文化视角下使茶文化更好地为世人所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庚.国外的茶文化[J].乡镇企业科技,1998(11).

[2]郭力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度假旅游,2018(1).

[3]肖艳.“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的翻译与发扬[J].福建茶叶,2018(9).

[4]赵素娟,董国栋.略论茶典籍的对外翻译与文化传播[J].福建茶叶,2016(31).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6

关键词:跨文化融合;饮食;多元化

当我们与一位外国友人接触时,要怎样使双方充分地理解对方,并感到愉悦?或是在异国他乡生活时,要如何融入当地生活、理解该国文化呢?这并不是一种应和,也不是一种奉承,而是一种入乡随俗和人际交往的方式。当我们和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或事物接触时,已属于跨文化融合的范畴。

一、对跨文化融合的理解与涉及领域

如今,跨文化融合不仅包括不同国家、民族以及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的交融,而且扩展至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取向、思考方式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和交流。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品尝异国风情的美食,和外国朋友交流,与留学生进行项目合作,乃至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融合的体现。理论上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社会和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经济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双方之间相互理解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因此在笔者看来,任何人际互动都是一种跨文化融合。也就是说,跨文化融合包含许多不同层面,比如跨种族融合、跨民族融合、国际性的跨文化融合等。面对跨文化融合中包含的差异性,理解与包容显得格外重要,如同两个陌生人从互相不了解向逐渐熟悉过渡的过程。两个人之间的相处要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包容的基础上,否则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会使沟通与相处变得十分困难。跨文化融合也是如此,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在所难免,如何融合差异性并找到共同点是当今社会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

二、建立在包容与理解上的异域文化

在各个领域中,有许多彰显跨文化融合重要性的案例。在餐饮领域,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例,它们在国内已经家喻户晓,两家快餐连锁店迄今为止都已在中国开设了几千家门店。人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肯德基和麦当劳门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是相伴出现的,在同一家商场或是同一条街道,肯德基与麦当劳门店几乎同时存在。对比而言,两家餐饮公司在中国的客户热度和流量差别并不大,但肯德基仍以极小的优势领先。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麦当劳无论从受欢迎程度还是在店面数量上都超越了肯德基。早在2017年,笔者前往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时便发现,肯德基门店在美国各个城市都十分罕见,但当时笔者认为,肯德基可能只是在一些特定城市的门店数量较少,因为美国各个州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以及餐饮习惯都有一定区别。2019年,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在美国进行了考察,发现在旧金山连锁店餐厅集中分布的区域,一般都会有麦当劳和一些美国本土品牌快餐连锁店,却鲜少见到肯德基的踪影,在一些繁华的街区地段,往往也只有麦当劳的身影。于是笔者运用谷歌地图搜索了一下,发现整个旧金山市区范围内(市中心+湾区+奥克兰+伯克利区)只有一家肯德基门店,并且不在繁华地段。相比之下,麦当劳却有着许多家门店,从市中心到较为偏僻的生活区都有它的身影。这让笔者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原因,总结出以下三个观点:一是肯德基以鸡肉烹饪食品为主,美国人虽然喜欢炸鸡(他们将炸鸡称之为“治愈型食物”),但是美国本土能销售炸鸡的餐饮企业数不胜数。可以说,美国人吃炸鸡不一定需要去快餐店,因为牛排店和其他餐厅也会供应炸鸡,并且味道良好,导致肯德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二是根据笔者对美国人的了解,虽然他们喜欢吃炸鸡,但是牛肉依旧是美国人日常的主要食材,因此大部分餐饮连锁还是以供应牛肉为主。三是美国本土快餐连锁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家企业都具备自己的特色和较为独特的竞争力,这使得肯德基的竞争力不足。反观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笔者总结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是中国人对鸡肉的需求量较大,对牛肉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正是因为这一点,麦当劳在中国进行了改良,许多产品使用鸡肉为原材料。二是肯德基口味更符合国内各个年龄人群的需求,客户分布较麦当劳更为均衡。从跨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肯德基、麦当劳两家快餐连锁店在不同国家的经营情况差别很大,这源自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饮食习惯差异以及生活习惯差异等。但笔者认为,虽然肯德基在中国更具优势,但从融入异域文化的角度来讲,麦当劳反而更加成功,因为其适应了全世界各个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做出了精确的调整和改良。例如,当一名中国游客去到美国的肯德基餐厅,会发现炸鸡的口味与种类与国内相差无几。但一名中国游客去到美国的麦当劳餐厅时,会发现菜单几乎天壤之别,主打的食材也有很大区别,国内一些较为新奇的产品在这里不会出现。因此,相比之下,麦当劳更好地做到了对异域文化的融合,将自身产品按照当地饮食习惯进行全面改良,既保留了美式快餐文化中的鲜明特点,又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融入到产品中,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

