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视觉传达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视觉传达论文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1

文字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文字进行记载和传承,不同文字形式有不同风格的美感,这就赋予了文字艺术视觉传达的效果,不仅仅是记载和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把文字进行包装,会有迥然不同的视觉传达效果,能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结合文字自身携带的内涵,利用不同字体、错落有致、颜色排版等有效方式,设计出能承载表达信息又有艺术气息的风格形式,形成特有的文字设计风格,有的给人美的享受,有的形象客观打动人心,有的一语双关发人深思。字体设计就要求了文字不再想通常所想的文字只具有信息载体功能,还要有像山水人物画一样能承载表现情感的视觉传达内涵。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促进了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发展和推广,使文字赋予的价值得到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深度的延伸。

二、视觉传达中字体设计的应用

文字可以用来读写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把文字设计成具有视觉传达功能载体,就是一种利用感官职能转换为视觉效果符号的方式,通过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给文字赋予生命力,能以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把文字本身载有的意义进行展示,结合文字本身的意义,对文字的组合结构以及文字组成部分进行抽象化和类比化,是文字的表达时不在单一化,呈现文字表现方式的多元化和艺术化。这是包装设计、广告标语等宣传包装文字设计发展的趋势和主流,优秀的文字设计能把宣传所表达的含义放在观众的心头,对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有重大的意义。

1、文字设计在商标中的应用

文字设计在商标中的应用,主要是表现产品或者企业的内涵所在,好的商标有利于企业和产品风貌在消费者心中的树立。用含有艺术气息的文字对企业精髓进行表达,对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知名度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根据实际中产品独树一帜的优势,在文字设计中能着重突出以及显示,把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放在最醒目的地方,通过结合产品功能,利用抽象化、谐音化的文字设计方法,突出产品的优势。在整体的包装设计上要充分发挥文字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优势,利用文字的点缀作用,在产品商标中进行颜色的突出,着重强调的,利用扭曲变形形象化抓去眼球的方式把文字的设计融入到商标设计中去,让文字设计成为包装整体设计的点睛之笔,以独特的视觉传达设计展现出产品的独特魅力。

2、文字设计在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在当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产品的样式和种类多种多样,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的先决条件是形成品牌效应,在市场消费者人群中能有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保障市场份额占有率的决定性因素。现在产品的生产技术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稳定时期,在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的前提下,要想在云云纷杂的生产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抓住消费者的心思,是产品包装设计的目的,因此在产品包装设计过程重要时刻注意消费者的目光定向。产品包装除了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图案的构造,更要注重文字设计在产品包装中的点睛作用。设计要素中文字设计是最据视觉爆发力的设计元素,创新的文字设计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给消费者留下美的感受,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模式给传统实体店模式的冲击非常大,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很高,在互联网时代再见不到实体的情况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对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产品包装文字不仅要具有介绍产品性能的功能还要具备引人眼球的广告功能,现在网络销售模式,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装设计中要充分应用文字设计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象征意义上做足功课,在文字设计方面大胆创新,为产品优势突出打好广告。包装设计中文字的选用要典雅大方,象征着消费者美好向往的辞藻,在文字变形的表现形式上要有突破点,让消费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视觉上有强烈的冲击感,引起消费者对使用产品的欲望,是促进消费,增强企业实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所以说在包装设计中要注重肢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壮大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字体设计的遵循原则

1、增强字体设计的可识度和视觉冲击力。

产品包装文字设计的原则首先要保障消费者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能给消费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评价文字设计优劣的关键要素,能有视觉冲击是字体设计成功的关键。

2、提高文字设计内涵与产品形象的对应关系

在文字的选用上一定要是与表现产品形象吻合的词组,这对产品的自我定位有深远的影响,也是消费者对自身品味的定位,在文字的表现手法上要积极大方,显示一个企业特有的朝气与稳重。要保持文字字体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再将文字设计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是要统一好文字设计的风格,保持风格简约性的特点,凸显直观明朗的效果,这对整个产品设计的提升有重大影响。

四、结语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2

在我国,视觉传达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其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倍受社会关注。目前很多高校在艺术类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两种主要现象:一是重设计、轻制作;二是重软件、轻艺术。第一种培养出的学生一般只注重静态页面的视觉效果,对网站的动态更新关注较少,不利于网页后期维护;第二种培养出的学生侧重于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的操作,对网页的版式、VI形象等关注较少,制作出的网页往往缺乏个性、艺术表现力不强。因此,对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

我们都知道,一门学科的课程目标通常决定了该学科的最终导向,它不仅能为教师传授正确的学科理念提供依据,同时也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课程学习方向。因此,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社会的需求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对网页设计人员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通过市场调研,我发现目前社会上网站分工越来越细,招聘的相关岗位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前台美工,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主,以网站的形象塑造和界面美化为岗位内容;第二类为网站后台服务,多以h7V5数据库等做交互型网站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主;第三类就是两者都要具备的全才网页设计师,是具有技术背景和多年实战经验的创意人才。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视觉传达专业培养出来的网页设计人才的岗位定位应是网页美工师,他应该具有两种专业素质:一是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美学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与技巧;二是懂得简单机算计软件(PS、Dreamweaver、Flash)的操作,便于在制作网页界面时考虑到后台维护的便利。而“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所以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以上两种专业综合素质的、创造能力强的高级网络应用型设计人才。新的培养目标确定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

三、课程内容的调整

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知识结构要合理,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及有机结合,同时也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新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两大板块: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课程内容。

