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原则范例

税收管理原则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1

关键词:税收优惠;财政管理;税务风险

0引言

财务管理关乎企业的最基本利益,良好的企业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利益是重要的一部分,合法合规统筹税务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利,还能帮助政府,尤其是企业纳税所在地政府的财政工作良好开展,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立法的原则、精神在本地区得到有效贯彻。因此,企业应当注意做好税收管理和规划,避免因为税务管理不当,引起纳税处罚。

1税收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税收是国家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建设和发展社会所收取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同时也是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工具。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对于不按时缴纳收款的企业和个人,其信誉问题将被记录,情节严重或拒不缴税的,将进行法律制裁。

2企业税收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性

2.1税收管理和规划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对于税务的管理和筹划是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的重要方面,成熟的企业架构中,通常都包括财税部门,对企业的税务和各项资金、财务进行筹划和运作。从税收管理的作用上来讲,企业的税务筹划的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盈利,还能保证企业财税运营合法、银行信誉有保障、规避漏税或违规处罚、增加企业竞争力、积累可支配收入、加强资金流动性,同时,在长期合法纳税后,还能为企业获得一定的延期纳税的优惠。长久来看,做好税收管理、保持良好的纳税习惯有利于企业决策者正确决定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2.2税收管理和规划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国家税收从本质上讲,是将纳税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用于大型社会建设、国家管理等事项,也就是说,纳税的最终受益人还是纳税人。企业做好税收管理,能够帮助国家立法部门,加强税收立法的有效性,提高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增加国家收入。国家获得税收收入后,由于杠杆作用,国家的其他收入也会相应增加。由此可见,企业的有效税收管理,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3税收管理和规划对于税收业的发展。对于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税收管理的复杂程度较大,需要单独聘请会计,但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用人实力,因此通常会选择把本公司有关税务方面的东西交给记账公司,定期向记账和税收公司缴纳服务费即可,降低了公司运营和人员管理成本,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逐渐重视,也引发了这一行业的兴起。

3针对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点

电网行业在我国属于具有一定垄断性和特殊性的行业,因此,国家针对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与其他行业也有较大不同,国家为了扶持电网等基础设施相关的企业、保障人民的基础生活和用电稳定,需要为电网企业在税收上提供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和长期发展。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点是对可再生资源,减免相应的增值税、关税和所得税,而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则采取强制性的税收政策,征收环境税或者是碳税等。就传统的电网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而言,尽管资源的分类税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方面,还存在一定优惠力度不足的问题。这是由于电力企业的流动资金较大,对电力企业进行资产或者物资清查时会有很大损耗所产生的问题。在近年来,新所得税法也因此对电力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对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上也给予了企业更大的税收优惠,使得电网企业与一般企业的税收比率有较大差距。电网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针对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点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电网行业的支持力度,对于电网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同时,对于电网的稳定性、居民用电、企业用电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4电网企业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

电网企业的开发项目通常包含在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之中,因此近年来,国家对于电网企业的税收也颁布了较多优惠政策。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及《电力产品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择适合企业和项目的优惠条例,依法享受电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4.1增值税。电网企业的增值税,通常分为供电、发电两种税收分类。对于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按照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具备一般纳税人核算条件的非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算方法计算增值税,并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供电企业利用自身输变电设备对并入电网的企业自备电厂生产的电力产品进行电压调节,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同时,由于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供电企业在农村的电管站免征电网维护费,针对农村用电户,在收取电费时免征增值税。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对于电网企业自产自用的太阳能发电、供电产品,国家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4.2其他税种。(1)针对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集团公司、独立省电力公司及电力集团公司内省电力公司的资金账簿应当按规定缴纳印花税。(2)发电与电网之间,电网与电网之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部各级电网互供电量除外)签订的购售电合同,按购销合同征收印花税。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收印花税。(3)对供电部门的输电线路用地、变电站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4)对国家电网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承受原国家电力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单位的土地、房屋权属,不征收契税。

5电网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中存在的税务风险

电网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不合法纳税行为;另一方面是纳税企业的经营行为不符合相应的税收法规。具体而言,不合法纳税行为主要包括没有按时缴税,导致税务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罚款,或需要企业缴纳滞纳金等,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及刑事处罚,极其不利于企业的信誉和健康发展。纳税人经营行为适用税收法律法规不准确,通常是由于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没有对政策进行良好的解读,使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款,多缴、错缴了税款,造成了利益的损失。对于企业而言,正确的税务管理能够规避经济风险和税务风险,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积累企业纳税信誉,帮助企业获得暂时的延缓纳税优惠。

6电网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6.1企业应当制定多种纳税方案择优进行选择。企业应当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正确解读国家和当地税法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纳税方案,针对每个纳税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预测和把控各种方案中的风险,综合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企业的纳税方案,进而予以落实,保障企业的税务筹划既能够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能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利益。

6.2财税管理人员应当提高税收管理能力。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应当提高税收管理能力,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学习税收相关管理知识,重视国家政策的变化,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税收管理措施。财税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富资金的运作者,应当尽最大可能为企业争取利益。不仅应当为企业减少税务筹划的风险,还需要结合各种不同优惠政策为企业增加税收利益,在税收管理工作过程中,选择最佳的税收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税收管理负责,避免出现漏税、拖缴行为,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发展。企业应当定期对财税人员技能考核,严格要求财税人员提高税务管理能力,并为财税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加强财税人员的税务政策理解能力及其他相关职业技能。

6.3加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审计。企业应当注意对加强对税务风险监督工作,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的抵抗能力,提升企业税务自查能力,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主要工作方法是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税务管理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监督其工作效果,反馈企业税务工作的不足。

6.4科学量化税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税务管理状况、损失或罚款情况,科学量化税务风险,对当前所选择的税务方案进行风险评价。对于税务方案所产生的罚款概率,税务风险和企业财产损失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下一季度的财税管理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实时判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等级,对存在疏漏的部分及时改善。