三、跨文化融合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其实不仅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还有许多这样的案例。例如,笔者体会最深的便是美国唐人街的西安面馆,它将中国传统面食和西方意大利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种“中式面条,西式吃法”的独特产品。同样的案例还有陕西肉夹馍,它之所以能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和它本身的属性密不可分。肉夹馍外形酷似汉堡包,并且满足了美国人对快餐快速、便捷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带有东方的味道和特色,且价格十分亲民,因此能在美国本土大受欢迎。当一种文化在异域发展时,同时具有新鲜感与亲切感十分重要。大众的味蕾会偏向于熟悉的口味和习惯的饮食方式,因此,依靠新鲜感博得消费者青睐并不是长久之计。但如果将原有的本土风味完全去掉,又会失去地域特色,如同肉夹馍里面填满的不是东方特色的风味馅料,而是美式肉饼、奶酪和蔬菜,那么它和汉堡包的区别是什么呢?因此,新鲜感和亲切感需要并存,但由于不同产品的属性不同,进行改良的程度也自然不同。就像肉夹馍不需要过多地改良,其自身就有着契合美国人饮食习惯的特点,而面条就需要进行本土化改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个领域的跨文化融合都是遵循着一种求同存异的规则——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保留差异,主动融合与理解,并积极迈出改变的步伐。未来,通过对跨文化融合的不断探索和理解,可促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更多人所知晓和接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亚静.文化冲突带来的思考——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案例分析视角[J].文学界(理论版),2011(8).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7

关键词:采茶舞蹈;艺术审美;文化传承

采茶舞蹈已经存在了三百多年,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采茶舞蹈的曲目和动作都是由老一辈艺术家整理的,必须要加强保护与传承,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宣传采茶舞蹈,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欢、学习采茶舞蹈,培养新一代的采茶舞蹈表演人才,对采茶舞蹈进行创新,将民族性和时代性融合到一起,为采茶舞蹈注入新的元素。

1采茶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1.1采茶舞蹈的起源

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长时间的民族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形式,赣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茶文化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采茶舞蹈,所以采茶舞蹈的起源与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采茶舞蹈产生于赣南地区,该地区被山脉环绕,交通不便,隔绝了其他地区文化与赣南地区文化的交流,这是赣南文化具有较强地域性特点和民族性特点的根本原因。受到地势起伏较大的影响,该地区并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等作物,赣南地区的祖先逐渐发现了茶树的经济价值,于是,在赣南人民的努力下,逐渐形成的茶文化,为采茶舞蹈的兴起奠定了基础。采茶舞蹈的形成受到三个因素影响。首先,赣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推动了采茶舞蹈的形成,该地区被山林环绕,环境比较恶劣,医疗水平较低,客家先祖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于是,经常用茶叶解毒,利用茶叶明目益智,并且在当地大规模种植茶树,到了固定的季节就会集体采摘茶叶,客家人会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采茶舞蹈。其次,赣南地区的祭祀活动推动了采茶舞蹈的形成,祭祀活动非常重要,客家祖先认为祭祀活动能够让第二年风调雨顺,在祭祀活动中,需要跳采茶舞,以此来表达当地人对上天的感恩,通过舞蹈和祭祀的方式进行祈福。最后,赣南地区的娱乐活动推动了采茶舞蹈的形成,赣南地区的娱乐活动非常少,农忙结束的时候,人们会唱山歌,还会跳采茶舞,这就是客家先祖的娱乐活动,使采茶舞蹈成为一种娱乐的方式,与赣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融合到一起。

