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硕士论文范例

统计硕士论文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1

语类(genre,亦译为“体裁”)曾经一直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但自从Bakhtin(1986:60-102)将语类概念引入非文学领域以来,语类的研究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目前已被用来指所有的语篇类型。同一语类的语篇在研究目的、语篇结构、文体风格和目的读者方面都呈现出类似的模式(Swales1990:58)。与应用语篇分析的其它三个层面(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和交互分析模式)仍停留在对语言进行表层描写相比,语类分析层面则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从而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因此,语类分析具有了解释性的特点,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Bhatia1993:5-22)。当然,文体的分类是必要的,也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各种文体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王晓军2008:32)。学术论文是受专业学科语篇社团所制约的专业语类,论文作者既需向读者客观地传达研究结果,又需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读者取得情感上的认同(高霞2015:30)。对于学术工作者而言,阅读学术论文有助于了解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动态,而相对快捷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就是阅读引言。论文引言(Re-searchArticleIntroductions,简称RAIs)位于论文正文的开头,起着引领读者了解论文后续部分的详尽信息并提供解读视角的作用(Weissbery&Burker1990:20),相当于全文脉络的“路线图”,已被确认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集聚说服/推广力的论文组成部分(Loi2010:267-279;Swales2004:226;Samraj2008:55-67),具有阐明研究目的、综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评估标准等功能。但引言也被认为是一篇论文最难写的部分,作者必须采用规范的撰写方法和组织形式来阐述论文的主题,同时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涉及大量研究信息,反映本研究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有关引言语类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Swales(1990:137-166)采用其语步—步骤(move-step)分析法建立并逐步完善的CARS(CreateaResearchSpace:创建研究空间)的语篇研究模式(PrototypicalModel),该模型是Swales在其代表作GenreAnalysis(《语类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的。CARS模型从三个语步、11个步骤(每个语步包含数个步骤,每个语步都是通过具体的步骤而实现)解析了学术论文前言部分的交际过程,即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语步2:确立合适的研究地位;语步3:占据研究地位,这是Swales基于其建立的110篇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的研究成果。CARS模型中的三个语步通过不同的功能划分,环环紧扣,构成了相互衔接、相互承启、相互支持的一个整体,借助于言简意赅的语言和清楚严密的修辞结构达成了作者劝说和推广自己学术成果的目的。Swales尤其强调论文引言的推广作用,指出:论文引言推崇研究的原创性,论文竞争趋于激烈,而引言对学术的推广性和助推作用更加凸显”。此后围绕该分析模式的引言研究层出不穷,国内外众多学者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实践或验证CARS模型的真实性。Ahmad(2012)对60篇伊斯兰论文引言的修辞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严格遵循CARS模型的引言数量很少;Samraj(2008:55-67)在美国对三个学科(biology,philosophy和linguistics)的硕士论文引言进行了对比性话语分析。根据研究实践,Swales(2004:232)后来又将CARS模型中的第三语步调整为“呈现当前的研究”,并将三个语步中的步骤进行了从内容到顺序的调整,改进后的CARS模型在引言必备的几个步骤之下,增加了一些必须的和可选的实现各步骤的具体小步,更加完善了学术论文引言的语类结构分析模式。近年来国内有关引言的语类研究也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涉及广泛,主要两个方面:1)从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譬如,徐有志等(2007:47-51)依据Swales提出的CARS“三语步”语篇分析模式,对我国北方六所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蒋婷、徐娟(2013:203-208)采用语料库方法,选取30篇中外法律权威学术论文,探讨了语类分析的框架,对英汉法律类学术论文引言的语类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对比分析,并探讨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等。2)从不同的视角对引言语类的研究。譬如,何建敏、于建平(2006:104-108)基于系统功能语法有关经验功能的理论,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实现经验功能的途径,通过对实际语篇的量化分析,归纳、总结和描述了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语域特征。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学术论文引言的语类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重理论轻实践,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且样本量偏小。有些研究只注重理论评述,缺乏实际步骤分析,应用研究力度不够深入。近几年国内实证性研究虽有上升趋势,但非实证性研究仍居垄断地位。其次,对论文引言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中英)语际对比,缺少进行语内对比研究或者跨学科的实证对比研究。迄今为止,从语类分析的视角,把引言作为一个独立的语类,用大样本的实证性语料库方法综合研究引言语类特征的研究依然为数甚少。因此,有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论文引言的对比研究,由可比的或等价的语料构成的较大型可比语料库的创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引言语类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2.研究思路与框架

研究采用了Swales(1990:141,2004:232)的关于引言语类分析的CARS语步模型。在分析具体的语篇时,研究人员通常以语步和步骤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语步这一概念可被表述为由一组表现同一意旨取向的语言特征组成的,表达一定交际功能的语篇片断。在语类分析中,每一语步都从语篇功能和语境出发,通过语篇中的语言线索来辨认和确定。如果一组句子传达同一类交际信息,那么他们就被认定为同一语步(Swales1990:58)。Swales&Feak(2010:167-180)认为,语步是一组完成特殊任务的文字,是一个功能性而不是语法概念。语步的长度不同,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一个语步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步骤组成。步骤也是一个语义单位,由句子的一部分、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来表达。

2.1引言语类的修辞结构

Swales(2004:232)的CARS原型模式由三大语步组成,这三个语步又各自包含一个或多个步骤。CARS模型体现了人们可以在不破坏语类基本结构或者语类原型(prototype)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即作者可以在这三个语步的框架下根据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来选择不同步骤的组合而传递个人意图。在这个模式中,语篇按照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语步构成,每一语步由几个可供选择的步骤来实现。

2.1.1Swales的CARS引言模型

尽管许多学者都对Swales的语步界定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但是,语步分析的方法依然是目前用来分析学术语篇最广泛的手段之一,同时,这种语步分析的方法也被广泛用来研究学术语篇尤其是论文摘要和引言及结论部分。

2.1.2研究的引言标注模型

根据阅读大量学术论文的经验,又经过正式标注前对引言文本的实验性标注,我们发现,大量的引言文本并非都完全按照CARS模式构成。1)在语步顺序方面,有的文本并非按照语步一、语步二和语步三的标准顺序排列,语步一的内容有时出现在语步二或语步三之后,相反,语步三有时又会在语步一或语步二之前呈现;2)在语步内容方面,三个语步的内容并非界限分明,有的引言文本三个语步内容相互交错;3)在语步的完整性方面,有的文本三个语步俱全,有的侧重于某个语步,而其它语步内容较少或不曾涉及,也有的文本在语步一之前会出现与引言文本似不相关又相关的名人名言之类的内容作为卷首语(引言可选开头语)。此外,每个语步下的步骤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鉴于中外学术论文引言的不同特点,我们先经过反复试验和讨论,在Swales有关引言的“3个语步,11个步骤”CAR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适用于中外学术论文引言的补充和完善,然后才对所有文本进行标注。继而根据提取的标注数据对引言文本的语步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将引言修辞语步结构调整如下(步骤也据此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涉及步骤太多,表格中不再呈现,仅在讨论中陈述):

