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论文范例

市场风险论文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1

1.1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辨别

为了更好地解决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首先就要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辨别。风险辨识的内容就是要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存在风险的源头进行确定,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油气长输管道存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重点对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

1.2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风险

在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风险可能是由以下四种原因造成的:第一,在对关键环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施工工艺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整个油气长输管道施工的质量;第二,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新的技术,在施工之前没有对新技术进行科学的验证,施工人员对新技术也没有完全的掌握,导致施工新技术和实际工程情况不符合,增加了长输管道的施工风险;第三,在施工中如果采用了不成熟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导致施工风险增加;第四,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也会造成施工风险的增加。

1.3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风险

在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管理风险,造成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包工程的定标和评审存在一定的失误,导致分包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漏洞;第二,在制定油气长输管道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考察,使得施工方案和施工环节脱节,影响了长输管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第三,在进行长输管道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施工混乱,影响施工的进程;第四,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管理,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的强度,使得安全事故频发。

2对存在风险的分析

2.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对工程施工发生风险的概率和发生风险后果进行分析。从风险发生的概率来说,主要有两种,即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油气长输管道的主观概率就是对以前施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或者是通过理论的分析方式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观分析主要是依据专家自身的知识条件、自身的判断力以及自身的经历进行风险评估。

2.2风险评价

所谓的风险评价,就是对油气长输管道施工中对风险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对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结合油气长输管道施工工程的特点制定风险评价的指标,为风险预警提供有效的依据。

2.3风险预警

在完成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以后,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控制,注重对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的控制,如果其超出了风险的预警值,就应该采取紧急行动,在风险发生之前,将风险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3风险的应对措施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考察,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如果在施工中,要采取新的施工技术,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关键部位施工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不采用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同时,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技术风险减到最低。对于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就要做好工程分包问题的严格控制,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调查,选择符合条件的分包单位承包施工;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的工程进度方案和施工方案要符合施工线路的实际情况;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结语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经营管理

1引言

目前阶段,经济资本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一个有效管理因素。通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控制与管理,能够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将经济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一定的深化,通过研究经济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使其能够不断的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统一。

2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以及作用

2.1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

经济资本主要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面对高度发达的市场,所产生的配置给资产以及某项务业来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的资本。经济资本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市场的灵活多变造成的,资产价格的变动、市场的多变等导致了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都是基于市场风险而存在的,市场风险导致了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出现。

2.2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当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与方式,资本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评判商业银行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资本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以及市场生存能力。随着当前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度的改造完成,银行在不断地完善有关经营管理模式,而要想保证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就需要通过规范的经济资本管理,来实现资本管理对银行分支机构风险以及收益的约束效果。其次,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核心的目的以及手段便是将风险进行量化,将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等,而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以及合理的应用能够使各个部门的风险控制更加显著,将风险管理做得更加到位,最终有效实现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协调与统一,通过资本风险的结合实现风险防范体系的监理。再次,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实现银行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的必然条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大多都是通过经营利益以及账面的效益为基础的。而这样的经营管理目标往往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某些部门为了实现效益的增长盲目的扩张。经济资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便是控制这一现象的出现,通过速度、质量以及效益三者关系的控制将商业银行的短期目标以及长远的利益协调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真空期。商业银行进行的绩效考核需要将经营成果与风险结合起来进行成本的折算,同时将利益与成本进行协调,最终将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有效的统计与总结。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利用经济资本能够直接对银行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以及业务进行综合的评价,实现系统全面的评价构建。

3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当中的应用以及实现方式

前述笔者针对当前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内涵以及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能够看出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实现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详细的评定。下面笔者主要来分析探究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当中的应用与实现方式。

3.1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思想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的控制与协调过程中,应当重视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与效果。在商业银行的管理过程中,往往风险是未知的,在市场多元化发展体系之下,风险的未知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结构,那么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较大的损失等。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未知风险,应当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合理的选择业务的投向,在控制业务额的增长过程中应当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把控。利用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与理念来实现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协调。商业银行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对于经济资本管理的思想与理念,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定期的开展培训工作来提升银行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与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银行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等。

3.2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

当前阶段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构建应当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覆盖。但是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部分商业银行所构建的经济资本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囊括了信用风险体系,但是却忽视对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最终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在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对各种风险。因此在当前灵活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商业银行自身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重视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所面对的风险程度愈来愈多,对于计量的精确度要求也更加的精确,因此在构建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只有重视体系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才能够对未知的风险进行详细的预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3构建经济资本运行机制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识别以及计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按照各个部门所能够承担的风险来进行经济资本的分配,通过各个部门的经济资本的实质化控制来构建管理体系,使不同的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对风险的约束以及价值创造的引导作用。[1]当前来看,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数量在不断的上升,同时各个部门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呈现几何数量上升,因此很多单位在进行资本数量的协调过程中出现了大幅上升的现象。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经济资本运行机制,通过运行机制的作用效果充分的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对各个不同部门的经济资本的协调与分配,促进部门内部的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整体进步。[2]

3.4重视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构建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对于其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应当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有关要求构建以EVA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改变指标设计来提升计量的精确性以及可比性。同时构建在不同产品、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客户经济资本指标评价中心,将基于EVA的考核体系真正的落实到业务、部门以及客户当中,能够对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考核,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3]。

4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我国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以及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随着目前阶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上升,经济资本将成为现代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经济管理体系在发展与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本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商业银行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主要从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构建有效的经济资本运行机制、监理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资本经济的作用分析。总之,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的整合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而不断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臣.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4):109.

