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制度范例

审计监督制度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审计

1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效,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医保体系。医疗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收支规模日益增加,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物质保障。如果对医疗保险基金缺乏有效的监督,必将产生极大的隐患。审计监督作为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合法使用进行监督就是责无旁贷。2016年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部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2017年,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疗保险基金作为人民健康的基本保障,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体系,推动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

2陕西省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结果

2016年,陕西省审计厅组织省、市、县审计机关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根据陕西省审计厅2016年审计结果公告,发现陕西省医疗保险基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地区和单位医疗保险资金筹集不到位,出现少缴少征、财政补贴没有及时拨付到位、未及时上缴医保费、部分职工未参保等问题;第二,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险及现金的支出使用不规范;第三,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不到位,出现重复参保、重复报销的情况;第四,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险基金封闭运行,不能跨区域就医报销,给参保人员造成困难;第五,部分定点机构和个人骗取医疗保险基金,采用虚开发票、虚假就医、分散住院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第六,部分医疗机构违规加价或者收费,增加参保人员的就医经济压力。

3陕西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陕西省审计厅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专项审计的结果,不难看出,目前陕西省的医疗保险基金在管理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3.1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难度大。陕西省的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数基本覆盖全省,而不同地区的参保程度有差异,难以统一。同时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程序较为复杂,涉及的部门较多,协调管理不完善,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难度较大。陕西省的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监管,这会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审计效果差,审计质量低,审计监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涉及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保经办机构等,不同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同,容易产生冲突,难以统筹兼顾。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不规范。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基础、筹集方式、征缴基数等各有差异,不同地区的同类型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又不同。二是三大类医疗基金的划分不够明确,存在重复参保、重复报销、虚假报销的现象。三是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不断变化,筹集资金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待加强。

3.3医疗保险基金的信息系统不完善。随着医疗保险的范围扩大,参保人数上升,金额增加,医疗保险机构受到了海量数据的冲击,业务量很大,医保业务机构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目前陕西省的医疗保险事业处于初级阶段,地方法规错综复杂,未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医保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出现了重复参保、跨地区难以报销等情况,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功能不能充分实现,同时也给审计造成了困境,不能及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漏洞和问题,审计监督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3.4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足。《中国审计研究报告(2015)》中指出当前我国审计人员的结构单一,岗位管理不够细化。如果审计人员不了解医疗保险行业,不熟悉计算机审计的辅助技术,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不足,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就不能将业务和数据有效对接,就不能及时察觉医疗保险基金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4加强陕西省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监督职能

审计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医疗保险基金合理征缴、合法使用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质量,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4.1建立并严格执行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监督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难以立足。充分发挥审计在医疗保险基金中的监督职能,审计监督制度是前提和基础。在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内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需要单位内部领导人员的高度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将医疗保险基金的违法违规事项及时控制。对外需要各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建立多重监督体系,发挥审计的全过程监督职能,同时还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4.2加强医疗保险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是防止、发现、纠正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重大错报的第一道屏障。内部控制的质量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首先是要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内部预防的意识,提升内部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是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征缴、报销、使用,避免专项资金被挪为他用,杜绝虚假报销,杜绝重复报销。再次提高内部人员的道德意识,加强医疗保险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感。

4.3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对陕西省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的分析发现,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离不开专业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审计范围广、内容多、强度大,审计人员需要借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挖掘异常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统计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当培养既有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相关知识,又具备良好审计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审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和保障。

5结语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保障事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医疗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民医保的大环境下,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任重道远,陕西省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要充分发挥审计在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员监督,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楼昕悦.大数据审计背景下失业保险基金审计实例———基于X市2018年度失业保险金审计项目[J].中国市场,2020(09):182-184.

【2】林映惠.浅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项审计调查[J].中外企业家,2019(14):36-37.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2

 

