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

未来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诞生的“最叛逆”“最改革”的流派,它否定一切传统艺术和文化,主张“摒弃全部现存文化及艺术遗产”,以全新的表现手法反映时代美感。未来主义的艺术家倡导赞美工业社会,通常以运动、速度、机械甚至暴力等元素作为设计主体,使艺术作品充满了现代感,甚至带有一些天马行空的科幻色彩。此外,未来主义艺术家还惯用无拘束构图、狂乱的笔触以及线条等高度自由、无规则的艺术元素,他们认为这能充分表现未来带给人们的速度感和运动感,是艺术生命自由的终极表现。具体来讲,未来主义的这些思想理念对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产生了两点影响。第一,未来主义为现代视觉传达高度自由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借鉴,不对称、不规律的构图排版模式悄然兴起。未来主义前卫大胆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视觉元素的布局,设计师开始放弃古典主义苛刻、精密的规律版式,转而以穿插、重叠、抽离等方式塑造文字、图片自由散漫的效果。以设计师阿波利涅为诗歌集《书法语法》设计的封面为例,画面中的文字变化多端、大小不一,相互之间排列成既像飞鸟又似喷泉的造型,充满了自由的现代感。第二,未来主义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对象的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越来越多以往很少展现的现代素材登上设计舞台。在未来主义“工业文明走入艺术领域”的理念影响下,现代建筑、工业材料、科幻机械等都开始参与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来——极富现代感的起重臂、未来感十足的时空胶囊、科幻效果浓厚的机器人都赋予了平面作品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为现代社会表达提供了可能。

二、达达主义流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达达主义诞生于一战后的欧洲,当时许多艺术家厌倦了战争、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了信心,希望借助一种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表达自己对传统道德的批判,以玩世不恭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一切事物的反对,同时也宣泄了艺术领域求变的心情。通常,达达主义这种破坏和挑战的态度主要通过拼贴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艺术家通过剪切、粘贴等方式将现成艺术品进行“破坏性”组合,从而实现了理念和精神的传达。具体来讲,达达主义对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审美观念的历史性颠覆。达达主义这种强调“破坏性”的艺术流派对视觉传达的传统审美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设计师不再单纯追求“圆满”“美好”的视觉表现,开始了视觉传达的“逆向思考”。这一理念促使大量具有“美学颠覆”意义的海报诞生,刷新了人们的审美认知。当时比较著名的设计师约翰•哈特费尔德、威兰•哈兹菲尔德、乔治•格罗斯等人都采用了达达主义的“破坏性”思想来创作反战海报。这些海报充斥着残缺的人物影像、破败的社会场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时代的态度,给人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第二是造型手法的创造性引入。达达主义常用的拼贴手法对视觉传达这一平面艺术形式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艺术家不再满足于用简单的平面绘画塑造画面的多样性,而是引入了裁剪、复制、拼接等手工艺手法丰富画面效果。这一时期的许多视觉传达设计大都以照片、印刷品等现成品拼贴而来,如当时较为著名的概念海报《长胡须的蒙娜丽莎》就是将胡须剪影同油画名作《蒙娜丽莎》拼贴组合而来,这种奇特的手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三、超现实主义流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2

设计服务的主体是人,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让人们在视觉层面获得审美享受,还要让人们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领域产生不同的体验。通感是在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到的一种手法,其具有认知、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将通感完美地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产生更好、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通感现象;解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领域受数字化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开始向情感化、艺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设计者不能仅仅关注设计工具、手段等具象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人们心理层面的感受。因此,设计者为了更好地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就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充分运用通感现象,促进设计的发展。

一、视觉形式的感觉、知觉与通感

1.形式影响视觉感知

人的感觉与知觉是认识产生的基础,更是通感产生的基础。人的感觉是人们了解事物特征的重要能力,通过感觉能很好地产生通感。通常来讲,人们的感觉大致分为三种:其一,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达到对事物特征的良好认知,如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其二,通过身体内部感觉器官的刺激,达到身体自行感知的目的,如人们身体中存在的饥饿感、疼痛感等;其三,通过人体的本体感觉,实现对运动部位位置的感知。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具有较强的主观依赖性,由视觉与其他感官协同作用而产生。以上这些形式是通感产生的重要基础。