1.2采茶舞蹈的发展

采茶舞蹈最初产生于明朝,客家人在唱采茶歌曲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舞蹈动作,逐渐形成了采茶舞蹈。赣南地区有固定的茶叶开市时间,每到三月,就会有很多外地人来到赣南地区,当地人接待客人时,在唱山歌的同时,还会跳采茶舞。清朝的采茶舞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产生了专门的采茶舞蹈表演团队,采茶舞成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采茶舞蹈更加专业,在采茶舞蹈表演团队的发展中,人们会将孩子送到表演团,从小接受采茶舞蹈的培训,学习专业的采茶舞蹈,采茶舞蹈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到达了鼎盛时期。建国后的采茶舞蹈受到了重创,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采茶舞蹈受到了批判,过去的表演团队逐渐解散,表演服装也被毁弃,很多著名的采茶舞蹈表演者受到了影响,不得不放弃采茶舞蹈。同一时期,样板戏受到重视,限制了其他戏曲的发展,专业化的采茶舞蹈表演越来越少,只有赣南地区的茶农始终保留着这种艺术形式,没有让采茶舞蹈彻底消失。改革开放后,采茶舞蹈逐渐恢复,采茶舞蹈表演者重新组成了专门的表演团队,而且得到充足的经费。采茶舞蹈中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体现了地域民族特色,在创新中,采茶舞蹈更具有时代性,出现了很多与时代相融合的采茶舞蹈。如今,在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中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农耕文明也受到了影响,年轻人很少会继续种茶、采茶,年轻人也很少关注中国的传统艺术,完全不了解采茶舞蹈,老一辈的采茶舞蹈表演艺术家逐渐退出表演的舞台,学习采茶舞蹈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新时期的采茶舞蹈面临较大的危机与挑战。

2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

2.1采茶舞蹈“三绝”艺术特征

第一,矮子步。这个动作主要由男性表演者完成,这个动作与男女采茶的动作和茶树的特点有关,茶树一般会种植在地势起伏的山地上,每年的采茶期,男子需要背着茶篓上山采茶,女子需要拿着茶篮进行采茶,采下来的茶叶会被放到茶篮中,茶篮中放满茶叶后,全部倒进茶篓里,还要把茶篮里的茶叶压实。茶树相对较低,男子只能蹲下或弯腰采摘,而女子并不需要做这些动作,由此产生了女高男矮的画面。采茶舞蹈表演者对这个男子采茶的动作进行模仿,将其融入到采茶舞蹈表演动作中,形成了矮子步。男子做矮子步的动作时,应处于半蹲的状态,或者做出半屈的动作,表演者的双手也要做一些动作,表演矮子步时,下半身的动作要和手臂手腕的动作相互配合,表演者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和眼神,对男性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采茶舞蹈的发展中,女性表演者也学习矮子步的动作,表演时做出相同的动作,表演中的动作更加整齐。第二,单水袖。舞蹈表演中经常会使用水袖,水袖有较多形式,常用的水袖为双水袖,可以将两个水袖设计成长度相同的形式,也可以让两者参差不齐。采茶舞蹈的水袖没有采用双水袖,单水袖是采茶舞蹈表演的另一个特点,表演者只会在左侧戴上袖筒,做出动作的时候也只能用左侧手臂挥动水袖,与双水袖表演相比,单臂发力和做出动作更加困难,采茶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较强的舞蹈功底。单水袖有非常多的表演动作,单人挥动水袖时,表演者可以按照缠、绕、卷等方式挥动水袖,让水袖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还可以双人配合或多人配合,让不同表演者的单水袖相互配合,做出一些复杂的动作,让整体的效果更加丰富。单水袖的表演形式与一个民间故事有关,有一个采茶的先祖被人砍掉一只胳膊,恰巧遇到采茶女,采茶女救了他,后来,二人成为夫妻,采茶女准备舞蹈服饰时,特意做了单水袖,遮盖住丈夫的手臂。用单水袖进行表演,不仅让采茶舞蹈更具特色,还体现出地域文化,为采茶舞蹈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纪念价值。第三,扇子花。扇子花是采茶舞蹈“三绝”的另一个动作,所有的采茶舞蹈表演者都会在跳舞的时候拿着扇子,扇子是采茶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具,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动作下,扇子会形成不同形式的扇子花。扇子花的加入让采茶舞蹈更加丰富,扇子花还能够准确体现出表演者的情感状态,让采茶舞蹈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舞蹈动作呈现出更好的艺术表演效果。需要注意,男性表演者和女性表演者都可以做出单扇花的动作,但是只有女性表演者能够做出双扇花的动作。在扇子花的发展和创新中,出现了几十种扇子花表演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采茶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2.2采茶舞蹈的艺术风格特征