审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审计机关除了运用审计手段进行审计查证、审计调查、审计反馈之外,还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或法律手段控制被审事态的发展,这种控制,有事前的、事中的和事后的,因此说审计具有控制职能。只有审计控制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   一、审计控制职能的概念   审计控制职能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经济事项具有规范其行为,控制其发展的功胎.审计控制是“根据预定的审计目标和既定的环境条件,按照一定的依据审查监督被审单位经济运行状态,调整偏差,排除干扰,使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运行在预定范围内,并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以达到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审计控制是间接控制,多以信息反馈的方式进行.其审计的时间通过事前审计(如对荃建投资预算的审计)和事中、事后审计实施控制,以事后审计为主.审计机关通过对被审事项有关资料的收集、审核、调查、分析及加工整理,将其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间题,反该给管理者或决策者,来调整或补充原来的安排,实现审计控制.审计机关的独立超脱地位,决定了审计信息具有抗干扰、真实性强、可信度高的特点,信息质t优于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因此使用价值高,通过审计反镇对经济行为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二、实橄诊计控栩的法律保陈   《审计法》通过斌予审计机关的必要权限,保障了审计控制职能的发挥,一是《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从报送的资料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二是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什帐称、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有权进行审计调查.以确认被审事项的真实性,从中发现问题,三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有权“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以上规定为实施审计控制提供了法律保阵.   三、诊计控侧的手段和方法   1.审计控制的手段   ①行政手段.对被审计单位违反规定,阻碍审计检查的,通过贵令改正或通报批评.给予警告等手段实施审计控制。   ②经济手段.对违规、违纪行为,根据违纪性质,可通过给予被审计单位经济处罚的手段实施审计控制。   ③法律手段.对违法违纪严重,需要依法惩处的,可通过移送司法机关进行惩处的手段实施审计控制.   2;审计控制的方法   ①审计规划法。对审计控制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确保审计控制目标的落实。   ②审计验证法。通过对被审单位有关帐、证及资料的核实、审查,对有关财产进行清查的方法,确认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为实施审计控制提供审计证据和审计信息.   ③工作底稿法.对审计控制的执行过程及审计事项的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并收集有关原始记录,以全面反映被审事项的全貌,为确定经济活动偏差提供证明材料,为做出审计评价提供依据.   ④审计评价法。对被审事项进行评价,确定其性质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被审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被审资料的可信性做出恰当地评价,为编写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⑤审计报告法。指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汇报,一是审计的方法及过程;二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三是对被审事项的评价,四是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为领导制定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提供依据.   ⑥调节方法。指对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或干扰如何进行校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形式.提出校正的方法,根据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由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审计控制的落实,完成审计任务。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关系

现阶段我国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审计工作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提高我国的市场控制机制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深入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逐渐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注册会计师审计概况

在各种审计关系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体制是一种用来调节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体系的审计制度,其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三大类型审计,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内组成了三位一体审计制度。并因其主要处理民间事物,又被称为独立审计或是民间审计。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形成了注册审计会计师这一行业,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类是产生注册审计会计师的直接原因[1]。公司作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织结构之一,为了使所有者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这时就需要经营者提供企业的财务报表,这便需要有一个第三方机构可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因此便产生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存在缺陷

在国际上通行着四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分别是:一是独资;二是普通合伙制;三是有限责任合伙制;四是有限责任公司制。而在我国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制和合伙制这两种组织形式。而在这其中无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是最能体现注册会计师职业特性,并符合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求的组织形式,合伙人通过这种形式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将会使自身承担无限的连带债务责任。这样就会增加会计师在工作时的谨慎性,并且为了防止出现道德风险时刻具有足够的压力。但是这种组织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事务所取得更好的发展。采用有限合伙制来管理会计师事务所与无限合伙制不同的是,根据自身对企业的出资额,使出资者来承担事务所的相关债务。由于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减轻事务所的相关责任,因此是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较为有利的一种组织形式,扩大事务所的规模有显著的作用[2]。但是这种组织形式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会使注册会计师减弱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意识,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概率。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审计环境,导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需求无法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体系来满足。

2.2审计关系中委托人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或是控股股东会掌握公司的决策权、管理权与监督权,便会在公司中出现“一股独大”的问题。而企业的董事会也无法对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起到监督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公司的管理层,使经营者由审计人的身份转换成了审计委托人,对于审计人的聘用与续聘的事项也进行了控制,使审计关系遭到了破坏,使审计工作无法实现客观公正性。

2.3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规定存在漏洞

在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规定中曾明确的提到: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日常的审计后其他的签证业务是不可以同时兼营或兼任其他与本质工作不相同的业务与职务。但这一规定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指代的并不明确,并且也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因此很难进行具体的实施。使很多的注册会计师在完成日常的审计工作时仍然同时执行其他的非审计服务,例如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还会向客户提供一些记账等业务,并在为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还会担任客户的会计顾问。而以上这些行为已经违背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定。

3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3.1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

会计师事务所与普通的企业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注册时所需的注册资产不多,但在事务所破产时则会给相会的利益人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事务所选择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将事务所的工作业绩与合伙人的个人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合伙人在事务所中承担无限责任,给合伙人在承担风险与责任上制造一定的压力,才能对提升事务所的诚信与质量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推行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将有限制改为合伙制,将CPA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并承担无限责任,增强CPA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风险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可以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3.2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

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点是发展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业务[3]。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是事务所的规模较小,但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且进行审计业务的风险较大。而拓展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业务则可以建立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对帮助事务所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服务范围有显著的作用。第二点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使注册会计师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拥有多种执业的自治和各类专业的人才。因此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审计工作之外向其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满足企业的各项需求。

3.3保持注册审计师审计独立性

重新对产权制度进行安排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审计主体受制于经营者的状况。而想要重新安排产权制度就需要寻找新的职能行使主体,使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得到改善,具体的操作步骤需要对经营者赋予部分的剩余索取权,通过共同承担风险,享受利益的方式使企业可以实现自我约束。另外,也需要将剩余索取权赋予企业的监视,使其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技能对经营者的权利进行削弱。企业也可以通过减持国有股的方式来增加流通股的比例,明晰公司的产权,从而加强外部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督。通过这种形式便可以改变CPA受聘于经营者但又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管的弱势地位,使企业的发起人或是控股股东控制企业审计工作的现象可以得到解决。

4总结

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中仍然存在有部分的问题,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并且在审计关系中委托人无法发挥相关的作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存在着漏洞。但只要逐渐地完善我国的事务所审计体制,并通过拓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可以得到保证,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体系,并且可以进一步地扩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范围。

参考文献:

[1]王伟东.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8):88-89.