2.2语料库简介

本研究通过自主研制的汉英双语学术论文引言可比语料库(CECIC)中的引言语料,充分利用语料库的大文本、多功能、语料选择严谨以及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优势来实现中外汉英期刊学术论文引言的多层对比研究,探讨汉英学术论文引言文本的语类结构特征。可比语料库也称类比语料库,多用于语言对比。可比语料库扩展了研究问题的范围,并且可以避免平行语料库中带有原文烙印的“翻译腔(translationese)”的影响(王克非2004:7;牛桂玲2013:113)。语料库旨在能够代表当代汉英学术论文引言的总体,按照一定的取样规则,收录十一个学科的中外中英文论文引言共计2068篇。主要目的是研究中英文引言在多个层面的语类特点,突破了以往只研究期刊论文、或者只研究学位论文等的研究模式。语料库的取样采用的是系统取样法(刘瑞清2016:435),即先将总体系统地分成若干组,然后依据一定的抽样距离,从母体中抽取样本。语料库由中国学术论文引言汉英双语语料库和国际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汉英双语语料库两个子库构成,每个子库又分硕士论文引言和期刊论文引言两个部分。中文期刊的选择标准为2008年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较有影响的期刊;国际期刊则选自ISI系统被SCI、EI和SSCI检索的学术期刊。中国中文期刊论文中文引言库(CJ)和国际期刊论文英文引言库(EJ)各包含11个学科(应用科学,生物科学,传播与艺术,地球与环境科学,教育学,卫生与健康科学,哲学、宗教学与神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学与文学)的期刊论文引言语料,每学科各有54篇,共计1188篇期刊论文引言语料;在880篇硕士论文引言部分,中国学生硕士论文引言(CD)选自“985”院校的重点学科硕士论文,国际学生论文引言(ED)则选自国际排名在前200名的院校,基本确保了语料库的平衡性;四个子语料库中中英硕士论文之间和中英期刊论文之间所对应的学科门类引言文本内容接近,也保证了语际、语内语料之间的可比性;所选论文均出版于2013-2014年,保证了引言文本的时效性和代表性。统计显示,语料库包含共计2538199个中英文词次(3318659字词)。从各子语料库的词数可见,虽然选取的中外硕士论文引言数目相同,但中国硕士论文引言的词数显然大于国际学生硕士论文引言的词数;相反,中文期刊论文引言的词数却只是国际期刊论文引言词数的一半。由此可见,中国学生论文在引言部分用了更长的篇幅,而在期刊论文中,引言的篇幅却较短。

3.数据分析与讨论

3.1中英文论文引言的语步分布特征分析

3.1.1引言语步的分布特征

由于四个子语料库的库容大小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各语步的自然频数不具备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对提取到的各语料库的每个语步的自然频数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对各语步在四个子语料库中的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三个语步及其各步骤之间有着“起承转合”的紧密关联,三个语步是相互衔接、相互承启、相互支持的一个整体。语步一为“确立研究领域”,其作用在于分析研究大背景,从宏观到微观地将读者的关注点吸引并确定到相关研究领域,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出了铺垫;语步二为“确立合适的研究地位”,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精细梳理,概括出本领域的研究不足或研究空白并阐明需要某种研究弥补不足或填补空白的作用,从而确定了尚未正式出场的“本研究”的研究地位;语步三为“介绍本研究”,经过前两个语步的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语步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引入了“本研究”,对本研究的目的、方法、研究步骤及研究意义等进行概括成为水到渠成。每个语步下的分解步骤具体地承担了实现各语步总目的的作用。表4中的语步数据都经过了归一化处理。结果显示:中外硕士论文引言和期刊论文引言的表现并不一致。首先,就学位论文而言,中国学生硕士论文引言的语步一和语步二频数都比相对应的国际学生硕士论文引言高,尤其是语步二,前者是后者的两倍还多。但在“介绍本研究”的第三语步却被国际硕士论文引言反超,但相差不大;其次,就期刊论文而言,中国期刊论文引言中的三个语步频数均少于国际期刊,其中,虽然中国期刊论文引言在前两个语步与国际期刊论文引言相差将近一倍,但该差别与两个子语料库的总语步频数的差别比例接近,这是由于文本自身的文字量造成的。但中国期刊论文引言语步三的使用频数却大大少于国际期刊引言,后者超过前者将近三倍。数据表明,中国研究生论文或期刊论文作者在引言部分都花了大量篇幅在“确立研究领域”和“确立研究地位”方面的论述,而到了读者更为感兴趣的涉及到作者本人所做的具体研究时,作者却采用了较少的篇幅。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各个学校采用了不同的论文模板,而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国际研究生或期刊论文规约性更强,作者更为明了自己的论文写作目的,有较强的语类意识,有意识地用更大的文字比重和篇幅来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研究和发现,借此提高研究的可信程度和增加说服力,“劝说”的功能和效果会更突出。相反,中国论文作者在引言部分用较多的篇幅进行前期相关研究的介绍,对作者本人研究的阐述略显不足,减弱了引言的“路线图”和劝说力度,因为读者更多关注的恰恰是作者本人的研究、包括研究视角、方法步骤及研究发现和结论等。

3.1.2语步的差异性分析

数据表明,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大多数论文引言采用Swales的CARS模型,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型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但在具体运用方面,中国论文引言与国际论文引言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格5中的数据显示,在差异性方面,中国学生硕士论文引言与国际学生硕士论文引言仅在语步三前置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5),在其它主要语步及后置语步分布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5);中国期刊论文引言和国际期刊论文引言仅在语步二前置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它三大语步和后置语步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5)。由此可见,中外硕士论文引言之间和中外期刊论文引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中国式”论文写作方式。而造成这种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这对提高学生学术论文水平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3.2各语步的文本覆盖率(Textcoverage)及语步逆序/循环现象

数据显示:引言中的逆序现象在中外论文引言中都较为突出。虽然大多数引言文本三个语步的排列顺序非常规整,遵循“语步一--->语步二--->语步三”的顺序,但也经常会有例外,中文硕士论文的前置语步现象较为突出。引言起着引领读者了解论文后续部分的详尽信息并提供解读视角的作用,是一个步骤性、规约性很强的语类,引言的每一个语步或步骤都有自己独立而完整的交际功能(Samraj2008:55-67;Swales2004:226)。按照国内外专门从事学术语篇研究的学者对引言结构达成的共识,作者应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综述当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空白所在,然后顺势提出自己当前的研究目的对解决原有问题的意义和根据,并接着介绍研究方法。这种结构有利于作者把读者的注意力一步一步地集中到当前研究上,有根有据,环环相扣,力度较大,说服力强,引言的劝说和推广作用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表格5和表格6中的数据都表明中英文论文引言中都存在一定量的逆序语步,并且这些语步逆序的数据反映出中外论文作者在逆序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总体而言,国际硕士论文引言和期刊论文引言逆序的文本覆盖率较低,而中国论文引言逆序的文本覆盖率相对较高,说明中国学术论文引言中的逆序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中国作者采用较多的逆序结构来突出自己的重点,尤其是没有经过铺垫在本应是第一语步的介绍研究背景部分就直接将属于第三语步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和盘托出,显得有些突兀,削弱了引言语步的规约性和步骤性。在另一方面,中国论文引言因为缺乏充分的论证就急于推出自己的研究,增加了读者接受作者观点的难度,说服力就有所欠缺。在另一方面,一些引言作者反复介绍自己的研究背景,即使是在已经完整地完成了整个引言的三个步骤后又做补充似地再一次对背景进行介绍,采用了“语步一→语步二(→语步一)→语步三→语步一(→语步二)”的循环结构,有语无伦次之嫌。究其原因,缺乏引言文体意识、对引言语类的步骤性及各语步的不同功能认识不足是导致循环语步产生的主因。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2

1.引言

教育硕士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录到今每年的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呢?作为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学位论文,是全面考查和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撰写情况,本文认真分析了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和2012年答辩通过的教育硕士(学科英语教学方向)毕业论文(63本),从论文数量、论文形式、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电脑统计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现状分析

2.1论文数量

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从2009年开始招生,2009级的论文共计20篇,之所招生人数较少,主要因为是招收第一届英语教育硕士,其培养工作处于尝试阶段。2010级的论文就达到了43篇,英语教育硕士人数骤然增加,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从国家教育部到中小学教师对提高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也是与日俱增。

2.2论文构成形式

对于论文构成形式的分析主要从摘要、关键词、篇幅、文献、附录方面考察学位论文的构成形式特征,旨在了解其形式上的规范程度。经统计分析63篇学位论文得出,中文摘要字数最多1472,最少471,平均字数943.17,字数偏少,尚未达到论文规定要求的1500~2000字之间;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基本对应(个别翻译欠准确);关键词(中英对应)平均4.08个,达到了硕士论文规定要求3~5个;值得肯定的是,摘要的语言基本做到了简练、准确,内容也涵盖了论文的主要信息。从论文全文篇幅来看,最长的篇幅有78个页码,最短的43个页码,平均61个页码。按学位论文通常用的小四号英文字每个页码排版字数统计,平均论文篇幅远远超过了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所规定的16000个英语单词的字数要求。从参考文献来看,63篇论文共著录3691篇中英文参考文献,平均每篇的参考文献为58.59篇,其中,所著录的参考文献中最多的为120篇,最少的仅仅只有21篇,12.70%的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数量上并未达到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少于40个的要求;另外,中文参考文献为1543,占总数量的41.80%,英文参考文献2178,占总数量的58.2%,可见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很好利用了英文资料进行论文撰写;然后,期刊、著作和学位论文是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数的45.49%、41.86%和5.99%,但电子文献比例仅为1.04%,对于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网络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文献的著录整体上比较规范。从附录材料看,60篇论文有附录材料,3篇论文无附录,说明绝大多数的教育学研究生将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字资料附于文后,仅有相当一小部分研究生没这样做或研究中没有其认为必需附录的材料。

