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训总结范例

统计实训总结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学堂云;BOPPPS模式;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并胜任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来看,国内外高校都注重以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以提升审计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针对审计实训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审计场景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邓洁提出“三维融合”的方法,将审计案例融入审计实训教学中,以解决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2];王卿丽提出为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出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3];彭俊英和陈艳芬针对审计实训中教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4]。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审计学专业的冲击,审计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实验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仅依靠教师演示加学生练习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提升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一、我国高校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知识轻实践,重学习轻思考,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审计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减弱了学生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现有审计实训的教学环节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任务、学生练习等环节,缺少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低。

(二)实训教学过程缺少实时管控,限制了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和实训效果的提升。现有审计实训教学通常以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小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所有实训小组的所有实训环节进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实训进度,可能导致部分进度慢的小组拖累整个班级的实训进度,影响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觉性差的小组不能完整执行整个实训的所有环节,影响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开展,而对课前的教学目标导入和理论知识巩固的关注不足,导致实训教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训练习之间缺少有机的融合,从而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现在审计实训教学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向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的拓展不足,从而表现出广度不足的问题。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一)学堂云+BOPPPS模式的特点分析

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通过将教学辅助技术平台——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习题测试功能、教学互动功能、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学情信息统计功能,与BOPPPS模式的闭环教学过程(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总结S六个阶段)进行匹配,实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与APP功能平台的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以下特点。1.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的闭环管理。BOPPPS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各环节,构建从实训导入B阶段、实训目标O阶段、实训前测P阶段、参与式学习P阶段、实训后测P阶段到实训总结S阶段的闭环管理,实现从实训前、实训中到实训后的有机衔接。2.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时管理。学堂云APP能对各个实训任务完成进度进行数据统计和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或个人实训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管控,以提升实训课时的利用效率和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3.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通过学堂云APP与BOPPPS模式的融合,既可以有效利用学堂云APP的线上教学资源,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线下教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学堂云APP的多项功能与BOPPPS模式的六个环节融合起来,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五个实验(包括审计数据分析实验、风险评估实验、控制测试实验、实质性程序实验和审计完成阶段实验)为载体,构建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导入B阶段(Bridge-in)。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开展实训任务的兴趣。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上传与该阶段任务密切相关的审计舞弊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训目标O阶段(Objective)。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实训目标,并引导学生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图文等形式上传各实训任务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点PPT供学生课前预习,以巩固各实训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

3.实训前测P阶段(Pre-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在各个实训任务开始前,针对实训目标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预评价检测。根据学生检测得分情况,了解学生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的预习及储备情况,并对掌握较差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4.参与式学习P阶段(ParticipatoryLearning)。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一个实训任务,让学生熟悉实训任务的构成与操作流程。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以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审计实训任务,重点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流程与环节,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在实训任务中的运用方法。

5.实训后测P阶段(Post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实训目标的达成情况。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和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向学生每一个审计实验项目的实训任务,对实训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测试。

6.实训总结S阶段(Summary)。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审计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反思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实训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实训总结,教师进行实训过程回顾和点评,提出相关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并完成实训报告。

(三)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示例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的“控制测试实验”为例,教学设计示例如下。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导入B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M财务舞弊案例”的视频及图文资料,让学生课前观看并思考会计师事务所在为M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服务时违反了哪些业务规则,以及违反这些业务规则与M公司的财务舞弊之间有什么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控制测试实验的积极性。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O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控制测试目标及知识点图文资料,其中控制测试目标包括:1.掌握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和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掌握控制测试缺陷的填制方法,包括控制测试抽样中加入内控缺陷,工作底稿加载项中添加内控缺陷,直接增加内控缺陷。其中控制测试知识点的图文资料内容主要包括:1.控制测试的基本理论;2.控制测试在各业务循环的应用;3.控制测试的抽样方法。以此让学生明确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并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控制测试的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前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上传并在实验开始时控制测试实验的前测试题,试题共计25道题,涵盖控制测试各业务循环的核心知识点。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并提交控制测试前测试题。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控制测试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参与式学习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控制测试实验项目,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控制测试中非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及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中控制测试的操作流程及控制测试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中的运用方法。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后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及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创建并控制测试实训任务,并开展实训答疑。具体的实训任务包括:1.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3.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总结S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学生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的实训小组对控制测试实验进行汇报,再由教师对控制测试实训过程进行回顾、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学生根据相关建议修改并提交控制测试实训报告。以此来总结并反思控制测试实验。