第一,采茶舞蹈的动作存在生活化的风格特点。赣南采茶舞蹈产生于赣南地区采茶活动,先祖在采茶的时候,会随机进行表演,做出一些随意的动作,通过跳舞的方式进行娱乐,所以采茶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采茶舞蹈的编舞者基本都是喜欢茶文化和采茶舞蹈的民间艺人,这些民间艺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有很多民间艺人本身就会种茶和摘茶,所以采茶舞蹈的动作体现出较强的地域特点。例如,编舞者会观察生活中的动作和神态,对摘茶和炒茶的动作、捡菌子的动作及其他生活化的动作进行加工和融合,使其体现在采茶舞蹈动作中。将日常生活中的神态应用在舞蹈表演中,使采茶舞蹈表演更加真实和生动,呈现出更强的客家特色。采茶舞的歌曲名称同样能够体现客家人的特点。比如,用蝴蝶命名的采茶舞蹈,舞蹈中的步伐和部综合也会体现出蝴蝶轻盈的特点,还有一些舞蹈名称比较诙谐,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例如,懒猫抓痒和舞蹈展翅都是客家舞蹈的曲目名称。第二,采茶舞蹈的配乐存在乡土化的风格特征。采茶舞蹈的配乐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配乐的生活化特点让采茶舞蹈更加独特。采茶舞的配乐一般为徵调,歌曲的唱腔能够体现出客家风格,尤其是采茶舞配乐中的路调和茶腔等,配乐可以参考传统的客家曲调,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对采茶舞蹈的配乐进行编曲时,往往会考虑传统乐器,在配乐中加入古筝和二胡等,这些传统乐器有着不同的声音特点,可以在采茶舞蹈配乐中使用部分传统乐器,让采茶舞蹈配乐更加丰富。采茶舞的唱词也能体现出客家人的精神气质,采茶舞的唱词具有极强的幽默性,客家人习惯了苦中作乐,有时还会正话反说,这些特点都体现在采茶舞中,在表达愁苦时,采茶舞蹈的唱词反而会用相反的话语进行描述。第三,采茶舞蹈存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采茶舞蹈来源于赣南地区茶农的茶事活动,采茶舞蹈的艺术形式刚刚出现时,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民间舞蹈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采茶舞蹈表演者学习其他舞蹈表演形式,将其融入采茶舞蹈中,使采茶舞蹈表演更加特别。采茶舞蹈不只有舞蹈,其中融合了唱词、旁白和舞蹈,是一种唱念带舞的形式。采茶舞蹈表演者不仅要掌握舞蹈动作,还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控制自己的表情和眼神,掌握舞台表演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曲目《钓拐》就将不同的表演形式融合都一起,歌曲中的唱词描述了客家人放牛钓拐的故事,做这个舞蹈动作时,会使用特殊的工具,表演者左手拿着钓拐,而右手依旧拿着扇子,走着台步和料脚步,以这种方式体现出客家人的精神气质。感受采茶舞的魅力。