2.3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

国家有关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说明了,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实际情况是如何呢?首先,从论文主题看63篇论文分布于六个研究方向,选题范围广泛。首先,英语教学方向较为集中,共计18篇,达到了总数的28.6%,这18篇论文中除了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的探究以外,涉及到英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较,如语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和多媒体辅助等,无疑反映出英语教育硕士的论文正在朝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但需要引起的注意的是要避免因选题过“大”而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降低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英语学习策略方向的论文也达到了17篇,占据了总数的27%,这与近些年来英语教学逐渐以学习者为关心的热潮密不可分。另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它类别(语言学,传播学等)占总数的19%和14.3%。英语课程论及教材分析和英语语言测试占总数的9.5%和1.6%,数量偏少。

其次,本文把研究目的分成两种类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拟考察不同主题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从下表分析得出,63篇论文中有关基础研究的论文数量总共为3篇,其中,英语教学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2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11.1%;教师专业发展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1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8.3%,可见基础研究在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仅占据4.8%,数量极其之少。但应用研究的论文数量达到了60篇,占据了总数的95.2%,其中,学习策略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达到了17篇,占据应用研究总数的28.3%;其次,英语教学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6篇,占总数的26.7%;教师专业发展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1篇,占据总数的18.3%;英语课程论文对应的应用研究有6篇,占总数的10%;语言测试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少,仅有一篇,占总数的1.7%;另外,其他类别的研究主题对应的应用研究有9篇,占据总数和15%。为何应用研究的数量大超过了基础研究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主要以在职的一线教师为主,他们之所以来继续学习的原因也主要是通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培养并增强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以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4论文研究方法及电脑统计工具

经分析得出,所有的研究方法中文献研究法使用次数最多,为63次,占据统计总次数的37%,这也就是说,在统计的63篇论文中,全部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其次是问卷调查法,共计55次的使用次数也占据总数的32.4%;再次,访谈法使用次数共计35资占据总量的20.6%;此外,实验研究和参与观察也均有使用,分别为8次和9次,占据总量的4.7%和5.3%。内容分析、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没有使用。可见文献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者构成了英语教育硕士的主要研究方法。另外,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中没有使用电脑统计工具的共计16篇,占总篇数的24.2%;使用SPSS的37篇,占总篇数的56.1%;使用EXCEL的11篇,占总数的16.7%;另外,有两篇论文分别使用了R2.14.1软件和PASWStatistics。可见,绝大多数的论文资料分析都使用了电脑统计工具,特别是SPSS的使用篇数已经过半,调查证明一大部分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工具,已经开始用科学的电脑统计工具来处理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和研究的科学性。#p#分页标题#e#

3.结论及建议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3

本文采用参考文献与团队地址认知词两种分析方法进行多学科期刊论文的学科划分。首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来源期刊所属学科确定单篇论文学科划分;其次,利用地址认知词划分未能依据参考文献方法确定的论文以及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本文选择JCR分类体系为桥梁,一方面利用SCI/SSCI期刊全简称对应表进行参考文献分析,明确参考文献来源期刊的学科属性,从而实现论文的JCR学科划分;另一方面选择JCR分类对生命科学学科进行界定。这样,JCR分类体系将SCIENCE期刊论文与生命科学之间联系起来。

1.1参考文献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分析方法指利用论文参考文献来源期刊的学科属性确定单篇论文学科。Glanzel针对多学科期刊论文的学科划分,提出Item-by-Item主题分类模式的重复应用,直至确定多学科论文学科属性。该方法将以期刊分类为基础的学科划分细化到单篇论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针对NATURE、SCIENCE期刊的实证研究显示明确划分学科的论文比例分别为70.2%、72%。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部分论文缺少参考文献,Glanzel统计的1993年数据中大约3%的SCI论文缺少参考文献数据;第二,论文二级参考文献数据量大、操作困难,且多学科期刊自引率和互引率较高,方法的重复应用效果不理想。参考文献学科属性的确定依据其来源期刊的学科属性,获取汤森路透SCI/SSCI期刊全简称对应表,该表涵盖期刊全称、简称、所属JCR分类及影响因子等相应数据。利用此表可将SCIENCE期刊论文参考文献中的期刊简称对应全称和相应JCR分类,从而实现论文的参考文献分析。每篇论文的学科划分不唯一、不排他,本文划入生命科学的论文同时可归为其他学科。为了尽量减少遗漏,本文将SCIENCE期刊论文参考文献中生命科学论文比例超过10%(笔者硕士论文题目为《基于SCIENCE论文的生命科学学科主题演化研究》,利用共词聚类分析方法探究生命科学学科核心主题及主题演化趋势。本文所划定的生命科学论文数目即为硕士论文数据源。本文从减少遗漏的角度出发,确定了10%这一临界值,假使不为硕士论文服务,本文临界值会适当上调。)的论文划入到生命科学学科。

1.2地址认知词分析方法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4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图书馆学;引文分析法;论文质量评价

1引言

国家有关方面规定,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能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备达到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1]。这表明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不仅能够考核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它还能够体现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严格把控并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引文,一是指引语,二是指参考文献,是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在写作论文时,为了解释研究主题的来龙去脉、便于研究开展等的需要,必然会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对研究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就会被作者所引用,引文则是这些被引用的文献资料。它不仅可以反映研究生对文献的吸收、消化及创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文的质量对论文的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故而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就不能忽视引文的作用。有鉴于此,文章试图从论文引文与论文效用的角度出发,对2014—2016年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引文与论文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以验证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定量分析引文对论文质量的影响;二是从引文和论文效用角度,对图书馆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供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写作论文时参考,并在论文引文方面给予相关参考建议,以期提高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2研究综述

2.1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一般说来,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论文形式、论文内容以及论文效用,因此,归纳以往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研究,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进行评价的研究。这一类研究主要从论文结构和格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中英文摘要是否具备、篇幅大小、图表格式是否规范、参考文献著录是否规范等。相关研究如翁涛[2]对2006年度的英语翻译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个案研究,他对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和篇幅与提高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陈瑜和丘文辉[3]两人也进行过此类研究。从总体上来看,仅从论文形式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的研究并不多,一般是与论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第二类是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的研究,主要是从论文的选题、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内容的创新性、论文价值、论文的学术水平等进行评价。如高耀等[4]以选题与综述、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论文规范性、创新性及论文价值这四项指标评价了工学门类的学术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又如肖华茵[5]以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来构建评价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江西省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质量分析等。目前此类研究数量最多,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体系也比较完善。第三类是硕士学位论文效用评价研究。此类评价主要通过分析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被引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如王传毅[6]等通过分析2013年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对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被核心期刊论文引用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评价。此外如袁?[7]、栾磊祖[8]等人也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过分析。不过就目前来看,此类研究数量很少,且大都从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这一指标出发进行探索。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国内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主要是从论文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很少有研究者从论文效用的角度开展研究。此外,论文质量评价一般也是采取由同行专家阅读文本对具体内容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观性较强,很少有人从引文的角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也比较浅显。

