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管理方案范例

食堂管理方案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防范

对于高校而言,食堂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饭菜的重要场所,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师生身体健康和高校的和谐发展。所以,高校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品质,从而给高校管理和和谐高校建设奠定基础。

一、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食堂标准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服务成都不断的深入,但是很多高校食堂基础条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却比较多。比如,食堂的设备比较老旧,食堂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监管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没有做好原材料抽检工作,甚至还有些高校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还会通过非正规的渠道进行伪劣产品的购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食堂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1]。此外,在进行食堂工作人员选择的时候,为了节省资金,选择的往往是那些文化程度比较低下,并且卫生意识比较差的临时工,这也直接导致了食堂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在新员工上岗前也没有做好岗位技能培训,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作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安全意识较差,从而给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二、高校食堂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我国高校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来开展食堂工作。为了确保师生食品安全,首先便必须进行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来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只有这样,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才可能真正的提高。其次,高校必须认识到做好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应急管理体系以及预防制度的建立,并根据新管理理念来开展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高校食堂安全才有保证[2]。

(二)做好食堂食品供应链的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校后期服务管理也进行了改革,这也导致了很多高校食品供应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食堂承包商在购买原材料以及储存原材料方面都不够规范,这也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避免问题的出现,高校必须重视食品源头的管理,对原材料进货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必须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此外,对于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环节,必须做好把控工作,只有这样,食品的安全才有保证。

(三)进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监督体系的健全

首先,高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聊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并保证其合理,从而确保在出现突发食品事故的时候,能够有效和及时的进行问题的解决,降低事故导致的危害。所以,高校不但需要认识到食品检测的重要性,还需要进行应急防安全的建立,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监管体系,将政府相关部门、食堂内部监督、师生监督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只有监管体系真正的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正常的开展。除了学校需要不定期的做好监督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食堂管理人员,还可以将校园网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校园网让师生了解食堂食品的安全情况,若是发现出现问题,必须马上督促食堂管理人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食堂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并且,食堂还应该以身作则,主动公开食堂的食品情况和账目,让师生更好的了解食堂情况。此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应急制度的建立,及时的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

(四)重视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校食堂工作人员除了确保其本身的健康之外,还需要掌握食品营养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卫生知识。现在很多食品工作人员加工食品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感觉和经验进行,虽然有些高校已经进行了岗位操作制度的建立,但是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存在的问题却比较多[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定期的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比如做好岗位操作标准以及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保证培训的有效性。确保通过培训能够让食堂工作人员了解自己岗位操作的相关要求,切实提高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从而保证高校食堂食品的安全。高校食堂还可以开展食堂文化和饮食文化方面的活动,切实提高食堂员工本身的主人翁意识,并且,还可以进行员工聘用制度的改善,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收入,尽量的减少员工之间的差异,做到一岗定人和以岗定薪,留住人才。最后,高校还应该进行食堂创新机制的建立,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实现高校餐饮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师生的实际需要。这样不但能够让师生对高校食堂真正的满意,还能够促进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更好的进行,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

三、结语

高校食堂安全管理对于高校建设和师生生命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便要求我们必须真正的认识到高校式样食品安全管理防范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不断的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高校食品的安全,给高校发展更好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盛松林.浅析加强与完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8(32):31.

[2]耿发家.论新体制下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18(4):18-19.

[3]孙西美.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教育现代化,2016,3(20):108-109.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学校食堂;食堂管理

工作茶文化背景下创新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模式,借助传统优秀茶文化创新食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既有利于食堂管理工作的新生,也能构建中国化学校食堂管理模式,并为全体师生营造更良好的用餐空间,助推学校后勤服务不断优化与创新,从而为教育工作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各界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都相对重视食堂管理,食堂管理关乎学生食品安全,借助茶文化优化学校食堂管理架构,能在茶文化传承过程中构建民族化学校食堂管理模式。

1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性质

茶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国际性的特点,通过了解茶文化的性质,发现多年孕育和传承的茶文化属于高雅文化,在发源和变迁的历程中呈现不同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以茶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为例,我国具有56个民族,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习惯和饮茶风格,由此形成的茶礼仪和茶道德以及相关的饮茶习俗,能反映不同民族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地广物博,茶叶种类众多,受区域文化影响不同区域的饮茶文化会有所区别,北方地区更喜爱花茶;而江浙的居民更喜爱绿茶,还有喜欢普洱茶和红茶的民族。在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后,发现我国茶文化在流入不同国家后形成不同的茶文化体系,这充分了体现我国茶文化的包容性,也说明茶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1.2茶文化功能

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以茶文化的文化功能为例,茶文化中表现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以及相关的教育功能都属于文化功能,借助茶文化的文化功能创新学校食堂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既能充分体现茶文化的教育作用,也能借助茶文化规范食堂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茶文化中包含儒释道三家的精华思想,具备真善美的特点,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灵魂之饮。借助茶文化中包含的秩序和友谊等规范,和谐学校食堂管理氛围,有利于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深入认知传统茶文化,也能使其受色香味俱全的茶文化影响,在茶文化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而了解茶文化的经济功能,发现茶叶本身有文化附加值也具有经济附加值,且学校食堂本身具备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食堂管理过程中,只有确保食堂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盈利才能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了解茶文化的双重功能,可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与关注,也能进一步借助茶文化创新学校食堂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从而在茶文化传播中提升我国学校食堂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内控制度有待创新

茶文化背景下我国在不断创新学校食堂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强化对现阶段食堂管理的认知,发现制定的内控制度缺少完善性特征,落实情况也堪忧。食堂工作人员本身存在一身兼数职的现象,责任和职务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会导致食材进出库或食材管理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学校内控制度的不健全,既会影响食堂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也会影响食堂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正在积极借助茶文化创新食堂管理模式,但食堂管理相关的采购平台病并未效完善,也缺少对采购环节的复核,这说明管理意识仍有待创新和优化。茶文化背景下相关管理平台的构建能提升学校食堂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更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学校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由于内控制度有待创新,严重限制学校食堂管理的发展,这是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因。

2.2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了解全校师生对食堂的意见与建议,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食堂的菜品有待优化和完善,菜品种类不够丰富,会导致学生的选择较少。与此同时,菜品种类和食堂服务也具有较大关联,由于部分食堂工作人员缺少服务意识,且缺少系统性培训导致其缺少对工作的归属感很难不断研发新菜谱,菜品保温等工作也有待优化和创新。食堂服务质量是食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提升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但现阶段食堂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主动服务意识,导致多数学生对学校食堂管理存在不满,这说明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管理意识有待优化和创新。借助茶文化发展积极推动市场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确保在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3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1强化卫生以及安全管理

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需要基于茶文化树立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既要强化隐患排查,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性培训,提升其卫生意识,确保安全管理卫生记录的有效保存,这样才能创新管理模式,提升食堂管理的安全性。茶文化在我国流传已有千年之久,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身,具备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借助茶文化传承契机,强化对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梳理,可基于茶文化优势特点构建人性化管理方案,以此确保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善卫生管理架构,提升食堂管理效率。茶文化是在我国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包含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其中也具备诸多管理思想,有利于食堂领导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意识。首先,食堂管理者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并基于时展需要树立食品安全卫生意识,加强对食堂的全方位卫生排查,既要要求工作人员对餐具进行消毒,也要利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校食堂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茶文化背景下食堂领导应强化对卫生检查标准的界定,既要在校园内部形成一道安全食品防线,也要加强对食堂人员的定期培训;其次,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食堂卫生与学生安全息息相关,工作人员既要强化对食材的监督和管理,也要定期体检,确保经过多次消毒后健康上岗,以此加强安全管理。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可尽量缩短食堂管理人员的体检时间,可半年或三个月进行一次全身体检,并引导其定期接受卫生培训,以确保其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关注;最后,应督促管理人员做好食品卫生记录,既要确保食品验收有据可查,也要完善食品流量记录。管理者可借助茶文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并积极借助茶文化构建相应的制度,以此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工作人员接触茶文化时提升学校食堂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助推食堂管理工作发展。

