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例题教学范例

数学例题教学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1

本文对基于数学价值视角下的例题教学提出了如下策略:首先是注重纵横拓展,培养探究能力,其次是关注呈现方式,养成理性思维,再次是展示数学文化,弘扬文化价值,最后是捕捉动态生成,养成良好品质。

关键词:

数学价值观;例题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的学科是发展理性思维的和发展创新意识有着一定的基础作用。而数学的价值观是指数学的应用,思维训练,文化以及科学的素养价值等等。数学的教学都是以例题为主,所以对于例题价值的挖掘和传授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是在数学教学价值观的应用的几点建议。

1注重纵横拓展,培养探究能力

一个好问题往往会对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是有一定的帮助,所以例题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富有教育价值观的问题进行询问。在例题的讲解时,解决问题的同时,就会让很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就可以完成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问题解决后,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增加学生的创新性和探究能力。在例题教学中,往往一个例题,可以引申出多个变形,而这些变形可以是类比,拓展,延伸,也可以是一题多用,或者是将几个典型的例题进行归纳总结。案例:已知函数32f(x)=x−4x+4x.求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形,可以有如下的几种常见的变式:变式1:32f(x)=x−4x+4x在(0,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限定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之后,再确定函数的极值。变式2:32f(x)=x−4x+ax在(0,2)减函数和(2,∞)是增函数,求a的值,2是函数的转折点,所以我们就可以将x=2看成是函数的极值点,然后进行解答。变式3:32f(x)=x−4x+ax在(1,2)是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这是一个需要引入参数的题,由函数单调性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变式4:32f(x)=x−4x+ax,试证:125,[0,]2xx∈时,不等式123()()2fx−fx<是恒成立的,此题可以用划归转化的思想,可以先求出125,[0,]2xx∈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值满足条件,那么这个题就证明了。当然还可以从数形结合,化归转换等多方面进行变式。案例启示:一题多变,变得是形式,而解决问题还是例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在变式的过程中,学生及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函数与导数的关系,增加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广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探究的精神也会增加。在例题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观察,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解题,指导他们做题的思维,点播他们做题的方法,评价他们的思维方式,矫正他们错误的方式,这样学生学生就会自主的合作。思维能力也就会加强。

2关注呈现方式,养成理性思维

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思维是不同的,理性的思维更多的是抽象思维的概述,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发现内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波利亚是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他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除掌握逻辑分析方法外,还必须掌握探索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上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教学问题是数学教育目的的集中体现,能更好的呈现例题的价值。数学思维是重视理性的学科,所以抓住理性思维培养是很关键的。在例题教学中,呈现例题所给我们展示的数学计算过程和结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例题尽量的详细化,有效化,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一定要自己深挖题的教育功能,灵活的运用例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和总结一定是要由特殊到具体,由一般到抽象,寻找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理性思维就会得到培养。

3展示数学文化,弘扬文化价值

数学不仅仅是智育的功能,在美育和人文价值也是有的。但很多学生和教师忽略了数学的问话价值观。所以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深挖内容,对其文化价值观的挖掘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4捕捉动态生成,养成良好品质

目前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是,错题经常错,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于数学题在审题和分析题中,看错或者是看漏了条件。但缺乏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犯错——查错——纠错”这样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避免下次继续出错,而严谨的态度是长期的培养才可以形成的良好品质。而教师也应该每天授课的内容中应包含常见的错题,进行讲解,一定要教会学生注意细节。

5结语

高中数学博大精深,每一个例题,既有其数学研究的价值,也有其文化价值。所以一定要抓住例题教学,因为例题教学时最基础的,而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养成也是一种最简单的途径。而数学的严谨性,也要求学生一定要严谨,认真。不可马虎粗心大意。用价值观的角度去看数学的例题教学这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随着个人经验及阅览的丰富,才能更好的引导和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磊.浅谈数学史的几点数学教育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