2.2基于引文的硕士学位论文分析研究

从引文角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的研究不在少数,不过,总结以往此类研究,发现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研究目的:其一是通过分析引文以了解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从而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指导以及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此类研究如卢同同[9]利用引文分析法对2010年太原化学化工学院的77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以此了解了该院研究生的文献需求,从而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又如石德万等[10]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引文的分析,指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拓展信息服务新途径等建议。相关研究者还有梁学敏[11]、陈福蓉[12]、刘良璧[13]等人。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此目的而运用引文分析法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其二是对硕士研究生引用参考文献类型进行分析,指出期刊文献利用情况,进而为相关期刊发展提供指导。如程晴晴[14]利用引文分析法对2010—2012年安徽大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作了分析,从毕业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这一角度,对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进行了解,进而为图情期刊发展提供参考,等等。有少部分研究是基于此目的进行。并非所有对引文进行分析的研究都只有以上两个研究目的,这只是对于引文分析法运用于硕士学位论文分析的研究而言的。调研引文分析法在非学位论文的应用研究,可以发现,运用引文分析法的研究目的还包括评价论文质量。如贾春海[15]通过引文分析法,发现引文类型对论文质量有所影响,得出国际会议论文及外文期刊论文引用率越高,论文的出现创新性就越强等结论。又如王全金等[16]通过分析科技论文的引文量与其被引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引文量偏少不利于科技论文质量提高的结论。冯保初[17]为完善编辑审稿,对论文参考文献与论文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他得出引文析出时间、引文语种、引文数量和引文载体及其学术层次与论文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将论文引文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个切入点是可行的等结论,等等。此类研究表明,从引文角度评价论文质量有一定可行性。尽管这些研究大都是对科技论文(期刊论文)等进行引文分析,进而评价此类论文的质量,但就理论上而言,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也可以从引文角度进行。可遗憾的是,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吴根洲等[18]从引用位置、引用行为、引用功能等方面对70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引证文献和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后续研究做出的学术贡献十分有限。该研究可以算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总而言之,仔细分析现有从引文角度对硕士论文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或不够深入全面,或偏于主观定性分析,存在泛泛而谈之嫌,并没有对引文与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系予以充分、客观的研究。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很少有研究从论文效用角度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很少有研究者从引文角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此外,以往研究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与论文效用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不过,尽管有一些学者认为从引文角度来评价论文质量并不够权威,但更多的学者还是认为,多数引文,尤其是正面引用的引文,是能够反映一篇论文质量的,论文被引用反映了该论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质量较高。有鉴于此,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由引文形式、引文特征和论文效用等一级指标和相关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试图从引文特征和论文效用的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图书馆学硕士论文质量进行多元评价,此外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对引文与论文效用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文章以《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学科专业名称=图书馆学”为检索式,限定学位授予年度为2014年到2016年后进行检索,检得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以2014年到2016年的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其一是论文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失去研究分析价值;其二是论文数量必须足够适当。由于文章采用引文分析法,需要对引文进行统计分析,故而数据量及可靠性需要有所保证,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3.2研究方法

文章基于引文分析,从引文形式、特征和论文效用出发,也即以论文引用与被引用情况为出发点,由此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通过收集各指标数据,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对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间接测度。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来说,还有一些引文指标如引文的发表级别、引文作者的声誉等同样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但由于数据不全、查找不易等原因,此次调研并没有顾及。

4研究结果

4.1引文形式评价

引文形式评价,顾名思义,是对论文引文形式及其规范进行评价。引文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引文形式这一角度也可以对论文形式进行间接评价。尽管范围有所缩小,但同样具备可行性。引文形式评价主要包括对引文编排格式、引文著录格式、引文标注格式进行分析,以下为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形式评价分析结果。

4.1.1引文编排格式

评价引文编排格式主要从引文编排顺序和引文编号格式这两个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如下:

(1)引文编排顺序

引文编排顺序,也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顺序及其原则。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三种引文编排顺序,其一是按文中引用顺序编号,也即顺序编码制,这种编号原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而另外两种编号原则,既不是国家标准所推荐的著者—年份编号制,也不是其衍生物。这两种编号原则分别是按文献类型集中编号和按文献语种集中编号。其中,按文献类型集中编号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按文献类型集中编号,然后再按文献语种编号,如先把引文为期刊论文的集中起来,再按语种编号,先中文期刊后英文期刊等;另一种则是只按文献类型集中编号,中英文混合编号,如先把属于期刊论文的引文集中起来编号,中英文期刊论文再随意编号等。同样,文献语种集中编号也存在相同类别,即分为先按文献语种集中编号,如先中文后英文,再按类型编号,如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等,再英文期刊、英文图书等,以及只按语种集中编号,各语种引文分开著录,不同类型引文随意编号。此外,通过分析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编排顺序发现,不仅各院校所采用的引文编排顺序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院校,不同研究生所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也采用了不同的引文编排顺序,可见当前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编排顺序尚无统一标准,亟需规范。

(2)引文编号格式

引文编号格式是指引文编号形式规范性和内容规范性。2005年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2015年的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均明确指出,引文编号应采用方括号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形式,如[1]表示。但研究发现,图书馆学硕士论文中的引文编号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如有些论文的引文编号没有方括号,直接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形如“1”;有些论文的引文编号虽然存在方括号,但其格式却不规范,以“【1】”表示;另外还存在极个别论文直接没有引文编号,等等。而通过分析引文编号内容的规范性,发现论文中存在一般性失误和原则性失误两种情形。所谓一般性失误是指重复编号或者缺省编号,这里的重复编号如引文编号中已经有文献被编号为[1],但在其后却又出现了编号同为[1]的不同文献,而缺省编号则是在编号[1]的第一篇文献后,跳过了编号[2],直接以[3]编号第二篇文献。所谓原则性失误是指重复编号,这里的“重复编号”与上述不同,是指同一篇文献由于在文中被多次引用,出现在文中不同位置,因为按顺序编号,导致其再次被编号,如文献A已经被编号为[1],但文献A在编号为[29]的文献后又被作者引用了一次,于是其又获得一个编号[30],此类现象则为原则性失误中的重复编号。按国家标准规范,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出现,应只给予一个编号,但在引用标识上有所区别,需注明页码,如“...规范的重要性[1]2。...规范的要求[2]。...遵守规范[1]78。”

4.1.2引文著录格式

关于引文著录格式的评价,在仔细对比分析344篇学位论文后,总结出以下两个评价要点:

(1)引文著录项目完整度

引文著录项目完整度,即引文著录项目的完整程度。在国家标准规范中,对引文著录的项目存在明确规定,如专著(非电子资源)的著录项目应包括主要责任者、题名项、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项,其中其他责任者及题名项中部分要素为选择性著录。要求引文著录项目齐全完整,并非只是“按章办事”,更多的是为了确保学术交流互通性,因为引文著录规范的出现,其作用之一就是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分析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发现。这些论文在引文著录项目完整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著录项目缺省,如有些论文在引文著录时,缺少文献类型标识项或引文页码项,又如一些论文在著录图书引文时,有些写了出版地,形如“[M].北京:北京出版社.”,有些则没有,形如“[M].北京出版社.”,前者显然符合国家标准。其他还有如连续出版物著录缺少卷号、缺少出版时间等等。目前存在此类问题的论文数目较多。二是著录项目多余,如某些论文在著录学位论文时,已经著录了文献类型标识符,但在其后又以中文表示文献类型,形如“(硕士论文)[D].”或“[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2.”,部分论文有此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引文著录项目完整度存在的问题不局限于以上两大类型,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同一论文中,各引文著录项目存在不一致性,即部分以正确格式著录,部分又出现不规范著录现象等等,只是数量较少。由此可以看出部分研究生对引文形式规范并不重视。

(2)引文著录符号规范性

所谓引文著录符号规范性是指引文著录时所采用的标识符号是否符合规范。国家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著录时所用的标识符号,如“[]”用于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识、电子资源引用日期以及自拟的信息等。分析344篇论文发现,在引文著录符号方面,这些论文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包括缺少或增加标识符号和标识符号不规范。前者如引文最后缺少“.”,英文文献无文献类型标识符,引文著录项目如题名前加书名号“《》”等;后者如引用页码使用“~”而不是“-”标识起止页码等。尽管此类著录符号的问题并非是主要问题,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论文作者学术研究的严谨度,也应当引起重视。

4.1.3引文标注格式

引文标注格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引文在文中的标注形式,即文中引用标识格式;二是文献注释标注格式,如页下注的格式及其规范。