【2】朱雅寒.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基层支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89+91.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3

关键词:金融工程技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商业银行面对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一般的企业不同。随着我国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将金融工程技术引入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金融工程师队伍,建立健全的数据信息库,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和手段,对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一、金融工程技术

(一)金融工程基本概念

金融工程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金融工程主要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数学和通讯工具,在现有各种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及分解,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而广义上的金融工程指的是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它不仅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还有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采用的就是广义上的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欧美金融市场,它将工程思维融入到金融领域中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金融工程的思想,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现今,已有部分商业银行引入金融工程技术,用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工程学科特征

1.金融工程重视创新思维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工程最核心的领域。金融工程以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为基础,通过组合分解衍生出新的金融工具,再以这些衍生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更为复杂的金融工具。如此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形式各异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1]。

2.金融工程强调量化分析方法的运用

金融工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需要运用大量的量化分析方法来解决各种金融问题。西方国家认为金融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金融工程更是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数理基础上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离开严谨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可以说量化分析方法贯穿了整个金融工程的发展[1]。

3.金融工程是一门交叉型学科

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础分析方法,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在金融工程中,要综合运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工程技术方法去解决各种实际的金融问题。金融工程是一门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的、将现代金融学、工程学、信息技术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4.金融工程是一门应用学科

金融工程是一门针对实际问题并强调实践应用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经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经济问题,金融工程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的变化,借助现代化的工程思维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来解决金融问题,以满足市场的丰富需求。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特点

商业银行风险具有双重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来源有很多,但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其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如银行经营不善等;二是来自于银行外部的风险,如客户发生不可预见的问题,就有可能引起银行贷款发生亏损[2]。商业银行风险影响面极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和业务活动连结这社会的经济组织、千家万户,一旦银行经营不善发生风险,它的波及面广,影响力大。商业银行一旦发生不可控风险,轻者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倒闭,影响其他行业发展,重者还可能造成国家甚至是世界金融危机。

(二)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发生在商业银行内部,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发风险,也可能由外部事件和内部操作引起,都有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操作风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操作风险又分为内部系统风险、职员操作风险、外部事件风险和流程风险。

2.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信息风险。信贷风险与参与者各主体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任一方违约都可能带来预想不到的风险。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不明确,部分法律条款存在漏洞,有较大风险。在商业贷款中,部分贷款人提供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商业贷款的真实性,为商业银行带来风险[3]。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就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减少负债或变现资产,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除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以外,操作风险及信贷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也会引发流动性风险,甚至引发风险扩散。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利率、股票、汇率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风险。市场风险发生在商业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其中利率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又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5.交叉性风险

交叉性金融风险是指一项金融工具跨货币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等至少两个金融市场或是跨银行、证券、信托等至少两个金融行业所引起的风险。不同金融机构业务融合加深,交叉性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交叉性金融风险也随之诞生。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就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中,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和因素,引发了商业银行资产损失等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中,通过对业务活动引发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商业银行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有效办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就是在保证商业银行收益的情况下将风险降到最小,或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所商业银行的收益最大化[4]。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思维陈旧

现在,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还未能实现战略思维和资源配置的信息化,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扩大机构、增设人员的管理模式上,与现代化的数据海量化、控制自动化还有很大差距。商业银行谋求发展不断扩大,所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当前银行对于风险资源的配置注重组织结构,效绩考核等方面,对于现代化资源建设投入不足[5]。

(二)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多数商业银行未能实现风险控制自动化,当前的管理方式仍以主观经验的积累和专家的协助指导为主,未能依托于大数据,只有少数的定量分析在局部展开,主要集中在数据和量化特征比较明显的客户信用评价管理上。其他的风险管理制度都难以形成体系,没有将其决策触发量化评级的结果相连,导致风险管理的量化手段难以穿透全程,实现其全部价值。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规避系统缺失,有一些风险无法很好的转移走,不能规避风险;二是风险预警系统不完善,银行收集到的客户信息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难以对客户进行全面分析;三是缺乏风险识别系统,不能判断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类型,无法在处理风险是提供帮助。

(四)未形成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指引着整个公司的人共同进步。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银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而商业银行有关于风险管理的文化则决定了银行是否能够规避风险、处理特殊情况。商业银行要有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把风险管理和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将风险管理贯穿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中,员工自觉执行[6]。

四、引入金融工程技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一)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将金融工程技术引入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利用金融科技,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风险管理思想结合到一起,融入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使商业银行职员及时的掌握到准确的贷款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控制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预警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建立金融工程师队伍

从长远角度着手,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的储备。商业银行应做好金融工程人才的储备工作,引进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程师。商业银行还要有计划的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对银行内部职员进行定期培训,引导职员学习、掌握一些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起一支优秀的金融工程师队伍[7]。

(三)建立健全的数据信息库

商业银行要重视对数据的积累,在数据收集处理方面制定统一的规定。目前金融科技在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诠释,通常被定义在产业融合范畴。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央行高度鼓励发展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科技金融进行大数据分析,加上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数据信息库。这样可以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便于职员发现、分析、控制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创新风险管理方式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学习借鉴国外银行的成果管理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实问题,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商业银行要注意并预测市场的变化情况,根据资产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等结合金融学的理论计划和工程技术指导,给出可靠的风险管理参考依据。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工程技术中的风险指标基本理论,对就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交叉性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评价,以供参考[8]。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工程是一门交叉型应用学科,需要运用大量量化分析方法,重视工程师的创新思维。对操作风险、信贷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风险进行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注重培养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利用金融科技创建健全的数据信息库,创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式,引入金融工程技术,利用金融科技,帮助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斌,张维.《金融工程》本科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4(2):72-75.

[2]张宇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67-72.

[3]黄俊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67.

[4]商旭.关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7(25):88-89.

[5]宋首文,代芊,柴若琪.互联网+银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财经科学,2015(7):10-18.

[6]王楠.引入金融工程技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3(2):97-98.