6.5引入先进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分析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财税管理也有了更多新型管理办法,企业应当注重相关设备和系统的更新或升级。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税务方案进行科学分析,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规避能力。先进的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管理技术还能有效总结纳税经验,能够帮助企业根据以往的纳税经验,对未来的纳税工作进行良好的规划。

7结语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管理

引言

对于税收工作而言,本身可以看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企业一直扮演着纳税人的角色,通过合理合法纳税,能够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创设良好基础。因此,企业就需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以及纳税管理的重视度,不断调整管理模式,以此促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进而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

1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概念及关系

1.1基本概念。所谓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运用的管理方案,通过设置一个整体目标,将企业资产购入、资金筹措、合理运营以及利润分配当作管理基础,促使企业的整体运营具有较高的效率,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所谓税收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对内部税务问题展开处理的重要方式,基本上都以税收筹划为主。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可以基于方法的差异,具体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广义以及狭义。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将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作为重要前提。这其中,广义主要是通过有效管理方案,实现预期目标,而狭义则是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予以利用,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缩减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1]。

1.2实际关系。对企业来说,自身发展的主要目标便是盈利,而财管和税管则是重要的方案。因此,两者可以看作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企业通过财管的方式,可以为税管创设优良条件,而税管则是财管的基础部分。只有做好两方面工作,才能解决企业管理工作的难题,促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一,企业在开展财管工作的时候,理应参照当前缴纳税种和税额,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通常来说,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满足税务缴纳的法规要求。其二,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缩减资金成的投入,制定满足企业自身要求的纳税计划。同时还要时刻把握国家政策的动向,对各项优惠政策予以合理利用,逐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三,财管部门理应提高财管工作的重视度,合理利用财政税收的方式完成管理工作,并将企业销售、经营以及融资的各项因素全部整合,以此反映出企业现有的情况,为未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保证。其三,通过财管的方式,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通过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不给企业的未来发展留下任何隐患。同时管理者还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而能够打造一个长寿企业。

2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2.1.1企业融资能力差。当前市场中存在许多规模相对偏小,资金技术仍然不够成熟的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在近些年提高了重视程度,拓展了融资的渠道数量,使其变得更具多元化特点,但仍然有许多难点存在。诸如,中小型企业通常对融资的时间要求比较紧急、频率偏高,同时每一次的金额数量也偏低,显然这一需求和银行的借贷模式完全不匹配。除此之外,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营收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经营效果较好的企业,能够保证资金流稳定,可以持续还款。但也有部分企业的财务能力极为不稳定,并不具备长时间还款的基础能力,从而使得银行逐渐失去了提供借贷服务的想法[2]。2.1.2财务控制能力差。从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内部并未针对财务方面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导致各个员工之间未能做到有效分工,经常会有交叉工作的情况出现,使得财务管理变得极为混乱,并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方面问题有所忽视。时间一长,企业的经营水平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无法做出科学性决策。

2.2税收管理遇到的困境。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脱颖而出,企业自然需要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在日常经营的时候,企业实际面临的风险非常大,但凡有任何决策出现问题,都有概率造成所有投资打水漂,无法收回,影响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这其中,税收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许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税收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高的借贷款,相互进行担保。当其中一个企业无法正常还款的时候,相关担保企业也会受到牵连。此外,在2015年到2016年之间,国际税收领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使得国际企业现有的税收格局完全改变。为了实现自我革新的效果,自然需要对管理方案出现调整,否则一些后知后觉的企业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3财务人员水平有限。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来说,整体效果往往会和人员的基本素质存在直接联系。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十分有限,不仅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对收税工作的主要流程也不是很了解,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很难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使得各方面问题出现。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轻则企业的管理工作会受到影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重则企业会受到巨大的财务损失。

3提升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方法

3.1提升财管水平的方法。3.1.1加强法规建设。政府部门理应做好法律建设工作,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融资制度。并随着时间推移,对其不断完善,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氛围,促使企业能够有效完成融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融资水平。当地银行需要将法律政策作为参照内容,尽可能放低借贷门槛,对各项手续予以简化,以此提升借贷的实际效率。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需要做到诚信经营,不能有任何违规的情况出现,为自身树立优良的品牌形象。3.1.2创新财管制度。对企业来说,针对内部财管制度,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对各个员工的基础职能合理划分,促使整体工作效率有所提升。此外,企业还要对现有的财务流程予以有效控制,打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运用最新的管理方案,提升经营工作的创新化水平,促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3]。

3.2提升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3.2.1时刻贯彻五项原则。对广大企业来说,为了确保税收筹划得到全面优化,自然需要在实际筹划过程中,时刻贯彻五项基本原则。其一是合法性原则,也就是所有税收工作不能有违法的情况存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其二是服从财务目标原则,所有筹划工作的目的便是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因此必须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其三是服务于财务决策,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当财务部门提出相关决策的时候,理应按其要求执行。其四是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在税收筹划的时候,理应将成本和效益考虑进来,不能出现投资成本过高或者效益不达标的情况。其五是首先筹划原则,所有工作都要进行预估,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企业在日常管理的时候,理应时刻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原则,做一个知法守法的良心企业。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内外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结合。同时还要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予以充分利用,制定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完全匹配的战略活动,进而使得自身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4]。3.2.2以经营目标为方向。企业之所以开展经营工作,主要目的便是确保最终的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因此,企业理应将这一目标作为核心,推动相关生产活动正常开展,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参照当前实际的格局,按照职能、业务、税种以及地域,打造特有的税收管理体系,持续提升管理效果,与时展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除此之外,各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要进行有效协调,针对现有的经济热点持续探究,按照实际情况,提出最为合理的建议。

3.3提高财务和税收人员的整体效益。其一,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理应提高对税收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促使其基础知识变得更为扎实,懂得运用实践技能完成问题处理。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工作,以此把握员工们的知识技能,所有考核不达标的人员坚决不允许上岗,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其二,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奖惩措施,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除了要给予表扬外,还要在物质层面提供奖励,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除了要批评外,还要追究其责任,若问题严重,甚至可以直接开除[5]。其三,管理人员必须时刻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懂得运用各种现代化工具,从而能够在业余时间,持续完善自己的知识基础,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关注相关政策的调整动向,进而为未来的财务决策提供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在日常管理的时候,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管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理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持续提高管理水平,把握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尽可能规避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为企业的实际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如此一来,企业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进而能够获得更高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静娟.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商,2014,000(037):179.