3.2完善监督以及控制体系

茶文化背景下想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食堂管理模式,只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平台,才能加强对食堂的有效监督,确保物资采购及领用流程的系统性优化和创新。借助茶文化学习契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控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不同责任,利用双人复核体系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可确保不同岗位相互制约,真正做到食材管理人员和实际领用人员的分离,确保经手必留痕迹,加强对食材的全方位管理和监督。为确保食堂管理的统一化,必须手工填制入库材料和领用材料,既要在月末对物资进行统一核对,也要确保账务相符,这样才能提升食堂内控质量和内控效率。例如,食堂管理者可借助茶文化的“和合”思想,构建相关采购管理平台,并以此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形成监督复核体系。学校食堂的食材需要及时更新和购买,而农副产品的每日价格都会有一定浮动,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采购管理平台,既要对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进行反复核对,也要了解不同食品的配比结构和每日价格,强化对采购资金的监督。茶文化背景下借助茶文化中包含的经济文化完善监督与控制体系,有利于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发展,也能真正借助传统茶文化实现食堂管理工作的创新。不可否认,现阶段食堂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缺少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为提升茶文化的辐射面,可在监督体系和控制体系优化过程中,组织食堂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茶话会,并为监督体系和控制体系优化提出相关意见。众多员工共同在茶话会中发表个人意见,能提升食堂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也能真正发挥茶文化价值,构建和谐的食堂管理模式,确保监督和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并使所有员工共同感受茶文化的魅力,积极成为茶文化的传承人与发扬人。

3.3提升食堂管理服务质量

茶文化背景下强化对食堂服务管理的重视和关注,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有利于学校食堂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全校师生营造更好的用餐环境。茶文化与饮食文化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茶文化背景下改善学校食堂服务态度为全体师生构建满意度更高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构建品牌化和标准化食堂。一方面应积极在茶文化背景下提升厨师厨艺水平,并深化对学生和教职人员需求的了解和认知。例如,应基于学生人数和打菜速度开设相关窗口,尽量减少排队时间。与此同时,不同学校间的管理者和厨师可相互沟通与交流,既可相互分享菜谱,也可在学校内举办厨艺大赛,引导不同的厨师各显其能,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管理者可适当加强对优秀厨师的重视,既要提升其薪资待遇也要引导其不断参加厨艺进修。例如,可定期举办厨艺进修班和培训班,引导厨师为学生构建营养丰富的菜式,从而提升服务满意度。另一方面茶文化背景下,学校应适当加强食堂硬件和软件投入,要构建高标准的食堂,保证全体师生的用餐安全,也要强化环境建设,并在食堂树立茶文化相关标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餐空间的宁静和舒适。学校应配备消毒机、馒头机、消毒灯、钢筒灯等固定设施,还要对老化的餐具进行及时更新。虽然同学用餐时间相对固定,但学校也应适当增加保温桶设备,以备不时之需。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具备文化性特征,提升其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学校食堂的意见,有利于服务创新和优化,更能依据全体师生需要构建满意度较高的服务模式。

3.4完善传统管理考核标准

茶文化背景下,食堂管理人员既要强化对食堂人员的统一培养,也要完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为食堂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优化奠定良好基础。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考核标准本身具备人性化特征,可借助动态化考核目标构建标准化考核体系,并由行政部门强化对评价数据的具体考核监督,以此确保学校真正加强对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并督促食堂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学校应构建辐射力较强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以此激发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使食堂工作人员直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知,有利于食堂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教育部门制定宏观监管政策,可确保学校食堂管理的规范化运行。因此学校和行政部门应积极加强合作,基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优化考核方案,将考核与监督融入于学校食堂日常管理中,以确保为学校食堂管理优化提供参考数据。茶文化中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利用其提升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水平,有利于增强其职业核心素养也能提升其担当意识,使其真正在学校管理优化中下功夫,并确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制度的有效落实,以保护学校食品安全,为全体师生营造良好用餐环境。例如,茶文化环境下,学校可定期举行品茶会分享和学习教育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和考核规章,确保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全方位监督,也有效落实教育部门制定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规章。

3.5构建多维一体反馈平台

茶文化背景下想要提升食堂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构建线上反馈平台,收集不同方面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助推食堂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茶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食堂管理本身具备人性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体化反馈平台,既能征求多方意见与建议,又能及时了解学校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改革。一方面学校要公开采购食材,借助微信平台和校园网等接受社会监督。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可共同监督学校食堂财务状态并了解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对其收费价格和收费标准进行全方位调研。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可借助学生开茶话会的阶段,了解其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相关平台收集反馈意见时,应保护学生隐私确定反馈的匿名性,使学生真正敢于发言,踊跃发言。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监督体系,可确保学校加强对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也能提升社会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满意度。与此同时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应公开原材料采购渠道,在原材料采购和配送方面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在接受反馈后及时进行整改。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既要在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创新过程中为全体师生打造健康舒心的后勤服务,也要从细节入手提升担当意识,确保利用好每一分钱保障全体师生的利益,确保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并为教育事业的持续性优化保驾护航。

4结语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学校食堂;食堂管理工作

茶文化背景下创新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模式,借助传统优秀茶文化创新食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既有利于食堂管理工作的新生,也能构建中国化学校食堂管理模式,并为全体师生营造更良好的用餐空间,助推学校后勤服务不断优化与创新,从而为教育工作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各界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都相对重视食堂管理,食堂管理关乎学生食品安全,借助茶文化优化学校食堂管理架构,能在茶文化传承过程中构建民族化学校食堂管理模式。

1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性质

茶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国际性的特点,通过了解茶文化的性质,发现多年孕育和传承的茶文化属于高雅文化,在发源和变迁的历程中呈现不同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以茶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为例,我国具有56个民族,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习惯和饮茶风格,由此形成的茶礼仪和茶道德以及相关的饮茶习俗,能反映不同民族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地广物博,茶叶种类众多,受区域文化影响不同区域的饮茶文化会有所区别,北方地区更喜爱花茶;而江浙的居民更喜爱绿茶,还有喜欢普洱茶和红茶的民族。在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后,发现我国茶文化在流入不同国家后形成不同的茶文化体系,这充分了体现我国茶文化的包容性,也说明茶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1.2茶文化功能

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以茶文化的文化功能为例,茶文化中表现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以及相关的教育功能都属于文化功能,借助茶文化的文化功能创新学校食堂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既能充分体现茶文化的教育作用,也能借助茶文化规范食堂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茶文化中包含儒释道三家的精华思想,具备真善美的特点,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灵魂之饮。借助茶文化中包含的秩序和友谊等规范,和谐学校食堂管理氛围,有利于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深入认知传统茶文化,也能使其受色香味俱全的茶文化影响,在茶文化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而了解茶文化的经济功能,发现茶叶本身有文化附加值也具有经济附加值,且学校食堂本身具备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食堂管理过程中,只有确保食堂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盈利才能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了解茶文化的双重功能,可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与关注,也能进一步借助茶文化创新学校食堂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从而在茶文化传播中提升我国学校食堂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内控制度有待创新

茶文化背景下我国在不断创新学校食堂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强化对现阶段食堂管理的认知,发现制定的内控制度缺少完善性特征,落实情况也堪忧。食堂工作人员本身存在一身兼数职的现象,责任和职务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会导致食材进出库或食材管理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学校内控制度的不健全,既会影响食堂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也会影响食堂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正在积极借助茶文化创新食堂管理模式,但食堂管理相关的采购平台病并未效完善,也缺少对采购环节的复核,这说明管理意识仍有待创新和优化。茶文化背景下相关管理平台的构建能提升学校食堂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更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学校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由于内控制度有待创新,严重限制学校食堂管理的发展,这是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因。