三、教学改革效果及相关建议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总结反思

高职院校近来普遍实施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办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院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推行慕课、云课堂、SPOC课程等建设,激励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为此,学院实施“卓越课堂”计划,对全院所有课程进行“卓越课堂”认证,激发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使得我院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以我院会计专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为例,对实训课程实施“卓越课堂”认证进行说明。

一、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因材施教。我院会计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多个省份,包括新疆西藏地区,入学方式多样,既有高考录取,也有单独招生、注册入学与社会招生等,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原来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实训方式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认证课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方便地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实现考勤、课件与视频学习、课前预习、课中控制与课后反馈等功能。“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以云班课为平台,进行了课程框架设计,上传了课程资料。以课程中用友ERP的工作任务为例,教师上传平台资料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注意点:首先,教师需要对ERP账套操作录屏,方便学生反复观看练习,教学中教师发现同样的账套操作对一些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反复出错,实训不顺利;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畏难怕繁琐,实训中投机取巧,骗取实训成绩;而一些学习能力强,学习比较认真与刻苦的学生却吃不饱,账套学习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期望。这就需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实施封层教学与考核,设置最基本任务与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要。其次,课程平台要制定详尽的任务清单与考核清单,任务清单中布置预习与实训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单元,根据清单督促学生逐项完成并考核。每天检查清单,可以实现实训进度的控制,对进度落后学生进行督查与帮助,对进度提前的学生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在兼顾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的严肃性,这是在“卓越课堂”认证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再次,要在实训中总结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以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进行记载,不断进行更新与积累,作为实训的重难点,避免学生实训走弯路,减少学生实训的挫折感。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实训中的疑问与错误以文字视频的形式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共同丰富课程内容。

(二)组织与推进教学实施

这是教学的主要过程,要让“卓越课堂”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与作用:1.进行面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反复查看资源,但不可避免的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教师当面辅导就是学生的“主心骨”,必不可少。教师在当面辅导中,可以察觉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完美结合。2.控制教学过程。课前,通过教学平台统计检查,可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中,教师通过课堂巡查,可以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进展,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进行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及时调整课程过程。线上线下的结合,降低了教师不必要的精力付出,很好地实现对实训过程的监督与把握,减少了满堂漫灌,提高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过程考核更有依据,学生容易接受。3.答疑解惑。实训教学线上线下结合优势明显,师生随时可以进行交流答疑,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平台上对所有学生共享,减少了教师重复付出,避免了其他学生重蹈覆辙。而且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并在平台中展现这个过程,这些学生的成就感会进一步促进实训的积极性,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是实训不可少的环节,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可以覆盖课前与课中,平台留痕,平台统计实训情况,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相对于传统教学,网络平台可以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与内容,教学设计有欠缺,教学内容需增减的,在平台上随时可以调整,优化可以不断进行,这是传统教学不可以比拟的。