[7]成龙.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4

国内目前许多煤炭企业都面临着供给过剩等问题,煤炭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管理水平对于煤炭企业能否保持健康长久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水平意义重大。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目前存在的营销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预警管理措施。

关键词:

煤炭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以及绿色能源的逐步开发,煤炭行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需求改变及营销风险增加等都是当前国内大多数煤炭企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营销风险预警机制,对营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测就能对风险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风险发生,挽回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

1煤炭企业的营销风险

煤炭消费市场较集中。电力和钢铁是中国煤炭最大的消耗行业,也是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煤炭产量的增加也依赖于建材、化工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煤炭消费市场还是比较集中,继而导致煤炭的销售途径比较单一。而这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变慢,消耗煤炭的许多行业对于煤炭的需求也降低了,煤炭企业营销的风险因而增加许多。随着绿色能源、新能源的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煤炭的需求也会大幅度降低。同时我国这几年也在逐渐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风力发电、西气东输等一系列项目来给人民和企业等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可见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向于清洁、环保型,煤炭所占的比例显然会减少许多。煤炭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曾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少煤炭企业一直不重视管理,尤其是营销方面的有效管理,在生产经营上一直有着生产投资成本、管理费用和流通成本比较高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不少企业都是靠着提高销售数量来获取效益的,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水平很少重视。另外,企业内部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销售人员等相关管理人员营销理念跟不上时展,缺乏市场导向意识,对于市场风险也很少能够进行有效预测的。企业对于客户缺乏深入足够的了解,一些煤炭用户会故意拖欠企业贷款或者故意把价格压低,大大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一些信用等级比较低的煤炭用户不能及时回款,而企业也没有针对此做出有效举措,致使企业先发货后很难将款结算回来,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动出现困难,甚至出现坏账风险。

2煤炭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

从上述分析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煤炭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风险及原因,要有效预防企业营销风险,我们可以按照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风险发生原因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2.1营销风险的内容

2.1.1经营效率风险

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判定企业能否创造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高,企业的高利润状态是难以持久的。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率风险。它主要包括影响长期负债、流动负债、销售收入的变化的因素和风险。

2.1.2盈利能力风险

盈利是企业的核心目的,对影响企业盈利的销售成本、税收政策、银行政策以及煤炭价格的波动等因素的评判会对规避这方面的风险起到重大的作用。

2.1.3现金流量风险

没有良好的现金流量,即使企业的项目再好,企业的资产价值再高都有可能走入运营困难的境地,甚至出现破产的危险。所以,现金流量风险也是煤炭企业营销系统运转过程中的必然思考的问题。

2.1.4坏账风险

煤炭企业的销售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采用赊销的方式。客户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很有可能发生违约的情况,所以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坏账的风险。在煤炭销售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消化坏账的能力也比较强,而如果环境出现不利的变化,煤炭价格急剧下滑,比如在发生的金融危机环境下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坏账风险自然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包袱。所以,坏账风险是经营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坏账风险包括由于合同违约而造成的这种事后客观风险;也包括合同签约之前对企业信息掌握程度的风险,以及对企业清收坏账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和激励机制的因素。

2.2风险控制

煤炭企业制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的原因在于要监测风险并控制风险的发生,以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利益损失。在风险控制中,企业的管理者等相关人员要针对可能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不良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煤炭企业营销风险的预警管理其主要保障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创新营销组织。煤炭企业的营销组织应该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是企业营销战略管理的基本。当前不少煤炭企业的营销组织方式比较滞后,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创新,提升其市场的感知能力,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及战略思考水平。具体来说,营销组织的创新需要包括其概念创新、结构上的创新以及营销流程、沟通以及组织绩效考核几个方面的创新。②树立营销的风险意识。我国的煤炭企业其价格一直都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而企业营销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不一,营销观念更是有待提高,也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然而随着我国将煤炭行业逐步推向国际市场,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就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这就需要煤炭企业树立起营销风险意识以应对多变的煤炭市场。在这一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要根据客户需求树立竞争意识、品牌意识以及市场营销理念,并创新营销方式,开拓新市场才能增加营销水平及营销额。③进行成本管理,减少成本浪费。制定长远规划,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把管理规范化,做到责任具体到人,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这种措施的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降低现金流动性风险。④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随时收集和应用这些信息作为进行决策的依据,包括对手和客户的相关信息等;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营销风险数据库,评判企业的营销风险程度。这种措施的目的是应对坏账风险方面、现金流风险方面,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⑤监控各个客户的回款质量、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制度。此措施的是能够提升销售客户的透明度,保证企业稳定的现金流量,降低客户的坏账风险。⑥建立健全人员激励机制,要将清理客户坏账的考核结果作为人员选拔晋升、调配、奖惩与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也可把欠款回收按比率作为收款人员的奖励,激发销售人员清收欠款的积极性。这种措施的目的是提高销售人员回收欠款的积极性,降低企业坏账风险。

3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我国的煤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根据企业营销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营销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在制度、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管理,同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确保风险预警管理的有效性,才能让企业规避风险的发生。

作者:鲁华 单位:山东能源集团煤炭营销中心肥城营销处

参考文献

[1]宋岩.煤炭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2]李冬嵬,席庆荣.煤炭企业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2(10).

[3]王淑焕,许军利,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实务应用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216-305.