[2]赵海云.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经贸实践,2016,000(003):95,97.

[3]王蕾.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中国民商,2018,No.68(08):236.

[4]高密.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中国商论,2017,000(013):117-118.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3

 

为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治税体系,实现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源头控管,抓好税源管理   ㈠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   1.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通过招拍挂方式竞得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凭区房管局“同意办理企业法人的房地产企业备案意见”到区工商局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独立设置帐簿、结算账户,独立计算盈亏。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开发用地,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取得转让收入时,应向受让方开具税务发票,并按规定向土地所在地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有关税收。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权属登记时,必须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税务发票和契税完税证明,经区国土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转让手续。   2.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在本区从事房地产开发,应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许可证》。   3.房产交易双方在办理房屋交易手续时,应先提供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完(免)税证明或销售不动产专用发票。   ㈡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   1.承建建设规模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项目,区外施工企业必须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及其他必备资料,到区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备案和施工许可等手续。业主单位拨付工程款必须凭区建安专用发票结算。   2.施工单位取得的建筑材料必须凭国税部门发票入账。   ㈢加强股权变更税收管理   工商部门在办理当事人股权变更登记时,须由当事人出具区地税局股权变更完税凭证或不征税证明。   ㈣加强木竹行业、采掘业、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税收管理   区住建委、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在审批有关资格或办理相关资格年审时,要在事先征求税务部门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㈤加强车船税收管理   1.车船上牌、年审时,车船主应到国税部门开具车辆购置税完(免)税证明,并凭该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上牌、年审相关手续。   2.区交通运输部门应与区地税部门建立联审联管制度。在进行营运年度审验前,车船主应先办理完(免)税手续。   3.区农机部门应与区地税部门建立联管、联检制度。在进行农业机械年度审验前,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先办理完(免)税手续。   ㈥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税收管理   1.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联合区税务部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的管理,强化、完善此类企业的资格认定,做好上述已认定企业的年检工作;对年检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2.区民政局要与区税务部门建立联管、联检制度,共同做好福利企业年检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取消其相应资格。   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   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先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后,再到区卫生局办理年度审验手续。   二、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税源监控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定期通过区政府网政务平台向区综合治税办公室提供有关涉税信息。涉税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时限详见附表。   税务机关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科学分析、综合利用,且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税务机关应当予以保密。   三、实行委托,征好分散税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下列分散税收实行委托。   ㈠委托交通运输部门道路建设应缴纳的税收。   ㈡委托房管部门房产交易应缴纳的税收。   ㈢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转让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税收。   ㈣委托文化部门文艺演出应缴纳的税收。   ㈤委托区招管局建设单位的印花税。   ㈥委托各乡镇财政所国税部门指定辖区内零散税收。   四、严格发票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发票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印制属于发票范围的各种收付款凭证。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相抵触的规定,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收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坚持“以票控税”,凡属发票管理范围的各类票据,均依法纳入发票管理范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超市、商场、餐饮、旅店、娱乐、广告、洗浴(足浴)等行业大力推行税控装置或网络发票。同时,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检查或者办案过程中发现单位或个人使用假发票或不依法取得发票的,应依法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区税务部门。公安等部门应严厉打击发票制假、贩卖等违法行为。   五、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p#分页标题#e#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杜绝混淆税款入库级次、混淆征管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关单位在实施强制执行活动、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前,应向区税务部门提供被执行人相关信息或经济案件中涉税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优先从该相关收入中征收税款。有关单位在查处经济类案件时,应向区税务部门提供涉案人员相关经济案件中涉税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追缴税款。   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考核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综合治税工作,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税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落实。区政府成立区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及时解决综合治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区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治税的日常协调、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㈡加强协调配合。各地、各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互通信息,保质保量地提供涉税信息,真正起到控管税源的作用,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主体纽带作用,及时对各部门的综合治税工作给予指导,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氛围。   ㈢强化考核奖惩。区委、区政府将综合治税工作列入综合治税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考核内容。区综合治税办公室将定期对各相关部门、单位报送的综合治税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通报。区政府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综合治税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对因工作不力,不报、迟报、漏报信息,造成税收流失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4

 