1.理论课程内容

理论课程内容在课程编排中为最先讲授内容,以教师PPT演示传授为主,学生讨论互动为辅,课时安排为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环节来实现:(1)第一次课的设计把第一次课设置为课程概述,主要对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通篇介绍,对学生说明课程安排和考核要求,并通过简单上机实例操作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网页基本理论教学环节。(2)网页基本理论学习网页基本理论学习包含三个知识板块:网页设计的基本要素、网页界面的版式设计、网页VI形象的美学塑造。我们知道每个设计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元素,这些不同的构成元素形成了该门类不同于别的门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和掌握这些构成元素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设计工作。网页构成元素按功能和形式划分为两大类型,按功能划分为页眉和页脚、背景与底纹、按钮与控件、导航器和目录、功能板块和广告位;按形式分为文字、图片、色彩、多媒体和超级链接。网页设计中的构成语言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网页设计中的颜色是光色,是标准的RGB色彩,而传统平面设计中的颜色在输出过程中是以印刷色CMYK形式出现的;传统的平面设计不用考虑网络传输的因素,而网页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应考虑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前题下,尽量压缩文件大小,便于网页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又如动画、音频等多媒体语言在传统平面设计中不用考虑,而在网页设计中它们是给网页增加活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此板块教学中要选择大量实例进行比较,不但要指出网页设计各构成元素的特点和作用,而且还应指出与平面设计中相对应元素的异同之处,便于学生区别学习。网页界面的版式设计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的版式设计。平面印刷品有着各自固定的纸张大小或裁切规格,而网页界面则不然,它的显示尺寸受到电脑显示器的限制,不同尺寸的显示器显示的网页界面是有区别的。除此以外,它的最终显示控制权其实掌握在浏览者手中。如果过分注重网页界面版式设计的视觉完整性,就不能顾及网页设计元素的灵活性。所以,教师在此板块教学中应该强调网页界面版式的变化性,同时也要强调首页与内页版式的连贯性,要求学生在设计中注意网页界面版式完整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网页设计是VI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视觉形象执行标准的延续和拓展。和所有的线下公司一样,一个好的网站也需要依助于VI设计。准确的、有创意的VI设计,有利于树立网站形象,使其在众多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增加浏览者的浏览欲望和浏览记忆,对该企业的推广和宣传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网页设计课程上引入VI设计概念,教师应该保持教学的延续性,要求学生在进行网页设计的同时,将VI理念应用到网页界面中。网页设计应主题突出、富有创意,色彩搭配应协调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网页LOGO到色彩运用均要突出企业视觉形象。

2.实践课程内容

视觉传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创造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里实践性课程比例要大,网页设计课程也是这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灵魂。所以实践课程内容在课程编排中为比重最大的内容,课时安排为总学时的四分之三。实践课程包含软件操作板块、简单代码学习板块和实际案例制作板块三个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环节来实现:

(1)软件操作和简单代码学习板块的教学

此部分教学为计算机软件学习阶段,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是传统的网页设计软件学习内容,根据当今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和视觉传达学生对现有软件知识掌握的情况(PS是基本功,是学生都已掌握的软件),把传统软件教学内容更改为“网页新三剑客”(PS+Dreamweaver+Flash)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用PS制作静态网页界面和切图,并处理图片,用Dreamweaver布局和超级链接,用Flash做特效。而这三个软件知识板块里面教学重点依次为Dreamweaver、Flash、PS。在软件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类似“红蜘蛛”一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互动教学。学生可根据老师在线传送的素材临摹教师的操作,教师也可以在线观察学生执行情况个别辅导。同时根据艺术学生英语和数学水平普遍较低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简单代码知识,介绍一些常用的代码语言及Html标签和CSS规则的使用方法,便于优化网页样式,使整个网站风格统一,也便于对已有的网页模板进行更改,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2)实际案例制作教学

此板块教学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入实际项目或者虚拟项目,提出项目名称和项目要求,辅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设计。实际案例制作教学应充分强调实用性和自主性,教学环节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是教师示范环节:教师要根据实例要求演示创作过程,从网站创意草图到制作静态界面;从创建站点到Dreamweaver网页布局,创建超级链接;从美化网页样式,到制作网页特效,利用简单的代码语言和Flash动画实现动态、实时、交互的页面效果教师应将每个创作环节一一展示,并将知识点设计应用到整个案例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知识点与案例有效融合,案例之间能承上启下,有机衔接。其次为学生设计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思路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依据实际任务的要求,进行网页设计实际操作。其间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或求助教师解决难题。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性思维,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多渠道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缩短和实际岗位间的操作差距,进而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最后为展示评价环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公开演示汇报,并鼓励别的学生对其作品评价,找出优劣点,好的保留,差的改正。教师根据作品质量和学生评价对作品打分,以此作为该生整门课程成绩的一个依据。

四、结语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3

1.独特性

独特性是现代标志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指在标志设计应已原创为首要原则,不要雷同,要具备符合自身特征的个性,这就要求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必须做到原创独特、简明扼要,创造与其他标志不同的视觉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设计标志时,要求要区别其他已经应用的标志,避免与已经注册的和已经使用的标志雷同。只有富有原创性和符合行业属性和行业特色的标志图形才能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时代特征与生命力。

2.注目性

注目性是标志所应达到的视觉艺术效果。是指我们的标志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因为只有吸引人的注意力,才能使标志所要传达的信息对人产生影响力。在标志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对比来突出注目性。特别是在公共空间标志设计中,更要体现环境对于标志识别性的影响,尽力要考虑所设计的标志能够在不同的坏境材料中所呈现出注目性的特征。标志设计的注目性还要求标志能在不同的媒介中得以应用,如在包装、企业宣传品、展览展示设计、多媒体界面等媒介中保持独特的醒目性。