[2]周华,刘俊海.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路径研究———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局限性谈起[J].社会科学,2019(4):40-52.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4

关键词:腐败;腐败控制;审计监督;媒体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击腐败力度大大加强,腐败治理成效卓著。政府审计所发现和政府审计公告所揭示出的问题也往往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审计打击腐败方面的角色抱有较高的期待。而各类媒体所曝光的腐败问题更是不胜枚举,有的引发了轰动效应。因此,政府审计监督对于腐败能够发挥哪些控制作用?以及媒体监督在反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之间对于腐败有着共同控制作用吗?这是本文需要着重分析的问题。

1审计在腐败控制中的作用

1.1事前的预警和预防作用

有效的审计监督往往能将腐败扼杀在摇篮中,起到事前预警和预防作用,从根本上防治腐败,而预警和预防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审计制度凭借其本身威慑人心的作用,会对行使权力者危害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行为进行震慑,对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使权力使用者能够依法办事,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从而降低腐败发生的概率;其二,政府审计可以有效识别风险较大的事项,并进一步分析腐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很好的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

1.2事中的发现和揭露

最初,审计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揭露问题进而起到监督防范的作用,所以揭露功能本就是审计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之一。我国政府审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审计的揭露功能。一方面,审计机关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合法、真实和完整性的审查,揭示了不合法合规问题,追回贪腐资金,为我国挽回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在全面推动行政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针对揭露出来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度,促进行政部门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1.3事后的处理处罚、提出审计建议

《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对不合法合规行为做出处理处罚的权力,处理处罚的直接结果就是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抵御作用,从而加强政府审计的威慑力,为预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而政府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可以为相关部门作为惩处腐败行为的参考依据,从而亦能达到抵御腐败事件的发生。如上所述,政府审计所发现和政府审计公告所揭示的问题,往往成为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试图追问,媒体对于腐败是否发挥了一定的监督控制作用呢?

2媒体监督在腐败控制中的作用

媒体监督是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渠道,能够促使相关责任人履行有全面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使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权威的媒体对政府的信息的“翻译”,使得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政府的意图,公众对政府信息的认知度提高,也会反过来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在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此外,社会公众通过博客、论坛等媒介充分展示出自己对政府政策和治理措施的看法,而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舆论的及时有效回应,将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反腐败这一热点问题来看,这将促使推动反腐倡廉举措的施行和相关制度的建立,从而起到对腐败问题激浊扬清、有效震慑的监督和控制作用。综上所述,媒体通过其对受众的传播,将影响到执政者对问题的重视和回应,从而促使对于腐败问题的干预和解决,因此,媒体对于腐败应有监督和控制作用。

3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对于腐败的共同控制作用

媒体与政府审计对于腐败具有共同的控制作用。此共同作用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媒体报道引导了政府审计投入的方向。媒体通过聚焦事件来发掘腐败线索,使审计人员更容易得到有用的信息,有利于节约有限的审计资源,从而促使政府审计在打击腐败行为时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揭示功能。第二,社会问责的主体是普通公众,但公众的问责渠道不明确,导致问责意愿不高,或者由于无法理解政府政策从而缺乏问责的能力。而媒体作为社会事件中的发声者,具有问责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发挥抵御作用。第三,媒体对政府审计公布出来的“权力寻租”和“一把手”腐败等现象的持续跟踪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审计线索被挖掘出来,大大增强了政府审计在打击腐败行为中的预防功能。

4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在腐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都是腐败控制的强有力手段,均可以单独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也可以内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在腐败控制中起到“1+1>2”的作用。但在腐败控制中,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也具有某些局限性。具体如下几点。

4.1审计监督在腐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审计已经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其在腐败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政府审计从业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在大数据技术盛行的背景下,审计人员需要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全面性的审计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第二,审计机关的地位略显尴尬,政府审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地位与其重要性并不匹配。

4.2媒体监督在腐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腐败控制过程中,媒体是把“双刃剑”,除了上述的积极作用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一方面,新闻媒体是盈利性组织,会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媒体在腐败控制中会受到自身逐利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媒体工作者对政府信息的报道是基于其个人主观理解,难免会导致“误读”。此外,在一些事件中,由于媒体引发的社会舆论压力可能影响到相关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的客观态度。