为进一步加强县范围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加大税源监控力度,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提高我县税收管理水平。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按照各部门、各单位相互配合综合治税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此次清理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税收专项清理检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兼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清理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检查开展等工作,各乡镇(场、街道)也设立相应办公机构。本辖区内的税收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由各乡镇(场、街道)牵头,财政、国税、地税配合完成。   二、检查范围   (一)全县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户。   (二)国地税实际管辖的但税负明显偏低及应征未征的纳税户。国税主要指小规模纳税人及个体性质的纳税人,具体行业主要是矿山企业、竹木经销、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砖瓦、沙石、石材、瓷砖、铝合金门窗、玻璃材料、塑料管材、金属管材等纳税户;地税主要指建筑安装工程建设单位和实际施工单位(个人)等地税局管辖的纳税人。   三、检查时限   本次税收专项清理检查的税款所属期为年1月1日—年5月31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涉及以前年度税收违法行为的,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四、检查内容   (一)各生产经营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缴税情况。   (二)各生产经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的账册、生产销售合同等与纳税相关的资料。   (三)清理检查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各项国、地税征收的税种。   五、检查处理   (一)被检查的纳税人在开展自查期间,自行到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登记或补足少缴税款的,从轻行政处罚。   (二)各单位实施实地检查期间,发现企业存在涉税问题的,由检查小组向纳税人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对查补的税款,责令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处查补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对办理了营业执照,但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责令限期办证,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对既未办理营业执照,又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全部纳入无证户管理,实行核定征收管理。   (四)被检查单位有违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发票管理办法》违法行为,或拒绝接受国地税机关检查情形的,按稽查程序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六、工作步骤   开展税收专项清理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工作准备阶段(年6月6日至6月10日)   通过媒体清理检查通告。组织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和社会宣传,向清理检查对象发送通告和自查表,通知纳税人自查、督促补税。   (二)第二阶段:清查实施阶段(年6月10日至7月31日)   在清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涉税违法行为应及时分别移送国、地税稽查部门深入检查。县政府税收专项清理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单位清理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并适时开展实地督导,以保证整个清理检查工作科学、顺利、有效。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年8月1日至8月20日)   各单位对清理检查发现的涉税问题要速办速结,对行业税收管理问题,应及时认真研究制定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对各乡镇好的经验和做法将总结推广。各单位应于年8月20日前将此次清理检查工作总结报县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本次开展县内纳税人税收清理检查,是我县加强税源管控、规范行业税收管理、增加税收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各单位领导要具体负责落实清理检查的组织工作,确保清理检查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二)明确职责,协调配合。此次税收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管控协作,同时明确内部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做到边清查、边处理、边入库。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要根据被检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实施清理检查,然后总结出有效的检查方法以推动其他企业检查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此次清理检查工作的目的,要积极主动汇报,争取相关部门最大支持,以不断营造依法行政、综合治税的良好氛围。   (五)认真总结,整改提高。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税收检查数据的汇总统计工作,及时上报统计汇总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结合本次清理检查的具体情况,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本县的税收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款流失。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5

关键词: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

一、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一)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是顺应税制改革趋势的必然需要

今年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重大调整,意味着“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即将取得实质进展。居民个人按月或按次取得综合所得,但计算应纳税额是按年进行的,势必涉及自然人的汇算清缴问题,这就极大地强化了自然人纳税人自主申报的义务。加之今后可能开征的个人住房房产税,自然人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责任将愈发明确,建立完善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二)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是加强自然人税收征管的必然需要

我国以往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和以代扣代缴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决定了自然人履行自主申报义务较少,普遍申报纳税意识不够强。同时,自然人纳税人相比于企业纳税人,具有数量庞大、流动性强、信息难以掌握、执行难度大等难以管理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备的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对自然人的税收行为进行记录、评价,进而通过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机制,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和纳税责任,促使自然人纳税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遵从税法,对于提高自然人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是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必然需要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的具体体现。当前,企业纳税信用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但自然人纳税人信用领域仍是空白,而个人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有助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构建的原则

自然人相较于企业法人,其熟练掌握税法、准确申报的能力显然更弱,在税收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义务也应有所区别。同时,自然人纳税信用涉及数亿纳税人的利益和荣誉,自然人对信用评价结果的敏感性更高,引起的社会反响更大。因此,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原则。

(一)遵守税收公平原则

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整个流程,包括指标的设计、信用的评定、评价结果的运用,都必须遵守税收公平原则。一方面,不能以纳税贡献的大小评定信用等级的高低,避免低收入、低税负阶层纳税信用水平较低,难以得到激励。另一方面,不能因信用水平的高低做出税收实体上的激励惩戒措施,而只能相应取消税收优惠资格、给予程序上的便利或者监管上的对应措施,否则将有违公平税负原则和税收法定主义。

(二)充分保障纳税人权益

自然人对比于企业法人,其获取掌握税收政策法规的能力显然较弱,其应尽到的注意义务程度应当更低。尤其是在个人所得税改革初期,在评价自然人纳税信用时必须审慎。对于自然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其主观故意和过失,对过失性的轻微违法行为,尽量提供事先预警提醒服务,或给予从轻负面评价乃至不评价,减少自然人纳税人因非主观故意申报而被严厉惩戒的失信风险。对于信用评价结果,要建立完善复核制度、权利救济制度和信用修复制度。

(三)明确信用责任边界

一是明确委托行为的责任边界。可以预见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将会出现大量自然人委托涉税中介服务机构纳税申报的现象,当因涉税中介的原因造成自然人纳税人出现税收违法行为时,只要自然人纳税人尽到了最低程度的注意义务,如委托了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提供了真实、准确、齐全的信息资料等,即应免除自然人纳税人在纳税信用上的责任。二要明确代扣代缴行为的责任边界。现行征管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对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的责任界定不够清晰。特别是即将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还赋予了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以及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的义务。因此,当代扣代缴发生税收违法行为时,必须严格区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责任,不能因扣缴义务人的过错影响自然人纳税人的信用评价。

(四)穿透所有税收行为

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指标不应局限于评价自然人税收的缴纳行为,而应涵盖自然人参与的所有税收行为。一是应评价自然人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当前国内大量存在的法人人格混同和滥用法人独立地位、股东有限责任现象。对此,《公司法》中做出了法人人格否认的相关规定,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在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中同样也应有所体现,如果公司出现逃税、抗税等严重税收不诚信行为或总体纳税信用被评为D级的,对担任其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财务负责人等的自然人纳税信用应该给予相应的负面评价。但此类情况应局限于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出于主观恶意,且上述自然人负有责任。二是应评价自然人参与涉税中介服务的行为。涉税中介服务机构和人员是维护税收秩序和国家税款安全的重要力量。涉税中介服务机构和人员出现税收违法行为时,其造成的危害性和影响力远大于一般纳税主体。因此,对自然人参与涉税中介服务发生税收违法行为的,也应对其纳税信用给予相应的负面评价。

三、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体系构建

(一)信用主体范围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这一概念在民法上是相对于法人而言的,作为民事主体存在的人,代表其有权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因此,自然人纳税信用的评价对象,理应涵盖所有按照中国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考虑到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巨大,涉税信息的共享机制还不够健全,在评价对象选择上可以采取重点突破、分步扩围的方式。按照《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2016年就以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为主,集中开展了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风险分析,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和数据信息。因此在信用体系建设初期,可以以高收入、高净值的居民个人为突破口。此外,对涉税中介从业人员、企业办税人员等重点领域也可以现行纳入评价范围。待自然人税收管理征管方式、技术支撑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所有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