3.信息性

标志的信息传递有多种的形式。标志信息传递的形式,有图形式的、有文字式的,也有图形和文字结合样式的。人们对于信息的感受,有作为具象图形的表达,也有抽象图形的表达;对于信息所传达的语义,有明确传达的,也有含蓄委婉的传达。一般来说,对于信息在标志设计中的表现内容,应尽量追求以简练的造型语言,表达出既内涵丰富且容易被受众理解最为恰当。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应该具有形象简洁、突出行业属性的特点。

4.文化性

文化性是标志本身的固有的属性。标志中的文化性是指通过标志能把民族文化与当代时代特色展现出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性,并不是说把传统的民族图案拿来借鉴抄袭,而是真正要把民族情怀、民族精神植入于现代的标志设计中。在具体的标志形象中,所展现出出的这些民族文化属性,又是标志设计者不自觉的对于民族文化的反思,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标志的内容与形式之中的。

5.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标志设计所体现出的时代属性。是指我们的标志设计在随着企业间的竞争与企业经营项目的改变而重新完善标志形象。改革标志的一种方式是把原有的旧标志进行重新设计,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这种重新设计,在经济上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因为老的标志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得以确定,要重新确立新的视觉形象,就也重新的广告宣传应用于不同的广告媒介中,才能重新树立新的视觉形象。另一种方式是对老的标志图形的改造,在原有的标志图形上细微改变,这种手法又叫标志再设计,逐步改造和完善,既具有形象的延续性,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又富于时代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改变的新标志,这一演进的标志图形,就具有了视觉延续与现代化特征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二、标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好的标志设计,都围绕主题去完成构思方案,力求简介鲜明,富有感染力。标志设计当中,创新性构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单纯,形象简练

现代标志设计大都追求形体简洁、主题鲜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本品牌更加引人注目,且易于识别、理解和记忆。即由烦琐、复杂的物象转变为简洁的图形,由沉重的具象图形转变为灵巧、优美、舒展的图形,使之产生的视觉的美感。

2.以情动人,体现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在逐渐疏远。充满生气、自然活泼的人性化设计将备受关注。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感染人,被当代标志设计广泛采用。例如,全国妇联的心系新生命标志。该标志采取了以情动人的方法,通过标志的视觉造型,体现母子之间的亲情,心心相印的关系,十分鲜明地向人们传达了情感信息产生令人感动的效果。

3.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4

在任何一项设计当中,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自身没有强大的理论结构。因此,视觉传达艺术非常倾向于实用主义。现代数字技术与软件技术在设计中的大量运用,有效的转变了设计人员思维的有效发挥。正是因为这些现代技术的出现和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设计的难度和方便了对设计的修改。所以,伴随着媒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体艺术在设计理论以及美学方面的继承了一些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过去的理论体系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依然适用,因为在艺术理论基础方面,还是有下面的几个共同点:(1)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艺术设计,在本质上必须满足对功能的要求;(2)在美学中,所有的审美理论基础是完全一样的;(3)设计的平面视觉创意法则以及理论法则大体上是一样的;(4)设计以及表现方法方面的是一样的,可以相互融通,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的出现,让视觉传达艺术更加的丰富。

二、在新媒体艺术推动下,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通常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观众传递信息,但是,要想传输信息,就必须依靠媒体来进行。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和媒体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媒体可以体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同时又限制设计的过度发展,同时,设计也受媒体的影响,成为新媒体继续前进的动力因素。所以,在进行新媒体设计时,在遵循传统的审美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媒体接受者的感受,让设计出来的新媒体,符合人们对信息需求已经信息采集的追求。新媒体艺术下的视觉传统的交互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文化凝聚力,不同的使用者在设计时,都借助新媒体将其实现凝聚,表现出更加的个性化和有责任感。在新媒体设计过程中,因为视觉传达有其交互性,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民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满足,比如,设计一些漂亮的界面,正是用户所期待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而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性,或者实现了用户的某种需求。在新媒体界面上的视觉传达方面,需要构建一种机器和人交流的模式,优秀的界面会让人以一种更加良好的心态融入其中,有利于不同的世界协调相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世界的联系类型。或许计算机从本质上是无法完成的,但是,新的视觉设计的出现,或许会是对计算机交流障碍的一种良性补充,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趣味性更强。

三、总结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5

(一)专业定位尚未形成差异化

展示设计通常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是由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开设。由于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与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在知识体系和创意思维体系方面的基础和培养目标都不大相同,因而这两个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定位也应有所差异。环艺专业的学生主要强调展示设计的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学、展示空间营造等方面的培养,而对视传专业学生则更强调其视觉传达表现优势,注重空间规划、空间布局、平面设计在空间上的展示传播效果等方面。然而,目前视传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尚未形成差异化定位,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视传专业与环艺专业的教学差异性不大。

(二)存在“重软件操作、轻设计创意”的倾向

随着设计公司的业务活动中计算机制图软件的普及应用,熟练掌握AUTO、CAD、PHOTOSHOP、COREDRAW、3DMA等二维、三维制图软件已经成为展示设计人才的必备技能。然而,计算机操作软件只是替代画笔的工具而已,并不意味着熟悉电脑制作就会做展示设计。目前社会上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有人甚至认为只要学会制图软件没有美术功底也可以做设计,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不重视艺术设计思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完成的设计作品往往流于形式、出现雷同或抄袭等现象;更有部分院校将展示设计课程演变成计算机操作课程,学生只重视电脑效果图的绘制,在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工艺制作上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整体设计水平偏低,设计作品缺乏创意,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展示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三)存在过分强调学生要参与实际项目的误区

展示设计一门包含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展示设计的图面视觉空间效果表达和概念性设计,也要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然而,强调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学生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众所周知,承担实际的展示设计项目,意味着必须严格履行合同要求,甲方对完成任务的时间都有明确的限定,项目的时限要求往往很难与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同步,客观上也无法保证学生有大块的时间在现场环境中进行操作和体验。因此,对一般高校而言,让学生通