3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

3.1采茶舞蹈文化传承现状

采茶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改变不仅对采茶舞蹈带来了影响,还对民族文化带来了影响,很多民族传统的语言、习俗、手艺、艺术逐渐消失,快节奏的生活、丰富的物质条件、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和观念,赣南地区的年轻人很少会专门学习采茶舞蹈,了解采茶舞蹈历史、文化、表演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专门从事舞蹈表演和艺术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会专门到赣南地区进行调研和学习。如今,采茶舞蹈仅仅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受到人们关注,采茶舞蹈的其他功能逐渐消失。2010年,赣南采茶舞申遗成功,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采茶舞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采茶舞蹈文化依然面临较大的危机。

3.2采茶舞蹈的文化特性

第一,采茶舞蹈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点,赣南采茶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与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相互交融,凝聚了每一代客家人的艺术审美,汲取了历代客家文化的精华,在文化继承和艺术传承中得以发展。第二,采茶舞蹈文化具有群众性的特点,采茶舞蹈表演没有太多的限制,作为一种民族舞蹈,很多赣南地区的人民都会跳采茶舞蹈,无论是学生、工人、农民,都会学习茶文化和采茶舞蹈文化,在特定的节日共同表演。第三,采茶舞蹈文化具有自娱性特点,茶农可以在采茶、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可以随时跳舞,通过跳采茶舞消除疲惫。第四,采茶舞蹈文化具有即兴性的特点,舞蹈的动作和人物是可以随时变换的,表演者可以即兴发挥。第五,采茶舞蹈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赣南采茶舞是在赣南地区产生的,所有的舞蹈动作、唱词都与赣南地区的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采茶舞蹈文化与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联系,不仅体现出了赣南地区的茶文化,还保留了客家文化的特点,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定要注意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3.3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方式

第一,在学校教育中传承采茶舞文化。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可以将赣南采茶舞蹈加入到音乐教材中,以采茶舞音乐为媒介,为学生介绍采茶舞蹈文化,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在学校的艺术节中,也可以安排个别班级表演采茶舞蹈。在学校教育中加入采茶舞蹈,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让全国的中小学生都了解采茶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第二,在剧团中进行传承,赣南采茶舞蹈表演剧团有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也有专业和系统化的培养方式,剧团中的艺术家了解各种采茶舞蹈剧目,掌握标准的表演技巧,拜师学艺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采茶舞蹈。采茶舞蹈表演剧团还可以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进行演出,让各地区人民了解采茶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第三,在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进行传承。赣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采茶舞蹈具有较长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人文资源,可以将采茶舞蹈打造成当地的文化标签,通过采茶舞蹈宣传客家文化和茶文化,将茶文化、采茶舞蹈、客家风俗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保护和传承。第四,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宣传采茶舞蹈。电视、网络和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艺术和文化传播的方式,采茶舞蹈剧团可以将表演剪辑成几分钟的节目,或者选取最精彩的片段,将录制的视频到视频平台中,各个电视台还可以在晚会节目中加入采茶舞蹈,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宣传采茶舞蹈。

3.4采茶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8

关键词:茶文化;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传统文化;文化创新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消费者们所接受,人们对艺术设计发展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艺术设计活动时,会根据作品的整体需求尽可能在设计实践中实现时代元素的融入和文化创新。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茶文化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存在,更加难得的是茶文化体系中大多数内容都能够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也就是说,茶文化与艺术设计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可以预见,茶文化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拓宽现代艺术设计的元素表达,丰富艺术设计的内涵,同样也可以使艺术设计成为当今时代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基于茶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出一条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创新之路。