4.3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在腐败控制共同发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被审计事项,政府审计具有程序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媒体则是从社会主流价值观来评述该事项。二者的视角不同,导致了其在腐败控制中并非总是互补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保密义务,而媒体的跟踪报道一方面会使审计人员和审计的事项出现在“聚光灯”下,聚焦社会公众的眼球,审计人员要背负更多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媒体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评论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倾向性,这种主观臆断会造成舆论方向偏离客观事实,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觉,导致审计人员根据标准程序形成的审计结论可能无法使人信服。进而削弱了政府审计在腐败控制中的作用。

5对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加强腐败控制的建议

5.1对政府审计加强腐败控制的建议

对于政府审计在控制腐败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政府审计在反腐败过程中的作用:第一,大力培养全面性的审计人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模式的转变,全面性的审计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国家需要在培养全面性的审计人才上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国家大力培养审计专业研究生等。第二,提高相关部门对审计的重视,对审计公布的结果要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

5.2对媒体监督加强腐败控制的建议

在打击腐败中,除了需要政府审计的监督,也需要媒体等的监督。针对媒体监督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强媒体在腐败控制中的作用:一方面,媒体从业人员应实事求是地报道相关事件,不应为一己私利而故意歪曲事实、曲解政策。另一方面,针对媒体企业本身逐利性的特点,政府也要加强监管,确保媒体在逐利的过程中的合法性。政府对于严重失实且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报道,应予以严惩。

5.3对媒体监督和审计监督共同加强腐败控制的建议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在企业发展中,对林业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林业经济的转型。当前我国还有很多相关的林业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因此,本文针对此问题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以帮助相关林业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由专门的审计人员来完成,这些人员主要工作是审计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以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行时的合规性和独立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相关企业的价值观念,同时完善企业经营和管理,并对企业现存的风险进行评价,用这样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全面有效治理,确保企业实现最终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障企业利益

相关林业企业在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后,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一定的检测,以帮助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完全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行事,进而使整个企业运营操作得到合理监督,保证了林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自我约束,能够帮助其合理规范自身行为,内部管理也会得到拓展,有利于企业追求长远利益。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林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二)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林业企业正常经营下,需要依靠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来保证企业部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资本市场的运营效率与其内部控制的审计情况息息相关。当前,林业企业竞争激烈,只有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机制,才能够使林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时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能够切实有效执行,就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只有当林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力度不断加大,才能使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才能保证林业企业长久利益。

(三)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

不同的目的会导致林业企业的利益主体对信息有不同的需求,大多数企业领导层会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随之就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维持企业经营,使其在未来发展中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林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不但有效制约了企业管理高层对信息的随意编报,同时也监督着管理层是否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播出去,此方法有力地解决了企业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不完善

一个林业企业要想稳定发展,一套完善的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目前林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审计工作的预期目标、范围和具体程序上没有明确的划分。这样的审计制度不足以支撑林业企业更好的运营,缺乏目标、范围和程序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于林业企业而言,无法成为科学审计的核心,对企业正常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影响,无法使其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意外情况。

(二)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审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其工作内容有对象面广、程序复杂、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所以此项工作对相关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据粗略统计得知,在林业企业中,有超过八成的审计人员是从财会管理岗位上直接转换的。因此,大多数审计人员没有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综合性和复合性,内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日常工作中,林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薄弱,与目前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一体化现状不相符。

(三)内部控制审计执行效力低下

相关林业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忽略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这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环节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效率低下,致使日常工作质量无法达标,从而使企业整体内部管理水平受到影响。审计人员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相关林业企业在其他环节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此影响下,林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只剩下“空壳”,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实际效用。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完善,与内审人员日常工作的目的、范围和程序环节息息相关,三者共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因此要想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还应该从审计工作的目的、范围和程序环节入手,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更加完善。而在这三要素中,预期目标决定着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内控审计范围与具体程序共同决定了林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质量,工作目的、范围和程序环节又共同决定了内控审计的工作效率。因此,在企业内控审计制度中,要将审计工作的目的、范围和程序环节三者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为了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效率,要明确划分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各个环节,以使企业未来能长久发展。

(二)增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审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强化内控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这一策略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来完成。由于林业企业有大量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在内审环境、内审技术、内审法规、内审手段上对内控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更新补充。企业可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此类内容培训,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以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第二,相关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外,还要注重自身复合业务能力。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环境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改变,因此相关内控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强化综合素质。

(三)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执行力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执行力,关键在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除了要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和财务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外,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一系列信息时,能够直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要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执行效力,就要让内控审计人员更快速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加强审计人员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密切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便于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企业除了通过信息化建设外,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工作内容,制定出更规范的审计人员工作标准,让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能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更严格、更具体化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保证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执行力度。也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监督,促使审计人员比平时工作更加细致认真,这样内控审计人员执行力也会大大提高。

五、小结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6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从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一系列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及程序。这些政策程序中就包含了内部审计。从目标上来看,两者具有一致性。