[2]臧庆佩.高等数学教育价值的缺失与对策[J].高等数学研究,2013(05).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例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例题教学的措施,对于提高数学例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数学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对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予以足够的重视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例题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往往将例题教学重点放在了数学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而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活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一些初中生虽然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较差,在自学、自问、自思、自我总结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数学能力培养活动的认识比较片面,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传统的课堂例题教学相比,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与复杂性。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下,强调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数学能力培养活动的主要例题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初中数学数学能力培养活动的例题教学内容,一般穿插在数学教科书中,没有单独开设科目,也没有明确的课时设置,甚至在中考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考试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因此,一些数学教师对数学能力培养活动持否定态度,有的教师认为数学能力培养活动存在风险;有的教师认为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会耗费资金;还有的教师觉得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会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精力。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难以发挥其重要价值。

(二)教师缺乏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的相关经验

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由于例题教学内容不同、例题教学形式不同以及例题教学目标不同,因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活动例题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例题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在进行例题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数学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来达到进一步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的质量。但事实上,很多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时,由于缺乏成熟的例题教学经验,因此很难对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再加上教师的例题教学资源更多的是来自于传统的例题教学经验或来源于互联网,因而往往会出现停留在表面的现象,难以满足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的实际需求。另外,受专业水平所限制,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虽然也想对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但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以及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对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的探索普遍流于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在数学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精心设计导入内容

在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经验等,从而有助于提高问题情境的质量。此外,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变成相应的数学语言,并利用数学方法来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经验,有助于学生完成对例题教学知识点的内化,从而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因此,在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抽丝剥茧,最终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某超市老板购买了一批钢笔与中性笔,一共140支。其中钢笔的进货价为10元,零售价为25元;中性笔的进货价为8元,零售价为20元。假设钢笔与中性笔全部售出,总共盈利1860元,求老板本次进货钢笔多少支?中性笔多•184•少支?”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二元一次方程题,但有部分学生会受到进货价与零售价的迷惑,容易把“盈利”当成了“总收入”。因此,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盈利”与“总收入”的区别,避免其因思路偏差而造成答题错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利用二元一次方程将问题解答了出来。先设钢笔x支,中性笔y支,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x+y=140、(25-10)x+(20-8)y=1860,通过计算可知x=60、y=80。所以最终答案为钢笔60支、中性笔80支。

(二)利用生活化的例题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且认知能力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建立起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仿佛数学只存在于课本中,而没有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化、概念化,而生活对于学生确却是直观的、形象的。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时,应充分利用生活化的例题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生活与数学的沟通关系,进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找来了一个长16cm、宽6cm以及高3cm的食品包装盒,以这个实体为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需要为这盒食品的厂家设计一个包装箱,需要每个包装箱能够装下30盒这种食品,并且处于节约成本以及避免浪费的原则,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使用,该怎么设计才好呢?”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热情高涨,瞬间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经过激烈的探讨后,学生一致认为“如果要是食品能够正正好好地摆放在包装箱内,那么包装箱的体积应该与30盒食品的体积相等,并且长、宽、高都应该是食品的整倍数。在得到了教师的认同后,学生又拿来教师准备的食品盒样品,进行虚拟摆放测试,反复多次之后,学生发现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如果包装箱的长、宽、高都是食品盒的整倍数,那么也就是说包装箱的体积应该正好是一盒食品的30倍,于是通过因数分解的方式,如30=2×3×5,就可以简单得出包装箱的长、宽、高应该为16×2cm,6×3cm,3×5cm。

(三)采用多样化的例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数学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例题教学形式,并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主动提出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寻找解答思路,最终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答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由于硬件设备条件有限,很多综合与实践例题教学活动无法实施,而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例题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数据资源共享库、网络例题教学平台等,这些例题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仿真实验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初中学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推理的方式是学习数学新知识过程中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月掌握各种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推理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进行有效指导,进而了解与掌握丰富而又新鲜的数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充分理解在解决问题中所形成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意识。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教师还可以在推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或者网络信息技术等进行指导工作,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提高初中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活动例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分别为精心设计问题导入例题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的例题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例题教学手段丰富例题教学形式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云.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学农活动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3):196.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初中数学教育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初中生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容易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困难,让学生望而生畏。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发挥出例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初中生学习和发展需求。