2.2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了解全校师生对食堂的意见与建议,发现多数学生作的创新思考认为食堂的菜品有待优化和完善,菜品种类不够丰富,会导致学生的选择较少。与此同时,菜品种类和食堂服务也具有较大关联,由于部分食堂工作人员缺少服务意识,且缺少系统性培训导致其缺少对工作的归属感很难不断研发新菜谱,菜品保温等工作也有待优化和创新。食堂服务质量是食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提升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但现阶段食堂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主动服务意识,导致多数学生对学校食堂管理存在不满,这说明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管理意识有待优化和创新。借助茶文化发展积极推动市场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确保在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3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1强化卫生以及安全管理

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需要基于茶文化树立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既要强化隐患排查,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性培训,提升其卫生意识,确保安全管理卫生记录的有效保存,这样才能创新管理模式,提升食堂管理的安全性。茶文化在我国流传已有千年之久,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身,具备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借助茶文化传承契机,强化对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梳理,可基于茶文化优势特点构建人性化管理方案,以此确保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善卫生管理架构,提升食堂管理效率。茶文化是在我国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包含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其中也具备诸多管理思想,有利于食堂领导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意识。首先,食堂管理者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并基于时展需要树立食品安全卫生意识,加强对食堂的全方位卫生排查,既要要求工作人员对餐具进行消毒,也要利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校食堂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茶文化背景下食堂领导应强化对卫生检查标准的界定,既要在校园内部形成一道安全食品防线,也要加强对食堂人员的定期培训;其次,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食堂卫生与学生安全息息相关,工作人员既要强化对食材的监督和管理,也要定期体检,确保经过多次消毒后健康上岗,以此加强安全管理。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可尽量缩短食堂管理人员的体检时间,可半年或三个月进行一次全身体检,并引导其定期接受卫生培训,以确保其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关注;最后,应督促管理人员做好食品卫生记录,既要确保食品验收有据可查,也要完善食品流量记录。管理者可借助茶文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并积极借助茶文化构建相应的制度,以此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工作人员接触茶文化时提升学校食堂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助推食堂管理工作发展。

3.2完善监督以及控制体系

茶文化背景下想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食堂管理模式,只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平台,才能加强对食堂的有效监督,确保物资采购及领用流程的系统性优化和创新。借助茶文化学习契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控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不同责任,利用双人复核体系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可确保不同岗位相互制约,真正做到食材管理人员和实际领用人员的分离,确保经手必留痕迹,加强对食材的全方位管理和监督。为确保食堂管理的统一化,必须手工填制入库材料和领用材料,既要在月末对物资进行统一核对,也要确保账务相符,这样才能提升食堂内控质量和内控效率。例如,食堂管理者可借助茶文化的“和合”思想,构建相关采购管理平台,并以此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形成监督复核体系。学校食堂的食材需要及时更新和购买,而农副产品的每日价格都会有一定浮动,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采购管理平台,既要对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进行反复核对,也要了解不同食品的配比结构和每日价格,强化对采购资金的监督。茶文化背景下借助茶文化中包含的经济文化完善监督与控制体系,有利于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发展,也能真正借助传统茶文化实现食堂管理工作的创新。不可否认,现阶段食堂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缺少对茶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为提升茶文化的辐射面,可在监督体系和控制体系优化过程中,组织食堂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茶话会,并为监督体系和控制体系优化提出相关意见。众多员工共同在茶话会中发表个人意见,能提升食堂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也能真正发挥茶文化价值,构建和谐的食堂管理模式,确保监督和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并使所有员工共同感受茶文化的魅力,积极成为茶文化的传承人与发扬人。

3.3提升食堂管理服务质量

茶文化背景下强化对食堂服务管理的重视和关注,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有利于学校食堂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全校师生营造更好的用餐环境。茶文化与饮食文化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茶文化背景下改善学校食堂服务态度为全体师生构建满意度更高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构建品牌化和标准化食堂。一方面应积极在茶文化背景下提升厨师厨艺水平,并深化对学生和教职人员需求的了解和认知。例如,应基于学生人数和打菜速度开设相关窗口,尽量减少排队时间。与此同时,不同学校间的管理者和厨师可相互沟通与交流,既可相互分享菜谱,也可在学校内举办厨艺大赛,引导不同的厨师各显其能,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管理者可适当加强对优秀厨师的重视,既要提升其薪资待遇也要引导其不断参加厨艺进修。例如,可定期举办厨艺进修班和培训班,引导厨师为学生构建营养丰富的菜式,从而提升服务满意度。另一方面茶文化背景下,学校应适当加强食堂硬件和软件投入,要构建高标准的食堂,保证全体师生的用餐安全,也要强化环境建设,并在食堂树立茶文化相关标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餐空间的宁静和舒适。学校应配备消毒机、馒头机、消毒灯、钢筒灯等固定设施,还要对老化的餐具进行及时更新。虽然同学用餐时间相对固定,但学校也应适当增加保温桶设备,以备不时之需。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具备文化性特征,提升其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学校食堂的意见,有利于服务创新和优化,更能依据全体师生需要构建满意度较高的服务模式。

3.4完善传统管理考核标准

茶文化背景下,食堂管理人员既要强化对食堂人员的统一培养,也要完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为食堂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优化奠定良好基础。茶文化背景下的食堂考核标准本身具备人性化特征,可借助动态化考核目标构建标准化考核体系,并由行政部门强化对评价数据的具体考核监督,以此确保学校真正加强对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并督促食堂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学校应构建辐射力较强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以此激发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使食堂工作人员直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知,有利于食堂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教育部门制定宏观监管政策,可确保学校食堂管理的规范化运行。因此学校和行政部门应积极加强合作,基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优化考核方案,将考核与监督融入于学校食堂日常管理中,以确保为学校食堂管理优化提供参考数据。茶文化中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利用其提升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水平,有利于增强其职业核心素养也能提升其担当意识,使其真正在学校管理优化中下功夫,并确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制度的有效落实,以保护学校食品安全,为全体师生营造良好用餐环境。例如,茶文化环境下,学校可定期举行品茶会分享和学习教育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和考核规章,确保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全方位监督,也有效落实教育部门制定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规章。

3.5构建多维一体反馈平台

茶文化背景下想要提升食堂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构建线上反馈平台,收集不同方面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助推食堂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茶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食堂管理本身具备人性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体化反馈平台,既能征求多方意见与建议,又能及时了解学校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针对性改革。一方面学校要公开采购食材,借助微信平台和校园网等接受社会监督。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可共同监督学校食堂财务状态并了解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对其收费价格和收费标准进行全方位调研。例如,茶文化背景下可借助学生开茶话会的阶段,了解其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相关平台收集反馈意见时,应保护学生隐私确定反馈的匿名性,使学生真正敢于发言,踊跃发言。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监督体系,可确保学校加强对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也能提升社会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满意度。与此同时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应公开原材料采购渠道,在原材料采购和配送方面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在接受反馈后及时进行整改。茶文化背景下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既要在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创新过程中为全体师生打造健康舒心的后勤服务,也要从细节入手提升担当意识,确保利用好每一分钱保障全体师生的利益,确保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并为教育事业的持续性优化保驾护航。

4结语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4

一、整治范围

市辖区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

二、整治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科学治理的原则,加快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健全餐饮服务监管长效机制,强化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能力建设,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整顿,使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自律意识增强,无证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广大职工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整治内容及措施

(一)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制度建立情况。认真核查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组织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是否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对食堂是否有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二)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情况。认真核查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超范围、超能力经营问题;对新开办的食堂,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办理许可,对设计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不具备相应条件的集体食堂,一律不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因许可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延续、补发或注销手续的,责令其及时办理;对未经许可从事餐饮经营的,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三)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认真核查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的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严格索证索票,货证票是否相符,是否建立进货验收台账,食品仓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过期食品,使用的植物油是否为散装或周转桶装植物油。大宗食品采购是否相对定点,有无采购协议。重点检查有无来源不明的禽畜肉制品、食用油脂、散装调味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等。