二、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要解决目前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两大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差异化教学定位,要从基础理论、设计工艺流程的掌握、创造性思维培养、视觉形式表达、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在课程前期重点讲授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展示设计的原则及程序,展示设计的要素、展示行业和技术的发展等;中期阶段重点结合典型案例,讲授展示设计与人机工程学之间的实际应用问题,学习展示设计的核心技能,包括展示空间设计、道具及设施设计、照明设计等;在课程教学的后期阶段,重点是进行展示设计综合训练,相对于环艺方向的学生,视传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空间感的训练,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他们在熟练的平面设计基础上形成空间整体设计的概念,以模型的制作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意识,挖掘学生将平面设计优势拓展到空间领域的能力。其次,要系统构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的改革思路,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展示设计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紧密结合。对于课程前期的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中、后期的专项及综合性项目设计训练,理论讲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尽管有一种倾向认为,讲授课忽视了人际交往的层面,不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但讲授—演示课仍然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常规采用的方式,讲授课与任何一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如案例讨论、任务布置或实验教学等相结合,都能够实现许多教育目标。事实上,一堂优质的讲授课比书面材料更能突出思想的条理性,更能清楚地解释难点,并且能够更好地重复要点,也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理解关键信息的重要意义。尤其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进入到后期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课堂上早已营造起一种师生所渴望的学术交流氛围的时候,结构缜密、综合性强的讲授课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内容、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设计能力非常必要。

(二)案例情境设计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常用于管理学、医学和法律课堂,现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集体解决问题的技巧,它更强调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说,强调实践教学并不是要把所有的项目训练都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实施,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训练一样能够实现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用模拟情境比真实工作环境具有更全面、更灵活、更方便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环境与教学计划的诸多矛盾,教师还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增补、变更和重新设计案例情境内容,使学生获得比参与实际项目更全面、更充分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下面以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中的专卖店店面设计为例,深入阐释案例情境设计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阶段,项目选择和情境设计。

从项目的综合性和调研便利性的角度,可以选取某品牌专卖店作为展示设计教学项目,鉴于学生比较熟悉该品牌及其空间环境特征,有利于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搜集素材,完成满足客户需求的展示设计作品。教师团队要预先收集展示活动信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争取品牌专卖店或原设计施工单位的协助,并借助摄录设备拍摄展示空间的真实场景,通过实测等手段得到真实的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获取的现场情境通过集体研究,精心选择并进行分类组合,编写相关的文字说明,设计制作成切合实际的案例情境,并将之应用于教学。

第二阶段,任务布置和设计调研。

通常教师会给出上述品牌专卖店的位置、周边环境特点,节日、季节等特定背景、展厅面积及功能要求等具体信息,然后要求学生组建4人左右的设计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做好观察记录,采取多种渠道搜集该品牌专卖店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特点。通过创新性设计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主题创意,加强学生小组的分工协作,从展示策划方案开始,一步步推敲出设计的具体要素,进行富有理性和逻辑性的造型设计,强调一个品牌复合体在空间的有机呈现,并要求学生以手绘方式完成整体方案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并附设计说明。

第三阶段,方案研讨和互动学习。

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展示设计方案,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由于案例背景是真实的,学生在前期的方案设计中也对案例有了充分的思考,研讨课上学生就会变得积极、活跃,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集体分析、互相借鉴,在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中重新构建讨论的框架,并向教师发出疑问和挑战,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所给的设计空间,在遵循一般的设计规律以外,更多地考虑其功能的专业要求和顾客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设计、流线设计、平面信息、互动媒体使用等方面完成创新性设计。

第四阶段,对比、借鉴与提升。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设计案例的平面图、效果图等设计图纸和实景照片,结合设计要求和功能特点,从空间规划、平面展示、道具设计和展品陈列、互动装置、参观路线及引导标识等多个维度对优秀案例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专业设计人员是如何运用设计元素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并对照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分析,对学生作品中好的创意要及时予以肯定。通过对优秀设计案例的剖析,使学生深刻领会展示设计的方法与原理,并充分了解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场地施工完成的整个流程,从而形成经验借鉴。

第五阶段,空间模型搭建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功能性模型,将设计方案推进到三维的真实空间,具体细化到空间尺度、形态、道具细节、光环境氛围的营造过程等。搭建实体的空间模型是实验和巩固空间可能性的最佳呈现方式,也是展示设计作品的最直观体现,有助于调动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模型制作,促使学生学会更加整体地解决问题,思考如何将视觉体系、道具体系、照明体系等统一在一个有机整体。在模型搭建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材料学习和比较等,了解材料特性、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总之,由于实际项目的设计周期未必一定能够和课程计划相配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个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并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是非常典型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指教师在讲授课中可以列举和剖析经典的设计案例,更强调采用半虚拟的方式来进行案例情境设计和组织教学,即课题是真实存在的,所有的场地情况,设计背景等都是能够查得到的。展示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带来了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教学成功地教会学生把各种观点运用于真实情境,围绕典型案例的讨论产生了良好的学生参与效果。二是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有意义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发挥学生运用与课堂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基于真实情境和现实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向学生展现了多侧面和多种可能的设计选择和展示方法,以及不同设计解决方案的价值和成本比较,具有较强的设计张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促使学生在案例研究和任务完成过程中,不仅要应用所学的课堂内容,还需查阅大量的其它资料,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其四,基于真实问题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项目设计者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更加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参与第三、四阶段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专家是如何分析相关案例的,还可以咨询专家有关项目设计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和问题,满足学生希望接触和参与实际项目的需要,拉近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新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时代同发展,与科技共进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受到社会经济与艺术发展的双重影响,视觉传达设计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需求等。面对固有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切实地全方位改革教育教学,落实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