(二)评价方式选择

当前世界各国通行的信用评价方式,多数可归类为信用等级制和黑名单制。黑名单制仅对严重违反税法行为的自然人直接给予不良信用记录并实施惩戒,对税务机关暂未发现违法行为的自然人不进行纳税信用评定,较信用等级制而言,具备操作性强、指向性比较明确、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但显然覆盖面窄,且缺乏正面激励机制,不利于提升自然人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意识。纳税信用等级制是指税务机关从内外部、多方采集涉税相关信息,如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是否合格、申报税款是否及时、税款缴纳是否足额、是否存在涉税违法行为以及其他外部涉及税收行为评价的相关指标因素,根据指标得分高低等把纳税人按信用等级高低进行划分,并依据不同的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征收管理的分类动态管理的一种制度。信用等级制指标体系构建又有积分制和扣分制两种模式。若采取积分制,对自然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行为赋予相应的信用积分正面评价,并据以给予相应的税收激励措施,有利于提升纳税人的获得感、荣誉感,但鉴于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巨大、涉税数据信息获取难度大,要准确地获取、核实纳税人税收行为并赋予积分,需要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且不同自然人纳税人因收入水平、来源的不同在纳税申报行为、频次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将带来积分评定的不平等。如采取类似当前企业纳税信用评价体系的扣分制,仅对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行为进行扣分,一方面可操作性较强、效率较高;另一方面,通过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相结合,也可兼顾负面惩戒和正面激励效用。

(三)指标体系构建

当前实施的企业纳税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兼顾了税收实体性和程序性义务,亦有违法情节轻重的考量,已较为成熟。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架构可以借鉴,但应针对自然人税收征管实际有所侧重。一要注重惩戒恶意违法行为。自然人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的能力弱于企业,故对于一般性的、过失性的违法行为,如逾期未申报、未正确履行扣缴义务等,应视实际情况从轻扣分。对主观恶意违法行为,如提供虚假资料骗取税收优惠、滥用法人人格逃避缴纳税款等,要加大扣分力度。二要注重税收流失风险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当前自然人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税收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如转让不动产、转让股权、偶然所得等。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价指标,对纳税人发生这些行为时的遵从税法情况进行重点评价。

四、自然人纳税信用配套制度体系建设

(一)健全法制保障

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转,需要健全的信用法律法规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信用领域立法缺失,纳税信用领域更是只有部门规章进行规范。立法层级偏低和缺位,已经成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瓶颈,如当前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上守信激励不足,税务机关只能给予“绿色通道”等程序性便利措施,而无法像日本“蓝色申报”制度对信用良好的纳税人给予税收实体上的优惠,导致信用激励效用不够明显。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信用和纳税信用立法,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中各方的权力与义务,明确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

(二)完善共建机制

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是个人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是发挥纳税信用效用的关键。一方面要拓宽纳税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搭建全国统一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平台,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建立起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互联、互通、互查机制,实现纳税信用的增值利用。另一方面要完善奖惩联动机制,制定运用纳税信用信息进行联合激励和惩戒的硬性措施,特别是对失信纳税人要明确一系列在企业经营、社会保障、贷款授信、荣誉评定等方面的严格限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民法(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包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4.

[3]徐婷婷.纳税信用分级管理实施效果研究——以S市Y区税务局为例[J].税收经济研究,2017(2).

[4]唐晓鹰.纳税信用与社会信用体系的融合[J].税务研究,2016(10).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对策

一、互联网交易的特点

(1)贸易全球化。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和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电子商务基于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传统贸易的范围,并增加了整体销售额。(2)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交易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咨询、订单签署、付款、订单完成和售后。(3)交易智能化。在线交易中,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传输完成交易。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即可完成交易。(4)交易主体隐蔽。电子商务交易可以不用有固定的地址,所有交易都可以在线完成。

二、税收征管原则

(1)依法征税。任何企业和个人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行使税收职能,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规范和维护国家经济,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2)效率原则。各国政府通过政治权力来征税,利用经济支持企业并促进生产。根据相关数据调整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3)公共税收原则。它是指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流程和税收方法的公开性,以促进公众监督。

三、税收征管的难点

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字产品和服务产品与传统产品和服务相比,税收来源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税务登记工作难实现、交易环节监管难度大和商家依法纳税意识难提高。这对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战。

(一)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

电子商务与传统线下交易不同,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谈判、签订合同到付款及交货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进行,这使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难以划分税收管辖区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使其无法确定税收责任。

(二)税务登记工作难实现

数字产品的生产和数字服务的交付显示出个体化和家庭化的趋势。例如,可以进行在线游戏开发、在线小说创作、在线教学、网络直播等,所有这些操作都可以在家中进行。因此,数字经济中有许多自由职业者,并且潜在的纳税人数量也在增加。同时,税务机关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使得难以监督个体化和家庭化的数字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造成监管缺位。

(三)交易环节监管难度大

数字产品电子商务表现出了平台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使税务机关更难掌握其交易数据。当前,数字产品的基本运营方式是“个人+平台”。生产数字产品或提供数字服务通常需要通过在线平台的访问,然后进入流通和消费的环节,例如在在线平台上销售课程或进行网络直播等。“平台化”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尽管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纳税人的统计信息,但是电子商务平台太多,税务机关很难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四、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滞后造成税收收入流失

由于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缺位,对新兴行业的税收不明确。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各种数字产品和服务相继出现。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于缺乏税收立法,因此无法对电子商务中的无形商品征税。主要原因是:对有形电子商务征税,可以掌握大量的税收依据,税收损失相对较小;在对无形电子商务征税时,税收征管方面存在漏洞,税收征管手段有问题,税收损失更大。