(四)加工场所及过程卫生情况。认真核查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的内外环境是否整洁,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防护措施;通风和排气是否良好,食品加工过程能否做到标志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加工场所各功能间是否齐全;食品加工过程能否炸熟煮透。能否保持冷藏设施定期清理。是否配备有效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卫生清扫工具是否有专用存放场所。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情况。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岗位卫生知识的熟知情况;工作时是否穿有洁净的工作衣帽;是否留有长指甲、戴首饰;是否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等。

(六)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认真核查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使用品种和用量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要求。

四、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从年4月至年7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自查阶段(4月15日~5月15日)。各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要认真进行自查,要按照整治方案要求,从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索证索票管理、加工制作卫生、健康证明、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六个方面进行自查,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认真进行整改。

(二)整改阶段(5月16日~6月15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对各企事业单位的自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监督整改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存在发生过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并将协查及日常监管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检查阶段(6月16日~7月16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检查组,对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整治情况进行抽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要高度重视集体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有机结合,把集体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完善制度贯穿始终、落实责任贯穿始终、检查指导贯穿始终,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效果。要根据本次整治的要求,开展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在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中创建一批食品安全示范食堂,争创省(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充分发挥示范食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各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5

高校餐饮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发展。结合云南省某高校餐饮发展状况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餐饮工作现场管理水平不高,员工素质普遍偏低,部分食堂硬件设施配置不符合食品加工流程的要求,库房管理不规范,食堂卫生状况堪忧,要提高高校餐饮工作现场的管理水平,需创新餐饮管理方法,6T实务管理的引入是实现高校餐饮现场管理精细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6T实务管理,使得高校餐饮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成本有效降低,员工素质普遍提高,食堂环境优美、卫生整洁,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

高校餐饮;“6T”实务管理;食品安全

0引言

高校的改革发展使得高校餐饮行业发展迅速,高校餐饮的服务对象特殊、用餐规模大、供餐时间集中、社会影响深而有别于社会餐饮企业,高校餐饮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餐饮质量、办伙食成本和食品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师生对学校的餐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餐饮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审视目前高校餐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改进餐饮管理模式、提高餐饮管理水平是确保高校餐饮质量、降低办伙食成本和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高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高校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餐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员工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不高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餐饮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事业编制内员工,人员比较固定,长期在食堂工作,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卫生、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培训,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食品安全加工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和服务经验。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后勤“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事业编制内员工只退不进的人事政策,事业编制人员逐年退休,高校餐饮从业人员以事业编制人员为主的用工模式被彻底改变,目前高校餐饮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非事业编制外员工,非事业编制人员已成为高校餐饮业的主力军,由于高校餐饮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食堂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员工的薪资待遇较低,非事业编制员工“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待遇落实不到位,导致非事业编制员工没有归宿感,有临时工作的思想,队伍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强,人员变化较频繁,大部分员工受教育程度低,参与食品安全培训次数少,员工缺乏卫生安全知识和意识,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整体素质较差[1]。

1.2库房管理不规范导致办伙食成本增加和食品安全隐患

库房是高校餐饮存储和保管食堂原材料的重要场所,是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基础环节,餐饮原材料具有种类众多、保质期短、过期不能使用的特点,因此,规范、适用的库房管理是降低办伙食成本,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2]。有的高校餐饮管理部门对库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库房管理混乱;有的高校餐饮部门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办法,但由于管理方法繁琐,对餐饮库房管理的针对性不强,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原材料随意堆放,取用无序,责任不明,容器大小与食堂的用量不匹配,存储时间过长,原材料采购过多,库存量很大,保质期内难以用完,造成原材料大量浪费,盘库工作量较大,增加办伙食成本,过期原材料容易被误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1.3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食堂脏乱差现象严重

高校相对于社会而言,消费群体比较固定,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师生员工生活在校园,每天都有一个巨大的就餐群体,高校餐饮基本上是垄断经营。食堂经营者没有竞争压力,对食堂现场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忽视食堂的卫生,食堂操作间设施无标识、标牌,物品随意摆放,地面积水现象严重,冰箱、墙壁、顶棚、抽油烟管道污渍长期不进行清理,高校食堂由于抽油烟管道着火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海鲜、肉类、蔬菜清洗池混用,生熟混放,加工分区不明确,容易造成食品污染;有的食堂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食堂员工没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安全卫生意识淡薄[3];当食品安全卫生和经营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经营者往往把自己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来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食堂工作场地脏、乱、差现象严重。

1.4部分高校食堂硬件设施配置不合理不符合食品加工流程

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许多高校食堂的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一些高校新建校区的食堂硬件设施配置较好,食堂后厨分区合理、流程规范,但高校的部分学生食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使用年代较长,是按照当时的办学规模、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来设计和建造的,设施残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没有按现在的卫生量化管理的要求划分仓储、粗加工、清洗、切配、烹饪、消毒和售卖等功能分区,防鼠、防蝇、防尘设施不全[4],卫生措施不到位,不符合食品加工流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6T”实务管理在云南省某高校餐饮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6T”实务管理的概念

“6T”实务是餐饮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现场精细化管理方法和理念。“6T”实务管理是一项综合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是根据餐饮业员工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的特殊性,借鉴日本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香港的5常法(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的管理模式而发展出来的餐饮业的科学、实用的餐饮管理方案,全称为卓越现场管理[5]。一些高校在餐饮业引入了国际上流行的不同种类的企业管理系统,但都由于太过复杂或太过抽象,实施效果不理想而没能坚持。“6T”实务管理是一种简单易行、直观的现场操作方法,使餐饮业的一线员工一看就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适合高校食堂的管理需求,帮助高校食堂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塑造高校餐饮安全、卫生、效率、品质、形象,改变员工固化的思维方式,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主动性和自律性。T代表天(tian)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6T”是指6个天天都要做到: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云南某高校通过引入“6T”实务管理,实现餐饮工作现场管理精细化。

2.2引入“6T”管理的具体措施

①方案制定。“6T”实务管理的实行必须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相衔接,与高校餐饮加工工艺流程相结合,才能发挥“6T”实务管理在餐饮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与6T实务管理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实施细则、检查内容、评分办法。②完善硬件实施。“6T”实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餐饮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食品卫生安全[6]。对残缺的设施进行补充完善;对建设年代早,使用年限较长的食堂,投入专项经费进行改造,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划分仓储、粗加工、清洗、切配、烹饪、消毒和售卖等功能分区;增加防鼠、防蝇、防尘设施,使后厨符合食品加工流程和食品卫生要求,为实施“6T”实务管理创造条件和基础。③开展员工培训、使“6T”实务管理理念深入人心。“6T”实务管理是一项科学、直观、简易、适用、操作性强的餐饮现场管理方法。只有全体员工都理解并掌握了“6T”实务管理的执行要领,才能使“6T”管理发挥其先进的作用。云南省某高校为成功推进“6T”实务管理,邀请专家进校对全体餐饮员工集中进行理论培训,从思想上重视施行“6T”实务管理的必要性,理解掌握“6T”实务管理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组织餐饮负责人、管理人员、员工骨干到实施“6T”实务管理先进的高校餐饮部门参观学习,进一步理解和学习“6T”实务管理具体的操作方法,现场感受“6T”实务管理的实施效果。④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引入新的管理模式,要有合适的办法去推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云南省某高校为成功推进“6T”实务管理,结合学校餐饮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示范引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法,充分尊重食堂主任和职工的意愿,在食堂主任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整体条件较好的食堂先行试点,建设“6T”实务管理示范食堂,给予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带头推进,通过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来带动一线员工;划分责任区域,对食堂的设施、设备和责任区明确责任人,粘贴标签,设施设备定期保养、长期不用或多余的物品清除现场、设施设备和物品按标识规范摆放,物品使用后及时归位,实现“6T”实务管理的天天清理和天天整顿的要求;下班前对责任区、工作台、油烟机等设施设备进行卫生清理,达到天天清扫的要求;员工自查、相互检查、班组长和管理层检查,达到要求才下班,养成天天检查的习惯;通过视觉管理、看板管理、颜色管理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一目了然的现场管理方法,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工作责任,全天保持地面无水迹、无垃圾、物品摆放整齐、食品加工符合食品卫生制度要求,工作过程天天规范;6T实务管理的核心是让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全程参与,共同发现操作流程中的问题并寻找可行性措施,对“6T”实务管理内容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6T“实务管理运行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天天改进,不断提升食堂的管理水平[8]。在示范食堂取得成功后,在全校所有食堂全面推行6T实务管理工作,示范食堂深深的影响着其他食堂的管理者和员工并产生激励效应,使其他食堂的管理者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标尺,行有方向;引导员工学会分析工作现场状况、工作现场物品分类,思考科学的原材料储存方法;激励广大员工向标杆看齐,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推动“6T”实务管理不断创新发展。⑤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6T”实务管理常态化。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6T”实务管理常态化的关键。云南省某高校按照“6T”实务管理责任清、制度实、效率高、持续性的要求,将“6T”实务管理的内容进行量化,形成量化考核工具,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别,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评价,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与“6T”实务管理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员工清楚所从事岗位的职责、标准、应达到的要求和完成时间,达到目标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达不到目标会受到什么处罚,让每个员工都自觉执行“6T”实务管理的要求,培养员工参与感与责任心,激励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形成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员工自律地、持续地执行规范标准,实现“6T”实务管理常态化。