(1)文中引用标识格式

通过分析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文中引用标识发现,其在论文中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没有文中引用标识,也即通称的引用上标,如“[1]”,极个别论文有此现象;二是有引用上标,但其格式不规范,标准的著录格式如“...规范[1]”,但有部分论文的引用上标却或增、或变化、或减,不符合标准,如“...规范【1】”引用符号不规范,再如“...规范1”没有中括号等;三是有引用上标,且格式正确,大部分论文都达到了这一要求。

(2)文献注释标注格式

引文引用上标的格式规范与其是否采用文献注释格式,也即页下注格式有关,对页下注格式规范性需要加以考虑。而研究分析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后发现,按页下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页下注的论文,此类占多数,多达204篇;第二类是有页下注的论文,有140篇,但发现其页下注格式不一,如对于序号,部分论文的页下注序号是以带圈数字表示,部分是直接以数字表示,部分则是以方括号加数字表示。总而言之,引文的标注格式是用来指明论文中具体内容参考何种文献的重要标识,其格式不规范或者缺失引文标注,既不利于其他研究者阅读与考证文献,同时也表明论文作者写作水平和学术道德等可能存在不足,其在一定程度可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学界对此应予以重视,出台和完善相应规范。

4.2引文特征评价

所谓引文特征评价,是指对引文规模数量、类型、语种等反映引文基本情况的信息进行的评价。文章将引文特征这个一级评价指标细化为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分别是引文数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以下是对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引文分析后,统计得出的相应结果。

4.2.1引文数量

引文数量是指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体现硕士研究生检索文献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对文献信息的吸收、消化和借鉴能力,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它还表征了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水平或掌握程度。因而,引文数量的多少,对论文质量可能具有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在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引文总数为21630篇,平均每篇硕士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为62.878篇。就平均引文引用量来看,与国内其他学科相差不大,但这一数据与国外相关研究所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完成,大概要借鉴并消化10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的数字相比较,其差距较大。这说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在文献检索、吸收、利用等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提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最多的有184篇,但引用最少的却只有23篇,两者差距达8倍,这表明,从局部来看,我国不同高校的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在文献检索、吸收、消化以及对研究动态的把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4.2.2引文类型

引文类型,确切的说,是指引文文献载体类型,文章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期刊论文、图书、学位论文、电子资源和其他类型。由于每一种文献类型有其固有的特性,如期刊论文出版周期短、更新速度快,图书系统性强,但编写时间长、对最新科研动态把握不精确,故而,不同的引文类型,其对研究者和论文来说,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类型,有助于把握硕士研究生的阅读动向和规律,进而从引文类型角度,可以对其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表2为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类型统计分析数据。在引文类型中,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引用最多的文献类型是期刊论文,占比达63.44%,其后引用数量由高到低的文献类型依次为电子资源、图书、学位论文、其他类型(如会议论文、报纸)。从表2还可以发现存在57条引文难以区分文献类型,这主要是由于引文著录时缺少相关文献类型标识等引文著录不规范所致。总而言之,就目前来看,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查阅的文献主要还是以期刊论文为主,这是目前各学科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由期刊论文独有的优势所决定的。不过令人吃惊的是,电子资源的引用数量竟然仅次于期刊论文,其中原因值得探讨。会议论文等其他类型的文献引用数量最少,这可能是与获得此类文献存在障碍有很大关系。

4.2.3引文语种

引文语种是指论文参考文献所使用的语言。对引文语种进行分析,可以衡量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吸收、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同时也能反映论文资料的完备性。表3为引文语种统计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引文中的大部分电子资源难以明确区分其语种,故而在此处并未对其进行统计,所以引文语种统计的总引用量为18699篇,而非21630篇。尽管缺少部分数据,但对总体结果而言,其影响并不大。从表3的数据来看,硕士研究生在调研文献时,还是以中文文献居多,中文总引用量有15286篇,占总引文量的81.75%,其篇均引用量为44.436篇。其次是英文文献,总引用量为3356篇,占比17.95%,英文篇均引用量为9.756篇,而其他语种文献引用很少。表中记录仅有57篇其他语种的文献,分析这57篇文献,发现这些文献的引用是由研究主题决定的。如王灏夙的《日本文献资源编目规则演变及发展研究》引用了25篇日本文献,是引用其他语种文献最多的论文,其研究对象就是日本文献资源编目规则,自然会参考大量日本文献。这一组数据表明,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在阅读文献时,还是以国内文献为主,反映了硕士研究生掌握的外语语种过于单一,有待加强。

4.3论文效用评价

论文效用评价,即对论文的效用进行分析,也即对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学术价值、关注度等进行评价。文章主要从被引量和下载量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相关结果及分析如以下内容所述。

4.3.1下载量

下载量是指一篇论文被下载的次数,文章中的下载量以中国知网的统计量为依据,即一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中国知网上被其他学者下载的次数。一般来说,下载者下载论文主要是由于该论文在某些方面满足自身研究需求,如论文主题与下载者研究相关。因而,一篇论文下载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论文主题等得到学者关注的程度,也表明论文比较切合研究热度,而论文切合热度,在某种程度上,又能反映其质量或者创新性较高等等。分析论文的下载量,无疑是有利于客观全面地评价论文质量的。此外,由于硕士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差异,一般只有电子版本,因而,引用硕士学位论文必然先要下载论文,论文下载量与论文引用量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基于以上考虑,故此选择论文下载量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以间接测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表4为论文下载量区间统计分析表,而图1是这些论文的下载量统计散点图。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的总下载量为90349次,平均每篇论文被下载的次数为262.642次,单篇论文下载次数最多达2152次,最小下载量为6次,两者相差约359倍,差距之大,可见一斑。这说明344篇硕士学位论文各自的下载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侧面也反映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部分论文很少人关注。而从论文下载量散点图和论文下载量区间分析表来看,大部分学位论文的下载量在0~500次之间,这一区间的论文有308篇,占总数的89.53%;下载量在500~100次范围内的论文数量相对而言较少,只有27篇;1000次以上的论文数量最少,只有9篇。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凭证,其质量、专业水平、系统性、学术性应该都较一般论文要高,但为何关注的人却存在巨大差距?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4.3.2被引量

被引量是指一篇论文被其他论文所引用的次数,一篇论文被其他论文所引用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该论文对于其他论文而言是有用的。而判断论文是否有用,显然就是衡量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因而被引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或学术影响力大小,在许多学者看来,一篇论文的被引量多少可以直接反映该论文质量高低。故而分析论文被引量,对于论文质量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图2、图3分别为这些论文的被引量统计散点图和被引量区间分布图。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总被引量为574次,篇均被引量为1.669次,还不足两次,可见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被引量非常低。尽管有个别论文的被引量最高达22次,但分析图2、图3后,可知绝大多数论文的被引量在5次以下。从具体数据来看,有316篇论文被引量不足5次,占总论文数的91.86%,而且其中还有140篇论文的被引量为0次,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被引量普遍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5分析与讨论

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法从论文引文与效用角度对论文质量进行间接评价,可以发现,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存在诸多问题,论文质量受论文引文影响,但两者究竟存在何种关系就目前来看尚不明确,因此,探讨两者之间关系,成为研究所需。文章拟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以上述统计数据,即以形式、内容、效用三个一级指标下各指标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对引文特征指标与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之间进行分析。由于文章中形式评价属于定性评价,难以量化,故而最终确定的分析指标为引文规模和论文效用这两个一级指标及其下的10个二级指标,这10个二级指标又分别为单篇引文量、中文引文量、英文引文量、期刊论文引文量、图书引文量、学位论文引文量、其他类型引文量、电子资源引文量、被引量及下载量。其中,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为论文效用指标,用以表征论文质量,其余指标为引文特征指标,代表引文特征属性。以这些指标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以探讨引文特征指标与论文效用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地分析引文与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