2.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由此可见,虽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但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中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它是一种强调了增加价值功能的内部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是内部审计的新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如下:

1.工作范围和工作对象更广泛。

内部审计不仅仅停留在差错、防弊,而是扩大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这些新兴领域,服务对象包括了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增值型内部审计把所有能够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领域都纳入到工作范围以内,通过开展确认和咨询活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实现目标。

2.强调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是通过向企业内部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形式实现自身价值的。

三、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第一,管理层和治理层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是一个非物质生产部门,单纯消耗企业资源,是一个成本中心,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和利润。还有些认为有注册会计师进行外部审计就足够了,而且内部审计也可以外包给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部门只是摆设而已。基于这些错误认识导致内部审计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得不到领导的“阳光”,只能“枯萎”。第二,企业其他部门和员工,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就是来“检查和找茬”的,内心中很反感,对内部审计工作很排斥,根本不会主动在价值增值、风险控制方面主动去咨询。第三,内部审计部门自己也没有定位清楚,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人员较少,很多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做分内工作就行了,何必要去关心其他部门的价值增值呢?

2.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来自于财会部门,大多数人有着一定的财务会计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但是并不熟悉审计业务,工作中往往按照财务会计的工作思路和程序进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效果不明显。

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执行效果。这种独立性和权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业务展开和工作进行等后天因素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由谁领导等先天条件。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尚无定式,多数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层次是比较低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大程度上限制、制约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内部审机构仅是将审计结果传达给相关部门,并没有权利做出相应奖惩措施,对于审计结论也没有进行后续追踪,咨询建议没有能够得到重视或利用,这些都造成内部审计结论成为一纸空文,浪费了企业资源。

4.缺乏行业自律和执业规范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英文缩写为CIIA,前身为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于1984年,是对企业、事业行政机关和其它事业组织的内审机构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和内部审计行为规范建立、行业管理、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建设当中的作用却没有充分的发挥。表现在:(1)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8.6万多个内部审计机构,将近30万的从业人员,平均每个内部审计机构拥有人员3-4人,规模较小,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只有2.5万,仅占全部内审人员8.33%。(2)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这一全新概念中就强调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效。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年才将“价值增值”明确纳入内部审计的概念。(3)2013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了新的《内部审计准则》,这是根据最新的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所做的修订,但是相关的实务指南尚未修订,造成了新准则在实务中的使用缺乏具体业务指导。

四、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1.提高认识。

企业上下都要重新认识内部审计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尤其是管理层和治理层要给予内部审计足够的重视,肯定内部审计具有价值增值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要开展积极的“自我营销”,开展咨询活动。

2.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模式培养人才。一方面,聘请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培养现有人员,送他们出去学习、培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收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战略、风险、法律、管理、金融、工程、计算机等知识,知识结构要向专业型和复合型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3.选择符合企业自身机构设置方式。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适应同一种内部审计模式,要根据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等具体情况,兼顾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首先,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目前有四种模式:(l)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最高层负责;(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3)隶属于总经理。(4)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结合,隶属于纪律检查委员会。笔者认为,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纪律检查委员会下,对我国国有企业比较适合。其次,对于规模较大、具备设置独立、高效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机构的非国有企业,应当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也就是借鉴美国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最后,对于规模较小、不具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能力的中小型企业,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考虑,可以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采取在国外很普遍的内部审计外包方式。

4.发挥IIA的行业主导作用。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7

【关键词】财务;审计;会计舞弊

1案情回顾

2015年2月,日本证券交易监视委员会(英文缩写SESC)收到了来自东芝公司员工举报,同月SESC对东芝公司展开财务报表舞弊等问题调查,根据SESC调查,认定东芝公司涉嫌进行多项会计处理不当违规问题。2015年7月,东芝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才得以全面曝光,东芝公司连续七年财务造假其中涉及该公司的4大部门和3任社长。根据其调查报告显示,东芝公司于2014年虚增累计利润高达年度利润总额的30%以上。该公司的会计处理不当的方式,包括有会计处理方法中的完百分工比法处理不当,产品运营费用即确认推迟,存货高估价值等等一系列的错误记账方法。通过完工百分比法推迟会计确认,进而使该基建项目利润亏损没有及时进行会计确认,推迟计提损失使得该公司虚报净利润高达44亿日元。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累计虚增年度利润总共累计1518亿日元的利润(即合约76亿人民币)。产品运营费用(其中一部分计入存货成本)确认推迟导致的成本大额度低估,导致东芝公司的税前利润被大额高估。于2015年7月东芝公司以现任CEO田中久雄为首的东芝公司8名高层管理为多年的会计舞弊行为,引咎辞职。2015年11月,SESC(日本证监会)决定提出对其(东芝公司)进行约70亿日元(即约3.5万亿人民币)的罚款。东芝公司财务造假案件的丑闻曝光后,令人不禁的对当今企业治理及审计弊端进行深思和反省。传统的日本企业大多都会受社会背景及家族式经营模式影响,通常在这种家族式经营模式下运作的董事会会严重缺乏透明度,因此,股东利益就会被削弱,正因为许多的日本公司并不会对利润感兴趣,相反倒是期待公司能够更长久的存活下去。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也有弊端。然而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模式是建立在一个绝对信任的机制内的,其领导者必须是无私的。但是,这种“无私”的领导者对于现实中的激烈的资本竞争市场是不适应的。为了使得每一年的销售利润更加的“美观”,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和领导者都会选择去掩盖企业经营弊端,又或者立下一些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而才会引出这一系列的财务丑闻。