2.3“6T”管理取得的成效

云南省某高校在餐饮现场管理中,通过推行“6T”实务管理,餐饮部门员工队伍稳定、素质普遍提高,卫生状况、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成本支出减少,食品安全得到保障。①员工队伍稳定、素质普遍提高。推行“6T”实务管理,为所有非事业编制员工购买“五险”,员工激励机制的落实,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员工的流动率由执行“6T”实务管理前的40%降低到执行后的5%;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参观示范食堂等方式让员工认识推行“6T”实务管理的必要性,通过“6T”实务管理执行前后的现场图片效果对比来增进员工对“6T”实务管理成效的认识;员工通过反复执行正确的操作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讲次序、爱清洁、负责任、遵守规章制度已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员工素质普遍提高。②效率提高、成本降低。“6T”实务管理将现场所有设施和物品粘贴标签,“有名有家”,采用视觉和颜色管理,所有物品“一目了然”,员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需要的物品,在设备上表明操作流程,故障P牌,即使是新员工也能准确操作,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9];原材料先进先出(先采购的先使用),杜绝了由于一时找不到物品而重复采购和原材料过期造成浪费的现象,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由于“6T”实务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实现“事事有人管”,灯光按照明需求开启,地面冲洗次数减少,水电费支出由执行“6T”实务管理前的占营业额的3%降低到执行后的1.8%,成本支出降低。③食堂卫生整洁、食品安全得到保障。“6T”实务管理将现场长期无用的物品清除或归到仓库,就餐场所和工作现场全天保持无垃圾、无污垢,工作台面随时清理,所有物品定位摆放,使现场规范有序、井井有条、干净明亮,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各种功能水池标签明确、互不混用,物品存放规范有序、生熟分放,库房规范管理保证了食材在保质期内使用,食品在原材料储存、清洗、加工、烹饪、留样、售卖等环节都按标准操作,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3结语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创新高校餐饮现场管理,是高校餐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高校餐饮食品安全的需要[10]。“6T”实务管理是高校提高餐饮管理水平,实现从粗放型、经验型管理迈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6T”实务管理在高校餐饮业的实施,使高校餐饮工作管理有程序、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食堂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师生员工对餐饮工作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作者:张志新 张瑞琦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后勤保障处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新,杨玉宇,刘家强.高等学校阳光食堂体系标准化管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6(4):122-133.

[2]李佳,胡江华.论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2010(6):56-58.

[3]裴双成,赵雄伟.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问题初探[J].学理论,2012(33):221-222.

[4]饶燕平.加强与完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20):467-468.

[5]杨丰.关于食品安全与餐饮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160,192.

[6]何新刚,韩宏伟.“六T”实务管理引领高校餐饮走向规范化[J].黑龙江教育,2016(5):72-73.

[7]王斌,高校食堂实施“6T”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92.

[8]张云娣,许强强.常州高校食堂“6T实务管理”的实践成效及思考[J].职业与健康,2010(20):2382-2384.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6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问题

众所周知,人才队伍素质最重要的保证手段便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合理配置、流动、使用各类专业医务人才,才能体现出其对人才进行正确评价及全面了解的作用依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各种集体型组织的出现,在进行人事管理活动中,逐渐衍生了一种人事文件,即人事档案,其直接负责人便是组织管理者或相关人事管理部门。医院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联系紧密,更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决策依据,而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管理模式、手段、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现状问题的转变与改善,值得医院管理者高度的重视。

(一)人事管理不够规范

医疗卫生单位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人事制度和合理流动的人才规模上,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手段方面日益呈现简易化,但由于未能充分及时的补充修正原有的人事档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相对滞后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各种人才的合理流动。比如,处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重视度不够,已辞职辞退或是解除劳动关系等员工的人事档案资料,因移交不及时或交与不相关部门进行保管,导致某些人事档案的丢失,材料手续的不齐全。出现这种无管理责任、移交不及时的人事档案,和责任承担不明确规定的现象,其基本原因便是相对滞后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问题,同时也是管理监督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缺陷。这种不齐全的人事档案资料,使人员评定职称、办理流动手续等工作困难重重,不仅如此,人事档案资料手续的不完善,造成单位对新录用人员很难进行正确的人事审核审批工作。此类的现象出现,增加增大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和管理的工作范围,严重阻碍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分析可知,阻碍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对滞后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需要医院紧跟时代步伐加以改进完善。

(二)人事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人事机构尚不具备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条件和制度,尤其是在不少业务领域,其服务更处于单一空白模式,人事机构无法及时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装订,被限制于接受保管存放的单一模式中,因而对人员的实际情况的反映不能做到精准全面及真实,难以发挥出人事档案其本质性的作用。再则,人事机构管理档案的收费标准,使“弃档”现象日益严重。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人事档案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忽视,造成医院实际需求量与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医院必需大量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方可缓解这些矛盾。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过程时,医院往往只进行考试面试一环,由于转档人事档案手续麻烦,造成不少人在工作岗位选择中弃档而去,这样,即便是当前单位为其在当地人事部门协助下重建档案,却始终避免不了管理工作的杂乱无章。所以,医院实际需求和当前人事机构工作难以吻合,尤其是档案管理条件、制度的不健全是当前所面临着的关键性问题。

(三)管理团队及管理方式方法的不足

当前,医院还不具备健全的档案管理团队和业务培训机制,无论医院还是企业,都必须是专人管理这些人事档案。由于人才流动性较大,新上任的人员管理档案的业务流程熟悉程度不够,加大档案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必不可免。此外,鉴于不少医院存在人员编制紧缺现象,造成人事档案管理的力量不足,使不少非专业人员兼管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现象出现。众所周知,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机密性极强,数量繁多内容涉及广又复杂,要求专人管理,并单独存放在具备相关设施的档案室,有些医院因为办公用房匮乏,档案室便是办公室,无法保证档案管理的机密性。加上管理手段的滞后,很难完整及时的归纳整理人事档案资料,因此,阻碍了人事档案优势的全面发挥,难以提供医院使用与提拔人才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