5.1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法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是一种利用灰色关联度来量化研究不确定系统内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科学方法[19]。所谓不确定系统,也即灰色系统,是指一个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如经济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在这些系统中通常包含有许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但又无法完全确定系统所有的影响因素,便是比较典型的灰色系统。论文质量也是一个灰色系统,其影响因素部分已知,但更多的因素则是不确定的。因而,对灰色关联分析非常适用于论文质量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可以确定一系列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中主要影响因素、次要影响因素,并对其与系统发展的关系进行评价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不同序列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具体实现方法是利用灰色关联度顺序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次序。随着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推广,灰色关联分析逐渐从早期基于点关联系数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发展到基于整体或全局视角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从基于接近性测度相似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发展到分别基于相似性和接近性视角构造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20-21]。相应地,灰色关联度也由最初的灰色关联度(邓氏关联度)发展为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相似关联度、接近关联度、三维关联度等。文章在综合考虑各灰色关联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情况下,最终决定采用灰色绝对关联度进行分析。以论文效用指标,即被引量和下载量为系统行为特征(即参考序列)来表征论文质量,将引文特征指标如引文量等视为系统行为相关因素(即比较数列),对论文效用指标与引文特征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分析,以灰色绝对关联度为分析依据,关联度越大,表征两者联系越紧密,影响越大,反之越小。文章利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开发的灰色建模软件第七版对以上指标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别得出各引文特征指标与被引量、下载量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如表5、表6所示。由表5可得,各引文特征指标对论文被引量的影响力相差较大。就引文类型来看,电子资源引用量与论文被引量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呈现较高的相似度;其后依次是期刊论文、图书、学位论文、其他类型文献。而就引文语种来看,中英文引文量与被引量之间的关联度相差较大,中文引文量与被引量的关系更为密切。这说明中文引文量与被引量相似程度较高。但这不一定意味着中文引文量对被引量的影响较高,就笔者分析,英文引文量普遍过低导致了其与被引量之间的关联度比实际上的关联要小。单篇论文的总引用量与被引量之间的关系较弱,说明引文类型和引文语种与被引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比引文数量与被引量之间的相似程度要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味提高引文数量并不一定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升,但丰富引文类型,也即在写作论文过程中综合参考各类文献资料,有助于对主题的把握,使得研究更为客观,进而有助于提升论文质量。而由表6可以发现,从整体上来看,各引文特征指标与下载量之间的关联度相差不大,且均在0.5左右,这表明各引文特征指标对论文下载量的影响程度相当,下载量与引文特征指标的相似程度普遍较弱。而从具体数值来看,与论文下载量关联更密切的引文特征指标是单篇引文量,其后依次是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电子资源等,英文引文量与论文下载量之间的关联最弱。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在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引文语种与论文下载量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另一方面也再一次从侧面显示出,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外文引用率普遍较低的问题。

5.2相关性分析

衡量事物之间,或者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便是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较为直观简单的是绘制散点图,但其存在不够准确的局限,而要求准确描述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则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实现,如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Spearman和Kendall’stua-b等级相关系数等。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后,因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而文章的原始变量及其数据并非都符合计算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的要求,故文章最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并结合简单散点图来分析各引文特征指标与被引量、下载量之间以及被引量与下载量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考虑到中英文引文对被引量和下载量的影响差别较大,此处的引文特征指标在原来八个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语种区分,从而演变为十三个指标,以此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结果如表7所示。为形象表示各引文特征与被引量和下载量的关系,但又限于篇幅,故文章只列举了与被引量和下载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几个指标(英文引文量、图书引用量。由上述图表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一是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高达0.643,而这与论文利用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参考引用文献必然是在阅读该文献资料之后的行为。二是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均与英文引文量、英文期刊论文引用量、电子资源引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论文引用英文引文、英文期刊论文和电子资源越多,其被引量与下载量会相应提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引用英文或者外文期刊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研究立足于国际视野,对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有充分了解,也说明了作者所查询的资料较为完备,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论文质量较高,其利用率和关注度也就较高;另一方面,电子资源往往包含一些比较新颖的,与时事、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等密切关联的信息,引用此类资源,往往表明研究者对于学科热点等把握较为准确。电子资源的学术价值在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在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于电子资源的引用量从整体上来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总而言之,电子资源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三是图书引用量与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一篇论文的图书引用量越多,尤其是中文图书引用越多,该论文的被引量、下载量有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一点与一般认为的引用图书有助于论文质量提升的说法相反。笔者仔细分析其原因发现,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引用图书较多的论文多为对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论文,所引用的图书多为古籍等历史性文献资料,非直接相关的研究者很少利用其论文,导致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都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分析。不过从整体来看,尽管图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但正因为如此,其在论文中的引用一般是出于构建基础理论的需要,对论文创新性等质量关键指标的影响较弱,加之图书由于出版周期较长,信息及学术动态更新不及时等原因,故而对论文整体质量的提升作用不大。此外笔者认为,由于图书的内容一般较多,而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时间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阅读图书会分散硕士研究生的精力和时间,进而对论文质量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另外,研究分析还发现引文数量与下载量、被引量之间呈弱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17、0.02,两者几乎不相关。这说明引文数量的多少无法作为论文质量评价的指标,两者关系不大。尽管引文量多能表征论文作者参考阅读文献量大,吸收消化文献能力强,但是其论文质量是否较高还值得商榷,因此,一味追求引文数量并不可取,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应择优选取。从图表来看,中文期刊论文似乎对于提升论文质量的帮助并不大,但这绝不能说中文期刊论文对于论文质量毫无意义。相反,中文期刊论文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引用最多的文献类型就是中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由于出版周期短,新颖度大,能及时把握反映最新研究动态等特点,作为论文参考的主要资料,是论文写作与研究进行的重要条件。得到硕士研究生的普遍且大量引用,再观之学位论文,研究发现,学位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被引量、下载量相关性不大,高被引或高下载量的论文的学位论文引用量有高有低,低被引或低下载量的论文的学位论文引用量同样或高或低。学位论文的引用能表征一篇学位论文与其他学位论文的继承性和相关性,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在保证研究创新的同时,加强其学术继承性,深入研究某一主题。依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均与英文引文量、英文期刊论文引用量、电子资源引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中文图书引用量与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如引文数量、中文期刊论文引用量等与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几乎无关。此外,在当前,普遍认为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与论文质量成正相关关系。由此进行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以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硕士论文质量间接测度结果如表8所示,限于篇幅,只列举了质量间接测度排名前20的论文及其相关数据。

6结语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备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培养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实行教育硕士“讨论班”制,革新培养模式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数学教育硕士学制较短,一年级的研究生大都在依据培养方案学习基础课、专业课[7]。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一部分精力要用在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上,在校学习时间缩短,用于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前一个月才开始撰写,导致学位论文写作不规范,框架不严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就业目标是考取教师编制,自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师招考,从而忽视了学位论文的撰写。通过实施教育硕士“讨论班”制度,真正实现“以导师指导为主,集体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讨论班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论文选题、撰写等环节,同时可以将各审核环节前移,相对来说“延长”了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定期在讨论班内进行讨论,使每个教育硕士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让每个学生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导师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8],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好校内与校外两种资源,建设导师队伍

导师直接影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导师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的全过程,优秀的导师通常能明晰研究课题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数学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目前仍以学术型导师为主,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缺乏深入了解[1],数学教育研究不足,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并未凸显实效,导致学位论文指导水平不高。我们必须明白,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的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都可以作为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数学教育硕士的导师不能只精通学术,还要精通数学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加强数学教育领域优秀教师的引进并使其尽快融入现有的指导团队。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邀请专家作报告等形式不断更新与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引导教师从学术型导师向教育硕士导师的转型,加强校内导师的培养。强化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位论文的全过程,形成“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三)突出数学教育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将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而学生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正好可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育硕士的质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等专业基础模块、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科发展前沿模块、数学专业技能模块和学位论文指导模块,构建“厚植基础,面向应用,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1)减少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比重,增加专业课程比重,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方法论等。(2)加强研究方法课程建设,如数学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3)大量开设选修课,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学说课技能、数学评课技能、数学解题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等。

(四)引入“双匿名”审核制度,构建评价体系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6

文献计量是一种基于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它以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结构、特征和规律。目前已有众多学者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究学科发展的趋势、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2-3]。在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生物量既是表征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重要参数,又是反映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4]。同时,通过生物量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碳储量做好铺垫,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生物量近似估计碳储量的大小,尤其是大尺度的碳储量的估计基本上是采用生物量数据去估算。因此,生物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重视。但是各领域对生物量的研究呈现不平衡的特征。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把握国内生物量研究的演进历程、当前研究热点、扩展范围及发展趁势,并为生物量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2统计分析结果