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是高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部分高职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教学的理念、方式与人才训练上沿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有效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影响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应意识到理论知识须紧密联系实践要求,落实教学改革,以提高毕业生质量。

2.评价内容较单一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选题、结构设计与成果展现等环节。毕业设计的评价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衡量。从毕业设计的功能看,设计成果是衡量学生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仅依靠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不全面,如,视觉传达设计成果的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不能将其作为评价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上,高职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与设计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各方面优化发展。但是,部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评价较为单一,教学评价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部分学生对评价模式掌握不透彻,片面追求“标准”的结果。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价自身综合素质,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各项能力,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毕业设计教学缺乏职业性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完成毕业作品的设计。一些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僵化的现象,不符合职业性要求,虽然教学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但是未根据学生需求与毕业论文基本写作规范实施差异化毕业设计教学,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在影响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进度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应用需求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特点。部分学生未能深刻理解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缺少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经验,不能认清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这容易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质量。

4.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

部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主体是专业教师,评价内容相对不宽泛,容易影响到毕业设计教学结果的系统性与客观性。由于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会受到教师主观倾向的影响,部分学生会选择与教师兴趣相同的方向着手进行毕业设计。另外,一些高职视觉传达专业未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评价标准,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其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未能系统、客观地全面评价学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从教学的长远发展角度看,会影响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

1.分类教学

高职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与教育教学性质,按照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差异,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选择标准。第一,针对就业方向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视觉传达设计岗位的相关设计项目作为题目,并指导学生全面把握选题的创新性、任务量、完成难度与设计前瞻性等。第二,针对有创业倾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与针对就业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相似,指导教师根据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平台交流与跨界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视觉传达设计水平、团队组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针对暂无专业就业意向(参加升学考试或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教学上,指导教师可结合自身工作室或岗位实际要求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应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基础,指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性选题,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这样有助于增强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高职教育教学应紧跟社会发展,仅依靠教师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并以其作为唯一的毕业设计评价主体,可能会因教师主观因素和市场情况的脱节,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中,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主动联系企业,将企业人员纳入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如,校企合作可提升毕业设计成果评价的有效性,不同岗位的评价主体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果有不同的评价立场和角度,能够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如此,高职教师联合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丰富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和设计立体型评价内容。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因此,增加过程性评价权重非常重要。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到结果输出,是完整的闭环过程,因此,毕业设计教学评价应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素质与设计技能等有相应比重的考核,而不是仅仅考核毕业设计结果。尤其是选题难度的差异,更能够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创新性、文化表现与知识运用等,同时要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些是准确衡量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因素。二是构建毕业设计教学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某一指标权重过大的现象。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方面与预期学生完成的质量,设计出相应的分值与难度,对应地建立三级指标,赋予每级指标不同的权重与分值,尽量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

4.强化毕业设计教学的专业化

与其他一些非艺术设计类专业有所不同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增加了设计实践部分。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涉及实际调研、开题、设计方案、撰写论文和答辩展示几个部分。该过程不同环节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及其教学质量。在组织设计调研时,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兴趣、专业能力与热点方向,要培养学生掌握调研的方式,提高其调研能力。学生完成实际调研后,开始选题、设计与撰写论文,这一过程一般采取纸质报告与PPT设计演示两种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与设计能力。在毕业论文与设计成果的答辩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设计结果,辅助说明论文内容。条件允许的高职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人员观摩答辩,这也是企业选择储备人才的方式之一。

三、结语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特征与其他一些学术性专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更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专业教学与岗位应用密切结合。毕业设计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与锻炼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高职有必要改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有层次、有标准的差异性毕业设计教学形式,以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且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贯彻课程改革要求,立足于高职教学实际,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刘慧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居舍,2020(3).

[2]李季.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7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文化传播;内在关系;应用研究

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设计与文字就成为文化传播最为主要的两种方式,然而千百年来文字之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广为共识,设计之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却饱受忽视。随着视觉设计的兴起,设计之于文化传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凸显和认可,也渐渐走向文化传播的舞台中心,与文字一同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本质意义就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为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注入灵魂、赋予生命,任何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从其本质上而言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从其表面上看就是色彩、图像、文字等的组合,但也正是在不同的组合式样之间展现出不同设计者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和其想要表达的文化传播内容。不同形式的视觉传达设计都在不约而同地利用文化传播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在不约而同地行使着文化传播的责任。

一、视觉传达和文化传播概念内涵

1.文化及文化传播内涵

文化的概念所呈现出来的样貌是缤纷和繁复的,所有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可以统称为文化,其是与人类历史融为一体的。文化本身就具有传播的属性,任何社会交往活动都是主体之间文化彼此传播的过程,可以说文化存在的意义就是传播,而传播的过程又推进文化本身的不断演进和传承。

2.视觉传达及视觉传达设计内涵

视觉传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但作为一门学科被系统性研究和定义却是从20世纪才刚刚开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承载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历经千年,却如初生之旭日一般逐渐绽放其光芒。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到来,以图像为主要内容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传媒技术的支持下,正逐渐成为当代人类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每一天都在接受各种各样承载着不同文化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侵袭[1]。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不仅仅是精美的图像,也不仅仅是美丽的色彩,而是设计者内心世界所认同的文化剪影。越是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越能深刻地反应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而其也往往是由于这种突出的代表性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进而成为能够传承下去的佳作。

二、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传播的共性

1.社会性

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而人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之外,更多体现的则是其社会属性,文化虽然也包含着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明,但通常状况下所提到的文化都是指人类在体现社会属性时的创造性产物。视觉传达设计是人类文化创造和传承的方式之一,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深刻的社会属性烙印。文化传播作为文化存在的最为根本的意义,其本身是依赖于人的社会属性而存在的,人只有在表现社会属性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播。