二、合理开发全面发挥作用

(一)建立专项人才库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可知,有效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库,对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分类分析。其实,医院人事档案就是医院各种人才的详细资料,是最为可靠系统的高价值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可实现医院合理化应用各种人才。因此,要实现有效聘用培养相关专业的医务人才,使其积极投身医院各项工作中,打造更合理的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充分体现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特点,最大化激发各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设立立足于医院现有人事档案基础上的专项人才库。并且,人事档案本身就有许多可促进人事资源管理的关键性信息资料。所以,医院各类人才的人事档案必须完整,才能全面反映各类人才的工作能力和考核结果,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高效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二)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作团队,这也是当前所有医院最关键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全面掌握各类人才的专业知识、成长背景、学识年龄等各方面情况,做到知人善任,这就能够看出人事档案在这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合理部署优化人事档案和资源配置,能进一步明确医院管理和发展的方向。人事专业人员要全面了解并强化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为其制定出长远的识才用才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要做到公开公正的选拨人才,避免唯亲任命之类的现象,深入研究各类人才的档案资料,并考虑其综合素质,譬如工作的效率、经验、培养的潜力等,以便选取的人才能够德才兼备,解决部分员工不平衡心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事档案管理结构只有更完善,医院才能更快速的了解人力资源具体情况,也只有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到认真仔细,才能避免出现盲点漏洞等现象。各类人才的人事档案要定期更新,以保证资料的详细,方可清楚地反映医院各类人才实际动态,进而制定出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例如分组编制、人才培训等,使医院管理者确定医院发展方向时具有更可靠的依据。因此,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是当前医院的必然选择,是建立优质高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是推动着医院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薪酬、人才选拨方面的促进作用

人事档案能真实反映人才的各方面情况,如政治表现、技术水平、学习培训、工作经验等,是医院客观考察各类人才最重要全面的依据,在人员培训、选用及建立高素质人才团队方面起到参考作用。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要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并促使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积极性,离不开更为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薪酬制度。而在薪酬改革中,人事档案提供着更多关键性的决定资料,例如职位职称、工作或教育年限背景等,所以,顺利进行此项改革必须以真实详细的人事档案资料为前提。此外,医院在招聘引进外部人才过程中,更需要考量人才个体或群体实际情况,而一份个人或群体的人事档案,能够直观反映出个人学识、表现和群体职称、年龄等详细信息,是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最客观的决策数据依据。

三、总结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问题更加重视,在如此背景下促进着医疗卫生单位事业的一系列改革。其中,人事档案对医院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医院改革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医院的改革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合理开发人事档案资料,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样,在医疗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才有利于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曾红华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第二篇:医院食堂经营管理探析

1完善多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纲领、制度是灵魂,有制度才能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最新版中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1年3月10日)来制定符合本医院食堂的岗位职责,食品安全法则,岗位职责。坚持索证制度,任何食品都能够溯源,肉类每天一票。其它票据应该在有效期内。

2确保食品安全措施

食品的“食”是由“人”和“良”构成。所以,做食品行业的工作是凭良心做事的工作,人的思想境界是首位,食品的安全是第一位,食堂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加强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医院对食堂的工作高度重视,选派有经验和敬业精神的人才充实到食堂管理队伍中去,建立每周小组会议、定期组织食堂职工集中学习,传达医院的最新精神,医院的发展方向及医院动态,食堂现在及以后要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行动上喜欢食堂、爱食堂,感谢医院给予我们食堂员工工作的平台,同时请食药局专家到食堂讲课、医院院感科的老师到食堂指导工作,提高大家的思想水平[3],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身心安全、公共安全)。

3食品安全措施

食堂所有物资都要进行招标,委托四川国际招标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在国家招投标网站公布此次招标的项目、内容、要求,组织专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按高分到低分排序,评出第一、二、三,由第一中标商签订合同,如第一中标商因各种原因不能供货,则由第二家公司供应,第二家不能满足需求,则重新进行招标。食堂内部询价小组进行蔬菜、肉类、干杂、小商品价格调查,确保质量与价格相符合。

4与医院科室的沟通和联系

不同的人对同种菜品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个人对同一个菜品因环境、时间、心情也有不同看法,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天每顿的饭菜提出更高要求,食堂人员就要下大功夫、动脑筋、想办法,在菜品上、味道上、色香上,千方百计满足医护人员“吃”的需求,与临床科室互相沟通(电话、邮箱、调查表等),收集各科室的需求(服务态度、菜品质量、物品价格等),需要改进的地方,把处理问题的意见反馈给相关科室,深入病房、门诊和科室了解临床一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缩短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对我们食堂员工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在“窗口”职工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5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促进食堂健康发展

①走改革之路:即要满足医护人员吃得好、吃得饱的问题,又要解决运行过程中成本高状况,推动成本核算,能源节约。②食堂的工作要从一点点小事抓起,从苗头抓起,加强职工职业道德,食堂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③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冰箱、冰柜使用频率高,注意日常清理工作,减少维修费用,延长其寿命;电线电缆随时检查,及时更换。④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食堂的规章制度,明白什么是该做、不该做以及在操作过程中怎么做。⑤增加主、副食花色品种,改善售饭方式、增设窗口、扩大就餐面积。

6食堂信息化管理

食堂数字化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支撑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利用信息资源,依托电子信息平台和网络资源优势,建立(信息走廊)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为运行环境的全面优化提供有力保障,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以食堂内部局域网络为平台,利用OA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了食堂内部的资料共享,随时可了解每天进货数量,品种金额,食堂就餐人数,收入,支出等,全面了解每天食堂经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把不良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提升食堂的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作者:谢杨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后勤管理部

第三篇:医院经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作用探析

一、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1.医院的经营成本可以得到控制。

医院要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长期的发展,就要从降低成本入手,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近几年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了广大群众反馈的问题之一。医院卫生体制改革中医院要不断探索如何降低医疗费用、控制医院运营成本,但是从目前来看医院得到的政府补助有限,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自身的医疗服务收入,因此控制好成本对医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医院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建立起较好的成本管控体系,确立全院上下的成本战略意识。例如医院可以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降低各种材料和药品的成本费用,可以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来解决。

2.细化了医院的战略目标。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医院可以通过编制现金流预算、收入成本预算、责任中心预算、专项资金预算等预算控制体系,医院的资源可以通过预算量化方式来进行整合,医院的整个经营活动可以按照全面预算的目标有条不紊的进行。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各个科室参与进来,一方面医院的战略目标可以得到细化,医院的战略任务可以得到深层次的落实,让各个科室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各个责任科室的反馈信息,医院的管理层就可以对经营战略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可以完善医院的考核标准。

全面预算和绩效考核与医院经营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医院员工的行为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对员工进行测评。全面预算管理数量化、货币化、指标化的表现形式,各个科室的员工可以得到激励和管理,有利于医院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对各个科室进行量化考核。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形式化严重。

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大部分的医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还没有对预算管理上升到全局管理的高度,仅仅是将全面预算管理看作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医院实施财务全面预算工作也仅仅是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度的数据进行推算,全面预算工作缺乏系统性,形式化比较严重。

2.缺乏明确的预算管理目标、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

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大多数的医院都缺乏长期的指导目标,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不能够同步、不协调、不统一,有的还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很容易导致医院编制预算管理方案的短期行为,最终影响到医院的经营效益。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方面,一部分的医院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及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在事中也没有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导致预算方案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

3.缺乏严谨的预算评价体系和监督。

大多数的医院比较重视的是业务收支预算的考核,对资本支出的预算不够重视,侧重的是数量指标的预算,忽视了质量指标的预算,导致预算考核内容不完整。在预算监督方面,大多数的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对预算的审议是走过场,不能够发挥出监督的作用,审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医院要从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采用一定的对策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提高现代医院战略管理水平需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实现,首先需要统一全院上下的经营理念,明确医院的奋斗目标,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理念;其次医院的管理层要树立全局观念,必须将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全部的传达给全院员工,使全院各个科室和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当中去,让他们了解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2.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落实预算管理。