1茶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性

1.1精神追求的一致性茶

是我国的“国民饮品”,饮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享受生活、陶冶情操的一种文化活动,可以说茶道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饮茶过程中的泡茶、洗茶、斟茶等多个环节进行方法性的探讨,另一方面是通过感受饮茶的各个环节进而从中领悟到某种思想意蕴,即通过饮茶、品茶实现思想层面的提升,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同时这些感悟还可以帮助饮茶人运用到人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并产生促进性的作用。茶文化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式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人们精神追求、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因此茶也由最初的一种健康饮品转变为一种保健功能的药物、待客的礼器又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同样,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也会立足于本国文化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某些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的内容,例如在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修身养性等追求就与茶道精神所追求的内容有许多相似性的特点。

1.2情感融入与表达的一致性

无论是现代艺术设计还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其中都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艺术实践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一件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设计师往往在设计过程中会融入特定的价值情感与认知内容,以实现设计作品中情感内涵的诠释和达到表达的目的,最终实现价值情感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尤其是随着现代艺术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实践过程中内心情感的表现,以实现艺术设计独特性的追求,更多的艺术设计者们都渴望通过作品内容将内心丰富的情感传递给人们,使广大受众与自身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由此可以看出,在艺术设计中情感元素的表达与应用是一项重要性的内容,而在传统茶文化的体系中,人类情感的融入同样是其非常明显的特征之一。文化情感的传承与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茶文化的丰富性内容就是实现其目的的理想化载体,它有助于实现对特定人群情感的精准阐释。传统茶文化与艺术设计在情感表达上的一致性,也为两者相互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1.3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我国传统茶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当代艺术设计也在进行创新性发展,两者在发展趋势和方向上也呈现出了某些一致性的内容。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借助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理念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艺术设计内涵体系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都根据自身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合理地选择传统文化元素,并积极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促使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不断凸显,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都将自身精力放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传统茶文化也同样如此,人们为了促进茶文化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对文化传播的载体也进行了科学性的选择。因此,将茶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之中,有助于将两者发展趋势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完成两者的渗透与融合,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2茶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2.1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的人文内涵

我国传统茶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中,有助于将茶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文化规范相结合,扩大其文化核心及其外延。首先,茶文化中世代相传的尊礼重道、以和为贵、以礼为用等思想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茶德的文化内涵,从而在实践中帮助人们利用茶德来消除一些冲突和矛盾,促进艺术设计向着更加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艺术设计文化与我国传统儒家所倡导的精神内涵是相统一的。其次在实践过程中,茶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改变当代艺术设计实践中所存在的“重实用,轻人文”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设计作品的人文内涵。例如,可以将茶文化的“天人合一”“君子之交”等内容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进行运用,进一步提升其人文内涵。

2.2有助于继承和创新地方茶文化

茶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地域茶文化。设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造型艺术,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都有艺术设计的影子。总的来看,设计既是一种现代艺术文化形式,同时也是展现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茶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之中可以利用设计的方式和途径,使各地方的特色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另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设计产品能够对特定消费者产生独特的吸引力,使其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文化共鸣。当今的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也是推动世界文化不断繁荣的力量之源。将茶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启发设计者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积极应用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将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到艺术建筑设计中,将茶舞蹈的服饰文化元素融入当前服装设计中,进一步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茶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通过艺术设计等形式有助于将传统茶文化内容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更好的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特色文化需求,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各地的茶文化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2.3有助于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灵感和元素

随着现代社会商业经济和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当代艺术设计也面临着许多发展实践的困境,现代科技一方面为艺术设计注入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对现代工业化方式的依赖也使艺术设计者们面临着后现代主义的危机。例如在融入各种元素的过程中,艺术设计者们无法对相关信息元素进行有效分析和筛选,最终造成元素融入的失误,导致艺术设计作品无法正确表达艺术情感。因此,茶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为艺术设计的元素融入提供正确方向,传达茶文化的人性化内容,进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生活的现实性内容。茶文化的融入还有助于增强设计者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入意识,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结构蕴含着非常丰富且多样的表现元素,例如在茶诗、茶器、茶舞、茶具、茶道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中,都蕴含着许多表现性元素。深入挖掘并应用这些元素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以及实践内容,从而为当前身处于现代都市的设计师和受众人群们带来更多精神上的慰藉。