2.创造性

创造性也是文化传播和视觉传达最为显著的共性之一,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设计的范畴,而设计的本质就是创造,这是任何一个设计者所应遵守的最为基础的设计准则,也是一名设计者道德操守的底线。文化本身并不具备创造性,因为其本身就是被创造出来的,但文化传播却具备创造性,人们通过文化传播完成社交活动的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再创造,而基于传播产生的文化演进过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3.目的性

目的性可以说是视觉传达设计和文化传播之间最为明显的共性,视觉传达设计者需要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文化认同,评判一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标准之一就是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表达。既是如此,可以清晰看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就是倾诉和表达,其目的性可见一斑。文化传播的目的性同样非常明显,任何形式的文化传播其最终目的都是被接受和被认同,所有文化传播者都希望在其文化传播活动中得到一种共鸣[2]。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传播的特点

1.大众性

视觉传达设计虽属艺术范畴,但最为主要的应用则是向大众传达某种价值理念,蕴含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之中的文化内涵也同样是旨在面对广大受众群体。如公益广告之中所蕴含的公益文化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大众,呼吁大众认同公益广告之中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精神。消费品广告面对的是潜在的广大消费者,将产品所承载的企业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等进行传播。另外从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来看,其大众性特点也十分明显。如今人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传达作品,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不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传播而来的文化。

2.非线性

长久以来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和文字,这种方式之下的文化传播具有很典型的线性特点,各种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的传承都在体现着以文字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单一性。另外受地域限制,文化传播范围相对有限,且由于文字传播的特点,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并不具备交流的实质性。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传媒技术、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图像、声音、视频等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正成为当下最为普遍的文化传播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特点就是打破既往以文字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单一性,让交流范围更广,也更加真实。在信息时代,文化传播呈现的态势是网状式的,任何人既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制造者,也是接受者。每个人都生活在多维空间之内,扮演着无比复杂文化传播关系网中的一员。

3.开放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世界文化交流程度不断加深,也让各种不同的文化趋于一同,这一点在视觉传达设计之中体现得极为明显。以传播范围最广的广告为例,许多跨国企业的广告都是世界性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都能够接收得到,而且也能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说明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可以广为不同文化群体所接受和吸纳。另外,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具备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这种已经深入到生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和交流欲望,设计者越来越追求大众的理解和认同,也越来越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广为传颂。而这一诉求也决定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具备开放性,能够容纳更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内心需求[3]。

4.直观性

以文字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许多事物的文字描述并不能够做到精准生动,再加上受众群体理解能力、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不同,极有可能会造成文化传播过程的失真。而视觉传达本以视觉为主,视觉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人们可以从其看到的图像和色彩之中很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并且以非常准确的方式进行传播。然而这种直观性也受一定的限制和影响,每个人对于同一幅画面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色彩搭配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由于这些不同,必然会造成受众群体在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即便如此,直观性依然是视觉传达文化传播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只是设计者要在设计过程中做到换位思考,根据具体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来斟酌直观性特点的发挥,在艺术性和直观性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

5.多通道性

多通道性特点可以说是视觉传达文化传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当今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如果有一天人们的生活中不存在这些视觉传达作品,人们反而会不知所措。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方式以报纸、挂历、平面广告、路牌等为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所接触的网络世界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人们已经习惯从种类繁多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选择能够满足自己精神或者是物质需求的作品,或者是作品背后的商品和文化产品。

四、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传播的应用策略

1.共同经验域的合理使用

文化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生命,视觉传达设计的使命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只有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了共鸣,文化传播才真正具有意义。承载着文化传播使命的视觉传达设计同样具备双向性的特点,任何一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都需要被理解、被认同。这种被理解和被认同往往需要借助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就是设计者和接受者共同拥有的文化经验,即所谓共同经验域。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效果与彼此双方重合的认知空间是成正比的,双方在文化经验方面重合得越多,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愈加容易,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彼此的认同。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传播,设计者想要让自己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及艺术思想被人们所接受,就要想办法利用彼此更加容易理解、沟通的元素来保证文化传播的畅通无阻。设计者需要明确设计作品所针对的人群,分析目标人群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审美理念等,选择适当的文化内容作为桥梁,提高作品的认可度[4]。

2.尊重文化认知的差异性

不论何种文化传播的形式,都不应当是一个自说自话的过程,需要交流和沟通,这也意味着在视觉传达文化传播过程中,设计者应充分尊重受众群体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性,在赋予作品以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时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文化品位、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等,不能在设计过程中以自我艺术的追求为主,要充分考略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传统。如针对年龄较小人群的设计,就要注重颜色选择的多样化,在色彩搭配方面也要多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在图像设计方面也要尽量凸显活泼、激情洋溢等。而针对年龄较大人群时则要注重文化格调的提升,避免过于流俗,在色彩的选择方面也要多以稳重的颜色为主,在搭配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多色调搭配,以免在配色方面显得凌乱,构图同样也是如此,力求简约而寓意广远。除了针对受众群体的文化差异性之外,设计者还要根据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差异性处理,如汽车类的广告,此类广告主要针对的是男性群体,这时设计者就要根据不同汽车种类和用途,凸显男性所需要的产品价值之所在,让男性受众群体感受到个性化的汽车文化。