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制定出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医院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之前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了解全院的人员编制、资产的使用和分布情况等,及时掌握医院消费市场的需求情况。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上要综合运用弹性预算、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动态预算等方法来编制预算,由于每个预算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医院要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来对每一个预算项目进行编制,达到预算项目之间的彼此匹配。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后,要严格的按照方案执行,并做好信息的反馈和评价工作。

3.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医院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纳入业绩考评体系,努力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评各个科室业绩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和方法,医院要定期严格的按照考核标准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也要加强对全面预算工作的审核力度,做好预算编制的审计、执行的审计、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审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医院要想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得到长期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将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作者:孙艳 单位: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四篇:医院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探析

一、引言

伴随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持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内部审计渐渐成为一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管控途径,其价值作用渐渐显现出来。而医疗机构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受到众人关注的部门,因此应创建并积极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这恰恰是医院众多管理经营活动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建现代医院经营发展体制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新医改政策制度下医院强化管理经营,完成预设经营目标的必经之路。

二、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对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做好医院内部审计最为直接的作用在于可提升医院总体经济效益。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医疗行业市场中医院竞争性明显增加,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医院为取得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水平,便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做好医院管理监督,综合审查以及评估总结。同时,医院管理经营各个年度都制定了目标,细致的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可良好的发挥分析总结以及管控监督功能,进而确保医院管理经营目标最终的实现。当前,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滋生出了行业领域之中更多的财务舞弊问题,为有效防控会计造假现象,我们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做好内部审计管控,这样才能真正将医院之中的财务腐败现象扼杀在最初的萌芽状态。

三、医院内部审计现实状况

近年来,较多医院均有目标的设置了内部审计单位以及工作岗位,这对预防医院管理经营活动进程中的漏洞问题,防控违纪违规行为发挥了有利积极的影响,然而仍旧包含较多需要应对处理的问题。首先,医院内审单位机构设置并不健全,其工作内容相对来讲较为单一。当前,一些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单位通常设置在财务部门之下,或是同纪检单位、监察管理机构合署办公,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内部审计单位毫无独立性,无法凸显应有的权威性,更不能独立自主的组织审计工作,这样一来将明显降低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管控力度,使得内审管理作出的评估有失公正客观性。一些部门内审工作职能更多的停留在单一的管控监督之上,所负责的任务、完成的工作较为单一,无法全面深层次的进入到医院管理经营以及具体的服务领域。一些医院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作用在于事后监督管控,没能重视事前与事中的管理审计,这样将影响内部审计应有评价监控工作职能的发挥。上述环节恰恰导致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包含一定的弊端,且无法快速的察觉并合理的处理,这样一来医院内部审计将无法为决策管理层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对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水平极为不利。当前,较多医院主管领导并没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管理,这恰恰是医疗行业内审管理无法快速、全面开展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医院内审管理仅仅处在手工操作状态,没能根据自身需求研究开发或引进内审管理的工具软件,更谈不上内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了。医院内部审计事实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需要精通相关技术的人才负责专项工作。为达到良好的实践管理效果,需要内审员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虽然当前较多内审单位均设置了专项内审管理的工作岗位,然而较多审计管理员工却是由长久负责财会工作的员工兼职或是转任,通常此类员工对于审计管理专项知识的掌握极为有限,欠缺内审管理员工应具有的综合化理论知识以及系统化业务知识。另外,医院对于内审管理员工开展的继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该类因素均对内审管理任务质量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使工作力度严重的被削弱,还会对内审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形成制约作用。

四、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对策

1.强化领导管理,体现内部审计独立、权威性。

医院领导注重内部审计管理是做好基础工作的核心前提,为此应利用多重渠道形式加强内部审计宣传管理工作,令决策领导层人员?予内部审计管理强有力的支持,将内审管理全面囊括到日常经营发展工作计划之中。各级医院领导则应从不同层面提供更大的便利,确保医院内审管理部门具备的独立性,夯实其监督管理地位,进而推进医院内审管理真正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体现应有的权威性以及可靠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内审管理部门应受到主要责任人直接的管辖领导,同医院其他部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同时配置专职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确保他们不被受审单位或是其他人影响左右。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更加公平、客观的进行评估判断。

2.全面提升内审员工综合素质,扩充内部审计工作范畴。

提升医院内审员工综合素质,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医院开展内审管理事业的核心基础。各大医院应积极引进更多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负责内审管理工作,进而全面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医院可利用编制严格规范的考核培训制度,推动内审管理员工积极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业务水平。医院开展内审管理工作不应单纯的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伴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医院内审管理应全面激发在经济工作之中的全面监督能力,持续的面向效益管理进行拓展,进而辅助并推动医院各个职能单位全面提升管理经营工作效率与水平,确保服务与监督的并行发展。

3.做好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可促进内审管理同财务工作、医疗服务工作资源的全面共享,将显著提升审计管理工作效率与实际效果。伴随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更多实用、优秀的财务软件涌现出来,因此医疗行业应依照自身实际需要开发现代化的内审管理工具软件。内审员工则应准确的把握时机,通过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强大功能对内审管理形成有效的辅助,尽早完成内审管理电算化发展,降低排除由于人为误差导致审计失效的事件概率,进而全面提升医院内审管理效率,确保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五、结语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7

关键词:项目食堂;精细化;量化到位

项目食堂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令员工有归属感、幸福感的重要场所。为了切实提高项目食堂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加大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势在必行。首要一步,就是客观理性地了解当前大多数项目食堂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其他集体食堂一样,项目食堂急需解决价格上涨日渐突出的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项目食堂餐饮售卖价格不能随意上涨,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边远地区又缺乏资金的项目食堂而言,问题则尤为突出。同时,不少项目食堂面临管理队伍出现断层的困境。一方面,目前从事项目食堂工作人员日益减少,随着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加之自然流失,食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项目食堂存在管理者质量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质量差、卫生条件差、硬件设施有待改进等问题。从深层来看,根源性问题为员工需求不断增长与食堂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仅追求饱腹感,而且要求良好的食品质量、良好的就餐环境、舒适的用餐体验等等。然而,项目食堂所能提供的菜品、设备、服务远满足不了员工的需求,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对以上现状的认知,项目食堂精细化管理的作用维度可以更加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一、破除固有观念,增强项目食堂精细化管理理念认同感

有限的资金、有限的人力是客观存在、不易轻易改变的现实问题,但这不是项目食堂不能满足员工需求,不能改进服务质量的理由。这恰恰给了食堂管理者发挥管理才能的空间,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一个阵痛,破除固有观念,摒弃资源有限只能满足员工基本菜品需求的的错误概念。要充分认识到过去那种相对粗放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状态都难以满足参建员工对饮食的要求。思想的统一、认识的提高,能为食堂开展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提供思想上的保障。精细化管理,意味着极大地减少人、力、物的三重浪费,最终带来更加优质化的服务。它是一种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参建员工满意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项目食堂应以“安全卫生、服务周到、员工满意”为工作目标,就是要降低成本和费用,实现精细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科学的组织是确保食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全面管理上,每月每日的菜品是否有计划,采购标准是否落实,食堂人员分工是否明确,对菜品把关量化是否合理等。如果都是能有计划,逐步有效的组织,这对食堂良好的工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一切有人做的局面。因此,高效的组织结构是保证精细化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以“树立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为出发点,从管理者做起,坚持自上而下,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开展精细化管理。努力通过讨论交流、后勤简报等最简洁的方式指导食堂员工,并将精益求精的思想、目标、方法和结果深入细致地传递给每位食堂员工,促使其转变观念,深入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二、量化到位,制度有效,形成精细化管理的切实途径

以科学组织为先导,在具体进行项目食堂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抓手”、有落脚点。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细”,细集中体现在科学量化的到位、具体制度的保障。