(二)税收征管落后造成管理缺位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要求税务机关通过平台从纳税人那里获取基本信息。但是,隐藏网络操作会掩盖纳税人的位置,从而难以识别纳税人的身份。传统的“以票管税”税收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多数电子商务交易的成交额较小,消费者通常不索要发票,而卖方也不会开具发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以票管税”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卖方不开具发票,则意味着无需申请税务登记和购买发票。这样,在线税务登记不会影响对网络税收来源的控制。基于税收备案的税收征管系统失败,并且整个税收来源处理的过程都失去了机构支持。

(三)国际税收规则带来征管困难

在数字经济中,资产、交易和用户拥有先进的移动性、虚拟性和协作能力。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纳税人将执行国际中的税收规则。数字化的传输方法难以确定“营业利润”和“特许权使用费”。在数字经济中,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果税务信息的交流不通畅、对交易的跨境监管不足,那么数字化的传输方式就为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国际避税问题更加严重。

五、完善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推进互联网交易税收立法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必须明确电子商务的注册程序。不论注册企业规模的大小,电子商务运营商都要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注册。税务机关将以星号标记合格的电子商务,并鼓励其如实缴税。

2.明确电子商务适用税种

目前,增值税的范围相对狭窄,仅包括商品的销售或加工,提供维护和交换服务以及商品的进口。电子商务交易要求对有形商品交易的销售征收增值税,并且也要将无形资产和服务包括在增值税中。这符合国际惯例,无形资产以及税收义务的明确性不仅促进了税务机关对交易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而且也促进了税收公平。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1.建设大数据平台,高效整合涉税信息

税务部门必须有效共享和利用大数据。政府依法收集税务数据,并与第三方平台共享相关数据。搜索交易数据并与其他数据创建多源数据库,将数据输入数据库并统计相关信息,帮助税务机关开展税收执法活动。

2.建立大数据交换平台,多方渠道获取信息

为了建立大数据交换平台,税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工商部门、公共安全部门、金融系统和第三方平台等各方定期将相关税收信息推送到数据交换平台,税务部门也可以根据平台税务需求向平台每个部门提供信息。通过从各方收集的税收数据,为税务部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三)处理好国际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和无限界性使国家税务机关难以充分了解交易的实际情况。世界各国的税务机关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开展紧密合作,加强交流,为税收征管提供可靠依据。

1.合理解决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

关于税收管辖区的划分,发达的电子商务国家主要基于个人原则确定的居民管辖区,而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使用区域原则确定管辖区。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税收管理难以适应国际税收的要求。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国际交流逐渐适应居住管辖权的原则。

2.加强国际情报交流

国际信息交换是指交换各种税务信息,例如各国的纳税人税收文件以及税务机关的一些行政法规和最新业务发展。为了充分了解纳税人在互联网上的跨境业务活动并获得足够的证据,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并改善电子商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防止纳税人利用跨境交易和避税地进行避税,有必要加强与海外银行的合作并规范境外的相关业务。

六、结语

在分析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问题中,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交易税收征管所面临的难点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但是由于互联网交易还在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兴业务的产生。在未来,我国的互联网交易的税收征管可以采用第三方平台代扣代缴制度,但前提是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管,防止篡改隐藏交易证据。明确各种商品的税目与税率,完善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税收提供征收依据,同时要加强各方的合作,例如税务机关、银行、物流、平台的运营商和平台内的商家等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跟踪,使得每一笔交易都清晰可查。

参考文献:

[1]吕良.电子商务对现有税收征管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60-61.

[2]聂灵磊.大连市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7

一、2019年工作总结

㈠大力组织税费收入

2019年,是征管体制改革后的第一个完整税收年度,面对税收体制改革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坚守原则,确保了税费管理的正常化。截至11月30日,分局共组织税费收入5587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087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完成、工会经费、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均完成了县局分配的任务。

1、开展精确到每一个纳税人的税收收入预测,立足当前,着眼今后,在完成本年收入任务的同时,分析把握潜在的税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收入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2、加强房、土两税的管理。房土两税税额虽小,但事关管理的水平、税收的公平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涉税信息,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为下一步强化自然人税收管理、推行大数据管税和实现依法治税夯实了基础。今年,我分局完成房产税214.84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619.84万元。

3、残保金和工会经费逐年稳步增长,为全县的残疾人保障事业和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财力保证。残保金自主申报以来,收入明显增长,残联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我们严格审核工会经费的申报缴纳,工会经费收入满足了县工会开展工作的需要。2019年,分局完成残保金22.05万元;完成工会经费16.05万元。

㈡积极落实改革措施

1、认真开展风险应对。全年应对风险数据2728户次,入库税款164.33万元,滞纳金28.99万元。

2、认真落实税收执法三项制度。针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申领以及小规模纳税人申请发票限额十万元(含)以上或限量50份(含)以上事宜进行实地查验、税务核查、非正常户认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文书送达等执法行为进行全程记录,并将纸质材料与电子材料定期上报法制股。对将税收执法过程置于“阳光”之下,促进了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化,涉及需调查巡查的任务,在“金三”系统中建立调查巡查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特点,合理组成调查巡查小组,全面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对1702户企业进行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A级6户,B级674户,通过复评,有9户企业由D级调整为B级。

4、严格执行注销税务登记清税制度。2019年审核注销税务登记564户,其中一般注销流程2户,均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巡查。

5、税收执法力度明显提高,对于存在税收规费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按照相关的行政处罚规定,做出合理的行政处罚,全年共计产生税务部门罚没收入61.61万元。

㈢全面加强税种管理

1、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针对近年来建筑行业企业工程规模大、涉及资金多等特点,将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由核定征收改为查账征收;房地产企业继续实行查账征收方式。

2、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工作常态化。通过“金三”系统数据,分局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宣传等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申报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每月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率、申报面、准确率。

3、分局今年共完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164户。

4、按照省市局的要求,我局不断完善水资源税的日常管理,28户水资源税纳税户入库税款1.3万元。11户环保税纳税户入库税款39.5万元

5、今年共计完成了5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补缴土地增值税23.03万元;正在审核5户企业、6个清算项目的土地增值税清算报告,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稳步推进。