一、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功能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不但具备知识传授功能,同时也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育人能力,下文将结合这两点具体分析。第一,从知识传授角度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通过合理开展例题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思维得到拓展,同时也能够学习更多的数学解题技巧。通过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价值观念,而且初中数学例题的教学中,知识的功能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知识的引入中,能够通过例题将知识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与分析,掌握每个章节的新知识,同时也能够实现知识巩固,通过例题的合理化设计,借助例题清晰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学习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从育人能力的角度分析。初中数学例题教学还能够展现出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开展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时,可以让初中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研究过程,感受数学历史,同时理解每一个知识在各个领域的不同运用。另外,通过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的因素,让初中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家不懈的努力。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巧妙设计也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学习精神。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关于几何知识的例题,然后在讲解过程中为学生描述黄金分割比,感受黄金分割的数学魅力,另外也能够领会对称图形的美。另外,在开展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逻辑思维的锻炼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因果意识,能够从逆境中寻求发展,掌握自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生为本,创新初中例题教学方式

在开展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时,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明确学生都具备独立的意识,所以在开展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时,教师要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主动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面对数学的学习状态,掌握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也要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模式。教师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思维水平、身心发展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此前提下选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展开例题教学。通过保证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效果,来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例如,在开展初中“无理数”知识的教学时,其中会有个别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将的内容:“a2=2,a为什么就为无理数。”在实际学习中会有一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却仍旧无法理解,同时也逐渐产生畏难的情绪,对数学知识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在观察到这几个学生的情况后,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情况探询,并且在明确了学生没有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后,教师再度为学生讲解无理数的定义,其既不是分数也不是整数,这样的数就叫做无理数,然后教师引入例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比如这道题中的整数部分小于2的数只剩下1,那么12=1,因此a并不为整数,然后计算小于2的分数,()2=,()2=……以此来推,计算后可以发现a也并不为分数,那么结合无理数的定义来看,a必定为无理数。通过再次进行针对性的例题分析,让学生瞬间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又重拾信心,对初中生的数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例题背景,培养初中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性思维是初中生学习和发展的必备思路,同时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核心。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抽象思维,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优势,构建良好的立体背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数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且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逐步树立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保障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初中数学“分式”知识的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初中生掌握利用分式来表达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有效理解数学分式的抽象概念,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际背景的构建,有效引入生活化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深刻理解分式的含义。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明智家与学校相距三千米,假设明智每天上学采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骑车的速度为a千米/时,明智天天上学路上要用多长时间?”“罐头厂新进了一批罐头原材料,总共花费了a元,其中可以通过这些原材料生产出b箱罐头,那么每箱罐头需要消耗多少原材料?”“有两块麦田,第一块麦田面积为m亩,每年共生产麦子n公斤,第二块麦田的面积为x亩,每年可以生产麦子y公斤,那么两块麦田的年平均产量为多少公斤?”通过这样一系列具备实际背景的例题引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生活中各类因素的数量关系,从而构建分式模型,让初中生深切体会到分数的含义,从而找到其中的共同特性,并总结出具体的定义。所以,通过构建实际的例题背景,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意识,对分式的概念理解更加准确,深化初中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数学思维

在初中生数学课程的教育中,要重视对初中生数学思想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如果长期使用单调而乏味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初中生数学思想的形成。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互联网+”技术理念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掌握资源包以及助学单位的运用,构建全新的互联网数学教育新模式,也创新例题的呈现形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初中的注意力,同时也满足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初中生更好的交换思维,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也可以开展生活化例题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例题形式呈现,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目的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例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模式,关注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兴趣。所以,学生对于例题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主动探寻知识,不仅会使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而且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变式训练,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运算水平,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例如,在初中数学“平方根”知识的学习后,为了对初中生开展知识巩固,让学生深入理解平方根,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变式训练,在例题中设置原问题和变式问题。比如,教师设置一个原问题为“的平方根为多少”?变式问题设置为“16的正平方根和负平方根分别为多少?16的平方根又是多少?”“已知a的平方根为±5,那么a为多少?”通过这些变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平方根概念,通过变式训练也强化了学生对于平方根运算的能力。又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设计变式例题“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图象过点A(-3,0)点B(1,0)和点C(0,-3)试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已知一抛物线过点A(1,0)和点B(0,-3),对称轴为直线x=-1,试求此抛物线解析式”。通过这种变式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的技巧,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提高初中生的运算能力。