2.通感是形式的一种功能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形式的创造是引导人们视觉变化的基础,并决定着主体对感知对象的视觉感受与知觉的强弱。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充分运用人的感觉与感知特征进行有创意的形式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主观感受,增强通感的艺术表达,实现相关信息与情感的传播与表达。通感是艺术形式自身所具备的一种功能,视觉传达设计中各种形式设计元素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通感功能,将这些元素协调、合理地融合,可以很好地将人们的感觉神经调动起来,最终反映人们的情感。

二、视觉形式的联想、想象与通感

1.视觉联想

对于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是仅仅通过人们感知与知觉中产生的视觉印象便可实现认知的,还需要通感中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将其艺术情感与形式传递给其他感官去认知,从而使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看”。联想是人们通过一件事物的表象自发想象另一事物表象中相似性的心理过程。联想是通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视觉传达设计中通感现象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如,肢体语言能够代表一定的含义,那么在设计中融入某种肢体语言便能自然地让人们对相关的事物或含义产生联想,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魅力。在视觉通感中,联想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它能够将设计中的文字、图片、色彩等视觉设计元素最大限度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受众对作品的信息与情感表达进行全面的认识。如,通过对图1进行观察,人们能够对手的指向进行联想,从而明白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2.构建视觉语言的通感意象

想象是在人们联想感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切心理机能的综合运动现象。但是,在实际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不同的。联想是由某一事物表象想到另一事物表象的过程,想象则是由事物的表象开始加工创造形成新的感知形象的过程,更加突出创新性。同时,想象又依托联想展开,依据联想提供的基础表象结合创造契机形成想象。通感的基本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艺术的想象,因此联想是通感形成的基础,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个创造新事物、新感觉的过程,即创造具体形式的“象”和抽象形式的“意”,并将二者完美融合形成通感感知的基本过程。通过对图2的观察,人们可以根据树的形状判定其表达的是音乐,进而对树上的嫩叶进行想象,可认为其代表的是新生代的音乐家。

3.视觉形式要素的通感

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形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图形要素、文字要素、色彩要素和材质要素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视觉要素中的通感就是在这些形式要素的基础上,与其他各种感觉的联想或想象等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然后设计者运用特定的手法将其以可视的形式传达出来。运用这些元素可以实现创意构思中意象的形成,丰富人们的感觉与认知,使人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形成通感艺术,实现相关信息与情感的有效传播。构成视觉语言的通感意象,不但存在于设计作品的可视形象中,而且已经突破视觉感知的范围与人们的情感相融,帮助人们实现对艺术设计的完美解读。

三、通感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设计思维,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讲,创新思维建立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想象而发展。而通感就是基于联想与想象这两种思维形式形成的一种设计性的创新思维,并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通过不同的生活审美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有时会忽视丰富的形式,而对简洁的形式展开思考。如,在广告设计领域,面对过于复杂、绚丽的画面,人们往往无法产生了解的欲望,而对于简单留白的设计可能会深入思考。所以,尽管形式能够快速吸引人们的视线,但若是只有繁杂的形式而没有内容,也会失去设计的本质意义,就如同绘画若是只追求线条、色彩而忽视意境的营造,则会平淡无奇。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具有生命形式的艺术语言传达创作情感,从而有效地触动欣赏者的内心。

结语

通感并不是一种感知向另一种感知的简单挪移,而是通过人们的感觉、认知与联想、想象达到感知的升华的过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只有将这种通感作用合理应用于设计,才能有效实现艺术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2]虞金红.基于通感研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界面设计.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红梅.基于视觉传达理论的建筑照明设计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张贤根.论广告诉求及其唯美实现——一种艺术现象学的视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6).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建筑体系结构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建筑在推动建筑体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使传统文化建筑体系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改变了城市建筑结构的美观性。文化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形态和内部结构环境,因此其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也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正在不断提升,在审美观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对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筑;审美心理;环境艺术设计