二、实施效果

“卓越课堂”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多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卓越课堂的实施,使课程从教学目标开始分层教学,不再以一把尺子衡量全部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任务,这在动手操作的实训课程中尤其重要。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基本实训任务,独立完成,不用为了成绩而学习造假,扎实掌握一定会计技能,解决“吃不了”的现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难更高要求的任务,多学多得,解决“吃不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获得感与积极性,课程的覆盖面与深度都有保障,针对性与教学效果更好。其次,加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控。以前,教师对实训的监督更多是依靠经验,大量精力是在与部分学生的猫捉老鼠中浪费的,要吃的学生顾不到,不要吃的学生要追着喂,教师身心俱疲。“卓越课堂”中,教师宽严有度,体现在:设计科学细化的任务清单与考核清单,所有的任务在教学平台上实时监控,每一个单元任务有一定时间节点,一个任务完成,才可以解锁下一单元任务,单元任务完成质量也可以通过平台检查,这样,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操作与课后总结,通过教学平台都可以实时统计检查,成绩在平台上累计与共享,学生有相当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过程控制能力。其次,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建设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使师生之间交流不再局限于课上,很多学生愿意在平台上提出疑问;同时,因为平台的统计与记录功能,实训评价更加直观,容易被学生观察与接受。实践中很多学生有上进心,在平台学习中有更高的学习要求,带动了整个教学班级学风,学生课外搜索的知识覆盖面更广更深,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资源的更新与累计。并且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在实训中总能提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具有共性,也更有价值,帮助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完善教学。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研究探索实训教学模式。学院“卓越课堂”从上至下推动课程认证,对于实训课程信息化与教学模式的改进可以起到外部催化剂的作用,从“会计综合实习”课程在认证中的收获而言,有这样几个经验:其一,需正视生源差异在实训教学中的影响。实训教学受到生源差异的影响比理论教学更明显,个别学生的消极就能影响全班的实训效果,但有教无类,需要我们客观承认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差异,从教学目标开始,分层教学设计,实施不同要求与标准的实训教学,才能有较好的实训效果。其二,需要通过强化考核实现对实训过程的控制,比如,实训任务尽可能细化,量化每个任务的考核标准与时间节点,在教学平台上留痕,统计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过程控制。学生可以一定程度上选择实训内容,但实训过程一定要严肃。其三,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模式有重要作用。作者使用过微助教、SPOC、云班课与金课坊等教学平台,进行微课与慕课设计,只要对信息化技术不存在畏难情绪,就能体会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当然,信息化需要教师制作视频等资料,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没有学校政策与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教师这种付出全凭自觉自愿;但信息化使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完成实训任务,反复观看与学习,师生交流更加便捷,教师的精力配置更加合理,能实现教学实施的动态调整,能强化教师对实训过程的把控等,因此,信息化使得实训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嫚.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8(18).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3]袁春生.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及质量控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4]雪敏.ERP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3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统一教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儿科;角色扮演法;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

儿科护理学内容繁多且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是临床带教值得思考的问题。角色扮演法是进行角色扮演,使扮演者暂时处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依据此人社会位置的态度处理事务,以增强扮演者对于该社会角色的理解[1]。现探讨不同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人。观察组:女23人,男2人;年龄19~24(22.00±1.07)岁。对照组:女23人,男2人;年龄19~24(22.00±1.07)岁。两组护理实习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各有8名带教老师,教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教师、护理实习生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均于第4学期学习儿科护理实训,对照组采取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观察组采取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具体如下。

1.2.1课前准备

首先建立微信群,确保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均加入。其次带教老师将25名实习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5人,各组选出1个小组长,分组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演示。带教老师依照儿科临床教学大纲,且根据目前科室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实训,主要有体格测量、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婴儿喂养、更换尿布、光照疗法、臀红护理、使用暖箱等。在进行上课前针对每个实训项目均设计一个教学情境,具有患儿家属、患儿、医生、护士等角色。观察组实习生课前准备:带教老师指导实习生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资料的方法,实习生通过查询资料,组织小组间讨论和求助带教教师等进行预习,实习生可以提前去实训室熟悉环境、用物等。对照组实习生课前准备:实习生可采用多种渠道提前准备资料,并根据实训的教学大纲和情境完善病例,并可提前到达实训室练习,将情境剧本和病例制作成演示文稿(PPT),于上课前2d交给带教老师。

1.2.2组织课堂

观察组组织课堂、实施教学主要有以下5个步骤:①教师采取PPT或视频的形式简单地介绍实训情境和项目,以“婴儿沐浴”为例,带教老师给实习生讲解婴儿沐浴所需要准备的用物、水温、环境温度、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并播放视频观看婴儿沐浴的步骤和方法,并解析实训项目的练习目标。②实习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根据课前的分组),在既定情境下练习。例如4个月的婴儿,需要沐浴。首先小组成员备好实训用物,带教老师给实习生分配角色,分角色扮演护士、婴儿家属的角色,婴儿采用教学模型,最后护士在完成婴儿沐浴后给家属讲解婴儿沐浴的方法。③观察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将操作示范出来,由实习生扮演护士,带教老师扮演家长,对小组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在护士给婴儿沐浴过程中家属会询问沐浴的注意事项、水温等。④演示结束后进行示范的学生评价本组的表现,进行小组间互评。⑤最后带教老师总结练习和示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组组织课堂、实施教学主要有5个步骤:①②④⑤步骤同观察组。③选择1组或2组学生进行情景剧示范操作,通过情景剧完成实训内容。1.2.3课后反馈带教老师定时在微信群里和实习生沟通,了解其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3教学反馈[2]于带教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教学方法评价。①学生自我评价:主要采取我院儿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应变能力、职业认同、提升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学生自我评价越好。②教师教学方法评价:采取我院儿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3个条目)、能力影响(4个条目)、教学实施(3个条目)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于教学方式的评价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优势、应用价值