2东芝公司会计舞弊案审计监管失效

内部审计本来应该是财务报表错漏报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不起作用的时候,外部审计就要发挥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了。很明显东芝公司的会计舞弊除了公司的审计部门人员内部化之外,外部审计公司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东芝公司的财务报表出现严重舞弊时,外部审计甚至是向东芝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妥协的。根据第三方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14年时东芝公司尚未公布该公司的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的时候,当时的东芝公司在任社长田中久雄就警告当地的电力系统部门:如果他们特意隐瞒3.96亿美元的财务损失那么他们就会引来所谓的大“麻烦”。然而,当时负责东芝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事务所认为,东芝公司在美国核电西屋公司的损失应该在账目上得到体现,并且东芝公司应该接受西屋公司的3.32亿美元的资产损失准备,并且应该以此当作底线。但是,当时的东芝公司内部审计主席久保诚想要让东芝公司的财务损失能够尽可能的控制在2.25亿美元以内,但最终久保诚还是达到了他的愿望,剩余的1.07美元的差价就被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认定为未更正的财务报表错报,仅仅是这一个数值就占了当年东芝公司的第三季度税前净利润的四分之一。这一种外部审计机构揭发雇主的财务报表错漏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是相当于使自己少了一笔生意可以做,因此,当雇主发生财务错报的时候,外部审计机构是不会主动揭发雇主的错报的。这种审计机构组织与审计单位(委托人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十分的错综复杂了,由于这样的关系存在就间接导致外部审计失效了。

3东芝公司会计舞弊案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启示

3.1健全外部审计制度

第一,我国政府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等加大监管力度,并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这些审计机构分类检验,定期的进行考核,和考核相关审计机构的信用等级。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鼓励措施,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自觉公正的完成审计任务,使得民间审计能做到意义上的实质上的独立性,以形式上的独立性作为底线要求。对于审计机构与受委托人(被审计主体)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关系,解决的方法应该通过收取适当的审计费用,审计师任期以及审计等级制度使得审计师必须以一种公正,独立,专业的态度来进行公司之间的审计,尽可能的避免企业财务报表造假错报等违法行为。第二,审计师在审计委托人公司的基本财务报告或者其他的基本财务业务信息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控制整体企业发展的可能性风险,尽可能控制企业报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最基础的方面去监督整个企业的财务运作行为,要求了注册会计师必须采用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来对委托人公司进行监督。注册会计师不仅仅是要关注主体的委托人公司,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宏观经济条件的把控的专业能力,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财务部门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考察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关注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必需关注委托人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对应的财务报表的进行相关量化体现,加强对应企业内部的把控建设,培养复合型的优秀审计师,才能长久的监督企业,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不合理状况,给予及时纠正,防止有关的财务报表造假,错报等行为。

3.2优化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模式

从东芝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失效的来看,对应我国企业的董事会机构及高层管理人员,应当要与企业的内部监事会职员相互分离开来,然而,东芝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交错是明显存在的现象的,这种状况极为容易导致监事会袒护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会计舞弊。监事会成员对于高管和监事会成员,一般情况下是只保留监督权和建议权的,若是要对高层管理职员处罚的话,就必需要通过企业股东大会的投票来决定。与此同时,公司监事会一般只会涉及对于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对于公司的相关重大发展战略决定,业务主要流程方向决策,销售部门销售状况,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等等方面的监督,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对于上述的监事会的监督公司权限问题,企业内部本身应该加强对于监事会独立性,以及监事会监督公司整体作用的权限,并且适当的给予监事会直接处罚相关人员的权利,使得监事会真正意义上的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以此,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体系。

3.3加强高管的会计合规意识

在东芝公司的会计舞弊事件中,被曝光后涉案人员涉及高层管理人员人数高达98人之多,SESC调查报告中显示,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大规模的鼓舞参与这一次长达7年的会计舞弊事件,或者有一部分没有参与这次会计舞弊案件的高管对于公司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置若罔闻。除了东芝公司的案件,另一家企业美国安然公司,这一场震惊全世界的会计舞弊案件中,当安然公司的CEO在接受相关记者的质问的时候,甚至宣称“这是公司会计部门的问题“,把这一场巨大的会计舞弊事件的责任甚至推脱给公司的会计部门。显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只是公司会计部门问题”的理由并不能作为高层管理人员鼓舞公司会计舞弊作假的借口,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加强的条件下,上司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学习和了解会计的基本准则,加强公司会计合规意识,并且会计信息出现错漏,造假等行为发生的时侯,相对应的最终责任人应该是公司的法人。因而,加强相关高层人员的会计日常合规意识,对于推动管理层,治理层意识的变革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3.4防止管理会计成为高管操作的工具