审美是人们对事物的美丑做出评价的过程,审美可以说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但是其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审美心理的形成需要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说,通过建筑结构的表达使建筑物本身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民族特性。文化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是群众感知建筑和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所以文化建筑的存在必须要依赖与环境,而且要与环境融合,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建筑的艺术特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使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合大众审美需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1、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允许人们参与、游嬉的,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文化和道德修养的场所,通常指的是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建筑。另外,某些游乐园、学校以及历史遗迹也可以划分到文化建筑的范畴内。文化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文化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可以衡量城市发展的综合水平。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以环境为依托,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需求,运用建筑美学原理和物质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文化追求的、具有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手段。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赋予文化建筑更饱满的文化教育内涵,同时也可以营造出具有人文精神特质的建筑结构。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尊重人的需求,使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达到和谐、一致,以此实现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对于文化建筑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其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文化建筑使用功能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3、以环境艺术设计为载体的文化建筑

利用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不同时期的文化建筑赋予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早在封建王朝,就应用相对独立的墙体组合来划分统治者和平民之间的领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在文化建筑中的价值体现更加明显,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能够体现其文化价值的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等等,因此,想要使文化建筑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必须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支撑作用来实现。

二、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文化建筑的审美特征

1、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如今,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渐增强,大众对生活中的文化因素有着更高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是传达大众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建筑需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营造出不同的形象和空间文化,满足审美主体的大众性。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说,文化建筑应当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将日常生活作为其存在的环境,面向大众,为大众展示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同时,文化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环境都应该是易于接近的,是可以为民众提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场所。从审美主体的大众化角度来说,文化建筑要依靠自身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民众观众,才能实现其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

2、信息传达的多样性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渠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网状的信息网络代替了以往在城市或者农村单一的信息交流模式,所以在信息的传播形式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文字的传播,图像、视频等方式逐渐走入大众,成为了新的信息体验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城市文化建筑必须要满足新时期信息传达的需求,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要实现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以新型的网状转播形态覆盖城乡群众的社会和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个成员都可以获得更广阔的信息获取途径。

3、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信息可以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两种,想自行的信息需要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非限制行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只能用模糊的语言表达,信息主体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去判断。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所表达的信息,正是具有不确定性的非限制性信息,其无法通过精准的语言作为表达形式,需要通过建筑结构、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表达,而信息的内容则需要人们自己去联想和感知。因此,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和信息量,会由于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方面,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另一方面,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在信息表达方面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所以人们无法对文化建筑传达的信息进行统一的、全面的思考,只能抓住其中某些重点内容进行思考。另外,文化建筑通常也包含大量的视觉符号,其传达的信息也由于不同人的感受和理解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4、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

文化建筑本身包含了丰富的视觉符号,视觉信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感官方式,通过视觉符号的判断,人们可以对其所观察到的世界具有直观的认知和把握。与其他类型的感官相比,视觉具有更快、更直接的优势,而且视觉感官可以将文字、图形和形象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将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变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存在的多层关系,增强视觉感官的判断能力。因此也可以说,视觉感官是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也是审美直觉的直观体验。所以,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大多是利用图案、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视觉形式来呈现,而且依托视听媒介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传达,使大众对其传播的信息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1、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

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为人们带来自由、快乐的感受,满足群众最基本的审美需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承担了更多的文化传播的使命。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人们群众心向美好,向往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被推到了更高的高度上。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在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加入更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生活的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多自然、真实的感受,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可以从艺术中感悟生活的美好,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人类在环境中的地位和价值。

2、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一方面体现在受众的感官需求方面,除了视觉感官,还需要满足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体现在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方面,可以为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感知,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感官,形成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同感知,而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个多元化的构建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颜色、图形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感受,甚至可以通过花草给人嗅觉上的感官提讨厌,而这些不同的感官体验都需要以人们多元的审美需求为出发点,多元感官艺术的审美需求反映的是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发展更加趋向于自然和纯朴的艺术审美表现。因为自然环境便是如此向人们提供多元而非单一的感官艺术体验。

3、动态的审美需求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加深,一成不变的、被动的审美过程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文化建筑和环境艺术的审美需求,而应当为审美赋予更多动态因素,让人们看到运动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才能引领大众进入更高的审美层次中。动态的审美需求是环境艺术设计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人们对于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体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外到内、由上至下不断变化的欣赏过程为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设计师,要充分利用文化建筑这种特殊的优势,利用不断变化的空间因素为大众营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不断变化的环境分为。同时,时间的推移也会使文化建筑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要素形成不同的艺术形态,满足人们动态的审美需求。另外,让大众更多的参与到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的创作中,也是满足大众动态审美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在设计和维护时邀请群众一同参与,有利于在双方之间构建更有效的沟通桥梁,可以使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成果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思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论述了审美心理视角下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在时展的轨迹下,文化建筑的审美主体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大众性,而大众的审美追求以实现人的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朱发电和落脚点,虽然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但是其受到环境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如、社会制度等等,因此,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从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出发,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文化建筑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涛.传达空间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砚祖.环境艺术的新视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樊帆.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作家,2014-01-28.