3.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

艺术需要做到雅俗共赏,任何一门一味追求高雅的艺术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而一味追求通俗的艺术也将逐步泯灭掉自我的个性而被世人所遗弃。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艺术范畴,自然也需要遵循这一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则,视觉传达的文化传播亦是如此。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在传播文化,同时也在引领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引导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对设计者而言,其作品之中的文化一定不能如山巅之莲般曲高和寡,亦不能如市井俚语般俗不可耐,这样一方面限制了这门艺术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在文化传播方面自缚脚步。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艺术品位、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广告为例,如今缺乏审美观念和审美品位的广告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更无法勾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而往往寓意很深、内容较为丰富、艺术品位较高、审美情趣不俗的广告更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其所代表的产品也更加容易被消费者认可。然而过于高雅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在认可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障碍,因为视觉传达设计虽然也属于艺术范畴,但却与油画、国画等书画类艺术品存在明显差异,其服务的人群也不相同,因此,设计者在创作时还要充分兼顾作品的通俗性和高雅性,让视觉传达文化传播的过程更加顺畅。

五、结语

文化是视觉传达的生命,文化传播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使命,从视觉传达设计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其就与文化和文化传播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从属性的角度来看,文化传播包含视觉传达设计,每一次的设计都是一次文化创造的过程,而本身这种创造的过程就兼具传播性质,任何不具备文化传播性质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无意义的,而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也是不存在的。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厘清文化传播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在关系,认清文化传播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共性和视觉传达中文化传播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探寻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从文化之中汲取这门艺术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也让文化传播的内在驱动力带动视觉传达设计生生不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妮妮.贡布里希的视觉艺术观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何蕾.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4).

[3]褚衍俊.“泛媒介”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形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14.

视觉传达论文范文8

关键词:字体设计;书法;话语;用笔

一、汉字字体设计借鉴传统书法的困境

现代意义上的汉字字体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因此,字体设计的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书法创作。现代艺术设计,主要是适应于现代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环境下的产品传播与推广,必须吸引和取悦消费者大众。因此,很多人将艺术设计的创作理念归结为“以众为本”。但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的书法创作,情况就复杂得多。首先,书法作为文字,根本目的在于“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1],也就是行使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功能,最初并未提及吸引和取悦的形式问题。随着字体演变趋于成熟,人们日益自觉视书法为艺术,从书法本身获取某种“审美价值”的倾向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蔡邕提出“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强调“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2]。西晋书家索靖将书法的魅力总结为“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体磊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璀璨”[3],此后,历代文人对书法之美讴歌不已,从文字功能、书法形式、笔法体验、技法源流等多方面探讨书法之美。但是,这里所谓的“书法之美”是指一种善书精英的精微体验,与大众普遍接受的视觉愉悦趣味并不相同。从根本上讲,传统书法对流俗的抒情趣味采取严厉的拒斥态度。如卫铄就反对“缘情弃道”的肤浅表现,孙过庭也批评“信笔为体”的庸俗书风。这类批评与古代精英士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相关。他们普遍认为,大美源于一种通达无限造化的“道”或“神”,而沉溺于个体感官的暂时趣味,不但不能通达大美,而且是对这种终极之美的遮蔽和背离。这样,书法艺术就时刻以“美”的体验不断宣示某种特定的文化话语权。在此过程中,精英士人与普通大众的审美旨趣被割裂,表象的视觉趣味与内在的精神体验被分离。由此,以文字为载体的书法,历来就有一道“俗”和“雅”的价值鸿沟横亘其中。如果说,古代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的掌握绝对的文化话语权,书法以深刻的价值体验和高雅的笔法品质占据文字书写的主流地位,那么,现代工商业社会的消费者阶层则掌握优势的商业话语权,与之相应的字体设计必然要形成以视觉装饰为主要目标的趣味风尚。这就意味着,今天以视觉装饰为旨趣的字体形式设计,意图从传统深刻、高雅、精微的书法艺术中进行借鉴和汲取,必然出现根本的困难。二者的交融实质上是一个话语权相互博弈的结果。若意图在于一味地强调视觉形式趣味的创新,相比于其他美术样式,字体设计在传统书法资源中获益不会太多。由于书法是注重时间性的书写行为,毛笔的变化与水墨的流动感,才使得精微而丰富的书写体验成为可能。作为设计和印刷的字体,怎样才能从深厚的书法传统中获得借鉴以提升其人文内涵呢?

二、话语层面的借鉴与传达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须从字体设计的应用情境入手进行思考。在字体设计中,文字既具有特定信息的所指功能,同时也具有象征暗示信息的能指特性。显然,能指首先决定于文字本身所处的功能情境。不同的功能情境不仅设定了文字所指的信息内容,实际上也先行决定了字体风格的呈现形态。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可以说明,比如严肃而凝重的追悼会上,所选择的字体必定不可能是活泼欢快的琥珀体美术字。因此,这就涉及到对文字的话语形态的理解与认知。汉字书写传统的话语形态多种多样,像所谓的许慎所述的“秦书八体”、羊欣所述的“钟(繇)三体”以及庾元威提到的“宗炳九体”等等。尽管古今制度迥异,但今天的文字应用情境仍旧可以加以归纳探讨。

(一)宣教话语下的字体形态

古人认为文字可以“功宣礼乐”“教化万民”。实际上这种宣教观念在任何社会文化中都普遍存在。在秦汉时代,严整而具有古风的篆书和隶书书体象征着正统的道德观念和王权神圣;在唐代,法度谨严的楷书暗示了法治规则和政治教化;宋明以后,均匀整肃的宋体刻版文字更是直接传达出某种不容置疑的伦理道统观念。甚至清代举子笔下那些被批评为刻版僵死的“馆阁体”书风,在宣教话语形态下也表现出相当必要的合理性。这些传统在今天通行的印刷字体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例如方正字库开发的一系列黑体、楷体、宋体、仿宋体等等,将字形体态的端庄、笔画的规整、布白结构的匀称发挥到了极致。在不同程度的宣教话语下,这些字体充分利用字重、字面、重心的微妙差异,很好地传达出了特定的话语内涵。