[4]王维兴.2010年重点钢铁企业炼铁技术述评[J].中国冶金报,2013(3).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财务风险

一、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项目现状分析

自1993年成立全国性互助担保机构以来,各类符合职工实际需要的担保产品已经形成,这些互保项目大多由全国总工会及各级总工会管理。但是,员工互保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险范围和种类有限

现阶段我国职工共同保险主要集中在工伤和事故等多个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工会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开发适合居民需求的保险产品,确保以工会组织为基础的营销渠道,更好地发挥互助保险的功能并实现其社会意义。

(二)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职工互助保险制度主要依靠工会管理。大部分员工是行政人员,这导致工会的专业知识不配合,工作热情低下。由于中国相互保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同时,与国外相互保险公司一样,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也面临着挑战。

(三)风险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互助保险是对广大职工和职工的社会福利事业,维护职工权益,将资金从人民群众中抽走,用于人民群众,不能用于谋取利益,但是要造福人民,也要使保险基金获得利润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使得互保和商业保险存在基金增值和风险控制管理的问题。

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对医疗机构互助保障项目的财务风险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分别采取措施控制融资,投资,资金回收,利润分配四个方面的风险。

(一)融资风险控制

资金风险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对称,投保覆盖面不广,政策不明,管理意识不强等诸多方面,对于很多可能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融资互助保障项目的风险。首先要加强部门联动,提高保险的程度,各有关部门要合理部署和加大力度,督促未参保的保险机构承保相关手续,并督促被保险单位及时全额缴付保险费。其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新闻等媒体专栏,推动互助保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互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互助保险由非政府组织主办,一直以自救和政府鼓励的形式出现。它的基础是互助而不是自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理想服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维护“医、患、保”的和谐关系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第四,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今后很可能会出现通过融资和负债来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投资风险控制

职工医疗互助项目的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风险,投资渠道,市场和信用风险等方面。由于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诸多因素是宏观经济因素,不属于互保机构的可控因素,因此互保应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投资渠道和其他可控因素来控制投资风险。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来控制互助保障项目的投资风险:一是改善投资环境。二是控制投资比例。保险投资必须绝对保证资金的安全,这不仅关系到互保的经营成果,也影响到国家和地区的稳定。所以要选择适当的投资,还要防范各种外部市场风险。三是建立内部风险投资监测体系,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一方面是做投资决策过程和标准化,投资决策一般由投资管理委员会按程序决定,投资决策应根据专家和行业机构确定投资风险评估和现金流量,同时根据资本配置,投资策略,资产配置,资产管理采取专门管理。四是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督。外部风险管理主要是行业监管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督。五是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抗风险能力。根据投资组合理论,采取适当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项目风险,同时保证预期收益。

(三)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对职工医疗互助项目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主要关注互保单位的偿付能力。如果互保单位偿债能力较高,则相应的资金回收风险较低;另一方面,偿付能力差,那么资本回收的风险将因此得到改善。对偿付能力的主要控制在于相互保险的监督。所以对于资金追回的互助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措施。首先,根据被保险人的利益和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确保实际偿付能力保证金不低于最低偿付能力水平。二是积极采取措施,监测相互保险资产。如果从一些商业保险公司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监管机构应该采取积极向上的行动,时刻关注商业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不仅提供了共同基金回收风险的预警,还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资产配置,及时规避和降低行业和投保人面临的风险。三是探索适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的风险监管体系,加强对项目资金回收的监督。如计算最低资本金,评估资本充足率等。不要过分依赖执行者的主观判断,还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利润分配风险控制

如前所述,互保是一种非营利的活动。因此,合理分配职工医疗互助资金共同基金所产生的利润,将是对这一非营利性原则的最有力的解释。项目利润分配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一是相互保险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编制财务报表。在利润分配表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积金,自由盈余公积,准备金等,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等内容包括在内。其次,根据互保机构本身的阶段和目前的经济环境,提出利润分配方案,明确收益分配。第三,任何利润或利益的活动都必须传达给所有成员,并由其成员批准。

参考文献:

[1]竺仕敏.关于进一步完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思考与建议[C]//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2014.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6

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之下,企业要想达到属于自己的业绩,就需要提高应对能力,降低风险,而在社会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这很大程度上都对企业的财务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必须充分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才能让现代企业长远持久的发展。文章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内控管理;风险防范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现今,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问题是现代我国企业运行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也是我国企业的薄弱点。国外发达国家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是因为国情的不同,我国企业需要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实际,探索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财务风险防范与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一)内控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中,内部管理起到了大的推进作用,这需要企业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从而更好的扩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营业成效。保护企业会计信息以及相关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可以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的果断性,促进了企业的信心增强,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质量和效率。

(二)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都会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了不确定突发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财务的风险程度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达到预想的目标,这些风险甚至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管理、营销、生产、采购等环节都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想要更好达成企业财务目标,就要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管理观念严重不足

大多数的企业现在都还没有对企业内控管理起到重视,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方面上去,都没有意识到要有效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就要有科学的内控制度,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少企业也开始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在上级检查时去应付上级而去采取内部管控措施,待检查一过,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样错误的做法对于企业管理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度。除此之外,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还有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对风险的防范进行重视,导致了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较差。

(二)企业缺乏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内部控制控制要平稳的运行

必须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作为基础。我国企业大多数都缺乏现代化的企业之列结构,仍然采取少数管理者领导和决策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命运可以说完全靠少数人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经营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的主体,如果缺乏完善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作为基础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制无疑是一纸空文,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更谈不上发挥作用。

(三)制度建设不规范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始重视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并且将它当作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部分,只有让企业对其利益的具有足够充足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提高其发展效果,同时企业需要做好对风险的认识,加大评估性,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内部管理控制的效果,要深刻的了解到内部管理结构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的同时需要加大对其的管制力度。但是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对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有得到响应的重视,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经营的方面上,导致了其内部没有良好的管理效果,顺势的也不会有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对员工起到督促效果,这很容易产生很多不正气的现象,从而会增加企业的潜在风险,所以制度的控制对于企业的风险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四)落实与监督不到位

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能更好的提高管理效果,相应的在规章制度加入了对员工的约束,但是这些制度知识单纯的加人在了企业中,没有相应的人员积极的对其进行落实,从而导致其管理也失去了意义。同时还会造成企业的潜在风险,增加风险率,很容易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因素,严重还会发生经营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企业在经营方面所造成的风险因素之一,另外,相关企业需要不断强化内控监督体系,并且充分调动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配合。就会提高监管的效果。让内部审?与监督职能发挥出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面对日益增加、曰益复杂的市场风险,企业要对市场大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充分的评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特别要重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要提高重视,加强防范,充分利用现代化风险管理手段防范和控制风险。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系统,提高风险预荇能力,对于金融衍生品所隐藏的风险做到充分评估、全面防范、有效控制。