3进行基于茶文化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具体策略

3.1积极从我国茶文化中汲取艺术设计灵感

由于受传统艺术思维、学习思维的影响,设计师们在进行艺术设计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往往更加侧重于理论性学习,从而忽视对特色传统文化内容的提炼和使用,普遍缺乏创造力和设计意识。因此,当代设计师们要积极学习较为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形成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思维,积极参加各种特色文化实践活动,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英国著名设计师维恩•韦斯特伍德曾表示,作为一名设计师,最应该相信的就是自身文化特质。新一代设计师们也可以积极汲取不同地区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创新元素,例如借鉴茶文化中对黑、红、绿等原始之色的推崇,学习人们以黑为美,将红色象征生命、黄色象征光明等含义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表现出民间百姓淳朴且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设计者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茶文化的相关图腾进行艺术设计实践,并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灵活应用,增强作品的文化表现力。此外还可以广泛搜集各地有关茶文化的茶故事、茶历史和茶习俗等,并在艺术设计理论中进行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设计者艺术设计的思路。

3.2构建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融合机制

传统茶文化的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茶舞、茶歌、茶戏等艺术表演内容,也有茶诗歌、茶绘画等文学形式,艺术设计者们在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过程中,要积极借鉴不同茶文化表现形式的风格与特点,逐步构建出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融合机制。例如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格的采茶舞文化,其中所具有的独特舞蹈风格特点有助于启发设计师实现艺术设计二维、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形成更具特色的造型设计与风格特点。茶戏是我国江西地区的传统表演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它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其他戏曲形式的内容,形成了兼容并包,创新发展的特点。这也启发设计者们要使地域特色与流行设计元素相结合,使艺术设计作品呈现出多元化,创新性的特点。茶歌最初起源于采茶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过程,其中蕴含着茶农们热情奔放的情感追求以及最本真的乡土风貌,艺术设计者们也可以在设计实践中使用更多热情奔放的图案元素,以赋予艺术设计作品更丰富的乡土活力以及蓬勃的生机。

3.3融入茶文化的多种元素

设计者首先要对茶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元素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为之后针对不同文化元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创新与借鉴提供依据,最终将茶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到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不同设计领域。茶文化的多元化元素一般可简单分为物质、人文、思想三个方面。首先,茶文化的物质内容包括了茶具、茶叶、茶联等物质实体。例如茶树、茶联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艺术设计者们在进行环境设计实践中也可以将茶树、茶联等应用到设计过程中,以便进一步提高整个环境的文化特性。例如在主题公园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种植大量茶树的方式,在提高人们茶文化品味的同时还可以发挥茶树本身所具有的抗虫害、美观性等特点,实现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的充分融合。人文元素主要包含了茶习俗和茶礼仪等内容,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设计的风格和颜色,为人们构建更多符合茶习俗和茶礼仪的环境和氛围,还可以进一步突出室内设计清新淡雅等特点。在思想元素的运用中,可以将茶文化所具有的“禅茶一体”“清幽宁静”等融入到设计当中,同时还要注意要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设计材料,以实现材质和风格相统一。

3.4进行茶文化情感的表达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代艺术设计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实践时要积极发挥茶文化的文化特性,融入自身丰富的情感内容,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同时进行文化情感的表达。因此,设计者们首先要对广大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和心理特点进行广泛调查,从而在艺术设计中针对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艺术设计方案,保证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符合。其次,还要注重对不同设计材料和设计色彩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受众的情感体验。例如,如果将茶文化作为环境设计的整体风格,就需要在设计材料的选择环节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古典气质,设计者可以将红木或黄梨木作为环境设计的材料,同时使用红色,黑色等具有传统文化特性的色彩,此外还可以将代表茶文化的图腾元素充分应用到艺术设计中,以满足人们对吉祥、喜悦、幸福等不同的情感需求。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