(五)引入例题多个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思想

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许多例题的解答都不局限于一种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典型例题的引入,积极设计一题多解的例题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例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题目中隐藏的已知条件,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升,能够找寻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获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精准性。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道例题,“已知一抛物线过点A(0,-3),顶点坐标为P(1,-4),试求该抛物线解析式。”在获悉已知条件后,明确顶点坐标,能够利用顶点式y=a(x-h)2+k进行求解。已知该题目中的顶点坐标P(1,-4),可以得出解析式为y=a(x-1)2-4,同时将已知条件中的A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a-4=-3最后得出a=1.所以解析式为y=x2-2x-3。此外,这道题目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和发言,想出更多的解题方法。

三、结语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提问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传统的应试教育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只是学习比较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很复杂,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刚接触到数学学科的小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吸收都在于学生个人。课堂提问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并且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学习数学需要不断地思考,而提问可以促进思考的深度,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更应该紧跟时展步伐,打破常规创新教学方法,突破课本的束缚。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形成定性,从而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能力,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要,学生能否从小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在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己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讲解例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比如说在教学“时、分、秒”这节课的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自主探索的教学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提出几个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从而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课堂增添活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比如说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道例题,让学生知道这类题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再给学生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2×5=10,根据这个算式,教师先告诉学生,10的因数是2和5;10是2和5的倍数。然后提出问题:10的因数是?10是哪个数的倍数?教师再给一个类似的题,如15×2=30,让学生仿照教师的方法提问。这时候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30的因数是?30是哪个数的倍数?你还能找出30其他的因数吗?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逐渐开始大胆地提出问题了[3]。

(三)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不是很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深刻。数学知识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在编排数学课本时,都是由易而难,并且各个知识点相互穿插,在学到后面的知识时,也会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现在学习的知识点,然后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提问能力[4]。比如说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先通分才能比较大小?不通分能比较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新的问题:“能不能先化成同分子,然后再比较大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思考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课堂效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准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古淑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90.

[2]杨言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7(81):95.

[3]邹丽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7(29):80.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多媒体;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应用,有效地帮助教师高效化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而言,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化知识进行具象化转变的能力,非常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非常有效地优化教学流程,节约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一、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能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整体教学效率,能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非常有效的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工作,可以将数学实验有效的模拟出来,并将整个实验过程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感性认知的培养,加深学生对与知识点的印象,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有非常大的好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所准备的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料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并大量的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提问,让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必须要重视的重要环节。备课时,需要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作用有清晰的认识,其主要作用便是辅助的工具性地位,可以替代板书等传统形式用以节约时间,而并非需要利用多媒体开展整洁课程。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备课时要重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备课时应当对知识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

(二)课件的有效制作

有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将课件的结构设计的简单明了,在布局上要清晰合理。课件的整体布局,可以分为主题板块、主干知识板块和例题板块等几个主要的板块,多媒体课件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因此课件本身应当具有图片、动画以及相应的声音等等,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主要的资料选择范围。很多教师的课件当中都有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这些内容将会掩盖主要知识点,因此必须要重视课件内容的教学有效性,必须要突出教学内容的主体知识点。

(三)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成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字、音频和视频的使用,有效的进行教学导入。例如,圆锥曲线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如行星轨道等视频材料,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圆锥曲线进行直观的了解,从而形成初步认识,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例题以及相应的解题格式和练习题直接向学生进行展示。例如,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应的例题直接进行投影,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针对相应的例题进行解答,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之后,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标准的解题格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接进行课堂测试。第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将这些难点的产生过程更加直观的向学生进行展示,如对于字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其他曲线图像的变化等等。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开展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相关函数图像的变化方式,以及这些图像在每一个参数出现变化之后,其函数图像的具体形式。第四,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课堂练习或者学生作业直接向所有同学进行展示,教师针对实际的错误进行有效的讲解,对学生所使用的多种解题方式进行高效的点评。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的布置上或者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让几位同学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之后将他们的解题过程直接进行投影展示,并进行分析和点评,也可以进行随机的抽查进行点评。

三、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的简单,整体流程更加的清晰。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将会更加容易地攻破学习难点。

参考文献:

[1]潘敬贞,杨晓宏.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5):3.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我们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应该也能够发现这一点,即最为重要的便是对于函数的学习。当然,除此之外,其他的数学概念也比之前难了不止一点。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的数学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一般对高中数学内容的学习都不是特别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为以后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基石,因此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我们通过日常的观察也可以了解到,现在的高中生之所以觉得数学难以学懂,其大多都是因为对一些内容在解题方面研究得不够透彻,没有对其中的多元化解题思路进行完整的把握。由此,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解题中借助实物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题解题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便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觉得数学问题难以理解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时候同学们没办法结合具体的实际对问题进行细致的解决,这样便会导致学生无法了解题目从而也会导致对一些数学问题产生一知半解的印象,如此一来,他们的解题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为了解决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实物来给学生进行辅助。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的《任意角》这个小节的时候,它最主要的学习目标便是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以便为接下来的《三角函数》的学习奠定一下基础。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这一小节的概念学习印象深刻,那么在这个小节的一些问题解答时,我们便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加深记忆。例如这样的一个题目,即“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来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个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它的时间校准以后,它旋转了多少度?”此时我们便可以让学生取出平时所戴的手表,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校准,并在这个校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分针需要正向或者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的时候可能会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0度到360度之间了,所以到了这里,我们便可以将这个小节《任意角》的概念传递给学生,以加深他们的记忆。在帮助学生用实物解答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即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很抽象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实物,这样一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引发学生创新方式

在所有的学习当中,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数学也不例外。学生在解决一些高中数学的问题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解答方式有所创新,由此才能够使得自己的解题思维得到发散。例如来看这样一道题目,即“购买某种饮料x听,所需钱数为y元,若每听2元,试将y表示成x(x∈{1,2,3,4})的函数,并指出该函数的值域”,在解答这个函数题时,如果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那么这便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还有的创新思维便是可以根据题目举一反三,例如,根据刚才的例题,推导出下面这样的题目“某公司将进货单价为8元一个的商品按10元一个销售,每天可卖出100个,若这种商品的销售价每个上涨1元,则销售量就减少10个,然后求出它的值域。”这道题很显然是衍生出来的题,学生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这样,便是创新意识的最佳体现。采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大脑才会灵活思考问题,不仅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带领学生创设情境

翻开我们的高中数学课本,我们便会发现,与初中数学对比起来,就像一个成年人与小孩子的对比,高中数学在抽象性与逻辑性方面对于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懂得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自主合作或者是交流探讨。如,在教学生学习有关象限知识的时候,如果学生对这样的一个知识有不懂的地方,那么老师可以结合书上的一些例题,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合理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分组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一来,在没有老师太多帮助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合作交流之后,他们的解题思路也会得到一定的拓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想要使得学生的高中数学水平进一步的提升,那么对于他们的解题能力一定要多加关注。如采取在解题中借助实物、引发学生创新方式或者是带领学生创设情境等,通过这样的一些解题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庭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45):111.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式;创新思维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要想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脚步,就需要先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思考,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辅助与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进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一、让学生从被动思考向主动的思考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是为了适应高考而进行的题海战术,虽然短时期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时间一长会使学生感到疲惫不堪。同时,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掌握不够牢靠,压力加重,做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最终导致数学成绩难以提升,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融入,很多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为主要方向,将被动的强化练习转变为活跃思维的理解性掌握,并展开解题与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在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学生探索推导数学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解题思路,不仅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抽象的集合符号、逻辑运算、函数、图形等专业语言,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作为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高中数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推理与探索,其严谨性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些枯燥、繁杂。要想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探究,深入思考,使自己的数学思维活起来,通过解读问题来达到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知识时,在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创设问题:假如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A需要满足哪种条件?这样,教师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进行有效分析,自主推导出所需条件,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延展性

通过主动思考来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让他们借助新知识,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运用探索性教学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将每一次解题都当成一次攻克难关的挑战,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树立继续学习的坚定信念。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完善学习方法与策略,充分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椭圆”这一知识时,可以先用圆的方程推导过程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圆与椭圆之间的特定联系,并且找出椭圆的不同之处。接着,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各小组进行合作,将一条细绳的两端固定,用笔尖将细绳拉紧并运动,在绘图板上得到一个椭圆图形。然后,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让各组成员展开讨论:假如我们调整了绳子两端的位置,绳子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椭圆会有什么变化?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来分析、观察、归纳问题,学生既顺利完成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又掌握了椭圆的定义。