(二)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或者部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市场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创设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对此,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地位加以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积极吸引外资,引入先进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改善企业股权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其次,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独立董事的核心作用,并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同时要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法律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三)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要使企业能够对各种复杂的风险问题有效的防范、从容的应对,就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对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以使其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的、优秀的风险管理人员,打造专业、先进、优秀的风险管理队伍,特别是对于国际市场和金融市场风险有深入了解的人员,以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根据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或者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方案,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四)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赋予充分的独立性,并严格执行审计任务,加强内部监督,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的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内部设计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及时发现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或者控制的建议或者意见。审计制度可以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审计人员走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优势作用,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要身体力行,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做好良好的行为,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形成正确的管理和理念,做到责任落实分工明确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付出努力,才成确保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雷军 单位:河南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李明凯.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02).

[2]刘兴业.试析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2014(05).

第二篇: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腐败防控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AJY002);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下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NDJC177YB);财政部课题“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项目编号:2015KJB034)

摘要:

外贸企业风险包括战略层面风险、经营环节风险和财务风险。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机制,其目标在于合理保证外贸企业财务报告等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合理保证外贸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合理保证外贸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外贸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以及促进外贸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外贸企业风险的控制对策包括优化内部环境、加强风险评估、健全控制活动、强化信息与沟通和完善内部监督。

关键词:

外贸企业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一、外贸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风险

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注册地,这些企业对产品和服务有合法的进出口经营权。它的业务往来重点在国外,通过市场调研,把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或者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从中赚取差价。外贸企业的核心业务主要由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组成,简称进出口业务。笔者认为,外贸企业风险是指外贸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主体,在存续期间内受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真实业绩与企业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关于外贸企业风险。由此可见,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外贸企业经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经营风险的极端形式是经营失败。从广义上分析,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包括:(1)战略层面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其战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包括政治风险、贸易壁垒风险、政策风险、投资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2)经营环节风险。即狭义上的经营风险,它是指外贸企业经营环节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

董峰(1996)认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按其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朱威(2005)认为,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股利决策风险、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企业重组风险等。吴晓庆(2010)认为,外贸业务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外汇风险、结算风险、现金流风险、反倾销风险。葛维璐(2012)认为,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非关税壁垒风险。张小宇、王庆敏(2016)认为,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融资风险、流动资金不足风险、汇率风险等。笔者认为,从狭义上理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外贸企业由于负债融资而形成的风险,或称资不抵债风险。而从广义理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它包括资不抵债风险、坏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等。除此之外,外贸企业风险还可以区分为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外贸企业风险的存在往往会给外贸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加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非常重要。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一)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和目标。

关于内部控制理念的演变,经历了内部牵制(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控制制度(20世纪40—7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1988—1991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年至今)等阶段(宋夏云,2003)。1992年,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下属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达成以下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财务报告的可靠(可靠性);(2)经营的效率、效果(效率效果性);(3)法律和法规的遵循(合规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以下目标的过程:(1)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2)资产的安全;(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预期效果或理想状态,是构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受外贸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旨在实现以下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1)外贸企业财务报告等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2)外贸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3)外贸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4)外贸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5)促进外贸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系。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COSO(1992&2013)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以下笔者分别对其进行讨论。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设定了外贸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调,直接影响到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对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外贸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沟通与落实、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强调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外贸企业选用定量和定性指标,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和优化基础上,对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战略层面风险、经营环节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评估,并及时外贸企业风险的预警信息。即风险评估过程的作用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外贸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外贸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将外贸企业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控制活动有助于合理保证外贸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提出的风险管控指令得到充分执行,其内容包括授权、职责分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和实物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外贸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加工、汇总和传递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确保各种控制指令在企业内外部之间进行有效传播和沟通。其中与外贸企业财务报告等信息可靠、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以下职能:(1)识别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2)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3)恰当地计量交易;(4)正确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5)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列报交易的结果等。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外贸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机构等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专门的评价,找出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优势和缺陷,并提出补救建议。

三、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的外贸企业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优化内部环境。

外贸企业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有效性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环节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理想的风险管理模式,需要外贸企业按照风险发生的轻重缓急进行有效排序。例如,对于战略层面的风险,外贸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应该高度关注,一旦决策失误,其前景堪忧。对于经营环节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环境的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及时找出关键风险因素,按照风险程度高低进行正确处理。笔者认为,内部环境属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是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外贸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优化内部环境,其内容包括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治理层对内部环境的重视、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沟通与落实、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强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并确保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得到有效运行,进而合理控制其风险。

(二)加强风险评估。

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风险不断凸现,时刻威胁着外贸企业的安全。对于战略层面风险,应该引起外贸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共同关注。外贸企业可以采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Porter五力分析法,对外贸企业的战略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诊断与分析;对于经营环节风险,外贸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经营环节的风险预警模型,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对于财务风险,外贸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评估模式,在指标选取和指标赋权基础上,合理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动态、精准评估。笔者认为,风险评估是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外贸企业风险有效应对的关键。在条件允许情形下,外贸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对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及时提交高质量的风险预警报告,以最大可能减少外贸企业的损失。