采取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是由学生课前提前设计的角色扮演,老师只是扮演引导的角色,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3];且教师的参与度高,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教师需要全面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4]。

3.2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的优势、应用价值

采取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前预习,增强其自学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该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有助于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

3.3实施角色扮演法的经验总结

在儿科实训课程采取角色扮演法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切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训中按照项目介绍时应该语言简练,采取开放式的态度点评学生,避免以权威的角色指引学生,以免达不到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目的[6]。其次在讨论环节避免答案标准化,鼓励学生思考,发散思维,提出不同见解[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应变能力评分、教师能力影响评分、教师教学实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两种角色扮演法各有优点,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取由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法可促进教学气氛活跃,改善教学质量,采取由学生主导的角色扮演法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良芬,陈英.不同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30):3881-3883.

[2]祝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132.

[3]黄楠.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析[J].医药前沿,2015,8(22):247-247.

[4]张春宇.角色扮演法在儿科新进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应用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110-112.

[5]杨红樱.儿科护理中的“角色扮演法”及“角色换位法”[J].职业技术,2015,10(3):57-58.

[6]陈亭伊.角色扮演教学在内科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月刊,2016,12(3):193-194.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课程综合改革;效果评价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护理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较多,但课时相对较少,比起《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这些大课,许多护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再加上儿科护士风险大、护患关系紧张,工作辛苦且收入相对较少,许多护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导致护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对《儿科护理学》从理论授课到实践教学进行了课程综合改革,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学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个班护生47人为试验组。另外1个班护生46人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在生源、年龄、性别、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1次实训在实训室进行,流程为护生预习-观看视频-教师示教-护生练习;2次见习在医院进行,由教师带领护生在床旁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然后讲解具体护理措施。试验组进行综合课程改革:理论教学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整合课程,和《内科护理学》授课教师商讨部分重复内容进行调整;二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训教学,流程为护生预习-护生自己准备用物-护生演示-护生指正-教师总结-教师示教-观看视频-护生练习;二是见习教学,即先去幼儿园见习,了解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练习和儿童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再去临床见习,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TBL教学模式,首先将学生分为7-8人一组,各小组针对一个病人进行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护理诊断及制定出护理措施,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由带教老师总结点评[1]。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采用“理论考试50%+平时成绩10%+综合技能考核40%”模式。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技能考核包括个人操作考核10%,社区幼儿园健康教育10%,小组病例汇报10%,临床见习护理病例书写10%四部分。

1.3评价指标

课程结束后,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指标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以理论考试(满分100分)、病例分析(满分100分)和实践技能考核(满分100分,包括沟通能力40%,技能操作能力60%)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对试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为主观评价指标,集中无记名填写并当场收回,全部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生《儿科护理学》考核成绩比较