[6]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1-06-15.

[7]霍迪.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03-15.

[8]周剑.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3-11-18.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4

我校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92%,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占3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背景。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现有陶艺实验室、木艺实验室、苹果机房、影视实验中心、装修材料与构造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人机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手工模型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优良的师资与先进的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均向欧美日等境外大学派送交流学生。

学校艺术类专业办学宗旨是:培养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适应时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与良好的理论素养,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近年来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

一、招生计划

学校代码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科类

全国计

划招生

标准学

制年限

授予学位

10009

1305

设计学类

本科

文理兼招

120人

4年

艺术学 学士

具体分省招生计划参见我校2015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需经教育部审核备案)

二、录取

自2015年起,我校不再组织专业校考,专业课成绩使用各省专业统测成绩。

录取原则:凡本省专业统测成绩不低于本科线上20分,并达到本省艺术类文化课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按专业课总成绩×60%+文化课总成绩×40%所计算的合成分,分省排序录取。

三、政审与体检

政审与体检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四、学费标准

根据北京市物价局对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即:我校今年招收的艺术类本科学生,每生每年10000元。

五、大类说明

我校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按设计学类(1305)大类招生,新生入校第一年统一进行设计学基础教育平台培养,在第二学年选择进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学习。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北方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88802786 传真:010-88801376

邮编: 100144

附: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概况

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时代。多样的媒体、新兴的媒体信息技术与数位科技时代的来临,让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拓展到了空间展示与数字交互等三维与信息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运而生。主要培养有一定艺术设计素养的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和应用表现能力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成立时开设的两大专业方向之一,从设立至今,已经过十年的积累。本专业向来注重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人文艺术与数位科技巧妙结合,学界与业界无缝接轨。为推展“文化创意产业”理念,在课程内容的规划方面,结合理论与方法、文化与背景、环境与人的因素、传统与当代技术、视觉美学来制定全面的设计策略,强调各专业方向交叉互动,并提倡灵活的教学方式。学院还定期与国际院校进行交互式课程教学,以适应国际潮流和发展趋势。

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了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建立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师资结构。本专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所培养的人才,在国内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相关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课程设置

二维设计基础(视觉设计初步字体设计图形设计)、三维设计基础(综合表现)、2D电脑绘图与数位影像处理、基础理论(视觉传达设计概论)、平面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界面交互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理论(设计观察与批评设计现代史)、专业实践(专业考察设计交流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视觉传达专业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设计创意研究能力、培养学生专业伦理道德及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竞争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新闻出版业。国有设计公司专业设计师、贸促会,广告公司或传播公司企划人员或设计师、文化产业界视觉设计师、媒体行业界面UI设计师或交互设计师。从事设计相关教育工作等。

本专业标准学制年限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报考本校设计学硕士研究生,优秀者可推免攻读国内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二 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概况

“环境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涉及环境设计基础知识、装饰文化、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环境设计专业设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教学研究方向,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培养,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系统设计方法与技能,掌握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环境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具备合理运用材料与工艺的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环境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在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下,毕业生成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骨干力量。

师资力量

该专业历经数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师资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了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建立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师资结构。

课程设置

制图、透视、环境艺术鉴赏、家居空间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模型制作、景观设计、广场设计、建筑设计初步、公共设施设计、植物配置、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公共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构造与工艺、陈设艺术设计、环境照明设计、环境色彩设计、环境行为心理学、中外建筑与园林史等课程。

培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环境设计专业执行能力、独立思考与设计创意研究能力;培养学生专业伦理道德、人文素养以及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竞争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在环境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实践、理论研究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方向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绘画;艺术设计;形式语言