(三)健全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外贸企业对其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和评估后,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政策、程序、机制和措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应对,其最终目的在于将外贸企业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例如,对于外贸企业的系统风险,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应该事前评估和科学应对。对于系统风险或市场风险,必须承受的,坚决承受,不能承受的,可以选择放弃,或者退出战略;而对于外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或企业特有风险,外贸企业管理层可以考虑事先设定一个合理的风险承受水平,选择风险分担或者风险转移策略。笔者认为,控制活动属于外贸企业风险应对的重要机制,其关键要素包括授权、职责分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等。为了有效降低外贸企业风险,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以下控制机制:(1)对于重大投资活动,应该由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共同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可以由企业管理层进行自主决策;(2)对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外贸企业应坚持职责分离的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失误,甚至欺诈行为;(3)为了避免出现人才流失、业务流失等风险,外贸企业可以建立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外贸企业可以适时构建合理可行的业绩评价体系,对外贸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做到赏罚分明,并努力留住人才;(4)对于外贸企业,尤其是外贸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信息披露,其管理层应该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5)外贸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有限接触制度,以确保外贸企业重要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强化信息与沟通。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是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在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应该精诚团结,共同肩负着各自的职责。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外贸企业风险,企业应该强化信息与沟通过程,做到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包括对战略层面目标、经营环节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了解与认识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应的功能,并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中。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尤其需要外贸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清晰地认识与理解企业风险控制活动的目的、机制、模式和方法,而如何强化外贸企业的信息与沟通能力,是实现企业风险控制目标的关键。

(五)完善内部监督。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企业战略层面目标、经营环节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风险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这要求外贸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及时监控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状况。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外贸企业应设置独立的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科学、有效地评估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重大缺陷,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修补。外贸企业的内部监督包括主管部门的监督、外部审计的监督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其中内部审计监督在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合理保证外贸企业遵循国家的政策与法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企业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性,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环节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正因为如此,外贸企业应当不断拓展和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增强其独立性,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督促外贸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以合理保证外贸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作者:丁立 王珏茹 熊雯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通海.试论外贸企业经营风险类型及内部控制的建立[J].国际商务财会,2013,(10).

[2]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3]钱剑婉.外贸企业风险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2).

[4]宋夏云.刍议内部控制的运作机制[J].审计与理财,2003,(9).

[5]吴晓庆.我国企业外贸业务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徐芳.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宁波地区的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徐珂.基于企业财务视角的外贸经营风险防范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袁玉霞,张璐,王霞.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0).

[9]朱威.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方红星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何建国,雷佳睿.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J].商业会计,2011,(9)

第三篇:电力企业风险管理财务内控研究

【摘要】

内控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下的内控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不是目标本身而是实现目标的程序和方法,也不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企业各级人员的实施与配合。财务内控是内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财务资金等的控制,而是包括了一切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控制。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内控针对的风险是可控的纯粹的风险。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内控;战略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电力企业不仅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风险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为了电力企业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而处于内部控制核心地位的财务内控更应被放在工作的首位。财务内控做得好,可以保证资产安全,财务资料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规避风险,实现财务目标和企业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相伴。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来控制风险,紧抓机遇,创造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下面主要是对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内控的认识,增强风险控制的主动性

部分电力企业对全面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认识不够,内控制度不完善,使得财务内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加强财务内控的认识,新形势下的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将财务内控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面,对涉及财务的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2)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动性,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形成企业内部各层面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控活动,实现重大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全流程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收集和评估机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电力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电力行业自身特点对企业可控的纯粹的风险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和实际操作手册,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将控制落在实处。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的内部控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效率低下,所以需要明确重大风险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其他风险业务流程关键点控制。

(一)电力企业的特点是固定资产密集。

近年来,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资产的投入逐年加大。对此,企业应当从资产的投资立项开始加强监控,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重大投资项目要进行集体决策。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加强会计系统对投资项目的控制,建立投资管理台账。工程结束后,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结算标准对工程项目及时进行结算,编制财务竣工决算。建立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对于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及时处理。

(二)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控制。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收入及时入账,严禁设立”小金库”,严格付款审批,定期进行资金安全检查。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实时监督,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信用标准,减少坏账风险,加强电费的回收。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这不仅可以对成员单位资金收支进行严密监控,而且可以增强集团资源配置的能力,在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全面预算,预算是加强财务内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首先,明确预算的目的,预算是对未来的预测,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提前思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其次,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的编制是从下而上,由基层人员草拟编制,部门汇总,预算委员会审查,总经理批准的预算编制程序使得预算更符合实际和更具有操作性,同时预算编制的过程也会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再次,预算是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依据,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至关重要,预算编制不科学可能会导致预算无法实施或者企业资源浪费。建立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反映企业总体状况的总预算和反映某一经济活动的专门预算相结合的全面预算体系,可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控制。最后,严格执行预算,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准确的评价企业的实际绩效,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建立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推进ERP系统建设,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信息有机集成。信息化技术规范了流程,降低了随意改变流程带来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改善了工作质量,进而进一步降低风险;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及时融合,才能进行更有效的财务控制,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当然,在积极利用信息系统的同时要注意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利用防火墙保护;实行局域网与互联网的分开;传输企业的关键数据采取加密措施;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访问权限的管理,访问系统的密码定期更换。

(五)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一切技能的掌握都依赖于人的进取心。

财务内部控制的成败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控人员的素质和执行力。财务内控岗位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为此,电力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快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加强财会人员对电力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财务内控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促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内部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管理层实施的对内控有效性的评价,应当包括内控的设计与运行。评价小组应汇总评价结果,对于被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完成财务内控的闭环。内部审计也是对内控的一项监督,内部审计主要是复核和评价企业的活动,以改善企业的风险,目前电力企业已基本建立了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性,鼓励其参与后续教育和培训,鼓励参加专业的研讨会等来不断加强专业素养。

四、结语

电力企业应提高对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财务控制活动,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和监督,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

作者:咸阳 单位:江苏电力盐城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7

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内生的金融制度,在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风险。本文就风险浅析几点有效措施,以此来完善金融体系、加大政策支持、以期为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民间金融;风险体系