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数学活动的实践

鉴于高中数学难懂、难教、难学的特点,学生更要亲自去感受和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与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教学“数列的递推关系”这一知识时,进行了教学设计:第一步,教师借助PowerPoint软件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任务目标,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第二步,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个软件,并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研究。第三步,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组间讨论,收集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进行难点解答,让学生深化理解。这种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并亲自动手操作。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更具备开放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本知识来设计课件,通过声音、图形、动态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多媒体,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六、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用知识理论,学会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灵活转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题目的分析开始,通过对未知条件的推导,让学生借助逆向思维进行分析,使整个解题过程变得清晰明了化,进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的自主习惯的训练,要让学生多思考、提问,小组之间多多探讨,并通过教师的指点与启发,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当然,数学思维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既需要教师的不断坚持与监督,又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逐步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升级。

七、反思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步骤

大多数情况下,很多教师开展的一系列思维培养活动都有其独到之处,唯独缺少一步,那就是真正的核心动力———反思。这是开展数学活动的最后一步,教师应该对每道例题、每一知识点、每节课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通过反思联系新旧知识,揭示问题的本质。因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就是明天的旧知识,所以新旧的联系切不可忽视,它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高中数学要比初中数学难得多,如果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不扎实,那么他们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就很难跟上。学生不仅仅要对刚刚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而且应该结合新学知识,温习那些已经抛在脑后的旧知识。虽然这样的方式有些浪费时间,但是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次思维的综合与融合,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这是不变的真理。因此,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使学生所学知识、例题、难点等有一个二次解读融合消化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所以,教师更应从源头抓起,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侧重讲解的模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宝乾.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2018(21).

[2]杨军民.拓展思维,奋起直追———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

[3]黄晓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17).

[4]姜艳辉.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维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3).

[5]梁万彬.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02).

数学例题教学范文8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十分重要,对于学生今后的整体发展均有很强促进作用。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为各数学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相比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逻辑性与抽象性更强,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与解题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产生了抵触情绪,不仅解题能力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整体数学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对学生今后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注重对教材的理解,牢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俗话说只有奠定基础,才能保证后续发展。所以,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首先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筑牢数学基础。教师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充分理解,并根据其中的教学要求对学生适当合理的引导,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数学题的理解能力。同时,因为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更为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难点,学生对其学习、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一定要对这些教学难点内容重视起来,并从中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如空间几何体的教学较为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空间结合体的结构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将稍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先列举出来,让学生对几何体学习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并在理论知识中穿插一定量的生活例子,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之后进行例题讲解时,再将例题与之前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并采用多种方法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理解与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以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进行相关知识延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还为之后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较为枯燥,加之传统数学教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形成阻碍。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注意到课堂氛围,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来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努力复习,以此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此外,因为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并且课业压力较大,会出现不同程度性格急躁、耐心不足现象,容易对难解的数学题直接放弃,此时,教师仅营造学习气氛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对学生的内心进行适当疏导,并有计划的总结学生做题、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统一讲解,同时在讲解过后为学生留有充足独立思考时间,鼓励学生之后如果再有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向老师咨询,以此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老师在授课及解题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运算能力及解答能力出发,让学生明白正确解题的重要性及意义,借助于传统教学的案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及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解题及审题的技巧。对于数学问题而言,解题难度大,要求严谨,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认真及执着精神,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哪怕是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也会使得整个运算功亏一篑。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及解题态度的培养极为重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四、重视温故而知新,提升反思和总结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督促学生做好反思及总结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促进学生解题水平的提升。此外,对于知识点的转移要懂得举一反三,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质的改变,不能一味地强调量的积累。学会对知识点的汇总及总结,让学生对于解题的思路进行掌握。对真正的解题思路进行解析,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及解答结果给予评价。对于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学生正确对待,找到出现问题的源头,提升做题质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出发,以教材为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透,引导学生从日常课堂学习中寻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最终目标。

作者:庄海军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