(二)商业话语下的字体形态

与传统深厚的宣教字体相比,商业话语下的字体设计就显得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对产品功能认知的欠缺以及对商品语义理解的不足甚至误会。从某种角度看,企业招牌字作为其整体视觉形象的一部分,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做到从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身份出发,导致字体风格与企业定位的格格不入。为此,字体设计首先须从商品的功能定位和文化语义切入,给予恰如其分的字体传达。在此前提下,传统书法中丰富多样的风格借鉴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甲骨文的神秘、金文的古拙、秦简文字的质朴、楚简文字的瑰丽、汉隶的开张博大、魏碑造像的恣肆劲健、颜体楷书的浑厚饱满、张旭草书的烟云气象、苏轼书法的沉着儒雅、米芾书法的癫逸出奇等等,在不同商品的字体设计传达上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劣势。

(三)表现话语下的字体形态

这里说的“表现”主要是针对单纯字体设计创作而言。当设计师脱离具体的功利需求,希望借助字体设计来传达自身独特的情感与思想理念时,字体设计就具有某种“表现”的性质。须说明的是,表现话语下的字体形态设计,与书法创作有其相似性,但本质上仍属于视觉设计范畴而非真正的书法创作。这种字体设计主要应依赖于于书法的形式构成特性。中国书法是以阴阳观念统摄,即从阴阳调和的方法上去寻求经营布置的动态平衡。在点画上,将方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刚柔、断续等对立的要素加以调和。在分布上,则将大小、收放、开合、向背、疏密、奇正、覆载、聚散、虚实等对立要素加以统一。当对立要素越多,并且协调程度越高,作品的表现力也就越强。字体设计的表现首先是诉诸视觉,因此形式要素的“抽象”意味才是表现的主体内容。很多设计师也会利用字体点画体态或者空间的正负形,巧妙地暗示出具体的形象,这种做法只能成为一种辅助手段。因为具体形象主要用于再现,如果过分倚重这类看似巧妙的形象再现,将会极大地削弱字体设计的表现性力度,从而导致作品的肤浅和庸俗。今天所见的众多字体设计作品中,字体形态的视觉语义和文字的信息所指往往不能统一。例如佛教题材的字体以绮丽妩媚的风格出现,而休闲题材的字体又常常选用庄严肃穆的风格,这些都是因为过分关注装饰效果而忽略字体话语形态的结果。

三、挖掘字体设计中的“用笔”

为了更适切地传达字体设计的话语功能,对传统书法的借鉴还应进一步深入。传统的书法话语传达的核心,主要是通过“用笔”过程中的经验联想加以实现的。例如苏轼论书,一方面认为笔法是生命有机体的模拟:“书必有神、气、骨、肉、血”的观点,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书法是主体的道德品质象征:“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4]从中国心物一体的哲学观来看在,这些论点都是成立的,而且代表了中国艺术品鉴中极富价值的一面。然而,字体设计毕竟不同于书法的徒手点画,因此借鉴上只能通过两条途径加以实现:一,模拟特定的外在书风形式,唤起读者相应的文脉心理。二,模拟书法点画的内在线条质感,激发读者充实的情感体验。正如设计界普遍承认的那样,现代字体设计主要诉诸外显的视觉形式来实现信息传达或表现。因此上述的第一条,即通过对传统特定“字体”的模拟,相对容易。但这只是在粗泛的层次上引发读者相应的文脉体验。比如,拙朴雄强的魏碑与风流蕴藉的南帖,在情感体验上有着鲜明的差异。而如果试图进一步在类似的情感体验上加以细致区别,或者进一步契合情感体验与字体形式的精微对应,则必须重视字体设计中的线条质感,也就是强调类似于“用笔”的还原。从传统书法的立场看,笔法或用笔,是书家传达微妙体验的核心手段。但字体设计严格来说并不存在“用笔”这种身体操作体验的现象,因此只能通过微妙的线质层面的模拟。目前字体设计模拟传统书法用笔,主要是通过一些十分外在的形式特征来实现,比如夸张的“飞白”“涨墨”“粗细”“方圆”“侧锋”等等。这些用笔特征固然具有视觉上的辨识度和冲击力,但却过于外露,损失了书法笔法传统中内在的韵律和含蓄的力感。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字体设计中的点画,主要是通过屏显的像素以及印刷得以显现的。因此,要想在微妙层面传达这种耐人品味的用笔魅力,首先要具备较高的分辨率作为技术保障。这一点,当代传媒技术要做到并不难,难的是设计行为本身对书法的理解。比如,以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的集字,用作企业招牌或者海报宣传时,绝大多数设计者都不能充分兼顾因字形缩放导致的风格变异问题。当集取名帖王羲之《圣教序》作为招牌,由于原字极小,线条流利,但放大为一米见方时,线条明显缺乏笔力的支撑,视觉效果轻浮臃肿。这就是字体设计中对“用笔”理解不足。传统书法中,尤其是经典作品,它都有独特的话语意蕴,这种话语意蕴综合体现在用笔和布白上,尤其是前者,对话语意蕴的传达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因此,现代字体设计在借鉴传统书法时,应在布白的基础上,更加着意于线条质感的营造。

四、结论

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无论是在学科归属上、服务对象以及美学旨趣上,都和传统书法有着深刻的差异。但是,对于字体设计而言,传统书法的人文话语内涵却值得深入借鉴。经典书法作品中用以传达话语内涵的“用笔”要素,设计师可以通过对线条点画的质感进行精微的模拟,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单纯视觉形式借鉴的肤浅和庸俗,并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体验汉字艺术的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卫恒.四体书势,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

[2]蔡邕.九势,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8.

[3]索靖.草书势,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