病例分析成绩、沟通能力、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试验组护生对课程改革效果的评价

绝大部分护生认为本次课程综合改革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希望继续开展。

3讨论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多媒体技术;产科护理;护理实训;满意度

产科是临床重要科室,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护理实训教学是改善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过程。PDCA循环是对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管理质量[1-2]。目前科学技术逐渐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其可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为教学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为明确PD-CA循环和多媒体技术在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本研究对产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实训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结合多媒体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产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60例,均为女性,教学过程均由相同教师进行,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结合组(n=30)。其中对照组年龄17~19(18.2±0.6)岁,结合组年龄17~19(18.1±0.6)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训教学,由教师讲解实训相关内容及操作步骤,由学生分组训练,再由教师点评。结合组则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结合多媒体技术: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教学前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成绩实施分组,保证每组学生整体水平相当,在各组内选择一名组长,配合教师进行相关实训工作。制定计划(Plan):在每次实训教学前3天,由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实训内容、目的、要求等,并指导每组学生在组长协调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并拟定护理计划,在实训前1天将护理计划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评定和审核,并给予指导。执行计划(Do):实训课时,由教师进行集体演示,随后由学生以小组形式执行护理计划,执行过程中教师需联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等进行病例模型预设、讲解,由学生根据视频中预设的病例,在实训模型上进行实训操作,操作时进行录像,并由教师在巡查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检查(Check):实训结束后分组观看实训录像,集体讨论存在的问题,并将讨论结果汇总给教师,并由教师实施集中点评,完成护理计划评价及评分。处理(Action):课后开放实训室,由学生进行再次实训,并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并组织学生进行此次实训状况的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在下次实训时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教学效果,在教学前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由未参与此次教学的2名教师进行评分,取平均值为最终成绩,每项总分均为100分。②分析学生教学满意度状况,使用学校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师生关系、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能力提升,每项均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教学效果

教学前,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较教学前显著提高(P<0.05),且结合组教学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教学满意度

结合组对教学中师生关系、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能力提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对分课堂;高职

对分课堂又被称为PAD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不断有本科、高职、中职学校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践,效果如张学新所言,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分为三个时间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1]。对分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突破传统讲授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调动、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2-4]。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在进行讲授的同时将剩余时间交予学生掌控、主导,可使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研究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现代教学的核心理论,于2021年9月开始应用对分课堂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届招收的三年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一个班级(59人)作为观察组,同一组教师授课的另一班级(59人)作为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即第二学期“护理学基础”开课期间实施对分课堂。学生均为全国统招大专生,第一学期两组学生成绩、学风评价、学习态度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衡(P>0.05)。学生具备普通高职学生特点,对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训课感兴趣,对理论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应用能力亟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接受度高。另外,大多数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肩负人民健康使命的思想已经确立,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尚需要在不断的实训操作中树立并提升。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讲授为主及带领实训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融入课程思政。观察组实施对分课堂,将课堂分为讲解与讨论两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以此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有效地理解并牢牢掌握知识,具体如图1所示。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知识点适时融入课程思政。第一,教学准备。课题组集体备课,重构教学内容,确定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思政元素与融入方法、课程考核方案,形成教案,经教学办审核通过后,按计划授课。将微课、拓展内容等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同步发送给学生。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经集体备课、教学内容重构后,对本学期60学时进行分配,对分学时设置如表1所示。第二,理论对分课堂。理论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按照课前任务、课中讲解、内化吸收、分组讨论、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开展教学。具体来说,一是课前任务。教师按照临床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相结合,安排课前任务,并检测学生预习效果。以隔离技术为例,课前任务包括感染链的形成,常见传染病如水痘、流感的不同传播途径,临床操作视频等,并用4~6道单选题测试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二是课中讲授。教师对课堂进行划分,首先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而后着重讲解重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采用隔堂对分的方法,讲授过程为90分钟(两学时,部分内容为讲授1学时、讨论1学时),教师结合知识点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三是内化吸收。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要在课下内化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总结通过教师讲授和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条理性的总结或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四是分组讨论。按照异质分组的方法,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9~10人。第二次课时,小组中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组内学生共同讨论交流,遇到通过争论无法明确的疑问,要记录下来。在交流讨论下,学生能够取长补短,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最后20分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总结归纳,解决学生未能得出结果的困惑之处[5-8]。五是课后复习巩固。学生可将课下自主学习完成的分组任务上传学习平台进行“亮闪闪”展示;将自己学会但组员不理解的问题写出来或对其他组出题进行“考考你”,并为其讲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学生可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寻求队员的帮助,最终完成“帮帮你”。通过“亮考帮”,可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实训对分课堂。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再挑选学生回示,并指出学生存在的优缺点,矫正强化操作细节,之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课下要进行自主练习,并总结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次课时,小组内的学生边模拟练习边进行讨论,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操作建议。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演示,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以便增强其操作的实际规范性。在实训练习中,教师要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操作感染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技术进行优化,在操作的过程中如何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评价方法