1.调研采买有迹可循

食堂事无大小,为了切实取得项目食堂改进成效,前期调研尤为重要。首先,要从成本核算数据不细致等问题入手,在前期,建立食堂核算制度并成立员工食堂菜谱定价小组,为进行各种量化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制定监管制度,管理人员每天对食堂收入情况、经营情况、集中采购情况、食堂剩余库存情况等进行全面统计核算;其次,在具体采买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人员的需求。每个项目食堂所处地域位置不同,其当地的菜品种类也有其各自特点,同一种菜品在不同地方也存在很大价格差异,因而必须做到根据地域菜品特点进行科学采买。

2.饮食服务有章可依

食堂管理应该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卫生、服务周到、员工满意”的工作目标。项目食堂厨师是菜品烹饪的直接责任人,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是食堂的门面。可以通过星级厨师公示活动,督促他们提高菜品质量。为保证员工饮食需求,一周七天菜品尽可能翻新花样,进行科学营养搭配。可采取奖励制,充分调动厨师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提高食堂的食品质量。

3.反馈考核有据可查、有规可依

监督、考核到位,项目食堂提供的饮食服务才有可能不断接近就餐人员的实际需求。一个项目食堂到底服务质量如何,就餐员工最有发言权。要在食堂建立对管理效能、员工投诉等机制,及时收集信息,制定合理、细致的食堂就餐意见反馈表,定期进行反馈意见征集。同时每月、每季度与员工沟通、召开员工座谈会,对成本核算、市场价格、餐厅情况等信息进行公布,广泛听取就餐员工意见,接受其监督,提高管理质量。特别是在每一次对项目食堂的综合考评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拿出整改方案,力求不断改进。

三、以人为本,探索项目食堂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项目食堂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如何取决于人、服务于人,因而在推进精细化管理,寻求项目食堂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谨记以人为本,以就餐员工为本,方能顺应时代要求,在食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大有可为。

1.适应新形势,变革意识

食堂的精细化管理是从传统的管理方式中演变而来的,因而提高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是食堂精细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思想正确”是食堂精细化管理的灵魂,需加强食堂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适应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对于项目食堂管理者而言,必须掌握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就是互联网+这种新的商业思维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网上点外卖成了许多居民饮食的常态。对于一些项目的人员来说,即使附近周围没有餐馆,也可以通过网上点餐来满需求。这对于项目食堂销售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冲击。面对挑战,应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将其转化为努力提高食堂服务质量的动力。可建议厨师长对周边地区的招牌菜、大众点评的热门菜引进食堂,挖掘当下人们喜欢的饮食口味,将其作为提高厨师厨艺的一种方式。

2.培训日常化,提高素质

只有通过日常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通过对食堂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到食堂管理中。通过定期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讲座、烹饪技能培训、用电安全、消防演习等活动,对食堂员工进行基础、全面的知识培训,使食堂的工作更加科学。在培训中要善于发现食堂员工的优势,搭建施展平台,让员工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现实现自己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在坚持培训,最终将精细化的管理付诸行动。项目食堂虽然是集体食堂,与私营餐饮有本质不同,但在服务与责任方面的要求是共通的,项目食堂管理者要勤于沟通,加强管理,善于运用权力,勇于承担工作责任。每一个食堂员工在工作中也一定要认真负责,注重细节,不找借口,不打折扣地将任务落实到位。随着岗位技能、文明礼仪等日常培训的加强,使食堂员工素质逐步提高,让食堂管理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的轨道。最佳的管理模式是充分发挥食堂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让每个食堂员工,乃至每一个项目员工参与到食堂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来。

四、结束语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食堂的管理者,如果不了解食堂精细化管理的总趋势,就无法将食堂的整体管理提升到新的层面。相反,执行力不强,工作创新不足,员工就餐满意度会直线下降。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对食堂的整体管理进行更高层次的定位,确定长期目标,系统规划食堂事务,不断努力为员工提供更加优质地服务,做好项目的后勤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鑫,杨金刚.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项目食堂管理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6,(50):142-143.

[2]朱超.采购集约化,饮食健康化,管理精细化——嘉定区机关食堂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J].上海后勤,2014,(6):20.

[3]张剑,秦海波.项目食堂物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5):101.

[4]危勇,袁枫,魏登科.公安县推行中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13,(11):50.

食堂管理方案范文8

花土沟镇是青海油田的三大石油基地之一,是主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人口以石油职工和家属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食堂的管理也逐渐进入信息数字化管理的时代,数字化管理对于食堂的来说,可以有效帮助食堂进行数字化管理,简化了管理流程,降低了管理成本,有效的促进了食堂的运作效率。作为花土沟生产基地职工食堂,承担着基地内1万多名职工的就餐服务,饭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餐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但是,目前数字化在食堂的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材的管理、餐品的质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管理。

【关键词】

数字化食堂;食堂管理数字化应用

随着科技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数字化对食堂管理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食堂的效益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数字化在食堂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完善相关数字化食堂管理流程和方案,创新质量监管方式,保证食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一、数字化管理在食堂管理的必要性

1、是保证用餐安全的需要。

在单位的食堂食材供货中,其最重要的是供货模式是向社会招标的供货商,而供货商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对成本要求过于苛刻,甚至出现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单位的后勤部门对此并不能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因此为解决这种问题带来的弊端,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数字化的管理经验,合理利用材质的保质期,对于人员消费的数据,进行合理的采购,避免积压,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将这一系列数据公布于众。让管理透明化、科学化,才能更好的保证单位人员的用餐安全。

2、是提升就餐质量的需要。

在整个单位的用餐中,用餐的质量是单位人员健康生活、工作的重要保证,如果用餐的过程中,出现用餐质量问题、用餐服务不到位问题,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心情,还会对单位食堂的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推进单位的食堂管理的数字化是保证员工用餐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数字化食堂管理的实施,统筹安排食堂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使各个工作做到有序、高效率的开展。

二、利用数字化进行材料管理的应用

1、原材料管理。

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食堂材料进全程监督,从食堂材料的采购、清洗、存放、使用进行全程电子信息数字化计算监督,不定时进行核查登记,这样既可以节约核查时间,又可以方便食材质量的管理、传递、监督等,从而确保食材的质量来源可靠、及时使用等。

2、控制材料成本。

对于整个食堂材料的监督,可以优化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加工技术,提高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在这个阶段的加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相应的加工需要,保留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在切配中,根据切配材料的需求量,计算前期材料的准备量,并根据准备量,再决定采购量,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材料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烹饪技术,降低了烹调成本。在后期的菜品制作中,数字化的食堂管理,可以通过加强对材料烹饪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烹饪材料成本,精确每一项的烹饪需求,保证菜品的规格、质量。另外,在烹调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数字化的管理节约燃料,以便有效地降低燃料成本。

三、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对食堂人员进行管理

1引进人员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食堂数字化的管理中,对整个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引进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员的流动,优化人员的配置,提高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这是整个食堂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没有人员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很难开展食堂整体的数字化。

2完善食堂人员管理制度

数字化食堂管理的推动,不仅需要食堂管理人员的重视执行,更需要食堂制定相关可行的食堂人员管理制度,食堂的数字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堂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即食堂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遵守的相关制度,这个制度的包括采购管理、卫生管理、服务态度等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制度相应的可行制度确保员工的行为能够符合相关制度规范的要求。另一个相关的制度是食堂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该制度就是将食堂员工的制度融入食堂管理中,提高食堂管理的效率,提高食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人才培养

对于食堂的专业数字化管理,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操作管理,由于食堂管理的传统形式,对于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相关的管理人才进行衔接,因此,食堂方面要注意对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食堂数字化推进的效率,减少推进的难度。

结束语:

食堂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食堂领导部门的决心,更需要食堂从业人员的配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更需要食堂管理人员的推进。对于减少食堂日益增长的管理成本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侯海东 单位:青海油田公司花土沟社区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苗勇毅.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中的应用.中北大学学报,2012(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