引言

民间金融作为国家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民间金融长期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之中。因此,改革民间金融法制,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法制空间,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一、民间金融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各地民间资本的不断积累,多种多样的民间借贷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是,由于缺少正规的理财渠道,而且传统的正规渠道收益普遍较低,我国的金融需求也被紧紧压抑着。而民间的投资公司是在2013年银行业钱荒中应运而生的,代替银行给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贷款业务。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在根本上也就很难给这些投资公司提供有效的管制,因此,一些不法行为经常出现。有些投资公司为了吸纳存款不断提高利息,再高利息转嫁给中小企业,这一形成呈现出恶性循环之态,缺少相关的法律保护使得民间金融风险增大。

二、完善民间金融的有效措施

民间金融既能优化融资结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道路,还能减轻中小企业因为信贷对银行造成的压力,而且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正式金融的不足与缺陷。但是民间金融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方说抗风险能力不强、投机性强等缺点,这些缺点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一定的干扰性,严重情况可能会引发局部金融危机,进而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国家需要对民间金融进行有效规范、完善,使民间金融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比如,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间金融进行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必要时也可以将其纳入到国家的宏观金融管理体系之中。除此之外,也要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监管机制,对民间金融融资双方的交易操作要有效加以监管。再如,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由于民间金融长期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因此,这也导致了民间金融缺乏法律的约束与制度管理,很容易发生违约、破产等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建立健全民间金融风险预警制度,而且还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定期进行检查,最大程度地避免利率过高带来的风险。

三、设立民间风险挽救机制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民间金融对社会经济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调控。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发展以及民间金融风险的发生,对农村经济、中小微企业等都造成严重的影响,经济整体上的走向并不乐观,民营企业老板跑路、高利贷崩盘现象层出不穷,这也导致后果非常严重。基于此,针对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与挽救机制,面对市场风险要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应对,采取及时挽救措施,及时做好民间金融风险准备,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启动相关的处理方案,有效避免债券债务关系混乱状况的产生。当出现风险时,在进行债权债务清理与偿还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公平、透明的原则,严禁出现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这样也利于取得群众的信赖,对剩余财产进行彻查,公平对待每一位债权人。风险挽救机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帮助债权人在最大程度上取得清偿,但是,同时也要对债务人进行安全保护,将其维持在相对和平的状态之中,在此基础上再保证风险得到尽快解决。

四、促进利率市场的不断改革,提供金融服务规范局面

银行与金融公司经常接入短期款项,贷出长期款项,以此来实现长短期款项之间的利率差额。如果想要使银行不随利率的变化导致亏损,就需要买入利率的上限期权,以此来保证最低净利差收入,这样,也便于银行锁定最高借款成本,无论利率怎样变动,都能保证银行盈利。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立法支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引导并规范民间金融,要适当放宽国家对民间资本进入中小银行的限制规定。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制定出一套符合民情的利率体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也要适度放开对利率体制的管制,让民间金融机构对贷款利率有一定的浮动权利,使利率市场化,逐渐建立健全民间金融体系,对个体相互、企业相互常规的、个体与企业相互的借贷行为予以有效保护,全面凸显民间金融的创造性,促进民间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金融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竞争与挑战,想要使民间金融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其风险降到最低。在此,笔者也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建立健全民间金融体系,及时变革、及时创新,为民间金融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饶婧洁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财经研究,2009(12):129-139.

[2]吕臣,林汉川,王玉燕.我国民间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63-73+80

[3]刘雨露.我国民间金融监管模式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韩倩妮.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监管现状及对策.现代商业,2011(26).

市场风险论文范文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整合持续加速的背景下,随着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当下长期低油价的大环境下,能否培育一批可以同时开展国内和海外业务,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一流公司同台竞技的国际化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分析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依据国际工程特点,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培养方法,培养出一批适合国有企业特征的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石油;工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油气产量的逐年递减,各大油公司都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也都将目光瞄向国际市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生存的选择。然而,这部分企业往往存在有项目,没人才的问题。所以,挖掘、选拔、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开拓型的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和经济效益。

一、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特点

(一)国际工程的特点

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阶段或全过程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并且按照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管理的工程。国际工程项目比国内项目制约因素更多,工艺流程复杂,撬装化程度强,工程建设周期长,受不可预见的因素增多,尤其是材料的运输清关和资源国法律,受当地政府的管理和干预。主要特点体现在:1.国际工程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2.国际工程是跨文化的国际经济活动。3.国际工程要求非常严格的合同管理。4.国际工程市场风险与利润并行。5.国际工程市场基本由发达国家垄断。6.国际工程市场总体上是一个持续稳定不断发展的市场。7.东道国对用工制度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二)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国际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化环境,除了项目本身具有的一次性、独特性和唯一性之外,国际工程管理又是一门跨多个专业和多个学科的新学科,这些特性的综合要求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要求国际工程项目远离本土,施工可变因素多,往往具有语言障碍、文化风俗差异、技术标准差异、安全环保限制、资金紧张、材料短缺、劳务限制等国内难以想象的困难。工程中涉及到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众多业务,这些都对项目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敢于开拓市场应对市场风险并善于转化风险为收益;熟悉国际工程成本构成,善于策略编标报价中标获取项目;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运用FIDIC合同条件进行合同管理获取经营效益;有坚实的工程技术,会应用国际技术规范处理工程实施中难题;对市场及费用敏感,实施条件变化对经营收支影响能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沟通与谈判,能促使合同各方合作并维护本公司利益等能力素质。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是基于爱岗敬业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创新型,能按国际标准创精品工程的高级管理人才。2.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工程基本知识和国际工程专业知识结构两个类别。(1)工程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工程技术理论基础。一般指在一个专业领域具有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这个领域可以是土建,也可以是机械、石油(油气储运)、化工、水利、电力、通讯等。②管理学基础。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价以及有关法律知识等。③经济学基础。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保险以及公司理财等。(2)国际工程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基础理论部分,即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法律、国际工程管理模式等基本理论知识。②项目管理理论部分,即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HSSE(健康、安保、安全、环境)管理、项目合同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开试车管理等。③专业技能部分,即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国际工程实用英语口语、国际工程专业英语阅读、国际工程信函写作等。