1.理论与实训考核。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理论知识及实训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考核。理论考核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考核,每章考核累计为平时成绩;实训项目按照竞赛标准对每个项目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单列。对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以再次讲授、让其他学生带动、增加课后自主实训的方式帮助其不断进步,最终推动整个班级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9-13]。学业综合评价包含10%的学风评价(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40%的过程性评价(作业、发言、章节测验等情况)及50%的终末评价(即期末考核)。2.问卷调查。对所有参与对比实验的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学习习惯和专业认知四个维度入手编制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并在护理专业实施调查,借助SPSS20.0软件分析收集数据,检验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调整问卷结构,最后形成有效问卷。问卷共有25个条目,包含四个维度,每个条目分值为1~4分,分值高低表明学生各维度的实际情况,分值越高表明学生学习态度越好,反之则说明其学习能力有少许欠缺。同时,为方便对比,可在对分课堂实施前后定期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测试,将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试卷发放给学生,让其独立完成,以此保证公平公正性。平时与最后考试成绩的满分都为100分。若对分课堂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均优于其他传统教学班级,就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价值。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理论与实训考核

在学期末开展了学业综合评价,对照组学生的学风成绩为76.52分、过程性评价成绩为71.58分、期末成绩为78.62分,综合评价成绩为75.59分。而观察组学生无论是学风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还是期末成绩都明显得到了提升,分别为84.22分、88.59分、88.64分,综合评价成绩为88.18分。两组综合评价成绩相比,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学生学习态度

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差距,对分课堂实施后学生各项评分有较大的提升,两组学生总均分分别为86.23±2.92分、94.17±2.42分,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三、讨论

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分课堂能突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给予学生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使其创新能力及主观能动力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后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实训课中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可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且在探究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并逐渐提升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也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本次研究对两组学生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后可以发现,实施对分课堂的观察组学生不论是学习态度还是成绩均优于实施前(P<0.05)。

(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三教”改革鼓励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中,一是教学设计做到了重点突出、适当留白,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堂讲授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实施内化吸收和讨论的前提[14-16]。对分课堂模式下,课堂讲授时间被重新分配,教师系统讲授知识框架,但并不包含所有知识点,而是适当留白,从而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基础、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确定重难点,把握讲授内容与时间,以保证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氛围,引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在讨论环节[17],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都敢于发言、乐于发言,避免课堂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教师要强化生生、师生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学生讨论,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有学生提出或解答出有新意的问题,要即时给予表扬或加分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灵活度激发了学生对话的热情。教师在指导或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时,要能抓住学生讨论中的知识点、闪光点、创新点,甄别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动态,并分别予以表扬、鼓励或矫正。

(二)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高职“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任何的操作都需要以此为标准完成,因此学生只有牢牢地掌握理论知识,才能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实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操作“实习+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并引导其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中有50%的实训课程,主要是护士临床常用且必须掌握的基础护理技术,具体包括满足患者安全、舒适、营养、排泄需要的护理技术,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药物治疗、静脉输液、输血、病情观察、危重患者抢救等护理技术,需要在实训室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进行练习,直至完全掌握。对分课堂中的实训教学增加了内化与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的后果”“还能怎样优化”等问题,真正达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学习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对分课堂比传统课堂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即时评价、阶段评价、发展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定为学风评价(1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50%),合为综合成绩。教师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讨论、发言等情况及测评成绩即时记录,在小组讨论作业上传后,记录小组评价、组间评价成绩,阶段考核计为平时成绩,应灵敏、准确、切实地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风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功效。增加学风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互帮互助,从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中查漏补缺,进而从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概括来说,综合评价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来说,把每一次每一点进步记录下来,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也减轻了班级两极分化的情况。此外,增加对分课堂的知识内化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了一周的时间进行内化吸收,顺应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改变了学生“听讲—复习—考前突击”的习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课程思政融入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深化

高职“护理学基础”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课程思政融入更易“入脑入心”,更易评价。在讲授阶段,教师应结合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在讨论阶段,学生可通过讨论领会思政元素在专业中的引领作用。从教师引导到自我感知,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并外化到主动学习、刻苦训练,从被动到主动转换,“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在学生知、信、行中真正落地。同时,在对技能操作不断内化、讨论、答疑、总结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爱岗敬业的价值观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8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小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