6、今年共计对3720户个体工商户进行定期定额核定;对其他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账薄补完善的263户纳税人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的定率征收

㈣不断提升“放管服”水平

1、我分局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确保减税降费工作顺利推行。按照国务院实施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范围,我分局共计为497户纳税人退抵税费206.3万。大力推广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推过通过举办纳税人学堂、视频、现场教学、电话、微信等方式向纳税人宣传红利账单,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每一位纳税人对已享受优惠政策一目了然,确保了减税降费落实落地、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2、分局与县局有关部门共同利用举办大型培训会、税企微信群、上门服务等多种途径,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房地产动态管理系统”等软件应用的宣传和指导,引导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纳税,确保了安装率和使用率,对不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的纳税人,管理人员线上线下耐心辅导,确保每一位纳税人都熟练掌握运用相关软件。

㈤带好队伍干好税务

1、队伍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报告和最新讲话精神,提高分局的思想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重视青年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把对青年干部的管理教育常态化,除了参加市县局组织的大讲堂、业务培训、技能训练,鼓励青年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解决工学矛盾,学文化,学业务,为青年干部成才创造条件,分局年轻干部积极报名参加了2019年税务师考试。三是在分局内部开展经常性的谈话。针对国地税合并,分局青年干部多,思想容易波动的情况,分局负责人采取集体谈、个别谈等形式,在干部队伍思想工作产生松懈苗头时、干部遇到困难时,主动与他们谈心,引导青年干部拓宽思维视野,端正处事态度,迈好人生第一步,走好人生路。四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坚持每个月集体学习,党员之间经常交流学习心得和思想,认真对照党章和党纪查找自己存在的差距,党员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为群众做表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做出个样子,让同志们心悦诚服,自觉的团结在分局这个集体中,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2、反腐败和预防腐败常抓不懈。坚决落实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县局党委和驻县局纪检组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始终没有放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步伐,没有放松反对“四风”的高压态势,每个月的分局工作会议上,党风廉政建设关注都是一项重要内容,反复强调。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形势,向干部讲清楚反腐败的重要意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始终如一的讲政治,收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城区分局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二、存在的不足

1、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机会太少,分局的税收专业人才缺乏。过去,税务部门培养干部的业务能力一是靠选派干部到大、中专学校学习;二是招收中专生;三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税收大检查以老带新,实战练兵,收效很快。但是,现在的年轻干部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大一些的企业都是软件记账,在电脑里核算,看起来不方便;建安房开和个体户的会计核算又极不正常,以老带新开展不起来,入户查账看不到学不到有用的东西。新进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与实践结合,能力提升成为一句空话。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明显欠缺。

2、管理任务重,干部人手少,业务素质弱,分局13名干部,能正常上班处理业务的只有11人,管理了6271户纳税人。

3、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程序太繁琐,分局在处罚上耗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4、“管事制”管理模式等于吃“大锅饭”,因为每一名管理人员没有固定的管理对象,特别是“税源管理系统”任务频繁且多的情况下,让遵守上下班纪律的干部陷入了繁重的任务中。

三、2020年工作设想

2020年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最新讲话精神,继续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全面深入依法治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更深更广的领域,税收征管将告别过去“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向依法和大数据管理方向转变。我们按照县局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㈠坚持原则,做好组织税费收入工作

1、继续加强税收管理,全力以赴完成税费收入目标。

2、不断加大税源分析跟踪力度,提高税收预测准确度。

3、稳步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4、认真落实税收执法三项制度,使税收执法公开化成为日常。

5、通过加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管理,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㈡转变观念,实现税收征管改革任务

1、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依法依规做好风险应对工作,确保应对质量。

2、依托”金三”系统,全面深入的推行“管事制”。

3、继续依靠140平台、异地协作平台、进销项分析系统等,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严格执行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规定,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解决处罚力度偏软,执法手段偏弱和执法随意性大的问题。

4、加强与县局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沟通,确保征、管、查和税源监控各环境运行有序,形成合力。

㈢落实政策,推进依法治税深入实施

1、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在税收管理的每一个步骤中及时准确的用法律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坚持依法开展工作就是税收工作生命力的观念。

2、继续税收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让使用执法记录仪成为习惯和自觉。

3、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税的管理,确保环境保护税顺利开征,管理到位;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搞好个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加强专项附加扣除管理;搞好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和汇算工作。

㈣强化服务,营造良好和谐征纳环境

1、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开展“减税降费”工作,按照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提升干部的税收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满足纳税人合理诉求,享有更快捷、更规范的服务。

2、通过开展上门服务和疑难解答等活动,让纳税人熟练掌握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房地产动态管理系统”等软件应用;通过完善和不断扩大纳税人微信群规模、内容,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宣传,使纳税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国家的最新政策。

㈤严管善待,建设风清气正干部队伍

1、认真学习精神,继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刻领会,继续努力,让中国梦在税务成为进步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

税收管理原则范文8

关键词:燃气企业;税收筹划;原则;措施

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开展的任何活动与行为,都会与其经济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其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而在市场中,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是一种普遍的经济行为,是在税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实现企业纳税成本与纳税风险降低的目的。从燃气企业当前的经营来看,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分析,合理规划企业的筹资、投资与理财等各项活动开展的现状,提高对税收政策的认识,实现合理的避税,降低税负重担,有利于燃气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与开展原则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所谓的税收筹划又被称之为是纳税筹划或者是节税,指的是在有关法律与税收政策的范围内,借助于税收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税收优惠,对企业的投资、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做好实现的筹划与合理的安排,来降低企业的税负重担,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税收筹划开展的原则