二、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

经过对所在企业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一般有:1.招聘知名高校“(国际)工程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2.利用内外部师资资源进行国际工程管理方面的系统和专题培训;3.借助国外或中外“联合体”承包项目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4.利用现有国际工程项目,内部师资采取“技术服务+现场培训”的方式解决海外项目管理人员不易集中培训的问题;5.积极引进第三国和当地优秀的人才。

(一)引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

该方向的毕业生在学校已经完成了技术和管理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专业课程学习,并且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是企业补充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来源。该专业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便可上项目实习锻炼,辅以现场实践指导,会很快适应各专业管理岗位的需求,特别是对合同管理、索赔管理等商务方面有很大的补充效益。

(二)针对大项目组织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

国际大项目需求的人力资源往往很庞大,企业通常的做法都是集中优势力量组建项目经理部执行项目任务。此时,对拟派往项目经理部的人员进行6个月左右的专项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能够收到良好效果。培训内容通常包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程,还应注意外语强化训练和有关应用软件学习。这类学员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要经过选拔,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的“产出/投入”比是非常高的。

(三)举办短期专项培训班

此类培训班主要是针对部分人员的特需需求进行的专项培训,这部分人员可以按照专业进行划分,比如合同管理、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索赔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培训班的特点就是时间短针对性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实践证明,聘请业内专家以咨询研讨的方式进行座谈式培训效果最佳,能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四)在中外“联营体”项目中培养人才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和资源国公司或是国外公司组成联营体承揽项目是经常性做法,能够达到取长补短,获得双赢的效果。在以“联营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也是向国外公司学习提升的良好机会。企业可以在自身能力偏弱的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参加联营体的工作,进入核心部门担当一定的职务,这样可以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决策,达到在工作中培养人的目的,切忌只是在联营体中充当劳务分包的角色。实践证明,在联营体中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习先进,赶超国际领先的有效途径。

(五)在工程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

在实战中学习提升本身就是人才培养最好的方法和途径。每个人在现场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因而不应该只要求他们只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要求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写成论文或报告,他们在撰写论文或报告的过程中必然要去学习有关理论、整理有关数据,才能总结出带有指导性的经验。一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陆续出版一批论文或报告,供大家交流学习,在竣工后则应编印论文集或工程总结(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

(六)利用国外资源开展“工作式”人才培养

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赴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开展为期1-2年的工作式培训是国际化人才成长较为快速的通道。工作式培训可以在石油工程建设企业“走出去”初期大力推动企业国际化运营和管理体系的快速成熟。在工作式培训过程中,不仅学习技术知识和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学习处理各类问题的新理念和工作作风,并且可以快速提升外语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工作式培训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可以从初期的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扩展到项目管理、HSE专项管理、费用控制等;培训方式从跟着干,逐步延伸到现场学习和老师上门送教的“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有效实施工作式培训,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国际化人才,实现国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此外,应重视属地化管理和当地管理人才引进。一般国家都对本国承包商提供各种方便与支持,而对国外承包商设置一些障碍,这就要求承包商要属地化,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和政策法律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规避风险。这就警示企业要努力采用管理人才属地化策略,尽量利用当地管理人才,同时可以相互学习。既可以解决国际化工程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也可以利用国外资源培养人才。

三、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1.战略层面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旨在推进国际化发展的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应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形成整套体系,为国际化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解放思想,深入到人才市场中,挖掘、发现有能力的人才,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新活力,注入新生命、新血液。企业的领导者还应更加注重对职工和新人才的培训和使用,做到按能力分配岗位,这样才能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结构,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优势。只有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投入,通过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培养方法、强化业务实践、打造特色文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2.战术层面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在使用人才之后,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的成长要经过“培训——使用——再培训——再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培训时做到因才施教、实事求是,分层次、分批次的培养。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特点,并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训要做到制度化和多样化。制度化是指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在培训工作中,要有一套相应的培训制度来组织人才培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有效率的进行。对综合型人才的培训课按照这样的方案,一是岗位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二是送出去培训。可让培训对象到对口的高校、大专院校或者是其他企业去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组织等优秀经验、好方法、好技术,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三是轮换培训。把要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划分,分层次、分批次的进行培训。

3.制度层面建立完善的成长机制。

一是要有评价机制。培训有无效果,人才培养是否见效,关键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企业员工的考核分成等级递进模式,由初级上升到中级再上升到高级。结合职工的自身情况和职业生涯,制定培训计划、考核目标,给予员工鼓励,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再上新台阶。二是要有激励机制。要建立员工绩效与政治待遇、工资分配、职业生涯发展等挂钩的激励制度。在对员工考核时,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绩效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还可以根据员工在工作中努力与否,绩效好与否,在工资、酬劳分配时,可以相应地提高奖金,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三是要有共享平台。项目的管理水平是靠参建的每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来体现的,优秀的项目管理思维、理念和经验是随着人才流动而传播的,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共享平台,在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不同项目之间促进人才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经验座谈会,组织海外项目回派人员向国内人员传授海外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只有在战略层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才能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执行好。同时,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理论和实践并重,有实战经验的需要补充系统理论知识,有理论知识的必须参与实战锻炼,这样才能打造出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综合性优秀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反复表明,知识型、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往往是新理念的创建者、新技术的创造者、新市场的开拓者和新途径的引领者,也是企业抓住市场竞争主动权,占领新业务发展制高点的必备利器。企业只有抢先取得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和制胜权。

作者:王振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焦莹莹.企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J].大众科技,2008,(01).

[2]孙玉芝.浅谈企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J].山东劳动保障,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