2.1文献量年际分布

文献量是指某一学科研究者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文献量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学科的发展水平,因此统计分析中国期刊网生物量研究文献的数量来衡量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对生物量的研究历程可大致分为初期、发展、兴旺3个阶段。1975—1991年为初期阶段,该阶段研究文献数量极少,年均24.1篇。1992—2005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文献量呈缓慢波动上升,2005年达到169篇,发展阶段年均文献量为110.77篇。2006—2015年为兴旺阶段,年均文献数量为441.7篇。从2006年开始生物量文献年均数量急速增长,发展速度迅速上升,2014年文献数量达到最多499篇。总的来说,1975—2015年间生物量研究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加表示国内对生物量领域的研究呈现越来越强劲的势头。

2.2按文献类型统计分析

2.2.1硕博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

生物量研究领域的发展引起国内众多硕博士的关注,硕博士学位数量反映了这些高校在生物量中占较大比例。关于生物量最早博士论文是1998年北京林业大学胥辉的“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估计方法的研究”。最早硕士论文是2000年陕西师范大学冯险峰的“GIS支持下的中国陆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研究”。之后各高校陆续发表相关论文,直到2015年生物量硕士博士论文文献总数量达到527篇。其中硕士论文有454篇、博士论文有73篇,比例约为6∶1,分布于97所学校。统计得出发表硕博士论文在10篇或以上的学校有16所,文献发表数量共320篇,占总硕博士论文的60.72%。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对生物量研究做出了贡献,具体的名称和发表文献数量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生物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林类高校是因为生物量相关专业在农林类学校多一点,此外,具有农林专业的综合性高校也推动着生物量研究进程。

2.2.2期刊文献统计分析

1)期刊文献数量的年际分布。在学术界里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的作用和意义有一定的区别,普通期刊被引用及下载次数等相对少,目前核心期刊被用做评判学术期刊质量和鉴定论文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统计分类5273篇生物量期刊文献,其中核心期刊文献有2949篇,普通期刊文献有2324篇。1975—2015年的期刊文献分布如图3所示。从1995年开始核心期刊文献发表数量缓慢增长,2006年开始年文献发表数量达到100篇以上,2008年开始急速增长,年均文献发表量远超普通期刊文献发表量。普通期刊从2008年开始年文献发表量超过100篇,2014年期刊文献量达到顶峰时期,其中核心期刊文献达到275篇,普通期刊文献达到174篇。统计1975—2015年的总期刊种类数量及每个期刊的载文量可知,5273篇期刊文献发表在774种期刊,其中普通期刊有590个,载文量有2324篇,核心期刊有184个,载文量有2949篇。由表1可以看出,核心期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统计得出载文量前10名的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根据《2014年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分类比较载文量前10名的核心期刊与普通期刊,核心期刊有11个,载文量为1208篇,占核心期刊文献的40.98%。普通期刊有13个,载文量有504篇,占普通期刊文献的21.69%。从表1可以看出,核心期刊及普通期刊的载文量反映出生物量在生态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在农业、林业及草地研究领域也较为受到重视。2)期刊文献被引用和下载情况。文献被引用的频次是衡量该科学领域交流程度和作者吸收同领域研究进展的信息程度,它是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文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统计1975—2015年的核心期刊及普通期刊文献的被引用频次得出数据如表2,其表示了被引用文献在总文献中的百分比、平均每篇文献的被引次数及最多被引次数,表明期刊文献被引差距及期刊文献的平均被引次数。从表2可以看出,核心期刊的被引用次数最多,高度被引用体现了其作为学术窗口的价值,2949篇核心期刊的85%曾经被引用过,平均每篇核心期刊被引用18.77次。2327篇普通期刊的74%曾经被引用过。由表3可知,论文的被下载次数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被关注度和影响力,统计比较生物量核心期刊文献与普通期刊文献的被下载次数,被下载1500次以上的核心期刊占0.5%,普通期刊占0.2%。被下载1500~1000、1000~500、0~500、0次的核心期刊依次占1.5%、8.5%、89.2%、0.3%,普通期刊依次有0.6%、3.9%、95%、0.1%。显而易见生物量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较普通期刊更能引起学术界、社会的关注,被下载次数也比较多。

2.3文献内容分布

可以看出,文献研究的主题分布将5800篇生物量研究文献按研究内容分为森林生物量、草地生物量、耕地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其它生物量、菌生物量、动物生物量、土壤生物量和浮游生物量的研究,从数量变化看出,森林生物量的研究不断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碳库,单位面积比其它陆地系统储存更多的碳,通过增加森林陆地面积,能有效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森林生物量已成为量度森林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借于森林生物量研究的重要性,许多学者从森林入手,开始研究森林生物量,并逐渐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延伸至草地生物量及耕地生物量。目前的研究以宏观为主,微观环境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事业单位;考评体系;建立

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即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在调动文官积极性,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方面取得很大成效。绩效考核在文官制度成功实施,使得企业等其他组织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实行绩效考核,而进一步发展为绩效管理。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从最初的“形式期”,已经过渡到“实操”阶段,绩效考核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成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下大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地位

绩效管理指单位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指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并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其他要素和环节紧密关联、相依相存,担负着基础支撑的任务,发挥着“标准尺”“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转变为聘用制岗位管理之后,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出来。1.绩效管理是岗位聘任的基础。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中,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考试制度,招聘人员须对其学历、资历、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人格特质等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进行全面的衡量,其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就是通过定义绩效标准进行考核。岗位聘任中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其他各个岗位的聘用也需要用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岗位的匹配,人员的解聘主要的依据仍然需要绩效结果,所以说人员从招聘的“进口”到解聘退出的“出口”全过程的管理中绩效管理始终贯穿全环节。2.绩效管理是实现公平分配的依据。所谓的工资对应的就是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怎样实现工资与劳动力的相互对等,这就是绩效考核的价值所在。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搞活内部分配,必然依据一个绩效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工作业绩等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衡量,使衡量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真正体现事业单位“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3.绩效管理是激励机制建立的前提。激励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是发展的原生动力,而激励以绩效考核为衡量指标,要使激励客观公正,准确无误,必须建立在有一整套科学的评价考核基础之上。因此,绩效考核是激励作用发挥的前提,并与激励互为因果,绩效考核的质量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

二、目前考评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许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尝试,但实施结果却不尽人意,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水平。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1.认识不到位,理念陈旧。尽管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重要地位有所认识,但在贯彻实施的时候,存在主观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从单位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思想认识上都存在怕碰硬的畏难情绪,致使绩效考核不敢动真格,下不了真功夫、抓不出真成效。二是不少人对在事业单位推行绩效考核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使绩效考核仍然停留在“德、能、勤、绩、廉”的概念阶段,“就考核而考核”,没有真正把握绩效考核的真正本质,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战略性、准确性角度进行绩效考核。三是没有以绩效改进为目的进行考核,而是简单地认为,考核就是给每个人定个等次,一般员工思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行动上被动应付,致使绩效考核的推行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不是流于形式,就是中途夭折。2.指标不系统,评价不客观。在绩效考核实施中,指标确定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容易产生误区。一是教条化,主要表现在生搬硬套,考核标准过于简单和笼统,内容缺少量化标准,实践中存在凭印象打分的现象,造成考核不客观,评价不公正。不切合实际追求面面俱到,考核指标过于庞杂,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统计指标上,无暇顾及干工作、创业绩,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二是空洞化。主要是考核重年终,轻平时。缺乏资料的积累。不建账、不立卡,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使考核指标形同虚设。三是片面化。在个人考核指标设定中,没有将个人绩效考核与单位部门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淡化了持续改进单位绩效的绩效考核目标。3.方法不科学,缺乏操作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考核中,考核方法的选择也是一大难点,其存在的问题,一是把考核的职责归结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都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没有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使考核过程偏离方向,使考核结果与实际脱节。二是考核方案制定,或者转发上级部门的原则规定,或者按照原有的惯性思维、照搬原有的固定模式。使得考核成为“扎扎实实”走过场,不接“地气”,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在绩效考核的方法选择上单一僵化,局限在目标管理法,没有与事业单位的工作规律和职业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多种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从而避免由简单评议而导致的“重视拉关系、轻视干实事”的反向激励现象。四是忽视绩效反馈环节,没有形成绩效的持续改进。不少事业单位的绩效反馈仅限于向被考核者告知结果,缺乏面谈沟通环节,没有通过考核帮助员工诊断和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制定改进方案,使绩效考核指标的改进也缺乏支持依据。