一、绘画形式语言的概念

绘画自诞生起就拥有自身的独特形式语言。开始,绘画可能是用于祭祀或者记录,这时的画面是自由、随意的。后来,逐渐发展而为宗教、统治者服务,于是,艺术家处理形式的主动权便有了局限性。再往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艺术的形式感逐渐丰富起来。所谓绘画语言,是指绘画者通过各种物质工具为载体记录事件、表达情感、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以明暗、色彩、线条、肌理等视觉信号为表现形式,通过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段,或客观或主观地表现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绘画语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技巧、内容和思想,所以画家艺术水准的高低往往会根据其绘画语言所表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得以评判。从这一方面来看,绘画语言不同,所产生的绘画作品也不同。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

二、平面设计形式语言的概念

平面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是商业社会的产物,优秀的平面设计需要使两者达到理想的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平面设计也越来越接近一门艺术。平面设计是英文Graphicdesign的翻译,是指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以“标志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其中包括标志、出版物、平面广告、网站图形元素和产品包装等,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其表现方式通常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由于平面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其论述和定义并不是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特别是在艺术发展如此迅猛的现代社会。优秀的艺术设计在内容出色的同时,在形式上也应具有独特的一面。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平面设计面临平面表现形式语言单一的窘境,这就要求平面设计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的形式语言并非自成体系和孤立的,它与许多艺术门类是相通的,绘画的形式语言在艺术门类中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最为直接,影响也最大。

三、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平面设计都属于平面造型艺术领域,也都是由点、线、面、颜色等艺术语言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从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二者逐渐分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立体系,但始终互相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艺术起源来说,平面设计发展的历史是从原始活动开始的,包括祭祀、记录以及宗教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为了传递与交流信息,人们创造出符号形象,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布局、变形、转化等。这些以信息传递和记录为宗旨的实用艺术形式(当时的人或许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艺术形式)逐步转变为绘画艺术。再后来,绘画逐步变成代表上层社会精神需求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意识的改变,使沉寂的平面设计重新回到主流艺术形式的行列中,发展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平面设计,并通过图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表面上看,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差异似乎越来越明显,但两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的元素依然是点、线、面、色彩等,加入了艺术家不同的思想和创作手法。

四、绘画语言在艺术设计中具体应用

绘画艺术以自由化、个性化的表达使其内容与形式表现丰富、创意不断。画家也经常为了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将写实图形运用变形的手法来表达,这使画面少了写实、多了情感。这些具有设计感而变形的图案由于其非传统的思维方法、使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往往能脱颖而出,发人深省。画家在运用写实图形时,一般以如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为主要目标,运用透视、比例、空间、体积等方法真实表达主题和设计意图,在二维平面塑造出三维空间和真实形象。设计师在运用变形图形时,一般以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主要特征,使其特征变得鲜明、强烈,这样一种设计思维也正是从绘画语言中变形发展而来。后来很多绘画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也极具设计味道,很难区分是绘画还是平面设计。以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为例,他擅长通过变异图形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各种奇特的图形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认为设计不能有多余的元素,要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深刻的内涵。这一观点与中国传统美学里的“神似”和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的极简主义有着契合点。他既深谙日本的传统文化,又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掌握了感知心理学,他的作品形式多样、主题明确、富于幻想,同时,表现形式又极其简洁,给观众带来一种深刻、怪诞、幽默的感受。绘画语言在艺术设计中广泛应用。将绘画艺术的哲学性与平面设计的艺术理念结合在一起,可以指导我们将其中的艺术语言融会贯通。绘画艺术以传达人们的精神为目的,而设计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传播媒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平面设计也是文化艺术和设计理念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高迪.绘画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文范文6

云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1年,历经6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07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9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昆明市区,占地1222亩。在校生人数19400余人。教职工1500余名,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首席教授7人、特聘教授19人,教授160人,副教授35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4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8人,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5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3人,省级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9人,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6人。藏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16万余种,数据库64个。校园网现已覆盖全校所有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所。

学校下设20个学院、2个教学部、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社科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独立专职研究机构和59个院(部)所合一的兼职研究机构。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理论、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专业硕士点,涵盖哲、法、经、管、理、工、艺7个学科门类,拥有41个本科专业,1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有1个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2名省级教学名师;1门精品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9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学校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区域经济合作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兼有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0万余名专门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居云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概况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现有在校生1400余名,设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与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产品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等专业。2013年面向全国招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与影视后期制作专业。