东芝公司的会计舞弊主要方法并不复杂,主要是四种会计处理不当所引起的税前净利润虚增(并非是由收入引起的)。以东芝公司的特殊交易部件为例子,公司内部是为了保护其公司本身的商业机密的情况下,才会对发给ODM的特殊交易部件进行“隐藏价格“加价出售处理;而对于存货价值的高估行为,该公司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差价分配的方法,而不使用减值至零的存货跌价准备方法,这两部分都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如果通过存货状态来使得存货周转速度提升的话,这一部分内容也涉及到减轻成本的效果。这些会计舞弊的做法,从侧面上提现了东芝的自身经营风格和内部管理理念,就很难被外部的预期会计报表使用者或相关者发现。但是,在上述的业务的会计处理不当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观选择,又把这种选择施加在管理会计的身上导致的,才会引起一系列的会计舞弊行为,造成东芝公司常年税前净利润虚增,影响投资者投资的结果。在我国十三五计划中,大力加强管理会计独立性的背景之下,大部分上司公司应该在遵守一般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主动灵活的采用公司内部治理创新手法,使得管理会计在相关的会计业务监督记账时,能够真实,公正的反应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避免因管理层主观意愿带来的会计舞弊,造假行为。

3.5充分发挥员工举报作用

在现有的研究样本中,ACFE调查和COSO都认为举报在发现公司财务舞弊中是起到关键的作用的。根据ACFE的2014年调查统计显示,约一半以上的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都是由员工,供应商或者客户发现举报的。一些著名的案件中,包括雷曼兄弟的麦秋,世通公司的辛西娅都已经成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榜样了。为此,美国甚至颁发专门的条例来刺激,鼓励员工举报所在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并且对举报的相关人员进行巨额的奖励,来增加员工,供应商等人员对社会企业的监督意识。东芝公司同样也是由于内部员工的主动举报,才会引起相关的监管部门的注意,否则东芝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将会继续被该公司高层掩盖,进而持续该公司长达7年的会计舞弊行为。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也应该相对应的加强举报制度的进行,设置,完善。包括使举报途径多样化,透明化,对于举报人员应该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保护,获得的举报消息应该认真审核,处置结果公开透明化,甚至要使举报行为视作一种正确的行为给予员工鼓励。但是,对于那些严重的职员之间虚假恶意举报的行为,应该给予处罚。

4结论

总之,健全审计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为企业带来是直接或间接财务利益不容忽视。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中需要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本文主要对相关策略进行阐述,希望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轩文爽.浅析东芝财务造假事件体现的公司治理中员工管理缺陷[J].当代经济,2016(24):108-109.

[2]郑心瞳.从东芝财务舞弊案例看公司治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231-232.

[3]袁敏.东芝公司舞弊案分析和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5):108-113.

[4]王传彬,伍中信,葛干忠.从东芝财务丑闻看日本公司治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现代日本经济,2016(3):50-61.

[5]孙颖.东芝公司审计失败的教训与启示[J].北方经贸,2016(3):99-100.

[6]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4.

[7]陈德怀.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8]杜庆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9]王国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5.

审计监督制度范文8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监督;容错机制;有效融入

1容错机制融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1.1国家深化改革和反腐问责的需要

在反腐和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工作中,可以有效释放领导干部创新的活力,调动其创新的动力,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容错机制被视为一项富有远见的重大战略决策。

1.2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需要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法律等环境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不断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创新过程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就有失误的风险,如果对改革创新者的热情不能加以保护,那么改革创新的原动力就会丧失。审计监督在履行查错纠弊的基本职能过程中,通过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企业改革创新行为,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2容错机制与审计监督融合的难点

2.1容错机制与审计监督原有理念有冲突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强化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性安排,其职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零容忍”,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而容错机制,是允许犯错误,两者的要求和理念是有差异、有冲突的。

2.2寻找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的切入点有难度

1983年,中国已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目前审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工作流程。容错在审计领域是全新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理念、程序、标准等。在审计流程中融入容错机制,整合各方利益、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构建内部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的现实难点。

2.3制定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的容错标准有困难

传统审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文件资料、管理制度、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书面实物载体,容易获取并判段。实施容错机制,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后,需要判断单位相关责任人动机等主观因素,判断较难,在加上容错机制提出的背景是用制度来保护鼓励改革与创新,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意味着无前车之鉴,更无标准参考。可见,制定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的容错标准困难较大。