三、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起步较晚,缺乏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而事业的独有特征又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可能照搬公务员和企业的绩效考核,因此事业单位要将岗位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针对自身特点和实际,创新理念和方法,不断破解难题,使绩效考核真正落地见效。1.创新理念,形成共识。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要破除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传统的为发奖金而开展的年终考评转变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绩效管理,大胆尝试,开拓创新。要针对员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开展大讨论,使大家明辨是非,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不仅事关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是单位事业保持活力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真正认清不是绩效考核影响了“团结和谐”,而是一团和气“搞平衡”,带坏了单位的风气,误导人们无所事事,得过且过,造成单位持续发展的瓶颈。要对全员采取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使大家在进一步深化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掌握相关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形成全员参与,人人配合,积极主动支持绩效考核工作.2.着力指标,狠抓落实。首先,要做好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基础性工作,而指标的设计是关键环节,既要避免简单、笼统概念化,又要防止指标主次不分,事无巨细。要立足岗位管理,指标因岗而定。按照顶层没计,提供框架,底层构建,充实内容的指导原则,由粗到细,由浅入深,不断推进。要下放权力,重心下移,各个岗位人员要参与考核标准基础性资料的提供,使标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增强群众的认同感,从而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考核指标的确定要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及考核指标要与本单位职能及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反映各个岗位的特征,与激励机制相配套,将考核的责任分解给一线的管理者,增加考核的客观真实性,由此而产生的奖惩更有利于激励作用的正向导向。最后,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使考核工作全面客观,真正落到实处。3.优选方法,与时俱进。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企业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像企业那样以利润和经济成本为考核标准,而是要以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转移价值作为衡量标准。要针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难以确定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完全用定量的评价方法衡量公共服务,难以计算和获取公共服务的评价数据的特点,紧贴岗位管理的基本要求,综合选择绩效考核的方法。要以信度为导向根据实际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在各部门中结合使用各类方法,在保证客观公正情况下,也提倡简便易行、力戒繁琐标准的引入,寻找最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针对层层分解到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使用目标管理法。在难以量化考核的综合公共岗位可采用强制分布法,每个部门根据任务轻重、责任大小设A级(优秀)岗位20%,B级(一般)岗位70%,C级(辅助)岗位10%,分别兑现每个级别的绩效工资。同时还应采取关键绩效指标法,将记录和考核的结果作为岗位晋升和奖惩依据。4.体现公平,不断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公平主要体现在标准、程序的公平。要设立单位的目标,经过层层分解,形成针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科室的考核指标,然后建立分层分类的岗位考核指标库,实现标准公平。要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程序,引入程序软件等方法,将绩效管理指标统计智能化、程序化、标准化,使之能够可持续执行,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绩效考核。要将传统的以评估为目的的绩效考核转变为以评估型和发展型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用于岗位的聘任、绩效工资等级的设定、任务的分派以及人员的晋升等的同时,关注评估员工目前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改进员工的缺陷,以提升员工的能力及工作绩效。形成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绩效改进的循环往复,使个人绩效持续改进,组织绩效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张瑾(导师:王海鸿).海滨市烟草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刘洋洋(导师:李凯).SBW集团绩效管理改进的研究.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15

[3]冯雪飞(导师:宋林霖).黑龙江大学本科评教体系的完善与实践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

[4]胡晓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探讨.科技经济市场,2019(07)

[5]秦婷(导师:陈英武).基于使命任务的军队中心医院科室主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16

[6]李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及相关对策.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统计硕士论文范文8

一、导言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一半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CNKI学术总库(2002—2011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专业学位类别、比较研究文献、中文关键词等五个维度展开统计分析,试图阐述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选择

1.抽样。打开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主题“专业学位”并含“研究生教育”进行高级检索,且对每篇文献进行诸篇查阅,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出2002—2011年这十年间的1199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从中剔除年鉴、记者报道、日报、人物与学校介绍等非学术文章,得到有效样本1047篇。

2.对样本的讨论。研究的样本是中国CNKI学术总库“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2002—2011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学术文献总库里的文献总量万篇。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它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之一。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以及众多的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对于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升降变化,从一个方面透露了研究热点的形成和转移,因而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某一领域今后研究的走向。[2]CNKI系统的主题标引类型恰能反映出学科的属性以及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能较好地提供给用户与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文献,[3]因此所取样本是全面、有效的。本研究对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排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来源期刊,最高被引文章是2006年翟亚军等人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近10年来,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为55.3%,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就到达68.2%;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10年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情况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之后,上升趋势增强,在2010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9年,教育部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将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作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内容列入2009年、2010年工作要点,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4]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会议的召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开始加速度前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密切相关。

2.对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甚少,10年中仅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0%。从表3的数据变化上看,文献数量呈波浪式增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且2011年的论文数量最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主要部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09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趋于平稳,2011年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变化,与2009年和2010年的政策改革有直接关系。学位论文体现的是创新,是研究生经过2或3年的努力做出的学术成果,前期的准备时间是1或2年,2011年恰是呈现研究成果的一年。不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极少,10年中仅有4篇,数量是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1/10,在2009-2010年,研究趋势缓慢上升,2011年缓慢下降。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未引起在校博士生足够的关注。硕、博学位论文是经过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深入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中的主要群体,所研究的领域是引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激流。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待依赖在校研究生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群体中主要的研究主体,更应该拓宽视野、前卫创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层剖析,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通过对硕、博学位论文所采取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较少。

3.对不同专业学位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除了将专业学位分类统计外,剩余的文献均归类到其他综合论述的文献上(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以某一个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合计379篇,仅占总研究文献的36.1%。所研究的专业学位类别共29个,文献数量大于10的仅有9个专业。分别是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农业推广、体育、公共管理、军事、法律、艺术。其中,以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的最多(75篇),其次是临床医学硕士(57篇)、教育硕士(56篇)。目前,研究生考试共有39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其中,对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出版、林业、应用心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审计等10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处于空白。从表4的数据变化上看,对2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基本都处于震荡波动的变化形态中,并且在2009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理论、经验方面尚有不足。“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但在近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大约10%。在社会上,专业硕士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5]但是,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相信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11年3月18日,我国设立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涵盖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领域。涵盖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杜玉波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6]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是一项亟待深入开展的课题。#p#分页标题#e#

4.按照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比较研究的文献甚少,仅有42篇,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13篇)。以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相关文献有27篇。其次是日本(5篇),数量与美国相差4.4倍。由此可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秦春生的《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为最高被引文章。2002—2011年比较研究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并在2010年急剧上升。美国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发展完善(1970年)至今有42年的历史,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因此,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参考对象。“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其蓝本取自美国,虽然目前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但鉴于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完善,与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仍有必要。”[7]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在科研工作中,同国外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是重要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国的教育状况,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5.对专业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统计分析某一时段的学术热点和升降趋势,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尽管此类基于数量的评析往往较少涉及热点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只要分析的时间段有一定的长度,收集的数据充分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则此种研究方法就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表6显示,关键词总个数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744个)、(研究生)培养(模式)(163个)、工程硕士(65个)、(教育、培养)质量(保障)(58个)、临床医学(53个)、问题(现状、对策)(53个)、教育硕士(49个)。由此可以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质量”、“临床医学硕士”、“问题(现状、对策)”、“教育硕士”等是近10年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这个结论也印证了的统计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涉及比较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少,仅有“美国(比较研究)”(32个)。另外,“应用型人才”(6个)、“结构”(5个)、“学位制度”(5个)等关键词尚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表6中没有教学、导师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尽管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包含着教学部分,但将其作为关键词,专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还未受关注。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弱势。“教学如何教”、“教师哪里来”都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