1.教育理念

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国际现代艺术设计精要,充分体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强化科学思想及创新意识,实施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水平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2.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13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两名,高校名师工作室两个;讲师17名,助教若干名,多名外聘专家常年任教,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3.科学研究成果

教师队伍研究能力及实践经验强,几年来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出版著作在高教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国家高层次出版社正式出版艺术设计类教材近30部,其中6部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省级精品教材,一部省级优秀教材。出版专著近10部。公开及艺术设计作品164篇/件。其中:论文104篇作品数60项。主持与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40项,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得各类奖项20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近30项。

4.工作室建设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创办的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创意实践中心,于2010年9月被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陶瓷陶艺工作室、雕塑工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布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数据中心、计算机机房、苹果电脑工作室等十余个专业工作室。创意实践中心实行全天候开放管理机制,学生可在任意时间到中心完成实践教学的学习任务。

5.学术机构与交流

云南财经大学锺正山美术馆、现代设计艺术学院“陶瓷研究中心”、“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等机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和交流平台,也是学院的对外交流、进行设计研发中心。

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与国外部分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国艺术类期刊《艺术评论》云南工作站、云南省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邦玩文化杯”全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都设在我院,并设有对外服务的云南省创意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2010年-2012年受云南省教育厅委托与邦玩文化传播公司共同成功地承办了三届“邦玩文化杯”国际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学院不断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积极开展了多项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合作项目。

6.人才培养

建院以来,除继续攻读国内国外硕士学位的学生以外,已向社会输送近800余名合格毕业生,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四川、内蒙、江苏、浙江、湖北、云南等省份和城市的IT行业、出版印刷、新闻媒体、动画设计、广告设计、教育事业、景观及家装设计等行业工作,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主管。

在校学生曾参加多项省级和比赛,并取得了多项全国及全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

三、2013年招生专业

(一)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建筑外观及室内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内容。在注重空间意识培养的同时,强调环境领域中人文精神的表达与艺术形式的创新的设计门类。

主要专业课程: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居室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酒店·度假村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家居产品设计、家居设计、展示设计、照明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预算与工程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建筑装饰构造、民居建筑文化研究等。

(二)视觉传达专业(广告设计)

培养目标:广告设计是通过将文字、图表、标志、插画等元素在平面和空间上进行科学的组合,表现文化内涵及传达内容,并依托于各种多媒体传播的设计门类。

主要课程:广告学、出版刊物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交互设计、整合设计、字体设计、印刷技法与过程、广告策划、影视广告创作、广告文案写作、包装设计、电脑辅助设计Ⅰ(平面)、广告视听语言、电脑辅助设计Ⅱ(影视合成)、商业摄影、网页设计、展示设计、图表设计等。

(三)视觉传达专业(动画设计)

培养目标:动画设计是将传媒、计算机、节目编辑制作、视听语言、美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并包含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等内容的设计门类。

主要课程:动画编剧与分镜头脚本、动画角色设定与场景设定、动画短片创作、表现技法、视听语言、人体结构造型、交互动画、三维建模、三维动画制作、摄像、电视包装、整合设计、动画动态分析、漫画技法、数字视频编辑、数字效果设计、三维动画技术研究等。

(四)视觉传达专业(摄影与影视后期制作)

培养目标:摄影与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影像技术进行摄影创作和后期处理,影视创作和影视后期处理的设计门类。

主要课程:数字技术基础、影像表现技法、数字音视频编辑、影视创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摄影构图、摄像、视觉效果设计、剧本创作、导演理论、纪录片创作、平面艺术设计、影像合成技巧、三维建模、高级三维设计、三维动画实践等。

招生计划 2013年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拟面向云南、山东、湖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招生,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市、区)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报考条件 符合普通高等院校报考条件,身体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生均可报考。具体报考条件按考生所在省(市、区)省级招生部门的规定执行。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录取原则 我校使用考生所在省(市、区)统考(或联考)成绩。凡专业考试及文化考试均达到所在省(市、区)艺术类本科录取线的学生,原则上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具体录取原则及要求以各省(市、区)省级招办公布的云南财经大学艺术类招生章程规定为准。

录取原则若与当地录取政策不相符,则按照当地政策执行,

收费标准 学费:10000元人民币/学年·生;

联系方式 地址:昆明市龙泉路237号云南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办公室

邮政编码:650221

电话及传真:0871-5132629 、517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