2.4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内部审计融入容错机制,增加了可能发生审计风险的环节,是对固有审计风险的放大。该风险可能导致内部审计丧失基本的审计功能。容错不足风险是对问题责任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动机不加以判断,均对其严格追责,其会抑制被审计单位改革创新的热情,使领导干部丧失担当精神。

3容错机制融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3.1树立容错机制理念,创新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对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但符合改革总体发展方向的、属于改革发展中必要的创新举措和应变措施,不应作为问题看待。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内部审计的容错理念。由于内部审计长期形成的零容忍思路短期内难以改变,因而对内部审计容错机制而言,重要的是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具有容错的理念,需要营造出一种宽松包容的审计氛围。有了科学的容错机制和宽松包容的审计氛围,才能够充分彰显内部审计对改革创新者的鼓励和信任。二是树立容错是为了更好地纠错的理念。对干部在改革中的“过失”,审计不能一容了之,要主动作为,督促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对于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的失误和错误,要协助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对于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点中的失误和错误,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要及时反映、提出建议,推动相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或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提出改进建议,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三是树立不是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使用容错机制的理念。开展容错,不是放松执纪,不是享受法外特权,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审计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坚决揭示和查处。容错不等于可以错,更不能把错误当成必然。审计部门要把握三条原则:①容错不容贪。对打着改革旗号谋取私利的人,从严问责,坚持“零容忍”。②容错不容罪。严格监督外协采购管理等突出问题。③容错不容偏。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政治偏向、目标偏离、工作失误等,果断制止,避免损失扩大和外溢。

3.2建立容错清单,确保审计监督到位

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明确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三个区分开”是容错纠错的指导性原则,是准确把握容错纠错的基本审计尺度。为了便于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开展容错工作,降低容错的识别成本,同时也为了鼓励被审计单位改革创新,减少工作上的心理束缚,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容错清单,如果审计监督发现归属以上错误,就需要走容错程序。对于容错清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修改完善。(1)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决策部署时,因受不可预知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未达到预期目的或造成损失。(2)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中,突破常规惯例,在工作中出现某些失误和偏差。(3)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探索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中,因缺乏经验、无先例可循或政策界限不明确,出现探索性失误、偏差或未达到预期目的,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主观上出于公心、行为上没有谋私且未造成国有权益重大损失。(4)在企业改革创新中,在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创新方面,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5)在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中,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无先例可循,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6)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因情况紧急导致程序不到位造成一定失误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但事后及时补正。

3.3规范容错纠错程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内部审计工作已开展多年,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审计业务流程,引入容错纠错机制,不需要重新设计整个审计流程,而是可以将容错纳入原有审计流程之中。对审计发现的可能需要容错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部门,首先,应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把问题查清查透。审计组成员、组长、审计部门对问题能否容错进行分级审核,审计组成员充分按照容错纠错清单及标准,获取与容错问题相关的审计证据,撰写审计工作底稿;组长负责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听取审计对象和当事人意见,组织小组会议,分析研究审计发现需要容错的问题,并提出分类处理的意见与建议;审计部门对确需容错的问题,组织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研究形成部门意见,并形成容错说明。对于容错事项,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有关业务部门应该共商共议。对于重大复杂问题,单位领导组织研究,必要时,听取专家的建议,最终达成共识。加强对“容错免责”认定工作的监督,确保结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3.4利用容错纠错成果,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氛围

(1)及时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反馈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可以在出具审计报告后进行谈话反馈。一方面,要对领导干部勇于做事、敢于担当的态度予以认可;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2)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在审计项目结束后,除涉密项目外,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使广大干部及时了解容错纠错机制在单位的建立和推进情况。(3)总结提炼容错纠错的问题案例。针对审计发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定期研究其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措施,提醒相关部门予以关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与损失。建议及时清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建议相关部门研究推广;从源头防范问题的发生,增强对工作的指导性,更好地调动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5做好审计监督,增强容错纠错的本领

一是要有保护新生事物的强烈意识。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是对习惯做法、传统模式、现有制度的突破、超越甚至是颠覆。面对新生事物,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句“不合规矩”,便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另一种是细心观察、谨慎研判,对符合改革总体方向的,小心呵护其成长壮大。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后者,切不可固守老思路、老办法,不能简单套用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判断新情况、处理新问题。[2]二是要有识别发现创新的战略眼光。新举措、新办法大多处于实施或试行中的,结果和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因此,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研究,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分析专业判断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对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企业改革方向,了解有关改革的最新进展,做到辨别并支持那些符合改革方向的创新举措。

4总结

容错,容的是客观的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错。容错,容的是能够控制的错。容错,是要给那些真正想干事创业的人创造宽松环境,并激励鼓劲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所以,容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改革目标的早日实现。党的已胜利召开,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必须审时度势,切实把容错纠错机制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更好地履行新时代赋予审计的监督职责,推动改革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轶群,王文仙.内部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2):44-46.