在开展税收筹划过程中,首要一个原则是要保障筹划的整个过程是合法的。合法性指的是在进行有关税收筹划中,需要在尊重法律、遵守相关税法政策的基础上来开展活动。当企业在纳税中,面临着多种不一样的方案时,就应该要根据税法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来选择合法、最优的纳税方案。其次,税收筹划活动的开展具有事前筹划的特点。所谓的事前筹划指的是需要在纳税之前进行计划、设计,提高对税款缴纳的地位与重视程度,将其看作是会影响到财务成果的重要因素,在纳税前就需要进行纳税方案的准备,做好事前规划。最后,燃气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的税负重担,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获得不错的利润。而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更需要做到全面权衡,重视兼顾性原则。这是因为各种税基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某一种税基减少的同时,相应地就会引发另一种税基增加,如果在某个时期内,不缴纳税收,就有可能在多个纳税期内进行多缴。所以说,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就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企业整体上来考虑整个纳税的成果,不能够盲目的追求某个税收税负的降低。

二、燃气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对税收筹划认识不全面

从燃气企业运营整体情况来看,在开展税收筹划中,没有真正认识到税收筹划的内涵,也就导致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一是,从税收筹划的引入时间来看,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入到国内的时间不长,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借鉴,燃气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过程中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就会影响到所取得的成效。二是从企业资源投入方面来说,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就要有各方面资源支出,如: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三方面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并且税收筹划工作还是一个长久、周期性的活动,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因此,有的燃气企业对税收筹划开展的积极性较低,没有真正将其纳入到企业规划中。

(二)缺乏专业的税收筹划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筹划活动会涉及多方面内容,对人才专业性、综合性要求高,既需要税收筹划人员具备法律、财务、金融、会计与财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又需要具有一些必备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与信息知识。就当前燃气企业整体运行状况来看,在税收筹划活动开展过程中,机构建设不全面,缺乏专门的税收筹划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往往是由财务人员中抽调一人来负责这项内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税收筹划开展的效率。此外,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大,财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在开展税收筹划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受限,无法及时掌握国家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比如:对增值税的相关内容掌握不全面,未利用好进项扣除的优势,税收筹划活动方案不科学等,这都无法真正发挥出税收筹划工作的作用,也会加大燃气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税收筹划风险。

(三)燃气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有待提升

税收筹划活动具有预先性,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需要依据现有的税收政策,而税收政策又具有时效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再加上税务活动开展的执行力不高,在开展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就会加大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比如:当现有的税收政策中,一部分规定中存在不明确、比较模糊的地方被明确之后,又或者说税收政策中规定的特定内容被取消之后,税务活动的开展就会缺乏筹划条件,使得筹划的权利转变为义务,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加大了税收筹划风险。而有的燃气企业中,负责税收筹划工作专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在面临突发风险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与反映能力不及时,再加上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内部体系不健全、资金实力不足等等,使得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不高,税收筹划工作开展不具有保障性。

三、完善燃气企业税收筹划的措施

(一)提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把握税收筹划的特点

为了发挥出燃气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作用,就需要从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提高他们对税收筹划工作的认识,把握好税收筹划工作的内涵与其特点,明确税收筹划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同时,在税务人员开展纳税活动中,企业内部需要提供良好的纳税环境与纳税制度作支撑,相互配合,不断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加大培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性

对燃气企业来说,还应该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税收筹划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准入门槛,在招聘的时候,对税收筹划岗位要有明确的招聘要求,规范税收筹划人员的水平,提高对他们专业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该要强化专业培训内容,制定每个月、每个季度的培训计划,将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课纳入到计划中,并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及时的更新税收筹划活动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强化人员的筹划执行力与管理能力,进而提高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效率。

(三)强化对税收法律政策的学习,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对燃气企业而言,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就需要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研究当前的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在增值税下的各项规定,以及税率变化的研究。对税收筹划人员来说,自身要时刻保持专业性与职业性,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具有敏感力,及时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税法政策的变动内容,并做出响应,不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就增值税而言,针对缴纳过程的烦琐复杂,更要认真面对,重视进项税与销项税的抵扣认定工作,做好增值税发票管理,保障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实施。此外,燃气企业也要提升自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与交流,一旦在纳税中有任何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并解决。对于新税收政策或者是政策中变化的因素,有不了解的地方,要积极征求有关的解释与界定,进而才能够时刻把握住税收政策的变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快、更好的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税收筹划方案。

(四)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税收管理制度

在进行燃气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一整套与市场发展相一致,与企业自身实情相吻合的税收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一方面,燃气企业可以通过设置税收筹划目标的方式为税收筹划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各种便利有效的条件。企业不管是在岗位设置上还是在税收管理目标制定上都要将税收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纳入其中,对于没有相应税收管理制度的企业就要继续强化建设,对于已经有了的企业,则可以进行深入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光有政策制度的设置也是远远不够的,燃气企业税收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完毕,将其及时高效的运用到税收筹划中就是接下来工作的“重头戏”之一。只有将各项有理有据的税收管理制度融入税收筹划工作中去,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税收筹划的整体水平,让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五)做好企业税收筹划的基础工作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燃气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亦是如此。不少燃气企业常常片面地认为税收筹划不过是一件极简单的事项,不需要费时费力即可以最终完成。其实他们殊不知税收筹划的工作极细,基础工作做不扎实的话,那么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就会变得举步维艰。首先,税收筹划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税收筹划需要一整套基础财务数据的支撑,因此在收集和整理基础财务数据的时候必须耐心细致,以保证每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燃气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考虑税收筹划的工作程序与步骤,将税收成本分别列入企业经营成本中,以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备性和规范性。

(六)税收筹划依法依规,合理运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

燃气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税收筹划必须以税法为基准,税收筹划并不意味着逃税漏税,而是在税法允许范围内进行合理筹谋,合理避税。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还应该认真研读国家税法和各项优惠政策,以保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也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关键点之一。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波动因素大,对企业的运营来说,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在此背景下,燃气企业更应该要完善内部管理,响应国家的政策,把握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税收筹划工作,真正做到降低企业税负重担的目的,合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只有坚持不懈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燃气企业才能在税收筹划之路上越走越顺畅。

参考文献

[1]辜丽萍.“营改增”背景下燃气行业税收筹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1).

[2]葛龙元.浅议税收筹划在燃气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19(14).

[3]刘进京.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